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科技史

古代科技史

古代科技史
古代科技史

古代史专题(科技文化史)

一、思想与宗教

1、哲学思想

(1)春秋时期: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主张“贵贱有序”是其思想中保守部分。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晚年编定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②老子:道家创始人,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2)战国时期:①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②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荀子(荀况),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反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④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历史是发展的,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3)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4)东汉时期有唯物论者王充,著有《论衡》,反对天人感应和有鬼论,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5)南朝时有无神论者范缜,著有《神灭论》,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6)宋代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⑺明清:①明清的官方哲学是理学和心学。②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唯物思想家,有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在政治上“趋时更新”。

2、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空前盛行(注意其原因和危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先后两次灭佛。

②道教:它来源于道家思想和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东汉时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太平经》是主要经典。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萧梁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3、史学方面:①春秋时,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成《春秋》,是我第一部编年史。②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叙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③东汉史学家班固,用纪传体写成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叙述西汉一朝的历史。

二、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原因:①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思想的发展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导演活跃

③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

④私学的兴起与讲学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2、概况:(略)

(二)、西汉:儒学从此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①主张: a、天人感应,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b、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

c、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②影响: a、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

b、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c、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

d、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三)、宋明时期:儒学新发展——理学产生发展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内容: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四)、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1、原因: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并日益腐朽衰落

2、概况:⑴李贽: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揭露道家的虚伪。⑵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反对君主专制政治。⑷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趋时更新”的革新思想。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纵向联系)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剥削压迫人民,反对苛政和刑杀

2、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二、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

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2、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造成环境破坏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破坏的状况有所缓解。原因:中原战乱,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

4、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圩田更加普遍。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5、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

6、近代对来的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我们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康乾盛世

1.原因:a、康熙帝“更名田”,雍正帝“摊丁入亩”,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活跃创造了条件,为盛世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b、清初,国土辽阔,政治统一,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和巩固,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有效抵御了外来侵略,为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保障

c、康、雍、乾三位皇帝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的开创者和维护者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②评价:从中国历史发展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值得肯定。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2.盛世一般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

3.盛世出现的一般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

②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

③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

④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繁。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4.对盛世的正确认识: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

建社会的进步。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尤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变。统治者采取的了些宽松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为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为维护其长久统治的目的

5.盛世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④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

⑤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纵向联系)

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性与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

8、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

9、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毛泽东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

10、1956年,毛泽东总结中国建国几年来的建设经验,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八大”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任务。

11、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共“十三大”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1992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在进一步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致力于理论创新,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共对自己的使命有了进一步认识

中国近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纵向联系)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

①开始形成: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的创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形成

②丰富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等思想,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继续发展:解放后,提出三大改造等,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邓小平理论

①产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成熟: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思想

中国古代史文化专题测试

1、诸子百家中,哪些学派曾明确表示反对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度

①道家②兵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B.①③ C ②③D.③④

2、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3、下列历史文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是()

4、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进步意义在于

①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②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④具有朴素的人道主义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5、我国古代唯物论思想家王充和范缜思想的共同点是

A.自然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B.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C.人的精神和肉体共存亡D.人是能战胜自然的

6、下列关于秦汉文明对世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B.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C.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传入日本

D.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

7、我国造纸术外传的先后顺序是

①越南、日本②朝鲜③阿拉伯国家④欧洲国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①④

8、观察右图,此图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秦汉时期的

A.杂技发展水平B.绘画艺术C.医学水平D.丝织水平

9.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①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②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

③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④由诸侯割据到走向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条件是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③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④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火箭的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源于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2.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盛世,其推行的政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吸取前代教训,居安思危B.轻徭薄赋,休养生息C.知人善任,善于纳谏D.提倡节俭

13.两汉时期,我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A.纸张B.砖瓦C.帛D.简牍14.下列古代历法成就中,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是()

A.西汉的《太初历》B.唐朝的《大衍历》C.宋朝的《十二气历》D.元朝的《授时历》

15、“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A.《梦溪笔谈》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6、下列文化特征符合明清时期文化状况的是

A.气势恢弘

B.辉煌灿烂

C.高度繁荣

D.承古萌新

17、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B.扁鹊“四诊法”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李时珍《本草纲目》18、下列各项关于医学家张仲景成就的述评中,正确的是( )

A.提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B.总结了中医药物学的理论

C.其著作是后世中医经典 D 其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医书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各项表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华佗被后世誉为“医圣”B.唐太宗时《唐本草》最终得以编成C.孙思邈发明了“麻沸散”D.《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0.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2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蔡侯纸”的出现,标志着造纸术的发明B.唐朝时期将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欧洲C.元朝时火药用于军事,发明管状火器“突火枪”

D.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借助罗盘针和火药打开了世界市场

22、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反映其思想的行动是

A.发明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B.根据实际测量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C.首次使用科学的方法实测了地球子午线D.创制简仪、高表,主持合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23、宋元时期,世俗文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民族融合②城市发展③专制主义加强④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

24、下列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势的是

①巨龙般的万里长城②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

③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④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25、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春秋时期的是()A.历法形成固定系统B.出现世界最早的天文著作C.出现物理学专著D.产生了手工业专著

我国古代人们十分重视天文观测,天文历法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据此回答24~25题26.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A.《春秋》一书中 B.《墨经》一书中C.《诗经》一书中 D.《尚书》一书中27.针对有人认为彗星的扫过、流星的坠落意味着灾难的降临,人类生命的殒落的唯心说法,古代直接批判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①荀子②王充③范缜④黄宗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

A造纸术 B.灌钢法 C.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术

2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北宋开始用陶活字印刷书籍

C.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元朝时欧洲出现火药武器

30、对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人早一千七百多年B.《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C.《大衍历》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D.“太初历”的问世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31、下列天文学成就不.属于两汉时期的是()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C.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D.制订了反映太阳运行规律的历法《大衍历》

32、宋元时期,在天文学领域的重要活动包括

①编制《十二气历》②制订《大衍历》③编定《授时历》④设置观星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3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叙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我国天文学家已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C.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D.北宋科学家沈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34、(耙田图、弹棉图、造纸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作者是

()

A. 贾思勰

B. 沈括

C. 徐光启

D. 宋应星

35、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

该项规定出自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地丁银制

3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不包括

A.对光学原理已经有比较系统的研究B.已经记载了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

C.杠杆原理已经普遍运用到生产领域D.《抱朴子》里面记载了许多化学知识

37、以下对我国古代在地理学方面取得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预测地震的仪器B.西晋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C.唐朝的《水经注》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明朝的徐光启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大、程度最深的思想。回答38-43题3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包括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C.主张以德治民,取信于民D.反对社会改革,维护旧制度

39、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40、朱熹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儒学宗师,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C.他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的辩证统一

41、下列对明清两代儒家思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儒家的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B.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C.王夫之从理论上否定了理学思想D.黄宗羲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42、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4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44、下面有关隋唐文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②隋朝著名建筑师李春主持修建了大兴城

③莫高窟最精美的壁画,大都是隋唐时的作品④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5、下列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反映封建经济繁荣时期景象的历史古迹是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②云岗石窟③龙门石窟④莫高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④

46.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文化

A.高度繁荣的特征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

C.充满活力的特征

D.影响巨大的特征47.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②“政在得民”③“兼爱”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④B.①④ C.①③ D.①②

48.《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道家思想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学说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

49、与隋唐时期比较,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D、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50.下列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51.明清时期出现了具有民主意识的进步思想家,其社会条件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③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传教士的影响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D.①②

52、17世纪,出现了中学西渐现象,罗伯斯庇尔在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了孔子的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话表明

A. 儒家文化孕育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B. 儒家文化西传引发法国大革命

C. 资产阶级借鉴孔子思想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D. 儒家文化具有否定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

53、明清之际我国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这些著作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②包含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内容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4、宋词的繁荣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尖锐

C、苏轼等一批杰出词人的贡献

D、市民文学的发展

55、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出现了许多重大发明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

因是

A、宋元统治者鼓励科技的发明

B、宋元时期战乱形式的需要

C、宋元之前的科技基础和宋元时期的社会需求

D、欧洲宗教压制科技的发明

56、下列中国古代学者著作,其中,对甘薯种植做过研究和介绍的是

A.王充—《论衡》B.贾思勰—《齐民要术》C.沈括—《梦溪笔谈》D.徐光启《农政全书》

57、中国皇帝最早知道世界五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时期是在

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时期

58、明清两代,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上有明显的反映,其最突出的表现是

A、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B、总结性科学巨著出现

C、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

D、文学小说中出现反封建内容

59、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妨碍科技的进步

C、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60、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从“萌新”这一角度看,主要表现在

(1)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2)总结性科技巨著相继问世

(3)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4)传教士东来出现西学东渐的现象

A. (1)(2)(3)(4)

B. (1)(3)(4)

C. (2)(3)(4)

D. (1)(4)

61、元、明、清三代文化的特点是承古萌新,其表现有()

①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③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④西学东渐开始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D.①④

62、明清的下列文化现象,具有时代转折趋向的是

①古典科技巨著涌现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③市民文学兴起④西学东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②③

63、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一致主张是

①反对君主专制②提倡“法治”③倡导天赋人权④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64、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的是

A.《周髀算经》B.《墨经》C.《九章算术》D.《缀术》

65.《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对这本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B.作者是实代科学家徐光启

C.这是一部笔记体科学著作D.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66、对我国传统农学成就进行综合,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的是

A.宋应星B.徐光启C.贾思勰D.徐弘祖

67、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相符的是

A.《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B.《四部医典》——脉学之

C.《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巨著D.《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晋时书法开始成为艺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

B.唐时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代表作有《霓裳羽衣舞》

C.南宋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

D.长沙马王堆秦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秦朝艺术珍品

69、四大发明西传的先后顺序是

A、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与火器

B、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与火器——指南针

C、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与火器—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与火器—活字印刷术

70、下列各项文物中,出生于长江流域的是

①甲骨文②全套编钟③马王堆汉墓帛画④秦始皇陵兵马俑⑤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⑤

71、《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B.从战国到五代时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时72、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7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74、下列各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①秦始皇废分封、实行郡县制②北宋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③明朝初年废中书省、罢丞相,分权六部

④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设立军机处、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

75、战国时期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因为当时

A.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B.兼并战争激烈C.各诸侯国进行了变法运动D.统一趋势增强76、英国的思想家费兰西斯·培根在谈到中国古代文化西传所产生的影响时曾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B.造纸术C.古典文化D.儒家学说

77、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成就包括

①《甘石星经》②麻沸散③造纸④《农政全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8、对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我们认为他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衰落的表现,最根本的原因是A、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B、中央的权力的得到空前加强

C、钳制了思想文化

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9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B.统治阶级观念变化

C.社会环境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

80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②“大一统”③“民贵君轻”④“讲信修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81.康有为指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

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

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

D.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

82.袁世凯上台后大搞“尊孔复古”的主要目的是

A.复兴中国优秀古典文化

B.孔子权威巩固统治地位

C.为复辟封建帝制制造舆论

D.与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进行对抗

83.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愚之信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他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④代表无产阶级的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4.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化的思想突出体现在

A.“新思潮”的有关内容

B.洋务派的有关主张

C.早期的维新思想

D.洪秀全的有关天国的设想

85.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的无知状态

B.论战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教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86.中国近代洋务派思想、维新派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

C.以救亡图存为主要宗旨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87.(2004年湖北重点中学模拟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这反映了

A.明末清初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

B.黄宗羲看到了封建制度的腐败与落后

C.黄宗羲是古代中国最先进的人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思想上的表现

88.以康梁为首的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革命性逊于法国启蒙思想。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康梁对法国启蒙思想的了解有限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C.康梁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8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A.搞清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使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90.在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学说并没有成功地改造中国社会,这是由于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掠夺本性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苏俄社会主义的反对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Ⅰ.①秦汉之际,大量中国人往朝鲜半岛避难。汉时,半岛南部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见武帝、光武帝。其中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 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朝鲜输檀弓、果下马入中国,中国传给铜镜、漆器、 铁器等。 Ⅱ.①西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遣使经朝鲜半岛赴汉。②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遣使朝汉,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中国传给铁器、铜器、丝帛等。Ⅲ.两汉时期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输象牙、犀牛、珍珠入中国,中国传给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等。 Ⅳ.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少量转贩至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张骞使西域后,汉与西域联系渐频,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②丝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交佛教经中亚由丝路传入中国。③汉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自广东沿海始,西至孟加拉湾沿岸,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Ⅴ.西亚安息国经陆上丝路与汉频繁交往,又经海上丝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转贩丝绸,大获其利。 Ⅵ.①丝路西端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想直接交往,但受安息等国之阻。 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往使,至条支海(波斯湾)则止,不达。②后大秦经海上间接地与汉进行丝绸贸易。《后汉书》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于166年来汉,献象牙、犀角等物给桓帝。这是正史所载中欧最早的直接往来。★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汉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大。 ②政策:汉 的对外政策。 ③交通:张骞、班超开辟发展了中西交通。 ④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这与对外关系发展互为因果。 Ⅰ.隋唐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多国。 海路自登州、扬州出,东到韩国、日本;自广州出,西至波斯湾。 Ⅱ①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往来频繁,来唐留学生以新罗人为多,如崔致远。许多城市中设有“新罗馆”“新罗坊”。②新罗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③新罗人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技术。新罗受唐文化影响很大。 Ⅲ.①隋时,中日互使。自贞观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归国的人策动了大化改新,多法唐制。都城建造,效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③对中日交往贡献突出者,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Ⅳ.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互使,交换土特产品。炀帝曾遣使马来半岛。唐中期骠国王子携歌舞团来唐。②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贞观时,天竺遣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③对中印交往贡献突出者,有唐玄奘、义净。 Ⅴ.①隋唐时,中亚一些国家频繁来使,带来名马、异药等。②隋时已和波斯互使;唐时波斯受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波斯商人在中国设“波斯店”。③唐高宗时大食始与中国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也在唐时传到大食。④唐和东罗马(拂菻)通使,其医术、杂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量丝绸、瓷器运往欧洲。⑤史载唐朝和非洲也有往来。唐人杜环到过非洲。索马里使者于高宗时来中国。非洲出土过当时中国的陶瓷残片。★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隋唐经济繁荣, ②政策: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在:a.欢迎外人来华; 出访;c.尊重外人生活习俗; 待他国。 ③交通: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步。 ④文化:隋唐时科技文化居世界领先水平,对外吸引力大。 ★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了隋唐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部分考查的知识点种类繁多,而关于科技史方面的知识点今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事业单位的考试现在对科技史知识的考察也是不无道理的。现中公教育专家就将科技史知识的中国古代科技史部分中的一些重点总结如下: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著名的绘画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公女史缄图》②《清明上河图》③《墨竹图》④《游春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5.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A.四手共抬一盘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6.右图脸谱所示的角色属于京剧中的() A.生 B.旦 C.净 D.丑 7.“中国古代某项发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下列图示与此评述最为相关的是()

A.造纸工序示意图 B.司南 C.架火战车 D.转轮排字盘 8.如下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 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 ④文人画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9.之所以说书法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门特有艺术,原因是() ①能够将文字的书写称为艺术的只有中国汉字②具有实用功能③具有审美功能④具有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11.《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描述:“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若给这一章回加题目,应为()A.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B.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D.“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1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要术”是指()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B.关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C.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D.长江流域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13.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图1所示的书法特点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发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程。 在学习时,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不陌生,许多发明和发现,在小学的常识课、中学的各门学科学习中都有所了解和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中学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内容摘要: ①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③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④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又一特征 ⑤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 ⑥适合封建政治观念需要的科学文化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得以延续。 ⑦整体观,与西方科学注重分析不同,中国传统科技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 ⑧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⑨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 ⑩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显著的优点,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

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惊人的辉煌历史,并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世界最前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东方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与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古希腊的早期科学如几何学、天文学中的很多东西是从河流文明古国那里学来的。正是这种独创的科技成就的长期发展,历代继承,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著名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曾对此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他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 然而,在40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两汉(尤其是东汉)与宋元(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又都显示出阶段性的高潮。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 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 共同 影响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 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 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 于书写的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4 世纪初, 造纸术传 到朝鲜,后 又传到越 南和日本。 8 世纪传 到中亚,后 经阿拉伯 逐步传到 非洲和欧 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促进 了世 界文 化和 文明 的发 展,特 别是 对欧 洲封 建社 会向 资本 主义 社会 的转 变起 了推 动作 用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唐朝与868年 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向东传到 朝鲜、日 本,向西传 到埃及和 欧洲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 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 多世纪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 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 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 器。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 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朝的火器 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 攻,取得了局部胜利 火药和火 药武器在 13世纪中 期传入阿 拉伯,后来 又由阿拉 伯传入欧 洲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起了重要作用 指 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 13世纪, 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各国 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 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 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 重要条件 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学 科 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科技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如经验总结,缺乏实验;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②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意识。 ③注重社会人文问题的探求,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这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是应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农耕经济服务的,如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农学和天文历法方面。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继承前代科技成果,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都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⑤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 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17世纪以来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 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都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科学技术史

一、古代技术发端的三个标志: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创造文字。 二、原始农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一些水力充沛,土壤肥沃的地区。如:尼罗河流域,底格 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三、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通常称为两河流域。 四、公元前3500年以前,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五、文字的发展规律: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拼音文字。 六、古印度文明被称为“哈拉巴文明”。 七、现存最早的古印度天文学著作是《太阳悉檀多》,古印度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是《准绳经》, 《妙闻集》和《17页罗迦集》这两部医学经典的出现,是古印度医学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 八、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天文学(我国是天文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保存天文 记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我国古代提出“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数学(《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 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它的价值可以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相媲美),医药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医学名著,西汉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本草”是我国传统药物学的专称,达尔文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地学(我国最早的地理、地质专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海经》) 九、古代中国的技术:农业和农业技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成熟较早,发展水平高,汉代出 现牛耕,三脚24页播种机,龙骨车,水碾,牛转连磨,农业专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齐民要述》,《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纺织和瓷器制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以“丝绸之国”闻名于世,青瓷—白瓷—红瓷—彩瓷),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与火药,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看做“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建筑技术和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冶金和造船技术。四大日用技术:纺织,陶瓷,建筑,冶炼。 十、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1鲜明的社会性2机械化算法体系。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计 数法2正负术3极限4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5四元术6同余式7方程术8贾宪三角形——杨辉三角 十一、古希腊的第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万物起源于水并复归于水;他首先把埃及的几何学变成一种抽象研究对象,在他那里直线变得没有厚度而且绝对平直;他发明从公理、定理求证结果的演绎方法;发明一些具体的几何定理:1圆的任何一条直径把圆平分成两等分;对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比达 哥斯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比达哥斯拉和菲罗劳斯,比达哥斯拉认为数才是万物的本原,并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证明了勾股定理,提出黄金分割,比达哥斯拉学派断言,地球,天体和整个宇宙是一个球,天体运动是和谐的,一切天体都 做匀速的圆周运动。阿波罗尼提出圆锥曲线理论。留基伯第一个提出关于原子和虚空学说,他把原子理解为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摘要:中国科技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一无二的相对连续性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成为古代世界许多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 关键词: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特点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的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与影响呢? 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隋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综观整个发展历程,16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正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先驱辛勤耕耘、善于观察、长于思索、勇于探究,注重整合、联系实际的产物,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就曾经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杠杆。” (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稳缓地前进”。他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还指出:“我常喜欢用一种相对来说缓缓上升的曲线来说明中国的演变,显然这曲线比欧洲同一时期,譬如说公元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演变过程的曲线上升得高,有时高得多。” (二)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汉承秦制,这部分科技遗产当然会被继承。科技的实用性被固定下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与此同时,把秦始皇打击的儒家树立为统治思想,西汉作为整理已有科技知识的重视时期,像医药、天文历

2017国考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2017国考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中国古代的科技史也是国考行测的常考点哦,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篇“2017国考行测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一—阴阳历。 2?《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 1/4天,采用19年7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米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 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一一《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剂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 早1700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一一《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一一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 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 极的历法一一《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 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XX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XX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4题)右边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 A.表现文人意趣 B.表现民间风情 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 2.右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 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 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 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 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 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XX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3题)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 5.(20XX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27日,毛泽东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20XX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5题)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丰碑_郑国渠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丰碑———郑国渠 梁安和 郑国渠是战国末期秦国开凿的一条灌溉渠道,其建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多,工程设计技术之先进,经济社会效益之高,在我国古代农业史和水利史上都堪称丰碑。 一、郑国渠开凿缘起 战国末期,曾被视为西戎夷狄之邦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其经济、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邻国,它凭借关中这块地盘,很快将汉中和巴蜀地区吞并。其后,又连续对“三晋”等国用兵,夺取了上郡、太原、上党,势力扩展到黄河以东。不久,秦国又东进中原,取得了周王室旧地,占领了荥阳。此时,东方诸国危如累卵,成为秦国“心腹之病”①的韩国,更是首当其冲,面临灭顶之灾。 韩国为了苟延残喘,便设“疲秦”之计,选派技术高超的水工郑国来到秦国,要求帮助秦国开凿一条益国利民的水渠,其目的是,“令凿泾水”,“毋令东伐”②,即利用这个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阻止秦国东伐。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郑国渠的修凿,不仅没有达到“疲秦”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增加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不久,韩国首先被秦国灭亡。 郑国奉命来到秦国,看到秦国变法后的各种气象,便一改初衷,决心为秦国修一条真正益国利民的水利灌溉工程。他“引泾入洛”的建议,得到秦国的重视并被采纳,让郑国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就在工程顺利进展,即将“水到渠成”的关键时刻,郑国间谍身份暴露,被传到咸阳。秦始皇召见郑国,郑国坦然承认,对始皇说:“当初韩王派我到贵国,的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我到贵国后,看到各种事业兴旺发达,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我愿意为秦国的农业水利事业贡献一切。杀掉我没有什么,可惜的是,这项水利工程就半途而废了!但是,水渠修成后,贵国得到的是长久的利益,而韩国只能再苟延残喘几年而已!”③秦始皇听了郑国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仍然让郑国主持完成了这一水利工程。正是秦始皇利用了水利专家郑国,才有了郑国渠这一赐惠关中几千年的浩大的水利工程。 二、郑国渠的工程设计 秦国地处黄河中游,无河患之忧。泾渭二水流经关中平原,这里地势平坦,虽无决溢之事,却有水利可图。关中地区,沃野千里,但雨水较少,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关中东部又是渭、洛入河之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会出现盐碱,农作物难以生长。郑国认为,如果用疏导的方法,修凿一条渠道,引泾水灌溉,就能解除关中地区的干旱,况且泾水所含泥沙较多,又很肥沃,久灌之后,又可洗碱压盐,这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国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西周时期已经开始。当时只是利用河水,以简单的自然挹注方法进行溉田,还不能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学会了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如战国时期,“西门豹引漳溉邺”④,使魏国的河内之地很快富强起来;李冰父子主 ? 6 ?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著作是: (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 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著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 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著作是: (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 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 (1)周(2)战国(3)秦(4)汉答(2) 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 (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 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 (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 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 (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 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 (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 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 (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 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 (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 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 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 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 (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 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 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 (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 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 (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 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 (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 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 (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 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1)一行(2)沈括(3)苏颂(4)怀丙答(4) 20.最原始的火药火箭是宋代谁发明的? (1)唐福(2)曾公亮(3)沈托(4)冯继升答(4) 21.盖天说的代表著作是: (1)《灵宪》(2)《开元占经》(3)《周髀算经》(4)《步天歌》答(3) 22.杞人忧天的故事反映了哪种天地结构学说? (1)盖天说(2)浑天说(3)安天论(4)宣夜说答(4) 23.最早明确提出元气一词的是: (1)老子(2)庄子(3)管子(4)鶡冠子答(4)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 渐增大。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 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 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1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 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 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 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 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 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 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 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着《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 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

中国古代科技史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⑴造纸术 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 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 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 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00年问世。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春秋:九九乘法表。 ⑶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