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格

人格

第七章人袼

一、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二、人格结构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

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他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①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②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③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

2.卡特尔的人格因素理论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

到的特质。根源特质则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凶素的特质。

3.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找出了更稳定的特质。他发现这种更稳定的特质就是内一外向和神经质(或神经质倾向,情绪稳定一不稳定),这两种特质在不同的人身上就可能形成四种典型的组合:外倾一稳定、外倾一不稳定、内倾稳定、内倾不稳定。不过后来艾森克又提出了第三种特质,即精神质(或精神病倾向)。

4.“大五”和“大七”人格因素理论

“大五因素模型”或“五因素模型”:最早是诺曼在对奥尔波特和奥尔波特的特质词汇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构成人格的五个因素,考斯塔和麦克雷的表述:神经质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将这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就是“OCEAN”(海洋),如有人提出“大七”,这七个人格维度分别是正价、负价、负情绪性、正情绪性、因袭性、适意性和可靠性。其中,前两个维度是新的人格维度,其余五个维度依次与上述“大五”模型中的各维度有大致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人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

(1)艾森克的理论

艾森克不仅致力于人格结构的分析,而且试图寻求人格形成的原因。艾森克认为人格

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

(2)气质

艾森克所关注的人格特质主要属于人格的气质层面。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

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的类型: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不同的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不同。后来古罗马医生盖伦用这种体液学说来解释气质,

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2.环境的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才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其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3.认知的作用

人格的认知理论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

4.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

社会认知理论试图将以上有关影响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他发现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斯金纳式的直接强化,学习不是被动的外部因素直接强化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由于观察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问的社会情境中发生的,所以这种学习也称为社会学习,这种理论就叫做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中的强化往往是替代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即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

外因、内因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格只有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才能得到解释。由于班杜拉强调发生在人际之间的社会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离不开人的内在的信息加工,所以班杜拉称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认知理论。

四、健全人格及其培养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可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后来他又将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

能,其中生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性本能(力比多)构成人格动力。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

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所谓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

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超我又包括自我理想。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质

马斯洛归纳出自我实现的人昕具备的如下16种人格特征:

(1)客观地认识现实(2)全面接纳自己、他人及周围的地界。(3)自然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不是矫揉造作。(4)专注并热爱工作,有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很少考虑金钱名望和权势等个人利害得失。(5)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6)自主地活动。(7)永不衰退的鉴赏力。(8)经历过高峰体验并受到震撼,感受到这种体验对于自己人生具有重要意义。(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10)与为数不多的人有深厚而亲密的关系。(11)民主的态度和作风。(12)明确地分辨善恶,区别手段和目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一贯地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14)富于创造性。(15)抵制适应现存文化。(16)能弥合各种分裂和对立从而达到整合协调的状态。

4.自我实现的途径

马斯洛指出通向自我实现的八条途径:

(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2)面临选择时,总是做出朝向成长的选择,而不是做出趋向倒退的选择。

(3)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让自己的天性自发地显现出来,而不是做权威或传统的传声筒。

(4)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诚实地说出来意味着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5)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与众不同。

(6)用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勤奋的努力去达到这一标准。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且是一个过程。

(7)创造条件去经历高峰体验。

(8)善于识别并有勇气放弃自己的防卫心理,揭去压抑和遮蔽生命的层层屏蔽,但不是否认任何神圣的价值,而是能从生命本身的存在中发现神圣、永恒、象征和诗意。

五、常用的人格测验

1.自陈式测验

自陈式测验是运用自陈量表来进行人格测验的一种方法,

(1)卡特尔的16种人格斟素测验(简称16PF)。

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冈素测验适合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

16PF不仅可以描述受测者的16种人格特质,还可以描述四项双重因素:内向一外向、

适应一焦虑、感情用事一安详机警、怯懦一果断,以及四项社会成就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创造力因素和环境适应因素。16PF是进行大范围人格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较理想的问卷。

(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

艾森克将人格划分为内一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三个维度,并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这个测验包括成人问卷和少年问卷两种,分别适合调查16岁以上和7—15岁两个年龄段的人群。EPQ涉及的人格维度较少,容易掌握,施测方便,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3)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简称MMPI)。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威和麦金利在1940年编制完成的。该测验主要用于心理异常的诊断,适合于测试16岁以上的人,

2.投射式测验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主要类型

投射式测验通常以一位主试对一位被试的方式进行,主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士,根据一套标准针对被试对含义不明的图形或图画的反应来记分和解释。应该将投射测验与个人生活史、其他测验的数据和行为观察联系起来解释。投射式测验包括的主要类型有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第九章人格特征

第一节概述

人格是一种内在的组织与结构,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所有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具有的一些特征(多选)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结构

(一)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人格因素。就人的整个心

理现象而言,人格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系统,也是人格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

(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基本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自我调控系统。

这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发展

(一)人格发展阶段。(心理学著名理论)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生物遗传因素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征和后天形成的某些生理特

点。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1)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2)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

(3)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班集体、

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4.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发

相发展。

5.自我因素。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首先要为个体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需要和动机,

才能推动他的行为,而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其接受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起着决定作用。

6.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7.影响人格形成的还包括自我调控等内部因素。

由此可见,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整个人格的形成。

三、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示人格测验。

(二)投射测验。

(三)情景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第二节能力

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人格特征,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

一、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二)能力、才能和天才。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联系,保证了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

力才叫才能。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密切,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知识、技能不是人格心理特征,不属于能力;另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又离

不开知识与技能。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二、能力的种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进行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保证人们有效地认知世界,也称智力。智力包括个体在认识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特殊能力又称为专门能力,是顺利完成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二)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可分为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是指活动中顺利地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具有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

(三)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根据能力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液体智力)是指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按照能力的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能力的因素

(一)能力的因素说。

(二)能力的结构说。

1.层次结构理论。

2.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德在20余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1967年创立了(智力三维

结构理论模型理论)。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简答题)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但是,就全人类来说,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特点)智商70以下的都可以成为能力低下。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神童”、大器晚成的人。

(三)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方面。

1.知觉方面。

2.记忆方面

3.言语和思维方面。

(四)特殊能力的差异。

特殊能力的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

(五)能力的性别差异。

关于能力的差异,目前研究较多,而且结论各异,但基本一致的结论有两个方面:①男女能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②男女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五、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来表示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或手段。

1.比纳·西蒙智力测量量表。

2.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量量表。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4.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二)特殊能力测量。

(三)创造能力测量。

第三节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禀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禀性”就是气质。

(是气质还是性格,让我们判断)

(二)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P283 表9-3

(三)气质特征性研究。

(四)气质类型。

P 285 表9-4

二、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1.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

2.性格是个体稳定的人格心理特征。

3.性格又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

(二)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静态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在感知方面有被动感知型、主观观察性、详细罗列型、和概括型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有的人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

(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一个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一个人是否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方面的性格特征;二是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三是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四是在经常和长期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动态结构。上述性格静态特征的几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关联、相

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是性格的核心。

另外,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会在不同的场合下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三)性格的类型

性格类型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格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照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根据个人的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分为内情型和外倾型。

4.根据个体的社会生活方式,可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二、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论述)

※性格、能力、气质都属于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发挥着整体功能。

(一)性格与能力。

性格与能力是有区别的。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性格能与能力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首先,能力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于发展。其次,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性格与气质

性格与气质是有区别的。首先,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它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气质是表现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动力特征。其次,气质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性格虽然也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发生变化,可塑性较大。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性格与气质又有密切联系、相互影响。首先,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第四节行为方式与健康人格

一、行为及行为方式。

二、健康人格及其标准。

健康人格是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健康人格本身具有层次之分。(第一)低层次的健康人格是指没有精神障碍。第二层次的健康人格是指不仅没有人格障碍,而且能对来自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积极做出良好并积极的适应。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的健全人格,它包含着前两层内涵,同时还包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等,即达到自我实现。

当代健康人格的主要标准有:(多选)

1.智力正常。

2.认知客观、准确。

3.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

4.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道德责任感。

6.事业心和工作能力。

7.情绪调控能力。

8.人际关系融洽。

9.意志坚强可控。

10.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健康人格行为方式的特征(多选)。

1.结构的统一性和规则性。

2.对现实的充分感知。

3.自知之明。

4.对行为随意控制的能力。

5.自尊或认可。

6.建立诚挚关系的能力。

7.效率和责任。

四、应对

(一)什么是应对。

应对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是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

应对具有如下特征:(多选)

1.环境性。

2.过程性。

3.策略性。

4.反应性。

5.中介调节性。

(二)应对的功能及其策略。

1.应对的功能。应对的功能可分为三方面:①采取直接的行动以消除或减少压力及增

加处理压力的资源,称为问题取向的应对;②重新认识压力,以便易于处理压力,

称为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③处理由压力所导致的紧张、焦虑等应对方式,称为情

绪取向的应对。

2.应对策略。(多简典型的)

(1)积极认知压力。面对压力,要对其有明确的、积极的、辩证的认识。首先,在思想上要承认压力的存在。其次,在思想上接纳压力。

(2)情绪定向应对和问题定向应对相结合。

(3)明确自我效能,调整奋斗目标。

(4)社会支持。

五、利他行为

(一)什么是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期望任何外在筹赏的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应该包括下面四种特征:①它必须是出自自觉的愿望,具有自责权利;②它必须是以利他为目标的;③它不应该附带外在筹商期望;④它包括利他者本身的损失成分。

(三)利他行为的种类。

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1.从理论上看,可分为生物性利他行为和心理性利他行为。

2.从机能范围看,可分为:①亲属性利他行为,②互惠性利他行为,③平衡性利他行

为。

3.从情景状态看,可分为:①紧急性利他行为,②急需性利他行为,③惯常性利他行

为。

4.从行动动机看,可分为自我利他行为和纯利他行为。

(四)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影响利他行为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多,主要把它们归纳利他者、情境、受助者征和社会文化四种因素。

1.利他者。

(1)认知因素。

(2)情绪因素。

(3)移情。

(4)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

2.情境。

(1)研究旁观者效应的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认为,“他人在场”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2)榜样的作用。

3.受助者。

(1)性别。

(2)年龄。

(3)相似性。

4.社会文化。

公司法人人格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及其适用 摘要: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现象接踵而至,各国立 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我国也应该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以健全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立法。 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基本形态,以有限责任为其主要责任形式。然而有限责任的主要弊端事对债权人保护的薄弱。这种薄弱表现为:当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致使债权人利益受损时,债权人不能直接对股东提出赔偿请求,因为公司的有限责任和独立人格使公司与股东分开,庇护了股东免受债权人的追索。公司的独立人格被不当使用,公司的人格掩盖了个人的不法行为,造成了债权人的损害,因而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应运而生。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概述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定义 公司法人人格是指公司以其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 主体资格。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承当责任,这就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又称"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或"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立的一种法律措施。探究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价值两面性,也许我们能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找到缘由。书中曾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于是公司法人格否认应运而生,其首推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一)人格的整体性 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总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结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布洛伊勒(Bleuler,1911)在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性的 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可以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与行为比喻为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乐团。得了这种病,患者的感觉、记忆、思维和习惯这类心理机能虽然不至于丧失,却是乱七八糟的。由此可见,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 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来不能决定现在,但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 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及其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示范性和导向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自魅力是一束最灿烂的阳光。只有教师具有独立完美的人格,方能使学生的人格趋于独立完善。那么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呢? 一、爱是教师人格形象的源泉 首先,教师的爱体现在爱岗敬业和具有奉献精神方面。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未来,未来的前景在于奋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应当具有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是心胸开阔,豁然大度,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情绪,能解开学生千差万别的心锁;善用赞美,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其次,教师的爱体现在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标尺。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能亲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是教育工作者的前提,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爱是一首无声的歌,它能使师生心与心相连,产生巨大的共鸣,是打开心扉的金钥匙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能使一个班集体形成团结向上凝聚力,因此是否热爱学生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也影响到教师的人格形象。可见爱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基石,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不竭源泉。 二、育人是教师人格形象的内在表现 新课标的实施从根本上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个理念,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作为教师肩负着教育人的崇高职责,只有教好书育好人,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创新与实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学乐了。还要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我们要以教书育人为已任,一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即不断“充电”,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德治校,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并在育人过程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导人,展示出教师节的人格形象。 三、为人师表是教师人格形象的外在表现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为人一定正直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中国古代的教师在全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们传圣贤之道,授儒家之业,有的成为王者之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德。孔丘、孟轲、韩愈等历代宗师终身追求道义,他们的道德文章,人格力量泽被后世,哺育了众多仁人志士。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教师在前进道路上遭遇了各种艰难曲折,经受了政治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不论逆境顺境,不论报酬高低,不论社会上的价值观如何变化,都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为了培养下一

公司人格否认.doc

公司人格否认- 公司人格否认在英美法中又称“刺破公司的面纱”,它作为对传统公司法人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已被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公司法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公司法中建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目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人格否认的含义 在美国经典判例中,公司人格否认被具体描述为“作为一般规则,在没有相反的充分理由出现时,公司被视为一个法律实体(即独立的法人),而当法律实体的概念被用于妨害公共利益,使违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为犯罪行为辩护时,法律将视公司为多数人的联合”。① 根据上述表述我们可以对公司人格否认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第一,公司人格否认仅是一种特殊规则,在公司法人制度中,公司人格独立被作为一种一般规则,是帝王原则,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仅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弥补,我们不能因为公司人格否认规则而否认公司具有独立人格。第二,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相当含糊,正如表述中所说,它适用于法律实体的概念用于妨害公共利益,是违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为犯罪行为辩护时,

这一陈述急具随意性和抽象性,使人难于把握。而美国法官又进一步总结道:“整个问题(刺破公司面纱)仍在隐喻的迷雾之中,而恰当的标准只能是‘诚实和正义’。”②第三,公司被否认人格的后果是视公司为多数人之联合。各股东在公司人格被否认之后,再也不能以公司独立的人格对抗善意债权人,股东的责任也应由有限责任转为无限责任。 二、公司人格否认产生的原因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不是独立产生和形成的,它根植于传统公司法人制度,特别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可以说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充当了公司人格独立理论漏洞填补者的角色。是对传统公司法人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 公司人格独立是指是法律上公司具有主体资格,且这种主体资格独立于它的股东和成员。一方面,此人格为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它来源于法律的确认,正如美国学者施瓦茨所言“公司作为法律的制造物??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于法律的想象之中。” ③另一方面,这种人格独立于股东的个体人格,基于该种独立于股东的法律人格,公司成为一个以自己名义和财产独立参与民事活动,拥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独立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因此,独立性是公司人格独立制度的落脚点。英国高等法官爱尔文谢德在其判决中称:“从法律的角度看,股东并非公司的所有

人格

人格 ①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②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性格可分类为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与个体在后天环境与学习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个性。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 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③人格一词的起源(英文personality)自古希腊语persona。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 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而后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 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④人格在灵魂心理学中的概念:灵魂心理学属于灵魂医学(Soul Medicine)范畴,灵魂心理学给人格定义为,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禀承的内外信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灵魂医学认为信使是一切能够表达生物体内部之间以及与外界沟通联系并发生相应生物效应的各种生物语言。 社会心理学中讲的人格即是指人的个性。它是个体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 过社会交往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 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 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 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 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 的反应方式,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

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 引言 教师的职业劳动其实就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因此我们要想使把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我们的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人格形象的塑造。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多方面特质的总和,既包括一个人性格、气质的特征,也包括一个人情、知、意、行等道德品质方面的特征。作为教师若想培养学生这些方面健全的人格,首先自己就得从这些方面致力于自身的人格形象的塑造。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很难想象一个自身人格不健全的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灵魂高尚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一、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重要地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事实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烛光照亮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完善自己。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汉代婴在

《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不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吗? 事实上,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是“零”。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

控制股东与公司的独立人格

控制股东与公司的独立人格 朱慈蕴 控制股东依其优势地位,极易通过侵蚀公司独立人格,继而侵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为此,控制股东应当严格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切实尊重公司独立人格。 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有着独立于其股东的人格。公司的独立人格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公司的独立人格表现在公司有独立的财产、独立的名称,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特别是能用自己的财产独立地承担公司对外经营产生的一切债务。 公司独立人格对公司以及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公司来说,独立的人格不仅使公司能独立地从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协调公司内部关系,使公司的经营效率实现最大化,还使公司有了更清晰的价值评判标准,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也使公司的经营状况能更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对其进行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样的,对股东来说,一方面公司的独立性有利于公司资产状况的稳定,使公司经营活动有充分的财产作保障。而利润的最大化就意味着股东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换言之,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高、利润丰厚的最终得益者是股东;另一方面,公司的独立人格还使得股东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在公司经营失败时只损失其

出资额的部分,而不会有承担无限责任导致倾家荡产的危险。正因如此,公司具有独立人格这一公司法人制度的设计,才极大地鼓舞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使现代公司因获得雄厚的资本支持而迅速发展。 然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并没有减少或降低股东的投资风险,只是通过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技术设计,将股东的投资风险巧妙地转给了公司及其债权人。事实上,公司的债权人之所以愿意承担这些风险,是基于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何者承担风险更为合理、更有效率的比较选择。在一定的条件下,由公司债权人承担这些风险更为合理、更有效率,这个前提条件就是股东必须尊重公司的独立人格,真正与公司相分离。只有当公司股东在财产上、业务上、人事上与公司完全分离,当公司发生经营风险时,那些自愿的公司债权人就应当接受自己对公司经营能力判断的结果。相反,如果公司股东一方面享有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庇护,将自己的责任锁定在出资范围内,同时获取公司赢利的好处;另一方面又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将公司作为自己获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必将产生极大的不公平。 强调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仅对公司债权人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小投资者意义更为重大,特别是对那些股东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中的中小投资者更是如此。因为与公司债权人相比较,这些中小投资者在获得公司经营的真实信息上、在选择公司经营者或决定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在对公司经营层实施有效监督时,都

公司法案例分析(人格否认)

公司法案例分析 基本案情 原告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公司)诉称:成都川交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交工贸公司)拖欠其货款未付,而成都川交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交机械公司)、四川瑞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路公司)与川交工贸公司人格混同,三个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永礼以及川交工贸公司股东等人的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混同,均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请求判令:川交工贸公司支付所欠货款10916405.71元及利息;川交机械公司、瑞路公司及王永礼等个人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被告川交工贸公司、川交机械公司、瑞路公司辩称:三个公司虽有关联,但并不混同,川交机械公司、瑞路公司不应对川交工贸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王永礼等人辩称:王永礼等人的个人财产与川交工贸公司的财产并不混同,不应为川交工贸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查明:川交机械公司成立于1999年,股东为四川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二公司、王永礼、倪刚、杨洪刚等。2001年,股东变更为王永礼、李智、倪刚。2008年,股东再次变更为王永礼、倪刚。瑞路公司成立于2004年,股东为王永礼、李智、倪刚。2007年,股东变更为王永礼、倪刚。川交工贸公司成立于2005年,股东为吴帆、张家蓉、凌欣、过胜利、汤维明、武竞、郭印,何万庆2007年入股。2008年,股东变更为张家蓉(占90%股份)、吴帆(占10%股份),其中张家蓉系王永礼之妻。在公司人员方面,三个公司经理均为王永礼,财务负责人均为凌欣,出纳会计均为卢鑫,工商手续经办人均为张梦;三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存在交叉任职的情形,如过胜利兼任川交工贸公司副总经理和川交机械公司销售部经理的职务,且免去过胜利川交工贸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的决定系由川交机械公司作出;吴帆既是川交工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又是川交机械公司的综合部行政经理。在公司业务方面,三个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经营范围均涉及工程机械且部分重合,其中川交工贸公司的经营范围被川交机械公司的经营范围完全覆盖;川交机械公司系徐工机械公司在四川地区(攀枝花除外)的唯一经销商,但三个公司均从事相关业务,且相互之间存在共用统一格式的《销售部业务手册》、《二级经销协议》、结算账户的情形;三个公司在对外宣传中区分不明,2008年12月4日重庆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记载:通过因特网查询,川交工贸公司、瑞路公司在相关网站上共同招聘员工,所留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等联系方式相同;川交工贸公司、瑞路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大量关于川交机械公司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企业精神的宣传内容;部分川交工贸公司的招聘信息中,公司简介全部为对瑞路公司的介绍。在公司财务方面,三个公司共用结算账户,凌欣、卢鑫、汤维明、过胜利的银行卡中曾发生高达亿元的往来,资金的来源包括三个公司的款项,对外支付的依据仅为王永礼的签字;在川交工贸公司向其客户开具的收据中,有的加盖其财务专用章,有的则加盖瑞路公司财务专用章;在与徐工机械公司均签订合同、均有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三个公司于2005年8月共同向徐工机械公司出具《说明》,称因川交机械公司业务扩张而注册了另两个公司,要求所有债权债务、销售量均计算在川交工贸公司名下,并表示今后尽量以川交工贸公司名义进行业务往来;2006年12月,川交工贸公司、瑞路公司共同向徐工机械公司出具《申请》,以统一核算为由要求将2006年度的业绩、账务均计算至川交工贸公司名下。

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

无论在内企,还是在外企,凡是成功人士(以下简称他们)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或许正是一般人所缺乏的。他们的成功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机遇好。依我来看,这些能力可概括为: 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方法。而且,上司可能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时,他们擅长用逆向思维办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清楚具体业务执行者比上司更容易找出问题的节点,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漏洞。采用逆向思维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更容易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2、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立场上尽快妥善处理。而他们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公司或老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方案。面对人的惰性和部门之间的扯皮,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能始终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上去酝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地他们便成为可以信赖的人。 3、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他们具备的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比常人强。总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驾驭事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否则就不会干同样的事情,常人一天忙到晚都来不及;而他们,却整天很潇洒。 4、简洁的文书编写能力 老板通常都没时间阅读冗长的文书。因此,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编制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将其浓缩阐述在一页 A4纸上。有必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再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或表格后面。让老板仅仅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如其对此事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可以通过阅读附件里的资料来了解详情。 5、信息资料收集能力 他们很在意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遇到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在任何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的,也不是那个老师能够传授的。 6、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能力 遇到问题,他们不会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

浅析英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浅析英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2006 年1 月, 我国正式施行2005 年10 月修订的《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较之1999 年的《公司法》有较大的修改, 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这一新规定, 对于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维护社会的正当利益以及确保公司设立的宗旨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我国公司法的历史并不算长,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的发展模式。但是,人格否认制度真正起源于美国,而不是大陆法系国家。因此,接下来我主要想要谈下在英美法系国家人格否认制度的沿革和发展。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乃至实践都有深远意义。 人格否认在美国又被形象地称为“揭开公司面纱”,是美国的法官在20 世纪初创立了法人人格否定法理, 这种法理后来逐渐为其他国家所接受。在1905 年“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案中, 美国法院明确表示, 除非有充分的反对理由, 原则上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是被承认的。但法人的独立人格如被用来损害公共利益, 以使其不法行为正当化, 法院将考虑无视公司人格的单一实体而直接追及在公司“面纱”掩藏下的股东个人责任, 以实现公平。美国法院的这个判例, 开创了公司人格否认的先河。公司的人格否认并不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否认, 而是对这一制度的严格恪守。“将公司人格否认作为公司人格独立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使二者在深沉的张力中形成和谐的功能互补。”法人否认是界定法人本质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不承认法人的客观存在, 而是从理论上对法人制度的一种否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在承认整个法人制度实在性的基础上, 在个案中对公司人格予以相对的否定, 但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受影响。人格否认制度切实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防止公司滥用人格权,确保了交易的安全和市场的稳定。 在法律意义上, 人格又称为法律地位。一般来说, 公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是通过公司的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制度发挥的。自这种制度建立以来, 就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种能保障投资者安全但又不影响投资者利益的有限责任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成为刺激投资的有力杠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对公司制给予了高度评价:“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 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 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纵观公司制度发展的历史,公司人格独立之于社会经济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 成为规避侵权责任的工具。在经济人的理念指导下, 公司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经常对债权人和社会利益造成侵害, 并酿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其中与公司滥用人格有一定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 公司人格独立制也成为欺诈和舞弊者的护身符。于是,公司法人否认制度就作为人格补充而产生, 其目的在于防范滥用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来逃避义务和责任, 以便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是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具有几个特征。其一, 公司已合法地取得了法人资格。只有这种合法公司的法人才能成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作用对象, 也是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法人瑕疵设立的责任制度相区别的基本依据。也只有这样的公司, 股东才享有公司的独立人格, 其人格才有滥用的可能, 才有适用公司人格否认的必要。其二, 公司的股东滥用了公司人格。股东滥用了公司制度的一些特权, 如利用公司制度规避法律或债务、损害公司的独立性等, 致使法律承认公司法人制度的实效性受到损害。法律赋予了公司独立的人格, 股东享有有限责任的优惠。但股东享有权利的同时, 必须维护公司的独立人格, 保证其行为的合法性。如果股东无视公司的行为规范, 危害公司及债权人利益, 则可能导致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其三, 公司人格的滥用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在承认公司的独立性尤其是承认公司有限责任的同时, 也对股东与公司的关系作了一系列限制, 以维护交易安全、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倘若股东滥用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客观上已实施有悖债权人利

姓名取名天格地格人格吉凶对照表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计算方法数理取名 五格的计算方法 姓名学中的五格是: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等五格,其计算方法如下: 1、天格: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单姓和复姓计算天格数理是不同的。单姓的天格数理是"单姓笔画+1",而复姓的天格数理是"复姓笔画数相加"。例如:"丁"姓的天格数理是3(丁2画+1),"田"姓的天格数理是6(田5画+1);"司马"姓氏的天格数理是15(司5画+马10画),"欧阳"复姓的天格数理是32(欧15画+阳17画)。因为天格是由姓氏决定的,所以在姓名学中不能单纯依天格数理论吉凶。 2、人格: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单姓的人格数理是"姓的笔画数+名(第一字)的笔画数",如"刘德华"之名的人格数理是30(刘15画+德15画);复姓的人格数理是"复姓的第二个字笔画+名的第一个字笔画",如"司马光"之名人格数理是16(马10画+光6画),"东方长红"之名的人格数理是12(方4画+长8画)。 3、地格: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单姓和复姓的地格数理都是"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如单姓双名"刘德华"的地格数理是29(德15画+华14画);复姓双名"东方长红"的地格数理是17(长8画+红9画)。单名(如:王华、司马光)又该如何计算地格数理呢?单名的地格数理是"名的笔画数+1",即"王华"的地格是16(华15画+1),"司马光"的地格数理是7(光6画+1)。 4、总格: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至晚年的命运。 姓名总格数理的计算是"姓名笔画数的总和",这很好理解。如"丁不三"的总格数理是8(丁2画+不3画+三3画),"东方长红"的总格数理是29(东8画+方4画+长8画+红9画)。 5、外格:外格数影响命运之灵活力。 单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再加1"即为外格(也可以直接将名字的最后一字的画数+1),如"刘德华"的外格数理为15(总格44-人格30+1,华14画+1);复姓"将姓名总格数理减去人格数理之差"即为外格。注意:单姓单名的外格数理为2,复姓单名的地格数理为"总格数理-人格数理+1",单字一般不看外格的。 姓名学中的"三才"是指:天、人、地,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五格剖象法的五格是根据姓名的笔画数建立起来的数理关系,一定要按繁体字的笔画数计算(以《康熙字典》为准)。五格数理暗示分类 一、吉祥运暗示数(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1、3、5、7、8、11、13、15、16、18、21、23、24、25、31、3 2、3 3、35、37、39、 41、45、47、48、52、57、61、63、65、67、68、81 二、次吉祥运暗示数(表示多少有些障碍,但能获得吉运) 6、1 7、26、27、29、30、3 8、4 9、51、55、58、71、73、75 三、凶数运暗示数(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2、4、9、10、12、14、19、20、22、28、34、36、40、42、4 3、4 4、46、50、53、54、 56、59、60、62、64、66、69、70、72、74、76、77、78、79、80 四、首领运暗示数(智慧仁勇、立上位、能领导众人) 3、13、16、21、23、29、31、37、39、41、45、47 五、财富运暗示数(多钱财、富贵、白手可获巨财) 15、16、24、29、32、33、41、52 六、艺能运暗示数(富有艺术天才,对审美、艺术、演艺、体育有通达之能) 13、14、18、26、29、33、35、38、48 七、女德运暗示数(具有妇德,品性温良,助夫爱子) 5、6、11、13、15、16、24、32、35 八、女性孤寡运暗示数(难觅夫君,家庭不和,夫妻两虎相斗,离婚,严重者夫妻一方早亡) 21、23、26、28、29、33、39 九、孤独运暗示数(妻凌夫或夫克妻)

谈谈独立人格特质对企业的重要性

谈谈“独立人格特质”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人的行为当中,普遍都会存在着依赖的特质。回顾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在人格上大致是从依赖走向独立。就拿不同层级的学校来看,老师办公室与教室之间距离的不同,便反映出这样的过程。小学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当中,以便就近照料学童;到了国中、高中,老师的办公室离教室越来越远,到了大学,甚至除了课堂之外,学生不见得可以轻易地找到老师。随着所受教育的层级逐渐提高,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逐次降低,而独立性渐增。 在台湾的教育制度下,很容易会产生对学生过于呵护的情形,使其依赖程度相对较高。举例来说,学生到学校上课,每一堂课老师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翻开书本第几页」,学生依照老师的指示翻开书本才知道当天要上的课程进度为何,其背后象征的是,学生并未有主动预习的习惯。紧接着,老师一点一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讲授的知识,换句话说,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依赖。此外,在升学制度下,一般父母亲往往只要求儿女把书读好即可,其它一切都是次要,这使得依赖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被进一步地内化成为一种潜意识下的习惯,而很难自我察觉出来。 学生在求学、成长过程中被深入内化的依赖性,于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也依旧被带到工作的环境中。例如进了一家公司,便会很自然地认为「公司应该如何如何」、「主管应该如何如何」、「其它单位应该如何如何」等等,这样的想法代表着「别人应该把一切准备就绪,等着他去上班」。这就是一种明显的依赖性,同时,也容易延伸而成推卸责任的习惯,把一切的麻烦、不如意归咎到公司、主管、其它单位。 事实上,即使是在一家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完善的公司当中,有独立人格特质者仍旧可以有不错的表现,并不会因为公司的制度差、障碍多而完全无法工作,反而会积极地设法解决问题、排除障碍。至于没有独立人格者,则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由其它人来掌握,遇到好的环境、好的主管,或许还是可以勉强胜任,但只能说是运气好。一旦运气平平,很可能就一事无成。 人格的独立或依赖,反映在工作态度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个人在组织当中与其它成员的相对关系,可分为对主管、对部属、对其他单位等三个面向(如图)。在与其它单位的互动方面,缺乏独立人格特质者,遇到问题很容易怪罪其它单位;把事情交给其它单位之后,随即松手不管。如果是具有独立人格特质的人,则会考量其它配合单位当下的工作状况,甚至是该单位的特质、习性。并且随时思考、注意周遭的相关事物,以预先防范问题的发生。 再就对主管的关系来讲,缺乏独立人格者一旦一件事情未做好,很可能怪罪主管未交代清楚;或是自己的看法与主管相左,却不愿积极地寻求讨论,等到错误的结果产生之后,将责任归咎到主管身上。事实上,在组织当中永远无法找到完美的主管,加上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沟通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传达效果。因此,具有独立人格特质者,会主动地把主管所交代的事项了解透彻,不清楚时也会主动再询问主管。意见与主管不同时,则设法沟通,甚至掌握主管的优点与弱点,而调整自己来与主管做更充分的配合。 至于对待部属方面,一名缺乏独立人格的主管,会倾向于把责任往外推卸,怪罪部属办事不力,或是其它单位配合不佳等等;具有独立人格的主管,则会依照部属的能力与特

公司的人格独立与人格否定

公司的人格独立与人格否定 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 有时候我很想问问那些开公司的老板们,如何理解公司?这个问题看似很荒唐滑稽,开了这么多年的公司怎么能不知道什么是公司?在沟通中,我听到过老板们最常说的是,“公司是一个盈利法人组织,承担国家法律赋予的责任,享受相对应的权益。”但我想,除此之外应该有更为深刻的含义? 作为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人类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惊人的崛起和当前无可争辩的统治性地位,被公认为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今天,公司已是无处不在,它之所以能够赋予战略目标、获取和掌控资源、分散商业风险、突破血缘和地缘联系而成为了一个生命个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独立人格。 要想理解公司,需要清楚公司“独立人格”的概念,公司虽然是以自然人作为其设立和营运的基础并以盈利作为其终极目标,但是各国公司法并不因此把公司简简单单地看作是自然人的聚合体,而是把它看作是独立于公司的所有者和公司董事的一种拟制人、拟制体,是一种法人。此种法人能够象一个真正的自然人那样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订立合同、转让和受让财产等各种商务活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拥有法人财产,可以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和应诉,并以自己的财产和资本为限承担独立的责任,这就是公司人格独立表现。 我一直认为这个概念是中国企业管理中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概念。太多的民营老板并没有把个人与公司的人格特征进行区分,导致了公司人格不独立,这个结果就是人们说了上千年的话题——公私不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司的

财权和个人财权混在一起,混淆了个人(家庭)行为与公司行为。被雇佣者可以付出双倍的劳动,只要他觉得做的是一个事业,是一个有使命感,目标明确,自己的价值可以充分被认可的事业,但是大多数私营老板给员工造成的印象是“打长工”,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满足少数个体的需求,这个现象是私营企业员工满意度低,离职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如果公司不具备独立人格,那成立公司还有什么意义吗?正是担心公司的独立人格不独立,公司权益被财产的主要拥有者所利用,在各国的公司法中又出现了人格否定的规定,又称“刺破公司的面纱”。这项规定否认了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可以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的债权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 公司的独立人格决定了法律所赋予各项权益,使公司具有了强大的生命。

人格测试与能力测试(doc 18页)

?人格测试 ?文书能力测试 ?认知能力测试 ?心理运动能力测验 ?技能测试 ?一般能力测试 ?特殊能力测试 ?区别性测验 人格测试 人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各题所具有的所有品质、特征和行为等个体差异的总和。它包括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智力、兴趣、气质、思维和情感及其它行为差异的混合体。狭义的人格是指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情绪、气质、性格等内容。这里我们谈及的是狭义的人格。人格测试就是用业已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引发被试者陈述自己的看法,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研究分析,从而对人的价值观、态度、情绪、气质、性格等素质特征进行测量与评价的一种心理测试方法。 人格测试的作用:在招聘工作中,对应试者的人格测验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要和其他人有

人际交流的候选人的选择,这种人格特性的测验尤为重要,如对将从事推销、公共事业、监督和管理、访谈等工作的人。把人格测试引入招聘工作中,有助于在对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工作动机、工作态度,情绪的稳定性、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使考察更全面,科学和客观,从而保证能够选拔出具有较高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文书能力测试 (一)测试内容 文书的职责,一般是负责处理办公室的一些日常例行工作,如打字、记录、整理和保管、校对、装订函件、通知联络等。相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秘书。由于工作层次和单位规模不同,文书的工作内容也有相当的差异。一般来说,文书能力测试包括以下各项: 1、阅读理解的速度 2、文件整理的速度与正确性 3、物品与人名的速记 4、文字校对的正确性 5、计算的速度与正确性 6、必要的管理知识与社会适应性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即一方面,它接受本我趋乐避苦的的要求,力图实现本我的意图,另一方面,它必须正视外部现实世界的条件,区分主观心理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从而能动地支配人在现实世界的活动。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是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尺度,它追求理想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