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生态环境的保护

31生态环境的保护

31生态环境的保护
31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野生生物资源及保护

【知识概要】

一、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

1.野生生物在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2.野生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可以给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以重要启示。

3.野生生物资源是培育农作物和家畜、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4.不少野生生物都可以入药。

5.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6.许多野生生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二、野生生物资源的现状

1.野生生物资源的生存面临着威胁

到2000年时世界上可能每年就有一种鸟灭绝。

到20世纪末全世界有50万至上百万个物种将要灭绝。

我国某地的野生稻种群在1964年到8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间从24个种群减少到1

个种群。

我国现有占总物种15%~20%的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

2.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

(1)野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森林超量砍伐,草原过度放牧,草原大量开垦,不合理的围湖造田等都是导致野生

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存。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滥捕乱猎和滥砍乱伐使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

(3)环境污染

三、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

1.加强法制管理

(1)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2)公布我国一、二类保护动、植物名录。

2.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

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①为了保护大熊猫和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

然保护区和王朗自然保护区。

②为了保护斑头雁和棕头鸥等鸟类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在青海省建立了青海湖鸟岛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1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自然保护区。

③为了保护被誉为“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极各种植被类型的缩影”的长白山温带山

地系统,在吉林省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④为了保护堪称“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的武夷山地区,在福建省建立了武夷山

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

①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②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

③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四、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适时地、有计划地对森林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收取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

林生态系统的更新;适时地、适量地捕捞海洋成鱼,不仅能够收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

鱼苗的生长发育,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

【解题指导】

例1 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

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主要的是

A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 食物不足

D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分析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

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

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的开发

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因此应选D。

【巩固练习】

1.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 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 长年旱灾,赤地千里

D 地壳运动频繁

2.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又具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A 扬子鳄

B 熊猫

C 白鹤

D 长臂猿

3.吉林省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

A 东北虎

B 各种植被类型

C 人参

D 丹顶鹤

4.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从1989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

A 野生动物保护法

B 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C 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

D 野生动物管理法

5.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保护的好办法?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

C 有计划地合理利用资源

D 禁止采伐和捕捞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保护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2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知识概要】

一、生态平衡及其保持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3.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相反,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就较低。

4.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叫生态平衡。

5.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

与自然和谐地发展。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保护

1.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潮湿或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较稳定、群

落的结构复杂且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许多林副业产品,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平

衡具有重要意义。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我国的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有森林面积1.337×108km2,森林蓄积量1.01×1010m3,森林覆盖率为13.92%。

4.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对自然林区进行合理采伐并及时进行更新;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疏林地进行封

山育林;加强对次生林抚育改造;重视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三、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保护

1.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常发生剧烈变化,群落

的结构不够复杂且不太稳定。

2.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皮;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治土地被风沙侵蚀。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3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4 页 共 13 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3.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建立合理放牧制度,兴修草原水利,营造基本草场,种植防护林、防治草原的鼠害、虫害。

四、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保护

1.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海洋可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

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游动;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

2.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控制工业污水向海洋排放,不得在禁渔期捕捞,不得在禁渔区捕捞,不得以禁用渔具捕捞。

五、农田生态系统与发展生态农业

1.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需人工控制。

2.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2)生态农业理论根据

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

(4)生态农业的优点

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

和家畜的发病率。

六、城市生态系统及保护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城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能量和物质代

谢强度都很高;城市生态的维持和生存,必须依赖于周围的多种生态系统,现代城市不

能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不是独立的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1)社会生态亚系统:以人口为中心,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和智力,该系统的特

征是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度集中,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

(2)经济生态亚系统:以资源为核心,该系统的特征是,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

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累积。

(3)自然生态亚系统:以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为中心,该系统的特征是生物与环

境的协调共生,环境对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净化。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2)生活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

4.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

(1)限制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2)控制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

(3)解决城市缺水和水污染问题

(4)降低噪声污染

【解题指导】

例l 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 温带草原

B 温带阔叶林

C 北方针叶林

D 热带雨林

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初级消费者能够以各种植物为食,它又能成为多种肉

食动物的捕食对象,这样即使有个别食物链断失,也不影响整个食物网的存在,所以这

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则自动调节能力较小。上述的四种生态系统中,

营养结构最复杂的当属热带雨林,所以热带雨林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大,因此应选D。

【巩固练习】

6.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A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C 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7.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若被破坏后,哪一生态系统的恢复所需时间最短?

A 苔原

B 温带落叶林

C 北方针叶林

D 热带雨林

8.天然森林极少发生严重松毛虫害,而我国某地的人工马尾松林在近几年来因松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5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毛虫的危害大面积死亡,原因是

A 人工林的松毛虫繁殖力强

B 人工林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

C 马尾松的适应性太差

D 人工林的气候适合松毛虫的生活

9.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A 草食动物的大量减少

B 肉食动物的大量增加

C 生产者的大量减少

D 分解者的大量增加

10.下列各项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是

A 季风

B 动植物种类过多

C 围湖造田

D 植树造林

11.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现在的森林面积、森林量和覆盖率分别为

A 1.337×108km2,1.01×1010m3,11.31%

B 13.37×108km2,10.1×1010m3,13.92%

C 13.37×108km2,10.1×1010m3,11.31%

D 1.337×108km2,1.01×1010m3,13.92%

12.下列各项不属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的是

A 兴修草原水利

B 杀灭草原上的凶猛野兽

C 种植防护林

D 防治草原虫害

13.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A 植物种类多,但动物种类少

B 植物种类少,但动物种类多

C 动植物种类都较多

D 动植物种类都较少

14.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A 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高,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较大

B 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高,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较小

C 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低,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较大

D 能量和物质代谢强度低,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较小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知识概要】

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及预防

(1)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

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

③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动物;

④酸雨抑止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6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2)控制酸雨的措施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治理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源头是控制酸雨

的根本措施。

2.有害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及预防

(1)富集作用的概念:是指化学农药和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经过食物链在生物体

内大量浓缩的过程。

(2)危害:化学农药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污染,

这不仅妨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人畜食用后容易中毒;化学农药不仅杀灭害虫,而

且往往也直接杀灭田间和水体中的多种动物。

(3)预防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规定,安全地、合理

地使用化学农药;提倡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预防的方法。

3.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及预防

(1)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

大部分重金属对生物的生长活动有直接毒害作用。

(2)重金属危害的预防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做好对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回收工作。

4.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及预防

(l)富营养化的概念:是指氮、磷等植物必须的矿物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中,导致水

质恶化的现象。

(2)富营养化的危害:含有氮、磷的污水排到湖泊、海湾中,使水体中藻类植物

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氧含量减少,

进而被厌氧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

量死亡。

(3)富营养化的预防:不让氮、磷等物质进入水体。

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大气化学性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

碳等,化学性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大气

污染物中有许多致癌物质,使人若干年患癌症。

(2)大气生物性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花粉、霉孢子和病原菌,花粉和霉孢子能

够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病原菌可以使人患肺结核、痢疾等传染病。

(3)大气放射性污染:污染物主要来自原子能工业放射性废弃物和医用X射线源等,容易使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

2.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1)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够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2)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污染了水体,能够引起各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3)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污染水体,人长期饮用容易诱发癌症。

3.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和利用,就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7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

噪声损伤人的听力,干扰人的睡眠,还能引发多种疾病和影响人的心理。

5.环境污染与“三致作用”

“三致作用’塔指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

三、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1.政府重视

颁布有关环境保护一系列法律,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各级政府分别建立专门的环境

保护机构。

2.各地各单位积极防治

3.全民增强环境意识

四、生物净化

1.生物净化的概念

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

低或消失的过程。

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1)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多种有害气体。

(2)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3)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

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1)微生物能将土壤中的有机农药等分解。

(2)微生物能净化污水: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需氧微生物能够把污水中的有机

物逐级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及含氧的和含磷的无机盐等;在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

能够把污水中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硫化氢等。

五、无公害绿色食品

1.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

(l)产地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由指定的部门检测,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2.绿色食品的标志

绿色食品的标志有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标志为正圆形寓意

保护,A级绿色食品标志底色为绿色,标志与标准字体均为白色;AA级绿色食品标志

底色为白色,标志与标准字体均为绿色。

3.实施绿色食品工程的意义

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加速我国农业和食品加

工等行业的现代化,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解题指导】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8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例下列有关含有氮、磷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

量死亡

B 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

C 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

大量死亡

D 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

分析由于氮、磷是植物必须的矿物质元素,所以含有氮、磷的污水排放到湖泊、

海洋中,会使水体中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

物分解,使水体中含氧量减少,进而被厌氧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因此应选C。

【巩固练习】

15.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盐酸

D 磷酸

16.假如生态系统遭到化学农药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体内化学农

药的残留量较高

A 植物

B 昆虫

C 植食鸟类

D 肉食鸟类

17.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鱼的池塘后,发现有的鱼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食物缺乏

B 氧消耗低于氧生产

C 氧消耗大于氧生产

D 温度急剧增长

18.大气化学性污染使人易患的疾病是

A 消化系统疾病

B 皮肤病

C 呼吸系统疾病

D 白血病

19.环境污染造成三致作用,三致作用是指

A 致病作用、致癌作用和致死作用

B 致病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

C 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死作用

D 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

20.下列因素中最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台风

B 地震

C 工厂排出的污水

D 旱涝灾害

21.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 是指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 是指利用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 既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习题精选】

2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因为具有

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 自动调节能力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9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C 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

D 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3.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增高,形成“悬河”的主要破坏因素是

A 历史上曾发生严重泥石流

B 黄土高原植被被破坏

C 黄河流域食物链被破坏

D 黄河下游环境受污染

24.具有较强净化空气能力的一组乔木是

A 洋槐、银杏

B 菊花、美人蕉

C 圆柏、法国梧桐

D 柳、山毛榉

25.把过多的未经净化的垃圾直接倾倒到河流中,会使水中的氧气量减少,进而可

导致

A 河水的温度降低

B 河水中矿物质浓度降低

C 河水中需氧呼吸的水生生物量增加

D 河水中厌氧呼吸的水生生物量增加

26.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应具备的特征是

A 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B 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

C 物质和能量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波动

D 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能力

27.如果海洋被有机物污染,会发生以下变化:

①水中含氧量下降;

②分解尸体的细菌迅速繁殖;

③水中的含氧量增加;

④产生H2S的细菌生长;

⑤浮游藻类迅速繁殖。

正确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⑤、③、②、④、①

D ①、③、④、②、⑤

28.在过去的10年里,大气中的CO2含量大大增加,以下哪项不是引起这一现象

的原因?

A 砍伐热带雨林

B 燃烧大量石油产品

C 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D 世界范围内初级净生产量增加

29.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是

A 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B 人工进行绿化和保护环境而实现的

C 由于种群密度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而实现的

D 由于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30.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受化学物质污染

B 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10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C 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

D 水土流失、大量红壤流入海洋

31.下列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是

A 湖北利川县水杉保护区

B 云南勐腊自然保护区

C 辽宁蛇鸟岛自然保护区

D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2.秋天林区和公园的树干,悬挂着一些人工巢箱,这是为了

A 保护一些不会营巢的鸟类使其不被冻死

B 招引食虫鸟类在巢箱中繁殖

C 保护鸟类免受敌害

D 捕捉鸟类

33.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 增加生物的种类

D 减少生物的种类

34.阅读下面的短文

“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大批黄牛,但是清除牛粪的蜣螂却没有

引人。因此,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粪,污染百万亩草场,使绿色草场出现一块块

秃斑,苍蝇滋生,危及家畜。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生态学家立足于

改善食物链,从其它国家引进了若干种蜣螂,在草原上放养。这些蜣螂将牛粪滚成球团,

推至地下,消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的生长,几年后,草原生态系统得以

恢复。”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分析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

35.在远离大陆的南极,企鹅体内的DDT质量百分比度是15/109~180/109,解释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6.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

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质量百分含量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2)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越高,生物体内DDT的含量越高。

37.近几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

要原因,此外(1)森林的大量被砍伐;(2)频繁耕作也增加了大气中CO2含量。请对

后两个原因作出解释。

38.下面是华北地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11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1)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成分是。

(2)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其根本原因在于。

(3)沼气池中存在的功能类群是。

39.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玉米)、鸡、人组成了一条食物链,人

和鸡的粪便、农作物的秸秆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以照明和做饭,沼液可以肥田。请分析回答:

(1)流经此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碳在无机环境与该人工群落之间以形式进行循环。

(3)若用积累了100kJ能量的玉米喂鸡,从理论上分析,人体从鸡肉中最多可以

获得能量。

(4)此农业生态系统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经济效益。其主要原

因是充分利用了中的能量。

附: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现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订我国行动计划。

【参考答案】

1 B

2 B

3 B

4 A

5 D

6 D

7 A

8 B

9 C 10 C 11 D 12 B 13 D 14 A

15 B 16 D 17 C 18 C 19 D 20 C 21 C 22 B 23 B 24 A 25 D 26 B 27 C

28 D 29 A 30 B 31 D 32 B 33 C 34 (1)人为引进新的物种(黄牛)使原有生

态平衡遭到破坏。(2)引进蜣螂后,重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恢复了生态平衡。(3)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生产活动必须遵守生态规律,以实现生态系统

的良性循环。35 DDT通过大气、水、生物等途径广泛进入世界各地的食物链和食物同,然后通过食物链的各营养级,逐渐浓缩富集,这样使生活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企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12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鹅体内也存有DDT。36.(1)生产者(2)(3)营养级37 (1)由于

森林大量被砍伐,使地球总光合作用削弱,从而对CO2的吸收量大量减少。(2)频繁耕

作使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加强,从而释放出大量的CO2。38.(1)农作物(2)

合理调整系统内能量流动的关系(3)分解者39.(1)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2)CO2(3)40千焦(4)粪便、秸秆

中学综合学科网第13 页共13 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8392234.html,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 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个生态旅游者 难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对旅游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为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消极影响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 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 厉的处罚。 措施解决问题。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读我国某区域土地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山地的土壤类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红壤水土流失B.紫色土石漠化 C.黑土土壤酸化D.水稻土盐碱化 4.该地区用材林中普遍种植的树种是() A.紫檀B.柳树 C.红松D.杉树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7.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是()A.新年祭祀树神B.长街酒宴庆新年 C.稻田养鱼D.土司制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9.图示区域降水变率较大,主要原因是() A.离海较近,降水较多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受地形的阻挡作用 D.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而季风具有不稳定性

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题来源:自主选题 老师: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0日

当前中国生态发展战略之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令世人为之瞩目。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让中国人感到了无比苦楚,那就是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目前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本文从大气环境污染着手,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关治理措施,提醒人们对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给予高度的重视,希望借此提高每个中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大气污染;生态战略;治理途径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气的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比较间接的环境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无疑是对我们伤害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在漫长的自然界及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和生物逐渐适应了这个大气环境,即大气不仅不危害人和生物,而且为人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但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化石燃料(比如煤和石油)大量使用的结果,将许多有害物质如烟尘、SO 、NOx、CO和碳氢化合物等 2 排放到大气中,使局部地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某些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等亦可使局部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上升。当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时,就会使大气质量恶化,并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财物和设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引起大气污染的各种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来源广泛,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风沙风暴等,多具有偶然性和一时性,而人为污染则是经常存在的,因此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后者。 人为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等,不同的来源具有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特点。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顺应职工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各种污染严重等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

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环境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认识到生态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一、【主要角度】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科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生态文明 二、【经典名言】 1、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7、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8、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三、【经典论据】 1、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翻开新篇章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自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后,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已逐渐成为宪法学界、环境法学界的共识。 2、组建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等。原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为生态环境部首任部长。 3、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 坚持保护生态,加强生态扶贫,推进绿色发展,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保护绿水青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 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永续保护绿水青山基本保障要坚持“要美丽也要富裕,要生态也要小康”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扶贫、脱贫。要把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让生态效益变成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发展路径,促进美丽与富裕高度统一,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借力绿水青山助推老百姓“拔穷根”“摘穷帽”,实现从“绿色的贫困”到“美丽的富饶”的新跨越,让生态红利惠及贫困地区群众,让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一、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孕育,70年代,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3.2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第三课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2、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 3、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4、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图片与诗句的对比,展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引入新课题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 自学第三小节,提出问题,找找答案,勾画重点。 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教材内容探讨(多媒体课件) (一)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归纳出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现象严重。 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 内涵:1.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2.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 老师归纳总结 国家: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 5.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社会:1.加强社会监督 2. 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 3.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加强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耗 个人: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2.积极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 3.从身边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奢侈,不攀比、不浪费 (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反思日常行为,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一水多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随手乱扔垃圾、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环保的不法行为等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会倾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检测反馈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师生评价——有需要分析解惑 六、教学后记

保护生态环境__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张天泽 一、总述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短短数十年间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的看到,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粗放型、掠夺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这一客观现实面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绘就“美丽中国”画卷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宏观布局,还应从细处着墨。面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现实,必须在最细微处着力,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一切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 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三、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o我国环境问题得社会性原因就是()。 A. 资源低价 B. 环境廉价 C ? 违法成本低 D .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党得十九大报告中指岀,()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千年大计。 A . 生态环境保护 Bo 建设美丽中国 C . 建设生态文明 D. 人与自然与谐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生态农业就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得大农业,又就是()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得现代农业。 Ao 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 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 . 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什么就是生态文明得厚重之本? Ao 发展红色 B .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o 发展绿色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生活中,使用哪种电池更环保 A . 可充电电池 B. 課镉电池 C? 干电池 Do 锂电池我得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得哪一种 A. 原料污染 B. 保鲜生产得污染 C. 制作过程中得污染 D. 生物性污染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爲壽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A? 2 025 年 Bo 2030 年 C. 2035 年 Do 2O5O 年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她领域得改革就是()得。 A . —脉相承 Bo 融为一体 C ? 不可分割 Do 相辅相成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得就是()。 A . 原生态 B。 无污染 C. 国家名义 D . 伴有参观旅游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在党在十八届()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得总体布局 A. B ? C ? 四 D . 五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1 o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得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得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 . 生态文明 B. 生态文化 Co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经济高度增长已成为当今时代特征,对环境乌日娜实施有效控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我们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环保教育工作。 一、扩大环保宣传教育层面,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环境宣传教育在我城区虽已开展多年,但长期以来,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区、乡镇政府驻地和企业,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早就了全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解决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的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民行动起来环境问题才又望解决,小康生活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多方位、

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保护环境,宣传教育为本。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保宣传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电视、广播、短信、报纸、传单、板报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减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提案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生态恶化对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约的生态农业使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群众宣传绿色食品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方案主题班会.pdf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方案主题班会 活动基本情况 时间:5.3 地点:14幼师教师 参加人员:15初等全体 主持人:潘月芳 一、活动题目 通化市移动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的 为了通过开展移动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学校建设工作,进一步传播绿化知识,弘扬生态文化,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生态育人环境,增强中小学生的生态意识,我们要自觉参与穿件活动,为建设生态美丽通化作出应有贡献,完成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 三、活动内容 1.需要组织开展“生态知识进校园”主题教育班会。组织开展好“七 个一”活动:一次全校性主题班会、一次全校性生态知识专题讲座、一次全校性主题演讲(小学讲故事)、一次全校性手抄报展览、一次全市性作文大赛、一次全市性环境作品摄影展、一次小学生赠送和使用手绢活动(省统一赠送)。 2.则是开展“一张明白纸进万家”活动。向全体中小学生家庭发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书,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使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让创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美味中小学生成为绿色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并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通化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3.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植树节等活动开展主题宣 传活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宣传有关法规,普及科普知识,倡导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的理念。各地、各学校要及时总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的好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四、评选表彰 为了进一步推进移动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学校建设工作,将开展优秀主题班会教案、主题演讲稿(故事稿)、手抄报评比活动,对在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评比。被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加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移动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学校建设工 作,是落实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具体载体。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移动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切实高度重视,科学安排、协调推进、合理实施。 2.整体推进、务求实效。要将移动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中,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要通过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横幅、板报、班团队会等形式,积极宣传

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公需课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完全不含人工化学合成物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是下面哪 种食物()。 ?A. 有机食品 ?B. 绿色食品 ?C. 无公害食品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 ?A. 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 ?B. 资源—污染排放—产品 ?C.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D.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导致污染企业缺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A. 群众环境信访案件变化快速 ?B. 国家对环境法治有更高要求 ?C. 资源利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被社会化 ?D.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 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轨道。 ?A. 民主化 ?B. 规范化 ?C. 法制化 ?D. 有序化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 . ?A. 发展 ?B.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观念转变 ?D. 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公益损害是指污染对()造成的影响。 ?A. 国家、地区的发展 ?B. 群众健康 ?C. 群众经济 ?D. 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 低碳、节俭 ?B. 自给自足 ?C. 奢华、浪费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面对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 ?A. 提高公民意识 ?B. 加强立法 ?C. 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 ?D. 加强宣传教育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LUCL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E,To protect the ecology is also To protect the productive forces.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Life community) 电影(流浪地球,机器人总动员,后天) 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 一、什么是文明? 文明: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事和物组成的存在。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用:一、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例如:常见口号“讲文明、树新风”(这里文明对个人道德提出了要求,主要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文明,不知礼,无以立;树新风,做文明礼貌中国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二、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文明阶段? 迄今为止,原始社会的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历程。 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发展出确定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火的利用,狩猎工具的改进,以及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摆脱了野蛮人类的状态,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现象。 农业文明阶段,由于农业、畜牧业、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直接从自然界里获取生存资料,而是能够自己生产一部分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人类从此不再顺从于自然,而是开始以征服者的态度去对待自然。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阶段,随后又经历了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自动化的新阶段,并且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痛痛病和水俣病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