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上下坡”法判断波传播方向

应用“上下坡”法判断波传播方向

应用“上下坡”法判断波传播方向

应用“上下坡”法判断波传播方向

陈凤华

秦皇岛市第五中学(066012)

在高二物理必修课本中,有一部分是机械波的教学内容。在习题练习中,总有一些题是让学生来判断横波的传播方向。例如1,如图(1)所示的一沿X 轴向左传播的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问该时刻的质点P 的振动方向如何?例2,如图(2)所示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质点b 在此时刻向上运动,则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这类题的解决方法很多。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觉得以顺中溜的形式来做此类题,即简单,又易懂,首先强调,质点总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我们解此类题,顺口溜只是一种类比。顺口溜的内容是这样的:“沿着波形向前看,波峰波谷紧相连,上坡质点往下跑,下坡质点向上钻。”前两句很通俗,对横波来说,沿X 轴学生很容易看懂波峰和波谷,精髓是“上坡向下,下坡向上”何为“上坡”“下坡”?看图(1),波向左传播,形似水波后浪推前浪,该时刻图线DC 段意为上坡,CB 段为下坡,BA 段为上坡。若波向右传播,该时刻图线AB 段为下坡,BC 段为上坡,CD 段为下坡。根据第一题的题意,横波向左传播,图中时刻质点P 处于“下坡”段,根据“下坡”质点向上钻,即“下坡向上”很容易判断P 点沿Y 轴正向运动。再看第二题,如图,该时刻质点b 向上运动,则质点b 所在图线为“下坡”段,根据“后浪推前浪”,则波沿X 轴正向传播。

可以看出,只要学生掌握“上坡向下,下坡向上”的结论,则在机械波有关质点振动情况,波的传播方向等一系列总是就迎刃而解。例如:如图(3)所示的一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己知F 质点此刻的运动方向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波向右传播

B :质点H 和质点F 的振动方向相同

C :质点C 比质点B 先回到平衡位置

此题用四句顺口溜判断很容易得出结论。质点F 向下振动,所在图线为:“上坡”段,根据类比波后浪推前浪,波应向左传播,所以A 是错误的。质点H 所在图线为“下坡”,所以H 质点C 正在最在位移处,所以质点C 比质点B 应先回到平衡位置。所以C 是正确的。可见,以顺口溜的形式记信“下坡”“上坡”的结论,对学生解决机械的这部分的一些习题效果很好。

A B P C D y/m

x/m a 图(3) b c 图(1) 图(2)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 陈国明 在机械波的教学中,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也是各种考查的重点,所以在会考和高考中经常考到。为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判断方法。 一、带动法 由机械波的产生可知,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是由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的,所以只要找到了前一个质点(靠近波源一方的质点)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判断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如果前一个质点在上方,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向上,反之就向下。 例1 下图为一列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判断波形图上P点的振动方向。 【解析】因为波的传播方向向左,故P质点的前一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在P质点的右边,该时刻P质点的前一个质点的实际位置在P点的右上方,所以P点向上振动。 二、微平移法 这种方法是,作出经微小时间△t(△t<T/4)后的波形,由波形就可以知道各质点经过△t时间到达的位置,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可以确定。 例2 如下图所示,是某一简谐波的图象,由图可知() A.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B正向右运动 B.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C正向左运动 C.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D正向下运动 D.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B正向上运动 【解析】波动的实质是质点仅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选项A、B 均不正确;当波向左传播时,根据微平移法,将实线波形向左微平移△x,得虚线波形如下图所示,可见波形平移后质点B、D的新位置在原位置的下方,质点B、D的振动方向(运动方向)都向下,故选项C正确。

三、“上下坡”法 这种方法是把波形看成是山坡,上坡时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下坡时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如例1所示,因波的传播方向向左,P点处在下坡的过程中,由“上下坡”法得,P点的振动方向向上。 例3 如下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而言,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 A. P B. Q C. R D. S 【解析】因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质点R、S处在下坡的过程中,由“上下坡”法得,质点R、S的振动方向都向上,质点R、S的速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所以它们的速度都为正,而质点R的加速度方向向上,与y轴方向一致,加速度为正;质点S的加速度方向向下,与y轴方向相反,加速度为负。同理可以判断质点P和Q的振动方向都向下,速度都为负。故正确的答案是D。 四、“左左上”法 “左左上”法实际上有四句话,即“左左上,右右上,左右下,右左下”。其意义是,第一个左或右字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左或向右,第二个左或右字表示质点在离它最近的波峰左边或右边,最后一个上或下字表示所研究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或者向下。 例4 a、b是一水平绳上相距为L的两点,一列简谐横波沿ab方向传播,其波长等于2L/3。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 A.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B. 处平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 C. 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 D. 处于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 【解析】因ab间的距离为L,为一个半波长,故b也在平衡位置,再在水平绳子上作出ab之间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因波沿ab方向传播即向右传播而质点b在波峰的左边,由“右左下”得,质点b的振动方向向下。故C选项正确。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2.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3. 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弹性波在 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 4. 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 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9.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2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3.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 14.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0.7倍。横波分为SV和SH波两种形式。 15.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16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知识讲解波的图像

波的图像 编稿:张金虎审稿:吴嘉峰 【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图像的意义.知道波的图像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 2.能在简谐波的图像中指出波长和质点的振动的振幅. 3.已知某一时刻某简谐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要点梳理】 要点一、波的图像 1.图像的建立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横波中位移方向向某一个方向时为正值,位移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时为负值.在xOy平面上,描出各个质点平衡位置x与对应的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坐标点(xy,),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横波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 2.图像的特点 (1)横波的图像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像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像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像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2)波形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 (3)波的图像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4)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不指定波的传播方向时,图像中波可能向x轴正方向或z轴负方向传播. 波动图像的意义:描述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3.由波的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 知道了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能从这列波的图像中了解到波的传播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上各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各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如图中的M点的位移是2 cm ..(2)可以直接看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幅A,即波动图线上纵坐标最大值的绝对值,即4 cm A . (3)可以判断出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 如要确定图线上N点的振动方向,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波的形成过程,知道质点N开始振动的时刻比它左侧相邻质点M要滞后一些,所以质点M在此时刻的位移值是质点N在下一时刻的位移值,由此判断出质点N此时刻的速度方向应沿y轴正方向,即向上振动.如果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改为自右向左,则质点M开始振动的时刻比它右侧相邻质点N要滞后一些,所以质点N此时刻的位移值将是质点M在晚些时刻的位移值,由此判断出质点M此时刻的速度方向应沿y-方向,即向下振动.总之,利用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运动方向的方法是要抓住波动的成因,即先振动的质点(即相邻两点中离波源比较近的质点)总是要带动后面的质点(即相邻两点中离波源比较远的质点)运动. 要点二、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向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或已知波的传播方向来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时,判断依据的基本规律是波形成与传播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有: 方法一(上下坡法):沿波的传播方向看去,“上坡”处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处的质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图甲所示). 方法二(同侧法):在波的图像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运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如图乙所示).

第六章 平面电磁波的传播

第六章 平面电磁波的传播 习题6.1 已知自由空间中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 y e x t E )210cos(37.738 ππ-?=V/m ,求 (1)电磁波的频率,速度,波长,相位常数,以及传播方向。 (2)该电磁波的磁场表达式。 (3)该电磁波的坡印廷矢量和坡印廷矢量的平均值。 题意分析: 已知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一个场量求解另一个场量,以及相关的参数,这是均匀平面波问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解问题的关键在于牢记均匀平面电磁波场量表达形式的基本特点,场矢量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公式。 解: (1)求电磁波的频率,速度,波长,相位常数,以及传播方向 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的电场强度瞬时表达式为: y y y e x t E E )c o s (2φβω+-= 电场表达式的特点有: 电磁波角频率 8103?=πω (rad/s ) 由f πω2=,可以得到 电磁波的频率为: 8 10 5.12?==π ω f (Hz )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 8103?==c v (m/s ) 电磁波的波长λ满足式 f v vT = =λ 210 5.110 38 8=??= = ∴f v λ(m ) 相位常数: πβ2= (rad/m ) 分析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方法一:直接判断法 比较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表达式可以看出,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表达式中x π2项前面的符号为“-”,该电磁波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电磁波。

方法二:分析法 电场表达式是时间t 和坐标x 的函数,若要使E 为不变的常矢量,就应使组合变量(x t ππ21038-?)在t 和x 变化时为一定值。即,当时间变量t 变为t t ?+,位置变量x 变为x x ?+时,有下式成立: )(2)(10321038 8x x t t x t ?+-?+?=-?ππππ 由上式可得: t x ??= ?π π21038 这说明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0>?t ),使电场保持定值的点的坐标也在增加(0>?x ),所以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是由近及远,沿x 轴正方向逐步远离原点。 (2)求该电磁波的磁场表达式 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电场分量为y 轴方向,根据坡印廷矢量的 定义:H E S ?=,电场,磁场以及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应遵循右手螺旋定律,所 以本题中磁场的方向应为z 轴方向,三者的方向关系下如图所示。 z 在自由空间中,正弦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分量的比值为固定值,是 空间的波阻抗:Ω=3770Z ,所以磁场分量H 的表达式为: z z z e x t e x t e Z E H )210cos(31.0)210cos(3377 7.738 80ππππ-?=-?== (A/m ) (3)求该电磁波的坡印廷矢量表达式和坡印廷矢量的平均值 根据坡印廷矢量的定义:H E S ?=,得 ])210cos(31.0[])210cos(37.73[8 8z y e x t e x t H E S ππππ-??-?=?= x e x t )210(3cos 773.8 2ππ-?= (W/m 2) 坡印廷矢量的平均值:

机械波常用解题方法例析

机械波常用解法例析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树祥 一、基本公式应用法: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是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是:λλf T ==v ,另外,在均匀介质中,由于波是匀速传播的,所以又有波速的定义式t s =v (S 是指在t 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直接运用这些公式。需要注意的是:波速由介质本身决定,不同频率的机械波(同种类型)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相同(如声波)。周期和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例如声波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电磁波、光波也是如此)。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例1、如图1,Ox 轴上有A 、B 、C 三点,已知OA =14m ,AB=BC=10m 。O 处有一质点从计时起点开始作简谐运动,于是形成简谐波沿ox 轴的正方向传播。已知第2s 内A 比B 多振动2次,B 比C 多振动5次,并且第2s 末波已经越过C 点。求波速和频率。 析解:假设波速为v ,周期为T 。根据题意:第2秒末波已经经过C ,那么表示不是在2秒末刚传到C 点。所以假设2秒末传到了Y 位置,那么1秒末传到了X 位置。又已知B 比C 多振动5次,也就是说在B 振动了5个周期后C 开始振动,也就表示BC 这段路波走的时间是5T 。则有上面说的基本公式,有s=vt=vx5T=5VT=5λ=10m ,得波长λ=2m 。又已知第2s 内A 比B 多振动2次,表示波第一秒末过了A 点到X ,第二秒内从X 传播到B 的时间是2T (如果第一秒末没到A 或传到了B 点,则由于AB 之间距离是10m ,等于五个波长,则A 应比B 多振动五次),则由s OB = v ×1+2vT =v+2 λ=v+4=24m ,得v=20m/s ,由v=f λ,得f=10Hz 二、带动法: 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的传播过程,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开始振动时,由于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带动其周围相邻的质点振动,这些质点又依次带动各自相邻的质点振动,依次类推,振动就逐渐传播开来形成波。因此,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步调是依次落后的,总是前一质点带动相邻后一质点,后一质点总是力图跟上带动其振动前一相邻的质点并重复其运动。据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波传播到那个点引起这个点振动时,这个点的振动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波的图象在已知波的传播方向时判断出各点的振动方向,如要判断某点P 的振动方向,就在质点P 靠近波源一方附近(不超过λ/4)图象上找另一点P',若P'在P 上方则P 向上运动,若P'在P 下方则P 向下运动。 例2、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2所示,由此图可知 A.若质点 a 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B.若质点b 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C.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 c 向下运动 D.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 向上运动 析解:如果波从左向右传播,则说明波源在左边,如果 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说明波源在右边,根据带动法我们可以知道,是靠近波源的点带动稍微远离波源的点振动的,由此图2 O A B C x 图1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机械波部分自主学习材料(解答) 一、选择题 10-1.图(a )表示0t =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b )为一质点的振动曲线,则图(a )中所表示的0x =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与图(b )所表示的振动的初相位分别为( C ) (A )均为2 π; (B )均为 π-; (C )π 与π-; (D )2π- 与2 π 。 【提示:图( b )为振动曲线,用旋转矢量考虑初相角为 2 π- ,图(a )为波形图,可画出过一点时间的辅助波形, 可见0x =处质点的振动为由平衡位置跑向负方向, 则初相角为2 π】 10-2.机械波的表达式为0.05cos(60.06)y t x ππ=+,式中使用国际单位制,则( C ) (A )波长为5m ; (B )波速为110m s -?; (C )周期为 1 3秒; (D )波沿x 正方向传播。 【提示:利用2k π λ =知波长为1003 λ= m ,利用u k ω = 知波速为1 100u m s -=?,利用2T π ω = 知 周期为13 T = 秒,机械波的表达式中的“+”号知波沿x 负方向传播】 10-3.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角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 T t =时刻的波形如图 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D ) (A )cos[()]x y A t u ωπ=-+; (B )cos[()]2 x y A t u π ω=--; (C )cos[()]2 x y A t u π ω=+- ; (D )cos[()]x y A t u ωπ=+ +。 【提示:可画出过一点时间的辅助波形, 可见在4 T t = 时刻,0x =处质点的振动 为由平衡位置向正方向振动,相位为2 π - , 那么回溯在0t =的时刻,相位应为π】 y O O y

判定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判定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方法一:若知道某一时刻t的波形曲线,将波形曲线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一微小的距离(小于),它便是t+t时刻的波形曲线,知道了各个质点经过t时间到达的位置,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方法二:通过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出波源的位置,在质点A靠近波源一侧附近(不超过)图象上找另一质点B,若质点B在A的上方,则A向上运动,若B在A的下方,则A向下运动。即沿波的传播方向,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追随先振动的质点来运动的。 方法三:运用逆向复描波形法解答十分简捷。即,手握一支笔,逆着波的传播方向复描已知波形,凡复描时笔尖沿波形向上经过的质点,此刻均向上运动;凡复描时笔尖沿波形向下经过的质点,此刻均向下运动(波峰和波谷点除外)。 [例1] 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9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A. 此波朝x轴负方向传播 B. 质点D此时向下运动 C. 质点B将比质点C先回到平衡位置 D. 质点E的振幅为零 分析与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波的传播方向与波上某质点运动方向间的关系的推理判断, 以及对波形图的想像能力。 对于本题,已知质点F向下振动,由上述方法可知,此列波向左传播。质点B此时向上运动,质点D向下运动,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在此列波上所有振动质点的振幅都是相等的。故只有A、B选项正确。 [例2] 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0所示。由此图可知() A. 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B. 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C. 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 D. 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向上运动 分析与解:运用上述逆向复描波形法可立即判定出B、D正确。

应用“上下坡”法判断波传播方向

应用“上下坡”法判断波传播方向 陈凤华 秦皇岛市第五中学(066012) 在高二物理必修课本中,有一部分是机械波的教学内容。在习题练习中,总有一些题是让学生来判断横波的传播方向。例如1,如图(1)所示的一沿X 轴向左传播的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问该时刻的质点P 的振动方向如何?例2,如图(2)所示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质点b 在此时刻向上运动,则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这类题的解决方法很多。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觉得以顺中溜的形式来做此类题,即简单,又易懂,首先强调,质点总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我们解此类题,顺口溜只是一种类比。顺口溜的内容是这样的:“沿着波形向前看,波峰波谷紧相连,上坡质点往下跑,下坡质点向上钻。”前两句很通俗,对横波来说,沿X 轴学生很容易看懂波峰和波谷,精髓是“上坡向下,下坡向上”何为“上坡”“下坡”?看图(1),波向左传播,形似水波后浪推前浪,该时刻图线DC 段意为上坡,CB 段为下坡,BA 段为上坡。若波向右传播,该时刻图线AB 段为下坡,BC 段为上坡,CD 段为下坡。根据第一题的题意,横波向左传播,图中时刻质点P 处于“下坡”段,根据“下坡”质点向上钻,即“下坡向上”很容易判断P 点沿Y 轴正向运动。再看第二题,如图,该时刻质点b 向上运动,则质点b 所在图线为“下坡”段,根据“后浪推前浪”,则波沿X 轴正向传播。 可以看出,只要学生掌握“上坡向下,下坡向上”的结论,则在机械波有关质点振动情况,波的传播方向等一系列总是就迎刃而解。例如:如图(3)所示的一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己知F 质点此刻的运动方向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波向右传播 B :质点H 和质点F 的振动方向相同 C :质点C 比质点B 先回到平衡位置 此题用四句顺口溜判断很容易得出结论。质点F 向下振动,所在图线为:“上坡”段,根据类比波后浪推前浪,波应向左传播,所以A 是错误的。质点H 所在图线为“下坡”,所以H 质点C 正在最在位移处,所以质点C 比质点B 应先回到平衡位置。所以C 是正确的。可见,以顺口溜的形式记信“下坡”“上坡”的结论,对学生解决机械的这部分的一些习题效果很好。 A B P C D y/m x/m a 图(3) b c 图(1) 图(2)

知识讲解 波的图像

波的图像 【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图像的意义.知道波的图像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2.能在简谐波的图像中指出波长和质点的振动的振幅. 3.已知某一时刻某简谐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的波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要点梳理】 1.图像的特点 (1)横波的图像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像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像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像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2)波形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 (3)波的图像的重复性:相隔时间为周期整数倍的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4)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不指定波的传播方向时,图像中波可能向x轴正方向或z轴负方向传播. 波动图像的意义:描述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2.由波的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 知道了一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能从这列波的图像中了解到波的传播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位移. 图线上各点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各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如图中的M点的位移是2 cm. (2)可以直接看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幅A,即波动图线上纵坐标最大值的绝对值,即 4 cm A . (3)可以判断出沿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 如要确定图线上N点的振动方向,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波的形成过程,知道质点N开始振动的时刻比它左侧相邻质点M要滞后一些,所以质点M在此时刻的位移值是质点N在下一时刻的位移值,由此判断出质点N此时刻的速度方向应沿y轴正方向,即向上振动.如果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改为自右向左,则质点M开始振动的时刻比它右侧相邻质点N要滞后一些,所以质点N此时刻的位移值将是质点M在晚些时刻的位移值,由此判断出质点M此时刻的速度方向应沿y -方向,即向下振动.总之,利用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运动方向的方法是要抓住波动的成因,即先振动的质点(即相邻两点中离波源比较近的质点)总是要带动后面的质点(即相邻两点中离波源比较远的质点)运动.要点二、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向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或已知波的传播方向来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时,判断依据的基本规律是波形成与传播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有:

高中物理五种方法判波的振动和传播方向 学指导

高中物理五种方法判波的振动和传播方向 万洪禄 在波形图上,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或波的传播方向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波形图上二者方向的判断方法除“微平移法”和“带动法”之外,还有学生更易掌握且简洁的另外三种新法:“上下坡法”、“振向波向同侧法”和“头头尾尾相对法”。本文把这五种方法一并介绍给大家,通过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吧! 1. 上下坡法 “上下坡法”是把波形图线比喻为凸凹的路面,凸凹路面就有上坡段和下坡段,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去,位于上坡段的质点,则向下运动,位于下坡段的质点,则向上运动;反之,向上运动的质点,必位于下坡段,向下运动的质点,必位于上坡段。 注:法则中的“向上运动”,表示质点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向下运动”表示质点向规定的负方向运动。“上下坡法则”对横波和纵波都适用。 例1. (全国高考)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 A. 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 B. 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 C. 若波是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 D. 若波是从右向左传播,对质点d向上运动 解析:图1中,若质点a向下运动,由“上下坡法”,a必位于上坡段,只有当从右向左看时,a才位于上坡段,故波应向左传播,A错。同理可分析B选项正确。 若波从右向左传播,由“上下坡法”知,d、c点必位于下坡段,d、c点都应向上运动,故C错,D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是BD。 2. 振向波向同侧法 “振向波向同侧法”是利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都位于波形的同一侧”来分析判断波形问题的方法。在波形图上,如果用竖直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用水平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并且要两箭头的箭尾相接,那么当波向右传播时,两箭头都在波形右侧,如图2左图所示。当波向左传播时,两箭头都在波形的左侧,如图2右图所示。

难点8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判析

难点8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判析 振动和波的综合应用是历年必考的热点内容之一,考查的重点侧重于对振动和波的基本物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其命题焦点往往集中于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联分析上. ●难点展台 1.(★★★★)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 P 1、P 2,已知P 1的 x 坐标小于P 2的 x 坐标. A.若21P P <2λ,则P 1向下运动,P 2向上运动 B.若21P P <2 λ,则P 1向上运动,P 2向下运动 C.若21P P >2 λ,则P 1向上运动,P 2向下运动 D.若21P P >2λ,则P 1向下运动,P 2向上运动 2.(★★★★)如图8-1所示,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 a 、 b 两点,相 距14.0 m ,b 点在 a 点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绳 向右传播时,若 a 点的位移达到正极大时,b 点的位移恰为零,且 向下运动.经过1.00 s 后,a 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 b 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极大.则这简谐横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A.14 m/s B.10 m/s C.6 m/s D.4.67 m/s ●案例探究 [例1](★★★)一列简谐横波在 x 轴上传播,在某时刻 的波形如图8-2所示.已知此时质点 F 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A.此波朝 x 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D 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 将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 的振幅为零 命题意图:考查对简谐波形成及传播的物理过程的理解水平及推理判断水平B 级要求.错解分析:缺乏对波产生机理的理解而造成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 图8-1 图8-2

横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

横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 机械横渡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有多种.现介绍几种易记,且迅速、准确的判断方法. 1.追逐法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在前面质点的带动下发生的.后一个质点总是重复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即后一个质点总是追逐前一个质点.据此,我们只要知道了波的传播方向,就能判断出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反过来,如果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就能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我们把这种判断方法叫“追逐法”. 【例题】图1所示为一机械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已知A质点此时振动方向向上.(1)判断这列波的传播方向.(2)判断质点 B、C、D的振动方向. 解析:(1)由于此时刻质点A向上振动,即向位移增大的方向运动,质点A右侧相邻的质点A′的位移大于此时刻质点A 的位移,质点A是追逐质点A′的运动,所以这列波是向左传播的,如图2所示. (2)因为这列波向左传播,质点B、C、D必定都追逐其右侧相邻质点的运动,分别找出质点B、C、D右侧相邻的质点B′、C′、D′,如图2所示.由图知此时刻质点B′的位移小于质点B的位移,所以此时刻质点B向位移变小的方向振动,即向下振动.同理可判断,此时刻质点C向下振动,质点D向上振动. 2.同侧法 图3为某一时刻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的波形,质点A和B之间的各个质点为追逐左面的质点都向下振动,质点B和C 之间的各个质点为追逐它们左侧相邻质点都向上振动.如果我们在波形图上的各个质点上,沿竖直方向用箭头标出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在水平方向用箭头标出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看出这两种箭头总是位于波形图线的同侧.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迅速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我们把这种判断方法称“同侧法”. 在前述例题中,表示质点A振方向向上的箭头在A处波形图线的左侧,根据同侧法可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箭头也必在波形图线左侧,即这列波向左传播.然后在质点B处画出指向左方的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这个箭头在波形图线的左侧,根据同侧法,表示质点B振动方向的箭头应向下,即质点B此时刻振动方向向下.同理可判断质点C、D此时刻的振动方向如图4所示. 3.反传法

高中物理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常用方法学法指导 陈国明 在机械波的教学中,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也是各种考查的重 点,所以在会考和高考中经常考到。为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判断方法。 一、带动法 由机械波的产生可知,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是由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的,所以只要找到 了前一个质点(靠近波源一方的质点)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判断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如 果前一个质点在上方,后一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向上,反之就向下。 例 1 下图为一列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判断波形图上P点的振动方向。 【解析】因为波的传播方向向左,故P质点的前一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在P质点的右边,该时刻P质点的前一个质点的实际位置在P点的右上方,所以P点向上振动。 二、微平移法 这种方法是,作出经微小时间△t(△t<T/4)后的波形,由波形就可以知道各质点经过 △t时间到达的位置,质点的振动方向就可以确定。 例2 如下图所示,是某一简谐波的图象,由图可知() A.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B正向右运动 B. 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C正向左运动 C.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D正向下运动 D. 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B正向上运动 【解析】波动的实质是质点仅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选项A、B 均不正确;当波向左传播时,根据微平移法,将实线波形向左微平移△x,得虚线波形如下图所示,可见波形平移后质点B、D的新位置在原位置的下方,质点B、D的振动方向(运动方向)都向下,故选项C正确。

三、“上下坡”法 这种方法是把波形看成是山坡,上坡时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下坡时质点的振动方向向 上。如例1所示,因波的传播方向向左,P点处在下坡的过程中,由“上下坡”法得,P点的振动方向向上。 例3 如下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而言, 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 A. P B. Q C. R D. S 【解析】因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质点R、S处在下坡的过程中,由“上下坡”法得, 质点R、S的振动方向都向上,质点R、S的速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所以它们的速度都为正,而质点R的加速度方向向上,与y轴方向一致,加速度为正;质点S的加速度方向向下,与y轴方向相反,加速度为负。同理可以判断质点P和Q的振动方向都向下,速度都为负。 故正确的答案是D。 四、“左左上”法 “左左上”法实际上有四句话,即“左左上,右右上,左右下,右左下”。其意义是,第一个左或右字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左或向右,第二个左或右字表示质点在离它最近的波峰 左边或右边,最后一个上或下字表示所研究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或者向下。 例4 a、b是一水平绳上相距为L的两点,一列简谐横波沿ab方向传播,其波长等于 2L/3。当a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点() A.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B. 处平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 C. 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 D. 处于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 【解析】因ab间的距离为L,为一个半波长,故b也在平衡位置,再在水平绳子上作出 ab之间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因波沿ab方向传播即向右传播而质点b在波峰的左边,由“右左下”得,质点b的振动方向向下。故C选项正确。

地震波的定义

地震波的定义

地震波的定义 地震是地壳的一切颤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主要能源来自地球的内部,是由地球内部自然力冲击引起的。地壳或地幔中发生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发生原理 英文seismic wave.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球内 地震波 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概念介绍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传播方式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1]。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纵波和横波

现象介绍 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的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以石头入水处为中心有波纹向外扩展。这个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颗粒运动造成的。然而水并没有朝着水波传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个软木塞,它将上下跳动,但并不会从原来位置移走。这个扰动由水粒的简单前后运动连续地传下去,从一个颗粒把运动传给更前面的颗粒。这样,水波携带石击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向池边运移并在岸边激起浪花。地震运动与此相当类似。我们感受到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产生的弹性 岩石的震动。 假设一弹性体,如岩石,受到打击,会产生两类弹性波从源向外传播。第一类波的物理特性恰如声波。声波,乃至超声波,都是在空气里由交替的挤压(推)和扩张(拉)而传递。因为液体、气体和固体岩石一样能够被压缩,同样类型的波能在水体如海洋和湖泊及固体地球中穿过。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在地震学中,这种类型的波叫P波,即纵波(图2.1),它是首先到达的波。 地震P波(纵波)和S波(横波)运行时弹性岩石运动的形态 弹性岩石与空气有所不同,空气可受压缩但不能剪切,而弹性物质通过使物体剪切和扭动,可以允许第二类波传播。地震产生这种第二个到达的波叫S 波,即横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图2.1)。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见第6章)。 相关性质 带偏光眼镜以减弱散射光的人可能熟悉光的偏振现象,只有S波具有偏振现象。只有那些在某个特定平面里横向振动(上下、水平等)的那些光波能穿过偏光透镜。传过的光波称之为平面偏振光。太阳光穿过大气是没有偏振的,即没有光波振动的优选的横方向。然而晶体的折射或通过特殊制造的塑料如偏光眼镜,可使非偏振光成为平面偏振光。 当S波穿过地球时,他们遇到构造不连续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并使其振动方向发生偏振。当发生偏振的S波的岩石颗粒仅在水平面中运动时,称为SH波。当岩石颗粒在包含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里运动时,这种S波称为SV

(完整版)波的振动和传播方向的判断方法

五种方法判方向 万洪禄 在波形图上,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或波的传播方向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波形图上二者方向的判断方法除“微平移法”和“带动法”之外,还有学生更易掌握且简洁的另外三种新法:“上下坡法”、“振向波向同侧法”和“头头尾尾相对法”。本文把这五种方法一并介绍给大家,通过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吧! 1. 上下坡法 “上下坡法”是把波形图线比喻为凸凹的路面,凸凹路面就有上坡段和下坡段,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去,位于上坡段的质点,则向下运动,位于下坡段的质点,则向上运动;反之,向上运动的质点,必位于下坡段,向下运动的质点,必位于上坡段。 注:法则中的“向上运动”,表示质点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向下运动”表示质点向规定的负方向运动。“上下坡法则”对横波和纵波都适用。 例1. (全国高考)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 A. 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 B. 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 C. 若波是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 D. 若波是从右向左传播,对质点d向上运动 解析:图1中,若质点a向下运动,由“上下坡法”,a必位于上坡段,只有当从右向左看时,a才位于上坡段,故波应向左传播,A错。同理可分析B选项正确。 若波从右向左传播,由“上下坡法”知,d、c点必位于下坡段,d、c点都应向上运动,故C错,D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是BD。 2. 振向波向同侧法 “振向波向同侧法”是利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都位于波形的同一侧”来分析判断波形问题的方法。在波形图上,如果用竖直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用水平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并且要两箭头的箭尾相接,那么当波向右传播时,两箭头都在波形右侧,如图2左图所示。当波向左传播时,两箭头都在波形的左侧,如图2右图所示。

简谐运动复习中要弄清五个基本问题

简谐运动复习中要弄清五个基本问题 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柯岩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特殊的机械振动。对简谐运动的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很重要,在这个内容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如下五个易模糊的基本问题。 一、弄清两种模型——弹簧振子和单摆 1.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既然是理想化的,必须有一定的理想化条件加以限制,这正是必须提醒学生注意的,归纳起来有四点:(1)小球跟弹簧连接在一起,穿在一根杆上;(2)小球在杆上的滑动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即视杆为光滑杆;(3)弹簧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4)小球可视为质点。满足上述条件才能称之为弹簧振子。根据杆的放置情况不同,弹簧振子常考的运动分水平方向的简谐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很多实际问题中没有光滑杆,但也可抽象弹簧振子模型。 2.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线的伸缩和质量可忽略,线长远大于球的直径,这样的装置叫单摆。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理解概念时把握以下几点:(1)小球密度较大,体积较小。(2)细线柔软不可伸长,且线长远大于小球直径,线重可忽略不计,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才做简谐运动。 二、弄清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定义 1.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公式:回复力F=-kx。式中“-”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 注意:对一般的简谐运动,k不能理解为劲度系数,只能认为是一比例常数。不同的简谐运动,k值不同,k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结构决定的物理量。 3.物体受回复力作用后的往复运动不一定是简谐运动。

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光滑的折面AOB上做往复运动(小球在O点无能损失)。试判断小球的运动是否为简谐运动。 分析小球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在斜面AO上受力如图2所示。 小球所受支持力与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重力沿斜面的一个分力总是使小球返回平衡位置,帮它是小球做往复运动的回复力,其大小同理,小球在OB斜面上所受回复力大小 也是。因为斜面倾角是个恒量。所以小球受到的回复力虽然与位移方向始终相反。但回复力的大小不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根据“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才是简谐运动”的规律,可判断该物体的运动只是一般的振动,而不是简谐运动。通过分析,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产生简谐运动的条件,明确受回复力作用的物体做的往复运动不一定为简谐运动。 三、弄清平衡位置与平衡状态概念的区别 所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平衡位置的确切含义应为物体所受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如水平弹簧振子处于弹簧无形变的位置,单摆摆球(摆角小于5°)处于最低点的位置。 单摆的摆球在最低点时,受绳子拉力和重力作用,这两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沿半径指向圆心,不为零。小球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但提供小球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的是重力沿切向方向的分力,在该位置时回复力为零,我们就称这个位置为平衡位置。

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几种方法

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几种方法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问题是个比较难的问题,是考试题目中的常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现给出几种常用的判断方法: 一、质点带动法(前带后法) 由波的形成传播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的运动,且波总是由前面先振动的点向后面振动的点传播的,即前带后。 例1、如图所示,已知波向右传播,请判断质点A、B、C、D、E的振动方向。 解析:应用质点带动法:因为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形式的传播,当介质中的某一质点 开始振动时,必然带动其周围相邻的质点振动,这些质点又依 次带动各自相邻的质点振动,依次类推,振动就逐渐传播开来 形成波。所以沿波传播的方向,各质点的步调是依次落后的, 总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相邻质点,后一质点总是力图跟上带动 其振动的前一相邻质点的并重复其运动。由图像可知波由左向右传播,则A点的前一个点应该在其下面的F点。而F点只能带动A点往下运动。同理B、C的前一质点在B、C的上面,所以B、C向上运动,E、D两点的前一点在E、D下面,所以E、D向下运动。 二、微平移法 所谓微平移法,将波形曲线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微小平移,如图所示的P(Q)点,移动后它比原来的位置高(低)了,说明经过极短的一段时间它向上(下)运动了. 这种方法叫微平移法. 这种方法可以由波的传播方向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可以由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例2、如图所示的是某横波的图像,由图可知()

A、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B正向右运动 B、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C正向左运动 C、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D正向下运动 D、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B正向上运动 解析:由波的实质可知,质点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不随波迁移,所以A、B选项均不正确。当波向左传播时,根据图像平移法,将实线波形向左微平移△x,得到虚线波形(上图右),可见图像平移后质点B、D的新位置在原位置的下方,故正确选项因为C。 三、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看去,“上坡”处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处的质点向上振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例3、(题目见例1)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质点A、E、D在上坡处,质点B、C在下坡处,由上坡下,下坡上可知质点A、E、D向下振动,质点B、C向上振动。 四、同侧法 在波的图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并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在曲线的同侧。如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