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表示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带分数

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数与数字的区别

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0的意义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

0是一个数。

0是一个偶数。

0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

0有占位的作用。

0不能作除数。

0是中性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

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

叫做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的其他运算定律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除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

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乘法的意义

一道乘法算式一般有下面几个意义:

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例如:27×13,表示求13个27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7的13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的若干倍是多少?例如:27×0.3的意义:求27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

一道除法算式,一般有下面几个意义:

1、一个数里有几个除数。简称“包含除法”。例如,24÷3表示24里面包含有几个3。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例如:24÷3,表示24是3的多少倍?

3、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简称“等分除法”。例如:24÷3,表示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4、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如:24÷3,表示:已知一个数的三分之一是24,求这个数。整除与除尽

整除:

甲数除以乙数(甲、乙为自然数),商是整数,余数为零。就说甲数能被乙数整除。

除尽: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零),商是有限数。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

整除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就不能说一定叫整除。

例如:1÷5=0.2,叫除尽,但不叫整除。因为商是小数。

又如:10÷3=3……1,既不叫整除,(因为余数不为零)也不叫除尽。

约数和倍数

当甲数能被乙数整除时,就说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约数。这两个概念都是相对而存在。一个自然数,不存在是否倍数与约数。例如:“3是约数”,就是一个错误说法。只能是对3、6、9、……等数而言,是其中某个数的约数。

奇数与偶数

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反之,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质数(素数)与合数

一个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反之,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约数,这个数就叫合数。

1是否质数

由于1的约数只有1个,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公约数。

它的个数是有限的,既有最大的,也有最小的。

互质数

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而没有其他公约数的,这两个数就叫互质数。

质数与互质数

这两个概念没有什么联系。两个质数,不能肯定就是互质数。只有两个不相同的质数,才能肯定是互质数。另外,两个合数既可能是互质数,也可能不是互质数,但不能说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质数叫做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同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它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没有最大的。

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无限个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能被2整除的判断方法

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0、2、4、6、8这五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

能被5整除的判断方法

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0、5这两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

能被3整除的判断方法

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3整除。

分数单位

分子为1,分母不为零的真分数,就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分数化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

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主要看分母(这里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是不是只有质因数“2或5”。掺杂任何其他质因数,都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没有基本单位

不同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量,就没有基本单位。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通分、约分

通分:把几个单位不同的分数,化成相同单位,且大小不变的分数,叫做通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是特殊分数。特征是分母为100,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百分率

两个相同量的比的比值,用百分数和的形式表示时,这个比值叫做这两个量的百分率,也叫百分比。通常的“××率”就是百分数。如“出勤率”等。

准确数与近似数(近似值)

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的数,叫做准确数。

与实际情况接近而有一定误差的数,叫做近似数(或叫近似值)。名数与不名数

量数与计量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例如:7米、18千克、9时25分等都叫名数。

没有带单位名称的数,叫做不名数。如2、4、6、8等,都叫不名数。

单名数与复名数

只含有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例如7米、18千克等都叫做单名数。

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类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复名数。例如:2米3分米5厘米,8小时33分,8吨8千克等都叫复名数。

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

计量单位较大的叫做高级单位,计量单位较小的叫做低级单位。高、低级单位是相对的,没有单个的高、低级单位的名数。

公历年的平年、闰年

平年:把公历年份除以4(这里不是整百的公历年份)有余数时,就把这一年叫做平年,计365天。其中二月份有28天。

闰年:把公历年份除以4(这里不是整百的公历年份)余数为零时,就把这一年叫做闰年,计366天。其中二月份有29天。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除以400,再看余数。

时刻与时间

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指的时候,例如上午8时30分开会,这里的“8时30分”这是时刻。时间表示两个是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例如,做作业用去30分钟,这里的“30分钟”就是时间。

比和比值

比: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一般地当数a除以b(b≠0)就叫做a与b的比,记作a:b。也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为a/b。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和比值有本质的不同。如:1/2既可看作是比,又可看作是比值。如果化成小数,则只能表示为比值。

比的化简

把一个比化为最好简整数比,叫做比的化简。一般情况下,化简以后的比,前后两项为互质数。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垂线、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其交点叫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角:

锐角(小于900的角)、直角(等于900的角)、钝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的角)、平角(等于1800的角)、周角(等于3600的角)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面积和地积

面积是用来表示一个物体的表面或者平面的大小。

地积就是土地的面积。

体积和容积(容量)

体积:用来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容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积或容量。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2 2、长方形:周长=(长+宽) ×2 C=2(a+b) 面积=长×宽S=ab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高=面积÷底底=面积÷高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求高: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解答 6、圆形: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 或周长=2×半径×圆周率C=2πr 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7、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8、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 9、圆柱体:(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2πr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S=2πrh+2πr2 (3)体积=底面积×高V=πr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1 3 Sh 求高:根据体积公式列出方程解答。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开口向左读大于,尖角向左读小于,一双筷子是等于。 比较两数大和小,前面数大用大于,前面数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2、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如: 从总数里拿走(或去掉、吃了、飞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3、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4、6个面都相同的是正方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形的是圆柱;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平平的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看边的长短,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是看面的形状,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6、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7、大问号,弯弯绕,问个问题不知道,一滴眼泪往下掉。 大括号,像花边,两条花边分两方,两边合起就用它。 问号挂在括号下,加法来算共多少。 问号掉在括号上,减法来算一部分。 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我最棒。 8、计算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9、计算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10、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11、凑十法:九凑一,一凑九。八凑二,二凑八。 七凑三,三凑七。六凑四,四凑六。 双五相见就满十。 1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读数写书都从高位起。 13、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14、确定位置时,一般横为行,竖为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8+7﹦7+8﹦15 15、破十法就是先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减得的结果再和几合起来。 1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7、时针最粗、最短,分针较细、较长。 认识钟面上的刻度: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时针转动1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1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认识整时与半时,先看分针指哪里。 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就在两数间, 半时时针过了几,我们就读几十半。 18、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技巧: 大数是9,用小数减1,剩几就是十几。如:9+6=?,大数是9,小数是6,用小数6-1=5,所以9+6=15。 大数是8,用小数减2,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7,用小数减3,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6,用小数减4,剩几就是十几。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一本通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0、负数】 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7、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8、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9、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 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 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 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 的分数单位。 2、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b a (b≠0) 3、从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4、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1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0:0也是一个自然数。0是一个偶数。 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a+0= a ;a-0= a;a-a = 0;a×0= 0;0÷a(a≠0)= 0 …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位和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读法和写法:

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 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 712的分数单位是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0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几(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 常用分数的分数值: 21 = 5.2041= 5.7043= .2051= .4052= .6053= .805 4 = 25.1081= 75.3083= 25.6085= 75.8087= 625.00161= 4.00251= 2.00501= 2121-1= 6131-21= 12 1 41-31= 20 1 51-41=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基础知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单位:“1”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整数:0和自然数都叫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数位:写数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各个计数单位排列在一定的位置上,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位数:一个整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与被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a×b=b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c=(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后得的结果不变。(a+b)×c=a×c+b×c 或a×(b +c)=a×b+a×c 整除: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叫做b能整除a,这里被除数、除数及所得的商都是整数,除数不能为0。 除尽:数a除以数b(b≠0)商是一有限小数,没有余数时,叫做a能被b除尽。或者叫做b能除尽a。

整除与除尽的区别:在整除情况下,被除数、商都是整数,除数是自然数,而且没有余数。在除尽的情况下,被除数、除数(不等于0)和商,即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有限小数,只要没有余数就可以了。 约数:如果整数a(a≠0)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b就叫做a的约数。倍数:如果整数a(a≠0)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 质数: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再也没有别的约数,这样的自然数就叫做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又叫做素数。 合数: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自然数就叫做合数。 奇数: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也叫做单数。偶数:在整数中,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都叫做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人数的个位数字能被2整除,这个数就一定有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个位数字能被5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在几个自然数的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自然数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当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时,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数就叫做互质数。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是互质数时,我们就说它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一、平面图形的周长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2 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ab+ah+bh)×2 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 a2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0.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2 +2πrh 三、立体图形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V =abh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3 3.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2h 4.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2h ÷3 六、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四、和、差、倍问题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五、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a.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c.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七、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可直接打印)

(一)加、减、乘、除口诀表一、加法口诀表 二、减法口诀表

三、乘法口诀表 四、除法口诀表

(二)小学单位换算表 一、时间 1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ms) 二、面积 1公顷=0.01平方千米约等于15亩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三、体积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四、长度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五、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六、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七、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八、质量单位换算 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1000克(g)

(三)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一、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二、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三、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四、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五、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 a b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13.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14.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教师的“大气”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水平: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表达水平、应用水平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水平。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实行辩论,从而促动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动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但仅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注重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持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但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动学生发展。 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实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实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般趋势;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评价主体过多地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评价中心过于注重结果。 三、辨别题 1.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和“起立”。你认为需要改变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命题时只要能体现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就是一份好卷子,你认为这种说法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包含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3.有人说:“数学课上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务正业。”你认为这种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 ×h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 ×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 ×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 ÷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 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C =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 =πr 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 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31底面积×高。公式:V=3 1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小学数学知识点集锦(打印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集锦(打印版) 第一部分: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 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9、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10、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11、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5、108、204都能被3整除。 12、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14、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5、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一、封面 二、图书基本信息 作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由华图教育一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成员的专业背景涵盖了中小学各学段全部22门学科领域,均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背景和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师公开招聘的考试政策、考试形式、出题思路、重点难点等有着全面独到的研究。编委会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考生提供质量上乘、适用高效备考的全国最专业的教师招聘考试图书。 三、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基础3 核心考点提示3 考纲知识导读3

一线名师精讲3 第一节小学数学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3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7 命题热点集训22 第二章小学数学教学基础24 核心考点提示24 考纲知识导读24 一线名师精讲24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方法和策略24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评价26 命题热点集训31 第三章小学数学教材33 核心考点提示33 考纲知识导读33 一线名师精讲33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材概述33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材分析35 命题热点集训39 第四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41 经典教学案例一41 经典教学案例二44 经典教学案例三46

经典教案设计一47 经典教案设计二51 经典教案设计三54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章数与代数59 核心考点提示59 考纲知识导读59 一线名师精讲60 第一节数及数的运算60 第二节代数式及其运算63 第三节方程及其运算69 命题热点集训71 第二章不等式及其解法73 核心考点提示73 考纲知识导读73 一线名师精讲74 第一节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4 第二节解不等式78 命题热点集训81 第三章集合与简易逻辑84 核心考点提示84 考纲知识导读84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五年级)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1-5)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1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0:0也是一个自然数。0是一个偶数。 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a+0= a ;a-0= a;a-a = 0;a×0= 0;0÷a(a≠0)= 0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位和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 712的分数单位是1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0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几(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常用分数的分数值: 21= 0.5 5.2041= 5.7043= .2051= .4052= .6053= .805 4= 25.1081= 75.3083= 25.6085= 75.8087= 625.0016 1= 4.00251= 2.00501= 2121-1= 6131-21= 12141-31= 20 151-41=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总结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重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精心整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单位:“1”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a×b×c=(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后得的结果不变。 (a+b)×c=a×c+b×c或a×(b+c)=a×b+a×c

整除: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叫做b能整除a,这里被除数、除数及所得的商都是整数,除数不能为0。 除尽:数a除以数b(b≠0)商是一有限小数,没有余数时,叫做a能被b除尽。或者叫做b能除尽a。 整除与除尽的区别:在整除情况下,被除数、商都是整数,除数是自然数,而 :如果整数 2整除。 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在几个自然数的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自然数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当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时,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数就叫做互质数。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是互质数时,我们就说它们互质。 72=2 无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无限小数,如果它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数字,依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