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应不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辩论稿

语文应不应该成为大学必修课辩论稿

中国人民大学把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刺激到了一些人的神经,觉得英语都还是必修课,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怎么就成了选修课?说难听点,这不是数典忘宗吗?从必修到选修,大学语文教育退步了?

我们对于语文的敏感,是骨子里带的。每年的高考作文,是全民话题;高考分值提高到180分,家长乐不可支,潜意识里觉得语文比英语好考多了。语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文化,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别的没怎么显现出来,功利心倒是看到不少。

按照人大的回应,汉语虽退出该校的必修课,但这并不等于学生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人大将单一的汉语教学,分解成了五大课程群,包括通识教育大讲堂、原著原典选读、公共艺术教育、包括文学、国学在内的全校课程开放,以及技能强化类课程,如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

人大要求,在这五类课程所开设的门数中,学生可以任意选修,但要求每个门类都必须选择。例如,原有的大学语文归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成为该课程群37门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可以不选择“大学语文”,但必须选择其他的通识课程,修满4学分。这哪里是怠慢语文教学?明明是扩大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也未必能把整个领域吃透。几年大学,能了解汉语魅力,能把为我所用的部分掌握好,就已经足够。人大把汉语课程分门别类,表面看是把对大一统的单一课程进行“肢解”,实际上为学生深造汉语,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余地。比如某学生喜欢写作,那么该生完全可以以提升写作水平为目的,来选择写作周边的课程,至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丢到一边也没什么大不了。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全能型人才已经无法发挥特别耀眼的作用了。大学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对课程进行修改,早已是院校转变教学理念的通常做法。几年前,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也没听见强烈反对的声音,这次人大的动作激起反响,还是和人大属国字头院校有一定关系,激起了社会意识形态中固化、保守观念的波澜。

把大学语文教学比喻为“高四语文”并没什么不对。应对一般的工作和生活应用,高中语文水平就已经足够,如果大学语文只是高中语文的复习,真没多大意义。相反,对汉语课程进行细化,更容易培养出小领域内的语文专家,对濒临消失的古汉语进行抢救,让现代汉语迸发更大的活力。

退一万步说,就算成为选修课后,有的学生一门课程也不学又有多大关系?“语数英全面发展”的口号不应该继续再喊下去,培养“全才”的说法更是值得商榷,别把一门学科的改革上升到“文化沦丧”高度,让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与生活之间,她才会保持魅力,不会老化

2013年11月14日《新京报

“大学语文”必修有必要吗

作者: 杨支柱

5月10日,一篇题为《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报道,在网上被广为转载并引起热烈的讨论。(有后续报道,教育部有关人士称,这只是给各大学的“建议”。而北大、清华等校在教育部相关会议后已将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程。)

主张将语文作为必修课,显然是出于对当今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汉语语文水平的极大不满。要求所有大学生学语文,不只是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极大讽刺,同时也是对于教

育部所谓“扩招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估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极大讽刺。

我首先想问那些主张和赞成“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人一个问题: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如何?如果觉得“不过关”,为什么不以身作则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取消自己的大学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让自己先到大学或中学去回炉学语文?如果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很棒,那么请问阁下,上大学的时候语文是必修课吗?为什么同样没有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而过去的大学生语文水平可以过关而如今过不了关呢?根据形式逻辑“求异法”,阁下是不是应该另找原因呢?无论如何,主张把大学语文作为所有大学生必修课的人,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语文,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形式逻辑。

我们生下来就在学语文,一直在学,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学的,也不因为大学毕业就停止了学习。尽管学语文是终身的事,但有突破性进展的阶段还是有的。我觉得我的大学一年级就是这样一个阶段,但跟修大学语文课毫无关系。上大学之初我的语文水平迅速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写信。第一次离开家里出远门,那时的电话又是奢侈品,无论是想念亲友、感谢恩师还是联络同学,都只能靠写信,第一年下来没写一百封也有八十封。写这些信的时候既没有假装崇高之苦,也

没有命题作文不得不写若干字数之累。真情实感写得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上去了。我的语文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因为我办了一个网站,除了睡觉一天到晚都在论坛里看帖、评帖、跟他人辩论。后来就有报刊编辑找我要稿子。我从网友的批评和有经验的编辑的删改中学到不少东西。

主张所有学生必修大学语文的人,总是讲汉语对中国人如何重要,尤其是对比着英语讲。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的确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真正根据重要性或有用性在大学课程中安排语文和英语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在中国,英语一般从小学才开始学,贫困山区因为缺乏师资甚至从初中才开始学。可是汉语呢,我们几乎是一生下来就学,跟父母学,跟兄弟姐妹学,跟邻居学,跟同伴学。在学校里也不只是语文课才学汉语,而是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学汉语。中小学语文课每周的课时数和学制的长度(12年),也远非大学语文可比。中小学解决不了的写作水平问题靠大学语文课就能解决?解决学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语言不流畅多、词不达意”这样的问题主要靠不断写作和修改,大学语文课教师打算改几次作业?

至于提高人文素养云云,那是能用必修课和合格考试这种强迫手段解决的吗?我甚至认为大量阅读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人文素养问题首先是个价值观问题,其次是情感问题,最后才是知识问题。一个文盲可能富有人性,很文明;一个语文博士可能毫无人性,很野蛮。只要大学还兼有官场或商场色彩,只要大学里还有那么多谎言和作弊,知识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就会十分有限。

解决大学生必要的汉语语言能力问题,对大学来说只有一种思路,就是拒绝招收语文不合格的学生,除非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而且他所擅长的领域对汉语语言能力的要求比其他学科低。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只能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尤其是中学课程改革。语言这东西,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是学得越早效果越好。大学生练汉语基本功,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的浪费生命的折磨。

文科类院校:语文危机让大学语文更受重视

近日,在传出人民大学将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的消息后,人民大学一名学生在人人网发表博文《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直指学校不该为了追求国际化而取消大学语文。继而,网上出现了更多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被取消的感慨。对于大学众多的西安来说,向来被大家看做是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又是怎样的命运?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学校的老师。采访在西安,一般文科类发现目前、综合类的大学,大学语文基本上都是必修课,而在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还是选修

课。

“西北大学的大学语文是必修课。其实近十年全国多数大学大学语文的变化都是从选修课向必修课转变,必修课我们也叫做通修课,就是全校必修的课。”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炜评介绍,近10年来,教育部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大学必须开设大学语文课,但是提倡学校在师资和教育设施配套的情况下,面向全校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成为全校通修的课程之后,大学语文和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地位是相等的。西北大学的大学语文现在安排的是一学期的课程,以后可能还要变成一年的课程。刘炜评说,西北大学不但没有减轻大学语文的学习,还会看得更重。

“大学语文被重视,是因为大家看到了语文危机。语文危机最早来自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教育者和政府发现,60年代的人对于母语和母语文化了解甚少,而且对于传统的东西并不重视,因此他们提出了语文危机的概念。中国改革开放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发现人们不但外语素质很差,语文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大学的学者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不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能很好地使用语文。”刘炜评说:“华罗庚是数学家,诗歌也写得不错。”

陕西师范大学也是把大学语文当做所有学科的必修课,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刚表示:“语文学习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不管学习什么专业语文是基本,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把母语都学不好,那还能学好什么。”

理工类院校:关键在学生兴趣

和文科类、综合类院校不同的是,在西安的理工类院校,大学语文却基本上是选修课。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的语文老师徐殿东介绍:“在西工大,大学语文是选修课,就算是历史哲学这些文科专业也是选修课。”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语文同样是选修课。但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并不认为大学语文成了选修课就不重要。“在我们学校大学语文是选修课,我其实很反对把所有的东西都一定要设立成课程,我觉得这就是课程设立者的感觉,完全忽视了被

教育者的感受。”刘克成认为所谓的必修课可以少设立一些,反而选修课则可以多开设一些。

“在我看来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和它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没有关系,而在于学生喜欢哪门课。也许作为选修课的大学语文会拥有比必修课时更多的拥护者。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己喜欢和自己觉得舒服是最重要的,而所谓的大学语文对理科生重要还是对文科生重要完全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很多知识是没有文理科区别的,我们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回归到素质教育上来。”刘克成认为,作为物理学家的钱学森文科水平不亚于文学大师,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也非常好,这些都不是因为他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有这么一门课,完全是他们的自我修养。而现在的学生需要的就是这

种自我修养。

南方周末05.17发表有一篇杨支柱先生表述观点的文章《大学语文必修课有必要吗》,杨先生显然是站在批评当前教育制度的立场上。我也是学生,如果说当前教育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那我算是一个受害者。因此杨先生算是在为我等出气和申诉,若在几年前,我也会对其观点赞同不已,但现在,

我的大学本科教育刚刚结束不久,却感觉其观点有可商榷之处。

话题背景是教育部最近出台的规定:要求各高校将语文课列为必修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杨先生眼光犀利,一语道破玄机,这个规定表面看似光鲜,表明我们重视国语学习和国学修养,但同时“也是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极大讽刺,是对于教育部所谓“扩招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估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极大讽刺”。关于教育部关于扩招的粉饰这里暂且不谈。这个规定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和教育制度确实是一个讽刺,甚至是一个颠覆。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我确实是感同身受。大学以前的教育完全被高考所奴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考试,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分数。套用鲁迅先生的句式:我不考试,但我觉得充实;我一考完,同时感觉空虚。那时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应试,而决不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现在是不是这样我不清楚,但只要有高考,我想情况不会彻底改观。

杨先生然后详述了自己学习语文的过程,最后摆出观点,大

学将语文课设为必修完全是教育部门的一厢情愿,是一种强迫手段,“大学生练汉语基本功,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的浪费生命的折磨”。

对此我却有不同看法。

首先我感觉杨先生混淆了概念。

教育部和高校提到的大学生“语文水平”应该不是指“写几篇作文,写几封信,或者错别字多,词不达意”等等这些事情。在我看来,这都是技术性的行为,而且一个大学生如果不能用文字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他是不能通过高考这关的,如果“错别字多,词不达意”,他的高考语文应该也很难及格的,除非是通过其它途径上的大学,但这又是少之又少。我本科接触的所有同学中,没有一个符合杨先生所指的“语文水平”不合格。在这一点上,我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应该比杨先生更有发言权。官方提出的“语文水平”到底指什么呢?我理解为国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水平,一个大学生不知道诸子百家,不了解唐诗宋词,没听说过钱钟书,沈从文,看不懂一篇简单的文言文章,个人感觉是不合格的。在

当前英语当道、四六级考试当头、不分专业不分情况过分强调英语重要性的病态风气下,大家都趋之若鹜,本来中小学教育就没有让我们得到人文素养的锻炼,现在又全被英语给挤压了学习空间,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更凸显出来。此时官方倡导提高大学生语文修养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其次,杨先生混淆了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区别。

中学教育大部分为应试教育,学生所学多为考试,而大学则不同。没有了高考和升学的压力,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更宽松,更自由。虽然大学也有必修课和考试,但其性质已完全不同于高考。而且大学的授课手段、授课思想和授课水平是中学不能望其项背的。大学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本人2002年进入大学,专业是工科,但学校那时已经将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课(对此有先见之明的规定我感觉受益匪浅)。我高考语文分数128(150分制),平时也较为喜欢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自认为尚能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真实意思。当我并不觉得大学语文的必修课是折磨和浪费时间。我们的授课老师全是文学院的知名教授,他们都有自己的精通的研究方向,因此在讲课时常有独到见解,即使对于生涩的文言文章也能趣味百出,让人生趣。自然这跟老师水平有关,但由于授课目的不同,大学语文不

会再像中学那样教你划分段落,提炼中心思想,写作文要总分总等等此类,考试形式也更多样,可以自己谈感受,写体会,写读书笔记等等均可。学了多年语文,我感觉到了大学才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了解众多文学作品的精华,了解更多的文学流派,结识更多的文学作家,对自己人文修养极有帮助。

最后,杨先生更多的是一个问题的评论者而不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

对于一个问题,发发牢骚,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这自然是一个轻松的活儿,然而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

诚然,大学生语文素养缺失跟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直接关系,更当前的中学教育制度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严辞批评当前的教育制度,但那些深受教育制度之害的学生怎么办?那些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怎么办?中学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每一年还要有几百万中学生要进入大学,他们的人文素养怎么提高?大学对他们进行语文能力的再教育如果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至少是一个救

急的办法,是一个亡羊补牢的办法。事实也证明,大学语文教育比中学教育更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因此对于当前形势来说,我认为大学语文必修教育是必要的,合适的,是一个负责任的规定。

如果如杨先生的办法,语文不合格高校拒收。首先如何判断不合格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即使能判断出来,难道他们就要被高等教育所抛弃。改革中小学教育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改革成功完成之前,这些学生有必要接受语文的再教育,国家和高校有责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最后顺带想一句,如果杨先生的孩子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如果语文不过关,不知道同不同意被高校抛弃~

--------------------------------------------------------------------------------

原文:

“大学语文”必修有必要吗

南方周末2007-05-17 15:48:49

□杨支柱

5月10日,一篇题为《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报道,在网上被广为转载并引起热烈的讨论。(有后续报道,教育部有关人士称,这只是给各大学的“建议”。而北大、清华等校在教育部相关会议后已将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程。)

主张将语文作为必修课,显然是出于对当今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汉语语文水平的极大不满。要求所有大学生学语文,不只是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极大讽刺,同时也是对于教育部所谓“扩招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估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极大讽刺。

我首先想问那些主张和赞成“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人一个问题: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如何?如果觉得“不过关”,为什么不以身作则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取消自己的大学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让自己先到大学或中学去回炉学语文?如果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很棒,那么请问阁下,上大学的时候语文是必修课吗?为什么同样没有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而过去的大学生语文水平可以过关而如今过不了关呢?根据形式逻辑“求异法”,阁下是不是应该另找原因呢?无论如何,主张把大学语文作为所有大学生必修课的

人,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语文,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形式逻辑。

我们生下来就在学语文,一直在学,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学的,也不因为大学毕业就停止了学习。尽管学语文是终身的事,但有突破性进展的阶段还是有的。我觉得我的大学一年级就是这样一个阶段,但跟修大学语文课毫无关系。上大学之初我的语文水平迅速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写信。第一次离开家里出远门,那时的电话又是奢侈品,无论是想念亲友、感谢恩师还是联络同学,都只能靠写信,第一年下来没写一百封也有八十封。写这些信的时候既没有假装崇高之苦,也没有命题作文不得不写若干字数之累。真情实感写得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上去了。我的语文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因为我办了一个网站,除了睡觉一天到晚都在论坛里看帖、评帖、跟他人辩论。后来就有报刊编辑找我要稿子。我从网友的批评和有经验的编辑的删改中学到不少东西。

主张所有学生必修大学语文的人,总是讲汉语对中国人如何重要,尤其是对比着英语讲。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的确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真正根据重要性或有用性在大学课程中安排语文和英语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在中国,英语一般从小学才开始学,贫困山区因为缺乏师资甚至从初中才开始学。可是汉

语呢,我们几乎是一生下来就学,跟父母学,跟兄弟姐妹学,跟邻居学,跟同伴学。在学校里也不只是语文课才学汉语,而是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学汉语。中小学语文课每周的课时数和学制的长度(12年),也远非大学语文可比。中小学解决不了的写作水平问题靠大学语文课就能解决?解决学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语言不流畅多、词不达意”这样的问题主要靠不断写作和修改,大学语文课教师打算改几次作业?

至于提高人文素养云云,那是能用必修课和合格考试这种强迫手段解决的吗?我甚至认为大量阅读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人文素养问题首先是个价值观问题,其次是情感问题,最后才是知识问题。一个文盲可能富有人性,很文明;一个语文博士可能毫无人性,很野蛮。只要大学还兼有官场或商场色彩,只要大学里还有那么多谎言和作弊,知识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就会十分有限。

解决大学生必要的汉语语言能力问题,对大学来说只有一种思路,就是拒绝招收语文不合格的学生,除非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而且他所擅长的领域对汉语语言能力的要求比其他学科低。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只能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尤其是中学课程改革。语言这东西,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是学得越早效果越好。大学生练汉语基本功,

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的浪费生命的折磨。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有大学生感慨,“汉语都成选修了,为什么英语还是必修?”一时间,大学语文该选修还是必修,瞬间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1 对1

甲方

语文成为选修并不可怕

在人文底蕴愈发匮乏的当下,大学语文“过山车”似的命运,就像一记警钟敲击在每一个人心房。但很明显,选修与必修,并不是决定大学语文命运的分水岭,大学语文课程的归属,也并不是其得以拯救的有效药方。

大学语文的尴尬地位,已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课程正在被我们的学生抛弃。众所所周知,大学语文所传授的是一种内心修养,一种文化底蕴。可是,在浮躁功利的当下,许多人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豁达,他们所看重的,却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事实上,要破解大学语文不受待见的现实命题,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学语文究竟该选修还是必修,也不在于它和英语课程的地位孰高孰低,反倒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给大学语文创造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的高校教育方式,并没有将大学语文的精髓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去,以至于,大学语文的边缘化,才那样的触目惊心。

如果大学语文教材继续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老师们的授课继续呆板无趣,整个教与学继续围绕最后的考试进行,那这样的必修就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不会增加大学生们对语文的好感,反而会让大学生们更加厌恶语文,可谓适得其反。

这么看来,大学语文变为选修其实并不可怕,被学生抛弃才可怕。如果教授们的课能上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牢牢抓住大学生们的“芳心”,就是选修,那也会座无虚席。文剑

乙方

岂能让语文“大撤退”

一些院校敢于上演汉语大撤退,只能说是对民族人文传统的抛弃,是一些院校对传统价值的割裂与颠覆。这其中虽然存在现代文明对于传统文明的冲击问题,但更多的原因或许在于,一些院校课程设计决策者认为汉语学习影响或干扰了其他有用的专业课程的学习。

有专家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在本土难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文精神的缺失。理科生要想成为顶尖人才,对本国语言的学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一是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学好各科课程的必要基础。丢失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而一味地去学习其他专业,往往会得不偿失。二是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不可缺少的。人才,首先是人,然后是才。人文精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是“德性”“价值观”“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人文素养不是一种可以量化、可以换算成某种能力的东西,但是它体现在生活的各种方面,它甚至定夺了人生的方向,绝不容小视。三是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把科研成果撰写成论文,往往会言不及义。有教授表示,很多学生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教材:徐中玉主编,陶型传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指定教材。文学常识可参考徐中玉钱谷融共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和严廷德冯川编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要部分。 二考试内容:重点考核语言知识、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1.语言知识 现代语体文中的疑难词语的意义; 现代语体文中的成语或所引古书中的词句与典故的意义; 教材所选文言文(包括古典诗词)中常见实词的意义,辩析它们的多义性和古今意义的差异; 识别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于”“以”“而”“之”“为”“虽”“则”“其”“或”“莫”等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被动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 2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知识和文体知识。 (1)作家作品知识 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认知作家的姓名字号,所属时代及地域;识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主要成就,主要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所属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代表作名称及相关别集的名称,与课文有关的专书的编著者和编著成书年代等。 (2)文体知识 根据教材出现的有关文体术语识别课文的文体属性: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词、曲、赋。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立论文、驳论文;识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识别论证方法和驳论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从个别到个别的比较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认知论据的类别(事实论据:概括事例,典型事例;经验性论据,假设性论据;历史事实;现实生活事例。理论论据: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公理定律;谚语熟句)。 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语体和应用语体),文艺性说明文(文学语体,又叫科学小品);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记叙文:识记记叙文的种类,如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等;区别记叙文的叙事方法-顺序、倒叙、平叙(分叙)、插叙;认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场景景描写;认知记叙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说理议论中抒情)。 诗词曲赋:识记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诗;词牌、词题;曲的特点、散曲,杂剧;赋的表现形式。 (3)常见表现手法:认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铺垫、反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表达技巧;识记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象征、借代、设问、反诘、排比、夸张、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 3、阅读分析 以教材课文为主要阅读对象,以课文的“阅读提示”为阅读导向,牢记每篇诗文作品的思想意义;识记每篇文章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记住并正确理解诗文中作品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正确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层次;正确解释课文中疑难词语及古文中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背诵古代诗词和散曲中短小精炼的篇目,熟读较长的诗歌作品。

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必备知识点笔记

基本要点归类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4.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其一):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1.第1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属于哪个朝代的作品()。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2.第7题 姚纳是下列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A.《风波》 B.《断魂枪》 C.《苦恼》 D.《舞会以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3.第8题 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4.第9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 A.《世说新语》 B.《晏子对齐侯问》 C.《召公谏厉王弭谤》

D.《五代史伶官传序》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5.第10题 选自《国语》的作品是()。 A.《召公谏厉王弭谤》 B.《李将军列传》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冯谖客孟尝君》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6.第11题 欧阳修号()。 A.六一居士 B.东坡居士 C.青莲居士 D.香山居士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7.第12题 下列属于晋代诗人的是()。 A..轼 B.陶渊明 C.杜甫 D.龚自珍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8.第13题

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厚京味儿的作家是()。 A.老舍 B.史铁生 C.从维熙 D.汪曾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9.第14题 《断魂枪》的作者是()。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0.第15题 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着名小说家是()。 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马克.吐温 D.欧.亨利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11.第16题 胡适所着的在我国新诗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一.《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兯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介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云、第六自然段。孟子兲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极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云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云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兲体提出,要给民以云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云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兴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云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共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巬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巭掌握了论辩的主

2017南开 大学语文 离线作业答案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7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7.9) 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当堂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4、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名著是《史记》。 5、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 A.《诗经》 B.《楚辞》 C.《离骚》 D.《乐府诗集》 2.《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 D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C ) A.《周南》 B.《卫风》 C.《秦风》 D.《郑风》 4.《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A ) A.《女神》 B.《神曲》 C.《燃烧的天空》 D.《再别康桥》 5.《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C ) A.一死生 B.齐彭殇 C.死生亦大矣 D.淡漠生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风格特色有( ABCD ) A.质朴真率 B.平淡自然 C.自然之趣 D.绚丽语言 2. 下列作品属于“临川四梦”的有( AB ) A.《紫钗记》 B.《牡丹亭》 C.《蝴蝶梦》 D.《红楼梦》 3. 柳永词对词体开拓的贡献有( ABC ) A.大力提倡慢词,改变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B.变雅为俗,运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市民化的生活情调; C.创造性的运用了白描和铺叙的手法; D.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4.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代表形式是( AC )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 (2.0) 分 《道德经》是指( A )。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第2题 (2.0) 分 由西汉刘向编定的一部著作是 ( D )。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战国策》 第3题 (2.0) 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口号的提出者是( D )。 A、李白 B、苏轼 C、韩愈 D、白居易 第4题 (2.0) 分 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 B )。

A、《猛虎集》 B、《女神》 C、《尝试集》 D、《前矛》 第5题 (2.0) 分 属于外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是( A )。 A、《苦恼》 B、《断魂枪》 C、《风波》 D、《华威先生》 第6题 (2.0) 分 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 D )。 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马克.吐温 D、欧.亨利 第7题 (2.0) 分 晚号香山居士的著名诗人是( D )。

A、杜牧 B、李商隐 C、杜甫 D、白居易 第8题 (2.0) 分 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C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第9题 (2.0) 分 下列作品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 C )。 A、《论语》 B、《左传》 C、《庄子》 D、《战国策》 第10题 (2.0) 分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B )。 A、苏轼 B、王安石 C、欧阳修

D、司马光 第11题 (2.0) 分 选自《国语》的作品是( A )。 A、《召公谏厉王弭谤》 B、《李将军列传》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冯谖客孟尝君》 第12题 (2.0) 分 《念奴娇·过洞庭》的文体是 ( B )。 A、诗 B、词 C、.曲 D、.赋 第13题 (2.0) 分 《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 C )。 A、李煜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南开大学语文答案究极版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现代文 鲁迅 1.下列作家,对魏晋文章情有独钟的是鲁迅 2.鲁迅的《复仇》选自哪部作品集《野草》 3.鲁迅的《野草》属于散文诗集 4.从《复仇》可见鲁迅一种特殊的心态,这种心态是捣乱心态 5.《复仇》里一对裸身男女象征的是启蒙者 6.《复仇》运用的文学手法主要是象征主义 7.从《复仇》可见鲁迅的一个大苦闷是启蒙者启大众之“蒙”,大众不仅愚昧冷漠,而且反相迫害启蒙者 8.《复仇》中“无血的大戮”是指裸身男女毫无动作,以致路人因无戏可看而“干枯到失了生趣” 9.自群众观言之,《复仇》所表达的思想,与哪位作家的思想近似尼采 10.如从启蒙者与大众之关系的角度看《复仇》,则鲁迅对于启蒙主义的看法是启蒙主义遭遇 了悲剧性的尴尬 周作人 1.周作人的散文发扬了中国文学(言志)论文传统。 2.周作人曾赴哪个国家留学并深受该国文学的影响?日本 3.周作人的文学观是(人的文学) 4.周作人倡导“人的文学”的理论依据是(人道主义) 5.(《孤儿记》)是周作人的翻译作品。 6.《我学国文的经验》最初发表于(《孔德月刊》) 张爱玲 1.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紫罗兰》) 2.(《秧歌》)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 3.散文集《流言》的作者是张爱玲;(《流言》)是张爱玲的作品集 4.下列作品不是张爱玲写的是:荒山之恋 5.下面哪部小说不是张爱玲的作品?《啼笑姻缘》 6.(咏物抒情)不是张爱玲在《天才梦》里用到的笔法。 7.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紫罗兰》) 8.(咏物抒情)不是张爱玲在《天才梦》里用到的笔法。

9.下面哪个人物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胡兰城 王蒙 1.下列哪位作者曾经担任过中国的文化部长?王蒙 2.《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谁的代表作王蒙 3.下列不属于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讲演风格的是中英夹杂 4.王蒙曾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举了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这个例子说明的是语言的哪 个陷阱?言过其实 5.王蒙曾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举了阿Q和徐志摩分别向吴妈示爱的例子,作者意图要说明语言的 哪种功能?修辞 6.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举了“失空斩”的例子,用来说明语言的哪种问题?言过其 实 7.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举了“轮扁斫轮”的例子,用来说明语言的哪种陷阱?言不 能达意 8.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曾提到李商隐的诗歌,是为了说明语言哪方面的问题?语 言具有艺术和审美功能的问题 王小波 1.王小波的思想倾向是自由主义 2.王小波属于红卫兵一代 3.下列哪种作品不是王小波创作的《个狗主义》 4.下列不属于王小波作品的是动物庄园 5.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代表了一种什么精神?自由 6.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王小波对这只猪的基本态度是?喜爱和尊敬 7.王小波说,自己的文章篇篇都要“打自己的嘴巴”,《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体现此写作理念 的情节是我没有和猪一起并肩战斗 8.关于如何理解《一只独立独行的猪》中的幽默风格,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冷幽默 9.《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属于哪种文体?思想性随笔 10.“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这句话出自:《一 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国维 1.《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里,陈寅恪认为王国维自沉的原因是殉中华文化 2.课文中所说的“王先生自沈”是发生于哪一年,什么历史背景下?1927年大革命 3.王国维遗书有云“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此事变”是指国民革命军北伐 4.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其第一境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 5.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其第二境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 6.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其第三境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华师《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大学语文》在线作业-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采薇》选自(),为西周后期作品。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商颂》 正确答案:B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短歌行》 B.《邯郸记》 C.《还魂记》 正确答案:A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出自()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滕王阁序》 正确答案:C 4.《滕王阁序》是()的作品。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正确答案:A 5.()的著述有两大成就为海内外所瞩目:其一为翻译,穷半生之力译出了300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行世;其二为散文创作,尤其是他的小品文创作,别具特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A.郁达夫 B.徐志摩 C.梁实秋 D.戴望舒 正确答案:C 6.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闺中只独看 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正确答案:A 7.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正确答案:A 8.《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徐志摩 B.余秋雨 C.余光中 正确答案:A 9.《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A.《大雅》 B.《小雅》 C.《国风》 正确答案:B 10.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赠别诗 B.七言古诗 C.山水诗 正确答案:A 11.《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 A.王雄 B.丽儿 C.表少爷 正确答案:C 12.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短歌行》 B.《月夜》

大学语文(一)

大学语文(一) 一、综合分析题 注意:1、附件形式提交2、抄袭不得分3、请以课文为论述依据 《陌上桑》和《行行重行行》《春江花月夜》对爱情的描绘风格极为不同,请具体分析。答:《陌上桑》中的罗敷编造出一位才貌双全、有钱有势的夫婿来,是为了蔑视并吓退那个心怀叵测的太守。这种爱情是充冲少女情怀的幻想,也颇有喜剧色彩;《行行重行行》的爱情却显得沉重、哀婉、无奈,思归相思煎熬深重并且不无对远行的丈夫不无悬念和担心;《春江花月夜》面对月夜、春江、花林的美妙抒发了委婉缠绵的离别相思之情 《张中丞传后叙》和《长恨歌》《陈情表》同为写人之作,他们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答:三文中相同的写法是写人叙事的同时抒发议论,抒发情感。三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张中丞传后叙》最大特点是议论叙事,紧密结合;《长恨歌》算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陈情表》抒情意味浓厚 以课文为例,说明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有什么同异?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的不同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如在《将进酒》里,李白将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醉意使李白纵情狂欢,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鄙弃世俗的非凡的自信。虽壮志难酬,但李白却没有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认为“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在《登高》里,诗人杜甫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长年飘泊、老病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饱含了诗人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与孤独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也表现了诗人浓厚的忧国伤时之情。 三、意象、意境组合与营造的不同 李白所创造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奔腾咆哮的黄河与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宝黛吵架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是清代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所著长篇小说《红梦梦》的节选。 (选择、简析)(2)本文的精到,在于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内心的奥妙。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人弄假成真,弄巧成拙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今天在我们周围还时时发生。 作者总结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 (选择、简析)(3)宝黛二人本来内心是相互爱恋的,但在封建大家庭中,自己的命运要由父母而不是自己做主,不能挑明,所认二人之间只能“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之事引起了黛玉的疑虑,不宜明宝玉,只好用假情试探。宝玉则急着要表白,又因黛玉的讽刺而懊恼,于是误会产生了,二人吵了起来。这正是少男少女的扭曲心理。(选择、简答、简析)(4)《红楼梦》通常是以行为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极少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人。本文是一处例外。作者描述了恋爱中的宝黛二人吵架的起因和愈演愈烈并最终后悔的过程,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深入展现了

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微妙的心理变化。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有口角之事。”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拔的正是这个道理。这种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如果作者不直接把它提示出来,读者就很能可能于无意中将它忽略了,而这或许正是曹雪芹一反常态,在这里采取直接心理描写方法的用心所在。 (选择、简析)(5)“两假相逢,终有一真”是作者在二人吵架刚开始时以叙述人的身份直接议论的,点明了二人吵架的原因和实质。“不是冤家不聚头”是贾母知道二人吵架后生气时讲的话,贾母是因为二人是表兄妹、二人之间关系很好而发的感慨,无意中隐含了夫妻吵架很正常的意味,让二人听后明白了吵架是多么不应该,内心无比悔恨,这正是歪打正着,说中了。“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是文章结尾,作者对二人当时心绪的概括,再一次点明二人相恋的实质。这三句话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对二人的关系和心态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还预示了二人爱情的悲剧性,二人不能直接进行心理交流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答案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单选(本题总分:50分每小题:1.25分) 1. 张元幹《贺新郎》一词中,将友情别绪、爱国之思、报国之志融为一体的作品,首推 A. 张元幹《贺新郎》 B.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C.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D.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参考答案:A 2. 晏殊《蝶恋花》一词的主题是: A. 抒发政治不得意的情感 B. 怀念友人 C. 怀念妻子 D. 抒发自己的志向 参考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贾平凹作品的是: A. 《废都》 B. 《浮躁》 C. 《天狗》 D. 《白鹿原》 参考答案:D 4. 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指的是? A. 大学的精神 B. 学者的人格理想 C. 学术研究的重要命题 D. 政治民主问题。参考答案:B? 5. 蔡元培最为著名的教育主张是 A. 大学应贡献于学术 B. 培养全才 C. 兼容并收 D. 精英文化 参考答案:C? 6. 戴望舒曾经受到法国的著名象征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 A. 雨果; B. 魏尔伦; C. 福楼拜; D. 波德莱尔。 参考答案:B? 7. 冯友兰的学术代表作是? A. 西方哲学史; B. 中国哲学史 C. 希腊哲学史; D. 中国历史思想史。 参考答案:B? 8. 《李鸿章办外交》中所引掌故名著是 A. 《清园夜读》 B. 《春冰室野乘》 C. 《清园论学集》 D. 《郎潜纪闻》 参考答案:B? 9.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可堪”应该如何解释? A. 可以忍受 B. 可叹 C. 怎么能忍受 D. 恰好 参考答案:C? 10. 高适《燕歌行》突出特点是 A. 对比 B. 类比 C. 比喻 D. 比拟 参考答案:A? 11. 《给青年的忠告》一文的行文笔法,可以描述为? A. 反讽 B. 戏拟 C. 戏说 D. 戏仿 参考答案:A? 12. 《孟子·梁惠王下》中:“独乐乐,与人乐乐”,其中第一个“乐”为 A. 名词; B. 动词; C. 形容词; D. 副词; 参考答案:B? 13. .《蒹葭》与《诗经》中的大多数篇章一样,采用的形式是 A. 比拟 B. 反衬 C. 复沓 D. 类比 参考答案:C? 14. 下列不属于《我的四个假想敌》所用手法的是: A. 善用比喻 B. 巧用成语 C. 引用名诗 D. 妙用谚语 参考答案:D? 15. 《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结尾:此时此刻,我认为我有权要求所有人的支持,并且我要说:“让我们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吧。”这表明了一种的情感色彩。 A. 充分准备牺牲; B. 无畏和坚定; C. 沉重和危险 D. 疑虑和勇敢。 参考答案:B? 16. 在看似荒诞的叙事中隐含着刺人的思想锋芒的作家是? A. 张爱玲 B. 贾平凹 C. 王小波 D. 王蒙 参考答案:C? 17. “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这句话出自?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分 《道德经》是指( A )。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第2题分 由西汉刘向编定的一部著作是 ( D )。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战国策》 第3题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口号的提出者是( D )。 A、李白 B、苏轼 C、韩愈 D、白居易 第4题分

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 B )。 A、《猛虎集》 B、《女神》 C、《尝试集》 D、《前矛》 第5题分 属于外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是( A )。 A、《苦恼》 B、《断魂枪》 C、《风波》 D、《华威先生》 第6题分 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 D )。 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马克.吐温 D、欧.亨利 第7题分 晚号香山居士的著名诗人是( D )。

A、杜牧 B、李商隐 C、杜甫 D、白居易 第8题分 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C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第9题分 下列作品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 C )。 A、《论语》 B、《左传》 C、《庄子》 D、《战国策》 第10题分 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B )。 A、苏轼 B、王安石 C、欧阳修

D、司马光 第11题分 选自《国语》的作品是( A )。 A、《召公谏厉王弭谤》 B、《李将军列传》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冯谖客孟尝君》 第12题分 《念奴娇·过洞庭》的文体是 ( B )。 A、诗 B、词 C、.曲 D、.赋 第13题分 《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 C )。 A、李煜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老子》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婴宁

自考专升本:自考大学语文复习重点:婴宁 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属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选择、简答、简析)(2)本文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个性的表层是爱笑;无时无地的笑,千姿百媚的笑;内里是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整篇小说几成婴宁笑声的组曲、憨性的乐歌。无疑,这个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 (选择、简答、简析)(3)在小说中婴宁性格最终发生了很大变转化。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显然,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虽然这是不得已的,但却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也无法解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小说的主题思想就在于生动反映了这种人类的困境。 (选择、简答)(4)本小说结构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一条是暗线,即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两条线索、巧合、交叉,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暗线。明线是暗线发展成果的展现,二者巧妙融合,从而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选择、简答)(5)鬼母形象具有整套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抒。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选择、简答)(6)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达到妙合无痕的境地。婴宁的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由鬼母教养,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乱山幽谷之中,正是这样的特定的环境,才养成了她纯真、痴憨而略带狡黠的天性。遇到了王子服,嫁到王子服家,进入了人类社会环境,不得不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人类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婴宁不得不改掉爱笑的天性,变得稳重、复杂起来,但其善良的天性仍然保持着,这是合情合理的。 (选择、简答)(7)婴宁爱花,持梅花游玩初见王子服,执杏花与王子服复见,住地处处有花,嫁到王家仍爱花成癖,购花种花满园,争奇斗妍的百花始终陪衬在她周围,这有类比、象征之意,类比、象征婴宁美貌、善良的天性,更是对她音容笑貌、独特个性的有力烘托。花与笑的交相辉映,是这篇小说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背诵篇目及译文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背诵篇目及译文 1.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自“其词曰”始,到文章结束)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译文】 士之读书治学,其目的正是为了使自己脱离世俗观念的束缚,真理也正因此而才能够得以发扬光大。思想而不自己,则不如去死,这是古今圣贤共同追求的理想,那些平庸鄙琐的人哪里能理解得了呢(此句我理解不了,在此妄断之)。先生以一死来彰显他独立自己的理想,并不是如人们所说,是为了个人的恩怨,国家的灭亡。唉,立块石头在这学校,表达一些哀思,让人们记住他。以表彰哲人之奇节,彰显真理的无穷光辉(此句也理解不了。亦妄断)。将来的事情难于预测,先生之著述,其影响可能会随时代之不同变化,先生之学说,将来也可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只有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使经过千百万年,也会与天地一样长久,和日月一样永远闪光。 2.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兴,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 1樊迟、仲弓问仁 2冯谖客孟尝君 3容忍与自由 4我的世界观 5 又呈吴郎 6秋水 7中丞传后叙 8婴宁 9蒹葭 10湘夫人 11春江花月夜 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3秋兴八首 14长恨歌 15无题 16苦恼 17饮酒 18赤壁赋 19哭小弟 20断魂枪

1 樊迟、仲弓问仁 练习题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涵。 2、从本文节选的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附参考答案: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 练习题 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盂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人物之间的映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