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二细菌的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观察

细菌一般形态染色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学习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鉴别染色技术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个体极微小,无色透明,必须借助于染色法,使细菌(或背景)着色,与背景(或菌体)形成明显的对比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构造。

染色方法主要有:见下图

简单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染料有:

碱性染料:结晶紫、碱性复红、龙胆紫、番红、中性红、孔雀绿等。

酸性染料:酸性复红、刚果红、曙红等

简单染色一般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原因: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细菌细胞壁含有蛋白质或多肽,也就有等电点

已知细菌的等电点pH为2~5。革兰氏阳性菌为2~3,革兰氏阴性菌为4~5。

当细菌的培养液pH值大于等电点时,细菌带有负电荷;反之,带有正电荷。

一般,细菌的培养、染色、试验过程均在偏碱性(7~7.5)、中性、偏酸性(6~7)条件下,都高于细菌的等电点,故均带有负电荷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根据细菌对这种染色反应的不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其机理是由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不同和通透性不同的缘故。

革兰氏染色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及食品卫生检测都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原理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

菌龄

培养基pH值

染色技术:涂片质量、染色时间、脱色时间、染色脱色均匀度等

三、实验器材

1. 器材: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火柴,吸水纸,无菌牙签。

2. 染色液及试剂:石碳酸复红染液、碱性美蓝染液、结晶紫染色液,路戈氏碘液,95%的酒精,蕃红染色液,黑色素水溶液,蒸馏水。

3. 菌种:白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新鲜斜面菌种各1支。

四、操作步骤

(一)简单染色

涂片

火焰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

(二)革兰氏染色

涂片→干燥→火焰固定

结晶紫染色→水洗

碘液媒染

95%酒精脱色→水洗

蕃红复染→水洗

干燥

镜检

(三)口腔中微生物观察

负染色

五、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绘图

2、思考题

(1)细菌制片过程应注意哪些?

(2)试分析菌龄、培养pH、染色技术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

(3)现有一未知杆菌,个体明显大于大肠杆菌,如何确定该菌革兰氏染色性质,并确定你的结果正确?

(4)你对该实验教学的建议?

预习作业

1、芽孢、荚膜、鞭毛在染色观察时有何特殊性?

2、加热在芽孢染色中的作用是什么?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1. 目的要求 (1)学习细菌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3)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 基本原理 (1)简单染色法 用单一染料进行细菌染色,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 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细 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2)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 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

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 红色。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初染液;媒染剂;脱色剂和复染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 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 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是常用的媒染剂。 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 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 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 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3. 材料及器材 (1)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2) 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显微镜等 4. 方法与步骤 Ⅰ涂片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菌 操作分别从培养14~16h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24h的大肠杆菌的斜面上挑取少量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蒸馏水和取菌不宜过多;涂片要均匀,不宜过厚。 Ⅱ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Ⅲ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2~3次即可。此过程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成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压滴法观察细菌运动性。 2、学习鞭毛染色法,观察鞭毛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鞭毛是细菌的纤细丝状“运动”器官。鞭毛的有无、数量及着生方式也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鞭毛直径一般为10~30nm,只有用电镜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鞭毛的着生方式多样,有一端单生,如铜绿假单胞菌;两端单生;一端丛生,如荧光假单胞菌;两端丛生,如蔓延螺菌以及周生,如大肠杆菌等。 三、实验器材 1、所需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周生) 铜绿假单胞菌(端生) 2、溶液和试剂 0.01%美蓝染液,95%乙醇溶液,鞭毛染色液A,鞭毛染色液B。 3、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烧杯,试管架,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 a)压滴法(说明一下我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1、洗片将载玻片用水加去污粉洗净,自然晾干。 2、涂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边从菌种斜面挑取少 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 3、染色、镜检加0.01%美蓝染液染色,之后加盖玻片放于油镜下观察。 附:实验照片

b)鞭毛染色(说明一下我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 1、洗片将载玻片用水加去污粉洗净,自然晾干。 2、浸泡将适量95%乙醇倒入烧杯,将洗净晾干的载玻片放入有乙醇的烧杯中,浸泡 5min。 3、干燥将载玻片用镊子夹出,点燃酒精灯,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小心过火干燥。 4、涂片将一小滴蒸馏水滴在载玻片一端,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边从菌种斜面挑取 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将载玻片有水滴的一端微微竖起,使有菌种的水滴自然从载玻片一端流到另一端,在载玻片上形成一条菌带。 5、干燥自然干燥。 6、染色、镜检先滴加A液,覆盖5min,用水流在载玻片反面冲洗掉,之后加B液冲 洗覆盖1min,然后在缓水流下按同样方法冲洗掉。加热干燥后,镜检。 附:实验图片 视野中央偏上方可见一带有鞭毛的细菌,可是手机像素太低,所以可能看不清^o^ 五、思考题 1、除鞭毛染色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观察到鞭毛? 答:可直接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高,可以观察到鞭毛。 2、如果你发现鞭毛已与菌体脱离,请解释原因。 答:(1)可能是菌龄过大,自然脱落; (2)操作时玻片受到较强烈的震荡; (3)接种时接种环在玻片上反复涂抹时使之脱落; (4)染色过久使之脱落。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摘要 关键词 前言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A.细菌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 B.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 实验内容 (一)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 (二)细菌鞭毛染色 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报告编写人:张行润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四班 200900140177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摘要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茵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 . 01 ~0.02um ,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查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细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压滴法属于最常用的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关键词 鞭毛(flagellum)细菌(bacteria)鞭毛染色法(flagellum staining)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压滴法(Pressure drop method) 前言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但是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细菌鞭毛。于是,便产生了鞭毛染色法。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色法,建立了一种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但是试剂的稳定性低,容易变质。2002年谷海瀛发明了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该法将媒染剂分为A、B两种。A液为酸化FeCl3溶液,B液为15%单宁酸,含甲醛1 ml,用时A、B液等量混合,轻微加热,染片40s,再用银染液涂片加热至微冒蒸汽,染色10 s。这种方法不仅染色效果好,而且解决了试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此种试剂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年。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毛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鞭毛的这些特征,可将有动力细菌分为单端极鞭毛菌、单端丛鞭毛菌、周鞭毛菌、侧鞭毛菌。有了这种简易的鞭毛染色方法,对于我们的细菌研究来说就更加方便容易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篇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姓名刘伟 学号055656565 指导教师:xxxxxx 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 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 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 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 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

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一) (基础实验,4学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验证三种类型细菌的形态,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直接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使用油镜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主要有如下原因: 1.增加照明亮度; 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细菌的形态微小(以μm计),个体基本形态为球形、杆状和螺旋形,其中以杆状细菌最为常见。 三、实验用具 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细菌标本、滤纸、液体石蜡; 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细菌三型、八叠球菌等细菌的永久染色装片 四、实验步骤 (一)调试显微镜 显微镜左前方,镜罩叠放在右上方,插电源。聚光器上提至最上方,打开光圈;开电源,调光源。 (二)观察 1、放置标本于载物台上,用粗调节器上升载物台至最高位置。 2、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 3、换高倍镜,用细调节器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 4、移开高倍镜,滴液体石蜡,从侧方注视,将油镜缓慢转至正下方,调至物像清晰,绘图 5、提起镜筒,换染色装片,观察,绘图。 (三)用后显微镜清理 1、观察后下降载物台,取下载玻片,将油镜转出,擦镜头3~5次。 2、将光线调至最小,关闭电源和光圈,下降聚光器。将显微镜各部分还原。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的程序操作。 2、转换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六、作业 绘出观察到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视野图,注明总放大倍数。

细菌的显微观察(形态、大小)

实验七、细菌的显微观察(形态、大小)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1.了解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细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3.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内容:1.学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细菌涂片和简单染色法。 3.用油镜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Χ,但其焦距和直径很小,需要很大的光照强度。由于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不同,如果是镜与装片之间介质为空气时会发生折射,降低视野的照明度,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不会发生折射从而提高视野的照明度和分辨率。 单染色是用单一染色剂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由于细菌在中性、弱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碱性染料在电离后染色离子带正电荷,因此使细菌着色。常用的染料有美篮、碱性复红、结晶紫、孔雀绿等。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1)菌种:培养12-16h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青枯假单胞杆菌。 (2)染色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石炭酸复红染液、结晶紫、鲁哥尔碘液、95 %酒精、复染剂(蕃红)、二甲苯、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打火机、记号笔、擦镜纸、显微镜。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1)细菌单染色:分别制备标号为1、2及同学自己分离的细菌玻片并染色; (2)口腔内微生物形态观察 2、实验步骤: 清洗载玻片中心加半滴水无菌操作取菌涂布于水中(1cm左右)干燥火焰固定染色(1min)水洗吸水晾干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图示/描述各菌形状 五、实验小结

细菌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性观察 【摘要】本实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先使用压滴法制片,之后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观察细菌的活体运动。然后,使用鞭毛染色法(用硝酸银染液A液和B液进行染色)对其染色,之后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虽然最后并没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后的鞭毛,但在实验中已大致掌握相关实验操作。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鞭毛染色法;压滴法 【前言】鞭毛是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型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鞭毛的有无、数量及着生方式也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鞭毛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可以使用鞭毛染色法,使之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因此在本实验中,要观察细菌鞭毛形态,就要使用鞭毛染色法。本实验使用染液的是硝酸银染液A液和B液。而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要使用压滴法。本实验选用的的菌种是具周生鞭毛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具端生鞭毛的的铜绿假单胞菌,均可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观察。本实验报告先介绍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与方法,然后是对实验的结果与分析进行描述,最后是总结性的小结部分。 1.实验目的 1.1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 1.2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1.3学习压滴法观察细菌运动性(活细胞) 2实验原理 2.1细菌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 简单染色法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菌体的染色,而某些微生物具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对它们进行观察之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染色。 鞭毛是细菌的纤细丝状的运动器。鞭毛的有无、数量及着生方式也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鞭毛直径一般为10~30nm,只有用电镜才可以直接观察到。若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使用鞭毛染色法。首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附着在鞭毛上使其加粗,然后用碱性复红(Gray氏染色法)、碱性复品红(Leifson 氏染色法)、硝酸银(West氏染色法)或结晶紫(Difco氏染色法)进行染色。 2.2菌种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的基本原理

水产微生物实验—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实验六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一、基础知识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通常用衬托染色法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实验中介绍3种荚膜染色法,其中湿墨水法较简便、并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由于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当用石炭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单染色时,菌体和芽孢囊着色,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游离的芽孢呈淡红或淡蓝紫色的圆或椭圆形的圈。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进人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01—0.021xm,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鞭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鞭毛染色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硝酸银染色法和改良的Leifson氏染色法,前一种方法更容易掌握,但染色剂配制后保存期较短。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可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荚膜、芽胞、鞭毛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3.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4.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三、实验材料

实验二细菌的观察

细菌一般形态染色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学习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鉴别染色技术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个体极微小,无色透明,必须借助于染色法,使细菌(或背景)着色,与背景(或菌体)形成明显的对比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构造。 染色方法主要有:见下图 简单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染料有: 碱性染料:结晶紫、碱性复红、龙胆紫、番红、中性红、孔雀绿等。 酸性染料:酸性复红、刚果红、曙红等 简单染色一般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原因: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细菌细胞壁含有蛋白质或多肽,也就有等电点 已知细菌的等电点pH为2~5。革兰氏阳性菌为2~3,革兰氏阴性菌为4~5。 当细菌的培养液pH值大于等电点时,细菌带有负电荷;反之,带有正电荷。 一般,细菌的培养、染色、试验过程均在偏碱性(7~7.5)、中性、偏酸性(6~7)条件下,都高于细菌的等电点,故均带有负电荷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根据细菌对这种染色反应的不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其机理是由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不同和通透性不同的缘故。 革兰氏染色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及食品卫生检测都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原理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 菌龄 培养基pH值 染色技术:涂片质量、染色时间、脱色时间、染色脱色均匀度等 三、实验器材 1. 器材: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火柴,吸水纸,无菌牙签。 2. 染色液及试剂:石碳酸复红染液、碱性美蓝染液、结晶紫染色液,路戈氏碘液,95%的酒精,蕃红染色液,黑色素水溶液,蒸馏水。 3. 菌种:白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新鲜斜面菌种各1支。 四、操作步骤 (一)简单染色 涂片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1 目的:认识真菌营养体及变态,认识真菌无性和有性孢子类型。 掌握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掌握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和绘图技术。 2原理: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 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即子实体。营养体主要为菌丝体,主要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索菌等。繁殖体主要包括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通常制作临时玻片来观察病原物在植物上着生的情况以及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材料用具 番茄晚疫病菌装片,辣椒疫霉病菌装片,黑根霉装片,酵母菌悬浮液等培养真菌,植物病害组织。挑针,刀片,木块,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4内容与方法(自己写,包括主要内容即可)4.1 临时玻片 4.1 .1浮载剂制作临时玻片都要使用浮载剂,浮载剂的作用是防止材料干燥和集中光线,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浮载剂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和乳酚油,其次是甘油、甘油明胶,希尔浮载剂等。 (1 水:水浮载剂一般使用蒸馏水,应用最为方便。对细菌、真菌孢子等无不利影响。观察细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都必须用水作浮载剂。测量真菌菌丝直径和真菌孢子大小时也以水作浮载剂为 好。但是用水作浮载剂制片时较易形成气泡,制成的玻片也易干燥而不能保存。 (2乳酚油:乳酚油长期以来一直是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习惯使用的浮载剂。乳酚油的组成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乳酸20ml,甘油 40ml、水20ml。各成分混合后成为油状粘稠液体,具杀死和固定病原物的作

用,可使干瘪的真菌孢子膨胀复原,还可使病组织变得略为透明。如在乳酚油中加入0.05--0.1%的染料制成棉蓝乳酚油,藏红乳酚油等,还能使菌丝或孢子略微着色,更便于观察。用乳粉油制作的玻片可长期保持湿润不会干燥,它的缺点中,很难精确测量病原物的大小。另外,乳酚油能与许多封固剂起作用,盖玻片也易滑动,不易封固 4.1.2 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 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此法可以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物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以及病毒病的内含体等。 试以小麦白粉病叶,烟草花叶病病叶,蚕豆花叶病叶,受禾谷多粘茵为害的小麦病根等为材料,用撕取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物的形态。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粘贴法用于菌丝或子实体着生于病组织或基物衷面的材料制片,特别适用于观察分生袍子在分生抱子梗上的着生情况。 (4 挑取法,采用挑取法可以直接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

实验四 观察鞭毛菌的运动、细菌鞭毛染色

实验四观察鞭毛菌的运动、细菌鞭毛染色 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 刘洋2014-10-28 同组者:吕赞刘沛余马华峥 一、实验器材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0.01%美蓝水溶液、硝酸银染液AB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小 试管,烧杯,试管架,载玻片夹,滴管,无菌水等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三、实验原理 1.菌种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 鞭毛的功能相当于船的螺浆,在水中可以高速旋转从而推动菌体前行,鞭毛马达还可以转向(从反时针旋转变为顺时针旋转)从而使菌体发生翻滚进而改变细菌的运动方向,事实上细菌在游动时也并不是单纯地一直朝前游,而是伴随着不时的随机翻滚转向,但从表观上看仍表现为细菌的前行。细菌未染色时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主要靠细菌的折光率与周围环境的不同来进行观察。鞭毛的细菌运动活泼,且不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

而无鞭毛的细菌则呈不规则布朗运动。这样便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运动。 2.鞭毛染色 鞭毛是细菌的纤细丝状运动“器官”。鞭毛的有无、数量及着生方式也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鞭毛直径一般为10~30mn,只有用电镜才能直接观察到。若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使用鞭毛染色法。首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使媒染剂附着在鞭毛上使其加粗,然后用碱性复红(Gray氏染色法)、碱性复品红(Leifson 氏染色法)、硝酸银(West氏染色法)或结晶紫(Difeo氏染色法)进行染色。 四、实验步骤 压滴法观察活菌活动 1.涂片 取一块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斜面上挑数环菌置于载玻片液滴上,小液滴呈混浊状即可。 2.染色(可省略) 取一滴0.01%美蓝溶液滴在小液滴上。 3.盖片 滴完染色剂后,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先使其一边接触菌液,然后慢慢地放下 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盖片要迅速) 4.镜检 盖片完成后迅速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将光线适当调暗,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部位, 再用高倍镜观察。要区分细菌鞭毛运动和布朗运动,后者只是在原处左右摆动,细 菌细胞间有明显位移者,才能判定为有运动性。(若观察不到,可用油镜)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革兰氏染色及其他染色方法。 3、观察和识别细菌的形态及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二、实验说明 细菌菌体微小、而且折光率低,在显微镜下特别是在油浸物镜下几乎与背景无反差,很难看清楚,如将其染色,使折光率增大,便容易观察。由于菌体的性质及各部分对某些染料的着色性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来区别不同的细菌及其结构。 用于细菌染色的染色剂是苯环上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化合物。发色基团使化合物本身具有染色之能力,助色基团有电离特性,可以于被染物结合,使被染物着色。 染色剂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负电荷);碱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电荷);复合染色剂(在电离后分子不带电荷,故也称为中性染色剂)。酸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细胞质;碱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核和异染颗粒等细胞结构;复合染色剂主要用来染螺旋体和立克次氏体。 三、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2、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 3、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荚膜染色液、鞭毛染色液(配方见附录)。

四、方法步骤 (一)简单染色法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法,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在载玻片上和水混合后,涂成一均匀薄层。 2、干燥固定涂片让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有时为使其干燥得快点,也可在酒精灯上加温,但勿贤紧靠火焰。 3、固定待涂片干燥徨,手持载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几次(用手背触载玻片背面,以不烫手为宜),待冷却后,再加染料。 4、染色玻片置于水平位置。加石炭酸复红液于菌膜部位。染1-2min。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玻片,用很细水流的自来水冲洗(切勿使水流直接冲刷在菌膜处),直至洗下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 (二)革兰氏染色法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吸干 95%酒精脱色水洗吸干蕃红复染水洗 干燥镜检。 1、涂片同简单染色法 2、干燥同简单染色法。

细菌的鞭毛及运动性观察

鞭毛染色法及活菌活动性观察 姓名:学号:年级班级: 组别:同组者:时间: 【实验器材】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铜绿假单细胞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硝酸银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0.01%美兰水溶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小试管,烧杯,试管架,镊子等。 【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鞭毛染色的原理,掌握鞭毛染色的方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学习用压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2.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基本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1—0.2u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具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此法较快速、简便。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操作步骤】 1.压滴法 (1)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接种环从斜面上取所选菌株,在载玻片的清水中蘸一两下再滴加一滴0.01%美兰水溶液,混匀。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先使其一边接触菌液,然后慢慢地放下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2)镜检:迅速将装片放到显微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部位,再用高倍镜观察。注意区分细菌鞭毛运动和液体流动,细菌细胞间有明显位移者,才能判定为有运动性。 2.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 (1)载玻片制备:将载玻片用洗涤剂清洗干净,置于95%乙醇中浸泡5min,使用时用镊子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制片:在载玻片一端滴一滴清水,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种蘸一两下,再在清水中蘸一两下,然后倾斜玻片,使液体缓慢流向载玻片另一端,用吸水纸洗去多余液体,自然干燥。(3)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用硝酸银染液B液洗去残留水分后,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40~50秒,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用油镜镜检观察。 【实验结果】

实验二 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细菌的涂片与革兰氏染色技术。 2.初步学习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并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3.观察细菌的菌落平板,学会识别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学会初步鉴别微生物的种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1.简单染色法原理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观察个体形态与细菌排列。 由于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环境中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对细菌进行染色。美蓝是美蓝的盐酸盐,可解离为带正电荷的美蓝,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简单染色过程: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涂片→固定→干燥→水洗、吸干→镜检→染色 1mim 2.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 Hans Christian Gram于 1884 年创立。它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 + )和革兰氏阴性菌(G -)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乙醇脱色(95% 酒精,30s)→番红复染(30 秒)→干燥→镜检 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革兰氏染色要点: (1)初染:用结晶紫,染色 1 分钟,水洗。 (2)媒染:加碘液覆盖 1 分钟后水洗。 (3)脱色:连续滴加 95%乙醇,约 30 秒,直到滴下的乙醇无色为止,水洗。 (4)复染:加番红染色 1 分钟,水洗。 (5)干燥。 (6)镜检:先低倍镜,后油镜观察。 注意:涂片要薄而均匀,脱色程度要控制得当。 学生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个体形态与排列,绘图。 3.芽孢染色原理 细菌的芽孢壁比营养细胞壁厚,致密,透性差,着色和脱色都比营养细胞困难,故一般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并在微火上加热,或延长染色时间,使菌体和芽孢都染上颜色以后水洗或稀酸冲去菌体的染料,芽孢仍保留颜色,再用另一种对比鲜明的染料使菌体着色,如此可明显区分芽孢和营养体结构。 操作方法: (1)用枯草杆菌涂片、干燥、固定。 (2)在涂菌处滴加 5%的孔雀绿染液,用木夹夹住玻片在火焰上加热,使染液冒蒸汽但不沸腾 5-6 分钟。加热时应添加染料,以免蒸干。水洗。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细菌简单染色的机理及技术; 2.学会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等培养好的细菌斜面; 2.染料:结晶紫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三、基本原理: 染色是细菌学上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操作技术。因细菌细胞小而且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光学显微镜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识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其细胞结构。 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发色基团赋予化合物的颜色特征,助色基团则给予化合物能够成盐的性质。染料通常都是盐,分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在微生物染色中,碱性染料较常用,如常用的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沙黄、孔雀绿等都属于碱性染料。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和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带有正电荷,很容易与菌体结合使细菌着色。 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细菌的染色技术,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巩固课堂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四、方法与步骤: (一)制片 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 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积约1~1.5cm2。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手执载玻片一端,使涂菌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此操作也称热固定,其目 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玻片上。 4.染色:将涂片置于水平位置,滴加结晶紫染色液(以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染色1min 左右。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载片,用自来水的细水流由载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冲洗在涂菌 处,直至载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也可用滤纸吸干,注意不要檫掉菌体。 7.镜检:待标本片完全干燥后,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将典型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 用油镜观察。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一)实验原理细菌是否具有鞭毛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水封片法(即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具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此法较快速、简便。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封片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杆菌中有的有鞭毛有的无鞭毛,弧菌和螺菌几乎都有鞭毛。有鞭毛的细菌在幼龄时具有较强的运动力,衰老的细胞鞭毛易脱落,故观察时宜选用幼龄菌体。 1.制备菌液:在幼龄菌斜面上,滴加3-4mL无菌水,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 2.涂凡士林:取洁净无油的盖玻片1块,在其四周涂少量的凡士林。 3.滴加菌液:加1滴菌液于盖玻片的中央,并用记号笔在菌液的边缘做一记号,以便在显微镜观察时,易于寻找菌液的位置。 4.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央的菌液,并轻轻地盖在盖玻片上,使两者粘在一起,然后翻转凹玻片,使菌液正好悬在凹槽的中央,再用铅笔或火柴棒轻压盖玻片,使玻片四周边缘闭合,以防菌

液干燥。 若制水封片,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菌液,盖上盖玻片后即可置显微镜下观察。 5.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标记,再稍微移动凹玻片即可找到菌滴的边缘,然后将菌液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由于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适当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以增大反差,便于观察。镜检时要仔细辨别是细菌的运动还是分子运动(即布朗运动),前者在视野下可见细菌自一处游动至他处,而后者仅在原处左右摆动。细菌的运动速度依菌种不同而异,应仔细观察。 结果:有鞭毛的枯草杆菌和假单胞菌可看到活跃的运动,而无鞭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运动。

实验十 细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细菌的形态观察(3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及保养方法;认识细菌的形态、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二、实验原理 一般显微镜有几个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例如4×、10×为低倍物镜,40×为高倍物镜,这类物镜与标本之间不需要加任何液体介质进行观察的称为干燥物镜;而100×的称为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标本和物镜之间加入折射率大于1的液体,如香柏油(折射率为1.515)作为介质,才能符合该物镜数值孔径(N?A=nsin α/2,式中的n即为介质的折射率,可见其与数值孔径正比例关系;α为镜口角)本身对介质折射率的需求。而数值孔径又与显微镜的分辩率成正比例关系,即数值孔径越大,公式d=0.61λ/N.A (d为分辨距离,单位nm;λ为照明光波长,单位nm;N.A为数值孔径)中的d越小,分辩率则越高。 细菌的形态一般有三种主要类型,即球菌、杆菌、螺旋菌,有些细菌有荚膜、鞭毛、芽孢、菌毛等特殊结构。 三、使用仪器、材料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枯草杆菌(示芽孢)、醋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等的制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 四、实验步骤 一、油镜的使用方法 1、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标本枯草芽孢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况。 2、把所要观察的部分移在视野中央,然后更换高倍物镜。 3、把载物台下降(或镜筒上升)约1.5 cm,再把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4、在盖玻片上所要观察的位置滴一小滴香柏油,细心拧动粗调螺旋,使载物台慢慢上升(或镜筒慢慢下降)。这时要从侧面仔细观察物镜前端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先使物镜前端与油滴接触,然后再慢慢上升载物台(或慢慢下降镜筒),至物镜前端接近而没有碰到盖玻片为止。这步操作要特别小心,防止油镜压碎标本或损坏油镜(油镜的工作距离为0.2 mm)。 5、眼睛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细调螺旋,使载物台慢慢下降(或镜筒慢慢上升)

细菌运动观察(二)

细菌运动观察(二) 关键词:硝酸银菌种乙醇凡士林试剂标准物质北京标准物质网 一、操作步骤 1.鞭毛染色 1)硝酸银染色法 (1)菌种的准备:要求用活跃生长期菌种进行鞭毛染色和运动性的观察。对于冰箱保存的菌种,通常要连续移种1~2次后使用。为节约时间,从可行性角度出发,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接种培养作染色用菌种:①取新配制的营养琼脂斜面(表面较湿润、基部有冷凝水)接种,28~32℃培养10~14h,取斜面和冷凝水交接处培养物作为染色观察材料;②取新制备的营养琼脂(含0.8%~1.0%的琼脂)平板,用接种环将新鲜菌种点种于平板中央。28~32℃培养18~30h,让菌种扩散牛长,取菌落边缘的菌苔(不要取菌落中央的菌苔)作为染色观察的菌种材料。 注意:良好的培养物,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基本条件。不宜用已形成孢芽或衰亡期培养物作为鞭毛染色的菌种材料,因为老龄细菌鞭毛容易脱落。 (2)载玻片的准备:将载玻片在含适量洗衣粉的水中煮沸约20min,取出用清水充分洗净,沥干水后置95%乙醇中,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酒精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注意:玻片要求光滑、洁净,尤其忌用带油迹的玻片(将水滴在玻片上,无油迹玻片上的水能均匀散开)。 (3)菌液的制备:取斜而或平板菌种培养物数环于盛有1~2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用于制片。也可用培养物直接制片,但效果往往不如先制备菌液。挑菌时,尽可能不带出培养基。 (4)制片:取一滴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然后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缓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下端多余菌液,室温(或37℃温室)自然干燥。载菌玻片千后,最好在0.5h内尽快染色,不宜长时间放置,以菌种免失活变性。 (5)染色:涂片干燥后,滴加硝酸银染色液甲液覆盖3~5min,用蒸馏水轻轻地充分洗去甲液。用乙液冲去残水后,再加乙液覆盖涂片染色约数秒至1min,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若加乙液后显色较慢.可用微火加热(加热时不能出现干燥面).直至显褐色时立即水洗,自然干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