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肥料基础知识-全国农技中心孙钊

土壤肥料基础知识-全国农技中心孙钊

数字农业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前景

数字农业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前景 摘要: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在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名单

通过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名单序号平台申报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 1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 测研究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 3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 资源共享基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 4 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钢铁研究总院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 5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 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6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 7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 8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 所 农业部 9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0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 11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 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 12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 13 国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 资源平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 14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畜牧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 15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 —1—

序号平台申报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 16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7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部 18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信息研究所 农业部 19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 20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 21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 心 科技部 22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3 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助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 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采集技术: 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 信息传递技术: 传导神经网络对信息的传递功能 信息处理技术: 思维器官对信息识别、转换、加工、储存、再生的功能 信息控制技术: 效应器官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的功能 3、什么是智慧地球? 简单地讲,智慧地球就是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智慧地球是把各类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品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而形成“物联 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来处理所有网络数据,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治,实时管理和控制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更加智慧、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if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 云计算(loud computin)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 5、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或agricltural information echnology,AIT)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推广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职责讲课稿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1、宣传党在“三农”工作中方针政策以及农业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积极为本地农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协助办事处根据自然条件和产业特点,制定好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技推广工作计划。 3、积极开展进村入户指导和服务,组织科技资料的发放,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设备的示范推广以及各种培训活动等。 4、按要求全面完成常规性和临时性的农技推广及其他相关工作任务,认真做好信息采集,上报和病虫害监测预报,综合防治以及防灾,抗灾工作,协助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 5、采取切实措施,尽心尽力为广大农民搞好包括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检测,技术咨询,良种推广,新机械(设备)的应用等各项服务。 6、深入调査研究,及时总结,宣传基层推广工作和农民科技致富典型。

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业专业技术服务 岗位工作职责 1、调查和掌握辖区内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状况,开展分类技术指导。 2、积极引进粮食、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 3、积极开展土肥试验示范,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抓好辖区内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 5、协助有关部门抓好落实粮油种植渉农资金补贴。 6、抓好农技培训工作和科技入户工作。

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 岗位工作职责 1、认真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调查和掌握辖区内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与现状,提出当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措施,并组织实施。 3、协助相关部门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剧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合理控制农业投入品施用量。 4、搞好农产品安全技术服务、推广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技术。 5、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检验,检测和抽样送检工作。发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6、及时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相关工作。

数字农业论文a

论数字农业 论什么是数字农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数字化的浪潮冲击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数字农业”也就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谓的数字工业(digital agriculture)是指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说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管理的农业。数字农业建立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自动监控、农艺与农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上,力求最大限度上的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均衡,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得最大的优质产出的高效益,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农业是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有一种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实际上数字农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与数字农业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的迅速发展。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数字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其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突然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做出很多努力。 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 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4、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

地方科技平台建设调查问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宁夏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科技平台建设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依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大力提升宁夏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网络、数据、文献资料等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宁夏采取多种措施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构建面向社会的服务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激发了现有资源的最大潜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平台建设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情况 (一)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 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自治区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由科技厅、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审定平台发展方向、规划计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从组织措施上确保组建和运行工作顺利进行。 各平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任免由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决定,并报科技厅备案。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和政绩考核。对于不能胜任工作或外出超过一年以上的,应及时调整。 平台实行开放、流动的机制,其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固定人员编制由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自行核定,在现有编制中调剂解决。 (二)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模式(项目、基地或其他方式) 实行资源整合、制度规范和队伍建设三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度规范、标准规范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具体平台建设同时开展;项目验收时,每一个建设项目成果都应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资源共享平台必须建立、健全资源汇交管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乐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开展2012年科技促进年活动,切实强化内部管理与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全力服务农业生产 示范推广水稻高产技术。2012年乐东县晚稻万亩晚稻示范片选址利国镇的抱佛洋和荷秦洋面积10122亩,涉及5个村庄,4472户,人口18208人,三百亩高产核心示范区设在秦标村东边的抱佛

洋。示范片全面推广“博优225”、”金博优168”等品种,在示范区内,有针对性地对水稻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机插秧等专项示范。尽管今年晚稻生产后期遇到“山神”台风灾害性天气的袭击,全县其他田洋的晚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示范片由于狠抓了各项防灾减灾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位,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水稻高产创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于11月7日,通过省级水稻机械实割现场测产验收。现场测产了核心片的两个块田,其一是抱佛洋东片秦标村三队罗三弟家的金博优168,测产面积2.03亩,毛重1149公斤,经晒干扬净,实重896.2公斤,折亩产441.5公斤。其二是抱佛洋西南片秦标村一队关三弟家的博优225,测产面积1.75亩,毛重982.7公斤,干重766.5公斤,折亩产438公斤。专家组根据农业部水稻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实割、测产,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438公斤,亩增产87公斤,增产品质量7公

农技推广中心工作方案

农技推广中心工作方案 为规范中心农技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工作责任感,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圆满完成XX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县、局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为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线,农技推广为主题,项目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干部素质,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果,全面完成XX 年农技推广任务,为发展现代农业,巩固XX产粮大县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工作要求 XX年度中心的总体要求是: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到位,规章制度完善,人员职责分明,农技推广上新台阶,项目建设上档次,技术服务讲奉献。做到农技推广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户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信息、加工、销售服务结合,达到实施项目、推广技术、富裕农民的目的。 三、工作思路 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

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为目的;以帮助农民解决急需的科技、政策、信息等实际问题为重点;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和综合防控病虫害为关键,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势的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撑;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为突破口,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面向基层,面向农民,架起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四、目标任务 突出主线坚定不移地发展粮食生产。抓好优质稻、双季稻为主体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万亩高档优质稻和万亩双季稻,即“双万”基地建设。完成全县水稻播种面积140万亩,粮食总产达62.3万吨,优质稻生产90万亩,玉米14.5万亩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任务,确保XX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经济作物面积达40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20万亩。农作物病虫损失控制在3%以下,每亩为农民增收80—100元。 项目建设有突破:以中央1号文件为动力,把握住全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好时机和已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有利条件,发挥各站专业优势,举全中心之力,做到项目争取与项目实施有新突破,站在全县、全局的高度,积极、认真、扎实、高标准、严要求,如质如量地实施好标准良田

数字农业与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数字农业与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一、数字农业概念性分析 自本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两院士正式提出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称之为数字农业。它是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以及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生态学、农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水肥、病虫害状况等相应进行定期的环境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供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二、数字农业特点分析 首先,工程技术新成就应用的广泛性,其结果是农业工程向大型化、密集化、自动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如自动控制技术用于工厂化饲养设备、功率比较高的拖拉机用于田间作业,农田排灌设施需要大型的温室和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等,这些系统工程都对农作业病虫害预测及防治,农业管理和产量评估、土地的开发利用等各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色需求。 其次,工程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相互渗透。如今,设计拖拉机行走装置时的重要参数,离不开有关工程技术与生物生长发育的相互规律关系,就像自走式农业机械的行走装置对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实质上是现代农业工程的基础理论。 最后,各种工程技术合理的综合利用是促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任何动植物生产的环境都离不开栽培饲养→加工采收→贮藏运输→销售管理等循环规律阶段,这些工艺都要综合应用机械建筑、电气水利、电子化工等科学技术,与他们密不可分。 三、数字农业发展概述 一方面,数字农业发展的概念诠释。笔者之前提到过数字农业乃是从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由美国开始运用发展而来,数字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理念,是一个整体概念,详细点说,数字农业主要依靠的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具有集约化特征的农业技术。数字农业将与计算技术有关的相关技术,例如:网络信息化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实时监控技术等。另外在一些传统的地理学技术、植物学科、气候土壤学科等农业技术中进行应用,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人机界面上观察到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既实用又方便,使工作人员能够能加清楚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时时刻刻出现的数据,与农作物生长的相关状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更好的监测对农作物生长的产生影响的因素观察等,如:天气气候温度、土壤状况、空气湿度等条件,可以定期获取一些信息并将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进行统计,比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遭受病虫害的情况、农作物对水肥状况的适应程度等,这样既可以提高人工工作精密度和及时性,就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能够合理利用和分配农业资源,进一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同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等。 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念分析。所谓农业机械是指在农作物进行耕种收割以及相关劳作时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总称。农业机械的分类较多,具体来说,有我国农村中大量使用,比如,用来拉动犁耙的拖拉机,电动机、水轮机等这种有农用动力机械尤为表现突出。而农田建设机械包含的主要是用来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开挖沟渠、开凿水井等重要事务的农田建设机械,常见的有包括种植施肥机收割机、平地机、铲运机等等。另外,最为广义的农业机械还包括了像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等与农作物关系不大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则归属于农村副业机械。 早在原始社会,农业机械就已经出现,人们就会使用简单的农具,进而已被逐渐的使用。我国成立初期,我们利用最多的是畜力和机械的结合进行较为迅捷的农作工作,这种多运用的当属畜力农具,即使用最为广泛的如步犁、拉力收割机、畜力拉力播种机、以及南方的水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2018年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2018年来,市农技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四十工程的工作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试验示范带动、普及推广落地、技术服务跟进工作理念,坚持精准服务,大胆探索实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了试验示范品种多样化、技术推广应用普及化、乡土人才培养常态化、产业发展服务信息化、脱贫攻坚帮扶精准化。中心植保站、蔬菜站受到了省农业厅的表彰,靳职选、范树仁、高晓霞三位同志荣获省级表彰的先进个人;中心通过实施吊炕项目精准帮扶贫困户的做法在吕梁日报头版刊发;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中心获得了市委的通报表彰。 今年中心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按照五重工作要求和农业现代化四十工程,重点突出五个结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项目建设与试验示范相结合。 中心着力强化同省、吕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到并顺利实施了1500亩中药材崛起工程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5000亩绿色大豆种植项目;圆满完成了200个省柴节煤炕连灶建设任务,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已顺利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和送样检验工作,新设置了5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建设项目主要用于企业产品

可追溯建设;完成了1万亩农区土蝗防治任务;对5000亩玉米开展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飞防工作。 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同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取并顺利开展了玉米品种试验500亩,小麦品种试验100亩(其中,富硒黑小麦试验10余亩),花生品种、肥料试验100亩,玉米、生物肥种肥同穴播种试验60亩,山药导向槽浅生栽培试验10亩,花生机播示范600亩,玉米大豆新型间作播种示范100亩,谷子高产栽培示范100亩,高粱高产栽培示范100亩,山药高产栽培示范20余亩。 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情况,把争取到的项目和试验示范安排到相对应的乡镇、村。比如,在柱濮、驿马、振兴、杜村和大孝堡实施了绿色大豆项目;在大孝堡乡东盘粮村实施了玉米系列试验示范项目;在振兴街办司马村实施了高粱和花生的试验示范;在下堡镇南榆苑村实施了谷子高产栽培示范;在梧桐镇仁顺村实施了山药试验示范。 (二)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 在今年的工作中,重点突出了三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方面,玉米品种主要推广了诚信16、屯玉80、强盛388、龙生1号等;谷子品种有晋谷21号、晋谷29号、晋谷40号和晋谷57号;高粱品种有晋杂22、晋杂23、晋中405和晋杂34(矮杆高粱);大豆品种有汾豆78、汾豆79和汾豆56。引进了亨得利192、迪达、美红2号等西红柿新品种和顶尖茄霸、Q9等茄子新品种共20多个,开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文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文件 关于开展向王汉清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农技科…201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技、种子、植保(植检)、土肥、经作(园艺、果茶)站(总站、中心、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技、种子、植保、土肥总站(站): 为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韩长赋部长关于宣传和学习湖南浏阳永安镇农技站长王汉清先进事迹的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弘扬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的良好风范,全力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中心研究决定,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开展向王汉清同志(已故)学习的活动。 王汉清,男,1962年11月出生,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浏阳市永安镇农技站站长,2009年11月17日因劳累过度,不幸逝世,年仅47岁。王汉清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执着追求,一生致力于农技推广事业。他27年如一日,凭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满腔热情,凭着刻苦钻研、

吃苦耐劳的精神,引进、推广了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和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评为长沙市、浏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技站长、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光荣称号,同年4月8日《人民日报》以“农民认他作兄弟”为题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2009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同年8月受全国农技中心邀请做“怎样当好农技站长”专题报告,同年12月25日《农民日报》以“倒在第一线的农技推广站长”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要以王汉清同志为榜样,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心系百姓、情系沃土,热情服务、无私奉献。学习王汉清同志,要像他那样热爱农业,深入农村,求真务实,切实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像他那样体贴农民,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力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要向他那样热爱农技推广事业,潜心钻研先进实用技术,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当前,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农技推广工作既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把开展向王汉清同志学习活动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以下简称“平台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目前主要面向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平台专项被列为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同等地位予以实施,由中央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主要支持方向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目前平台专项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共享平台建设: 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在巩固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基础上,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估、筛选、整合与重组,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馆)。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XX年,乐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开展XX年科技促进年活动,切实强化内部管理与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全力服务农业生产 (一)示范推广水稻高产技术。 XX年乐东县晚稻万亩晚稻示范片选址利国镇的抱佛洋和荷秦洋面积10122亩,涉及5个村庄,4472户,人口18208人,三百亩高产核心示范区设在秦标村东边的抱佛洋。示范片全面推广“博优225”、”金博优168”等品种,在示范区内,有针对性地对水稻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机插秧等专项示范。尽管今年晚稻生产后期遇到“山神”台风灾害性天气的袭击,全县其他田洋的晚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示范片由于狠抓了各项防灾减灾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尤其是后期按量施放钾肥)落实到位,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水稻高产创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于11月7日,通过省级水稻机械实割现场测产验收。现场测产了核心片的两个块田,其一是抱佛洋东片秦标村三队罗三弟家的金博优168,测产面积2.03亩,毛重1149公斤,经晒干扬净,实重896.2公斤,折亩产441.5公斤。其二是抱佛洋西南片秦标村一队关三弟家的博优225,测产面积1.75亩,毛重982.7公斤,干重766.5公

斤,折亩产438公斤。专家组根据农业部水稻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实割、测产,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438公斤,亩增产87公斤,增产品质量7公斤,三百亩高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450.6公斤,亩增产100.6公斤,万亩示范片共计增产粮食880.6吨。 (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完成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3万亩,覆盖村庄172个,涉及农户51000户,发放施肥卡8000多张。二是完成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0万亩,汇总分析评价项目实施效果,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三是继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建设。全县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500个以上,建成2个百亩以上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香蕉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进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香蕉技术示范牌,配方施肥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水稻和香蕉生产。在全县各镇举办巡回技术咨询,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8场次以上,配方肥施用比例达到化肥使用总量的12%以上。 (三)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协助省植保站完成实施绿色防控项目,今年试点示范区由省植保站专家和我中心实地考察共同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佛罗镇福塘洋、利国镇秦标村荷秦洋、黄流镇铺村芒果基地,示范区共安装90台太阳能杀虫灯,悬挂黄、蓝诱虫板1.5万片,3个示范区共面积1450亩,推广面积1万亩。二是做好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发生调查工作,一年来共派出植保人员300人次,发放

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年终总结

篇一:《个人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个人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回顾一年来,我们根据县农业局的布暑,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镇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服务。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深入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搞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素质保证。 二、立足本职,切实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2009-2010优势农产品谷子示范地白道村,管辖4个自然村,260农户,实施示范地100亩,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独特非常适合小杂粮的开发。 该村一共选了十个科技示范户成员

1、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根据县局的要求和《2010年寿阳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指南》,我们选取了一项进行推广和示范。 一、是“西洛镇谷子推广”。项目涉及到8个村,推广的优质谷种,晋谷21,免间谷等。为确保项目的实施,镇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入户率。通过适时播种移栽,科学施肥管水,加强病虫防治等系列措施 的实施。增强示范户和农技员的知识,从而能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最终辐射带动周围的农户都种植推广这个谷子品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了示范基地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群众会组织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学习班,根据各个环节的技术需要发放技术资料,提高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二是抓好了测土配方施肥;三是抓了滴水灌溉,节约用水,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抓好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积极推广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产品污染。 二、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工作。技术培训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技术入户率的有效途径。结合今年的技术推广项目,共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都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附件1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一、基本说明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主要指标包括机构指标、人员指标、项

目指标以及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指标等4个。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纳入体系管理系统中的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是指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具体包括: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四个系统所属县、乡两级事业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主要职责为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事业单位,不包括主要从事农业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也不包括只有部分职能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主体职能为其他工作的事业单位。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下简称“农技人员”)是指在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在编在岗、在编不在岗以及长期聘用的编外人员。 在编在岗人员:编制内人员且在本职岗位工作。 在编不在岗人员:编制内人员,但不在本职岗位工作半年以上。 长期聘用的编外人员:非编制内人员,被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聘用半年以上。 (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上级和本级制定实施的技术推广类项目,例如基层农技推广

改革与建设补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由承担单位填写相关内容。 (四)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是指县级及县以上区域农业农村人口、面积、农民收入、农业产值、机械化率等基本情况,数据依据本区域统计年鉴。 二、机构指标 机构指标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涉及指标,包括基本情况、推广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履行等6项二级指标。 (一)基本情况 包括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单位级别、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机构类型以及机构信息4个基础指标。 1. 单位级别 分为县级、乡级,其中乡级又包括乡镇站、区域站2类。 乡镇站:农技推广服务区域在1个乡镇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 区域站:农技推广服务区域在2个(含2个)以上乡镇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包括:跨乡镇设立的承担两个以上乡镇相关行业全部技术推广工作的机构和设置在某一乡镇并辐射带动周边其他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

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及其基本构想(一)

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及其基本构想(一) 论文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论文摘要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在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技平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全社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民生提供共享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对于具备实力的科技平台,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就不要错过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申报了。 一、申报主体 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中科院各研究所、重点大学,国有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条件 (一)资源整合 1、资源整合范围覆盖跨部门,跨地方的能够代表国家科技资源水平的优势资源或特色资源;参建资源单位覆盖本领域、本地区主要优势资源单位;资源规模在本领域、本区域同类资源中占绝对优势。 2、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加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了符合资源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准入制度;和所有整合的资源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3、建立了成熟、合适平台特点的资源整合模式,资源整合效果良好。 4、资源数字化加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数字化加工的资源占已整合资源总量80%以上;具有系统先进、功能完善运行稳定、本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平台资源信息运行服务系统。

(二)组织管理 1、具有保障平台日常运行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实行人财务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科技资源特点,有效保障平台运行决策、咨询、监督机构。 2.制定了有效保障平台运行服务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平台各参与单位责、权、利清晰的组织协调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了适应平台运行服务特点共享服务机制; 3.具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设立平台服务专岗;平台总人数一般不低于50人,其中维持平台运行的专职人员一般不低于20人;平台运行管理、技术支撑、共享服务人员比例合理,满足平台运行服务工作需求。 4、实物资源具有良好的保存设施和维护条件,信息资源具备相应信息存储和网络运行条件;具备开展共享服务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和研究实验开放条件。 (三)运行服务 1、已整合科技资源使用效率逐年提高、效果显著;针对平台服务领域和对象的特点,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企业创新、民生科技、应急事件、科学普及等方面支撑效果突出,具有典型案例。 2、覆盖部门、行业、地方本领域主要用户单位,其中服务平台参建单位以外用户占总服务费的比例不低于50%。 3、具备符合科技资源特点、可有效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服务模式;具备规范化服务流程,对外正式公布服务内容与承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