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辟新航线

开辟新航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说课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说教材,第二学情分析,第三说教法、学法,最后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首先我们先来看课程地位。本课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课,本课主要是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线的历史。此内容在世界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它上承资本主义的萌芽,下起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全球“五大文明区域”和“五大区域文明”,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过程于方法目标包括:通过材料分析,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出现的原因和表现,进而培养通过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用史料、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努力吸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3、本节课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而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2、优势: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3、不足: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历史,即使学过的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而高中历史学习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历史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方法如下:提供知识的支架,通过资料、地图等补充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教师负责归纳总结,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通过讨论法,中外历史比较等让学生得到理论的升华,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课标要求,我对本课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1、首先我将使用图片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给学生展示以下两幅地图,第一幅是15世纪葡萄牙航海地图,第二图是当今世界地图,学生观察比较两幅

图的差别发现15世纪的地图是非常不准确不完整的,而当今世界地图则非常清晰准确---此时设问人们从什么时候起对世界有了完整的认识呢?从而导入新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2、利用课本P80地图,介绍世界五大文明区域和五大区域文明。

3、让学生预习、讨论、归纳,教师总结,一起学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4、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我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条件两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方法是我给学生建立的支架。我将从经济、社会、商业、宗教、思想五方面给学生建立支架。首先,从最简单的入手:通过“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这一非常简洁通俗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商业原因,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然后,我将向学生展示《马可波罗行纪》中的一幅图片,指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即追求黄金。通过进一步的辅导学生,师生共同合作,可以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商业、宗教、思想五个方面。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利用一些相关的图片:地球仪、罗盘、多桅帆船和当时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概括出当时航运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即科技的发展。利用补充的材料可以归纳开辟的条件如下:即知识进步,科技发展和政治原因。

在新航路的经过这一模块,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船队。第一组同学可以作为迪亚士的船队,来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第二组同学作为达伽马的船队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南端;第三组同学作为哥伦布的船队,来到美洲;第四组同学作为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样,自设情境,把学生作为历史事件为主体,那么学生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归纳出---新船

路开辟的基本经过。

在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模块时我将采用空间维度教学策略。由于学生进行了航海,成为历史事件的行为主体,可以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我将向学生设问,你们来到这些地方,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做了什么,你们的所作所为对当地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向学生展示以下图片,各个地区生活生产方式的一些变化,如亚洲、非洲等地,让学生试从西欧、美洲、非洲、亚洲、世界五个角度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从空间维度启发引导学生,也是教会学生一种历史分类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这一事件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此时,注意向学生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开始形成,世界真正的连为一个整体。(这是对难点的一种突破)。

在对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将用讨论、辩论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思维拓展:(1)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有什么不同;(2)分析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和中国的海禁政策相比产生的不同影响,认识中国现在发展航空母舰的重要性;(3)如何看待欧洲人具有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与中国人讲究的“中、和”和重土居安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5.在本课的最后,我用板书的形式对本课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设计上继续对难点进行突破,拓展思路:有人对新航路开辟持否定态度,也有人持肯定态度,结合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整体化,谈谈你们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新航线的开辟

新航线的开辟、科技发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新航线的开辟 科技发明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事实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辛亥革命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 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清王朝覆亡后,革命派就立即高举民族平等的大旗,强调消除民族畛域、促进民族和睦。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辛亥革命后1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城市居民为主体的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既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因而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广泛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必修Ⅱ)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 5·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 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3.(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5.(2009年广东高考16题)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6.(2008年海南高考11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案

作者:丁晓平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各大文明区域及五大区域文明的概况;②、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2、过程与方法:①、探索世界一体化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②、能通过地 图描述15世纪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点: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原因;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板书设计: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一、分散的文明 A、五大文明摇篮五大区域文明 1、南欧爱情海沿岸欧洲基督教文明 2、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东亚儒家文明 3、北非尼罗河流域北非、西亚的伊斯兰教文明 4、西亚两河流域 5、南亚印度河流域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B、特点:封闭性、地域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C、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高山、大河、海洋、沙漠阻隔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出现 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 表现: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变化。 标志: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或者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手工工场 1、手工业的商品化 ⑴原因:手工业生产中,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代替人力和畜力,分散的手工工场,并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⑵表现:分工的细化,不仅使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和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农业生产中三圃制流行,出现休耕和多田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园艺业、畜牧业也发展迅速。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被迫与商品市场建立了经常的和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市场扩大。 3、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⑴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开展。 ⑵表现: ①雇佣关系:商人与工匠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原始工业化”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

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云霄一中庄艺扬 林晓杰点评 一、教学内容分析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课。 《课程标准》:(1)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高一年上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Ⅰ即模块Ⅰ中外政治史的学习,对中外政治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已初步具备对政治发展史背后的原因相关的探究方法和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 2.学生对于本课比较兴趣,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新航路的开辟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值得拓展的空间很大,史料也十分丰富。 3.高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 三、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设计引导者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往教材的叙述侧重殖民活动,新教材则展示了人类从15世纪起,世界文明联系的路线变化,文明区域间联系加强,促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更侧重人类文明交往的积极意义,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把教师对教材内在联系的理解把握化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图片和资料并充分利用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等有效资源,制作《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课件并进行多媒体教学。 2.以设计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设计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教学目标 1.结合世界地图了解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和到达的地区,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有效材料中搜集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 2.通过提供教材以外的历史资料、设计一系列有探讨价值的材料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理论,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体现出集体的智慧,并培养其团队精神。 3.感受和学习欧洲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欧洲航海家艰苦卓绝的航海历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新航路开辟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突破方法:以设计、搜集材料为主并运用引导、分析、探究的手段层层深入,从多个角度思考、深刻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与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相关的资料,了解迪亚士、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基本史实,结合地图绘制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教师利用有效资源,查找资料并把本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二)导入新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说课稿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文明的链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文明的链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说教材,第二学情分析,第三说教法、学法,最后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首先我们先来看课程地位。本课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课,用时两个课时,文明的链接是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是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此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它上承资本主义的萌芽,下起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如下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首先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其次,了解开辟的经过和航线;最后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将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通过地图动态演示、情境表演、表格归纳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和航线;通过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扩张惟利是图的本质;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该过程及其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4、本节课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而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高一文科班的学生 2、优势: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3、不足: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历史。即使学过的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而高中历史学习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历史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 三、说教法、学法 1、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教法如下:提供知识的支架,通过资料、图片、地图等补充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教师负责归纳总结;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通过讨论法、空间思维角度变化等让学生得到理论的升华;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2、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情景表演、读图识图、讨论辩论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这一教法学法的设计既适合了教材内容又适合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文稿具有直观、形象、容量大的优点;同时辅以板书,提炼出重要知识点,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课标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1、首先我将使用图片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给学生展示以下两幅地图,第一幅是15世纪葡萄牙航海地图,第二图是当今世界地图,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的差别发现15世纪的地图是非常不准确不完整的,而当今世界地图则非常清晰准确——此时设问人们从什么时候起对世界有了完整的认识呢?从而导入新课——文明的链接。 2、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我将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条件

【地理素养】洋流和新航线的开辟

【地理素养】洋流与新航线的开辟 15世纪末,历史终于要因为航海业的发展进入新的篇章。而洋流则是促进地理大发现的自然条件之一。 同学们在学习洋流的时候,可曾知道,正是有了对洋流的利用,才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1492年,哥伦布怀着对未来财富的美好憧憬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发了,他要做的就是在地球是球体的理论支持下,找到梦寐以求的印度、中国等“发达国家”。8月3日,他们沿着北非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来到了加那利群岛,加那利寒流主要流经今天的葡萄牙、西班牙和非洲北部西海岸,在15世纪中期,就被葡萄牙人发现并利用。葡萄牙人利用这条自北向南的洋流,非常方便快捷的来到了非洲北部西海岸地区,在此掳掠黑人贩卖到欧洲市场做奴隶。哥伦布在非洲西海岸的加那利休整之后,9月6日,离开了加那利群岛,开始了长达5周的横渡大西洋的漫漫航 程。 为了不至于迷失方向,哥伦布通过对北极星的观测把船只大致定位在北纬28°附近。刚开始,一切顺利。 哥伦布的那只小船,只有今天的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整个团队只有3 艘船,87名船员,相比之下,郑和1405年首次下西洋的船多达200多艘,最大的宝船可以容纳千人,每次都有27000多人参与。要不是哥伦布把地球的体积估计小了很多,他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头冲进大西洋。

没有想到的是,到了1492年9月16日,哥伦布的船队竟然到达了一个让哥伦布以为是“草地”的奇怪海域。这个海域风平浪静,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在这平静透明的海水里,漂浮着一大片海藻,这里几乎没有鱼。哥伦布船队可能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个进入大洋中心的船队,之前人们都不知道在海洋上居然会存在无风无浪的情况。那时候的船只,动力主要来自于风和洋流,船只在这个无风的环境中航行很困难,举步维艰。哥伦布凭着自己多年的航海经验,感到面前的危险处境,亲自上阵开辟航道,经过3个星期的拚搏,才逃出这可怕的“草原”。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附近的马尾藻海。 哥伦布误入的那个海域为什么会风平浪静呢?学习了地理的同学就会知道,这个海域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海区,受赤道与两极冷热不均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对流层高空自赤道向北极流动的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遗迹;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和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准确指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合情合理想像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习中加强同学间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材分析]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分散的文明 1、分散的文明 (1)文明的形成: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发生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文明初现曙光。(2)分散的文明: A、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缺乏技术,同时也也缺乏横向交流的动力;自然环境的阻隔,人们技术水平不发达,无法交流。 B、五大文明摇篮及五大区域文明 五大文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中国)、南欧爱琴海沿岸(古希腊、罗马) 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2、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1)时间:14、15世纪。 (2)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 A、新的动力的出现:风力和水力开始取代人力、畜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