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兼统稿:赵岩

一、研究的背景

目前,对普通中小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也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本项目——针对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下同)学习特点做专门的研究,国内还未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彰显出来。目前由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这种巨大变化,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感触颇多。“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必须要调整心态,适应学生的这种变化,研究如何教好管好他们,培养其成为有用之才。为此本课题不仅要从理论角度广泛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期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研究的概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的内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学习:泛指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目前,心理学界对学习的解释众说纷纭,几乎每个学习理论家都对学习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我们认为其实重点有三:第一,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第二,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因为有些因素(如适应、疲劳等)也可导致行为的暂时变化,另外学习之后的遗忘也是不可否认的。第三,主体的变化是由他(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至此,我们可以给学习归纳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人的学习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或扩展到各种媒介——笔者理解)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人类学习的典型形式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它不但具有学习的一切本质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媒介)的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在学校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已经形成并积累下来的、以语言符号为物质形式的社会历史经验,即间接知识经验。这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结晶。内容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规范及行为准则等。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这些知识经验,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形成必要的才能和品德。虽然我们强调掌握书本的间接知识经验,但是并不否认在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直接经验。其实,掌握知识总是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其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同于日常生活或其它松散方式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求、科目内容、时间安排和组织形式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还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和道德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全面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这种学习和劳动者、科学家通过实践直接去探索尚未发现的事实与真理的认识活动有所不同。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所发现,尽管此过程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但他们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还是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将来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打好基础。

课题中谈到的“学习”,从时间范围看,包括课堂中的学习和业余时间的学习;从空间范围看,既有校内学习,还有家庭、社会等更广泛空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看,既包括教学计划、大纲中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又包括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学习,还包括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学习等等。

中职生的学习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我们不可能做面面俱到的研究,只能以学校范围内为主,针对学生具体表现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从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找到共性特征。针对不同的情况与类别找到相关对策。重点解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在实践中因材施教。最终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具备应有的素质,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技能型人才或中初级管理人才。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一是对中职生学习特点中的共性问题予以总体把握。二是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相关对策。三是进行广泛实践,总结推广。

(三)重要观点

1、中职生“十差”: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厌学)、学习兴趣差、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自信心差、学习意志力差、学习氛围差、学习效果差。

2、中职生“二强一高”: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

3、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方法与对策,核心是因材施教。

(四)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普遍观察和对主要对象的重点观察,对学生学习现状有一个初步印象。

2.调查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调查,定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3.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到绝对数和比例数。

4.分析归纳法: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特点的现状。

5.讨论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归纳的总体情况进行讨论,得出一系列对策或方法。

6.实验法:对讨论出的对策与方法进行实验。

7.总结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8.反思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使对策和方法更为有效合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得失。

9.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找到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步骤

1.确定总体思路:先在师生中进行广泛的调研,并结合项目组成员教育教学体会,总体把握中职生学习特点,然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分类(如文化课与专业课,文科与理科专业课)研讨,找到适应不同门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策,最后分别进行教学实践、总结,找出规律。

2.确定研究步骤与时间

(1)2006年6月之前,进行广泛的校内外调研,统计调查结果并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2)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讨论对策与方法,分子项目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方案并

进一步实验。

(3)2007年7月至12月,各子项目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形成文字材料,集中讨论。

(4)2008年6月之前,汇总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3.确定出的子项目名称及完成时间

子项目一:中职文史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

子项目二:中职理工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

子项目三:中职学生基础课学习特点与对策

上述三个子项目完成时间为2007年12月。

三、研究的过程

(一)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多年执教经验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中职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为了更客观深入了解目前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集思广益,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对本校和当地其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开展了调查。

1.问卷内容(见附一)

2.问卷统计(见附二)

3.问卷分析归纳

我们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横轴)和学生选择率(纵轴)用柱状图直观表示如下:

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基本归咎于:

1.学习兴趣;2.主观努力;3.教师教法;4.学习基础;5.同学帮助;6.学习方法。

(二)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的很多方面和我们定性了解的非常接近。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曾经尝试着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些已初见效果。在共同讨论研究后,我们制定出了进一步的对策,大家分头行动,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技能先导法”的教学尝试(见附三)

实验研究二:给中职生适当的学习“压力”(见附四)

实验研究三:文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见附五)

实验研究四:评价研究(见附六)

四、研究的总体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通过上述研究及实践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如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它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学改革,提高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三)研究的达成度

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收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正在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五、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一)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实践。

如“加压”的做法与当前大力提倡的“减负”看似背道而驰,结果却殊途同归;常规的“理论——技能”的模式让学生越学越厌烦、越学越不懂,而采用“技能先导法”却使学生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明白。所以,没有绝对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二)教学过程不应只看表面,而应挖掘与改善深层次的东西,治标更要治本。

如对于学生厌学、不会学的现象,我们找到了根本原因,缺乏自信心、目标不明确等,从根

本上加以教育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能力与素质重于知识与技能。

知识和技能可以在短时间经过培训达到要求,而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却非一两日之功,功到自然成而且使人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梁星乔编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

2.齐健等著《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如才著《主题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美)M·希尔曼著;陆怡如译《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5.7

5.(美)Barbara L. McCombs James E. Pope著;伍新春等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6.Shirley R.Steinberg Joe L.Kincheloe 主编易进译《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7.(美)Claire Ellen Wdinstein Laura M.Hume著伍新春秦宪刚译《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

8.(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著霍力岩沙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9.L·A·巴洛赫著曾守锤吴华清译《合作课堂:让学生充满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10.(美)Susan Winebrenner著刘颂刘巧云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侧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11.裴玲编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4

12.论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技能课教学中的尝试吴丽文《职业教育研究》2004.3

课题组相关论文论著:

1.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的执教艺术”征文比赛二等奖(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2006.11

2.论文《风雨彩虹》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我的执教艺术”征文比赛一等奖(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2007.9

3.论著《前厅与客房细微服务》ISBN 978-7-5032-3034-9/F.374第一副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007.1

4.论著《旅游饭店细微管理》ISBN 978-7-5032-3218-3 副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007.8

5.论文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吉林教育》2007.7

6.论文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方法初探《科技资讯》200

7.6

附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

附二:

问卷统计结果

附三

实验研究一:“技能先导法”的教学尝试

附四

实验研究二: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当的学习“压力”

附五

实验研究三:文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附六

实验研究四:评价研究

课题组采用观察法和调查问卷法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一、中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乏自信心。

2.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3.基础太薄弱。

4.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

5.学习缺乏兴趣。

6. 学习的自制力差,课余时间很少学习,容易受干扰而影响学习;意志力差,受到挫折容易放弃学习,不能长期坚持学习。

7.学习无压力、无动力、不努力。

二、中职学生学习中优点是:

1. 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动手能力强,乐于实践。

3. 可塑性强。

4. 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

5. 有责任心。

三、针对学生的学生现状,分析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出以下一些对策:

1、整合课程,加大实用性。

学校应结合学生的现状,调整或整合各个专业的课程,本着“实用性”原则,降低原有课程的理论深度,减弱课程的学科体系性,以毕业够用,现在可用,将来能用为出发点,构建起涵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具有前瞻性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因材施教,量材育人。

最好不以分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级,可以按个人的学习能力、兴趣取向、就业倾向,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本着“因材施教,量材育人”的原则,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注重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

虽然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要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但是,学生在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仅靠简单的专业介绍,是不可能建立起专业意识,明白专业特点,清楚自己将要学习的课程与未来可能从事的专业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容易将入学初期或课程绪论中强调过的专业及课程教育的具体内容遗忘。为了保证学生时时刻刻,明白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在将来能够起的作用,教师就要不厌其烦的,抓住每一个可利用的时机,反复强化专业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清晰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标。

4、有的放矢,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课程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自己所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预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可能出现的层次差距,以便在备课时,做好准备。一方面帮助学生补上基础知识的缺陷。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5、补充、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点。

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安排一些既符合学生特点,又和课程相关的、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感性知识作为引入,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点。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社会实践知识、生活常识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连接起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纽带。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6、科学安排教学时间与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请大家特别要注意:讲授的时间尽可能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其余的时间,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既要具有生活性、直观性、仿真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安排较大范围的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或实际的环境中学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相对难度。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学习困难的学生,努力去发现他们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适当的加以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

7、引入互助、竞争机制。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用任务来驱动,通过竞赛来评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搭建起学生互助和竞争的机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又可以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来自同学的帮助,利用团队的力量带动其共同进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8、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应着手改变现有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建立一种能够全面描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种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行为的改变、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等列入考核评价范围,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考核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9、树立美好的教师形象。

根据我们的统计,教师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中的任一个都能赢得60%以上的学生对他产生好感。①幽默风趣;②耐心细致;③认真负责;④讲课有条理;⑤知识广博;⑥讲课具有启发性。但如果表现出如下七个弱点之一则教师的形象也同样会在60%的学生中大打折扣。①挖苦学生;②缺乏耐心;③责任心差;④讲课枯燥、呆板;⑤自私;⑥古板;⑦武断。为了让教师的说教被更多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每一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完善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涵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

10、创建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课堂之外学生的重要时间和空间,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舞台。在这里,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感兴趣的事物能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不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取得的学习成果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是第二课堂中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学情分析方法

【教学风采】教师如何做学情分析 2015-08-10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师学苑 教师如何做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

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度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的学生,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关于大学生对本专业认知度的调查,为了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以主修为主)认知度情况及提出相关意见。希望您能填写您的真实的想法,感谢您能配合我们的调查。 填写要求:回答方式除特殊说明外,其余均为单项选择,请您在相应的选项或方框上打“√”,或是在“—”作答。 性别:年级: 1.你所学的专业_______. A.政法类 B.经管类 C.教育学 D.文史类 E.理工类 F.农学 G.医学 H.其他 2.目前你所学专业是第几志愿_______. A.第一志愿 B.学校调剂 C.转专业 3.就读了这个专业之后,你感受如何________. A.十分感兴趣,并努力学习 B.感兴趣,但是学不到自己想学的知识技能 C. 不感兴趣,但还是要学 D. 一般般,没感觉 E. 和想象中不一样,后悔 F. 其它 4.你现在就读的专业,使你不满意的方面有哪些_______.(多选)

A.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不够 B.太多额外的与专业联系不大的必修课 C. 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 D.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够多 E.学到的知识不够深入,用处不大 F. 就业前景不好,竞争大 G. 这专业更适合异性 H.其他 5.你觉得未来几年中,你所学的专业会有怎样的发展________. A. 前景很好,属于热专业且发展迅速 B. 前景一般,属于不冷不热专业 C. 前景不好,属于冷专业且发展缓慢 D. 不了解 6.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你是想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_______. A.就业 B.考研 C.还在考虑 7.你觉得所学专业对你将来就业有帮助吗_________? A.很大帮助,希望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B.一般,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C.没多大关系,不打算找对口工作 D.很迷茫,不知道 8.你一般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专业知识的_________.(多选) A.书籍、报刊、杂志等 B.课堂学习 C.网络 D.咨询老师、学姐等 9.你认为学院为你专业开设的课程对未来作用如何________. A.都有作用 B.大多数有用 C.部分有用 D.不清楚 10.你学校安排的教学课程对你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如何_________.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好 11.你所在学院安排专业学习交流会(同学、老师、学长等)的情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自我认知.doc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自我认知 篇一 1、成长经历 我来自一位普通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两个姐姐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就已经吃消不起学费了。后来大姐就在初三辍学了,二姐中考后上了中专院校(那个时候中专的分数线比我们市的高中录取人数都高),因为那时候中专毕业后直接就可以当老师,就可以早点就业,减轻家庭压力。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但我已经知道如果没有我的话,大姐不会辍学,二姐学习那么好,也一定会读高中,考上国内的大学。是我让大姐、二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感到我肩上的担子,不仅仅是父母的期望,还有对大姐和二姐的愧疚。本来就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有父母的依靠,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而在农村,上大学是出人头地的的方法。我深切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分量,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是学校的尖子生,我告诉自己:你没有退路。 高考的我一直不怎么顺利,高三我读了三年。第一年的高考失败后,我感觉到生活中的竞争需要我更大的努力,第二年的高考我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军校,但是我不太满意,于是我决定参加第三次的高考。这次的高考,相对于我的压力,我感觉到我爸的压力比我还要大,因为如果我没有考好的话,会有很多亲友责怪我爸,说我应该前一年就走大学的,却又让我复读。结果我

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到了北京这所高校,倒不是我炫耀这个第一,只是这个第一让我爸很有面子,也让他之前的压力都可以释然了。因为在我们那个贫困县,大家对高考都是很关注的。 高考之后那个漫长的暑假我一直在家里陪爸妈,我觉得我能够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由于我是在外县读的高中,在那里四年的时间里,我一年除了寒暑假,另外最多也就回过两三次家,所以第五年的高中我回到本县的高中复读,这样也可以多陪陪爸妈。在我上大学之后,一年我最多也就寒暑假回家两次,以后工作了可能就更加没有时间陪他们了。所以那个暑假我一直在家里,现在也很是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在大学迷茫的一年已经过去,这一年的时光,我以一个来自大山里孩子惶恐的眼光打量着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慢慢适应这个这个城市,适应大学全新的生活。大一的一年,没有什么大的成果,没有做什么十分有意义的事,表面上一切平平淡淡,但我知道这一年我的心理年龄更加成熟了,我开始定位自己,寻找自己的方向,深入思考现实生活的问题了。 2、自我认识 要想把握自我,前提是认识自我。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我对于不断成长中的人是一个一直存在的挑战。 性格方面: 往往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自己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我的性格优点: (1)不怕吃苦。从穷山沟里出来的人,从小都是受苦长大的,

最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学龄初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小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 一 ) 感知觉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二 ) 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1.注意的目的性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 2 .注意的品质 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7 ~ 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 分钟左右, 10 ~ 12 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钟左右。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写有效学案的先行条件。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学案,就会无的放矢;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分析什么——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 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自我认识

大学生自我认识 怀着自己憧憬的梦想,我如期的进入了大学。很完美的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成为了一个大学生。当时的心情应该是非常的激动,当第一天踏入自己的校门起,一种优越感不由自主在心中升起,天之娇子!象牙塔的生活充满想象! 在新开学来之前,我参加了学校的骨干班培训,虽然有点累但是我觉得很充实。新的学期开始,我开始忙碌于接待新生,然后学会自己独立的生活。大学的生活主要是在寝室里,高中的时间是献给了课堂,而大学我觉得既忙碌又快乐。我还进入了学校的体育部,还参加了很多工作,在这些经历中我渐渐的获得了很多经验。然而我也希望能在这些日子里渐渐的充实自己,让我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一片辉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使得让我非常的高兴。 我从小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我其实我觉得我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我有时候也能够很稳当的处理一些事情。我运动细胞很强,我热爱运动,热爱篮球。我够义气,能很好的和朋友们相处。我性格还算是蛮好的,我喜欢接触一些新的事物,我也喜欢刺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主见有能力的人,我的职业目标就是创业,我喜欢自己能够干出一片天地来。我喜欢用自己的手打造一片天空,俗话说的好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而目前的我,对生活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可能是我的心太急,又或许在这个陌生的环境我还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在学习上,我能够很主动的去认识问题,或许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大学的不一样。但是我也正努力的克服,因为我知道知识是自己的,这些知识也是为了我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有时候我也会有点学习动力不足。人在不断的经历中成熟,我想那些能力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高三的那段生活虽然被考试与作业压的喘不过气,但是它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更让我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一直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虽然这条道路很坎坷,但是我相信有付出就肯定有收获,而我也相信自己的人生只要精彩过就好。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自我。”回顾这个学期我其实收获了很多,我很高兴自己来到这个大学来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已经很好的养成了各种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时刻都在与自己相处,一个大学生必须认识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这样一生就会快乐、充实,有意义。反之如果你未能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属于谁,与人相处也困难。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科学地发展完善自我,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健康地生活。 大学的生活还有很长,我不该碌碌无为,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高中的生活上划上一个完美句号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在大学里积极的搏一搏。新的征途也会有新的精彩。我们都应该在深刻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的目标与计划。在大一,我必须要好好地学习,为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准备好计算机二级的考试。大二的时候,我们精力要主要放在英语四级上,在这个熟悉自如的大二生活,我们得必须好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大三,我想应该忙碌自己的学业了,考上会计证,花一定的时间去应聘工作。大四的生活我想应该也是时光如一世吧,这是展翅高飞的时候,展现你的梦想的年代。我们将要带着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离开。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只是一艘漂在海上的独木舟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在每一次的惊喜中发现灿烂,这就是我需要的。 一年的时间,不算太长,然而于大学四年,足以让我们怀念和追溯的了。曾经也是和今天的新生一样,背着沉重行囊,陌生游离的目光,带着些许欣喜,也许还有紧张,擦亮了等待飞翔的双翅,抑制着梦想马上就要实现的喜悦,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梦想的舞台,飞翔的天空,未来的时光机器……

浅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浅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赵莉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学习的动机还不够明确,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也很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从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习方法的指导,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并逐步内化为学习策略。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

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基于以上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 1、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阅读课本一直被看作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不容忽视,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要从低年级开始渗透,让阅读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孩子认字量少,不能掌握有效的注意技巧的现状,教学中多采用教师的指导讲解和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新教材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并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获得需要的信息。 (1)指导学生看清主题图,数清楚图中物体的个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有序观察,对主题图的认识从笼统到具体。(2)指导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做到四会: ? 会看例题的插图,能准确描述图意 ? 会看懂标有思维过程的算式,看懂计算方法 ? 会弄懂应用题的图示,能根据图示理解题意,弄清楚数量关系,思考解题方法 ? 会看多种练习形式,弄懂练习题的要求 2、教给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 提高记忆策略水平,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形象记忆法:数字的记忆多采用这样的方式,将数字幻化成生动的形象,如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等等,并辅助以儿歌进行记忆;比较记忆法:在计算运算方法的记忆中,通过题组练习进行对比练习,

初中生学情分析

初中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八年级学情分析 由于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他们很多人中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中有些人义务意识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关注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九年级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依据课程标准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学情是说课“六说”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更好的教。因此,无论在说课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学情的分析都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初中阶段不同学科的学情分析,希望给各位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七年级数学】 七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随之逐渐增强,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同时,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言。此外,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运算

2021年大学生专业认知的实习报告

大学生专业认知的实习报告 大学生专业认知实习的开展是为了促使学生们加强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推荐给大家大学生专业认知的实习报告,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实习单位:沈阳联营公司。该公司座落在沈阳繁华的商业区中华路口处,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总建筑面积达六万平方米,公司经营商品50大类,4万余种商品;下设12个商场。公司营业大厅装饰典雅豪华、陈列美观和谐,给购物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氛,先进的中央空调和自动扶梯等现代化设施,使您随处感到舒适和方便。就像该公司的广告语大众购物哪可靠还是联营老字号一样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自实习开始,在这5个月的工作中我参加了该公司的销售实习工作。实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安排我在商场工作,主要是一般的销售工作。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工作使我知道了一般销售流程。销售分为售前和售后服务两个基本过程。售前就是十分了解产品并把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使之了解。售后就是产品出现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服务。我负责销售,不要小看这只是看上去简单的销售,其中还真有学问。以前只是看别人做销售,觉得很简单,自认为不就是卖东西吗?没什么可难的,其

实不然。刚开始只能跟着同事看他们怎样做销售从中学经验。这里就要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诸如商品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等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在里面。例如:为了使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必须要十分了解产品,还要了解消费者心里,想他们之所想,让他们认可产品,并销售出去。但是各大商场都在打价格战就使销售工作有了很大难度。只有价格低廉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在销售中有很多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就像销售时要注意语言技巧,分析消费心里,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相信对我今后工作尤其在销售方面 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我被安排到售后服务工作。这个工作看上去没有个什么,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果售后不好,销售也不会好这两者有直接关系。就像有时不光看产品的质量好坏还要看售后服务所以说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我这个丝毫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售后确实很难的。刚开始那几天真的无从下手,只能跟着单位同事看他们如何工作然后学学看看。就像联营公司顾客服务部秉承“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宗旨,真诚为用户服务,用户的满意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买联营家电,就是把舒心、放心买回了家。联营公司的售后服务相当好,他们承诺用户永远是对的,只要用户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他们来做而且随叫随到,到了就好,还有升级服务模式。 1、上 ___时出示“星级服务资格证”。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彬克妈妈) (2007-09-07 10:09:44)转载▼ 标签:教 育杂谈 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但各年龄段的认知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二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觉得有用,和大家分享。 二年级学生总体感觉是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1、一般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二年级学生已经能产生集体荣誉感。例如:活动比赛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还有,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时,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做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2、学习心理特点: 我们在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我们常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3、说谎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由于贪玩,孩子经常忘记做应该做的事,耽误学习。为了避免被指责,有时会说谎话。一年级学生想去玩时,会直接提出要求: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但是,二年级学生便改变了方法:作业完成了!可以玩了吧。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刚开始发现孩子说谎话,不要太认真,假装和孩子说别的事,暗示或引导他明白相关的道理。引导的目的是,让孩子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隐瞒自己的想法。 总之,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能操之过急,应耐心,有宽容心,相信我们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阶段性的转变,最终达到学生应达到的目的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20200626071026)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学生的三种类型 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高中的难,对升学感到迷茫。 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二、学生的四种心态 1、焦虑、浮躁的心态。随着中考的迫近,学生心理负荷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明显的反应,这就是焦虑、浮躁。由于升学愿望强烈,学生急于提高成绩,常常是急于求成,一味地求多、求快,当现实和愿望产生矛盾的时候,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而一旦产生了这种情绪,常常失眠、厌食,学习不能深入,安不下心来,需要长时间调整。这种心理在成绩中等的学生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被考试所左右,随着成绩的波动,学习时紧时松,影响了学习效率,甚至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士气。 2、易激动的心态。毕业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感情的潜意识长期受压抑,情绪易激动,同学之间易发生矛盾冲突,一旦有了矛盾,往往会一开口,就可能跟着动手,严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既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分散了师生的精力,还给班级管理来了困难。 3、“饥渴”的心态。毕业班学生学业繁重,学习、生活十分单一,课外活动少,缺少交往和交流,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亲友的指导,因此学生渴望和老师交流,不少同学主动找老师交谈,希望能从教师的话语中得到安慰、激励。 4、保守的心态。随着各种考试的增多,学习竞争特别激烈,致使不少学生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上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把“问”视为浪费,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保守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不能激活学习,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学生的两种现象 临近毕业,不少同学热衷于组织照纪念相,赠纪念品,写留言等活动,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照纪念相的形式越来越多,纪念品越来越贵重,形成消极的攀比风。所以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2 、有些同学对学校的制度、纪律,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同学甚至产生“快毕业了,我怕谁!”的思想,因而行为自由散漫,这对班级管理十分不利。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1、目标激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奋斗目标,因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不仅能 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能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目标成为其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持久的动力。 2、培养学生的信心。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只有具备积极地开发潜能,相信自己能够 成功,这是复习迎考取得佳绩的强大内因,也是产生前进动力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 才能面对中考,迎接挑战,无所畏惧。 3、稳定学生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心态,积极疏导学生心理,科学减压。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人生观。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谈话,如同给学生对症服药,能起到“强心”、“镇定”等多种作用,为学生的顺利迎考铺平道路。 4、营造“平常”的氛围。平常心态是正常发挥自身水平的重要保证。优秀学生总是很沉稳,不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关键词:自我认知心理健康自卑过度自信人际关系 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 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都是不能完全正确回答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可见关于自我认知是从古到今的一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讨。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情境与情绪反应的统一,那么他的言行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小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归纳总结

小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归纳总结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逆运算关系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一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教书一年半的时间,每一次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有“学情分析”的内容,但从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什么是学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我尝试过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可是发现,分析结果有失偏颇,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到学情分析的合理性。 将我的疑问帖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点拨。” 根据大家的回答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二、分析啥?——学情分析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