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班级姓名学号编号:15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

(C级)

1.(2008上海)“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07山东烟台高三期末考试,16)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共产党成立

(3、B 级;4、C 级)

3. (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 下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课堂小结】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课标)

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⑵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2、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3、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后拓展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编号:16

(选择题每个4分共32分。选择题为C级)

1.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约是指()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3.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对这段发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B.商人是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军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说明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5.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6. 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主要新在①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②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③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④得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7.下列口号中最早是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

8.(2009年天津文综,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4分)(B级)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A级)

【解析】第一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图片资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变化”“趋势”“发展性”“心特点”类的试题似乎是目前学生的薄弱点,问题一是出在对标题术语理解上,二是思维方法和能力上,三在训练的量上有限。本题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但学生较难从程度上考虑问题。

第一题第一问难度为易,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较易得出,虽然学生的解答未必很有思想上的自我指导性。第二问难度为偏难,要求答出五四运动的“新贡献”,实际上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内容上和影响上)。这里评分补充说明应该对答案第一点考虑这几种答案的合理性“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或领导)”“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第二点应该考虑答“追求真理”或“求是”精神的合理性。(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理: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五四运动中北京旅游队伍。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在受到外国巡捕的无理阻拦后,转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宅戒备森严,几个学生撞破围墙上的窗栏,跳入院内,打开大门。学生们在这里意外地抓到章宗祥,揍了他一顿。学生们找不到曹汝霖,便放火烧毁赵家楼曹宅。 思考讨论:五四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新课教学】: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后确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为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3)、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青年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外部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和前进的方向。 2、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资料: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的要求: 第一,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七条希望条件(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第二,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 第三,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 会议在美、英、法、日、意等国操纵下,他们对中国代表提出的第一、第二两项要求,说这些问题不属于“和会”讨论的范围,拒绝讨论;对第三项要求,由于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美、英、法、意也满足了日本的要求,否决了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 ◆课中题课本P49页: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点拨:解题时应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从“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来说明处于弱国地位的中国,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五四运动的爆发 资料:1919年5月3日,北京的报纸登出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晚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道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第二天,北京大学的队伍准备出发时,军阀政府教育部官员慌忙跑来阻止学生游行。北京大学生代表邓中夏、黄日葵等十几人据理力争,此人无以对答,只好溜走。游行队伍冲出校门,浩浩荡荡奔向天安门广场。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及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五四运动中哪一口号明显体现了该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讲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一口号明显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外争国权”是指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 课题:五四爱国运动课型:预习+展示+反鐀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 2、比较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 【学习难点】比较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 【导学过程】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欧美列强做出将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经过 1.爆发:1919年月日,从开始。 2、口号:“”、“”、 “”、“”等。 3、主力:。 4、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初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 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时间:1919年6月3日。 2、中心: 3、主力:。 4.结果: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章宗祥、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各阶级的作用: (1)先锋——青年学生 (2)先进的 ------领导。 (3) ------主力军。 2、意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 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课堂检测】 1.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 3.在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拒绝和约签字”④“还我山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结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 1.日本加快侵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______________ 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_________ 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____________ 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经过 「______ 年_______ 月 __ 日,从北京开始。 1 .爆发:主力: ___________________ “打倒卖国贼_______________ 地点:北京------- ?上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主力: 高潮:“ _________ ”斗争 【探究】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3.结果一一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 ____________ 、章宗祥、 ___________ 的职务: ②拒绝在《 _______________ 》上签字。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意义(五四精神)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合作探究】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分组讨论一下,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重难诠释】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①相同点: A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革命的任务相同一一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不同点: A.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巩固练习】 2、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一条” B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对这句话最确切的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激化 C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促成了五四运动的胜利 D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学习目标】五四爱国运动(∨∨)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宣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3、口号:他们要求“,内除国贼”、取消“”、反对在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人、“誓死力争,”。 4、过程:1919年月初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5、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的开始。(原因是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后转移到)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中共一大内容:(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实现。(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面貌就了。(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前途、革命道路)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

10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 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2)取消二十一条。(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惩办卖

国贼曹汝霖等人。(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 (1)时间:1921.7 (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 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 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 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 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 华民族的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

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材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二)师生按阅读提纲学习教材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在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3、学生爱国运动的发展线索怎样? 4、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表现在什么方面?说明了什么?运动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6、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各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线索串联 基础知识 一、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青年节)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 其他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爆发时间、地点:1919.5.4北京天安门前 3、口号:“外争主权(反帝),内除国贼(反封)”、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转折: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 5、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7、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五四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七一建党节) 1、中共一大召开时间:1921.7 地点:上海,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 中共一大会址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内容: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等 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焕然一新表现:国民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拓展延伸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①国际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进了对中国的侵略,使国内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曙光。 ②国内因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①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②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一轮复习导学稿 岳麓版必修一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轮教师版)-精选教学文档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细读P64-P66,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及时完成。 课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①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②五四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已学知识巩固】 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 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1.【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 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A项表述违背史实。C项根本无法考证。联系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描述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分析。 2.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强学会 D. 保国会 3.【答案】B 【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D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团体;均可排除。故选B。 第 1 页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和美课堂“一三五”模式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结果、意义各是什么?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五四爱国运动是什么?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练习检测 1、教师用媒体展示检测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抽测上一课自主探究和达标检测 中学生错得多的题) 2、每组抽取一名下等成绩的学生上黑板测试,其他学生在检测上测试。 3、学生互相阅卷,各组组长统计结果。 二、自学探究: (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五四运动分哪两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4、五四运动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与辛亥革命相比,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指什么?作为学生怎样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代表?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 3、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三、合作互学: 对学:师徒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徒弟就不懂的问题询问师傅,师傅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引导纠错。 群学:小组探究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解答问题,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板书到黑板 上。请其他小组解答。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适时点拨,多鼓励学生,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

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设计 通榆十中 王杨杨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教学设计 通榆十中王杨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后期的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的不同的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2.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 3.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这体现了: A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民族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D实事求是的精神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性质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革命前途 5.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 A北京学生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 C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6.(2009·天津高考)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课堂探究案 29.(2009·山东高考文综)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广东省化州市第七中学黄小红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 熟悉运动的经过(时间、口号、中心、主力、结果);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多元互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1)通过启发探究法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 (2)课堂上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和填写表格等方法,使学生重回到历史场景中,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运动的分析,使学生领会“五四精神”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九十一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青年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感悟五四精神。

因此,学习该课后,学生须准确无误地复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体会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利益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爱国精神,感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分析教材内容在新课程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意义 本课属于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的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最后一课。 本课内容有三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三目之间是因果、递进关系。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斗争序幕,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此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分析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课程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过程,内容较浅显。 高中课程专题讲述五四运动起因、经过和历史意义,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课重点定为: 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五四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概述、分析、归纳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 (2)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五四运动,而且介绍五四运动的各种社会传媒及书籍也是异常丰富,因此,在本课历史事实教学中,重点不在于学生掌握五四运动历史事实的广度上,而在于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深度上做文章。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学生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教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班级姓名学号编号:15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 (C级) 1.(2008上海)“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07山东烟台高三期末考试,16)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共产党成立 (3、B 级;4、C 级) 3. (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 下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课堂小结】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课标) 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⑵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2、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3、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预习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班级:姓名: 【预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记忆 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师生共同探究五四运 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 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预习任务】 1、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导火线: 2、五四爱国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运动的两个阶段:分别有哪些阶级参加?运动的中心在哪里?斗争的形式是什么? 3、五四运动的结果怎样?

4、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和主旋律? 【预习检测】 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4.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在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拒绝和约签字”④“还我山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预习反思】

2019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语文

一、单选题 1.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 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 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捕者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进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出()A.北洋军阀内部出现了分裂B.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B.爱国商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C.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作用 D.爱国学生充当了急先锋 4.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 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5.1919年10月,李大钊撰文指出:“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该文旨在() A.宣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义 B.揭示五四运动具有某种普遍性的意义 C.说明五四运动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1.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2017·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2017·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7·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

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选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故排除含③选项。 2.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 A.辛亥革命B.中共的成立 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解析:选C。回答本题关键点在“近年来的革命事件”,表明爱因斯坦所说的革命事件应是1922年前后刚发生,各选项中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也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符合题意。 3.(2014·杭州质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连那些封建以来的王公贵族也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主义运动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自由主义运动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商学各界,甚至旧的王公贵族都投身到抵制日货、参加抗议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B。 4.右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 A.1860年 B.1898年 C.1919年 D.1948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注意关键词“山东”“青岛”和日本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我山东问题。 5.“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相符的是() A.店主为招徕生意进行广告宣传 B.体现了爱国民众对一些重利轻义商家的讽刺 C.反映了工人对爱国运动的支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