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希濂:翟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

宋希濂:翟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

翟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

---------------------------------

作者:宋希濂

2005年3月25日,我在潘家园市场现代品收藏城二楼,购得一袋资料。

这袋资料是中国革命博物馆从建馆后的1 953年至1 969年间征集的革命文物中的淘汰品。经过细心筛选,我发现了这份被俘国民党战犯宋希濂将军——瞿秋白烈士被捕及就义的当事人,对瞿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的回忆。

这份资料是宋希濂1965年4月写成,是油印的,我就原文照载吧,这对于认识翟秋白作为一个革命者和作为一个文化人的伟大人格都很有价值。

——王金昌(《从潘家园翻出的历史》一书作者)

被捕经过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部队退出江西根据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但仍留置了一部分力量于赣闽边区,继续从事游击,以牵制蒋军兵力。三十六师是于一九三四年十月继白衣洋岑战役后经河田进入长汀的。紧跟在三十六师后面的,为李默庵的第十师。第十师大约是十一月上旬经长汀进入瑞金。到一九三五年二月间第十师他调,汤恩伯以纵队司令的名义指挥第四、第八十九两师及另外的一个师(这个师的番号我不清楚),加上别动总队江西保安团等,到了瑞金、会昌一带。约在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汤恩伯打电话通知三十六师,说有共军约七、八千人,归项英、陈毅统率,盘踞在瑞金、会昌、长汀间地区。说他奉委员长(蒋介石)命令,负责迅速肃清这股共军,他将亲自指挥驻在瑞金、会昌的部队,由西向东攻击,要三十六师派一个旅开到水口(水口在长汀南边约七八十华里)以西地区(因我当时不在长汀,所以对确切的地名记不起来)去堵击。三十六师当时辖一O六,一。八两个旅,每旅两团。一。六旅驻在河田至长汀间地区担任修路和维护交通的任务,一O八旅驻在长汀附近,当命一O八旅旅长钟彬率所部二一五团(团长刘英)、二一六团(团长得家骥)前往执行这一任务。他们到了那里没有多久,汤恩伯便从瑞金方面发动了进攻,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还有空军的帮助,逐步向赣闽边境的红军压迫,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伤亡颇大(听说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烈士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由于兵力过于悬殊,在这严重关头,项、陈两将军立即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依据当时的情况推断,大约主要是分头突围,一部分通过瑞金、长汀间地区向西转移,一部分向东走,一部分向东南方向(即上杭方面)走。向东走的一部分约一干多人,被三十六师一O八旅所截击,陷入包围中经过小规模的战斗,被解除了武装,一O八旅共俘虏了红军一千三百余人。他们从俘虏的口供中得知红军的主力部队向西去了,另有一部分三百余人向上杭方面去了,在这三百多人中,有瞿秋白先生在内。钟旅长立即将此情况电报长汀三十六师师部,向贤矩根据这个情报急电报告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当时在上杭并无正规部队,只驻有福建省政府所属的保安第十团(团长姓名,我记不起来了),蒋鼎文回电该团严密清查瞿秋白的下落。向上杭方面走的红军三百多人,均被保安第十团所截俘,内中有二十余人,经该团查明是红军干部,寄押于上杭县政府的监狱里。瞿秋白先生当时化名何其祥,说是在红军部队中做文书工作的,即在这二十多人中。听说他们所住的这所

监狱,既阴暗,又潮湿,龌龊污秽,房间狭小,每间住上十多人,拥挤不堪,几乎是脚都不能伸展,吃的东西十分粗糙,而且经常不够吃,秋白先生曾对向贤矩谈过这些情形,对旧社会监狱里种种黑暗,感到无比愤慨。福建保安第十团接到蒋鼎文的电令后,一则感到他们的责任重大,一则觉得如能将瞿秋白清查出来,可以邀功邀赏,不用说,是十分卖力气来进行这一工作的。他们先将所俘红军士兵三百余人再逐一查问,证实这些人中没有疑问后,便肯定瞿秋白先生是在这二十多人中,于是进行个别审问,一次,两次……仍然没有人供认,遂使用严刑拷打和“谁说出来就释放谁”的双管齐下的办法,结果一据我听说一内中有一个人经不起革命的考验而变节了!他供出了何其祥就是瞿秋白。蒋鼎文接保安第十团查出了瞿秋白的电报后,即命该团将瞿秋白解送到长汀三十六师师部。听说该团派了一个连押送,三十六师还派了队伍到中途去接。

我经过很长时间的回忆,对于秋白先生被捕的日期和送到长汀的日期,始终难以明确,依当时情况推断,我想,被捕日期当为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旬或中旬,送到长汀的日期,当为五月上旬或中旬。

秋白先生在长汀的生活和思想情况

长汀是福建省最西边的一个县,离瑞金不到一百华里,在整个赣闽边境,万山重叠,树木茂密,这些绵延的山岭中,掺杂着大大小小的一个个盆地。长汀就是在群山环抱中的一些盆地。长汀房舍不多,主要是由东到西长约两华里的一条街道,我记得好像已经没有城垣,靠在东头有一条河,河幅不宽。三十六师司令部是驻在靠四头路南的一栋民房里。这栋房子不大不小,算不上堂皇,也不怎样简陋,大约是一个中等地主所谓缙绅之家。进大门有一个小天井,靠左手边有一间厢房,这个厢房长约一丈一尺左右,宽约七、八尺,门在南面,窗子在西面,室内有一张中国式的床,安置在东边靠着墙,一张书桌安置在西边靠着窗户,一个洗面架安置在北头,还有一把木椅和一条板凳,秋白先生自到长汀那天起到他就义时止,就是住在这间屋子里。在瞿先生正对面的一间厢房,住着一个副官和几名警卫,他们负着双重任务——监视和招待。中间是堂屋,不怎么大,空无所有。进里面就是所谓正房,左右各一间,两边还有几间厢房,我和向贤矩及秘书、侍从副官卫士等住在这里。其他各处(为参谋处、副官处等)则住在所院和附近的一些民房里。

吃的方面同师部干部的伙食完全一样,一般的,总是早晨吃稀饭盐菜豆腐干之类,午晚餐则是米饭和两菜一汤。军队里常有“打牙祭”的习惯,所以有时也有加菜。

秋白先生工于金石,各旅团长、处长、参谋、秘书等请求刻图章者颇多,因此,使秋白先生在这一技艺上磨了不少时间。

秋白先生每天除了刻图章或有时和人谈话以外,大部分时间便是写写感情和作诗,有时也谈谈古文和唐诗(当时在长汀,也找不到其他的书)。大约是一百张(或六十张)十行纸订成的一个本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瞿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用毛笔写了一长篇《多余的话》和一些诗词。这个本子,他托向贤矩代为寄交某人,秋白先生就义后,向贤矩交给我看,还只是粗枝大叶地看了一遍就交还他,没有认真研究,所以对于内容记不起来了。

据秋白先生说他因健康状况不好,所以没有随红军主力部队北上,原打算转到上海去疗养,不料在上杭被捕了。他在长汀一个多月,没有生过大病,但常有

些咳嗽及头晕的情形。他身躯颇为单弱,脸部显得清瘦。

关于秋白先生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情况,我前面已经说过,向贤矩和他接触较多,可能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得多些,如果向贤矩没有写述他和秋白先生多次谈话的内容而死去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我和秋白先生只谈过一次话,由于自己当时的反动立场,对真理和是非没有正确的认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彼此间意见是完全对立的。记得我回到长汀后的第三天,我到秋白先生室内去看他,先谈了一些生活情形和他的身体情况后,转而谈到政治问题。

我说:“我这次回来,从龙岩到长汀这一段,数百里间,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有不少的房舍被毁坏了,我想以前不会是这样荒凉的。这是你们共产党人搞阶级斗争的结果。我是在农村里生长的,当了多年军人,走过许多地方,有五百亩地以上的地主,在每一个县里,都是为数甚微,没收这样几个地主的土地,能解决什么问题?至于为数较多,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大多都是祖先几代辛勤劳动积蓄起来几个钱,才逐步购买一些田,成为小地主,他们的生活水平如果同大城市里的资本家比较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对这样的一些小地主进行斗争,弄得他们家破人亡,未免太残酷了!因此我觉得孙中山先生说中国社会只有大贫小贫之分,阶级斗争不适合于我国国情,是很有道理的。”

秋白先生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的专制统治,这是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但中山先生所标榜的三民主义,把中外的学说都吸收一些,实际上是一个尽可能的货摊子,是一种不彻底的革命。中山先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大都市里,对于中国的社会情形,尤其是农村情况,并没有认真调查研究过。中国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只是地区之间有程度的差别而已。我们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是要消灭剥削阶级,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地主,就有被剥削的农民,有资本家,就有被剥削的工人,怎能说阶级斗争不适合于我国国情呢?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秋白先生在这个问题上说了许多的话,我记不完全,只能概述当时他所说的大意。接着秋白先生又说:“宋先生,你一路上看到有些地方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情形,当然是事实。但是不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搞阶级斗争弄得劳动力减少了,有土地没有人耕种呢?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为了保卫苏区,有许多壮年人参加红军或地方武装,使农村劳动力受到一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你们未向我们进攻以前,这些地方的田地并无荒废的情形,你们来了,老百姓逃跑了,土地无人耕种,所以显得荒凉,我想主要的是这个原因。至于一些房舍被毁坏,恐怕大部分是由于战争所造成,同时在革命竞争的过程中,个别的过火的行为,也可能是有的。”

我站在反对阶级斗争的反动立场上,不仅没有接受秋白先生的启发,而且和他进行了争论,争论的详细情形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在最后我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根据江西省政府最近的调查报告,说自民国十六年(即一九二七年)共产党在南昌暴动起,随后在农村搞分田运动,一直到共军退出江西根据地,仅七年的时间,江西省人口减少了八百万,我过去读历史,说黄巢杀人八百万,感到寒栗,今天你们搞阶级斗争,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秋白先生对江西省政府的调查报告,表示怀疑,认为是有意夸大数字,借此来诬蔑共产党。同时秋白先生又说,在激烈的阶级斗争过程中,人员的死亡和人口的减少,是免不了的,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是由国民党负责,因为国民党先调集了百万以上的军队来围攻我们。

以上是我和秋白先生谈话的大概情形。

就义情形

蒋介石得悉拘捕了瞿秋白的消息后,即令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调查统计局(系由陈果夫、陈立夫所领导的特务)派了两个人,由南京赶来长汀和秋白先生谈话,这两个人到长汀的时候,我还没有回来,当我回到长汀的时候,他们和秋白先生的谈话已基本上结束了。我请他们吃了一顿饭,第二天他们就走了。这两个人的姓名和模样,我作过多次的回忆,总是想不起来。他们和秋白先生谈话的内容,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他们想劝秋白先生背叛共产党,并交出共产党内部的组织情况,是完全没有达到目的。他们回到南京后,对蒋介石的报告内容如何,我一无所知。一九三五年六月初,我接到驻南京办事处的电报,说本师有调动的消息。瞿秋白的问题如何处理是需要及早解决的。因此,我分别打了一个电报给蒋鼎文,请示如何处理?我好像记得发给蒋鼎文的电报里,还谈到如送去漳州时在路上的安全问题。以后听说蒋鼎文也有电报向蒋介石请示。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我先后接到蒋介石和蒋鼎文均是“限即刻到”的电令:“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当天晚上我和向贤矩及政工处长蒋先启、警卫连长余冰研究了执行这个命令的具体措施。商定:(1)地点——中山公园;(2)时间——六月十八日上午十时;(3)由司令部通往中山公园的路上及中山公园的周围,均由警卫连严密警戒,禁止老百姓观看;(4)十八日早晨餐后,由向贤矩将蒋介石的电令交瞿秋白看;(5)由蒋先启随伴瞿秋白前往中山公园,并负责监督执行。

六月十八日早晨八点多钟在警戒方面部署妥当后,向贤矩进入秋白先生室内,将蒋介石的电报交秋白先生看,据向贤矩告诉我,瞿先生看了后,面色都没有一点变化,好像若无其事一样。九时许,我和司令部的大部分干部,共约一百多人,都先后自发地走到堂屋里来了,九时二十分左右,秋白先生在蒋先启的陪伴下走出他住了一个多月的小房间,仰面向我们这些人看了一下,神态自若,缓步从容地走出大门。时间只是一刹那,但秋白先生这种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使我们这些人很受感动,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很难过,默默无声地离开了那间堂屋。

由司令部走到中山公园,只有六、七百步,这个公园地区不大,环绕一圈,不过两里多,周围有些树木,中间有一块小规模的运动场,靠东边有一个用土砖砌成的讲台,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建筑,亭台楼阁的点缀,这里是一点也没有的。

秋白先生在蒋先启的陪同下,来到公园,在那座讲台的前面停下来,当时除周围担任警戒的士兵外,在场的仅有警卫连官兵三十余人,约在十时左右,一个士兵用步枪向秋白先生的胸膛开了一枪,秋白先生倒下了,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战士,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他的生命!

执行后,蒋先启回到司令部向我和向贤矩报告执行情况,说秋白先生到了公园后,向在场的人作了十多分钟的讲演,主要是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是要实现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使人人都能过美好幸福的生活。他相信这个理想迟早一定会实现,中国共产党最后一定会胜利,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最后一定会失败等语(大意如此)。秋白先生讲完后,举起右手,高呼:打倒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

据蒋先启说,当秋白先生喊完口号后,他便命令士兵开枪,结束了秋白先生

的生命。这里顺便说说这个蒋先启。他是湖南新田人,是革命先烈蒋先云的弟弟,曾留学苏联,加入过中国共产党,以后叛变了,跟随反动头子贺衷寒(蒋介石军队政工系统的首要人物)多年,他是于一九三三年秋由贺衷寒的总政工处秘书调到三十六师当政工处长的。抗战期间他在浙江省当县长,被日伪军俘虏了,以后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他并未受到任何处分,回到湖南原籍,解放后情况不明。至于那个负责执行的连长余水,不久便在战争中阵亡了。

将秋白先生处决后,我叫人买了一口棺材装殓,即埋葬在中山公园的旁侧。

在六月十八日那天下午,我将处决瞿秋白的情形,分电向蒋介石、蒋鼎文报告。

几年前有位朋友曾和我谈起瞿秋白先生,他除了对秋白先生尊敬外,同时还认为秋白先生在长汀所写的一些诗文,例如集唐诗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红泉听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讥万缘空”等句,带有悲伤颓丧的情绪,欠缺革命者正气磅礴,意志昂扬的英雄气概。

不错,秋白先生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在他就义前的一个时期,没有写出像文天祥那样的正气歌,也没有写一篇伟大的革命文学来遗给后人,诚然使人感到遗憾。但在“为革命而死”与“背叛革命”两条道路作抉择时,秋白先生在得悉蒋介石下令要处决他时,那种若无其事的神态和从容就义的情形,充分证明了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又何能因他写了一些伤感的文句,而对之有微辞乎!

蒋介石是一个非常阴险毒狠的家伙,任何人要是反对他,不能为他所用,只要他办得到时,他一定要千方百计来加以杀害,例如邓演达、杨杏佛、史量才、李公朴、闻一多等人都是在他这种恶毒作风下而牺牲了的民主人士。他对共产党人,则更是刻骨仇恨,远在大革命时期,他就认定共产党是他的死敌,他常常说:“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自他于一九二七年背叛革命后,数十年间,被他杀害的共产党人,难以数计,当然他更不会放过像瞿秋白这样的革命领导人物的。秋白先生迟早必被蒋介石杀害。但我在这个重大罪案中,不仅充当了杀害瞿秋白先生的刽子手,而且由于我向蒋介石报告了秋白先生被捕后表示的态度以及请示处理,促成了秋白先生的及早被处决。

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文学家一瞿秋白先生,竟死于我之手,将我碎尸万段,亦不足以蔽吾之辜!解放初期,我自认是必死之人,万万没有想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对我进行耐心的教育,使我得以认识真理,明辨是非,把我的灵魂从罪恶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而且宽恕了我的罪行,给以重新做人的机会,党之于我,真是恩深再造!

宋希濂

一九六三年四月稿

(摘自《从潘家园翻出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定价:22.00元)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小说集: 《呐喊》(共14篇)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 正传》《兔和猫》《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彷徨》(共11篇) 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 《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梁衡简介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梁衡先生曾三临常

梁衡简介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梁衡先生曾三临常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觅渡。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纪念瞿秋白的文章。 梁衡先生曾三临常州拜谒秋白纪念馆。并于1996年挥就写下了《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 书名,觅渡。作者,梁衡。ISBN,9787300053752。页数,346。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xx-4-1。开本,平装。 基本信息。作者:梁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xx-4-1页数:346字数:283000印刷时间:xx-4-1纸张:胶版纸I S B N:9787300053752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觅渡》是一本语言优美。

意味隽永的散言集。 这里面有政治历史的咀嚼。有山川风景的感怀。有人生社会的思考。人为什么要写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答人为什么要读文章。说到底。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供求关系。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六种东西。要不然他就会感到空虚如同没有吃饭。会感到饥饿。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 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就是同一层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情下。阅读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在书房里和在地铁里读的东西就不一样。连毛泽东都说他喜欢豪放派。但读一段后。又想读婉约派。过一段。又反过来读豪放派。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会餐。综合充电。阅读复杂。写作也就复杂。满足刺激有黄色。武打读物;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读物;

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 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散文是一种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种。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的。它可以叙述任何内容。但必须见美见理。文章为思想和美感而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认为一篇散文。如果只是传达了一些信息或知识。还不能叫文章。文者。纹也。要有花纹。要美。又因为文章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往来的方舟。其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都是有思想的人。 所以它一定要传递一些新的有个性的思想。这样笔者才吐而后快。读者才开卷有益。散文如专求刺激当然不可取。求休闲。信息和知识也不是它的专长。虽然它也可以描写风景。事件。传递信息。知识等。但这都不是目的。因为。

杨红樱的作品_杨红樱作品好词好句

杨红樱的作品_杨红樱作品好词好句 杨红樱,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1982年就职于成都某杂志社。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19岁开始童话创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杨红樱作品好词好句,欢迎阅读。 好词: 布满乌云千山万水不分昼夜狂风暴雨 急流险滩茫茫大雪崇山峻岭高耸入云 阴森可怕毫不犹豫有去无还千钧神力 怪声怪气万丈深渊粉身碎骨不顾一切 疲惫不堪奋不顾身千辛万苦重见光明 高不可攀奄奄一息安详颤动 抚摸笑盈盈崇高五彩缤纷 金鸡啼鸣五彩光芒 好句: 1、树叶儿停止颤动,周围又是一片寂静。 2、美丽的红宫学校是一所坐落在郊外的寄宿学校,六年级女生孟小乔是这学期到这里来上学的。有一天,一阵龙卷风过后,学校里来了一位披披肩,打紫色伞的女老师。她的教学方式令学生们欣喜若狂;她把学生们带到荒野地里,给他们的;不快乐;举行特别的葬礼,她到学生家中去侦察,谁的家长是;爱心杀手;,上晚课时,她让学生去;童心城堡;找回属于自已的童年……这个神秘的女老师是谁?莫

非是消失了的仙女蜜儿,又回到了孟小乔身边? 3、戴安有着迷一样的身世。她与未婚的妈妈相依为命,她的爸爸只出现在她的想象里,性格倔强的戴安为了不受人欺负,还要把她妈妈与自已保护得好好的,硬把自已变成一个粗野强悍的假小子。直到有一天一个陌生男人的出现,搅乱了她和妈妈平静的生活……这是一部描写少女成长的心理小说,温情和幽默仍是杨红樱作品惯穿始终的基调,她一如既往地用做母亲、做老师的经验与感情,在作品中渗透对孩子的“爱情教育”,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对戴安性别角色错位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精彩细腻的描写。 4、鼹鼠妈妈讲故事——鼹鼠妈妈有许多孩子,她一心想把她的孩子,都教育成具有优良品质的好孩子。孩子还小,听不懂大道理,但她知道孩子都喜欢听故事。鼹鼠妈妈就把一个一个的道理,融进一个一个的故事里,让她的孩子听着故事,快快乐乐地做乖娃娃。 5、骆驼爸爸是位知识渊博的爸爸,别看他的脑袋小,他脊上那座又高又大的驼峰里面,装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与智慧。骆驼爸爸还非常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地下,一会儿在森林,一会儿在海洋……每一个故事里面,都藏着一个知识让孩子们听着故事,轻轻松松做聪明娃娃。 6、在猎人的小木屋里,秃尾巴狼发现了一条美丽的狐猩尾巴,于是狼的身上就有了一条尾巴,从此不再叫狼,叫狼狐。狼在狼狐的挑唆下,胡作非为,干了许多坏事,也遭到了许多报应。狐狸尾巴没给狼的生活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罪恶感日益加重。狼最终舍弃了美

[专题范文]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专题范文]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问题: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答案: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相关阅读】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透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鲁迅作品归类 小说集: 1《呐喊》(共14篇)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 《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 《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2《彷徨》(共11篇) 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3《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

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中国小说史略》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3篇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3篇 导语:杨红樱作品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本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红樱作品读后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一) 这也是杨红缨作家的著作,《男生日记》是这本书的续集。这是杨红缨在女儿上六年级时写的,这是她献给她的女儿和所有小学生的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冉冬阳。她是一个善解人意,情感丰富的小学六年级女生,她既不漂亮也不聪明,却是那种男生、女生、男老师、女老师都喜欢的女孩。 冉冬阳的朋友很多,她的朋友如果遇到了困难,她只要有能力,就帮助他(她),不像我们班的男生女生,人家向他们求助,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管我什么事?”就是班干部,哪怕是知心朋友也不会帮上忙。 六年级的新学期开学了,可是冉冬阳的好朋友梅小雅没有来,原来她妈妈怕她在这个学校里太不起眼,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把她转到了另一所普通学校,因为每所学校都有重点中学的保送名额。冉冬阳去了梅小雅家,知道她妈妈下岗了,家里很穷,就和梅小雅想出主意让她妈妈开一家小百货商店,但梅小雅的妈妈没有开店的资金。冉冬阳就找吴缅想办法,和吴缅凑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共有1000元钱,可是还不够,她就想办法取得父母的支持凑足了5000元钱,给

梅小雅妈妈送去。梅小雅的妈妈终于开起了小百货商店,梅小雅也勇敢地担负起生活的重任,帮妈妈做一起做生意。在梅小雅的交往中,冉冬阳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体验了坚强。 莫欣儿也是冉冬阳的知心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女孩,她为挽救父母的婚姻,努力去做人见人爱的乖乖女。虽然,最终她还是不能挽回这一切,不过,在冉冬阳的不断安慰下,她的心情很快地好了起来。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二) 马小跳是杨红樱虚构的一个艺术形象,但任何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艺术形象能在显示生活中找到他的影子,它就像生活在你身边的一个同学或一个朋友。马小跳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是一个大众,人人都熟悉的男孩性格集体,作者在马小跳身上表现出的天真,无邪,自由快乐的天性,所以马小跳能走进千家万户,能跳进孩子们的心里,就因为他是真正的孩子。 马小跳在书中是一个淘气包,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每天错误不断,但他诚实,勇敢,快乐,有爱心,还有幽默感。 在《淘气包马小跳》这么多本书中,而我最喜欢《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 这本书的内容是讲马小跳、唐飞、张达、毛超四人又迟到了,这三个人都是马小跳的铁哥们,都是那种天真可爱的类型。他们还常出祸,这次他们迟到让班主任很生气,让老

鲁迅作品介绍(三)

鲁迅作品介绍(三)2012-4-8 18:20阅读(17) 2。"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新结构的先锋 20年代沈雁冰(茅盾)对鲁迅小说有一个重要的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 (1)新形式的实验性鲁迅确实是完全自觉地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以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具有新形式实验性的特点。他的《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语颇错杂无伦次"," 间亦略具联络者"的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析他的心理;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介绍人物、铺陈情节,描写环境等)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限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都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之中。 而《狂人日记》尤其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小说"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为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 (2)新结构的先锋性在《呐喊》第二篇《孔乙己》里,鲁迅又在小说叙述者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小说的核心孔乙己与酒客的关系,已经构成了"被看/看"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作为被看者的孔乙己(知识者)的自我审视与主观评价(自以为是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君子","清白"而高人一等)与他(们)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被看"(亦即充当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地位,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但作家并没有选择孔乙己或酒客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而是别出心裁地以酒店里的"小伙计"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这样,他就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描写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的麻木与残酷,形成一个"被看/看"的模式,以展开知识者与群众的双重悲喜剧。而小伙计自己,随着小说的展开,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要",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乙己教自己识字的好意,从而构成了一个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他的背后正有隐含作者在"看",从而形成第三个层面上的"被看/看"的结构。而读者在阅读的开始是认同于叙述着的有距离的旁观态度的,但随着叙述的展开,就逐渐远离叙述者,而向隐含作者靠拢,从小说外在的喜剧性中看到了(体味到了)其内在的悲剧性。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就置身于如此复杂的小说叙述网络之中,呈现出既非单一的,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而这一切复杂性又显现于极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极其舒展的叙述风格之中:这正显示了鲁迅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3)叙事的主观抒情性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善于将主体精神、生命体验介入(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主观抒情性"的特征。例如,在《伤逝》中就可以发现,小说的重心可能不在那失败了的爱情本身,而在于涓生明确意识到与子君之间只剩下无爱婚姻的"以后",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不说"出爱情已不存在的真相,即是"安于虚伪";"说"出,则意味着 "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而且确实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这类无论怎样都不免空虚与绝望,而且难以逃脱犯罪感的"两难",正是终身折磨着鲁迅的人生困境之一,直到逝世前他还写了一篇《我要骗人》,表露他渴望"披露真实的心",却还要"骗人"的矛盾与相伴随的精神痛苦。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

党史人物——瞿秋白-作文

党史人物——瞿秋白 瞿秋白瞿秋白(-),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年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年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年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月接

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年月去苏联,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着,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着作。 年月回到上海,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 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着名文学作品。 年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皇城的护军,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阵亡。 老舍先生七岁念私塾,以后在西直门私立第二小学堂、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北京市第三中学读书。1918年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 1924年夏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业余刻苦自学,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29年夏离英,途经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 1930年夏在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杂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并继续写作。著有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与个人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1936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文博士》等。 “七七”事变爆发,11月济南失陷前夕,只身离济赴武汉。1938年8月武汉失陷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直是该协会的主要领导人。这期间他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对爱国抗日做出了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著)、《张自忠》、《面子问题》等九部话剧,《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以及鼓词、京剧等。 1946年3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先生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在美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写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0月正在美国养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来总理请他回国的信后,立即回国,于当年12月回到北京。 老舍先生回国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自1950年起老舍先生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茶馆》、《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掌》等,曲剧《柳树井》、京剧《青霞丹雪》等,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杂文集《过新年》、《福星集》、《小花朵集》、《出口成章》以及曲艺、散文、诗歌。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斗争生活,而且语言生动、幽默,独具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

关于鲁迅的资料

关于鲁迅的资料 作者简介之一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作者简介之二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doc

杨红樱作品读后感 最近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的是如火如荼,学生老师都在借书、看书,自己也被深深的感染。可仅仅喜欢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参与进去才能品出其中的美妙。因为我班学生都提到这个作家,所以从我班图书室借了一本杨红樱的小说。说实话我平时对儿童文学了解甚少,总认为自己都是大人了,没有必要去读那些写给儿童看的作品,未免太幼稚了吧,读完以后才发现原来幼稚的是自己。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创造出了几个可亲可爱的小形象,无论是善解人意的冉东阳,还是那个特别有主见的男孩子吴缅,无论是狂热追星族小魔女,还是那个古灵精怪的马小跳。都没有脱离开现实,好像班里都能看到这些孩子的影子;她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亲切,令人佩服,特别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成天接触这些孩子们,更感觉真实,可亲…… 书中,作者还不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点滴的教育和引导。这是我对她的作品感到赞赏的地方。孩子逐渐长大了,而忙碌的父母以及处于学校教育的老师,可能无暇或是不便进行心理、甚至是生理方面的教育。而在现实生活中,你要真正把这些知识正儿八经地灌输给孩子,他们也是不爱听的。而杨红樱的这些作品中,却在字里行间点滴渗透

了这些有益知识,她教给了孩子如何理解友谊?如何对待贫富?甚至帮助学生如何对待父母离婚、如何处理教师节是否给老师送礼物、如何处理青春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等当今比较现实而又残酷的问题。而这些知识是无论如何我们做教师和做父母不能一时给他们的。———————————— 最近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的是如火如荼,学生老师都在借书、看书、谈书,自己也被深深的感染,觉得好享受现在学校里浓浓的书的味道。可仅仅喜欢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参与进去才能品出其中的美妙。所以在暑假期间我从市图书馆借了一本杨红樱的小说,因为很多老师学生都提到这个作家,那我就来拜读一下吧。说实话我平时对儿童文学了解甚少,总认为自己都是大人了,没有必要去读那些写给儿童看的作品,未免太幼稚了吧,读完以后才发现原来幼稚的是自己。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能够运用孩子喜爱的笔锋,创造出了几个可亲可爱的小形象,无论是善解人意的冉东阳,还是那个特别有主见的男孩子吴缅,无论是狂热追星族小魔女,还是那个古灵精怪的马小跳。都没有脱离开现实,好像班里都能看到这些孩子的影子;她把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亲切,令人佩服,特别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成天接触这些孩子们,更感觉真实,可亲…… 书中,作者在勾勒这些可爱形象的同时,还不忘潜移默

老舍的作品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

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品味它,感觉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一、谈猫——“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我们述说他眼中的猫。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讲事情述感受,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二、怜猫——语气显真情 文中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互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文中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 四、赞猫--- 巧用拟人法 其次,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鲁迅优秀作品简介

鲁迅优秀作品简介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 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人物名言 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是只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以前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生平简介(了解老舍) 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3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

儿》。“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多彩的世界和浓烈的乡思,将他拉入文学的天堂。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1929年夏,老舍取道法、德、意、新加坡等国回国。次年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月牙儿》(1935)、《骆驼祥子》(1936)、《我这一辈子》(1937),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别是小说《骆驼祥子》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译成英文以后,也赢得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近半年之中,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八省,包括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都开阔

杨红樱现象之我见_伍苹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文艺论丛· 杨红樱现象之我见 伍 苹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提 要: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涌现出来的儿童文学新生代作家,杨红樱以其骄人的战绩赢得了儿童文学界的注目。自身作品定位的准确,成功的宣传和推广,童书市场的日渐繁荣,共同成就了杨红樱以及“杨红樱现象”。尽管评论界对此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杨红樱现象”给发展较为滞后的童年文学的写作与出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并从文本、读者定位、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杨红樱现象;童年文学;读者定位;商业化写作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07)01—77—03 收稿日期:2006-10-13 作者简介:伍苹(1972-),女,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杨红樱成为了继“童话大王”郑渊洁之后又一位儿童畅销书作家。这一现象引起了儿童文学理论界的关注,评论界对之各执一词,褒贬不一。有的攻击杨红樱的作品通俗、搞笑、粗陋,有的拍手叫好,认为杨红樱的写作,“为中国原创的儿童文学填补了一个空白。”①笔者也认为,相对于幼儿文学、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发展滞后,杨红樱的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本———寻找作家艺术追求与儿童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杨红樱作品何以受孩子推崇?拿杨红樱的话说,她找到了一条通往孩子心灵的路。笔者以为,她一直努力在寻找作家艺术追求与儿童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1、儿童的审美需求。儿童审美意识和接受心理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模式和特点。单就少儿的阅读趋向来说,归结起来有以下3点:(1)趣味幽默(2)与生活密切相关(3)幻想刺激。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当代孩子的生存状态造就了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需求和阅读趋向。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为生计奔波和操劳,孩子的心灵时常感到孤独,孩子的情感时常感到寂寞。年龄稍长,学习压力随之而来,生活更趋于单调,情绪更趋于平淡。因此,孩子渴望放松,渴望交流,呼唤真情,好奇心需要获得满足成为“一般欲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书籍成为他们释放欲求的最佳伙伴。当儿童阅读一本书而获得了某种满足时,就会“有抑制不住的欢喜,有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这欢喜和快乐就是作品的奇异魅力,有了这魅力才能牵引儿童的心。”②而杨红樱的作品成了孩子的最爱,恰恰证明了杨红樱的作品满足或释放了他们的“一般欲求”。 2、作家的艺术追求。拿什么样的作品给孩子,是多年来儿童文学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必然会在创作中体现自己的儿童观以及个人的美学倾向。杨红樱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贴近孩子、贴近现实、以儿童为本位、张扬童心的创作理念。在研习了大量教育经典后,她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关于教育与成长的思考。她的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尤其是儿童熟悉的校园生活,行文风趣幽默,故事生动,多用短句,浅显易懂,符合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符合如前所述的少儿的阅读趋向。当然,对于批评家指出的杨红樱作品缺乏文学性,谋篇布局粗陋,人物形象模糊等现象,笔者以为一方面杨红樱应当听取这类意见,因为即使是幼儿文学,“同样充满了一种独特、深刻、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气质,同样是一种生动而又高级的文学样式。”“拥有一种单纯的美学。这种单纯同样决不是简单和粗陋,而是一种具有独创性和很高艺术智慧的美学。”③只有具有这样美学气质的作品,才会有隽永的魅力。许多六年级的孩子不再喜欢看杨红樱的作品,估计与其作品缺乏一种动人的美感有关。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评价杨红樱的作品,特别不能用少年文学和面对高年级学生写作的作品标准来衡量杨红樱某些针对低中段孩子写的作品。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对文学艺术性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作家一味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宣扬自己的“主体意识”,而忽略小读者的接受水平,写出来的作品同样是失败的。以中年级学生 7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