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为人民服务doc

12-为人民服务doc

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

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

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重难点:

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

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

三、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然后组织大家讨论。

1.第一段,课文用“革命”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任务。第三句话指出张思德同志生前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总(起)分(述)关系。这样说可以启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义,从而充分肯定张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绩。

3.第三段共六句话,其中有“不管……都……”“只要……就……”连接的三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加强了语言的力量,突出强调了“我们这个队伍”坚持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4.第四段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指出“我们这个队伍”现时的任务: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去争取全民族的解放。第二层和第三层指出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要努力奋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5.第五段在讲演结束时仍回到追悼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紧扣讲话中心,又进一步表达了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

四、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课文大多是一般记叙文,有时也少量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议论文这种文体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

《为人民服务》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可能本文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有关议论文的课文。如何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本课教学我想重点让学生感知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结合本文来理解这些特点尤为重要。本文的论点:为人民服务。论证过程: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第1自然段);然后结合当时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第2自然段);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第3自然段);三是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第4、5自然段)。什么是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本文中有关李鼎铭先生是出“精兵简政”就是举例论证。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

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有关司马迁“人固有一死……”一个段落,要树立革命的生死观一段就是道理论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课文内容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 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 资料袋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演讲。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年,经历长征,负过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卫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9目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地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在演讲中,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

部编版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检查字词认读,掌握“鼎”的笔画书写,理解鼎的意思,.积累有关鼎的成语。 2.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并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2.除了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这几个字,还可以在一些场合听到这几个。(播放录像:阅兵)这是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师:翻开书,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检查一下字词的认

读。 出示课件(词语) 1.指导理解、书写“鼎” 2.交流并积累有关“鼎”的成语。 3.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鼎”字 4.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 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什么是“鼎”? 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老师边说边画简笔画)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 生1:三足鼎立 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师手指示意图) 生2:鼎鼎大名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 《为人民服务》是语文六年级下册书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

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案)人教版

12.《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12 为人民服务

12《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难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一致。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有难度,难在对文章的思想的把握迁移上,需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这也是单元主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10个字。正确读写“彻底、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度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富有哲理,需要读通读顺,其中第2—3自然段需要背诵,因此要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跟随范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2.发现讲解点拨教学法 本课的语言富有哲理,对重点字句段需要层层分析把握。对句段中的思想迁移要有清晰的脉络,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句段的主要意思,点拨学生发现理解思想之间的承上启下关系。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张思德的资料和作者简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或者听到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在一些墙壁上、网站上还有爸爸妈妈的照片上看到,有谁知道这几个是谁提出来的呢?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画出生字,多种形式把握字音和词意。 2.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重点交流的几个字:彻,泰,鼎,炊。 三、初读感知 1.思考,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 作者、演讲时间、场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课件展示) 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 四、学习把握 1.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第二句) 画出重点词语并理解(完全、彻底) 2.学习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第一句) 围绕中心句论述的方式(先引用名言,再具体阐述,最后肯定张

第12课为人民服务的资料

演讲地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地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答:听众是根据地地军民.围绕地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地,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 、指出我们地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地利益工作地”,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地一员. 、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地”,他地死比泰山还要重.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地利益坚持好地,改正错地. 、指出为人民地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地牺牲.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地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第一段) 第一段有有三句.每句分别说队伍地性质、任务、这次追悼地人物.句与句之间有并列关系.(第二段) 中心句:人总是要死地,但死地意义有不同.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地?答:先引用司马迁地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地死毫无意义,什么样地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地死比泰山还要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你怎样理解司马迁地话?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地意思是人总是要死地,有地人地死比泰山还重,有地人地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地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地人生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三段)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地?答:我们为人民地利益坚持好地,为人民地利益改正错地,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地?答: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地例子)加以论述. 每句说地是什么?答: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地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小结: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地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地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地利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段) 、“共同地革命目标”是什么?答: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各层层意: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地解放,还要团结更多地人.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地勇气,不要灰心.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地牺牲.第四层:革命队伍地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段) 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地制度是什么?)答: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地益地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开追悼会地意义是什么?答: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地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答: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地利益工作;因为我们地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谈谈加点词地含义: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地,是彻底地为人民地利益工作地”.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地目地.”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人民服务》背后地真实故事年月日,在延安出版地《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根据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地会议上所作地讲话整理地文章《为人民服务》.年过去了,但“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地魅力!毛主席参加一位普通战士地追悼会,并即席讲话半个多小时,肯定是有着深远思考地.张思德是毛主席内卫班战士,毛主席不仅认识和了解张思德,而且在张思德调到内卫班之前,毛主席同张思德有过两次不寻常地邂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2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一、字词 革命彻底迁移泰山压迫批评鼎力目标牺牲炊事员解放意义文学剥削缺点指出改正意见兴旺五湖四海共同责任解救奋斗应当必要制度寄托 1.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2.泰山:古人以泰山(山名,在山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3.鸿毛: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4.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5.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的统治者实行恐怖独裁,推行侵略政策,被人们称为“法西斯”。 6.根据地: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7.追慎会:为悼念死者而召开的会议。 8.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9.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二、重点句段 1.全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全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揭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引用司马迁的话作为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阐释了正确的生死观,让人明白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4.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位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互相帮助。”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三个“互相”从不同层面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团结,什么才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关系。运用排比说理,条理分明,语气更强,将道理说得更充分透彻。)

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练习题及答案

为人民服务 【同步达纲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ài shān hóng máo xīng wàng wǔ hú sì hǎi ()()()() āi sīlì yìchèdǐ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 二、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1.兴旺 A.xīng B.xìng () 2.追悼 A.dǒo B.dào C.diào () 3.受苦受难 A.nán B.nàn () 4.李鼎铭 A.dǐng B.dǐn () 三、将下列词语正确搭配在一起 遵守看到提高战胜改正改进 工作缺点制度成绩困难勇气 ()──()()──() ()──()()──() ()──()()──()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改正了错误。 五、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先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于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截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1.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请愿事件所持的谬论的论点是()A.学生是应该读书的 B.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C.友邦人土,莫名惊诧 D.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如果将文中“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改为“人们都知道”,其结果将是()A.意思一样,语气更加简洁了 B.意思相反,与作者的本意相抵触 C.意思基本一样,但强调和讽刺的意味没有了 D.意思基本一样,但更加通俗易懂了 3.“报上不是说过”“说过”的内容是() A.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

12、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 1944年9 月8 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 演讲。当时, 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 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 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 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 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 学生自学字词。 1、 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 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 政” 等词语的意思。 三、 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浏阳市占佳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课时安排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学生 素质 发展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主要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的意思。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 解重点句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1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 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2.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板书设 计) 批注

12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修改)

12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二、三自然段重点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张思德的资料。 [课堂导学] 一、课前诊断与导入 1.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准确。(出示PPT) 哀思、剥削、炊事员、李鼎铭、精兵简政 点拨: A“剥削”是个多音字;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Bō:用于复合词:~夺。~削。~落。~蚀。生吞活~。另一个读音叫“xiao”,组词(削铅笔)齐读。 B什么是“鼎”?(“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出示古文字及其图片) 鼎这个生字特别难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第六笔是什么?这个鼎的部首是目,第六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右边相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最后是横折。 看到这个“鼎”,能说说与它有关的成语吗? (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注意把“鼎”的笔画笔顺写正确来。 2.同学们,这些词语出自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翻开第12课。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他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观点,能找出来吗? 2.出示PPT,全班齐读。

12.为人民服务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12.为人民服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背诵课文要建立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另外,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有助于我们背诵。第2自然段是关于死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第3自然段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相爱护、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案大家找〕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只要 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改正;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 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案大家找〕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获得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 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10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0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鼎”字可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记忆,要注意书写笔画和笔顺;“牺”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阅读理解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文体了解 了解议论文的写法。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彻、迁”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 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 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板块二生字新词触服务,思德形象立眼前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演示“鼎”字的由来,教师范写“鼎”字。 (2)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剥削革命解救压迫牺牲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五湖四海 (3)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正音:“剥削”的“削”读“xuē”;“鸿”读“hónɡ”。 (4)学生齐读词语。 3.了解张思德。 (1)梳理脉络: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写给谁的。 预设: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播放影片: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15:00—20:00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的是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八下第四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演讲稿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方法。 3、背诵第二段 4、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讨论:本文围绕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思德的高尚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走近作者 1、毛泽东、张思德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 1 / 4

12为人民服务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今天电视、报纸、广播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对,就是“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爱看的“特别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体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然是为人民服务。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进入新课 1、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 2、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4、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5、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12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修改)

12为人民服务 [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 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 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二、三自然段重点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张思德的资料。 [ 课堂导学 ] 一、课前诊断与导入 1.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准确。(出示PPT) 哀思、剥削、炊事员、李鼎铭、精兵简政 点拨: A“剥削”是个多音字 ; 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Bō: 用于复合词:~夺。~削。~落。~蚀。生吞活~。另一个读音叫“ xiao ”, 组词(削 铅笔)齐读。 B 什么是“鼎” ?(“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 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 出示古文字及其图片 ) 鼎这个生字特别难写 ,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第六笔是什么?这个鼎的 部首是目,第六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右边相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 成三笔写,竖,横,竖,最后是横折。 看到这个“鼎”,能说说与它有关的成语吗 ? (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 沸、一言九鼎。) 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注意把“鼎”的笔画笔顺写正确来。 2.同学们,这些词语出自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翻开第 12 课。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他是议论文。 ( 板书:议论文 ) 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 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为 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 了这个观点,能找出来吗? 2.出示 PPT,全班齐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同步练习 【练习一】 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死的其所() 寄托衰思()兴汪发达()重与泰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 改进()改良()解释()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 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观点写的?用“”画出来。 (2)按照课文内容把“”处补充完整。填写的这句话是说的,意思是。这是利用的方法来说明观点的。 A.举例子 B.引用 C.对比 (3)这段话第三句还运用了的方法来说明观点。 6.拓展题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英雄模范都是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作为小学生的我 们,应该怎样力所能及的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轻、钧、得、哀、旺、于 2. 缺点、建议、病魔、方法、机器、误会 3.(1)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2)为人民服务就要改正缺点。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说。有错必改正。 4.A. √B. ×C. √(4)√ 5.(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人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有 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确实死的比鸿毛还轻。 B (3)举例子 6.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帮清洁工人打扫卫生、扶老奶奶过马路、在下雨 时给他人一把伞等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练习二】 第一课时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作业设计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ài shān hóng máo xīng wàng wǔ hú sì hǎi ()()()() āi sīlì yìchèdǐ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 二、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1.兴旺 A.xīng B.xìng () 2.追悼 A.dǒo B.dào C.diào () 3.受苦受难 A.nán B.nàn () 4.李鼎铭 A.dǐng B.dǐn () 三、将下列词语正确搭配在一起 遵守看到提高战胜改正改进 工作缺点制度成绩困难勇气 ()──()()──() ()──()()──() ()──()()──()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改正了错误。 五、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先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于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截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1.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请愿事件所持的谬论的论点是()A.学生是应该读书的 B.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C.友邦人土,莫名惊诧 D.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如果将文中“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改为“人们都知道”,其结果将是()A.意思一样,语气更加简洁了 B.意思相反,与作者的本意相抵触 C.意思基本一样,但强调和讽刺的意味没有了 D.意思基本一样,但更加通俗易懂了 3、“报上不是说过”“说过”的内容是() A.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 B.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