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3-02 修回日期:2010-01-06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情境敏感的项目知识推荐系统模型研究”

(编号:2009Q044)。作者简介:徐 进(1978-),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项目管理与信息化;朱 菁(1980-),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财务管理。

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3

Project K now ledge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 evie w

徐 进 朱 菁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都 610031)

摘 要 近年来,项目知识管理成为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点。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筛选、整理与分类,回顾了国外学者对项目知识管理的讨论,从组织行为和信息化两个视角分别归纳分析了国外学者对项目知识管理的内容特征和不同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对项目知识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项目知识 项目管理 知识管理 项目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0)04-0106-05

0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多变的经营活动环境和客户化的需求,企业/组织的活动很多时候以项目的形式进行

[1]

,许多企业/组织的日常运作基本上是围绕

项目展开的。这样的企业/组织往往被称为基于项目的组织(PBOs ,Project -based Organizations )[2]。很多学者认为,知识学习是帮助项目组织成功的关键资源

[3]

,项目组织需要有效地整合利用分布在各部门和

员工中的知识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加强项目知识管理(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 ),可以有效缩短项目进度、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4]。

尽管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很早就开始兴起,然而将知识管理引入项目管理的研究以及在PBOs 中进行应用是最近几年才真正开始[2],针对PBOs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更深入和不同侧面的研究与应用推广[5]。为此,本文对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1 研究方法

本文对截止到2009年11月底前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的已发表英文文献进行了检索、采用标题检索方式,即用“Project ”和“Knowledge ”两个词语在文献标题中进

行检索;对英文文献选择了主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包括ASP &BSP (EBSCOhost )、ACM 、Pro 2

quest 、IEEE X plore 、SDOS ,并限制为学术期刊文章,排

除了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书评等,检索到308篇文章。由于部分文献所研究的主题并非“项目知识”,如只是以某个特定的项目为背景研究涉及医化、生物的专业知识或知识产权等,因此,通过文献摘要阅读,对初次的检索结果进行了过滤筛选,得到有关的英文文献72篇,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项目知识管理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下文从组织行为和信息化两个角度分主题归纳,并选取重点文献进行阐述。文献主题分布如表2所示。

表1 本文筛选的英文文献的时间分布

年份

1988~1990

1991~1995

1996~2000

篇数235年份2001~2005

2006200720082009篇数

25

6

6

15

10

2 从组织行为角度的探讨

 2.1 对项目知识管理的框架性研究

21111 对项目知识的定义与分类。对于“项目知

识”这个词汇,现有研究直接对其进行定义的并不多。

Conroy 和Soltan 定义了在项目执行中所需要的三类知

识基础:a.组织知识基础,即项目实施所在企业和环境的特定知识;b.项目管理知识基础,即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的知识;c.项目特定的知识基础,即在一个特定项

第29卷 第4期2010年4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 TELL IGENCE

Vol.29 No.4Apr. 2010

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7]。Ajmal和K oskinen 在文献[7]的基础上,把项目中产生的知识分为了三类:a.技术知识,在项目中所使用的特定的技术、工艺、操作流程及其成本耗费等知识;b.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方式、方法与规程;c.项目相关知识,与对项目和企业未来业务有影响的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关的知识[8]。Damm和Schindler把项目知识划分为三类,即:a.关于项目的知识,如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组织等;b.项目中的知识,如项目邮件、项目会议与讨论记录等;c.来自项目的知识,如项目经验、教训等[9]。

表2 本文筛选的英文文献的主题分布

分类主题篇数合计

组织行为角度框

项目知识产生、获取与共享过程框架

项目知识集成的框架

12

4

16组

组织特征对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

组织文化与项目知识管理的关系

项目知识管理与项目成功/绩效的关系

4

7

11

22

团队运作模式与项目知识管理的关系

团队成员特征与项目知识管理的关系

项目知识管理与团队成功/绩效的关系

6

4

5

15

信息化角度基于知识的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知识门户

项目知识获取与重用技术

其他项目知识管理信息化研究

10

2

2

5

19

注意:项目管理领域中的PMBO 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主要是抽象概括了日常项目业务中的管理知识,用于对项目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并不能等同于具体项目中所用到的知识,也没有详谈如何管理项目知识[6],因此仅讨论PMBO K的文献没有纳入本文的范围。

21112 项目知识产生、获取与共享的过程与框架。Ayas指出知识学习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战略因素,并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剖析项目管理,提出了如何构建有利于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项目网络结构[3]。K asvi等讨论了一个在项目组织和项目中如何管理知识与知识能力的学习程序模型框架[5]。Liebowitz和Megbolugbe 讨论了帮助项目管理者理解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一般方法框架[10]。Schindler和Eppler总结回顾了从项目中记录经验知识的已用方法及其应用[11]。Van Donk和Riezebos通过案例展示了基于项目的组织中知识库存的测量方法[2]。Boh描述了一个区分PBOs采用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框架,指出需要根据组织的的大小、地理分布以及工作任务特点来采用不同的知识共享机制[4]。Jackson和K lobas基于社会构成理论和启发式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以强化项目知识环境的知识产生与共享过程模型[12]。

21113 项目知识集成的框架。Huang和Newell 阐释了在大型组织跨职能领域项目执行过程中知识集成的机理,认为其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使项目组织成员提升项目效益和管理社会网络的过程[13]。Ebert和Man阐述了在软件工程项目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如何对关于项目、项目产品和项目过程三方面的知识进行集成[14]。

 2.2 从组织层对项目知识管理行为的研究

21211 组织特征对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Laframboise研究了在IT项目中IT部门的知识管理能力如何影响其向非IT部门的知识转移,指出知识基础结构能力与知识转移的成功密切相关[15]。Ordanini等通过新产品开发项目案例的分析,认为使用基于项目的结构进行管理活动可以促进知识的创造、保持与转移[16]。

21212 组织文化与项目知识管理的关系。K osk2 inen等讨论了哪些社会约定会促使项目工作情境中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共享,并认为面对面的交流环境会增强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语言的运用、相互间的信任等因素会影响隐性知识的有效利用[17]。Adenfelt和Lager2 strom调查认为在跨国运作项目中组织文化对知识创作与共享最为重要[18]。Brookes等调查阐释了项目情境下的项目社会网络和项目社会资本的概念框架,并指出可以通过提高该框架的连通性和传导性来改善项目知识管理[19]。Eskerod和Skriver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往往会抑制项目管理者之间的知识转移[20]。Ajmal和K oskinen认为项目经理必须把若干不同的组织与职业文化融合为一个项目文化才能实现有效的项目知识管理[8]。Petter和Randolph访谈讨论了社会规范与组织的状况如何影响项目知识的重用,并根据项目管理经验水平划分了从正式的知识库中获取知识的有效性层次[21]。

21213 项目知识管理与项目成功/绩效的关系。K arlsen和G ottschalk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了不同的知识转移机制对于IT项目成功的影响[22],认为影响IT项目知识传递的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系统与程序、文化等[23]。Desouza和Evaristo通过对IT组织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s)的调查,系统性地描述了PMOs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并列举了PMOs的关键成功因素[24]。Fong和Kwok调查发现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编码和个性化)在项目中应用的比例基本相同,并且管理层支持是知识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25]。

 2.3 从团队层对项目知识管理行为的研究

21311 团队运作模式与项目知识管理的关系。Bresnen等认为在项目环境中进行知识获取、传送和学习的过程十分依赖项目的社会组织模式、活动与过程,

?

7

1

?

第4期 徐 进,等: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需要在管理项目知识的时候考虑基于组织团体的项目知识管理方式[26]。Fong回顾了关于知识创造和团队过程的文献,阐释了在跨领域项目团队中进行知识创造的过程[27]。Ruuska和Vartiainen指出项目组织中的非正式或半正式团体可以促进知识共享,讨论了这些团体的各种特性对知识共享的影响[28]。Whyte等通过比较研究认为特定形式的可视化/形象化工具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在基于项目的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知识[29]。Ratcheva认为通过跨边界活动以及与多个专业和社会团体的接触,跨领域项目团队可以利用内在的知识多样性成功地集成知识[30]。

21312 团队成员特征与项目知识管理的关系。Marloes等认为信任对于项目团队知识共享作用有限,而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对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最大[31]。Sowe等通过对邮件的发送和回复行为的分析,研究了开源软件项目中员工间的知识共享行为特征[32]。

21313 项目知识管理与团队成功/绩效的关系。Akgun等讨论了新产品研发项目中知识网络的特性,发现团队稳定性、团队成员间的熟悉程度、相互之间的信任等因素对项目团队学习及新产品项目的成功有着正面的影响[33]。K otlarsky和Oshri研究了在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团队中知识共享对协作成功的作用[34]。Bandyopadhyay和Pathak采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外包项目中的知识共享与协作,强调高层度的员工之间的知识互补可以取得更好的外包收益[35]。Tesch 等调查指出用户的系统开发知识与开发人员的应用领域知识结合对项目成功有着显著的影响[36]。

3 从信息化角度的探讨

具备有效共享项目知识的能力是PBOs这类组织成功实施项目的重要因素,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组织的这种能力[37]。也有学者建议项目管理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项目知识更加可视化或形象化,而信息系统正是这类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29]。由此可见,针对项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非常重要。

 3.1 基于知识的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985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会议上,多位与会者提出并讨论了基于知识的系统(Knowledge-based Systems,K 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38],由此项目管理系统逐步开始进入基于知识的系统时代[38]。K BS是一个可以对一整套知识体系进行表达,以及用这些知识来进行推理和解决特定应用领域问题的系统[39],其构建过程本身也需要项目管理。早期的讨论正是从软件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如何集成知识,以及如何应用项目管理开始的[39]。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是各类基于知识的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讨论,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项目知识”上。

 3.2 项目知识门户 Barthes和Tacla采用群件技术和多代理技术设计了用于在复杂研发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的项目门户系统[40]。Hameri和Puittine展示了利用万维网技术来提高分布式项目(Distributed Pro2 ject)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的层次框架[41]。

 3.3 项目知识获取与重用技术 Tan等认为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及时获取可重用的项目知识非常重要,开发了包含基于网络的知识库、集成的工作流系统等组件的直播式获取(Live Capture)与重用项目知识的一套方法[37]。Udeaja等在文献[37]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基于Web的系统原型,使得项目运作期间不同的参与者可以在共享的项目知识文件中记录他们所领会的知识,从而便于在项目后期或后续项目中重用这些知识[42]。

 3.4 其他项目知识管理信息化研究 Damm和Schindler指出面向项目的知识媒介(Project-oriented Knowledge Medium,Po KM)覆盖了项目知识管理的全过程,并讨论了不同组织层面的Po KM的不同信息安全要求[9]。Desouza和Evaristo讨论了在分布式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以及不同的系统架构对于文献[9]提出的三类项目知识交换的影响[1]。Petter等通过对项目知识共享相关问题的讨论(Why/What/Who /How/When),指出了软件项目知识共享工具选择的一般方法[43]。Ku等采用企业本体模型分析了合资项目知识管理过程[44]。Chi和Chen描述了项目团队本体知识模型,通过案例研究演示了如何利用知识推理来自动挑选合适的项目团队成员,实时组建项目团队[45]。

4 结 语

从上述对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的归纳整理情况可以看出,项目知识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有以下特点和不足:

 4.1 整体的研究分析 目前的研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组织行为与信息化两个研究角度,其中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居多(约75%)。学者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不拘一格,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实地研究、建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的居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采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居多。整体来看,对于项目知识、项目知识管理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尚无公认统一的描述,相关理论需要系统化,也有待进行实证检验。此外,对

?

8

1

? 情 报 杂 志 第29卷

于项目知识管理的定量研究还不多。这与项目知识具有情境敏感的特点,其质和量难以准确衡量有关。因此,定量描述、处理项目知识将是以后研究重点与难点。

 4.2 组织行为角度的研究分析 在组织行为角度的研究中,一半以上的文献集中在两个主题,即对项目知识管理的框架描述性研究(25%)和其对项目成功/绩效影响的讨论(30%)。整体来看,此方面的研究尚缺乏对项目知识管理在PBOs中应用的构建机制、激励机制的深层次分析,缺乏对项目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业务流程、衔接机制的分析,缺乏对项目团队成员个体和个体之间、个体和团队、组织之间的互动环节分析。

 4.3 信息化角度的研究分析 在信息化角度的研究中,大半讨论的是各类基于知识的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讨论(56%),这些系统都只是对文献[8]所提到的第一类知识(技术知识)进行管理,大多没有涉及文献[8]所描述第二、三类知识,尤其是业务工作与流程方面的知识。整体来看,这方面还缺乏对项目知识的信息化表示方法的研究,对于项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与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还不多,对用于项目知识获取、转移和共享的信息系统的专项研究也还很少。可见,对项目知识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项目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最近几年日益增多,但是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学界与企业界更多的关注与参与。此外,由于检索方式限制,本文并未包含所有讨论项目知识管理的文献,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Desouza K C,Evaristo J R.Managing Knowledge in Distributed

Project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4,47(4):87-87 [2] Van Donk D P,Riezebos J.Exploring the Knowledge Inventory in

Project-Based Organisations: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1):75-83

[3] Ayas K.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A Shift Towards

Learning and Aknowledge Creating Struc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6,14(3):131-136

[4] Boh W F.Mechanisms for Sharing Knowledge in Project-Based

Organizations[J].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07,17(1):27

-58

[5] Kasvi J J J,Vartiainen M,Hailikari M.Managing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Competences in Projects and Project Organisatio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8):

571-582

[6] Allen W E.Establishing Some Basic Project-Management Body

-of-Knowledge Concep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5,13(2):77-82

[7] Conroy G,Soltan H.ConSERV,as a Continual Audit Concept to

Provide Trace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Over the Project Life Cy2 c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8,16

(3):185-197

[8] Ajmal M M,K oskinen K U.Knowledge Transfer in Project-

Based Organizations: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08,39(1):7-15

[9] Damm D,Schindler M.Security Issues of a Knowledge Medium

for Distributed Project 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2,20(1):37-47

[10] Liebowitz J,Megbolugbe I.A Set of Frameworks to aid the Pro2

ject Manager in Conceptualizing and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itia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2

agement,2003,21(3):189-198

[11] Schindler M,Eppler M J.Harvesting Project Knowledge:A Re2

view of Project Learning Methods and Success Factors[J].Inter2

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3):219-228 [12] Jackson P,K lobas J.Building Knowledge in Projects: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to Information Systems De2

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8,26(4):329-337

[13] Huang J C,Newell S.Knowledge Integration Processes and Dyn2

mic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ross-Functional Projects[J].In2

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3):167-

176

[14] Ebert C,Man J D.Effectively Utilizing Project,Product and Pro2

cess Knowledge[J].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8,50(6):579-594

[15] Laframboise K,et al.Interdepartmental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 Du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s[J].Internation2

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7,3(2):47-68 [16] Ordanini A,Rubera G,Sala M.Integrating Functional Knowledge

and Embedding Learning in New Product Launches:How Pro2 ject Forms Helped EMI Music[J].Long Range Planning,2008,

41(1):17-32

[17] K oskinen K U,Pihlanto P,Vanharanta H.Tacit Knowledge Ac2

quisition and Sharing in a Project Work Contex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4):281-290 [18] Adenfelt M,Lagerstrom K.Enabling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haring in Transnational Pro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3):191-198

[19] Brookes N J,et al.Social Processes,Patterns and Practices and

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6):474-482

[20] Eskerod P,Skriver 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7821335.html,anizational Culture Restraining in-

House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Project Managers-A Case

Study[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07,38(1):110-122 [21] Petter S,Randolph A B.Developing Soft Skills to Manage User

Expectations in IT Projects:Knowledge Reuse Among IT Pro2

?

9

1

?

第4期 徐 进,等:国外项目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ject Managers[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09,40(4):45

-59

[22] Karlsen J T,G ottschalk P.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Knowl2

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for IT Projects[J].Journal of Com2 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3,44(1):112

[23] Karlsen J T,G ottschalk P.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in IT Projects[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2004,16

(1):3-10

[24] Desouza K C,Evaristo J R.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s:A Case

of Knowledge-Based Archetyp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5):414-423

[25] Fong P S W,Kwok C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7821335.html,anizational Culture and Knowl2

edge Management Success at Project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Contracting Firm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9,135(12):1348-1356

[26] Bresnen M,et al.Social Practic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Knowl2

edge in Project Environ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3):157-166

[27] Fong P S W.Knowledge Creation in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

Team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rocesses and Their Dynamic

Interrelation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2

ment,2003,21(7):479-486

[28] Ruuska I,Vartiainen M.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Sharing

Communities in Project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5):374-379

[29] Whyte J,et al.Visualizing Knowledge in Project-Based Work

[J].Long Range Planning,2008,41(1):74-92

[30] Ratcheva V.Integrating Diverse Knowledge Through Boundary

Spanning Processes-The Case of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 team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9,27(3):

206-215

[31] Marloes B,et al.Is Trust Really Social Capital Knowledge Shar2

ing in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J].Learning Organization,

2006,13(6):594-605

[32] Sowe S K,Stamelos I,Angelis L.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Activities in Free/Open Source Software Projects: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8,81

(3):431-446

[33] Akgun A E,et al.Knowledge Networks in new Product Develop2

ment Projects:A Transactive Memory Perspective[J].Informa2

tion&Management,2005,42(8):1105-1120

[34] K otlarsky J,Oshri I.Social Ties,Knowledge Sharing and Suc2

cessful Collaboration in G lobally Distributed System Development

Project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5,14

(1):37

[35] Bandyopadhyay S,Pathak P.Knowledge Sharing and Cooperation

in Outsourcing Projects--A G ame Theoretic Analysis[J].De2

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2):349-358

[36] Tesch D,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7821335.html,er and Developer Common Knowledge:Effect

on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9,27(7):657

-664

[37] Tan H C,et al.Development of a Methodology for Live Capture

and Reuse of Project Knowledge in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7,23(1):18-26

[38] News I.U K:Knowledge-Based Systems in Project Manage2

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86,4

(1):50-51

[39] Taylor R M.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Model of 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1,9(3):169-178

[40] Barthes J-P A,Tacla C A.Agent-Supported Portal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mplex R&D Projects[J].Comput2

ers in Industry,2002,48(1):3-16

[41] Hameri A-P,Puittinen R.WWW-Enabled Knowledge Man2

agement for Distributed Engineering Projects[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3,50(2):165-177

[42] Udeaja C E,et al.A Web-Based Prototype for Live Capture and

Reu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Knowledge[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8,17(7):839-851

[43] Petter S,Mathiassen L,Vaishnavi V.Five Keys to Project

Knowledge Sharing[J].IT Professional,2007,9(3):42-46 [44] Ku K-C,Wensley A,Kao H-P.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Joint Venture Projec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8,35(1-2):187-197

[45] Chi Y-L,Chen C-Y.Project Teaming:Knowledge-Inten2

sive Design for Composing Team Member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5):9479-9487

(责编:王平军)

(上接第82页)

参考文献

[1] 张艳英,孙书平.ISIWebofScience720分析功能的应用[J].图书

馆学研究,2009(3):50-52

[2] 杨婷婷.高校竞争情报及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 柯贤能.基于创新过程的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框架构建

[D].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8

[4] 李 明.高校重大战略决策的竞争情报支持研究———以重点

学科建设为例[J].情报杂志,2009,28(7):82-86

[5] 彭奇志.基于.N ET的引文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现

代情报,2007(1):149-150

[6] 彭奇志.基于SCI的科研机构学术成果评估与实证分析[J].情

报杂志,2008(9):88-90

[7] 李 宏.运用SCI有效评价科研成果的方法[J].图书情报工

作,2006,50(5):23-25

[8] 陈兰杰.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ERP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

的信息可视化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9(4):53-55

(责编:刘武英)

?

1

1

? 情 报 杂 志 第29卷

基于协同OA的知识管理

移动办公专家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7821335.html, 基于协同OA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方法,而协同OA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工作平台为知识的获取、积累和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实现环境,事实上,两者在管理的思想和特性方面是共通和相融的,协同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知识管理得到更好的实践和发展。 知识管理提出的需求 知识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个人和组织的智力资本。知识管理可以分为对知识内容(包括以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和人的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流动环节的管理,包括知识的生产、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整理、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利用、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创新等;知识载体(人和组织)的管理。 而知识管理的关键,第一是便是要迅速、有效的获取知识内容并建设企业的知识库,这包括它的及时性、有效性、可被利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第二是使知识能够大流量、高效率的进行流转,把知识迅速而通畅的贯穿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中,以最佳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共享、利用和增值;第三是建立知识的人和组织,这包括对人员和组织进行变革,使其能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让人和组织在知识的活动中最大程度的受益。 然而,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却不尽人意,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便是企业工作环境中大量"孤岛"的存在给知识管理带来了障碍,使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潭"死水",无法健康的流动起来,当然也就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究其原因,首先是企业的管理理念、组织的文化、知识系统的规划、实施和应用等不切合知识管理的需求,其次也是由于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孤岛式"建设所产生的IT屏障,不能有效的推进知识管理的进行。 例如,企业的信息很多时候是被封存在不同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之间的,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企业的各种业务环节常常被割裂开来,各部分工作就像在一个个封闭的"格子间"里进行,相互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和协调;企业的各人员、各部门、企业与外部的客户和商业伙伴之间各行其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渠道;这些都阻碍了知识管理环境的建设,造成信息滞后、知识陈旧,知识利用率低下、组织应变能力不高等问题。 总而言之,要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企业就应该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知识实践环境,让知识的"死水"活起来。而协同OA可以为知识管理提供这样的平台:一方面,知识来源于工作而应用于工作,作为办公平台,协同OA可以为知识管理提供实际层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协同OA与知识管理在管理思想上相通相融,因而能够贴合知识管理的需求。 协同OA的"三网一动"

知识管理立项报告(索为)

立项报告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1.2.企业面临的知识困境 随着控制技术国内外市场的日渐成熟,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加。竞争既有来自国际同行的比拼,也有来兄弟单位的抗衡。对企业的技术核心竞力、自主创新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以及研制管理能力提出空前挑战。 企业的专业方向涉及飞行器设计、控制与仿真、光电子技术、精密机械、图像处理、爆炸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空气动力学、非金属材料等二十余类。以承制国家重点军品型号为主业,同时在其他领域产品研制上大力拓展。企业现已建成“强于制造、精于设计”技术能力的研制体系,但在型号研制和产品研制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技术滞后、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近年来,型号研制逐渐呈现更新快、难度高的趋势。与企业研制队伍的年轻化、骨干少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尽管当前企业面临任务重、时间紧、人才缺、效率低等问题。目前的技术管理模式下,由于型号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人员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依然存在着重复研制、重复创新的问题,使已经紧缺的资源更加紧张。由于平台林立、互不兼容,依然存在着流程割裂、数据冗杂的问题,使本来顺畅的业务变得繁复。 同时,当前的研制体系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缺乏人才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力和知识资源的积累重用能力。造成企业的研制能力过于受“技术专家”的制约,过于受“人才流动”的冲击。

1.3.知识工程项目建设需求 基于前述对企业知识管理和应用困境的分析,企业迫切需要实施研发知识工程项目。系统的范围包括建立企业主要军民品全生命周期内知识的产生、表达、组织、共享、检索、应用、更新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体系,以及企业的组织保证管理体系和考核激励制度。对知识工程平台的定位为工作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关键功能需求如下: 1.构建企业研发知识库 具体要求:建设初具规模的、与用户研发流程相关、且具有知识本体关联的研发知识库。 2.工作平台 ◆便捷的知识获取,包括批量导入工具 ◆良好的知识表达方式 ◆知识评审流程 ◆知识存储与组织,包括知识地图和本体关联 ◆知识的有效检索与共享,包括智能检索 ◆知识应用,包括结合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知识维护,包括知识编辑器、版权管理 3.管理工具 能够提供每条知识、每类知识的概率统计、分析、评价的能力知识库实际利用效率评估,提供知识提供者、相关知识生产部门提供知识数量、质量的分析统计数据,组织架构、知识结构、知识流程、访问权限、及用户界面等进行灵活配置。 4.学习平台 支持从知识库中选取知识,对某一类用户进行培训,个人根据知识库内容自主学习,支持学习成果的考评。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1、整体介绍 知识管理就是对用户组织知识的管理,是以实现组织知识的有效收集、挖掘和共享为最终目的的。根据部门职能设置和各个部门、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知识需求确定合理的企业知识资源,确定合理的知识资源分类体系,实现部门和岗位的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汇创协同管理平台知识管理模块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利用与创新的全程管理!为组织内部信息发布及传播提供场所,使组织的新闻、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各种类型文档等能快速传播;收集组织的各类信息资源,文档资料,专家技能,形成内部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从而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门户,在这个个性化的门户中,员工只能找到与他职位和权限相关的知识,并且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门户中积累知识,并与大家共享自己在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知识管理主要流程和内容:

2、系统目标 通过导入知识管理的模式,整合企业门户,集成知识、办公、业务、管理为一体,以岗位为基本功能单位,将原有的传统的模式改造为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实现人与岗位分离和实时管理,将使各组织单位都能有效地进行目标和资源管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知识资源,促进团队学习、进化与合作,向知识型组织发展,具体来讲: 建立统一存储机制,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增加组织知识储备,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 建立内外部信息聚合的平台,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全面获取相关资料,辅助领导层进行战略的决策和调整。 通过岗位模式将知识和岗位联系起来,帮助岗位人员低成本获得知识,降低知识扭曲,同时完成岗位知识的积累。 建立知识仓库,方便组织的后续者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提供交互的功能,帮助建立内部学习交流体系,从系统中接受知识,形成“边干边学、在干中学”的终生学习机制。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目标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分为短 期目标及中长期目标来逐步实现: 第一期目标 收集内部知识,引进外部信息源,并进行统一集中有序的管理

工程项目信息与知识管理

工程项目信息与知识管理 12.1 信息管理概述 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项目的启动、规划和实施,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合同、图纸、计划、图表,进度、质量、安全等各种纸介质和非纸介质信息会层出不穷地产生,它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2.1.1 信息管理的含义、目的、任务 1、信息管理的含义 信息管理就是指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是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信息管理的目的 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 3、信息管理的任务 项目信息管理的任务主要步骤就是:数据——信息——决策——结果,其含义是,数据经过处理,解释后才能成为信息;而只当占有了必要的信息才能做出决策;决策执行后必然产生结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数据资料,信息管理任务就是:收集——储存——加工整理——释放成信息。项目各当事人和项目管理组织各组织单元经过该步骤形成各自的信息进行交流。 12.1.2 工程项目信息的分类与信息编码 1、工程项目信息的分类 (1)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各方可根据各自的项目管理的需求确定其信息管理的分类。(2)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如: ○1按项目管理工作的对象,即按项目的分解结构,如子项目1、子项目2等进行信息分类; ○2按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如设计准备、设计、招投标和施工过程等进行信息分类;○3按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如投资(或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信息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突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企业知识管理 的理论基础并简单介绍了企业知识管理的三种模型。最后提出了 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些对策和注意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动 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农业经济时期,土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经济时期,劳动和资本,特别是资本的占有成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力量,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知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当作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 争力。 知识管理作为对知识的获取,运用的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詈 下产生的。知识管理是基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以及人 们对知识管理内涵理解及其运用的需要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热。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1 知识的特性。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研究是从对知识的研究开始的,所以首先对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传

播的,是确定的,可以被公式化的,文本化的:而隐性知识是无法用 语言表达清楚的,也没有确定的形式,因而隐性知识难以被模仿,复制,所以隐性知识是个人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包含了个体的差异性,是知识的更深层次。 2 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Yogesh Mathotra博士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以及关键问 题的活动。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 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结合的组织过程。”lves等人把知识管理看成“努力让知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在正确的主体上发 挥作用,从而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Karl·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家知道的艺术。” 郁义鸿认为:“所谓知识管理,是知识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知识的管理和应用,通过知识的获取,知 识的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能力这 一目的的一种过程。”乌家培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 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笔者比较赞成郁义鸿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内外的相关知识、信息的搜集并将其整理归类,服务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IT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IT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面对这二十一世纪,管理学大师彼得.得鲁克曾经作出这样的判断:“无论对于商业组织还是非商业组织而言,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其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力。管理在21 世纪所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作为一个卓越的观察家,得鲁克对于知识管理在未来企业中的地位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管制放松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给中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抓住机会,发展自己而不是相反的落后挨打而最终被市场淘汰。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对企业管理知识水平的考验: 变化的市场环境:市场范围的扩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企业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能够在无限的时空范围里,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和分享知识、经验和资源。 客户要求的多样。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要求企业能够迅速的了解客户的信息,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使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的全过程能够对客户需求信息进行快捷的反应。 变化的技术:从科学技术本身来说,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而从技术的使用过程来看,从科学的研发到商业性的使用的时间过程也大大缩断。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形式,要求企业员工能够快速根据需求来访问多种形式的信息和知识,迅速掌握必要技术知识。 变化的竞争形式: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开始意识到,公司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要想生存最基本能力就是提高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增强组织的应变力,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在这个新的世纪里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土地、不是公司里的设备也不是银行里帐户上的资金而是无形的“智力资产”,如何实现提高组织的学习力,如何加强公司的“智力资产”的管理,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知识管理。 所有的都将成为项目,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变成了以项目为核心的扁平的结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项目中的人员来自多个方面,项目中的人员收到多重领导,项目中的管理控制成本极为昂贵,如何能够实现项目中的实事控制,而又不降低整个项目工作组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项目管理的一大难题,我们认为项目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控制的难度,促进项目实施的进行。 项目知识管理平台和项目文档管理的区别 谈到知识管理,许多人会想到项目管理中的文档管理,好像项目中只不过需要管理管理数据、文档而已,好像和传统的项目管理中的文档管理没有什么区别。 知识管理用来管理文档当然可以,但如果仅能用来管理文档,那这知识管理确实没什么特别的。就称持这种想法的人为“武断主观论者”吧,首先来看看他们所犯的几个认知错误。

IBM知识管理研究院的九大研究主题

IBM知识管理研究院的九大研究主题 -------------------------------------------------------------------------------- BM的知识管理研究院(IKM:the Institu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的研究领域将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在每一个领域内主要进行一些最基础的研究,以求建立未来跨国公司的学习框架。 主题一:团体和团队 在每一个组织里,都存在一种可以用框架、箭头、文档化的政策和过程来描述的正式结构。而在组织里,往往还存在一种由一起工作的员工组成的非正式团体。他们在一起共享知识、解决一些普通问题并就一些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当得到正式组织的支持时,这种"实践团体"往往对整个组织有重要影响:他们是创造、共享和应用组织知识的重要媒介。 包括从石油公司到财务公司这样的企业都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来帮助其内部的"实践团体",将他们看成是管理组织知识的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怎样确定什么样的团体对整个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个人选择加入一定的团体? 企业可以为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那些资源以促进和帮助它们? 这些团体对个人以及组织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 主题二:知识战略 现在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性的要素和核心能力。然而,大多知识管理方案却只是将知识管理当成是信息系统项目。许多经理只是觉得,如果知道的比竞争者要多,自然可以获取战略优势,他们不能理解知识和战略之间的关系。 IKM主要针对知识战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什么样的知识对支持公司战略来说是最重要、关键的? 什么样的知识对转变/创造业务是最重要、关键的? 执行有效的知识战略的不利和驱动因素有那些? 企业怎样将其知识融入其产品和服务? 怎样对结果进行有效的测量? 主题三:专家网络管理 主要将运用计算机、社会以及管理学方法以求更好地理解与管理专家网络、专有技术。 那些业务和企业应该更好地注意专家网络的管理? 寻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目标和作用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应该主要考虑那些问题? 人力知识"中介"在管理专家网络中的任务以及影响? 对更正式的知识调停者的角色的演变来说,商业案例和成功因素有哪些?

毕马威公司知识管理调查报告对比

毕马威公司知识管理调查报告对比 毕马威公司知识管理调查报告对比如下文 目前,国外的知识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软件产品以及成功的应用已经十分常见。但在我国,知识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刚开始接触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更别提中国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了。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国际的知识管理动态提供了一扇窗口。 毕马威咨询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知识管理咨询公司。该公司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知识管理调查,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两次调查。这两次调查采用了许多相同的指标,对比这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首先,这两次调查关于“知识”和“知

识管理”的定义是相同的。调查所指的知识是:“企业中关于客户、产品、流程和竞争对手的,存在于人脑中或能够以电子方式存储的知识”。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系统的、有组织的利用知识,以提高业绩的活动。” 这两次调查的样本不完全相同,1998年的样本是100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英镑的英国公司,200年调查的样本是423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英镑的世界范围内选取的公司,包括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公司。调查的样本基本上能够代表世界知识管理的现状。 调查结果对比 1.关于知识管理现状的调查。1998年有43%的公司有知识管理的措施,57%的被调查公司没有知识管理的措施或根本没有听说过知识管理。到2000年,只有15%的公司没有知识管理的措施或根本没有听说过知识管理。

2.关于实施知识管理费用各部门负担比例的调查。两次调查结果基本相同,1998年有30%的企业认为知识管理的费用应当有企业的各个部门共同负担;2000年有27%的企业同意这个观点。同时,多数企业认为IT部门应当负担企业知识管理的大部分费用,在1998年的调查中,有17%的企业持这种观点,到2000年,持这种观点的企业增加到22%。 这说明大多数企业已经理解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一个IT的解决方案,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应当是在IT部门的支持下,要求企业的全体部门共同努力。 3.关于希望实施知识管理能够取得的回报的调查。在1998的调查中,企业最希望通过知识管理得到的前三种回报分别是:更快的决策能力、对重要事务更快的反应速度、增加利润。在200年的调查中,前三种为:更快的决策能力、更

协同发展的最高境界知识管理精编版

协同发展的最高境界知 识管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协同发展的最高境界-知识管理 协同是什么?从字面意思来看,协同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互相配合。随着中国和IT 技术的结合,协同引申成为相互配合的软件,也就是辅助多人多组织共同完成事务的管理软件。协同软件的管理思想核心是:互相配合和协作。 协同软件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协作方式,给企业搭建了一个协同的IT平台。协同软件已经走过了5年多,它曾经赋予了传统OA新的生命力。但在信息知识化的今天,企业办公协同已经基本成熟,协同将如何创新的发展,让IT支撑已经成了一个新的话题。 协同软件主要包含群组协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等等;各种通信软件,如E-Mail、即时通信、RTX、VoIP等。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全球化等新需求的提出,协同软件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结合了Internet、工作流、即时通讯和SOA 等多种技术和手段。或者可以认为:协同办公、协同政务、协同商务等协同应用,以及工作流管理、、信息门户等协同平台,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远程视频、流程编辑器等协同工具,组成了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协同软件。从功能来看协同软件的核心在于搭建了一个信息及时传递交互的平台,并通过引入工作流(即电子流程)来规范企业的协同办公。 首先我们来分析协同基础功能:信息及时传递交互。企业协作办公本质就是信息及时的在各个部门传递,人们通过获取的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工作。企业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照统一的节奏流畅的进行协同工作,那么就象流水线生产那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减低成本。但为什么企业在没有上协同软件之前办公效率就难于得到保障?企业协同办公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的发展的,企业初期人们是用纸制文

知识管理平台项目实施方案图文稿

知识管理平台项目实施 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知识管理平台实施方案 目录

知识管理平台 实施方案 1.文档说明 1.1.编写目的 为规范知识管理平台的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2.内容简介 该文档包含的内容有:项目概述,系统部署方案,项目计划,项目过程、安装调试,培训服务,系统验收,售后技术支持。 2.项目概述 2.1.项目概述 通过一个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知识过程的规范化积累,为企业各级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利用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员工素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

2.2.实施地点 3.系统部署方案3.1.软件部署 4.项目计划

1需求调研 2系统分析 3系统架构设计 4系统模块设计2 5代码编写 6界面开发 7系统测试与调整 8系统部署 9用户培训2013.08-2013.10 10系统上线2013.7 5.项目过程 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的细节包括: 定义项目计划,里程碑和标准 项目启动会筹备 项目启动会 计划 计划阶段工作包括评估现有信息,分析需求,形成或细化预算系统的需求。需求评估流程应从分析现有设计文件开始。双方将进行现场调研。在计划阶段发现的任何有碍项目工程进展或潜在的日程安排问题都将得到充分认识并及时报告。

主要任务: 现场调研 业务流程设计与确认 实施风险确认和风险应对 完成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确认客户的使用需求 执行 此阶段完成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项目执行阶段的任务包括 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与测试 系统部署 应用系统实施 系统培训 系统基础数据整理并导入完毕 用户权限配置完毕 系统测试与模拟运行 验收提交物: 相关操作指导手册 维护计划 培训计划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1.国内知识管理软件 (1)盛大麦库 这是一款采用云计算概念的网络文件管理平台“麦库”,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免费的文件保存。盛大麦库是一个免费、永久在线,安全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您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在麦库里保存笔记、备忘、写文档,存资料,并可以方便的整理和分享。麦库为用户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记录笔记备忘、管理知识文档、批量文件上传、共享我的知识等。据悉,麦库目前处于测试期,用户注册可以获得500M的空间,通过邀请好友加入麦库可以实现空间扩容。同时,麦库的内容可以分享到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等主流SNS平台。 盛大麦库的特点是采用云计算的技术,永远不会丢失自己保存的知识资料。(2)Wiz(为知) Wiz(为知个人知识管理PKM)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产品;它以用户知识数据为核心,提供实用便捷的工具集;可以强制捕捉网页文档。 Wiz能快记快找,它基于互联网,可在多台电脑和手机上使用,支持分类、标签、全文检索等组织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移动互联、数据开放、易于扩展等特点; Wiz可以当作轻量级的wiki、sharepoint来使用,可以用于时间管理、文档管理、任务管理、离线网摘、日记博客、桌面便笺等。 Wiz以统一的存储机制、安全机制、全文检索机制、插件机制和同步机制为基础,由为知管理器(WizExplorer)、同步工具(WizSync)、编辑器(WizHtmlEditor)、查看器(WizViewer)、网页捕捉工具、文档导入工具、日历(WizCalendar)和便笺(WizNote)等组成。同时还使用到知识在线服务(Wiz Online),与多类移动终端(WizMobile)进行数据同步;也可以使用专用的订阅工具(WizReader)订阅分享的内

知识管理与协同商务平台

知识管理与协同商务平台 知识管理面临的挑战 总结起来,在知识管理的系统支撑方面,有如下一些问题: 1.“信息的膨胀”。大多数企业所处理的信息量正在迅速膨胀,平均每12至18个月就会扩展一倍,这种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的确使得很多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2.“信息的孤岛”。随著企业采用各种相互独立的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如ERP等,在部分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这些系统的相互独立性也为企业的整体管理设置了障碍,它们缺乏一个统一的界面,没有相互连接的信息渠道,数据通常都被封存在企业的不同数据库、主机、文件服务器上,只有少数有特许访问权的用户能看到这些数据。 3.“信息的非结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结构化数据只占到企业全部信息与知识的10%左右,其他的90%都是数据库难以存取到的非结构化数据。 4.“信息的非个性化”。董事会、企业领导、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信息的提供者和需求者,而他们所切入的角度和关注重点是不一样的,这种“个性化”体现在各个方面。 协同商务平台如何支撑知识管理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知识管理活动迫切需要一种为企业提供组织、搜索和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的解决方法,需要利用一个单独的界面来为客户、供应商、雇员和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 基于这样的需求,“协同商务平台”这样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一般认为,协同商务平台是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内部雇员的信息平台。它具有如下的特点: 1.通过协同商务平台,将企业现有的数据和应用无缝地集成到一起,根据每一个人的要求来设置和提供数据和应用,定制出个性化的应用门户。内部员工可以通过平台分享信息,而客户、供货商及合作伙伴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通过网络和安全机制,使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访问企业的信息和应用。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用户能够从统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运作和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3.EIP支持几乎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能识别多种关系型和OLAP数据库,并可以搜索和处理各种格式的文档。可以提供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角色分配、用户和组的特权、用户操作监督,与专门的B2B 安全服务器建立安全通道等。 4.协同商务平台站在比“系统集成”、“应用集成”更高的“信息集成”的层次上,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它能适应企业新的人员和部门的调整的变化,满足企业业务调整和扩展的要求,解决企业与IT部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技术需求问题。

20XX某公司知识管理系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docx

页眉 XX知识管理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页脚 word 格式可编辑 V 1.0 二O一五年九月专业资料整理 word 格式可编辑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二、知识管理系统阶段目标 (5) 第一阶段:建立基础平台,试点应用 (5) 第二阶段:扩大规模,集团推广 (6) 三、当前知识管理困境与需求 (6) 四、我司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9) 系统功能需求: (9) 技术指标要求: (14) 关键指标要求: (14) 五、知识管理系统调研 (15) 六、知识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周期 (16) 七、项目实施组织架构 (17)

八、知识管理系统项目预算 (18) 专业资料整理 word 格式可编辑 一、项目背景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是人 才的核心竞争力。整个国际社会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 是智慧资本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灵魂,金融业的知识含量愈来 愈高。决定保险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将从传统的机构网 点数量、业务人员规模等转为对金融知识开发、创新与有效 运用的程度,知识管理则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安邦作为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 到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企业文化提及“水的哲学” 、“互联网文化” 、“家文化”,这与知识管理系统有着强大的内在一致性。知识的积累就如同 水滴石穿,注重从今天做起,从每个员工做起,时间一长就 可以纳百川成江海,形成企业的知识财富宝藏。知识管理本身,就尤其强调网络共享文化,知识的共享是企业快速复制 执行力、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系统对于业务 人员、使用者的作用,就如同家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和帮助,业务的疑问、难题都可以在该系统中找到依据和信息。

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

关于知识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考察与思考 夏昊翔* (XX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XX 116023) 摘要知识管理当前引起了学界与商界的广泛关注。从开展研究的基本视角 看,知识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源于 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学科背景的研究;从关注的对象看,则大致包括针对知识 资源的管理与针对知识相关过程的管理。本文从上述这几个角度对知识管理 学科领域的部分工作作一简单回顾,并对这一学科领域的下一步发展进行初 步的思考,提出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研究知识管理。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系统工程 1引言 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出现,相关的学术著作成倍地增长,许多主要的管理类及信息技术类学术刊物都大幅度增加了相关的论文,专门的“知识管理”学术期刊也开始出现,此外,在国际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众多文献。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各不相同,对知识管理的实质的理解也有较大差异。这些研究的不一致性是由于知识管理领域的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同时也在于其所涵盖的领域的广泛性和不完全明确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的探讨对于在学科发展的早期是必然也是有益的;然而,当前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的学科内涵、X围等问题的认识停留于这一歧义性与争议性的阶段在另一方面却也阻碍了这一学科领域的规X及进一步发展。在最近二三年中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不少讨论,例如[1-3],然而,就知识管理的学科现状而言,更进一步的讨论仍是必要的。 本文尝试对知识管理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些工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回顾,并就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提出作者的一点初步思考。特别地,本文作者希望强调应从系统工程的思想出发研究知识管理。 2 知识管理的几个相关研究视角 知识管理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研究领域,不同学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管理,例如: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专家常常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T/IM)的角度考察知识管理,着眼于使用技术手段帮 *夏昊翔,1972年出生,男,博士,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系统、复杂适应性系统、信息系统建模与开发。: hxxiasina.

协作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协作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您的企业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越来越困难; 尽管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随之项目管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客户经常抱怨交给企业做的项目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 到了交货期设计人员无法按时交货,公司面临赔偿和客户流失的尴尬境地; 企业骨干人员的流失,企业元气大伤,企业的知识资产缺乏一个积累的平台和机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越来越困难; 员工经常抱怨公司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管理部门对员工的服务很难面面俱到; 员工的考核越来越难,量化绩效考核是遥遥无期,员工的积极性是越来越低; …… 要解决这些问题,您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协作知识管理平台。 使企业内部的各种项目管理井然有序,员工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任务并及时汇报进展情况,同时在平时的知识生产过程产生的知识通过平台进行共享,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组织内部的人、项目、客户的相关情况。 新致软件的产品 Newtouch-CKP(Collaboration Knowledge Portal,简称CKP)) ,结合我们专业的咨询和实施团队,可以帮助您建立这样的平台。 总体框架 系统架构图

功能介绍 功能框架图 企业门户: 企业员工的统一协作平台 采用PORTAL技术进行展现,支持用户自定义界面、内容、样式、语言; PORTAL引擎为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引擎 ; 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种系统的整合,构架企业统一的入口; 良好的界面表现以及极为方便的用户操作方式; 灵活的系统扩展性,以整合平台的方式支持系统的无限延伸; 无所不在的消息通知机制,日历化的工作分配; …… 项目管理:专业的项目协作管理平台 项目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 融合了ISO、PMBOK等理论基础; 挣值管理、关键路径管理、WBS及线表管理; 甘特图、资源视图等丰富的显示方式;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项目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如CPI、SPI等,实现对项目的量化管理 ; 与配置库的无缝衔接,实现文档的全程管理; 项目问题的全程管理 ; 支持广域网进行进度编辑和跟踪; 专业化的进度编辑工具; 与日志紧密衔接,动态实时反映项目进度; 无处不在的消息通知机制; 项目模块的自定义; 项目生命周期的自定义; 项目角色权限的自定义; 项目管理流程节点的自定义; 项目问题的全方位管理; 多种异常监控和报警; 融合项目监管的思想; ……

企业知识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安达信 安达信(Arthur Anderson, AA) 公司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税务、商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因为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99.5% 基于知识,因此,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该公司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 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该公司的一些重要理念还包括: ? 知识与学习密切相关; ? 在将知识与管理结合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知识不容易管理,因为它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 ? 知识管理策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策略密切结合。 目标 ? 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 ? 帮助知识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 ? 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 ? 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 计划的实施 安达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责任保证知识的共享。同时,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个产业部门都配备了一名知识经理,共计60 名,其中一些人全职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 CIO 与CKO 的职责 前者关注技术,后者的工作集中于知识处理、调查和评估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使用情况。但无论工作重点如何,两者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在企业部,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上载到网上去,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上载。 ? 技术平台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普通的软硬件平台(Windows 、Lotus Notes 和PC 机)。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 、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是以下三种: ① Lotus Notes 确保信息能够安全地在全球围传播; ②语音允许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交流; ③知识基地提供最佳实践数据库。 实践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获得了以下成果: ①全球最佳实践项目(GBP ) ②网上安达信 所有员工都是部网的用户,网上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告(例如,金融市场产业)、相关资 源(例如,有关会议和有关公司其他投入产出的结果)以及网上对话与讨论。 ③电子知识蓝图 ④ 全球最佳实践基地(Global Best Practice Base ) 汇集了各类项目报告,共 2 万多页(同时有光盘版)。在总部有25 个人监督它的使用情况,并对容进行整理。该项目的定量和定性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构建事件的框架,并按优先次序排列。 ⑤ 商务咨询顾问 提供安达信所有的商务咨询方法(被制作成光盘),并提供50?100种工具,咨询人员可以将其作为辅 助工具。 ⑥ 专家向新手传递知识知识管理的难点之一是专家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手,在安达信,新手通过全球培训数据库获得知识。 经验教训 ? 引入Lotus Notes 时,并没有提供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个数据库很有用,因此安达信应该与Lotus 协作,提供能满足全球最佳实践需求的产品信息。 ? 应该尽早采用委员会或小组方式推进知识共享的策略,在知识创新、评估以及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知识经理的

知识管理规定

知识管理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华润置地江苏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使用环境进行管理的一切活动,包括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 理、外部知识的管理。 第二条公司知识管理以实现公司知识共享、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保障公司产品标准化产品复制、快速开发策略实施,实现公司管理水平及业务 能力不断提升为目的。 第二章知识管理的定义及范围 第三条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员工,帮助员工共享信息,并进而将 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第四条公司知识管理涵盖战略管理、项目论证、报批报建、项目定位、设计管理、营销策划、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客户服务、项目后评估等核 心知识领域。

第五条知识管理分为知识积累和知识优化两个范畴,其中知识积累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核心知识领域中的关键成果或法律法规、标准模板等,知 识优化指对公司对现有业务环节流程标准的优化改进建议。 第六条公司知识管理实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首批纳入华润置地江苏公司纳入知识管理范围的知识积累内容为上述核心知识领域中的关键成果或法 律法规、标准模板等,具体见附件《华润置地江苏公司知识管理文件 目录》。公司员工均可主动提出对现有业务环节流程标准的优化改进 建议,或贡献其它有共享价值的知识文件,经投资运营部评审后纳入 对现有知识管理库进行优化。 第三章知识管理的组织 第七条投资运营部是公司知识管理的主导部门,区域总部各部门、各城市公司协助知识管理工作的进行。各部门职责如下: 投资运营部: 负责公司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知识管理成果的收集以及分级管 理; 组织对改进性建议实施的评审及更新。 区域总部各部门及各城市公司: 按知识管理制度要求提交相关的知识成果文件; 按级别权限查阅知识管理文件并转化成工作成果及个人知识能力;第八条投资运营部负责公司所有纳入知识管理范围内的知识文件的管理、发放、记录及归档。 第四章知识的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近三十年十年来国内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描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作者目前知识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综述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本不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正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生存的重要资源。做好企业知识管理,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数量分布2014年11 月20日,利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以“企业知识管理”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检索,得到以下统计结果(见表1) 。 表1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篇数年度分布 年份数量(篇)比例(%) 2014 175 5.27 2013 212 6.38 2012 189 5.68 2011 259 7.79 2010 252 7.58 2009 309 9.29 2008 280 8.42 2007 256 7.70 2006 263 7.91 2005 223 6.71 2004 208 6.26 2003 216 6.50 2002 141 4.24 2001 145 4.36 2000 102 3.07 1999 59 1.77 1998 16 0.48 1997 3 0.09 1996 1 0.03 1995 1 0.03 1994 2 0.06 1993 0 0.00 1992 1 0.03 1991 0 0.00 1990 2 0.06 1989 0 0.00

国内外知识管理

国内外知识管理 本文是在狭义的意义上对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作一综述。全文共分四部分,分别是: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学派、知识的特性与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企业知识管理的 策略与原则、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学派 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 因此在这里将笔者收集到的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枚举如下: 巴斯Bassi,997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 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997则把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 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997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 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文莉Verna Alle,998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 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 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998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 能力”。他还认为知识管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外部化是指 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按一定分类进行组织;内部化是指知识的转移,即从外部知识库中筛选、提取人们想得到的与特定用户有关的知识;中介化是指为知识寻找者找到知识的最佳来源; 认知化则是将以上三种功能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的过程。 马斯E。Maize,998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 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戴布拉·艾米顿Debra M.A。Amidon,998说:“知识管理无孔不入。无论它以什么 形式定义——比如学习、智力资本、知识资产、智能、诀窍、洞察力或智慧——结论都是 一样的:要么更好地管好它,要么衰亡。”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998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 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