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

知识产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

马维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

二O一三年七月

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知识产权问题,讨论的角度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方面来讨论。在此之上,我想通过四讲来论述这个命题,第一讲知识产权辨析,第二讲知识产权运营,第三讲知识产权保护,第四讲知识产权环境。通过这四讲,来论证知识产权真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助推器。

一、引言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瓶颈

我们国家确实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了,因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经济发展永远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三大瓶颈问题。这三个问题,一是人口众多,二是资源匮乏,三是生态失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人口众多。2003年12月8号晚上,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举行会谈的时候,讲了这么一段话。温家宝说:“我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谈到一个简单的乘除法,就是13亿人口。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的很小。”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问题。尽管我们经济总量在2012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一直到去年,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排名还是第87位。人均而言,我们的经济就显得十分贫乏。

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的资源太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进行教育经常会用到四个字,说我们“地大物博”。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说法多少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其实,中国不是地大物博,无论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森林资源,我们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我们仍然坚持用地大物博来表征中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我把这个“博”改一个同音字,应该是薄厚的“薄”。这个“地大物薄”才能真实的刻画中国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

第三个问题是生态失衡,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也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这是继前些年的一个统计数据,这两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中国生态的真实状况如何。第一个数据是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这个指标上,中国仅仅次于俄罗斯。那么俄

罗斯是一个真正的地大物博的国家,这个国家多排放点二氧化碳,对这个国家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中国不行。第二个指标就是世界主要国家每立方米空气的颗粒物含量,单位是每立方米微克,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可吸入颗粒物。按照这个指标,中国在全球排在第一位。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3年6月30号,新华每日电讯,就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辅助会议上有一段讲话。习近平讲到“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看成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际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习近平特别强调:“再也不能以简单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来论英雄了。”这就说明,当前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过去这种人口众多,资源困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基本国情下,我们过去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们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金的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高速增长,增长的速度让全世界都感到吃惊。但是我一直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有的时候经济增长不但不是经济发展,反而是经济倒退。所以,中央确定“十二五”期间发展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个决定是非常英明的。

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我们选择发展经济的合适的道路,或者说合适的模式,因为很多种模式是可以供我们选择的。比如说资源节约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我们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但是资源节约型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永远是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可能越用越多。比方说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这些资源永远是越用越少。所以,无论我们怎么样去节省、节约自然资源,充其量也不过是可以延缓自然资源耗竭的时间。

另外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可以供我们选择的,这就是所谓的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循环经济就是我们把用过的废品不要当作垃圾扔掉,要回收再利用,再次造福于人类的生活。所以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的非常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但是循环经济,同样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循环经济不是没有代价的。比方说大家听我的讲座,你们可能用笔在纸张上做记录,记录我讲的内容。假如你一共用了100页纸张来记录我讲课的内容,可是我讲完之后,你们突然发现我讲的实在是不怎么样,你们一怒之下,可能就将这100页废弃的纸张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但是,循环经济思想告诉你们不能这么干,你们要把这100张废弃的纸张交给造纸厂,让他们用来生产出新的纸张。但是这并不

是没有代价的,这里至少会同时伴随着两件事情发生。第一,这100页废弃的纸张不可能用来做出同等尺寸的100页新的纸张来,可能大部分都被损耗掉了。我本人不是造纸专家,我不知道到底能损耗掉多少。比如说我们最终用100页废弃的纸张,只能制造出20页新的纸张来,那么80页都消耗掉了。第二,这100页废弃的纸张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变出20页新的纸张来,一定要消耗其他的资源,包括能源,还要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所以,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循环经济法》,但是循环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经济发展的问题。

那么哪种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这就是我在这里倡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跟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靠消耗物质资源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而创新发展模式,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资源的使用,但是其更加关注的是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对智力资源开发利用成果的法律保护,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产权。那么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就会使得我们由过去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发展。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本质的要求。

二、知识产权辨析

这里想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知识产权本身的问题,有的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特别是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相关的一些概念问题。

(一)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吗?

第一个问题,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吗?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呢?近些年来,我经常在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文,或者著作当中发现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知识产权就是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就是产权化了的知识。而且这里面有些专家还是知识产权界内的一些学者。大家可能都知道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个重要文件,这个文件第一次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在国务院这个文件里写了这么一句话,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把知识产权的“知识”跟知识经济的“知识”混为一谈了。在本人看来,所有上述这些说法都纯属望文生义。

1、知识产权的分类

其实我们对知识产权并不陌生,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工业产权又可以分为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一些工业产权。版权可以分成著作权、邻接权。看这张图片,这是关于知识产权所做的一个比较详尽的分类,其中最主要的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专利权指的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商标权指的是,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而著作权指的是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

财产权的总称。那么除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产权,而专利权他也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他的工业产权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禁止不正当竞争、服务标记商号。版权里面的邻接权包括表演者的权力,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力,广播电视组织者的权力等,这些就是对知识产权做的一些分类。

2、知识产权的特点

知识产权有很多特性或者特点,这些特性或者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有价值。下面我以专利为例介绍专利的特点。我本人把专利的特点分为三大特点,即技术特点,资产特点和权力特点。技术特点指的是专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适用性。这是专利获得授权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件专利都必须同时具备这所谓的三性,缺一不可。

专利的资产特点指的是专利具有无形性、高效益性和不确定性。无形性指的是专利其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可以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或者叫无形资产。所谓高效益性,指的是对专利的投入可能带来很高的收益。今天投入100元钱,过一段时间或者过几年,可能收入1千元钱、1万元钱、10万元钱、甚至上亿元钱。那么对专利的投入是不是可以永远的获得这么高的效益呢?这个不一定,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对专利的投入是挣钱,有的时候不挣钱,甚至有的时候是赔钱。假如某一个企业获得了专利授权之后,根本没有使用这些专利。可是为了维持专利的存活,每年还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上交维持费。这个时候专利的投入就不是在挣钱,而是赔钱。所以,一般来讲,企业获得了专利授权都应该积极地使用起来。否则这种专利的授权,往往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专利最重要的特点是他的权力特点,指的是专利具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转让性。独占性是指不经权力人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地使用这种专利技术,也不能销售含有这种专利技术的产品,否则就构成侵权,就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地域性是指专利在哪里获得授权,就在哪里获得保护。在美国获得授权的专利,在中国是不受保护的。同样在中国获得授权的专利,在美国也是不受保护的。这一点对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某一个企业发现了一件美国的专利技术,非常好,但是能不能用呢?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经过检索发现,这件专利就是美国专利商标局授给美国权利人的一种专利,但是他在中国专利局,即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局,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更没有获得专利授权。而中国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在中国卖,也不销往美国,那么这个时候只管放心大胆地使用这种专利技术,并不构成侵权。企业应该懂得这一点,不要认为这个东西一叫专利就不敢碰了,这得看你生产的产品是在哪销售,这个专利是哪的专利。权利特点的第三个特性是时间性,

就是说专利是有期限的,例如发明专利最多保护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最多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使用,这一点对企业也很有用。其实很多失效的专利,其法律特征是没有了,但是它的技术特征往往还是存在的。有些失效的专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而专利一旦失效,任何人都可以无偿的使用。如果我们的企业认为,这个技术一旦叫了专利,它就受到永久的保护,这就错了。失效专利是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宝贵的社会资源,如果我们不懂这个特性,就会白白浪费了一种社会资源。可转让性指的是专利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它跟有形产品一样,可以进行转让、买卖、赠与。今天这项专利是张三获得授权的,明天他把这项专利卖给李四了,从此以后这项专利就是李四的专利了,就不再是张三的。当然专利如果作为一种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也要遵守国有资产处置的一些规定和法则。否则的话,国有资产的负责人可能会因为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而要承担法律责任。以上是专利的一些基本特性。

3、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内涵

关于什么叫知识产权?很多专家学者,或者在一些专著当中都给出了定义。比方说现代汉语辞典对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对自己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世界人权宣言认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从保护因创造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和物质利益中受益的权利。还有我们国家已经去世的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先生,他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民事权利。

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虽然没有做过详尽的统计,但是我认为至少有几十种,我们很难说哪一个定义是最权威的、最准确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被社会公认的说法。专家学者依据他们自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来给知识产权下定义。所以,我本人不大赞成我们在知识产权的定义上花太多的精力去咬文嚼字。国外一般是介绍知识产权的时候,往往不是介绍定义,而是对知识产权的分类进行介绍,大家像刚才图片所介绍的那样去理解知识产权就够了。所以在这里面,我们不去重点讨论知识产权的定义。

这里我想重点跟大家一起讨论的是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知识产权,它真的是知识产权吗?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知识产权,对应英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叫做“Intellectual Property”,其说的是财产的意思。第二个概念叫做“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这说的是一种财产权利的意思。财产跟财产权利在经济学上有着严格的界定,这是两回事情。可是我们中国人平时在讲知识产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讲“财产”,还是在讲“财产权利”,这其实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那么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财产?是什么财产权利呢?真的跟知识

有关吗?在英文的概念里面,一共就3个英文单词,我们把他们逐一的翻译成中文。大家就不难看到,在英文原本的概念中,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根本就没有知识,它实际是智力、智慧的意思。

我非常欣赏台湾的翻译,在台湾根本没有知识产权的说法,台湾人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概念翻译成智慧财产,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的概念翻译成智慧财产权,这才是最准确的翻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大陆的学者会把两个不同的概念统统的翻译成知识产权,用了知识,而不是智慧。其实叫做智力财产、智力财产权也是对的,惟独叫做知识产权是不对的。知识英文叫做“knowledge”,指人们公知性认识、认知、学问、学识。由于知识的公知性,知识是不能产权化的。不能说张三学了牛顿三定律,李四就不可以学了,这个大家都能学的。知识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产,任何人都不能独占。台湾人说的“智慧”英文就是“intelligence”的名词形式,它的意思指的是获取和运用非公知性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得当话,才有可能产权化。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知识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如果想理解知识和智慧的联系和区别,大家可以这么理解。知识是学问,智慧是获得学问的能力,这是两件事情。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死的知识如果离开了活的智慧使用,这种知识是没什么价值的。

我们称赞一个人有学问的时候,可能会经常用到一条成语“学富五车”,表示这个人学问的高深。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在蔡伦发明纸张之前,所谓书都是在竹板上刻着字,再用绳子一捆一捆地串起来。那时书论捆,不论本,现在我们叫一本书、两本书,过去是一捆书、两捆书。古代的车也没有现在的车那么大,车也很小,五车书,真的没多少东西。今天一个芯片可以装成千上万车的书都不在话下。但是毕竟我们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问之高深。但是即便这个人学问再大、知识面再宽,如果他是一个书呆子,也不可能搞出像样的发明创造来。中国有很多传说,比方说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这说明我们中国人的知识要比美国人丰富的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人知识虽然丰富,智慧可能比不上美国人。美国人把中国的花木兰拍成了一部动画片在全世界赚钱,当然主要是赚中国人的钱,因为中国人喜欢看跟自己有关的动画片。大熊猫号称是中国的国宝,美国人先后拍出两部《功夫熊猫》动画片来,又狠狠的赚了中国人一把。第二部《功夫熊猫》动画片,更是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其实就是吸引着中国人去花钱买票看这部动画片。

由此,大家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制度下,智慧要远远重于知识,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激发人们聪明才智的制度,而不是让你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就发明创造而言,有知识没有智慧就做不出发明创造,有智慧没有知识也一样可以做出发明创造来。这点我有切身的体会。

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我中学毕业就到农村下乡插队,跟农民一起生活了5年。我插队的那个村,有些农民由于家里穷没念过书,甚至都写不好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们非常聪明,经常对一些农具做出一些改革,使得原来很不好用的农具变的好用起来。这就说明有智慧没有知识,可以做出发明创造来。当然有知识又有智慧,一般就可以做出高水平的发明创造来。

但是中国人有一个思维习惯就是顾名思义,因此很多人一见到知识产权,就想当然的理解成知识的产权化,或者是产权化了的知识,这是错误的、不准确的。要准确地理解知识产权的本质,我们千万不能顾名思义。应该懂得,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法定权,而不是知识的法定权。知识产权主要是体现人的智力价值,而不是知识的价值。

那么关于知识和智慧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讲的是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今天讲给大家听一听。有一个大企业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头没有装入香皂就给送走了。当然,这个企业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于是就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这个博士后组建起了一个十几个人的科研公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多万元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有空的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就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的香皂盒推走。这个解决问题了,花了90万了。但是另外有一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生产线,老板也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就非常恼怒,就找到民工说:“你帮我把这事搞定了,你搞不定就滚蛋,别在我这干了。”这个民工很快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花了190块钱买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边猛吹。于是乎没有装肥皂的空盒子就被吹走了。博士后花了90万解决了问题,而民工花了190块钱就解决了同样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一是知识不一定都是生产力,二是学历不够的人也很有创造力。这个故事的确说明一个问题,有的时候,知识太丰富的人往往从一个高精尖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会走弯路。而那些个没有太多知识的人,实践在生产第一线的人,往往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一些区别,可见有的时候,智慧真的是远远重于知识。

而且我一直认为“知识产权”这四个字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翻译,这个翻译一直在误导中国人。因为很多人,包括一些高层次的领导干部,甚至也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一听别人讲知识产权,就想当然的就把这个概念跟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概念是跟智慧有着更紧密联系,所以这个翻译值得商榷。

4、专利

知识产权翻译得差强人意,我们再来讨论专利这个翻译如何?专利这个词语,它来自英

文patent,被我们翻译成专利。早在几百年前,英文里面就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Litters Patent”,简称为patent,指的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了现代专利制度的国家,后来就把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发明专利证书称之为“智力成果权”。由此大家不难看到,在专利制度刚刚实施的时候,个人、企业能够获得专利授权是非常困难,又是无上的光荣,因为要有国王亲笔给你签发这个授权证书。今天任何一个专利权人获得的专利授权证书都用不着习近平主席来签发,由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签发就足够了。但以前不是这样,能够获得专利授权是非常困难,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

在过去,能够获得国王签发的授权证书,同时也带来了两个显著的标志。第一个标志是公开,第二个标志是垄断。一方面,要想获得国王签发这个证书,必须把发明创造的成果公开,不再当作商业秘密,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看到这个技术路线的人都能够沿着你这个技术路线制造出相应的产品来,要公开到这种地步。另一方面,国王通过国家的法律签发了这个证书,这就保证了专利权人对这项发明成果的垄断权,只有该专利权人能用,其他人都不能用。虽然,其他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都会用,但是不能用,用了就构成侵权,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把patent翻译成专利,翻译到底如何呢?这要跟知识产权这个翻译做一个对比。中国政法大学来小鹏教授,送了我一本他的专著《知识产权法学》。来小鹏教授在这本书里面介绍了这么一个事情。1973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领导机构会议。这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就在日内瓦,这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代表回来之后,就给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写报告,报告这次会议的盛况,都讨论哪些问题,并且提出来我们应该下一步怎么做的一些建议。就是这份报告里面,第一次把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成为知识产权。这就是知识产权这四个字的由来,这种翻译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所以知识产权这四个字,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十分之陌生。1973年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等到这个概念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头,可能又过了几十年。现代汉语辞典也仅仅是在2005年出版的第五版在才第一次收录了知识产权这个词条。在此前出版的任何中文工具书,无论是现代汉语辞典,还是辞海,抑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统统没有知识产权这个说法。所以知识产权这四个字对中国人来说实在太陌生,太新鲜了。至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有知识产权这个说法。如果大家到大街上找人做调查的话,知道什么叫知识产权吗?我觉得至少有一半的人没听说过,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做统计,甚至一半以上没听说过。

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对我们而言太生疏了,我们以前没听说过这个说法。可是专利这个说

法,中国在几千年前就有。我有一个生活上的习惯不妨讲给大家听听,我晚上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总喜欢拿一本书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催眠。但是我这个人从来不读现代人写的东西,我只读古文,现代人写的任何东西我晚上都不读。我在读古文过程当中,发现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去认识,去接受。今天之我就把我读古文看到的一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讲给大家听听。在古文里面,专利主要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专谋私利。春秋时期我国的重要一本历史典籍《左传》记载这么一段历史。春秋时期楚国的白公胜发动了一场叛乱,他劫持了当时的国王楚惠王。楚平王是谁呢?学历史的都知道,就是当年被伍子胥鞭尸的那个暴君。同时白公胜又想拥戴另外一个人当国王,那个人叫启。启是老国王楚平王的孙子,所以启也是一个楚国的公子。公子启当时就跟白公胜讲了这么一段话:“若将专利以倾王室,不顾楚国,有死不能”。意思是说,白将军您如果专谋私利来推翻楚国王朝,置楚国国家于不顾的话,那么我宁死不从,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当国王。那么白公胜一怒之下,真的就把公子启给杀了,公子启为此丧命,这就是专利的第一个含义,专谋私利。在古文里面,专利的第二个含义是垄断利益。据《史记》记载,周朝时期周厉王当政,有一个人叫荣夷公,这小子一天到晚不干正经事,就会拍马屁。有一天,另外一个人叫芮良夫就到周厉王面前狠狠地奏了荣夷公一本。这个芮良夫这么给周厉王讲:“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意思是说,荣夷公这小子喜欢垄断利益,他并不知道我们已经大难临头了。周厉王您作为国王,也学这垄断利益,这怎么能行呢?老百姓如果垄断利益,我们就把他们称之为盗贼,国王也这么干的话,天下就很少有人在归属你了。

那么通过这两个历史典故,大家可以看的出来,古文里面的专利,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讲的专利,跟今天英文的patent有着非常相近的地方。所以我说patent翻译成专利,这是一个绝好的翻译,这个翻译真是精妙绝伦。我至今还没有考察出来是谁翻译的,翻译者是读了这些古文,还是歪打正着,都不得而知,总之这个翻译真的是令人称赞不已。(二)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有多大?

第二个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有多大?在现代企业的资产构成中,无形资产的比例在逐渐提升。那么无形资产比例的提升,就意味着有形资产的比重在下降。美国很多的所谓高技术企业,他们的无形资产都占了企业总资产的60%-70%,像微软、苹果,这样的企业他们的无形资产都占90%以上。而无形资产当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价值实在是不可估量。

2011年11月21号京华时报报道了这么一件事情,讲的是iPhone手机的销售利润是怎

么分配的?根据这篇报道提供的数字,我专门画了一张图。根据这个图就不难发现,苹果公司拿走了58.5%,绝大部分的利润被苹果公司拿走了。那么中国人拿走多少呢?非常可怜,仅有1.8%。大家可能都知道,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大陆加工生产苹果公司的产品,无论是iPhone手机、iPad,还是iPod,以及笔记本电脑,只有中国大陆生产,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都不生产。中国人出大力,流大汗,我们还要为生产这些产品污染着我们自己的土地,破坏我们自己的环境,可是我们获得的利润却是最为微薄。2012年8月24号,北京晚报还报道,假如把苹果公司的总资产看作一个国家的GDP在全球进行排名,那么苹果公司就是全世界第21个财富大国,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大家知道全世界第一的财富大国是美国,第二是我们中国,第三是日本。苹果公司排在了第21位,所以苹果公司真的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因为苹果公司太有钱了,所以苹果公司高管的收入都是天文数字。2011年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先生,一年总的薪酬是3.78亿美元,相当于将近24亿人民币。这就等于是说,一秒钟库克的个人财富就增加了12美元,每隔一分钟库克的个人财富就增加了700多美元,每过一小时库克的个人财富就增加4万多美元,而每隔一天,库克的财富就增加100多万美元,相当于65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库克这么赚钱是持续不断的,从来没有一个节假日,没有一个星期天,他天天都挣这么多钱。是什么东西能够让苹果公司把产品销售利润的绝大部分据为己有,是什么能够让苹果公司富可敌国,又是什么东西能够让苹果公司高管的收入呈现出天文数字?说穿了就是知识产权。苹果公司掌握着他的产品核心技术、核心专利,就连被那个商标也是苹果公司的知识产权,就那些专利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巨额财富。

1、商标品牌

下面我们再看一看具体的知识产权价值,其中商标品牌的价值是我们最容易感知的到。LV包是世界名包,很多女士都喜欢名包,以显示身份。据说一个LV包能卖7、8千元人民币,美元也得1千多。其实生产LV包的皮革非常便宜,并不是真皮,而是人造革的,一平方米也就几十美元。可是把它做成LV包,就能卖7、8千元人民币,为什么?奢侈品的价格其实不是由产品的质量决定的,而是由知识产权决定的。这个知识产权就是所用到商标品牌,这些商标品牌给产品带来了高额的,甚至是巨额的附加值。同样这个LV包,把它印成其他图案,这个图案设计得再漂亮,几百块钱就能把这个包买下来。可是你买LV,就买了7、8千。于是,有钱的女士就花7、8千买一个真的LV包以显示身份。没钱的女士怎么办呢?就花几百块钱买一个假冒但并不伪劣的LV包同样显示身份,因为没有人看出来这是真的假的。于是,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就经常发生。我们中国有一些地方天天在加工生产假冒

名牌的产品。我们有些顾客,明知是假的也要去买,因为没有钱去买真的。这就进一步助长了侵犯知识产权的气焰。2011年有一个世界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这里面给大家列举了前10名。其中,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是700多亿美元。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有这么一个说法,可口可乐人非常骄傲,非常自豪。他们经常讲:“假如一夜之间全世界生产可口可乐的厂房都被大火烧光了,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因为第二天早上一觉起来,全世界各大银行都会争先恐后地贷款给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可口可乐这个商标具有这么高的信誉度。

2、版权

版权的例子也不少,英国女人罗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罗琳是谁呢?罗琳是英国的一个穷困潦倒,曾经一度想自杀的单身母亲。这个女人没结过婚,但是生了孩子。在西方社会生孩子不需要结婚,中国人不行,中国人主要观念不开放,一个女人没结婚生了孩子,这一辈子就嫁不出去了。西方人根本不看这个,结婚生孩子是两回事情。罗琳24岁那年,有一天坐火车看到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的形象激发了她的灵感。回家之后,她就按照这个小孩的形象创造出了哈利波特这个小巫师的形象写成了科幻小说,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写成了系列小说。这一系列小说是越卖越火,为此罗琳赚了大钱。今天,罗琳的个人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英国女王,她成为世界女首富,全世界女人中罗琳最有钱。那么,什么东西给她带来这么大的财富呢?就是版权。

我们国内也有一个版权的例子,挺有意思的,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说的是旭日阳刚唱《春天里》,唱的好听就一直唱上了2011年央视的春晚。可是刚过了春节,《春天里》这首歌的作者汪峰就不同意了,汪峰也是当今我们国内著名的一个音乐人。汪峰就跟旭日阳刚讲:“从今以后你们哥俩不能再随便唱我的《春天里》,要唱也行,你先把钱给我。”于是乎网上就吵了起来,绝大多数网友都批评汪峰,一首歌有人喜欢听,有人喜欢唱,唱唱又何妨?极少数网友却认为,汪峰是《春天里》的版权所有人,他有权依法保护他的合法权益。

这个例子一点都不复杂,很简单。其实,我想通过这个简单例子向大家揭示一点深刻的道理,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应该学会构筑自己的知识产权壁垒,而知识产权壁垒一旦形成,就很难突破。形成知识产权壁垒,特别是专利壁垒,这是当今很多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当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专利

专利的价值例子也不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里面查到,很少查不到的。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学会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就可以给这个企业大约节省研发时间60%,

节约研发经费40%。本来干这个活、搞这个项目、进行这个科研,要花100万,现在60万就够了。本来要用100天,今天有40天就够了。所以,可以看的出专利信息的价值有多大。但问题是我们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利用专利信息。他们经常走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最后搞不好做出的成果还不能申请专利保护。因为已经有人做出来了,申请了专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院2010年有一件专利,就卖了4亿多元人民币。这个专利过去没人看好,也没人用,科学院自己也不用。可是忽然有一天,有个企业要用,愿意出4亿元人民币把它买来。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专利的价值有多大。据我个人目前的了解,这项专利恐怕是我们国内迄今为止卖出的价格最昂贵的一件专利。

这些专利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科技成果的价值。2009年8月14号,我到贵州省贵阳市出差遇到了一件事情,就充分说明专利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科技成果的价值。那天下午,贵阳市的市长带领着副市长以及市政府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到市政府会议室向我汇报工作。我去检查他们关于知识产权的工作,市长非常重视,一把手亲自出面向我汇报。在市政府旁边有一家企业听说我到了贵阳,非得请我去指导。所谓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在北京我们司长这一级的,一扫就能扫出一堆来,太多了,不算什么。到地方因为司长跟市长一个级别,我到了贵阳就是一个大官了。马上就开会了,也没时间,可是他们非得让我去,盛情难却,我就去了。在这家企业停留的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马上开会了,我就走了走看一看。企业的党委书记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跟我讲:“马司长,我非常重视专利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制度,我们已经连续实施了4年,我们每天都必须申请一件专利才能下班,这个制度至今仍然在实施。”因为在几个月前,这家企业的一个分管知识产权的人来到我的办公室,我还问了这件事情。我问:“你们这个制度是否还在实行?”他说还在实行,到今天为止他们已经实施了将近8年了。当时我听了党委讲这个话,问他:“你怎么比我这个专业管理司的司长还重视专利呢?”他解释道:“我们是有经验教训的,我们生产的产品是向海外销售的。在跟外商合作过程当中,为了向外商证明我们这家企业是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我们曾经把获得过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的20几个证书,其中有一个还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拿出来给外国人看。外国人看不懂,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给我们这些?我们就解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项奖励,是按照我们国家规定的严格评选程序,经过国内同行权威评出来的。最后要报给国务院,国务院批准了才能给我们颁奖,而且颁奖大会十分隆重。这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是胡锦涛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发到我们老总手里的,我们老总为此还亲切地跟胡主席握了手,我们全公司都感到非常光荣。”这个外国人还听不懂,外国人就说:“一件技术好坏与否,先进与否,应该是市场说了算,是企业说了算。你们中国政府凭什么说了算?”而这个时候,

贵阳这家企业突然灵机一动,就把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签发的发明专利授权证书拿出来。老外一看立马就肃然起敬,就说:“至于你们国家科技进步奖,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你们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评选出来,我们既弄不清楚,也没有兴趣弄清楚了,跟我们没关系。可是,你们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个不得了。因为发明专利能不能获得授权,全世界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该授权一定授权,想挡都挡不住。不该授权,即便用尽了一切不正当的手段,也不能授权。”他讲这话是真的,如果今天有的学员看了我的这个讲座的录像,你们可能知道了我这个人,你们有朝一日可能把那些不该授权的东西送到我那里去,司长帮我通融通融,给我授授权吧。我告诉你们千万不要干这件事情,我绝对不能给你通融,不能给你走这个后门,肯定不行。假如我一旦不坚持原则,帮你走了后门,而且通融成功了,给你授了权。对不起,今天获得了授权,明天就会被别人给打掉,因为专利的信息是完全公开透明的,不得有任何的弄虚作假。外国的企业看了贵阳这家企业有这么多的发明专利授权证书,合作就非常愉快。有一家外国企业在完全谈好购买价钱以后,另外多给了贵阳这家企业200万美元。外国人就说了,这200万美元仅仅表达的是我们对你们的知识产权的尊重。大家可以看的出来,这家企业搞了那么多的科技成果,外国人根本就不认可。可是,一旦拿出发明专利授权证书来,合作就非常愉快。可见,专利的价值,特别是在跟外国人打交道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专利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科技成果的价值。在国内,经济活动科技成果还是很管用的,因为国内多年来的思维习惯仍未改变,对科技成果看的很重要,都不太了解专利。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科技成果不受法律保护,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专利的价值有的时候也远远高于商标品牌的价值,剪刀品牌兴衰的例子就印证了这一点。大家可能知道北京有王麻子,杭州有张小泉,这是我们中国经历了好几百年著名的剪刀品牌,在清朝顺治年间就有了。可是,前些年这两个品牌被广州的一个后起之秀,阳江十八子这个品牌打败了。阳江十八子是1983年才成立的一个剪刀生产企业,这个企业其实很年轻,又很聪明。它知道靠品牌是肯定赢不过王麻子、张小泉的。于是,它就依赖专利,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把它的成果及时送到国家专利局去申请专利保护。通过专利授权,它就不断地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垄断市场。而王麻子,张小泉只依靠品牌,不注重专利,最终就被阳江十八子挤出了市场。前几年王麻子,张小泉根本看不到了,好象最近一两年,个别的地方有张小泉的剪刀了,王麻子我还没看见。

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告诉我们,知识产权对企业很重要。但是,专利恐怕才是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技术依赖型企业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如果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知识产权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个知识产权指的是专利,而非其他。如果有人把其他的知识产权

也说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的撑,或者是助推器,那纯属牵强附会。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提升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竞争能力。而与科学技术进步相关的知识产权,只有专利。

那么,知识产权跟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很多年前,有一个企业老总在一个场合见到我,他就跟我讲:“我们这些人是越来越知道知识产权有价值,越来越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于是乎,就经常找时间去听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授课。但是,我越听越糊涂,这些专家水平太高了,知识太深厚了,他们讲的一些东西我们不是干这行的听不懂,实在搞不清是什么。我们这些企业老总,不需要掌握知识产权那些真正学术上的东西。你能不能用一句最通俗、最简单,让我一听就明白,而且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语言告诉我,商标也好,专利也好,跟我们企业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我当场随口就回答他一句,我说:“商标就好比是你的名片,专利就好比是你的芯片。”这个老总一听,他恍然大悟。这是讨论的第二个小问题,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有多大。

(三)自主创新成果就一定是自主知识产权吗?

第三个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自主创新成果就一定是自主知识产权吗?这真的不一定。下面跟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四个问题,什么是自主,什么是自主创新,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科学技术与专利是个什么关系?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就知道为什么自主创新成果不一定是自主知识产权。

1、自主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叫自主?现在,自主在我们国家叫的非常响,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在座的各位。大家可能经常会讲到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这里面都用到自主。这俩个“自主”是不是一回事呢?很多人当成一回事,曾经在一个论坛上听到一个领导干部在发言中指出,所谓自主知识产权就是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叫自主?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自己做主,这就是自主。这个解释是对“自主”这个概念,最通俗、最简单、最明了,也是最准确的解释。可能有人发表论文用几千字来论述这个自主的概念,这其实是有些学者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我这人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来不会把简单问题给复杂化。

2、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主要有三个意思,分别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点,就向我们揭示了自主创新的自主并不排外,一点都不排斥别人。因此,我们提倡自主创新,不是说让我们关起门来搞自我创新,自主创新的“自

主”也绝不是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倡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主。当年毛主席也是没办法,因为全世界封锁中国,所以毛主席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自己干。那么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我们也的确搞出了两弹一星,这种让世人感到震惊和振奋的成果来。我们今天讲的自主不是这个意思了,今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能搞闭关锁国,因为闭关锁国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3、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就是完全排斥别人,它指的权利人对这种权利具有独占权。这种独占权,是指只有他用,别人不能用,用了就是侵权。那么,这种独占权可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获得,自主创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花钱购买是另外一种有效的途径,无偿赠送则也是一种有效途径。无论以何种渠道获得的独占权,只要权利人具有独占权,这就是他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不是自主知识产权,与获得独占权的渠道毫无关系。自主创新是要花钱的,很多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自主创新费用的。因此,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自主创新,如果花钱购买的成本远远低于自主创新的成本,那么为何还要自主创新?所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一定要讲究成本。因此,企业不但要学会自主创新,而且也应该学会购买、引进、合作。总之,能够让知识产权为我所用,这才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最高水平。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他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就谈到这么一件关于高铁的事情。他指出,很少有人知道我们高铁的部分核心技术其实是花了很大一笔钱买来的,而不是我们自主创新搞来的。那么,为什么迄今为止没有发生一起关于高铁的中外知识产权纠纷呢?就是因为我们按照国际规则付费合法使用。也就是说有些高铁的技术是外国人自主创新研发出来的,获得了专利授权,是外国人的专利。可是,今天我们花钱将它购买来,这项专利就不再是外国人的,而是我们中国人的自主知识产权了。我们自己能做主了,想用就能用了,这不就是自主知识产权吗?所以,我们该花钱购买的时候一定花钱购买,不能所以东西都自己做。我们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没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个经费,独自完成所有事情。所以,不是说所有的自主创新成果都是自主知识产权,换句话说,这个创造并不等于拥有。虽然这项成果是你创造的,但你能不能真正拥有它,这是两回事。

那么,什么时候创造就能变成拥有呢?这就看发明创造的成果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没有受到法律保护,那么这项发明创造成果也就是一项公知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只有发明创造的成果受到了法律保护,变成了专利,于是就具有了知识产权最重要的一个法律特征,叫做独占性,那么企业才能真正地拥有发明创造的成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来讲,企业发明创造的成果就应该及时的申请专利保护,否则的话企业很可能做无用功。因为,专利授权的一个基本规则是申请在先,而不是发明在先。它不看谁发明的,而是看谁先递交了申请。所以,先做出发明而后递交申请的人就做了无用功。

知识产权的独占性,这是知识产权最重要的法律特征。正是因为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所以知识产权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水平可以是企业的竞争力,但绝不是核心竞争力。即使获得了国家科技一等奖,也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所谓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可以给竞争对手造成威胁的能力。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通过不受法律保护的科技成果来打击对手,防止别人模仿。科技成果没有这个能力,只有知识产权才具有这个能力。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这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无论是专利、商标,还是版权,抑或是其他知识产权都具有独占性,都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时此刻我们正在讨论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自主知识产权。有一个说法也值得商榷,就是所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大家会经常听到有些领导人、干部,或者一些企业讲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实,讲这话的人不大懂得知识产权的本质。知识产权在法理上来讲是私权,不是公权。所以,如果一项知识产权是张三所拥有,那么他就一定是张三自主的,李四做不了主。换言之,如果这是张三的自主知识产权,那他就一定是张三所拥有,李四不可能再拥有。所以,拥有和自主是同一个概念的重复表达,语言学上显得十分罗嗦。其实,再进一步的讨论,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大家可能感到很吃惊,我们说了好几十年的自主知识产权竟然站不住脚。为什么?因为知识产权是私权。尽管知识产权这四个字翻译得差强人意,但是这四个字已经包含了自主的含义,私权就是自主的意思。天底下没有非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既然没有非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那又何来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呢?本人猜想这种说法大概是受到科技界一部分人的影响才产生的。科技界非常懂得自主创新,但并不一定非常懂得知识产权。他们把那些自主创新成果及时送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去申请专利保护,专利局局长签发了授权证书,这项成果摇身一变,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业产权专利。本人猜想大概是科技界为了突出自主创新极端重要性,就在知识产权这四个字前面加上了自主这俩字,这恐怕就是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说法的由来。听我讲座的人也千万不要认为听我说了这么段话,以后就不再讲自主知识产权了,你们该讲还是要讲的。我们没有能力,根本没有必要去纠正一个被社会上说了几十年,而且已经被社会上广为认可的一个不准确的说法。你们该说还是要说的。现在讲自主知识产权有一个积极的意义,就是可以唤醒社会民众自主创新的自觉性。

4、专利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就是专利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为什么要交代这件事情呢?2011年我记得是秋天,我陪同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个副局长到一个省去出差,这个省的科技厅厅长给我们谈了工作。我对那个厅长是非常敬仰,他特别能说,他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口似悬河,特别能讲,我们都没有插嘴的地方。而且他讲的话都是掷地有声,一字千金,听了他一席话,我的确觉得自己胜读十年,我对这个厅长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他有这么一句话至今我不敢苟同。某省科技厅厅长说:“我们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因为知识产权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该省知识产权局由科技厅管,所以科技厅厅长既管科技工作,也管知识产权工作。他说知识产权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但这个说法也恰恰反映了当前我们中国社会,包括科技界存在认识误区。只知道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之间的联系,并不知道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之间的区别,更不知道其实他们之间的区别要远远大于他们之间的联系。

很多科技上的事情,跟知识产权是没任何关系。比方说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这些都有可能是重大的科学突破,甚至也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专利法》就明确规定,对这些东西一律不授予专利权。

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科技界,还不大了解科学技术与专利的区别,就连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也还没弄清楚。比方说我们说了好几十年的高科技,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说法。什么叫科技?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称。但是科学得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技术才有高低之分。我们可以讲大科学,但绝对不可以讲高科学。我们把高科技翻译成英文,其唯一的翻译是high technology,为什么?因为英文里根本没有一个跟中文高科技完全对应的单词,主要是因为英文里根本没有高科学的说法。那么,high technology翻译成中文又是什么?去最准确的翻译,无疑是高技术。所以,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高科技,其实就是高技术。讲这个除了想澄清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之外,也是为了揭示科学技术与专利之间的一种关系。一般来讲,技术可以专利化,科学是不能专利化的,跟企业密切相关的是技术,科学与企业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我讲的第一讲知识产权辨析。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一讲的小题目叫做知识产权辨析了。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通过参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干部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 一、加强学习是广大干部更新观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我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努力转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本领,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学习能力日益成为生存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我们每个人只有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培训成适应科学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真正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摆在每一位干部面前的重大抉择,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放弃学习就放弃了明天。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广东“坚持不懈,先行一步,真正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二者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存的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增长、也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体现规划纲要赋予广东的历历史使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予的“洗牌”良机,也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是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享受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为人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学习现代产业知识,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次科学发展理念的再武装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大提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 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 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 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 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 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 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 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 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 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 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 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浅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浅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规律 [论文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对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1.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以耗竭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沉重代价的,造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而言的。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出多年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然会成为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最便宜的“加工工厂”或“生产车间”。这就必然带来投资、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而这些又必然带动消耗高、排放多的投资品生产的扩张及其投资扩张。加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又必然主要依靠附加值底而占地多、消耗多、排放多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因此,单纯转变增长方式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必须从本源上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对解决深层次矛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惬意的环境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区域已不适宜人类生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定更全面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方针。因此,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我们党的发展观,是从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高度出发,总结我党执政经验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的有意成果,而得出的科学理论。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专题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题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资源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及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重大关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节能减排被视为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迫切任务,这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承诺承担的重大责任。在高考备考中这一关系人类长远发展的课题是我们永远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点击时政·学会获取解读信息】 1.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4月28日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2.2008年12月8日至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3.2009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强调,要把加快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5.2009年1月4日,温家宝在科技领导小组会讲话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6.200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会议在强调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 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一、【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⒈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⒊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⒋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壹起来,于发展中促转变,于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壹、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壹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和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试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可能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近年来,以( C )为主体的全球投资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单选题3分) o A.TTIP o B.TPP o C.自由贸易协定 o D.世界贸易组织 ? 2.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机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单选题3分) o A.物质基础比较雄厚 o B.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o C.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o D.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 3.下列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o B.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o C.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滞后 o D.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区域产业差异性过大 ?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列对“五个更多”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单选题3分) o A.更多地依靠外需特别是出口贸易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o B. 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o C.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o D.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对“四个着力”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o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o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o D.着力培育封闭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 6.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是( D )。(单选题3分) o A.建立自贸区 o B.改革开放 o C.出口 o D.投资、消费 ?7.要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 D )。(单选题3分) o A.农村传统风俗习惯 o B.现有行政区划 o C.户籍制度 o D.城乡二元体制 ?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单选题3分) o A.全面从严治党 o B.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o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o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word版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 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们党 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 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 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 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 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第一,更 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我国 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与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宋有——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教授 (2007年12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