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

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

江门一中林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

一、教学语言在地理课堂调控中的作用。

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斟酌教学设计,却很难预设调控环节,那是因为课堂动态生成中信息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但缺乏教学调控保障的课堂,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或逻辑混乱,甚至吵吵嚷嚷变得不可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地理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兴趣而乐于此学科的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语言来调控课堂,是地理教学的必需,而恰当的地理教学语言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二、应用地理教学语言对地理教学进行调控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设计出新颖,吸引学生注意的导语,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导语起着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导语特点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性。因为导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比如: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上面终年积雪?”引入课堂,言简意赅。

2、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会使课堂增色添彩,让人耐人寻味,思考无穷。比如《洋流》一课的导入:二战,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直不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呢?

再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课的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象的描写吗?

3、鼓动性。导语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活学活用。

在讲世界气候之前,引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典故,简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4、启发性。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再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课前的导入: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很多,而有的地方城市又很少?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古代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再比如:地球1月地处近日点,这却是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那么影响地球上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5、灵活性。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如讲“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你们知

道吗?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

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原来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

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

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个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

地理问题。”

(二)应用科学严谨,准确精炼的语言,并有激情,有感染力。科学知识的表达,要求语

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

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错读或误读汉字,比如说不能把“兖

州”“海参崴”中的“兖”字和“崴”字读错,很多同学都习惯把“月球”说成“月亮”,这样

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严防因随意性,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

同时,教师要刻苦钻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课文的概括,用言简意赅

的语言传授知识。如学“地球公转轨道”时,对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及速度,采用“七远一

近,近快远慢”来总结记忆,对北印度洋洋流的方向,则总结为“冬逆夏顺”。

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充满情感,富有激情。否则,“以其昏

昏,使其怊怊”,效果可想而知。就象节目主持人走进直播室一样,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

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再配以一些相关图片等,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讲我国沙尘暴的影响时,引用内蒙古发菜

的挖掘情况,用十分痛心的语调描述“据了解,近两年来每年人内蒙古搂发菜的人数都在10

万人以上,搂1千克发菜要以破坏2.7公顷草地为代价,挖1千克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

变为沙丘,致使内蒙古大草原便年复一年地遭受着人为的劫难:内蒙古8 800万公顷草原已有

3 900万公顷沙化退化,并且沙化面积正以每年8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大。迄今,已有400万公顷完全荒漠化。现在北京每年冬春季节都有严重的沙尘暴,甚至吹到了日本、韩国,让学

生认识我国沙尘暴的严重性。

(三)巧用地理教学语言修辞

地理教师教学时,除了先要做到语言准确、说话简洁,、顺理成章等基本的要求外。若在

地理教学中能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教学的语言更富于趣味性、生动

性、启发性、艺术性,那么地理教学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

来“打比方”,从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达到容易记忆的效果的方法。一种地理教学

方法。如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

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银河系从侧面看

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

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

2、借代法

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

属性来代替,以强调属性、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与城市有关的借代:春城指我国

的昆明,又指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国的长春、美国的底特律有汽车城之称;

重庆有雾城,伦敦有雾都之称;塞上名城指银川;日光城指拉萨;草原钢城指包头;镍都指金

昌等。与地区有关的借代:地球上的“雨极”指乞拉朋齐;天府之国指四川盆地;世界油库指

波斯湾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借代法,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另一

方面,借代富有深刻的含蓄性,能使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带幽默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要记住

一些地理名称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3、摹形法

摹形法即是指借助摹形的修辞手段,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视觉的

刺激,引起学生的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系统,呈"8"字形,甚至

洋流流动方向跟书写这个数字的笔顺一致,十分有趣。

运用摹形法进行教学,可突出地理事物的外形,并能以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字母表示出较

为复杂的地理事物,不必在课中一笔一划地去勾描,因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4、拟人法。以把静止的、抽象的地理事物比着活灵活现的人,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拟人法即指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据想象,把地理对象当

作人来讲述,以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太阳是太阳系这个

家族中的“家长”,它有九个“儿子”(行星),五十多个“孙子”(卫星),真是“子孙”满堂啊!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它有“赤道上的白雪公主”的美誉。

5、引用法。地理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常常引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概括地理知识,从而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这就是常用的“引用法”。如:

贵州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

“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色。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新疆气候早晚温差之大的特征,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过去福建省的交通不便。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西藏解放以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

6、对比法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出来,加以比较和区别,分清其异同,这就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法。

讲到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时,可用如下语言描述:当祖国的塞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之际时,祖国的南疆已是花木扶疏,阳光明媚,大片的蔗林,黄澄澄的香蕉……引人喜爱,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时候了;而讲我国东西所跨时区时,则用:当夏季北京时间是六点钟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挂的深夜。

(四)恰当使用地理幽默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幽默展现着教师乐观的性格和开朗的胸怀。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文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教学幽默是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它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又应符合学生实际,还需把握分寸,要应用得好,教师必需具有相当的教学功底。探究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形成规律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多年之后自然妙语连珠、幽默成河了。

可以总结几例说明:

1、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如: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

产钨、锑、稀土、锌、钛、钒,可记为“心太烦,勿涕,需吐

.........露心思”。

2、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也会产生幽默效果。如:讲完地震预报这一内容时,笔者这样补充:“日本地震学者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耗资7亿美元研究地震预报,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满怀希望地期待地震预报的新成果,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准确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这样表述不仅产生了很强的幽默效果,而且也侧面说明了地震预报的艰难。

3、违拗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凝结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产生幽默效果。如:用变形的谚语来形容黄河地上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故意误用成语——“大气层厚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径12740千米。学了这个知识点,我们就知道‘天高地厚’了。”

4、巧用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意境。如:讲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时,“说为了哈雷彗星,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

再如,讲富士山这一活火山时把富士山近期有喷发迹象说成“富士山近期很想喷发”,“很想”一词用在此处令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

(五)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通俗有趣。

《库拉佐夫地理教学法》中讲到,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比如讲“气候与建筑”时,可以引用这样一段:“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学生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感觉到地理学的美妙与神秘,从而得到丰富的想象与美感。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比如:例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可记为“大饮喝八缸”;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这些语言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结地理规律时,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如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时,用二个“三步曲”加以概括:地面和大气的吸收、增温、辐射。又如学“气温的水平分布”,可用“高高低低”(高温处向高纬度凸出,低温处向低纬度凸出)的原则概括之。再如在弄清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基础上,可总结出“低压湿润高压干、西风湿润信风干”的规律。

(六)歇后语、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意深刻: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干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体态语言的辅助教学。体态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用地球是低着头(冬至日)和抬着头(夏至日),及头侧面(春秋分)对太阳的体态语言来描述,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八)注意避免“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用一句话说,语言暴力就是一种精神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影响的深远。这也是地理老师常常忽视的地方。

最常见的就是,比如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或不理想,老师冷冰冰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坐下吧。”然后继续请另一位同学回答,我们坚信先前被提问的同学这时根本没办法去注意的你的教学内容了。

要避免“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就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但也不要过分,比如:“你的想法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想法”,给学生有做作的感觉。

如果学生回答不理想甚至错误,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肯定其好的地方,又指出应该注意的方面,也可反问“是这样吗”,以提醒学生注意是否错误,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以上叙述了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的重要性及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让我们的地理教学迎来更崭新的未来。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这一门学科是文科中的理科,地理这一门学科既有繁杂的地形地貌,季风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同时又有很多需要计算分析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

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

高中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培训心得体会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高中地理培训心得体会 内蒙古第二地质中学 汪淑娟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观察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根本,教师的教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课程 一、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 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课改前的教材内容相比,新课程减少了许多名词概念,结论性的叙述变得更加简洁,多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课堂互动与自主学习的比例加大。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变化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新课程在整体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加偏向于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凸显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较为重视地理学科信息资源与现实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资源给教师提供了较大创造性发展空间,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课改后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节自身的教学方法,让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面临这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教材正文的篇幅小,内容简短,概括性比较强,许多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教师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第二,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由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宽广,学生对新内容的接收能力各不相同,重点较难把握,出现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第三,教师对新教材难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浓缩,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的探究形式多,同时新教材内容比较突出时代信息,与前沿科技联系较为紧密,而教师现有知识相对陈旧,拓展实践空间 有限,新教材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详尽解释和说明,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也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大多数基层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教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处理好地理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地理课程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发表时间:2017-06-08T10:22:08.05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1期作者:刘双[导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威远县高石镇中心学校刘双 642464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以保证教师获取最佳的 调控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教学内容调控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如在教学小学加法的时候,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小数加法的法则,这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也不能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应联系日常生活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可提供“商店一角”的材料:圆珠笔每枝 3.05 元,书包每个 20.6 元,钢笔每枝 12.3 元小刀,每把 0.75 元,文具盒每个 9.45 元。如果你带上 50 元、10 元、5 元、5 角的人民币各一张,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列出竖式进行计算。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思维的空间也大,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平常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竖式让学生抄到黑板上。 二、兴趣调控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数学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数学知识应用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圆周率 π 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准备自己熟悉的茶杯口、茶叶筒,让学生测量它们的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得出了任何圆与其直径都存在 π 倍关系。这就说明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其它学科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机智调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学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数学课堂教学。 有一次,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位学生正在擦黑板,粉尘弥漫,还有不少学生仍大声吵闹。我正要训斥学生,忽然想到这节课是活动课——合利水资源,便借题发挥,幽默地说:“同学们请看,这里粉尘飘飘洒洒如瑞雪,教室吵吵嚷嚷像闹市。”学生默不作声,面面相觑。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能行吗?”学生随口答道:“不行!”“那么,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怎样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合理利用水资源。”这样,乱嘈嘈的教室却成了我借题发挥导入新课的话题,既教育了学生,维护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乱答不行,不答也不行,如何处理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机智了。如果是稍加考虑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妨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回答吗?” 教师迅速利用这个“时间差”,调整思路,寻求正确答案。如果问题难度太大,教师暂时无法解决,也可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为了不占用这堂课的教学时间,下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样,教师可争取课后的时间查资料解决。总之,数学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是一种对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调控的教学艺术四、语言调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数学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讲述应有题时,要生动形象,预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讲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数学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五、情绪调控

高中地理听评课策略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策略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黄建华 听课评课是学校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公开课不仅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载体,通过听课评课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听课评课的作用 1、对上课老师来说——展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学期都要开设公开课,开设公开课也是自我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展示。我们在开课前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精选习题,借鉴别人的优点,并试图有创新,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会去试上,打磨自己的课堂。一堂新颖、有创意、有实效的公开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听课老师来说——学习 经常有人说,听课不评课等于没听课,这句话强调了评课的重要性。评课可以展现自己的理念和视野,评价别人,也在表露自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家在一起评课,进行 GAGGAGAGGAFFFFAFAF

思维碰撞,可以集思广益。对听课老师来说,可以通过观课议课,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对教育部门来说——选拔 各级评优课,职称评审、五级梯队的评选等都要进行观课议课,可以说观课议课伴随我们的教学生涯。 二、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1、评价优点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较少。 GAGGAGAGGAFFFFAFAF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听过、评过许多公开课。好的评课有助于我们教师成长,让他们从听评课中受到许多的启发,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但我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同行熟人间的评课,基本是恭维话多,不足之处都是无关痛痒,使地理教师看不到自身的努力方向。 2、阐述观点时缺乏具体的事实支撑。 有的老师的评课是观点的罗列,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基本上用到所有的学科课中都可以。也就是说阐述观点时大部分缺乏事实支撑。 3、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少。 ①能否提出地理问题。 ②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收集资料、获得资料。 ③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 ④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⑤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4、评课面面俱到,隔靴搔痒 GAGGAGAGGAFFFFAFAF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当今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状况及其历史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耕地、粮食、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相互关系,现有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等。 (2)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出发,研究世界自然区域系统划分方案,是地域分异研究进入全球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整体上进行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自然界对人为影响的反馈,也是地理学探讨和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途径。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要求在自然界平衡原理的指导下,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物质能量基础。将区域单元作为资源与环境的整体,研究其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变化方向,加强诊断分析和预测预报。 (3)全新世环境演变:全新世地理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舞台,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环境动态,总结演变规律,区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选择敏感地域,时间上选择特征时期开展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看,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踪迹是研究的重点。从技术上看,不同类型的高分辨率古环境代用资料的分析与校准是古环境重建的关键。 (4)自然地理界面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正在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坡地侵蚀发育过程与坡地的改良利用、水文循环过程与水量转化、土地退化过程及其逆转机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多界面过程的复杂耦合理论与模型等。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内自然地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有:①区域地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包括荒漠化发生机制与调控,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动态监测,江河源区环境退化机理及调控机制。湿地水陆作用过程与调控,湖泊及其集水域物质输移过程与耦合关系,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②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包括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西北干旱区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西南季风区近2000年气候变化与资源效应,东亚地区湖泊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南极辐合带环境变化研究;③水循环与水资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与时空变化规律,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循环过程及其调控;④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预测预警,沙尘暴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复杂地质地貌环境工程建设中重大灾害共生与演化规律及其防治,长江洪水的流域孕灾环境、致灾机理与防治对策;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包括国土资源环境时空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挖掘方法及目标特性参数数据库,全球叶绿素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遥感估算与测报,地理信息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其产业化。 2.自然地理学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地理课程不可能也不必要照搬自然地理学科学体系,关键是要完整地展示自然地理学的核心观念,使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有所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地球观念、自然观念、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地理观念的完整性远比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程应适当选择与反映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②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响应与反馈过程;③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各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发表时间:2013-04-23T15:53:49.5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6月总第136期供稿作者:田德山 [导读] 课堂上死气沉沉的“静”不是我们所主张的,反之毫无约束的热闹也不是我们提倡的“动”。 田德山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中学27680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形成一种有张有驰、兴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地理课堂教学,处理好地理课堂的几种关系,掌握良好的课堂调控艺术,在教学中以协调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为目的,对他们的学习心态做出合理的判断,适时调整课堂的动静、起伏、快慢、收放的变化,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结合十六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调控谈一些浅见。 一、初中地理课堂调控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动与静 课堂上死气沉沉的“静”不是我们所主张的,反之毫无约束的热闹也不是我们提倡的“动”。课堂上的动静结合是以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认知潜能为目的的,以教师的能动调控为条件的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和谐。这里的动,不仅是学生口动手动,更重要的是脑动。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在课堂过于寂静时要设法激活,在课堂空前“热闹”时要设法归于平静,这样课堂才能波澜起伏,学生学得既认真又轻松愉快。 2.收与放 课堂上,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放”可以指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时间完全放给学生。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收”。“放”还可以指空间,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时间一到,各就各位。“放”还可以指教师的讲析可以适当延展,驰骋天外,但最后要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有放有收,有个性有共性,这样驾驭课堂就体现了一种教学艺术。 3.自由与纪律 我们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但应让学生明白:只有在遵守了规则和纪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自由。因此,我们应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些纪律:如打预备铃以后,应迅速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左图右书,静候老师上课;课堂上,应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要相对分工,绝对合作。 二、初中地理课堂调控要讲究策略 1.目标与内容的调控 目标是实行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教师在实施调控过程中首先要实行目标调控。依据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总体目标细化,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吃透两头”,把握学生学情,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保持“和谐共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3.教法调控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兴趣调控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热情与愿望,创设宽松的环境,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5.课堂发言“规定”定向 课堂上,有的学生频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下。此时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指定那些不举手的学生发言。教师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 6.因势利导调控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偏差不要简单地否定,要搞清学生的思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然后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这就是因势利导的艺术。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没有这个“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势”;学生的错误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调控是一门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调控对我们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逐步让课堂调控达到轻松自然、游刃有余的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新的数学课程通过现实化、生活化的数学,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使得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如何用好新课程,让新课程理念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关键还在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如何鼓励学生去观察、猜想、讨论,去发现规律,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非常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调控。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掌握各种应对方略,适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来。 一、新课程课堂调控的原则。 (1)调控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课堂的生成服务; (2)调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调控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愉快的; (4)调控是自然而然的,不是生硬的; (5)调控与课堂情景是水乳交融的; (6)调控要重视方法和时机的把握; (7)调控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调控的方法 下面,仅从调节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合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三方面谈一谈调控的方法。 (一)调节学生良好的注意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于学习的全过程,要提高课堂效率是不可能的,因此,善于调控教学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一般用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它决定教师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来,并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这一环节中,引起注意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通过复习提问、设置悬念、观察演示、问题讨论、故事、谜语、游戏导入、创设情景等,促使学生在一堂课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愉快轻松的心理。如引趣导入。在xx这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去发现去体会,去探究思考其所以然。当然,引起注意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目的、侧重点上来,争取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天河中学地理科林卫丹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适用于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改 革要求。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开展有效教学。而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先明确有效教学 的内容,然后再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提升教学的 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的 开展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地理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探究 有效教学指的是有效化的教学,其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之中低效化的教学而说的,若教师可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就可以使自己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其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在很差程度上也决定了 学生在未来的发展。相应的,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达成高中地理有效教 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对自己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从学生的趣味性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实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 能借助有效评价的开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结合教具革新,实现有效展示 教具即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工具,通过对有 效教学工具的使用,就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展示,相应的教学的效果也 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应的,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就可 以从教学工具的优化革新入手,进行教学的有效调整。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往往是以黑板的应用为主的,而通过对黑板板书 的应用在进行常规内容的展示时,还可以发挥其作用,但当进行一些抽象性较强 的知识的展示时,就会很难实现教学的突破。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如今伴随着信 息技术的教学融合而被应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 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就可以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内容 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展示。 例如,在进行“大气的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有 效展示,实现学生对相应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多媒体教 学工具运用起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展示功能为学生 展示全球大气的三维运动图形,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全球大气的流动方向。而通 过对此图的展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说出全球大气的运动方向,从其中感受 大气运动的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 在如今,教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动力的有效促进作用,而为 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就必须要能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有效的激发,相 应的,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也就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已经逐渐趋于成年人,相 应的,其对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相应的,若教师可以有效 的利用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连的特点,进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可 以实现生活实例在教学中的有效展现,进而达成教学的生活化。相应的,教师的 教学效果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课的学 习兴趣,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引入近些年非常引人注目的大气污染问题。教师在实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此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地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如下图: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

高中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 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渗透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 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 摘要本文对**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作了简单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效应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其再生速度受当地自然条件制约,在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其再生状况与人类利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是掠夺性的开发,就会破坏其再生机制,使其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上人口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掠夺性的土地利用已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迅速发展的小煤窑、小矿窑等乡镇企业,由于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因此,研究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对于探讨我区生态环境优化和振兴我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是我区各族人民赖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财富的源泉,土地的性质及其利用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区地处**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二者占全区总面积的93%,全区四分之三的地面海拔在1200—2200米之间,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0.6%,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垂直差异显著和类型多样的地形条件,使我区土地资源形成如下特点:①自然条件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②坡耕地面积大,适宜性差,限制性强;③喀斯特面积广,土壤瘠薄,肥力低下。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 我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地的人口负荷按国际标准已达到或超过极限,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大量毁林毁草盲目开荒,增加的耕地几乎全都是25°以上的坡耕地,在威宁县一些山区,35°以上的坡耕地随处可见。我区有草山草坡747万亩,居全省首位,但利用也不合理,越近村寨过度放牧情况越严重,使草场质量变坏,甚至使一些草场不能自然更新,尤其是草坡被过度放牧破坏后,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效应,由于坡地上的自然土层很薄,尤其是喀斯特地区被开垦为耕地后,加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农用地减少,使表层耕作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被冲走,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同时,因大量泥沙流失,使河床增高,溪流变小,山塘、水库淤积,给浇灌、防洪、发电带来危害。

地理课堂的调控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策略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策略摘要:在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这是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性教育时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同时融合多种创新元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态探究中获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并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展现出绝对优势。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一、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课前导入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视频与图片,作为表现实际现象、问题的一种方式,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供更为直观的地理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应地理知识特点。因此,教师应积极借助地理图片或视频来设计新课导入,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季风水田农业区位的时候,可以把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作为例子,一上课就播放以“辉煌成就”为主题的群众花车游行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明白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解决了世界将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丰衣足食的梦想在现代中国变为了现实,这是我国

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的讲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大多具有抽象特征,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遇到复杂问题更是缺乏主动探究积极性,教师还会盲目进行概念性知识的灌输式指导,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自学热情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直观的视频与图片,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光照侧视图,请学生们观察图片中昼夜的变化特点。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猜测哪条是晨线,哪条是昏线,学生们便会结合自己的观察,得出“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解题技巧。此方式一方面可借助图片展示来增加教学灵活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综合思维,耐心培养 综合思维即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各种地理因素和地理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相对组织等级较高的地理事象的整体认识。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地理事象整体按一定的角度分解为各种地理因素或各种要素,认识各因素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地理教师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思维看待地理问题,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如讲西北内陆地区时,先出示了图示区域,让学生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是西北内陆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