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起止于何时的问题史学界存在三种说法。.doc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起止于何时的问题史学界存在三种说法。.doc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起止于何时的问题史学界存在三种说法。

第一种,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时间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这是传统的提法,反映在多数教科书和革命史,党史论著中。如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张华腾、余方平、张小燕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教版),均采用此种说法。

第二种,除三大战役外,济南战役也属于战略决战,即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论者认为:“华东野战军攻城兵团仅经8昼夜激战,便歼敌10余万人,攻克济南,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取得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对整个战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济南战役的胜利,证明我军具备了与敌进行战略决战的能力。这标志着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计划已开始被击破,为敌坚守大城市的重兵集团指出了两条不同结果的道路,促进了战略决战的展开和发展。因此,济南战役实际上为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济南战役具有了战略决战试战的性质,这正是问题的实质。所以周恩来后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有的论者指出:“济南战役胜利的影响带有全局性,战役本身具有战略决战的特点,是全国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形势突变的起点,故而把济南战役称为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它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刘玉田、李龚、许建国主编的《中国革命史简明辞典》等也持此说法。

第三种,“从1947年6月底鲁西南战役开始,至渡江战役结束,为战略决战阶段。”持此说的陈元考认为,战略决战是由全部军队参加的,是逐次进行的,

是由很多次战役构成的。之所以把鲁西南战役作为战略决战的开始,是因为:(一)“从理论上来讲是站得住的。鲁西南战役的发起,标志着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由战略的内线转变为战略的外线;由战略的被动(形式上的)转变为战略的主动。这种转变,理所当然地应看成是战略决战的开始。”(二)当时的形势不但需要向敌发起战略进攻,实行战略决战,而且有把握在决战阶段的第一个战役取得胜利,使战争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三)战略进攻阶段的第一个战役──鲁西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标志。根据军语定义,观察某个战役是否属于战略决战范围,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考虑:是否使用了主力,是否达到歼敌重兵集团之目的,是否夺占或扼守战略要地,是否起到了战略的转变的作用。鲁西南战役正符合这四个条件。渡江战役也应列为战略决战阶段的重要战役,理由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历史的回顾一节里提到,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和渡江作战,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把解放战争中的渡江作战和三大战役并列提出,所以,不应把它列为战略追击阶段的一个战役,而应视为战略决战阶段的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版)

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一、选择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 D.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 锦州解放 B. 徐州解放 C. 南京解放 D. 北平解放 3.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 是下列哪次战役()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 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这座城市是() A. 北平 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土豪, 分田地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要和平,争民主 6.高明在学习 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 北伐战争 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7.毛泽东的诗篇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是() A.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 护国战 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 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挺进大别 山 B. 辽沈战役 C. 百万雄狮过长江 D. 横扫大西南 10.下图反映 的历史事件是() A. 淮海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11.《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 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所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A. 使人 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D.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2.下图是三大战役中以徐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著名的战役 几大著名的战役(已有影视上映) 一、孟良固战役 50多年前,在沂蒙大地一个不起眼的山头上,打响了一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惊心动魄的战役——孟良固战役。这次在我军战争史上歼敌并不算多的战役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因为它在当时整个中国战局的棋盘上起了关键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的尽头,早有准备的蒋介石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内战一开始,陈毅、粟裕和张灵甫就成为一对难解的冤家,在全套美式装备、兵力古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下,我军作战多次失利,得意的蒋介石和张灵甫盘算着在山东临沂决战,为此他们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3个军共45万兵力集中于此,而当时我军兵力只有27万。 当时摆在陈毅、粟裕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与气势汹汹的蒋军决战,这是蒋介石和张灵甫梦寐以求的;二是让蒋军“集团滚动”过来,我们北渡黄河,卷着铺盖离开山东,这又正中蒋介石和张灵甫的下怀。此时的陈毅、粟裕陷入了两

难的境地。 战争本是军人的角斗场,但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这场征战,普通百姓却和子弟兵一同登上了战争舞台,他们手无寸铁,他们走上战场拿出的武器是他们几世几代用过的独轮车,是他们房前屋后的树木砍伐后做成的担架。 深明大义的沂蒙人民把维系军队战斗力的上百万斤的粮食放在成千辆的独轮车上,在上万人的肩膀上紧随我军南征北战。 二、济南战役 在解放战争史中,标志国共双方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在观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然而揭开三大战役序幕的一场攻城血战,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它就是五十多年前发生在齐鲁大地的济南战役。 1948年的济南,曾经是国共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影响,使它成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势在必夺的重要城市。为此双方尽遣名将出马,作为守方的蒋介石派出在抗战中战功赫赫的“黄埔三期第一将”——王耀武;而作为攻方的毛泽东则派出有“军中第一将”美称的粟裕和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许世友。 决定攻守双方命运的决战,不知为何选在了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拉开了帷幕。双方军人各自为自己的命运殊死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测试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测试试题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华北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古城北平得到和平解放。这是哪一战役的成果()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浄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地点是() A.中原解放区 B.华东解放区 C.华北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3.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A.推迟内战爆发 B.争取和平民主 C.争取更大利益 D.争取舆论支持 4.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 A.转战陕北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著名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下图显示的战役是() 徐州战役D.C.渡江战役 B.A.大别山战役锦州战役 )7.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渡江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A.辽沈战役 )8.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制造内战、把拒绝和谈、③①诚心诚意和中共商讨国家大事②发动战争的准备不足采取假和平策略欺骗人民④破坏和平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 C.②③④ D.①② A.①②③ B.①③④ 个艰难严峻、险象环生的日日夜12个县,行程2100华里。在这3719.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在敌人眼皮下转战夜,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D.抗美援朝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A.中原突围 B.。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710.下图是1945年11月日,张漾兮先生发表于《自由画报》的著名漫画《小距离》()

解放战争试题及答案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任务是国内斗争。”你认为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 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B. 内战与和平之争 C.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之争 D. 是否争取外援之争 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3. 国民党民主派柳亚子先生赋诗称颂毛泽东赴的某一行动是“霖雨苍生”、“弥天大勇”。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去()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长征 D. 重庆谈判 4.毛泽东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你知道毛泽东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 A.上海B.广州C.重庆D.西安 5.“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 A.蒋介石B.毛泽东C.周恩来D.王若飞 6.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B. 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 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 D. 谈判有一定成果 7.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 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全面内战的爆发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8.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说明国民党() A. 内战是真,和谈是假 B.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根本不把中共放在眼里 D.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9.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块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简介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卷含答案(3)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卷含答案(3) 一、选择题 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2.纽约《世界日报》评价毛泽东生前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反映下图这一大事的诗词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3.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A.国民党六大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 4.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B.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C.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D.西班牙人占据台湾 6.4月23 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威。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

单元教学设计及详案(解放战争)

单元整体立意和构想 湖南城步西岩镇中学杨爱勇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大家辛苦了! 我进行教学设计的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又一个奋斗历程;另一方面,解放战争的胜利,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授这个单元时,我打算先给学生放映一段《辽沈战役》的电影(大约5分钟),由此引入“解放战争”这个单元,并板书该单元标题。然后,我再按教材的顺序,分别讲授《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课的内容。讲授这两课的内容时,我打算充分运用电影资料、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完毕,每堂课后,我都撰写了教学反思。详情请见具体教学设计:

第23课内战爆发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何时?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又是在何时? 2、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何时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二、导入新课 先给学生放映如下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的时候,处境非常困难。他的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他的媳妇连忙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蒋介石。老蒋长叹一声,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赶紧说:“还是爷爷好!”老蒋又一声长叹,说:“爷爷不好!要是好的话,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来!”从此以后,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老蒋那可是威风八面,神气十足,国内外威信极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三、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重庆谈判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第三年的作战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转折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2、说重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①分析: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授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大战役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2)思考讨论: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式? 为什么北平能够得到和平解放? (2)难点: 难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①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突破策略: 引导学生回忆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取得的意义,分析为什么中共会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网络 单元特征: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人民解放战争的方式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可分五个阶段来掌握本单元知识。 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 1.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中共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 (1945.8—1946.6)政治协商会议:经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 利于人民的决议。 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我军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标、运动战为主要作 战方法,八个月歼敌70多万。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陕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等战役中歼敌、 山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全歼敌74师。 2. 战略防御 (1946.6—1947.6)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第二条战线;民主 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背景:中共方面(1)1947年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政治、 经济翻身,积极支持解放战争。(2)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 攻,实力上升。国民党方面(1)前线失败。(2)国统区危机重重。 过程:时间,1947年6月底。主攻方向,中原地区。 3.战略反攻三路进军,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1947.6—1948.8)陈赓、谢富治率部建立豫陕鄂根据地;陈毅、粟裕率 部建立豫皖苏根据地。 意义:(1)战场引向国统区,有利于深入土改。 (2)打破敌人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南京、武汉。 背景:中共方面(1)解放区的土改基本完成。(2)我方力量大大增 加。(3)装备大大改善。国民党方面(1)军队数量下降。(2)士气 低落。(3)全国人民反对。(4)军事计划举棋不定。 过程:辽沈战役(1948.9—11,歼敌47万余人); 4.战略决战平津战役(1948.11—1949.1,歼敌52万余人); (1948.9--1949)淮海战役(1948.11—1949.1,歼敌55万余人);敌人主力基本被消 灭。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国共两党重庆谈 判 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 D.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 锦州解放 B. 徐州解 放 C. 南京解 放 D. 北平解放 3.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 役 C. 淮海战 役 D. 平津战役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这座城市是() A. 北平 B. 南 京 C. 武 汉 D. 上海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土豪,分田地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要和平,争民主

6.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 北伐战争 B. 十年内 战 C. 抗日战 争 D. 解放战争 7.毛泽东的诗篇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是() A.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 争 C. 抗日战 争 D. 解放战争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 役 C. 百万雄狮过长 江 D. 横扫大西南 10.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复习目标] 1.正确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和在国统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3.掌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惨案及重大影响;正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追歼残敌等阶段的斗争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分析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原因及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认识其伟大意义。 6.深入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练习(含解析)

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 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4种意见。其中唯一正确的意见是 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积极响应 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 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挣多少钱做多少工 D.这是资本家的剥削花招,应当进行批判斗争 3.建国初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其中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A.保存富农经济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 D.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鼓励其经济发展 B.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在土地改革中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D.为平抑物价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5.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6.1950年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句话中所说用“经济力量”压住的事件是指 A.银元之战 B.没收官僚资本 C.土地改革运动 D.米棉之战 7.毛泽东认为,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②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活动 ③有利干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1.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其中将“天下安危系一身”的人物是( ) A.毛泽东B.彭德怀C.刘伯承D.邓小平 2.某一历史文件的内容概要:“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这一文件( ) A.促进了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实现了国共的第三次合作D.在形式上奠定了和平建国的基础 3.下列选项与年代尺中①处相对应的是() A.重庆谈判 B.内战爆发 C.挺进大别山 D.南京解放 4.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 D.战略反攻 5.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6.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7.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难点 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现在抗战胜利了,苦难应该到头了吧,应该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环境建设家园了吧。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却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发动内战。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当然蒋介石也知道民心不可违。正当他为了战争借口冥思苦想的时候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决定采取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连续三次电邀“特请毛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同时摆出一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这样一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嘴脸。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强烈推荐!!)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1、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条土地路线比较 2、比较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不同阶段实施的战略方针、实施依据和最终结果 3、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1)从形式上看: 相同点: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国民党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持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同时给全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而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

或与共产党“隔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上看: 相同点: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不同点: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而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 作重心的转移 (1)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中共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 1957年后党的左倾错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造成建国和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4)第四次工作重心转移是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8、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的原因 (1)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地区就成了要害和薄弱环节。 (2)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之敌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3)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进入中原后,布成倒“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的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入战略反攻,构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9、战略决战首选东北地区的原因 (1)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正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 (3)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4)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的作战。 (5)攻占东北,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10、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失败的根本原因);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共产党方面: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⑤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以上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含答案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解放战争中为保护这些文物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傅作义B.陈毅C.刘伯承D.邓小平 2.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同内外舆论要求国共两党继续合作 B.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民主 C.国民党准备通过谈判争取人民的信任 D.国民党对用武力剿灭共产党尚无把握 3.“双十协定”签订后,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中时,哪一事件打碎了人们和平的梦想A.重庆谈判B.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 C.挺进大别山D.蒋介石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4.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B.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C.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D.西班牙人占据台湾 5.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6.“1947 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毛泽东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7.“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结合相关历史,你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以上公函是在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8.毛泽东在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时说:“长江以北,再无大的战事。”这一历史事件A.是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9.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2019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2.“和则强,分则弱,和则盛,分则衰,和则荣,分则辱,和则存,分则亡。”这是已经被证明的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规律。其中国共两党的关系直接影响了() ①香港问题的形成②抗日战争的胜利③北伐战争的进④ 台湾问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主力决战,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 转战陕北歼强敌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大军合力战淮海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4.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 响 B. 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战略决战的开 始 D. 渡江战役的胜利 5.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战役有:( ) ①渡江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 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 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 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7.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A. 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 题 B. 讨论停战问题 C. 消灭国民党反动 派 D. 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内战阴谋 8.小郭同学看到一段材料“在1945年8月,我们的城市是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城市,因为它关系着举国上下的和平与安宁。”请你判断“我们的城市”是指() A. 重庆 B. 南 京 C. 北 京 D. 上海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 历史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人文社会学科,它具有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 初中历史课程是传授历史学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普及历史常识是课程的基本任务,基础性和综合性是课程的基本特点。 对于八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历史课是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开始。 接下来,我将从“学习重难点”、“单元概述”和“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在实际教学中参考。 1.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重庆谈判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以及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是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单元概述 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毛泽东力挽狂澜,亲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出尔反尔,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3.教学建议

第23课是内战爆发,第一部分是重庆谈判,背景方面: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原因是: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问题,假和平,真内战。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归纳出时间和具体代表人物,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第二子目国民党发动内战,明确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以及结果。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从面到点,从概括论述到典型实例的关系。并且要知道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按照时间有条清晰的线索线。 第三子目是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略战术,论断、方式、目标、作战原则和方针。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以时间为序,体现从分散到联合再到发展的主题。 自卫反击的结果: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本单元另一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子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分析出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

通用常识-历史学模块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斗争下,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蒋介石却在完成内战的准备后,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战爆发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1946年战争开始初期,国民党军430万人,人民解放军120万人。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而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居于压倒性优势。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1949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此,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