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苹果采后病

苹果采后病

苹果采后病
苹果采后病

苹果采后病害是指采收后发病、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未有明显症状、在采收后才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采后病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飞生物因素

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另一类是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主要生理病害:

一、虎皮病:又称为褐烫病、晕皮病,是由于皮下细胞渐次向内褐变引起的。

症状:轻微虎皮果实皮下细胞的外层细胞是正常的。之后,果皮变为浅褐色,至暗褐色,微凹陷,不规则形状,过郫县5—6层细胞变褐,严重的皮下细胞崩溃,下线。但病斑不深入果实,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受影响。

原因:诱导虎皮病的直接因子是α-法尼烯的氧化产物。氮过量可使花青素发育受到抑制,花青素具有抗乙烯和α—法尼烯氧化的能力,所以着色不良的果实一发生α—法尼烯危害,且易粉熟绵化,如苹果的虎皮病是典型的例证。

影响因素:过早采收、钙含量、品种与砧木的不同、贮藏环境中乙烯水平、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和贮藏温度。

防治:适期采收,创造良好贮藏环境,如低氧、低温和适量高浓度二氧化碳对防治虎

皮病有好处。

人工防治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控制,一类是非化学控制。

药物控制:最有效的虎皮抑制剂是联氨苯和乙氧基喹。用1000×10-6~2000×10-6乙氧基喹或联苯胺浸泡果实,或用浸泡有乙氧基喹的油纸包裹,均可和能耗的控制虎皮病。

高温处理:54°下热水浸蘸30s或60s,一直元帅苹果的虎皮病。

2.红玉斑点病

是红玉苹果最总要的贮藏病害。

症状:前期在果面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形斑点,边缘清晰,直径1~9mm,病斑褐色,

直至黑色,病斑凹陷,但限制于果实表皮下细胞,不深入果肉。

影响因素:果实缺钙,加重发病原因与采收过早、过晚,预贮温度过高等有关。

预防:适时采收、及时预冷,保持适宜气调贮藏环境(O2 3%~4%,CO2 2%~6%)3.苦痘病

病斑多发于果实顶部,发病初期先由果皮下的浅层果肉发生褐变,因此表面不易识别。之后,在果面上出现园斑。在绿色品种上,园斑呈深绿色;在红色品种上,园斑呈紫

红色。斑下果肉坏死干缩,深及2~3mm。病斑常以皮孔为中心,直径3~5mm,以后

扩大至1cm。坏死细胞含有大量淀粉,有苦味。多在果实生长后期开始发病,贮藏初

期发病最严重。

影响因素:与钙含量有密切关系。也和修剪过重,叶片和果实间的水分平衡发横障碍,营养物质供求失调有关系。在7、8月重施氮肥,会导致苹果苦痘病严重。

防治:用CaCl2以及Ca(NO3)2 0.2%~1.0%溶液在采摘前43天左右喷布,有明显

的抑制效果。增加郭世忠的钙含量也是采后防治的重要措施,如采后浸钙,气调贮藏

也可缓解。

4.低温伤害

(1)冷害

表面出现斑点或者出现凹陷,局部组织坏死,果实表皮变色。严重时果实内部发生褐变,或者组织成水浸状。在不适低温下贮藏的苹果转移至高温后,症状更为明显。

(2)冻害

果肉组织结冰,变现为水泡状,组织变为透明或者半透明。

影响因素:低温的温度调控和时间。

防治因素:调控适宜温度

5.苹果水心病又称蜜病或糖蜜病

病因:果实中山梨糖醇、钙与氮三者的不平衡,正常代谢被打乱.钙是几种酶的活化剂和抑制剂,如钙是山梨醇脱氢酶的活化剂,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剂。果实缺钙时,山

梨糖醇脱氢酶不能有效地将山梨醇转化为果糖,从而导致水心病的发生. 硼施入过量,造成硼毒害症,症状为果实早熟,不耐贮藏,菜钱落果重,由绿转为黄快,苹果水心

病加重,坏死增多。

病症:近果心部分的果肉糖化,半透明状,味甜但略带酒味。

发病规律:果实成熟期和贮藏初期的生理病害

防治:控制重修剪和用氮过量;不宜过熟采收,落花后喷布B9,有推迟水心病发展的

作用。

6.CO2中毒、低氧伤害和酒精中毒

症状:产生褐心,有的也发生在皮层褐变,或者果心与果皮同时褐变,受害部分出现空腔。

病因:导致呼吸异常以及一些酶活性受到抑制,乙醇、乙醛的产生和积累。

防治:经常检测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和果实变化,及时调控即可防治。

7.果肉褐变

病因:果实衰老、缺钙;缺钙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不能被抑制,导致果实褐变

症状:

1.粉质褐变:果肉变软,肉质成语碎粉质状,易裂果,在青香蕉和元帅的贮藏期过长是发生。

2.内部崩溃褐变:多从果实中的维管束或近果皮处开始,果肉不变粉质状,不裂果病变部分分界限不明显。

影响因素:采收过晚、贮藏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8.裂果:

病症:发病初期,近果皮部分发生维管束褐变,变色部分逐渐扩大,随着果肉病变的进展,呈现海绵状的崩溃坏死。

影响因素:果园氮肥施用过多,果实个体答,土壤水分多,成熟度过大的果实

防治:气调贮藏的果实不宜不宜过热,降低贮藏环境的湿度,在不发生低温伤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温度。

由于果实的生理性病害的病因负载,所以讲主要因素停机如下:

1.收获前因素

(1)钙营养失调

对果蔬品质的影响最大。钙与细胞壁中层的果胶酸结合形成难容的果胶酸钙,可增加果实的硬度。还可与草酸、琥珀酸等有害酸结合成盐,解除酸害。钙与多种金属阳离子发生对抗,缓冲高浓度金属离子对细胞的毒害,增加果实抗逆性,提高果实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耐受性。果实的呼吸强度与含钙量呈现反比,钙含量降至0.011%是,呼吸作用显著提高。钙还是几种酶的活化剂和抑制剂,如钙是山梨醇脱氢酶的活化剂,

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剂。果实缺钙时,山梨糖醇脱氢酶不能有效地将山梨醇转化为果糖,从而导致水心病的发生;缺钙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不能被抑制,导致果实褐变。

钙营养失调时会导致组织坏死、粉绵、变色、开裂等缺钙症。

(2)氮素营养失调

当氮素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使果实成熟推迟,着色差,甜度下降,酸度提高,生理病

害严重,贮藏性状变坏,如在7、8月重施氮肥,会导致苹果苦痘病严重。

氮过量还可使花青素发育受到抑制,花青素具有抗乙烯和α—法尼烯氧化的能力,所以着色不良的果实一发生α—法尼烯危害,且易粉熟绵化,如苹果的虎皮病是典型的例证。

(3)硼营养失调

缺硼:果小、畸形、木质化,果实内部出现褐色坏死点、龟裂、维管束变色等。苹果

缩果病、栓斑病均与缺硼有关,缺硼还会加重钙营养失调症状的出现。

硼施入过量,造成硼毒害症,症状为果实早熟,不耐贮藏,菜钱落果重,由绿转为黄快,苹果水心病加重,坏死增多。

(4)钾营养失调

钾对果实的作用是使果实肥大,促进花青素形成,增强果实组织致密性,增大细胞的

持水能力,可部分抵消高氮产生的消极影响,但过多则降低对钙的吸收,是缺钙性生

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2.管理措施不当

栽培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修剪、喷药不当,往往直接或间接造成营养失调,而引

起生理病害。

收果前大量灌水或遭遇阴雨天气,会使苹果含水量过大,含钙量相对较低,则加重苦

痘病、果肉褐变等生理病害发生。在土壤长期缺水的情况下,果实因发育不良人个体小、着色不佳,易发生虎皮病。长期缺水会导致苹果中钙的吸收和分配减少,易发生

钙缺乏症。苹果树修剪不当,会间接导致一些生理病害的产生。修剪过重,刺激枝叶

徒长,加剧果实营养失调症。如坐果过少,果实个体过大,贪青生长,氮钙比例失调,贮藏中易发生缺钙症状或氮素过多症状。

3.采收成熟度不当

长期贮存的苹果,如果成熟度把握不当,在贮藏中会出现一些生理病害。

如苹果采收过早易发生虎皮病,果皮易萎蔫法皱;采收过晚,常常导致水心病、果肉粉绵病等。

4.气候异常

(1)温度

收获前数周酷热干旱可促使苹果发生水心病和红玉斑点病。长时间持续阴雨低温,可使贮藏中虎皮病发生严重。

(2)光照

果实短时间接受高温强光照危害后,很快出现“日灼病”,苹果日灼病表现为灼烫状圆形斑,在绿色果面上成黄白色,在红色果面上呈浅白色,斑块无明显边缘。光照不足,果实中可溶性固体物质积累减少,着色不良,也会诱发一些生理病害,如苹果内膛果实因光照不足易发生虎皮病且果肉易粉质化。

(3)降雨

水分缺乏,个体小,着色不良,品质不佳、成熟提前。

降雨过多,诱发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如苹果果肉褐变病,虎皮病、低温伤害和多种腐烂病害。

5.采后因素

(1)贮运温度

温度偏高:出现过早衰老现象,如糠心、内部褐变、粉绵化等病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简易气调贮藏的苹果中。但若温度过低,发生低温伤害。温度波动过大,也易造成早衰和腐烂增多等。

(2)湿度失调

湿度过低,苹果失水过多,引起皱缩。

湿度过大,引起局部生长,水分、营养转移。

(3)气体伤害

二氧化碳中毒:CO2浓度过高抑制一些酶活性,代谢异常,引起有机酸特别是毒性很高的琥珀酸的积累。还会导致呼吸异常,产生大量乙醇和乙醛。高浓度的琥珀酸、乙醇、乙醛使组织受毒害而致病,严重者造成大批果实腐烂变质。

常见症状:苹果风味、气味恶化,表皮褐烫状褐变,果心褐变和果肉褐变,果皮凹陷。乙烯伤害:症状通常是果皮变褐变暗,失去光泽,外部出现斑块,甚至软化腐烂。

二、传染性病

1.苹果黑腐病

【分布为害】在国内各苹果产区发生很少,为害较轻。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枝干和叶片,以果实受害较重。果实受害,多从萼洼部位开始。初期产生红褐色小病斑,逐渐变成黑褐色。病斑扩大后,可使全果变成褐色,并软腐。病果失水后,皱缩,变成黑色僵果。其果皮下密生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枝干上病斑红褐色,湿润,不久扩大成暗褐色,形状不规整。以后干缩,凹陷,周围开裂,上面长出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叶片初期病斑紫色,圆形;扩大后呈黑褐色至黑色,形状不规则,病斑中部凹陷,边缘隆起,中间暗灰色,

往外密生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Physalospora obtusa称仁果囊壳孢,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黑色,球形,具短颈或乳头状孔门,没有子座。子囊孢子单胞无色。

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或球形,褐色。分生孢子为卵圆形或卵形,单胞,偶有双

胞者,初无色,后变褐色。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为16~32℃,相对湿度在96%以上。

【发生规律】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树上溃疡斑、落叶及僵果中越冬。第2年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在果及枝上从伤口侵入,在叶上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弱枝弱树受害较重,近成熟期果实受害较重,幼叶即可受害,成叶受害较重。分生孢子释放取决于雨量及降雨持续时间。当花瓣脱落后30~45天,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

气流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苹果黑腐病为害不重,不需单独防治。若有发生,可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兼治该病。清理果园时注意剪除枝、清扫病落叶、收集带病僵果等集中烧毁。另外,还要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从萌芽期开始喷下列药剂:

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

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

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2~3次。

2.苹果炭疽病(苦腐病、晚腐病)

分布为害苹果炭疽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黄淮及华北地区发生较重。

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枝条。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或深褐色病斑,软腐下陷,腐烂果肉茶褐色,剖面呈圆锥状。发病部

位和健全果肉界限分明。发病组织一般稍带苦味故称为“苦腐病”。病斑表面逐渐出

现黑色小点,隆起,排列成轮纹状,潮湿时突破表皮涌出绯红色黏稠液滴(图1—4)。

图1—4 苹果炭疽病为害果实症状

病原 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

段为Glanerella cingulata小丛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埋生于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涌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内平行排列一层圆柱形或倒钻形的分生

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常成团,呈绯红色,单胞,长卵圆形,两端含两个油球(图1—5)。

图1—5苹果炭疽病病菌

1.子囊壳内的子囊及子囊孢子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病果、僵果、果台(着生果实部位的瘤状膨大部分)、病虫危害的翘皮、破伤枝等处越冬。刺槐树也是其中啊哟的越冬场所。第二年春天,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为初侵染来源,主要通过雨水飞溅传播。苹果坐果后便可受侵染,在北方5月底、6月初进入侵染盛期,以后由于果皮逐渐老化,即使有降雨条件,侵染也会相应减少;南方生育期早,4月底、5月初进入侵染盛期。由于该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故采收时的好果在贮藏期陆续发病,若采收期侵入的果实,在贮藏期虽可发病,但一般不会再次侵染。

图1—6 苹果炭疽病病害循环

1.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 2.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 3.菌丝 4.分生孢子盘 5.苹果果实、枝条 6.孢子萌发侵入寄主组织 7.侵染部位组织死亡并凹陷 8.发病的果实、枝条

影响因素:

1.降雨、降温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传播。

2.环境因素

防治方法深翻改土,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中耕除草,降低园内湿度,精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结合

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树上的枯死枝、病虫枝、干枯果台和小僵果等。生长期发现病果

或当年小僵果、应及时摘除。

在果树发芽前喷洒三氯奈醌50倍稀释液、5%~10%重柴油乳剂、五氯酚钠150

倍稀释液或二硫基邻甲酚钠200倍稀释液,可有效铲除树体上宿存的病菌。

生长期一般从谢花后10天的幼果期(5月中旬)开始喷药,在果实生长初期喷施高脂膜乳剂200倍液,病菌开始浸染时,喷施第1次药剂。以后根据药剂残效期,每隔1 5~20天,连续喷5~6次。注意交替选择药剂。

在病害开始侵入发病前重点是喷施保护剂,可以施用1:2:200~240倍波尔多液、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300~500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800倍液、50%退

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

剂(福美双·福美锌)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均匀喷施。

可用药剂有40%霉粉清可湿性粉剂(三唑酮·多菌灵·福美双)600~900倍液、40%福·酮可湿性粉剂(三唑酮·福美双)600~800倍液、25%福美双可湿性粉齐i]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200~3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甲·硫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硫磺)400~5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乙霉威)800~150 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600~800倍液、80%炭

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500~600倍液,喷药时可加入黏着剂(如0.3%

皮胶等),以提高药效,最好有两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在病害初发期(图1—7),应注意合理施用保护剂与治疗剂复配,可以施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 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 500~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 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乙霉威)1000~l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500倍液+20%多·戊唑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戊唑醇)l000~1500倍液、50%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腈菌唑·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在防治中应注意多种药剂的交替使用。

图1-7 苹果炭疽病果实发病初期

3.苹果斑点落叶病

分布为害苹果斑点落叶病在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以渤海湾和黄河故道地区受害较重。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幼果。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圆点,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图1—8)。天气潮湿时,病部正反面均可长出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秋梢嫩

叶染病严重。果实染病,在幼果果面上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图1—9)。

图1—8 苹果斑点落叶病为害叶片情况

图1—9 苹果斑点落叶病为害果实情况

病原 Alternaria mali称苹果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由气孔伸出,成束,暗褐色,弯曲多胞。分生孢子顶生,短棒锤形,暗褐色,具横隔2~5个,纵隔l~3个,有短柄(图1-10)。

发生规律以菌丝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第一高峰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导致春秋梢和叶片大量染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二高峰在9月份,这时会再次加重秋梢发病的严重度,造成大量落叶。高温多雨病害易发生,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始发期推迟;夏季降雨量多,发病重。

图1—10 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

1.分生孢子梗 2.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秋末冬初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夏季剪除徒长枝,减少后期侵染源,改善果园通透性,低洼地、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在发芽前全树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可减少树体上越冬的病菌。

在发病前(图1-11) (5月中旬左右落花后)开始喷1:2:200倍式波尔多、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300~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 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均匀喷施。

图1—11 苹果斑点落叶病为害初期症状

苹果生长前期喷药,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如河北、河南从5月中旬落花后开始喷药,云南、四川等地,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喷药,间隔1 0~15天连喷3~4次。在发病前期,可以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5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500~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

在树叶上出现大量病斑时,应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施用5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l500倍液、20%多·戊唑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戊唑醇)1000~1500倍液、50%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腈菌唑·代森锰锌)800~l000倍液、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在防治中应注意多种药剂的交替使用。

春季发病初期(图1—23),可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 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寡聚半乳糖醛酸

水剂300~500倍液、3%三氮唑核苷水剂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3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3~4次。

图1-23 苹果花叶病为害初期症状

8.苹果黑星病

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病斑初为淡黄绿色,圆形或椭圆形,逐渐变褐色

或黑色,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随着果实生长膨大,病斑逐渐凹陷,硬化,龟裂,

病果较小,畸形(图1-28)。

图1-28 苹果黑星病病果

病原 Spilocaea pomi称苹果环黑星孢和Fusicladium dendriticum称树状黑星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初无色,后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深褐色,屈膝状或结节状,短而直立。分生孢子梭形或长卵圆形,深褐色。假囊壳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子囊长棍棒形或圆筒形,具短柄。子囊孢子卵圆形,青褐至黄褐色,双细胞(图l一29)。

图1—29 苹果黑星病病菌

1.子囊壳2.子囊3.子囊孢子

4.分生孢子梗5.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春夏温、湿度条件适宜时,释放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落到叶片和果实以及其他绿色组织上,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子囊孢子发芽,侵入寄主组织,发病后再侵染靠分生孢子,田间分生孢子6~7月份最多,该病菌可被蚜虫传播。早春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在苹果发病时期,阴雨连绵,雨量多,适于

病菌侵染(图1-30)。

防治方法清除初侵染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修剪,促使树冠通风透光,降低果园空气湿度。

发芽前在地面喷洒0.5%二硝基邻甲酸钠或4:4:100的波尔多液,以杀死病叶内的子囊孢子。

于5月中旬花期后发病之前,开始喷洒1:2~3:160倍式波尔多液、5 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600~800倍液等,隔10~15天1次。

在发病初期,可以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 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10天喷1次,

视病情调整药剂。

在发病较普遍时,可以用4 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 0倍液等,以后间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

图1—30 苹果黑星病病害循环

1.病菌在落叶上越冬 2.成熟的假囊壳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苹果花期 5.子囊孢子发芽侵入6.病叶 7.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8.分生孢子发芽侵入9.病果

9.苹果锈果病

症状主要表现于果实,其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①锈果型(图1—31):发病初期在果实顶部产生深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沿果面纵向扩展,发展成为规整的木栓化铁锈色病斑。锈斑组织仅限于表皮。随着果实的生长而发生龟裂,果面粗糙,果实变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②花脸型(图1—32):病果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散生许多近圆形的黄绿色斑块,致使红色品种成熟后果面呈红、黄、绿相间的花脸症状。

③混合型(图1—33):病果表面有锈斑和花脸复合症状。病果着色前,多在果实顶部产生明显的锈斑,或于果面散生锈色斑块;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的果面或锈斑周围产生不着色的斑块呈花脸状。

图1—31 苹果锈果病锈果型症状

图1-32 苹果锈果病花脸型症状

图1—33 苹果锈果病混合型症状

苹果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 Apple Anthracnose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1988年山东省发病面积约为3万hm2,病果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的可达70%。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病果肉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绯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有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直径为1~2mm,稍凹陷,呈褐色或暗褐色;少数病斑能够扩大,有的可扩大到整个果面的1/3~1/2,几个病斑可相互融合而导致全果腐烂。烂果失水后干缩成僵果,脱落或挂在树上。果实近成熟或室温贮藏过程中病斑扩展迅速,往往经7~8d果面即烂一半,造成大量烂果。 枝条发病,多发生在老弱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上。初期枝条表皮形成褐色溃疡斑,多为不规则形,逐渐扩大,到后期病表皮龟裂,致使木质部外露,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粒点。病部以上枝条干枯。果台受害,出现褐色病斑,病斑自顶部向下蔓延,严重时副梢不能抽出。国外报道病菌的有性态可危害叶片,造成叶斑,但在我国尚未发现。

图8-4 苹果炭疽病菌 1.子囊壳内含子囊及子囊孢子 2. 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病原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chrenk et Spauld ,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无 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et Sacc., 异名为:果生盘长孢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分生孢子盘埋生 于寄主表皮下,枕状,无刚毛,成熟 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成 一层,圆柱形或倒钻形,单胞无色, 大小为15~20μm ×1.5~2.0μm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柱形或长卵圆形,两端各含1个油球或中间含1 个油球,大小为10~35μm ×3.7~7.0μm ,平均12~16μm ×4~6μm 。分生孢子可陆续大量产生并混有胶质,集结成团时呈绯红色,遇水时胶质溶解,致使分生孢子分散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该菌的有性态很少发生。子囊壳着生于黑色的瘤状子座内,每个子座含1至数个子囊壳。子囊壳暗褐色,烧瓶状,外部附有毛状菌丝,子囊壳的直径为85~300μm 。子囊长棍棒形,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大小为55~70μm ×9μm ,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12~22μm ×3.5~5.0μm 。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40℃,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5%以上。分生孢子在20%苹果浸汁中萌发最好,在蒸馏水中则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 炭疽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枣、栗、柑橘、荔枝、芒果等多种果树以及刺槐等树木。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上的病果、僵果、果台、干枯的枝条、病虫危害的破伤枝条等处越冬,也能够在梨、葡萄、枣、核桃、刺槐等寄主上越冬。次年春天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初次侵染。果实发病以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生长季节不断出现的新病果是病菌反复再次侵染和病害蔓延的重要来源。分生孢子落到果面上萌发产生芽管、附着胞和侵入丝,经伤口、皮孔或直接穿过表皮侵入果实。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即果园内有中心病株,树上有中心病果。果园内的中心病株先发病,发病重,并由此向周围树上蔓延;由中心病果向下呈伞状扩展,树冠内膛较外部病果多,中部较上部多,而且多数发生在果实的肩部。 病菌自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果实。在北方地区,侵染盛期一般从5月底到6月初开始,8月中下旬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皮孔木栓化程度提高,侵染减少。炭疽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潜育期一般为3~13d ,最短1.5d ,最长可达114d 。幼果感染的潜育期长,果实成熟后感染的潜育期短。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之后开始进入发病盛期,采收前约15~20d 达发病高峰。南方苹果产区基本规律相同,但发病较早,进入发病盛期快。贮藏期如果条件适宜,受侵染的果实仍可发病。贮藏期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出现在苹果采后35d 以内。 发病条件

第2章 果蔬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

第2xx果蔬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分16分) 1、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检验检疫杀虫处理技术有____、____和____。 2、用机械进行果蔬的采摘主要是利用____细胞的形成。 3、果实分级机械按工作原理可分为____分级机、____分级机和____分级机。 4、黄瓜的采收宜在____进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总分20分) 1、预冷 是指在果蔬贮藏或运输之前,迅速将其温度降低到规定温度的措施。 2、脱涩 涩果进行无氧呼吸时可产生乙醛、丙酮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与可溶性的单宁物质结合,使其溶解性发生变化,单宁物质变为不溶性,涩味就可脱除。根据以上原理,可以采取某种方法,使果实进行无氧呼吸,使单宁物质的溶解性变化而脱涩。 3、检疫杀虫 是针对检疫危险性有害昆虫除害防疫的有效手段,是进出口农产品的重要环节。农产品携带的检疫危险性有害昆虫通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而传播,进口国常常设置检疫关卡来检查。 4、真空冷却(Vacuum- and water spray vacuum-cooling)是将果蔬置于密闭容器内,通过真空泵,迅速抽出容器中的空气和水蒸气,强制水分从果蔬蒸发,并夺去果蔬中的汽化潜热,使果品温度降低。 一、填空题

1.低温杀虫处理、热处理杀虫技术、高能电子辐射杀虫技术 2.离层区 3.大小分级、重量分级、颜色分级 4.清晨或傍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总分20分) 1、预冷是指在果蔬贮藏或运输之前,迅速将其温度降低到规定温度的措施。 2、脱涩涩果进行无氧呼吸时可产生乙醛、丙酮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与可溶性的单宁物质结合,使其溶解性发生变化,单宁物质变为不溶性,涩味就可脱除。根据以上原理,可以采取某种方法,使果实进行无氧呼吸,使单宁物质的溶解性变化而脱涩。 3、检疫杀虫是针对检疫危险性有害昆虫除害防疫的有效手段,是进出口农产品的重要环节。农产品携带的检疫危险性有害昆虫通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而传播,进口国常常设置检疫关卡来检查。 4、真空冷却(Vacuum- and water spray vacuum-cooling)是将果蔬置于密闭容器内,通过真空泵,迅速抽出容器中的空气和水蒸气,强制水分从果蔬蒸发,并夺去果蔬中的汽化潜热,使果品温度降低。 三、问题题(每题8分,总分64分) 1、简述采收期与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关系。 答: 采收期由产量、品质、耐贮性确定。最佳采收期由生物学特性、食用品质、采收后的用途。如果鲜销或短途运输,采摘通常在成熟度较高采收;如果长途运输或加工,通常选择在成熟度较低采收。 2、简述涩味的产生原理、脱涩原理及常用的脱涩方法。

常见果树病害篇

病害篇(仅供参考)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种植的果树及其病害种类繁多,具《中国果树病虫志》(1960)记载,我国30多种果树中有736种病害,危害严重的有60余种。山东省主要种植的果树主要有苹果、桃、梨、葡萄、山楂等。 苹果和梨主要有腐烂病、早期落叶病、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锈病、白粉病、锈果病等十多种病害。 山楂生产上,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为害较重。 葡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为害较重,细菌性根癌病是辽宁省检疫性病害。 桃树病害不下50余种,其中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流胶病、炭疽病等为害比较严重。 其它果树病害如李子红点病、杏疔病、枣疯病等历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果树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一、苹果(梨)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主要为害6年生以上的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发生普遍。苹果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凡是能够导致树势变弱的因素都能诱发苹果腐烂病。此病1年有两个扩展高峰期。即3~4月和8~9月,春季重于秋季。当树势健壮、营养条件好时,发病轻微。当树势衰弱,缺肥干旱,结果过多,冻害及红蜘蛛大发生后,腐烂病大发生。 1、症状特点 腐烂病主要为害成年结果老树。枝干受害两种症状类型: (1)溃疡型:多发生在主干。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皮层湿腐,酒糟味。病皮上密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涌出桔黄色、胶质状孢子角。 (2)枝枯型:多发生小枝条,以剪口处最多。病斑不规则,红褐色,很快扩展环绕一周,造成全枝枯死→病部也出现黑色小粒点。 2、病原种类 真菌病害,有性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无性为壳囊孢属(Cytospora sp.),属半知菌亚门。 3、侵染循环 越冬: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和孢子角在病组织内或剪下的病残枝干上。病斑内病菌可存活4年左右。 传播:主要靠雨水飞溅,也可梨潜皮蛾和苹果透羽蛾等害虫传播。 侵入:病菌可经各种伤口(冻伤、剪锯口、环剥口、桥接口、虫伤等)侵入,也可经叶痕、果柄痕、果台和皮孔侵入。 潜伏侵染:弱寄生菌,病菌侵入后先在树皮死伤组织中定植而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潜伏的病菌便扩展为害。 病害高峰期:显症高峰期在早春,初夏盛期结束。晚秋又出现一个小高峰。 4、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和流行,树势强弱是关键因素。 凡导致树势衰弱的因素: 地条件差,管理不善,施肥不足,干旱缺水; 红蜘蛛、落叶病和烂根病严重; 坐果大小年现象;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年级:2013级 学生姓名:张府城 学号:2201301020703 导师及职称:樊爱萍(讲师)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国内外已经对蔬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保鲜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减缓蔬菜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但是物理、化学保鲜方法分别存在设备昂贵、有毒副残留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果蔬产业如何通过发展冷链物流,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赢得国际农产品市场应有的地位,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实现从果蔬生产大国向果蔬产销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采后热处理、纳米技术、机械损伤、预冷、贮藏保鲜、研究进展一:果蔬采后采后处理研究进展: 蔬菜采摘后由于其旺盛的呼吸、微生物的活动及水分的蒸发作用,很容易出现变质和腐烂等现象。若在采摘、运输和贮藏过程当中没有采取适当的贮藏保鲜措施,会导致蔬菜品质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蔬菜的损耗率在25%~30%。而且,我国大部分的蔬菜是在采摘期上市,应季时供过于求,而在淡季由于气候、贮藏等缘故,往往供应短缺。因此,有效延长蔬菜采摘后的贮藏保鲜期,避免蔬菜腐烂现象的发生,减小蔬菜供应和需求间的矛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采后热处理:采后热处理作为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能控制多种果蔬的侵染性病害、虫害,提高抗冷性降低冷害,延缓衰老,保持贮藏品质。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热处理技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部分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进入21 世纪,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农药和化学试剂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有机农业的大发展,寻找安全无毒的采后防虫抗病处理方法显得尤为迫切[17]。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后热处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迅猛发展,出现了热水喷淋(Hot water brushing,HWB)处理、射频(Radio frequencies,RF)加热等新型热处理方法以及多种处理相结合的复合热处理方法,热处理对果蔬品质、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也得到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1.1 热水喷淋技术(HWB):热水喷淋处理,采用高温水作为介质,对果蔬

苹果炭疽菌与苹果互作综述

苹果与炭疽菌的相互作用及病害机制研究综述 (杜友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 炭疽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植物病害,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各种农作物、林木、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苹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引致苹果采后腐烂严重。木文从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苹果采后炭疽病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无污染防除技术及分子鉴定诊断技术,逐步组建苹果采后炭疽病可持续控制的病害防御体系。 关键字:刺盘孢属;苹果;炭疽病;机制;综述 The review of the disease mechanis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pple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Youwei Du,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 Anthracnose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us with a wide range of hosts, especially, which happen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nd can damage a variety of crops, trees, cash crops and vegetables to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Postharvest fruits rot is a global problem. Apple is an important fruit worldwide. Apple postharvest authrancnose(bitter rot)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 a destructive disease of apple fruit in production areas; it can cause serious yield loss. Currently,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techniques of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cultural control and molecular diagnosis for apple authrancnose were used to assembly a sustainable apple bitter rot control system, with aim a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lletotrichum, Apple, Apple bitter rot, Mechanism, Review 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在国内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果业的发展及采后腐烂损失的加剧,对果实采后的病害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果实采后腐烂原因主要是果实在采后、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病原菌侵染所致(张维一和毕阳1995)。 苹果是我省主要水果之一,苹果炭疽病是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又名苦腐病,是导致苹果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是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束怀瑞1999)。苹果炭疽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果实在幼果期就可被感染,但在近成熟时才开始发病,采收后在贮藏期继续发生,致使采前大量落果和贮藏期中的果实腐烂(董金皋2001)。苹果炭疽病发生的范围极广,中国则以华北以西北、黄淮、西南等地区为主。1856年,苹果炭疽病首次被英国学者Berkeley报道,并对其进行了描述(Southworth 1891)。到1992年以后,苹果炭疽病相继在各国苹果产区(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大范围发生,包括韩国、加拿大、日本、北欧等,目前已成为影响世界苹果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álvarez 2005; Lee et al. 2006; Martin 1999)。 苹果炭疽病研究进展 病原菌分类 苹果炭疽病菌的无性阶段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半知菌亚门,

六种苹果早期落叶病

六种苹果早期落叶病 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有苹果褐斑病、圆斑病、灰斑病、轮斑病、斑点落叶病、炭疽菌叶枯病等类型。这六种病害症状极为相似,极易混淆。分清这六种病害,有利于增强防治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一、病斑大小的区别:病斑较大的有褐斑病、轮斑病及炭疽叶枯病三种。病斑发病后期均体现出大斑形的特点。 1、褐斑病病斑分针芒型、同心轮纹型、混合型病斑三种。混合型病斑直径约在0.5~1厘米,另外两种病斑大小不一,轮斑病病斑直径0.5~1.5厘米,炭疽菌叶枯病初期病斑直径为0.3~1.5厘米。 2、病斑较小的有斑点落叶病、圆斑病、灰斑病、斑点落叶病,病斑前期直径2~3毫米,中期5~6毫米,后期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 二、发病部位的区别: 1、褐斑病主要危害内膛老叶;

2、斑点落叶病主要危害20天以内的幼嫩叶片;轮斑病一般发生叶片边缘; 3、灰斑病侵染的叶片和边沿受伤的叶片最易感病(如药害、自然灾害等); 4、圆斑病、灰斑病及炭疽菌叶枯病各类叶片都有发生。

三、病斑颜色的区别。 1、褐斑病为褐色或暗褐色; 2、斑点落叶病病斑前期为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斑点,中期病斑为红褐色,中心有 一深红色小点,后期为灰白色,高温多雨季节,病斑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形褐色大斑; 3、圆斑病病斑为褐色或红褐色; 4、灰斑病为灰色病斑; 5、轮斑病病斑为淡褐色; 6、炭疽菌叶枯病病斑初期为棕褐色,后期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变黄及整体叶片颜色发暗,多呈黑褐色,如同火燎水烫一样。 四、典型症状的区别。 1、褐斑病发病后期至叶片脱落前,病斑中心为褐色,边缘绿色,外围黄色,叶片发黄脱落;

2、斑点落叶病发病后期,一片叶片上常可产生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小不等的病 斑,许多病斑连缀在一起,呈云朵状,叶尖干枯,叶片扭曲畸形早落;轮斑病大多发生在叶片边缘且具明显轮纹; 3、灰斑病病斑灰白色中部表皮易剥落;圆斑病病斑小而圆,中心有一明显小点; 4、炭疽叶枯病一旦感染,2~3天可致全树叶片染病,并出现大面积落叶,同时该病菌可侵染果实,在果实上出现多个2~3毫米的圆形褐色凹陷病斑,病斑周围出现红褐色晕圈。 五、容易混淆的症状。 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轮斑病病斑部分或全部具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褐斑病轮纹病斑正面着生黑色小点;斑点落叶病、轮纹病两面均出现墨绿色霉状物;轮斑病病斑背面产生一层黑色霉状物。初发的炭疽菌叶枯病病斑与斑点落叶病病斑极为相似,不同点在于:炭疽叶枯病各类叶片均有发生,斑点落叶病只侵染幼嫩叶片。 最近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炭疽叶枯病、疫腐病混合发生,要区别上面几种病害,就要掌握各自的特征。 褐斑病和炭疽叶枯病都会造成叶片失绿变黄,但是炭疽叶枯病在不同品种上差异较大,一般不感染富士,凭这一点可区分; 疫腐病和炭疽叶枯病病斑形状比较相近,都是不规则褐色斑点,但是疫腐病多发 生在树冠1.5米以下,上层几乎没有,斑点落叶病病斑多为圆形褐斑或者灰斑,金冠品种最严重,其他品种都会发生。 褐斑病用戊唑醇或者苯醚甲环唑加多抗霉素或者乙蒜素;炭疽叶枯病用咪鲜胺或者溴菌腈加多抗霉素或者春雷霉素;斑点落叶病用戊唑醇或者腈菌唑加异菌脲或者多抗霉素;疫腐病用异菌脲。

苹果贮藏技术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苹果采后基本处理过程包括采收、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包装、预冷、保鲜处理、贮藏、运输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对保证果品质量、方便贮运、促进销售、便于食用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收 采收成熟度与果实贮藏品质有极大的相关性,果品应结合品种特性、采后用途、贮运条件、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综合考虑而决定其适宜的采收期。 (一)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苹果采收太早,其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够好,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失水萎蔫等生理病害;采收过晚,也容易发生果肉发绵(裂果)、衰老褐变、斑点病、水心病及微生物引起的腐烂等病害。优质苹果到达采收成熟期时,呼吸高峰到来的较快,果实的贮藏性较差,在呼吸高峰期和呼吸高峰后期采收的果实不耐贮藏。应根据品种特性、贮藏条件、预计贮藏期长短而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常温贮藏或预计贮藏期较长时,应适当早采;低温贮藏、气调贮藏、预计贮藏期较短时,可适当晚采。一般长期贮藏的苹果在生理成熟前10d 左右采收,这时采收的果硬度大、品质好、耐贮藏。 确定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不仅要看果实的色泽、成熟度和品种特性,还要看当地当年的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具体的确定方法有:①果实色泽。苹果各品种从幼果到成熟的过程中,果皮的颜色一般都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果皮底色由深绿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或浅黄色。有些着色品种往往上色较早,但果皮底色仍是绿色,只有果皮底色由绿变黄时才是果实成熟的表现;②果柄。果实真正成熟时,果柄基部与果枝间形成离层,果实稍被扭动或抬高即会脱落;③

果实的生长期。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不同品种在一地区都有比较稳定的生长发育时期,由盛花期到成熟期所需时间也比较固定,一般早熟品种在盛花后60-100天成熟,中熟瓶中为100-140天,中晚熟品种为140-160天,晚熟品种为160-190天;④种子颜色。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颜色有逐渐变褐的规律。剖开果实,若种子变成褐色,表明已经成熟;⑤果实硬度。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变松软,硬度逐渐降低,果实成熟时硬度相对稳定;⑥果实的采收成熟期和食用成熟期。果实成熟期可分为采收成熟期和食用成熟期。采收成熟期是指果实体积和重量都不再增大,果柄基部已形成离层,稍扭或抬高即会脱落;食用成熟期是指果实达到完全表现本品种典型性状,而且是食用品质最好的时期。为了贮藏和长途外运往往需要提前采收;⑦当年的气候与市场需求。如果临近采收期有冰雹、狂风等自然灾害,应马上组织人力突击抢救;大雨过后可暂停数天再采摘。还要根据当年的市场需求情况,适当早采或晚采,以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采收时间的确定 果实采前的温度和当地气温相一致,如能在果温最低时采收可获得很好的预冷效果。此外,由于入贮果的温度不一样,入贮后小包装袋内气体成分变化也不相同,早晨采收入贮的果由于果温低,贮后呼吸度变弱,而中午采收的果由于果温较高,呼吸加强,使袋内O2降低,CO2迅速升高,易造成CO2中毒。因此,果实采摘要在每天早6~8点进行,最晚不超过10点。再是根据天气状况,若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有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应提前采收,以减轻经济损失。 (三)采收要求 1、采收工具

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简介_王新民

2010年第07期(总第245期) 吉 林 农 业 JILIN AGRICULTURAL NO.07,2010 (CumulativetyNO.245) 0前言 众所周知,苹果产业己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采后的贮藏加工技术的相对落后使苹果的商品价值及品质大打折扣,同时也制约了果农和苹果经营者收入的增加。 1国外的采后贮藏技术 1.1美国 在美国,苹果采后大部分都贮藏起来以满足季后供应,贮藏量占产量的比重高达80%,人们常年可以吃到新鲜如初的苹果。贮藏保鲜主要采用气调贮藏和冷库贮藏,冷库常用氨制冷,气调库则使用燃烧丙烷循环降氧,用活性炭脱除二氧化碳。准备贮藏的苹果是经过挑选的优质苹果,首先要经过特定的药剂处理,比如用二苯胺整箱冲洗,其目的是为防止苹果虎皮病。若是较长时期贮藏的苹果,人们非常注重及时处理,通常要求其在采后的48h 内进入冷库或气调库,而且在送入冷库时,要贮藏的苹果需装入大木箱并用苯雷特(Benomyl)药液冲洗。若是只贮藏至年底以前出售的苹果,人们通常将其装入冷库贮藏。另外,需要贮藏五个月以上的苹果,大多都被装入气调库。 1.2加拿大 据加拿大农业部门2007年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国的苹果采后主要采用冷藏、气调贮藏和普通贮藏,其贮藏时期长达9个月,通常是当年9月至下年7月。在使用气调库贮藏苹果时,为使这一技术极大地发挥作用,须保证运用气调储藏的苹果的品质是极佳的,同时库房在开始贮藏苹果后应尽快地被关闭。在采用贮藏方式上,加拿大主要采用气调储藏,普通冷藏次之,很少或几乎不用普通储藏。制汁用的苹果通常采用普通方式储藏,而鲜食、作削皮苹果用的苹果则很少或几乎不采用这种方式贮藏。另外,用于鲜食的苹果基本上都采用气调储藏。 1.3墨西哥 奇瓦瓦州是墨西哥的主要苹果产区,该国科学家在其进行防霉烂研究时发现,有些发酵剂能防止苹果腐烂。研制此项苹果保鲜技术的科学家特比索说,她在苹果切口处撒上一种发酵剂,苹果存放5周后,切口处不仅没有发生霉变或腐烂,反而切口都比原来小了很多。经过分析,这种发酵剂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这些物质能与土壤中的弱寄生真菌发生“对抗”,使苹果产生一种特别的“免疫力”。因此,苹果在冷库中长期贮藏时大幅度减少了霉变或腐烂变质现象的发生,苹果保鲜发酵剂为苹果长期贮藏保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2国内的采后贮藏技术 2.1 FK保鲜王 FK保鲜王是国内众多保用鲜专家研制的新型液体保鲜剂,作用机理是抑制乙烯的产生和作用。经过几年的应推广表明,效果与一些进口产品一样,而且使用更方便,价格便宜,是进口产品的1/2左右。能很好地抑制虎皮病的发生,保持苹果的硬度、脆度、及风味,延长了贮藏期和货架期。流通商也愿意以高于常规贮藏苹果的价格采购。 这种FK保鲜王使用起来也简单,苹果采后用塑料布做个简易的气帐,然后把苹果贮藏于气帐中,再把保鲜王注射于气帐内或滴加其内后一熏即可。白天摘,晚上熏,第二天放入地沟埋贮。贮存到翌年2-3月份还新鲜如初。总之,保鲜王加地埋贮藏的效果接近冷风库,保鲜王加冷风库的效果接近气调库,保鲜王加气调库可降低气调成本。如果按目前全国每年平均贮藏25亿kg苹果计算,此技术全面推广后每年大约可增加效益10亿元左右。2.2过碳酸钠 在采收苹果的当天,用1%的过碳酸钠溶液对树冠进行全面喷施,可起到防止贮藏期间青霉菌和轮纹病菌浸染的作用。也可在采后用0.5%碳酸钠溶液浸泡果实2-3min。作为常温贮果的防腐剂,过碳酸钠的效果稳定而明显。在配制药液时,宜用35℃的水,药液最好即配即用,1t果实约需1kg的过碳酸钠。 2.3钙处理 用钙处理采摘后的苹果可提高其硬度,并能相对降低果实生理病害的发生率。处理时,可用3-6%的氯化钙溶液或5%的碳酸钙溶液浸果,也可用波尔多液在采摘前对果树进行喷施。为进一步提高防病效果,在用氯化钙溶液浸果时可加入多菌灵,以30g40%多菌灵/l00kg果实为准。 2.4应用保鲜纸 保鲜纸是在造纸过程中添加防腐剂,或在纸上涂布防腐剂、杀菌剂制成的。其有很好的弹性和韧度,质地柔软,可以较好地保护被包的果实,并有效杀灭果实表面的各种病原菌,还可对撞击所形成的创伤起到有效的吸收和缓和作用,减轻装箱及运输中擦碰挤压形成的机械伤。 2.5节能气调贮藏 节能气调贮藏库结构较简单,即窑洞加塑料大帐。其机理是利用外界的自然冷源来调节贮藏场所内的温度,同时通过塑料大帐改变贮藏场所中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的比例,达到保鲜作用。调节帐内的氧气浓度时,可采用自然降氧、半自然降氧和快速降氧等方法。如果把硅橡胶扩散窗设置在大帐上,则可以起到自然调整账内气体成分的作用,使用和管理也方便。另外,稳定帐内温度是降低帐内温度的关键。 节能气调贮藏库宜于集体、农户建造。因其贮藏效果好,节约能源,且造价低,易形成规模,也便于推广和管理。在经济条件落后、人均收入较低的农村地区,用此方法对苹果进行贮藏保鲜, 苹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简介 王新民 (山西省保德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山西保德 036600) 摘要:文章提供了一些有关苹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技术和方法,以期对果农和苹果经营者在运用保鲜技术和方法时起到借鉴意义,进一步提高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21-2 (下转第141页)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继兰

即菇床上密度大的地方先采,而出菇疏的则迟采。 3.2 严格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侵染。采收前已经潜伏的病原菌在采收后,往往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菇体耐贮性和抗病力的降低,使病害泛滥成灾,导致保鲜失败,所以在采收前,就要做好采菇工人、器具及场所的消毒工作,严防病原菌侵染。 3.3 低温预冷,降低呼吸强度,延缓蘑菇变色。据测定,蘑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和菇体变色是导致其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贮藏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提供适宜的贮藏条件,蘑菇采收后立即送进保鲜库中,在0—5℃贮藏,以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变色过程,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从而获得良好的保鲜质量。 3.4 运输。采用冷藏车运输时,可调至2℃左右,纸箱包装时宜采用该运输方式。包装保鲜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2010年底全国果蔬总产量达7亿多吨,但产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多年来一直未能根本解决。我国重采前轻采后的传统一方面导致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水平差,内销和出口价格都很低;另一方面精深加工技术产品缺乏,果蔬的附加值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消费者对新鲜水果蔬菜的消费需求已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不仅花色品种要多,还要求产品新鲜、干净和精美。因此,大力开展以提高果蔬质量为中心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美化产品,使其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减少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继兰 葛玉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本文着眼于我国是果蔬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现状,阐述了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环节,分析技术现状,对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果蔬;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整理、分级后的鲜菇,温度在1—2℃范围时,可放入硅窗袋中,由于特殊的制作技术,袋内CO 2浓度则高达25%,该条件下鲜菇呼吸量极小,故可达到保鲜的目的。 采后损失,逐步实现果蔬采后流通保鲜产业化可谓是当务之急。 1、商品化处理技术环节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是为了保持或改进果蔬产品质量并使其从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再加工再增值措施的总称,包括水果蔬菜采收后所经过的挑选、修整、分级、清洗、打蜡抛光、包装等技术环节。 1.1 挑选 挑选是果蔬采后处理的首要环节,即剔除果蔬产品中不符合商品要求的产品,以利于流通过程中后续分级、包装和贮运等环节的顺利进行。因挑选涉及到病虫、伤、残、色、畸形等多项指标,综合 48

苹果早期落叶病高效防控技术

苹果早期落叶病高效防控技术 苹果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和炭疽叶枯病统称早期落叶病,是导致我国苹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国苹果产区中度至严重发生,流行年份重病园7—9月的落叶率高达80%~100%,严重时导致苹果秋后二次开花,不但降低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极大地削弱了树势。然而由于果农对该病害的发生规律等基础信息了解甚少,致使生产上对该病害的防治一直处于盲目被动状态,无法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流行。由于2018年陕西乾县果区霜冻受害比较严重,部分果园甚至绝收或都是残次果,果农大部分出外打工,果园基本无人管理,造成早期落叶病大发生,树势衰弱,病菌基数增加,给2019年防控造成很大困难,所以要早动手,加强早期预防工作。 一、早期落叶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 (1)褐斑病。1)发病症状。叶片受害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的病斑:(1)轮纹型。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褐色小点,渐扩大为圆形,中心暗褐,四周黄色,病斑周围绿色,直径1.0~2.5厘米,斑上同心轮纹状排列着无数黑色小点粒。嫩叶上的病斑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5毫米,有少数病斑的中心或边缘有1个暗色小粒点。(2)针芒型。病斑呈针芒放射状,斑小量多,无一定形状,可遍布全叶,病斑上也有很多黑色小点粒。后期病叶变黄,但病斑周围及背面仍为绿色。(3)混合大斑型。病斑近圆形或数斑连在一起呈不规则形,直径为0.3~3.0厘米,暗褐色,背面烟褐色,散生无数黑色小点粒,边缘呈针芒放射状。后期病叶变黄而病斑周围1~2毫米处仍保持绿色,较老的病斑中央多呈灰白色。3种类型的病斑发展至后期难以截然区分。不同品种上症状类型也有所变化,被害叶面渐变为黄色,唯有病斑周围保持绿色晕圈,病势发展到这一阶段,叶片容易脱落,风雨之后尤甚。 果实上的病斑黑褐色、边缘清晰,不规则的凹陷,只在果皮危害,不深入果实深层。斑点表面也有黑色、凸起的小点粒。病部果肉疏松、干腐,褐色,海绵状。富士品种果实常见此种症状。病果在贮藏期间不会因该病而发生大面积溃烂(图1)。 图1 苹果褐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苹果病害大全

苹果病害 苹果黑腐病 【分布为害】在国内各苹果产区发生很少,为害较轻。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枝干和叶片,以果实受害较重。果实受害,多从萼洼部位开始。初期产生红褐色小病斑,逐渐变成黑褐色。病斑扩大后,可使全果变成褐色,并软腐。病果失水后,皱缩,变成黑色僵果。其果皮下密生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枝干上病斑红褐色,湿润,不久扩大成暗褐色,形状不规整。以后干缩,凹陷,周围开裂,上面长出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叶片初期病斑紫色,圆形;扩大后呈黑褐色至黑色,形状不规则,病斑中部凹陷,边缘隆起,中间暗灰色, 往外密生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Physalospora obtusa称仁果囊壳孢,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黑色,球形,具短颈或乳头状孔门,没有子座。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分

生孢子器扁球形或球形,褐色。分生孢子为卵圆形或卵形,单胞,偶有双胞者,初无色,后变褐色。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为16~32℃,相对湿度在96%以上。 【发生规律】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树上溃疡斑、落叶及僵果中越冬。第2年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在果及枝上从伤口侵入,在叶上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弱枝弱树受害较重,近成熟期果实受害较重,幼叶即可受害,成叶受害较重。分生孢子释放取决于雨量及降雨持续时间。当花瓣脱落后30~45天,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苹果黑腐病为害不重,不需单独防治。若有发生,可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兼治该病。清理果园时注意剪除枝、清扫病落叶、收集带病僵果等集中烧毁。另外,还要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从萌芽期开始喷下列药剂: 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 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 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2~3次。 苹果病害

苹果的常见贮藏方法

苹果的常见贮藏方法 ①简易贮藏 指不具备固定贮藏库设施,而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来进行的沟埋藏、堆藏、窖藏等。这种贮藏多数是在产地进行,贮藏操作简便易行,贮藏成本低,若遇到某些年份气候条件适宜,贮藏效果较好。但总的讲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贮藏期间温湿度条件不能有效控制,所以,贮期较短,贮藏质量较差,损耗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烂或冻损。这些贮藏方法应注意苹果采收后,一般不要直接入沟(窖),或进行堆堆。应先在阴凉通风处散热预冷,白天适当覆盖遮荫防晒,夜间揭开降温,待霜降后气温降下时再行入贮。贮藏期间应根据外部自然条件的变化,利用通风道、通风口,通过堆码时留有空隙,在早晚或夜间进行曲通风降温防热。利用草帘、棉被、秸秆等进行覆盖保温防冻。一般可贮至来年3月。主要适用于国光、红富士等晚熟苹果。对金冠、元帅各级党委等中熟苹果不适宜。 ②通风库贮藏 通风库条件因贮藏前期温度偏高,中期又较低,一般也只适宜贮晚熟苹果。入库时就分品种、分等级码垛堆放,堆码时,垛底要垫放枕木(或条石),垛底离地10~20厘米,在各层筐或几层纸箱间应用木板、竹篱笆等衬垫,以关轻垛底压力,便于码成高垛,防止倒垛。码垛要牢固整齐,码垛不宜太大,为便于通风,一般垛与墙、垛与垛之间应留出30厘米左右空隙,垛顶距库顶50厘米以上,垛距门和通风口(道)1.5米以上,以利通风、防冻。贮期主要管理是根据库内外温差来通风排热。贮藏前期,多利用夜间低温来通风降温。有条件最好在通风口咱加装轴流风机,并安装温度自动调控装置,以自动调节库温尽量符合其贮藏要求。贮藏中期,减少通风,库内应在垛顶、四周适当覆盖,以免受冻。通风库贮果,中期易遭受冻害。贮藏后期,库温会逐步回升,期间还需要每天观测记录库内温度、湿度,并经常检查苹果质量;检测果实硬度、糖度、自然损耗和病、烂情况。出库顺序最好是先进的先出。

苹果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是由苹果花叶病毒Aple mosaic virus 侵染所致。病毒粒体为圆球形。大小有两种,直径分别为25纳米和29纳米。根据交互保护反应试验,目前将苹果花叶病毒区分为三具株系,即重型花叶系、轻型花叶系和沿脉变色系。三者之间没有截然可分的特异性症状,只是在症状类型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上有所不同。一般说来,重型花叶株系侵染苹果后,可以严重表现各类型的症状,而且在老叶上引起大块枯斑,造成落叶;轻型花叶株系侵染后,一般只产生斑驳型花叶,而且为害轻微;沿脉变色株系主要造成比较明显的条纹型症状。前两者之间有交互保护作用。 引起苹果叶片产生花叶病状的毒原,除上述苹果花叶病毒之外,还有土拉苹果花叶病毒Apple (Tulare )mosais virus 和李坏死斑病毒中的苹果花叶株系Prunus nicrotic ringnpot apple mosaic strain virus。后两种病毒在我国是否存在分布情况,有待研究。 传染途径和发病条件 苹果树感染花叶病后,便成为全株性病害,只要寄主仍然存活,病毒也一直存活并不断繁殖。病毒主要靠嫁接传播,无论砧木或接穗带毒,均可形成新的病株。此外,菟丝子可以传毒。在海棠实生苗中可以发现许多花叶病苗,说明种子有可能带毒,但目前尚无确切的试验证明;1956年就报道苹果蚜和木虱可以传毒,但一直未能肯定。然而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可缓慢传播蔓延,因此昆虫传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嫁接后的潜育期长短不一,一般在3-27个月之间。症状表现与环境条件、接种时间、供试植物的大小等有关系。气温10-20℃时,光照较

强,土壤干旱及树势衰弱时,有利于症状表现;幼苗接种,潜育期一般较短。 在陕西关中地区观察,斑驳型症状多集中出现在苹果萌芽后10-20天。病斑在4月初至5月初发展,其后急剧减缓。7-8月份盛夏期,病害基本停止发展,甚至出现症状隐蔽现象。9月初病树抽发秋梢后,症状又重新开始发展,10月份又急剧减缓,11月份完全停止。致使一些当年生病枝,只在基部和顶部叶片上发生病斑,而中部的叶片则没有病斑。有些病叶从6月中旬开始,陆续变褐枯死。严重的病树5月下旬后,即出现早期落叶现象。平均减产30%左右。花叶病树还容易引起苹果真菌性落叶病类的发生,病树果实不耐贮藏。重病树新梢平均生长量明显减少,尤以秋梢部分为突出。 不同苹果品种的感病性也有明显差异,其高度感病品种有白龙、秦冠、倭锦、黄魁、甘露、生娘(伏花皮)等;轻度感病品种有红玉、醇露、红魁、绯衣、红星、元帅、国光等;较抗病的品种有祝光、印度、早生旭、大珊瑚及英金等。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毒接穗和实生砧木采集接穗时一定要严格挑选健株。砧木要采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避免使用根蘖苗,尤其是病树的根蘖苗。带毒植株在37℃恒温下处理2-3周,即可脱除苹果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可通过指示植物和酶联方法进行检测。木本指示植物有兰蓬王、红

苹果斑点落叶病一般防治方法

斑点落叶病 1、症状 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叶片,是我区主栽品新红星等元帅系的重要病害。病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导致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该病也可侵染富士苹果的果实,在果面形成斑点和疮痂状小病斑,特别是套袋果发生较多,明显影响果实外观,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它病菌,造成腐烂。春天落花后不久,在新梢的嫩叶上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园形斑,直径约2-3毫米。病斑周围常有紫色晕圈,边缘清晰。随着气温的上升,病斑可扩大到5-6毫米,呈深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状。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至暗黑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抚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中后期病班常被叶点霉真菌等腐生变为灰白色,中间长出小黑点,为腐生菌的分生孢子器。有些病斑脱落,穿孔。 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嫩叶阶段,初期形成褐色圆形小斑点(直径2-3毫米);后逐渐扩大成红褐色病斑(6-10毫米),边缘紫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病斑具不明显同心轮纹;病斑多时,常扩展连合,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凹陷,直径多为2-3毫米。枝条受害,在徒长枝或一年生枝条上形成灰褐色至褐色病斑(直径2-6毫米),凹陷坏死,边缘开裂。 2、病原及发病规律 斑点落叶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苹果转化型,该病菌对苹果叶片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尤以嫩叶更加敏感,一般叶片上具有3-5个病斑时即可引起病叶脱落。 斑点落叶病菌主要在发病落叶与树上越冬,翌春雨后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风雨传播,直接或从气孔侵染叶子进行为害。该病潜育期很短,一般为1-2天,流行性很强,每年在春梢期(5月,初至6月中旬)和秋梢期(8-9月份)两个为害高峰(落叶盛期),即可能造成两次大量落叶,当落叶率达50%辽以上时,果个不能正常发育,该病危害果实也可形成班点形病斑,症壮是以果点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班点,套装袋果摘袋后病班周围有花青素沉积,呈红色斑点。此病果在树上和5。以下环境中贮臧时不腐烂, 但在贮藏后期易受其它杂菌腐生, 引起烂果. 该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降雨多少,树势强弱,树贯通风透光情况,以及苹果品种间感病差异等,春季苹果展叶后, 雨水多, 降雨早, 雨日多, 或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 田间发病早, 病叶率增长快. 在夏秋季, 有时 短期无雨, 但空气湿度大, 高温闷热时, 也有利于病菌产孢和发病.果园密植, 树冠郁闭, 杂草丛生, 湿度大, 通风不良发病重高温多雨时有利于病害发生,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始发期较晚;夏季降雨多,发病重。元帅系品种最易感病,此外,树势衰弱、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细叶嫩等均易发病。 3、防治技术 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关键,是在搞好果园管理的基础上应立足于早期药剂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控制旺长,倍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树冠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地势低洼、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 (2)搞好果园卫生:结合冬剪,彻底剪除病枝;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病菌越冬场所,以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生产实践证明,彻底清扫落叶可明显延迟发病并减轻病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