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2009-10-11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因素并简单复述故事;

2、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讨论作品“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2、学习小说在技巧上的运用,并在写作中借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名言: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莫泊桑的小说也许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2、作者简介: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有作品300多篇。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二、预习导向

1、小说知识回顾: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②小说的情节由哪些部分构成?

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2、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并将他们写在黑板上。

3、熟读课文,并简单复述故事。

三、合作讨论、课堂展示

1、再读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即称呼)。

贫:

富:

贫:

(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提问: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

3、分析小说的情节,梳理文章结构。

四、总结归纳

五、名人评莫泊桑

左拉:“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六、拓展:读了这篇小说后,关于亲情与金钱,你还联想到哪些事例、名言?

七、当堂检测(25分)

1、给加点注音。(7分)

拮.据.()()栈.桥()褴褛

..()()

阔绰.()诧.异()

2、下列词语中有7个错别字,指出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7分)

张皇势利庸俗莫明其妙哆嗦殉私变更与日具增

喧染糟蹋度海狼狈不堪缄默赔尝长袍谈笑风声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①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②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③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3分)

①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②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③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八、布置作业:完成《全练版》第11课第一、第二大题目。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有关知识。

二、自学、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菲利普夫妇明明非常盼望见到于勒,当真的遇见时,他们反而不认,又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你对他们的做法有何评价?

2、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5、说说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6、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7、小说的情节设计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三、归纳总结

四、当堂检测(30分)

1、填空。

①《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3分)

②本文的主人公是。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3分)

③文中“我”、叔叔、父亲、母亲的名字分别是:、、、

。(4分)

④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是;若瑟夫的性格特点是。(4分)

⑤作者塑造若瑟夫的目的是:。(3分)

2、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3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

力;,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4分)

再打个比方吧,课内的学习像是自己家的庭院,固然可以栽植梅兰竹菊,可生长四时百草,但是课外阅读的范围却像广阔无垠的田野。这里的每一阵风,每一朵云,每一寸土,

A ,每一类昆虫,

B ,每一只走兽,再加上日月星辰,那就是整个宇宙。

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内容要与上下文相关,结构要相同。

A、 B、

这段文字的段意是。

4、一位作家和一位厨师发生争执,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

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厨师反驳道:“岂有此理!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 (4分)

(1)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

(2)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五、布置作业:完成《全练版》第11课。

2、蜜蜂不舍昼夜采集花粉,那是启示我们要勤劳。或大树挺直腰杆,那是启示我们做人要端正。

3、A、每一棵植物 B、每一只飞鸟。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

4、(1)对文学作品的批评。(2)我有权批评你的书。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概括故事情节,归纳作品的主题。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 3、理解作品的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一、检查前置作业:小说阅读复习 1、写出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四个部分。 2、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描写方法有:、 活动二:品析主要人物形象(小组讨论后展示) 1、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的句子,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并填写下

小试牛刀 阅读小说《桥》,完成相关阅读题。(组内交流,小组展示) 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4)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7)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8)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9)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0)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1)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1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13)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1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1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18)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19)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20)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1)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22)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23)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4)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25)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26)她来祭奠两个人。 (27)她丈夫和她儿子。 1 2、小说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主人公“老汉”,并概括他的性格特点。(6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体 教师:每组两个相同的音叉、吉他、口琴、笛子、烧杯、抽气盘、抽气机。 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写下来。 看一看想一想: 看课本P33—P34页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 1.请同学们让我们所准备的物体发声,仔细观察或感受它们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请同学们用我们所准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交流:(1)选用的器材。 (2)实验方法 (3)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阅读课本回答: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笛子等管乐器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口琴是靠 振动产生声音的。 巩固新知: 1.人说话是靠来发声的,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 2.在风大的日子里,电线赶上架设的电线会嗡嗡的响,这种声音是由而产生的。 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科学探究: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老师的说话声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同学们耳朵中去的呢? 2.学生回答。 3.做课本图3-9实验,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 (1)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2)如果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3)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请同学们按照图3-11做一做,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6.展示发挥:你能再举出一些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吗? 7.以上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在和中传播。 8.阅读课本P38页并回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巩固新知: 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m/s,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你m。 拓展提升:课后作业1、2、3、4题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

11.我的叔叔于勒 一.作者简介 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父?其代表作有《一生》、《俊友》、《羊脂球》等。 二.大题 1.?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幻想发财的心理。 2.?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小说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目的是。 交待盼于勒回家的原因。 4.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⑴于勒经济的变化: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⑵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

疾 ⑶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金钱至上 5.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6.选文最后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反衬人物绝望的心情。和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对比。 7.文中加粗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怎么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 8.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作者写?我?(即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9.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侧面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作用是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10.?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设计:_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莫泊桑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自主预习案】 1.了解莫泊桑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走进作者 莫泊桑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们分别是、、,拥有“”的美名。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项链》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羊脂球》这本书是由《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中、短篇小说组成.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撬开煞白诧异 牡蛎褴褛别墅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拮据褴褛 阔绰恭维 十拿九稳与日俱增 1.批判现实主义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短篇小说之王 ào shà chàlì lán lǚ shù 3.拮据:经济境况不好手头很紧.褴褛: 指衣服破烂不堪。

学案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第二章机械波 学案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2.知道波的种类及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明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知识储备 1.物体在________附近所做的_____运动叫机械振动. 2.简谐运动的能量与______有关,对同一个系统来说,振幅_________越大,振动的能量就越大. 3.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 __________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源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后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出去. 2.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叫做介质. 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4.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发生振动,且质点不会(填“会”或“不会”)随波迁移. 二、横波和纵波 1.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叫做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叫做疏部.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手持细绳的一端上下抖动,绳像波浪般翻卷.这是波在绳上传播的结果,那你知道波是如何形成的吗? 图1 图2 答案 绳一端振动,带动绳上相邻部分振动,依次逐渐引起整个绳振动. [要点提炼] 波形成的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2所示)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看做一个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那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周围质点又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二、机械波 [问题设计] 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当闹钟的小锤敲打铃铛的时候,我们听不到声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答案 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要点提炼] 1.介质: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__________,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机械波 (1)产生条件:①要有__________;②要有传播振动的_________. (2)特点 ①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落后于前一个质点的振动. ②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______. ③波传播的是_______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④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______和________. [延伸思考] 一同学不小心把一只排球打入湖中,为使球能漂回岸边,这位同学采用不断将石头抛向湖中的方法,试分析这位同学能否通过这种方法把排球冲上岸? 三、横波和纵波 [问题设计]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其引发的海啸加上核泄漏事故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前后或左右晃动,也会产生竖直方向的振动,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 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不同的波引起地面的振动不同.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精选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精选 一、结合语境,解释加粗词语 1、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福音书: 2、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计较: 3、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文雅: 4、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郑重其事: 二、选择题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⑵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⑶对于叔叔回国这桩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

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___,就问:“哪个于勒?” A、分文不值为期不远十拿九稳迟疑不决 B、一干二净为期不远十拿九稳莫名其妙 C、一干二净指日可待大快人心捉摸不透 D、分文不值指日可待大快人心烦躁不安 2、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B、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C、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D、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三、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

我的叔叔于勒_教案教学设计_1

我的叔叔于勒 学科语文(第5册)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3.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拮据(jié)栈桥(zhàn)阔绰(chuò)褴褛(lánlǚ)牡蛎(mǔlì)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

回味无穷。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2.前面我们通过《故乡》一文的学习,了解了旧中国农民、小市民的悲惨生活。那么,旧时代外国的底层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题:()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明确:“盼”、“赞”、“见”、“躲”由此可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是本文的线索(明线)。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4节),盼。第二部分(5—19节),赞。第三部分(20—47节),见。第四部分(48—49节),躲。四、交流互动1.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他们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上,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思考变化的原因。明确:“坏蛋”、“无赖”、“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讨饭的”、“流氓”变化原因:于勒贫富状况的变化。(暗线)2.分角色朗读20-47节,结合有关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菲利普夫妇是怎

波的形成和传播 导学案

襄阳一中高二物理学科导学案 学习时间学案编号1201 学习内容波的形成和传播 主笔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传播过程的特点; (2)了解机械波的分类,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特征; (3)准确理解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知识预习: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振动的传播称为简称_____;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_____. 阅读教材24页部分内容分析波是怎样形成的呢? 1、绳的各部分看成是存有的质点。 2、前一质点_____相邻后一质点振动,但后一质点要_____。 3、振动的传播从总体上看形成 . 将_________沿绳子传了出去。探究与思考一: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其他波动的实例。 演示绳波回答问题 1、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2、观察一个质点的运动情况,它们是否“随波迁移”? 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 二、横波和纵波 1.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水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横波是以波峰和波谷这个形式将传播出去,这种波在传播时表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探究与思考二: 区分横波和纵波的的依据是什么? 声波是什么波?地震波呢? 练习1:图12-1-3所示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 一个周期的波形图,设介质中质点振动周期为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 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____,质点分 布最疏的地方叫做_____,纵波在传播时表现出 _________波形。如弹簧形成的波:从整体上看就是 __________的波在弹簧上传播,实际上是弹簧一端 _______沿弹簧传播开来。 三、机械波 1.介质:波借以传播的_____教网z.s.tep] 2.机械波:机械_____________的传播. 3.机械波产生条件: (1)必须有持续振动的_______. (2)必须有传播的_______ 4.机械波在传递机械振动的同时,也传递_________ T,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图12-1-3 A.若M点为波源,则M点开始振动时方向向 下 B.若M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了 4 3 T C.若N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 4 3 T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若N点为波源,则该时刻P质点动能最大 练习2:教材p26问题与练习第3题 课堂检测 1.在机械波中()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 一质点的振动必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叫横波 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 D.质点振动的快慢 3.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开去,由此可知: ()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 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C.介质中各质点仅仅振动而没有迁移 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过 程 4.相关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下述说法中 准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C.机械波中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5.如图10—1—1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 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个时 刻的速度方向.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练习及答案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

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__①__(A.怀疑B.犹豫C.诧异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l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__②__(A.升B.跳C.现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吗?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________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3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知道什么是横波和纵波,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知道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做实验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互相团结、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 难点:波的运动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仪器 绳子、波动演示箱、水平悬挂的长弹簧、音叉、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方法 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

五.教学过程 引入 演示:抖动绳子的一端,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在绳子上传播 新课 .引导学生概括波的形成。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波的形成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 波动演示箱演示:横波、纵波的形成过程,分析波的传播原理。.机械波的传播特征(学生观察) ()振动传播途径上的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且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离波源越远的质点的振动越滞后(前带动后)。 ()各振动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机械波向外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通过振动形式的传播将能量传输出去,通过振动形式的传播将信息传输出去。 ()机械波向外传播的过程是起伏向远方平移 例题与练习 .(分)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该列波沿轴负方向传播 .该列波的波速大小为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渡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 .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比大很多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质点的振动图象知,时刻的振动方向沿轴负方向,据同侧原理知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选项错误。、由图读得,,据,选项正确。、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及答案

六我的叔叔于勒 【预习反馈】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褴褛()()手帕()栈桥()拮据()() 哆嗦()()挣钱()别墅()牡蛎()() 二.写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3.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4.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三.你能根据小说的情节,给课文划分段落吗?若能概括出小标题就更好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四.链接阅读,回答问题。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 读法律,普法战争爆发了,他被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退伍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莫泊桑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1880年)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 些作品。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

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小说作品在选材构思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五.自由阅读课文,你有什么有价值的疑问或发现吗?写出来以便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一.填空。 本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与批判了。 二.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轻快名明丽,第二处阴郁浓重,实际上是人们的两种心境的反映。 B.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花了哥哥很多钱——国外发了财——穷困潦倒地回国。 C.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D.小说中的“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虽然他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回来,把自己一家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但他发现叔叔是个穷水手后,默念“我的亲叔叔”,并自作主张地给了10个铜子的小费。 三.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赵本山的小品《说事儿》,又一次给全国观众和亿万群众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B.从隔壁房间里飘出一股清香的龙井茶。 C.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D.为了避免不发生交通事故,学校在转弯口装了路灯。 四.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a 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b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题测试题 (6)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 第一部分 一、基础知识 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等。 2.在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 拮.据()栈.桥()褴褛 ..()()阔绰.()3.结合句意解释句中词语: 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 吃: ⑵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田地: ⑶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计较: 4.“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5.找出文中父母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并分析其作用。 6.本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哪些出人意料之处? 7.“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8.小说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目的是

。 9.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 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10.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⑴于勒经济的变化: ⑵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 ⑶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 第二部分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父亲那番谈话,就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着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2)也不知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已经熬白,两眼呆直,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和答案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 学法导引: 阅读这篇小说,可以从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入手,抓住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一、【知识链接】 1、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莫泊桑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往往情节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作品背景: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3.主题思想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态度的变化,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览胜 1.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赏析①句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将“海面”比喻为“绿色大理石桌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优美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去哲尔赛岛途中的欢快心情。②句的景物描写,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美丽的哲尔赛岛已变成了一片“紫色的阴影”,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失望、沮丧的心情。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心情的急剧变化。“驶”、“钻”两个动词更是把人物的心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①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②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赏析①段文字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一事,表现了菲利普摆阔气、爱慕虚荣的心理。一个“请”字,更是将人物炫耀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②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通过写菲利普夫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事,表现了其虚伪、爱面子的个性心理。“很不痛快”一词将菲利普夫人怕花钱的心理栩栩如生地活画在脸上。 3.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将菲利普遇事时的六神无主与其夫人的“处乱不惊”表现了出来。“结结巴巴”、“马上”两个副词的准确运用,使其夫妇二人性格中的不同点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 4.①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②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赏析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细腻地表现了菲利普前后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在于勒发了财没回来之前,一个“永不变更”,使菲利普对弟弟回来的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恨不得立刻相见。可当于勒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异常的神态,语无伦次的回话,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恐慌和绝望。亲人、兄弟还是路人,这一切都取决于一样东西——金钱! 5.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父亲和弟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从这三个短语的排列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遇中的于勒叔叔的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二、预学导学(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阔绰.()栈.桥()褴褛 ..()()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

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的】 1.理解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而不是介质的迁移. 2.理解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知道什么是横渡,什么是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什么是疏部和密部.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概念的建立. 2.分析波传递的是运动形式和能量. 3.波动和振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 2.机械波的特点. 【教学媒体】 波的演示器、柔软长绳、投影仪.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规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向平静的水面投一颗石子,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水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远处,用手拿着另一端,上下抖动,又会 出现什么现象呢?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正确描述上述两种现象) 生: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这种振动并不停留在一点,而是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去;绳上出现一列凸凹相间的波由一端向另一端传 去(图1).

师:上述水波和绳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运动形式——机械波. 板书课题:波的形成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板书:1.波的形成.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水波和绳波是怎么被激起的? 生:水面的某处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激起了水波;用手拿着绳的一端上下抖动激起了绳波. 师:想象一下,如果仅有某点的振动,而脱离开它周围的介质,能形成波吗? 生:不能.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板书:(l)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有机械振动(有波源).有介质. 师:有振动是否一定有波动?有波动是否一定有振动? 生:不一定;一定. 师:为什么机械振动能沿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五段.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 (l)从介质本身的性质看,介质可以看成由大量质点组成,而相邻的质点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2)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受到某种作用而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它会牵动邻近质点振动起来.这邻近的质点又会带动它邻近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就会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从而形成机械波. (教师出示波的演示器,说明波的演示器上的各国片代表了介质中的各质点,并慢摇演示器的手柄,让学生观察质点被依次带动,从而形成机械波的过程)板书:(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师:(再次慢摇手柄,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情况与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有何差异? 生:远离波源的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于靠近波源的质点. (教师继续演示,让学生观察).

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一、积累运用 (一)智慧在线 1、走进作者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但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3、主题解说 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文中的”我”)对穷于勒

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4、结构剖析 一(1一4),故事的开端:盼于勒 二(5-19) 故事的发展:赞于勒 三(20一47故事的高潮:遇于勒 四(48-49) 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二)、基础检测 1、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挣钱挣扎挣脱挣开 B、煞白煞有介事煞风景恶煞 C、蛋壳蛎壳金蝉脱壳地壳 D、万象更新变更新旧更替 2、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A、大事渲染(作)相时而动(看,观察)B、狼狈不堪(忍受)缄默(封口)

11.《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导学案师

11.《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师) 【学习目标】 一、理清结构,把握情节。 二、学习人物描写手法,把握人物性格。 三、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把握小说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一、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二、把握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教学教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阅读《基训》中的常识介绍和背景链接,了解作者及故事背景 2、结合《基训》语言积累中的1、2、3题扫除字词障碍。 (二)、整体感知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各自口述撰写的于勒这个人物的小传。并试着给这个人物写一张名片。 于勒的名片 姓名:(于勒)性别:(男)年龄:(50多岁)籍贯:(法国)国别:(法国) 生活年代:(19世纪后期)主要事迹:少年浪荡,中年得 意,老年沦落主要社会关系: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 侄女、一侄女婿 获得称号: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这个家伙这小子,这个贼,这个流氓

2、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并填写下表。 3、根据以上的分析,仿照《故乡》一文故事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概括的方法,归纳本文的故事情节。 盼于勒(1—4)——赞于勒(5—19)——见于勒(20—47)——躲于勒(48—49) 二、合作探究 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因为于勒的经济状况而变化变化,但其中却有不变的因素,是分析这不变的因素是什么?——金钱至上的观念 5、你认为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合乎情理吗? 6、探究本文主旨:

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及弱势群体的辛酸和卑微。 7、结合以上分析,再探究本文人物,看看本文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于勒——暗线人 “我”——见证人 两个姐姐,一个姐夫——陪村人 “父亲”和“母亲”(菲利普和克拉丽丝)——主要人物 8、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菲利普和克拉丽丝的内容,填写表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