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做中学_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_屠锦红

_做中学_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_屠锦红

_做中学_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_屠锦红
_做中学_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_屠锦红

第34卷第4期2014年4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Vol.34,No.4

Ap

ril,201

4“做中学”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

屠锦红1,

,李如密1(1.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

2.宿迁学院教育系,江苏宿迁223800

) 摘要:

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教学法历史,“做中学”教学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范型。它一直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影响着近百年来中国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做中学”教学法在中国近百年的演进历程可以概括为:引介与改造→批判与异化→重估与更新。反思“做中学”教学法“一波三折”的命运,可以窥见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审视“

做中学”教学法的价值,有助于我们在学理上辨清这一教学法的可为与难为之处;而透析来自教学实践对“做中学”教学法的诸多重要诘问,则会让我们进一步认清这一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困境。辩证地看待“做中学”教学法的价值及其限度,并于实践中审慎运用它,是我们对待这一教学法的基本态度。

关键词:“

做中学”教学法;百年演进;价值;实践困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04-0095-08*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教学’视域下我国当代语文教育范式的审理与重建”(课题编号:DHA120229

)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08-

26作者简介:屠锦红,1979年生,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苏宿迁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研究;李如密,1964年生,男,山东费县人,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做中学”教学法在中国近百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其具体的表现样态是多样的,但杜威(John Dewey)的“

做中学”(或译“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思想可看作是一个重要的“

原型”。“做中学”教学法的基本要义在于,以学生活动来架构课程,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旨趣,在情境化的教学场域中,通过学生的各种“做”———观察、实验、探究、劳作、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做中学”教学法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原则,也可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百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做中学”教学法一直或显或隐地存在着,不断冲击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静坐静听”的

教学范式。

一、“做中学”教学法之百年演进历程透视在中国近百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做中学”教学法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其演进路线可以概括为:引介与改造→批判与异化→重估与更新,其时间跨域分别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至今。“做中学”教学法的历史命运可谓“一波三折”

。(一)引介与改造(20世纪20年代至40年

代)

客观地讲,在20世纪初我国教学理论与实·

59·

践中,“做中学”教学法的出现与热兴,主要缘于杜威。据史料记载,“五四”前夕,杜威受邀来到中国讲学,历时两年多,遍及大半个中国,主要宣传其实用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他的大大小小的各种讲演被陆续地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有的则汇编出版,如北京晨报汇编出版的《杜威五大讲演》、上海泰东图书公司出版的《杜威三大演讲》、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民主义与教育》及《教育哲学》等。[1]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便散见于这些演说中。如:“学校以儿童为中心,社会以青年为中心,所以最希望学校养成一种有生气的儿童,社会养成一种有生气的青年。要怎样养成呢?就是从自动开始。”[2]108“故教学儿童,当使之能自行研究、自行参考,或有问题发生之时,真可利其机会,使之研究发展能力,切不可惮烦为之讲演,为之口述,以灌输知识与儿童为能事。……教学方法之最重要者,须以儿童为教学之中心,切不可以科目为教学之中心。”[2]370“在小学校的儿童,可以利用他们的活泼聪明的精神,使他们自动,……教授的原理,就是使学校的教育和学校外的教育,成为一致。”[2]559-560“学校是为社会进步而设的,不是仅为传授知识给少数学生的,应当做成一个社会的缩影……要学游泳,除去在水中直接练习,没有更好的办法。”[2]604杜威的这些“做中学”教学思想是以他的基本教育哲学主张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为依据,强调学生能动学习、主动实践,他深信“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的广为流行。

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引介的功臣,主要是他的在华弟子以及他的一些思想“信徒”,这些人主要包括胡适、陶行知、陈鹤琴、郭秉文、蒋梦麟、张伯苓等。而对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进行本土化改造最为出色的则是陶行知。陶行知曾师从杜威,“五四”前后曾一直深信杜威的教育理念。但在回国后,他根据中国教育的实践情形,把杜威的教育理论“翻了半个筋头”,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所谓“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4]从上述可见,“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核心在“做”上。陶行知认为,“做”就是在劳力上劳心,因为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是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是做。[5]可见,“教学做合一”,着重强调的是教育要基于社会生活实践,思想(劳心)与行动(劳力)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互补,如此获得的才是真知。与杜威的“做中学”相比,“教学做合一”不仅强调了“教”的意义,而且给予了“做”更丰富的内涵。

(二)批判与异化(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结束)

新中国成立初“做中学”教学法遭遇批判,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做中学”教学法受到追捧一样,也主要是缘于杜威。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以及我国的历史处境决定了对杜威的批判,更多的是一种在“划清界限”的意识形态语境中进行的。较早系统性地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批判的是曹孚于1950年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杜威批判引论》一文。作者把杜威教育思想认定为“反动政治立场”,据此给予了全方位的批判。之后,对杜威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做中学”作为杜威整个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方法论原则”,自然成为被批的一个重要目标。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给予批判的学者众多,如杨继本指出:“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及服从这一理论的‘设计教学’,实际上在骨子里包藏着深沉的阴谋诡计。他要学生从事劳动活动,生产有价值的东西,而却拒绝保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的统一的教学计划,严格的教学大纲,以及一定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6]曾作忠指出杜威一生最强调的教学理论就是“做来学”。他认为“杜威这样厚颜夸大的儿童中心论,首先在教学过程上,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过是工作的组织者,是顾问……照这个反动

·

69

·

教育哲学家的理论去做,学生至多只能得到零星的、片断没有系统的知识,并且仅仅是一些肤浅的知识”。[7]车文博认为,杜威的“做中学”是“实用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歪曲,是反理性主义的爬行主义的反映”,是“实现帝国主义教育目的、内容的基本途径”。[8]上述观点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批判的主旋律。由于陶行知曾师承杜威,因此他的“教学做合一”也自然成为被批的靶子。有论者拿陶行知的“做”和毛泽东的“实践”进行比较,指出“陶先生主张的‘做’和毛主席所讲的实践有着根本的区别。……我们的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革命的实践;而生活教育的做,是放弃理论的‘做’,狭隘经验主义的‘做’”。[9]更有甚者,认为陶行知的这种思想“实在是杜威反动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再版”。[10]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教育学苏联、批杜威,而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教育模式立即被冠以“无产阶级教条主义”之名,自然也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事实上赫尔巴特主张的“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与我国传统的旧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契合,而这些从根本上正是新中国教育革命欲竭力破除的。毛泽东曾反思道:“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田,商品怎样交换,身体也搞垮了,真是害死人。”[11]从这里可见,当时的中国教育革命,从骨子里是趋向杜威的。新中国成立初杜威的“做中学”表面上在理论上受到了批判,但其基本思想一直如同一条暗流潜隐着,而在教学实践中却以另类的方式呈现着,这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论者评论道:“‘文革’时期,在政治层面上对杜威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进行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背后,在教育实践中并没有真正革掉杜威教育理论的命,反而早已融入中国教育中的杜威教育理论以横扫一切的姿态,又潜回了中国教育中。”[12]但问题是,这种“潜回”是非理性的,它和“文革”的“左倾”路线融合在一起,把中国的教育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文革”期间,“做中学”被彻底异化为“开门办学”“上山下乡”。譬如,有些学校竟然提出“生产在哪里,学习到哪里”“工地是学校,炉旁是课堂”,有的甚至主张去掉学校的名称,主张不再按大、中、小来划分学业阶段,而在“劳动程度上分阶段”。[13]这种被“政治化”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经彻底扭曲了“做中学”。

(三)重估与更生(改革开放后至今)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30年,中国教育界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更多表现的是以信奉的态度推介它,新中国成立后30年对其“做中学”教学思想更多的是从政治的立场批判它,那么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界对其“做中学”教学思想则更多的是基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解读它。在重新肯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1980年赵祥麟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率先发表了《重新评价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此后,学术界陆续出现了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进行重新评价的声音。譬如,夏之莲认为,杜威提出“做中学”教学思想,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能力的论述,在教育史的发展上,的确又提出来一个重要的思想。他不但在新的背景下提出了问题,而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14]张见新指出,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反对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只重知不重行,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满堂灌等,从而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起到了革新和创新的作用。“他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感性知识和‘做’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5]陈炳文则从“正确理解‘从做中学’的实质,消除各种偏见”“‘从做中学’的理论依据看其正确与否”及“‘从做中学’的历史性贡献”三个方面,较全面地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进行了中肯的重新评价。[16]这一阶段在“去政治化”语境中,学术界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的评价没有出现各种“过激”的言论,在重新认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这一教学思想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学术界的这种积极的态度,决定了“做中学”教学法其命运的复兴。

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的“做中学”教学法,自改革开放以来于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动课程”的逐步凸显与对“活动教学”的日益重视,以及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

·

·

活动课程”的正式确立与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积极倡导。20世纪80—90年代,“活动课程”在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命名方式颇为多元,如“课外活动”“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等。与此相适应,“活动教学”研究应运而生。1996年全国活动教学研讨会召开后,不仅出现了关于活动教学研究的专著,而且出现了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譬如,“活动—训练”教学实验研究、“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等。[17]21世纪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正式提出,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各种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核事实上均是“活动”,其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都是“做中学”。与以往“活动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统整,强调学习方式的多元性、组合化。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十分契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自主学习主要强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主要强调学生能在小组或团队中基于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协商互助;探究学习则主要强调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能尝试着解决问题。新课程倡导的系列学习方式,赋予了“做中学”新的内涵,彰显了时代特质。

二、问题与反思

反思,常常是指向“问题”的,带有质疑的意味,但其旨趣是为了使事物、事理更加澄明。对“做中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其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好地认清一些问题。

(一)“做中学”教学法之命运反思

一种教学理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时空场域中,其命运可能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一种教学理论,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环境而不同的时空场域中,其命运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做中学”教学法便是如此。自20世纪20年代杜威的作为“原型”的“做中学”教学思想被引介以来,“做中学”教学法在我国近百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呈现着多变的命运。“做中学”教学法的命运,与杜威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命运大体相同。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以“科学”“民主”受到国人信奉的杜威教育思想,在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近30年后,自建国起又被中国教育批判了近30年,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的第二次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杜威教育思想又逐渐得到重视。可以看到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如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等)均深受杜威学说的影响。反思“做中学”教学法“一波三折”的命运,可以窥见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存有的一些问题。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及继后的“五四”运动,它荡涤了封建旧思想、旧文化,使得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民主理念广为流行,这无疑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土壤。而明清以来占据中国思想界主要地位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观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有着共通之处,孙中山大力提倡的“知难行易”也加深了国人对杜威“做中学”教学思想的认识与认同。[18]这一切似乎能说明“做中学”教学法之所以兴盛确有其内因与外因。可是新中国成立初,我们对“做中学”教学法的批判,其主要缘由却因杜威的所谓“资产阶级”身份,这个“标签”致使我们的学术批判显得相当的非理性。放眼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我国的教学论事实上充满了各种批判,而批判往往充斥着太多的非理性。批判不是最终目的,总得还要建构,可是建构更多的是“拿来主义”式“借鉴”,而“借鉴”更多的往往只是止于“借”而缺失“鉴”———从学赫尔巴特,到学杜威,再到学凯洛夫……那种主动的“被殖民化”消弭了中国教学理论应有的民族气质!而那弥足珍贵的一些中国本土化的可贵探索,如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也在种种非理性的批判中被漠然弃置。

新中国成立初对“做中学”的批判,除了政治的缘由,可能还有一个“本原”的内因,即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真正读懂杜威、读懂他的“做中学”。思想的前提规范着人们想什么与不想什么、怎么想与不怎么想,也规范着人们做什么与不做什么、怎么做与不怎么做。而在规范人们的

·

89

·

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的全部思想的前提中,最深层次的和最根本的思想前提,就是人们的哲学思想。[19]杜威作为一个教育哲学家,其全部的教育理念都来自他的经验自然主义哲学,而他的这个哲学观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根基。如果我们脱离其特定的“场域”,解读是很难产生“共鸣”的,批判也会显得随意乃至荒唐。于是乎,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断章取义”的批判、“以讹传讹”的批判。譬如,因为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与改造”,所以就断定杜威是唯经验论者而否定书本知识的学习。事实上,杜威从未认为书本知识不重要,他只是在强调获取知识的方式即“做中学”是一种比“听中学”更有效的方式,强调直接经验并不代表他否定书本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层面对“做中学”教学法的重估,确实主要是缘于对学术的尊重。但对学术的尊重,不能脱离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可以看到,近30年异域的诸多教学思想几乎很少经过“审议”便极其自由地在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流行着。“张口布卢姆,闭口布鲁纳”,俨然业已成为一种学术时尚。对这种“教学文化”的非理性“入侵”,我们似乎已司空见惯乃至习以为常了。“做中学”教学思想自引进后,它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确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所谓“三中心”的课堂教学范式。但在当下西方强调“学生为本”、强调“自主建构”、强调“多元智能”、强调“活动探究”等等这些“教学文化”的强势“入侵”下,“做中学”教学法似乎又逐渐偏离了其应有的运行规范,而被误用、滥用。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偏离”愈发明显。譬如,不管何种学科、何种课堂,总喜欢让学生合作探究一下,以显示新课改的精神。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确实是“动”起来了,学生也确实是愈来愈自主了,可实际的教学效率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十年课改的深刻启示是,它以极大的尖锐性和鲜明性再一次说明,‘学生中心、经验课程、探究学习’(课程和教学应该主要使[是]学生直接经验),不能作为(中小)学校教育的独立或主导模式。”[20]这是王策三先生回望十年课改后给我们提出的忠告。当下“做中学”教学法在实践中被误用、滥用的命运,很能看出我国教学理论建设缺乏学术自信,且常常与教学实际相疏离、对教学实际指导乏力这一业已根深蒂固的问题。

(二)“做中学”教学法之价值反思

每一种教学法自有其适切的运用场域,均有其可为与难为之处。那么,“做中学”教学法,它的应然价值及其限度在哪?在学理上反思这一问题,是有效运用这一教学法的基本前提。

首先,从知识类型来看。信息加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性质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而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来表征。命题、命题网络或图式的学习其主要旨趣在于记忆,而对于记忆而言,最关键的便是“意义”的理解;而产生式是一系列以“如果/则”形式表示的操作规则,其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操练。上述可见,“做中学”教学法之“活动”的特性,与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而对于程序性知识教学而言,“做中学”教学法自然是非常适切的。但对于陈述性知识而言,“做中学”教学法未必是最适宜的。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关键是理解意义,因此讲授法———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就显得更为重要。奥苏伯尔早就提醒我们,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21]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向人们揭示了讲授法事实上非常适切各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其次,从学习领域来看。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说,学生学习的领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如人名、地名、符号以及一些基本事实,这类知识显然无须一定要“做中学”,“听中学”即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都是属于技能范畴,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操练,这是心理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做中学”教学法对上述三类学习领域就非常适切。态度,是一种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映倾向。态度的形成或改变往往需要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有:对态度对象的认识、认知失调、有形成或改变态度的心向;外部条件主要有:各

·

·

种强化、榜样人物的选择等。[22]上述可见,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颇为不易的。要让一个人形成或改变某一种态度,最重要的不是“知不知”(关涉知识),也不是“能不能”(关涉技能),而是“愿不愿”(关涉情感),实践证明,这是最难教学的。知识可以“教”,技能可以“练”,而对于情感而言,则更多吁求“讨论—反思”与“移情—体验”,[23]可见,“做中学”教学法对于态度的习得并非特别适切。

再次,从“有效教学”来看。“效率”与“效益”,是“有效教学”的两个基本维度。所谓有“效率”,主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教学理想,即最“快”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价值。所谓有“效益”,主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教学旨趣,即最“好”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价值。[24]“做中学”教学法强调学生主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投入,通过主体的实践去获得经验,应该说这样的经验对学习者而言是鲜活的,因为它融入了学习主体的生命与激情,这样的学习定然是富有成效的。即从“有效教学”之“效益”来看,“做中学”教学法对于学生获取经验、形成技能确实是高效的。但如果从“有效教学”之“效率”来看,则是另一番景象。“做中学”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由“做”方能“学”,事实上这是需要以花费时间为代价的。人类获取知识事实上未必一定要从“行”到“知”。我们强调“知行结合”,起点既可以是“行”,走从“行”到“知”的道路;但也可以以“知”为起点,走从“知”到“行”的道路。学校教育情境中,面对既存的知识经验,倘若学生事事都要躬行(如神农尝百草),其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从学段分布来看。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活动比例大小的要求上是不一致的。年龄愈小,活动比例愈大;年龄愈大,活动比例相对减少,但活动水平相应提高。[25]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对以“活动”为主的“做中学”教学法的运用,应考虑不同学段的学生其活动的要求和水平。如在低学段,可以多多运用“做中学”教学法。幼儿园教育,就可以基本上全部运用“做中学”教学法,让儿童从玩中学。而随着学生学习层次的递升,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的“做中学”教学法可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事实上,杜威对他的“做中学”教学思想是有年龄规定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其中4—8岁为通过活动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由8—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这时可以学习间接知识,但间接知识的学习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中。12岁以后,则属于反省注意阶段,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及其事物规律。[26]上述可见,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的践行主要集中在儿童学习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并且以第一阶段为主。

(三)“做中学”教学法之实践反思

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形态的“做中学”教学法,它在向教学实践的转化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会存在哪些困难?这是个颇为“现实”的问题。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较难,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即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反思“做中学”这种教学法如何应对源于教学实践的重要诘问。这些重要的诘问主要有:其一,如果运用“做中学”教学法,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其二,如果运用“做中学”教学法,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其三,如果运用“做中学”教学法,教学环境如何设置?

基于“做中学”教学法自身的逻辑回答,理想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基于学生的活动经验来组织,理想的教师角色应该是个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是趋向“生活化”、情境化的。现在需要反思的是,这些“理想”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怎样的困境与困惑。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组织问题。“做中学”教学法强调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体验而非书本知识,它特别关注教学应当通过哪些活动展开以及怎样活动。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活动及经验来组织。应该说,这极大冲击了“知识本位”的教学取向,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过程变为同一过程,从而有效遏制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但需要反思的是,以学生活动及经验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还要不要教科书?如果要教科书的话,这样的教科书如何编制?在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中,主要存在“去教材化”的倾向,如让学生直接通

·

·

过纺织活动学纺织,通过烹饪活动学烹饪,通过饲养活动学饲养,通过木工活动学木工,等等。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其主要弊端在于,学生习得的知识与经验往往是感性层面的居多,且缺乏系统性,可能是较为随意的、零散的,甚至可能会“误学”到一些知识与经验。如果编制教科书的话,显然不应以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为主,而应以学生活动的心理认知顺序为主。但问题是,学校的课程是丰富多样的,学生面对各式各样的课程其“心理逻辑”到底是怎样的?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清晰认知的。可以断言,基于学生的活动心理来编制教科书,这是相当困难的。毕竟“学科逻辑”是显性的,而“心理逻辑”则更多是隐性的。基于学生活动心理来编制教科书,如若处理不好,则很可能什么“逻辑”都没有。

其次,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做中学”教学法强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应处于中心位置,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建构,以习得经验。无疑,这确实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现在需要反思的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教师,其“教”的分量与程度到底如何把握?倘若在班级授课制的境况下,在既定的教学时间里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又将如何充分地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事实上“做中学”在非学校教育情境中是常有的事,可以没有教授者;但是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在“教学”这个特定的场域里,教师的介入是必需的。要澄清的问题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就意味着压抑学生的主体角色。在目的论意义上,“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服务”的;但在方法论意义上,“教”绝不可处于从属地位,必须存在“教学生学”,否则,“教学”就变成了“自学”。“做中学”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作为一种“教学”法,教师的介入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对于教师而言该如何介入、介入到何种程度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有论者指出:“‘做中学’虽然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展开的,但是教师必须提出设计计划,并随时准备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疑难,这样不仅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成为通才,而且还必须有高度的解疑技巧,过人的精力,客观上是不能办到的。”[27]言语有些偏激,但确实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最后,关于教学环境设置问题。“做中学”教学法强调教学环境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与交融,譬如,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提倡把学校当作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陶行知则认为“社会即学校”,主张社会就是一个学校。无疑,这大大拓宽了教学场域,使得教学不再囿于狭隘的课堂空间,因而将十分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学用合一。现在需要反思的,学校教育能否提供“做中学”教学法所需的教学环境?如果能提供的话,学校教育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或者说,和校外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边界在哪?事实上,无论是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抑或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他们在为“做中学”教学法寻求最适切的运作空间之际,都不同程度地模糊了学校教育的边界。学校的“教学世界”事实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虽然是人类生存的场域,也确实为教学世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它的以经验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特征的日常生活结构与图式具有保守性和惰性。”而“教学世界通过使用以学术语言为主的语言系统,采用经过加工的教学资料,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使学生的多种生命可能性由潜在的变为现实的,从而完成社会交给的任务。”[28]这便是“教学世界”区别于“生活世界”的独特性之所在。“教学世界”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规定性,“做中学”所吁求的“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接轨与交融,客观上讲是不易达成的。“教学世界”可以一定程度上借鉴“生活世界”,但不应趋同和回归“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田正平.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77.

[2]袁刚,等.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7.[4]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1981:185.

[5]罗明.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几点认识[J].

·

·

师范教育,1991(9):17-19.

[6]杨继本.关于杜威反动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的批判[J].湖南师院学报,1956(1):55-59.[7]曾作忠.批判杜威反动的教育哲学[J].湖南师院学报,1956(2):33-38.

[8]车文博.批判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反科学反革命的本质[J].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2):105-128.

[9]徐远煐.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批判[J].安徽史学通讯,1958(6):25-30.

[10]戴伯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认识的初步检讨[J].人民教育,1951(10):25-51.

[11]张雪蓉,马渭源.中国教育十二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21.

[12]王彦力.走向“对话”:杜威与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9.

[13]苏渭昌.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八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90.

[14]夏之莲.实事求是地评价杜威的教育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5):81-87.

[15]张见新.略论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1(5):72-73.[16]陈炳文.“从做中学”应予以重新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3):113-119.[17]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9-426.

[18]元青.杜威与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77.

[19]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0.

[20]王策三.应该尽力尽责总结经验教训:评“十年课改:超越成败与否的简单评价”[J].教育科学研

究,2013(6):5-19.

[2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9.

[2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86-193.

[23]屠锦红.教科书知识类型、性质与有效教学方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53-56.[24]屠锦红,潘洪建.大班额“有效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域[J].课程·教材·

教法,2011(11):30-35.

[25]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8.

[26]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8.

[27]赵正.重新评价杜威“做中学”教学原则[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号,1993(3):143:146.

[28]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19-45.

(责任编辑:苏丹兰)

The Centenary Evolution of the Paradigm of“Learning by Doing”and Reflection

Tu Jinhong1,2,Li Rumi 1

(1.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7,China;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Suqian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Abstract:“Learning by doing”is a very important paradigm in nearly a hundred years of Chinesedidactic history.It has overtly or covertly influenc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 over thepast century.The paradigm s nearly a century evolu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introduction andtransformation,criticism and dissimilation,and revaluation and renewal.According to reflection on thesetback of“learning by doing”,some problems may be found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teaching.With reviewing the value of“learning by doing”,the feasibility and difficulty of the theorymay be discerned.Analyzing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we may further recognizethe confusions and difficulties of thi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Our basic attitude toward themethod is that we should dialectically treat its values and limits and cautiously apply it to practice.Key words:the paradigm of“learning by doing”;centenary evolution;value;practice dilemma

·

·

衡水中学学习计划doc

衡水中学学习计划 篇一:衡水中学学习计划 河北衡水中学工作计划新学年、新思路、新举措、新形象。为确保实现“提素质、讲实干、谋发展、创辉煌” 的总体目标,落实开展好“创新提高年”活动,为创建“社会满意、国内著名、国际知名” 学校奠定良好基础,学校拟出本学期工作要点。希望各处室、各级部以及学科中心教研室根 据本要点精神制定本部门新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记温总理“多难兴邦”的勉励,按照“立足现实、心系未 来,胸怀华夏、放眼全球”的办学追求,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质量第一” 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集中全部精力,用尽全部时间,倾注全部心血,发挥 全部智慧,众志成城,锐意创新,每天进步一点点,校园精彩每一天,推进学校的跨越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河北省高中校长专业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年会的契机,全面践行“更快、更高(本文来自: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8341443.html, 小草范文网:衡水中学学习计划)、更强”的奥运精神,以创新为主线,以提高为目的,以发展为根本,抓住每一个学生,抓好 每一个环节,引领师生爱校、荣校、强校,唯一必夺,唯冠必争,追求领先,追求品牌,追 求卓越,追求文化享受,追求绿色境界,让每个学生生活在快乐之中,让每位教师工作在幸 福之中,全面创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 三、具体要求 (一)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三方利益协作体建设 1、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带头学习,充电磨刀,“保持愚蠢,保持饥饿”。(保 持饥饿,保持执着) 2、充分发挥好以领导班子为核心的学校、教师、学生利益协作体的作用,以自主创新统 领所有工作,引领要超前,服务要全面,沟通要主动,团结、奉献、向上,学习、研究、反 思,尽职、尽责、尽力,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3、要重温“在中层领导干部扩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政治上不落后,生活上不丢丑,经 济上不伸手,把小事真做好,把细节真做实,把过程真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一、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结构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看、练)→(兵教兵)→(练) ↓↓↓ (生)(生)→(生) 二、洋思中学课堂教学基本应用程序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课前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上课时通过投影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就明确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学生自学指导,上课时通过投影展示,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自学。自学指导应该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方法和自学要求(即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这一环节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认真自学,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应加强巡视,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对学生自学进行监控和引导。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 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回答问题或者板演,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倾向性错误。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针对中差生的回答或者板演,教师发动全体学生各抒己见,找错误或者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相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更正。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比较来寻求正确答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学 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 握的内容,教师应该坚决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 也就是针对中差生在回答问题或者板演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先让会的 学生讲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正。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就 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教师 要引导更正。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准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寻找 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当堂完成,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当堂训练中未达标的,课后及时补救。 1)“兵教兵”:好学生帮助后进生; 2)教师个别辅导,个别训练。 三、关于七中的课堂教学 学习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落实在行动上。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每节课都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希望全体教师认真解读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借为己用,融入执教学科的教学。为此,学校树立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典型,并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对衡水中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衡水中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1998年,学校引入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把学习这一理论列入了上至校长、下至教师的考核目标,专门制定了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校长、教师轮番登台搞讲座、谈心得,并定期组织考试,不论校长还是教师考试不及格,都要重新补考。1996年,衡水中学开始改革课堂教学,校长李金池开始把大量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入校园,并开始大量地派教师出去学习。 思考:由于一线的教师在平时都有很重的教学任务,由此在搞科研上的精力和经验是不足的,我们学校能不能象衡水中学那样把大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进校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平时的教学减少盲目性、近期功利性和无计划性。2004年2月衡水中学申请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我们学校也应该争取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我们学校的科研能力。(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一个中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已经有全国50多所中小学参加,我想我们学校假如能参加,对我们学校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时吸收当今中学教学教改成果,以实现我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衡水中学特别强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四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事实、基本方法。依据这种教学思想,衡水中学理化实验教学就做了重大改革。由过去教师总是“先讲后练”,即先把书上的知识告诉学生,然后再由学生去通过实验验证,学生最终的心理感受是“确实如此”——书上说的是正确的,变为教师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得出结果,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原来如此”——客观事物原来是这样联系和变化的。同是一个实验,一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书本知识,一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书本。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不言而喻。 思考:其实这种方法之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它遵循了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由无次序到有次序,由浅层到深层,而且这个过程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吸收知识和形成能力上的个性差异,使教学和学习不再只是流于形式,使差生的学习不再被动,也为优等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三、关于教学的高度。校长李金池说,知识就象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都是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强调的是学生的努力。“摘”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自然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思考:李金池校长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形象比喻,说明他抓住了当今中学教改的真谛。当然一种教学思想到具体的操作还不是一回事,但只有拥有了这种思想我们都能有可走好下一步。而且应该指出的是这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由一个演员变成了一个导演,由一个班长变成了一个司令。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8-08-29 20:49:26) 转载 分类:试题 标签: 教学法 教育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河北省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 河北省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李金池校长(衡水中学原校长,精英中学现任校长)到由(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后,借鉴衡水中学体现自主创新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构建实施了精英中学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1、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练”,这是在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为迁移运用。 2、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 ⑴导—课堂起点(2-3分钟):“导”包括“导入”和“导学”两个方面。 ⑵思—自读深思(2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好像洋思模式中的“先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看学案自主学习。 ⑶议—小组合作学习(8-9分钟):合作学生时学生全部站起来。 ⑷展--激情展示(6-7分钟):小组讨论之后,要进入展示环节,或口头表述,或到黑板上板演。 ⑸评—点评精讲(4-5分钟):“评”是精讲,“评”是拓展,“评”是点睛,“评”是结论。在“评的环节”教师主要是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 ⑹检—检测反馈(4分钟左右):这个环节,主要是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落实如何。 ⑺练—巩固迁移、学以致用。这个环节是在课外(自习课)进行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习题巩固训练,还有写随笔、小制作之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 --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b、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此环节关键是目标准确。洋思中学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二)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1、操作:课前制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3、意义: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

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此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三)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5—8分钟) 1、操作: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学生。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5—8分钟) 1、操作: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演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演板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水平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水平,合作互相提升。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水平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有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实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实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实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中学语文教学法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总分100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形音义的结合。(对) 2、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培养的能力可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对) 3、朗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错) 4、问答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对) 5、讨论法是作为讲述法的对立物出现的,具有反传统的特色。(对) 6、并非每一篇课文都必须编写阅读提要。(对)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写作要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对) 8、教学评价是测试的基础,测试是教学评价的继续。(错) 9、教学评价只对教师起作用,对学生没有作用。(错) 10、在课堂评价中应尽量运用正强化(即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恰当地运用负强化。(对) 二、单项选择(10分) 1、小学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汉字(A)个。 A、2500 B、3000 C、3500 D、1600——1800 2、我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史籀篇》是(B)的著作。 A、汉代 B、西周 C、宋代 D、清代 3、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C)万字以上。阅读一般的现代文不少于()字/分钟。 A、10,200 B、5,100 C、400,500 D、100 ,300 4、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即关于方法的知识不包括(D)。 A、文字知识 B、语言知识 C、文学知识 D、哲学知识 5、“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的阅读教学模式是(D)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前苏联学者 C、夸美纽斯 D、莱因 6、“自读——导读——复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是(C)提出的。 A、朱自清 B、黎锦熙 C、钱梦龙 D、魏书生 7、下列不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的是。(B) A、综合性 B、差异性 C、主体性 D、参与性 8、下列不属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A)。 A、以结论为目的 B、以问题为载体 C、以探究为中心 D、以反思为线索 9、有效考试的必要条件不包括(D)。 A、效度 B 、信度C、区分度D、精确度 10、下列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D)。 A、简答题 B、论述题 C、作文题 D、选择题

衡中教学模式

衡中教学模式 令狐采学 1教学 绝对的一流~ 1、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衡水中学的每节课40分钟。 2、“两个看待”:把每节自习都看成考试看待,把每次考试都看成高考看待,真正做到“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 3、“三个按时”:自习课按时到位教导,按时安插作业,按时收缴作业。 4、“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 5、“五必”: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6、是“六个环节”:备、讲、批、辅、考、评。 7、教学变革上,以“五主”为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导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

8、在课程安插上体现“三步走”:夯实基础,和谐成长→凸显优势,自我成长→超出目标,跨越成长。 9、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是突破课堂的关键。 10、开设了语文、外语阅读课,开辟专门阅览室,定出必读和选念书目,规定最低阅读量、摘抄量、写作量,其中语文阅读课很多于3 课时。 2课堂 没什么偷懒是允许的~ 1、上课禁止行为:看表、朝外看、擦眼镜、翘二郎腿 2、禁拖堂 3、先进的教学设施全部进入每个教室,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4、课堂重能力。 (1)识记运用能力。 (2)理解归纳综合能力:理解并归纳综合文本的能力是一个核心能力。 (3)读题全局能力。教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知识点、提示点和考查点

(4)谜底还原能力。答从题中来,弄清谜底的来源。 (5)技巧内化能力。内化办法然后形成思维习惯。 (6)听课检查能力。 (7)整理迁移能力。将某一类题的答题思路和办法迁移到类似题目中。 (8)阐发立异能力。 (9)书写表达能力。 3管理:重点在宿舍 估计你都想不到~ 1、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半军事化、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所有学生均住校,每两周市区学生允许回家一次,每一个月放一次回家周。非放假时间,任何学生不得出校门。 2、全校实行统一就寝时间管理,宿舍禁绝放书,学习资料一律放在教室,学生到寝室后宁静速度异常之快,学校规定晚上 10 点熄灯睡觉,学生睡前必须上好茅厕,10 点到 11 点,学生禁绝上茅厕。公共茅厕和洗漱间、寝室里无学生学习用书,学生白日学习生活共 14.5 小时。 4学生行为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衡中教学模式

衡中教学模式 1教学 绝对的一流~ 1、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衡水中学的每节课40分钟。 2、“两个对待”:把每节自习都当作考试对待,把每次考试都当作高考对待,真正做到“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 3、“三个按时”:自习课按时到位辅导,按时布置作业,按时收缴作业。 4、“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 5、“五必”: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6、是“六个环节”:备、讲、批、辅、考、评。 7、教学改革上,以“五主”为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导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 8、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三步走”:夯实基础,和谐发展→凸显优势,自我发展→超越目标,跨越发展。 9、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是突破课堂的关键。 10、开设了语文、外语阅读课,开辟专门阅览室,定出必读和选读书目,规定最低阅读量、摘抄量、写作量,其中语文阅读课不少于 3 课时。 2课堂 没什么偷懒是允许的~ 1、上课禁止行为:看表、朝外看、擦眼镜、翘二郎腿 2、禁拖堂 3、先进的教学设施全部进入每个教室,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4、课堂重能力。 (1)识记运用能力。 (2)理解概括能力:理解并概括文本的能力是一个核心能力。

(3)读题全局能力。教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知识点、提示点和考查点 (4)答案还原能力。答从题中来,弄清答案的来源。 (5)技巧内化能力。内化方法然后形成思维习惯。 (6)听课反省能力。 (7)整理迁移能力。将某一类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迁移到类似题目中。 (8)分析创新能力。 (9)书写表达能力。 3管理:重点在宿舍 估计你都想不到~ 1、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半军事化、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所有学生均住校,每两周市区学生允许回家一次,每一个月放一次回家周。非放假时间,任何学生不得出校门。 2、全校实行统一就寝时间管理,宿舍不准放书,学习资料一律放在教室,学生到寝室后安静速度异常之快,学校规定晚上 10 点熄灯睡觉,学生睡前必须上好厕所,10 点到 11 点,学生不准上厕所。公共厕所和洗漱间、寝室里无学生学习用书,学生白天学习生活共 14.5 小时。 4学生行为 生活里没有太多的杂草~ 1、仪容仪表 2、物品携带。学校的超市只准卖学习用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饮料、食品一概不准卖。不准在食堂和宿舍以外的任何地方吃,不准带手机、零食的情况。不准带手机、mp3 等入校。 3、文明行为:语言、礼貌、卫生、零食。 5自习双轨制 自习可不是说说而已~ 自习分为学科自习课和公共自习课 1、学科自习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