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存周谈孙式拳基本功

孙存周谈孙式拳基本功

孙存周谈孙式拳基本功
孙存周谈孙式拳基本功

孙存周谈孙式拳基本功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

学教法问题。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孙

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太极拳开始是背酸,至后来是后背与手臂和腿都酸,说明是练对路子了。如果初练习三体式,大腿不酸。初练习单换掌,两膀不酸。初练习孙氏太极拳,后背不酸。则说明你一定没有练对。所以初练孙氏拳,该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则说明一定练错了。形相异、意则一,与形似意不同研习孙氏太极拳即要体会其拳式间的形相异而意则一,又要体会拳式间的形相似而意不同。如懒扎衣与云手,形式不同,但其两式之劲意有相

通、相同之处。又如手挥琵琶与高探马,其形式相似,但劲意不同,用法有别。孙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无穷的劲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劲意。故一式一学,皆是学问,需要反复体会。惟孙氏三拳式极简,而意极深。孙氏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对拳艺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称拳学中的经典之最。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内涵极为丰富,结构极为精妙,劲意变化极多,需要反复体悟研练。基本要求是能直接体现出虚实严灵、吞吐提按、敷盖对吞、掤捋挤按、采捩钻翻等劲意,并暗含着肘靠之意。尤要能体悟到俞大猷《剑经》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这段话的意境。如果这些劲意在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中还未能走出来,说明对该式尚未做到基本领悟,需要多加研习,反复体悟之。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若能入门,应付无规则的街头恶战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发力来自哪里呢?发力来自虚空,虚空所以能发力,是来自身上的规矩,身上的规矩则来自拳架子。要说力源,这就是力源。真正通透的发力,无不是起自虚空中,任何假借或预示,都将破坏或至少降低发力的质量。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拳架子,如果没有从拳架子中使规矩上身,即使内心虚无也产生不了通透的发力。这就是有与无的辨证关系。所谓有无不立,孤有不立,孤无亦不立,非有无不立而不可。所以练拳,一要知规矩,二要多练,让规矩上身。而用时,

要忘掉规矩,自虚空而出,因敌成体。发力如此,打法亦如此。所以神要蓄,劲要缩,形要正,法要纯熟,明乎顺逆。

一、孙氏无极式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惟圣人有道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大极者是也(原注:一气者即太极也。)。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捋挤按(原注:坎、离、震、兑八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原注:即乾、坤、艮、),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棚拥挤按,采例肘靠言,渭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练架子时,内中精气神贵能全体圆满无亏。操练手法时,手足动作,要在周身灵活不滞。先达云:终朝每日常缠手,功

久可以知己知彼,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也。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律,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心中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

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联兆。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各谓之无极形式。此理虽微,但能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入门技法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咏春拳基本功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咏春拳基 本功 话题:咏春拳基本功武术叫什么名字个人经历对手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经过千年的发展,更是分出了很多的派系,其中,咏春是其中的一支。咏春的声名大噪还是因为叶问对于咏春的发扬。提高咏春,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问,是啊,叶问对于咏春乃至中华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人因为看了相关影视作品都非常的渴望去学习咏春,小编也不例外,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咏春拳基本功,以及咏春拳实战教学。另外在和大家谈一谈咏春拳历史。咏春拳基本功练习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连环拳在练习这样拳法的时候需要全身与精神的放松,寻找速度感,打出速度来,毕竟咏春强调的是快,久而久之,练 到家的力量和速度就会一并的体现出来了,之后再配合之前的马步进行练习。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手感练习(重点)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换手练习。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单粘手练习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双粘手练习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

初级长拳第三路

初级长拳第三路: 预备动作:(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 第一段: (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弓步冲拳(5)弹腿冲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掌(8)马步架掌 第二段: (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6)叉步双摆掌(7)弓步击掌(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 (1)歇步抡砸拳(2)仆步亮掌(3)弓步劈掌(4)换跳步弓步冲拳(5)马步冲拳(6)弓步下冲拳(7)叉步亮掌侧踹腿(8)虚步挑掌 第四段: (1)弓步顶肘(2)转身左拍脚(3)右拍脚(4)腾空飞脚(5)歇步下冲拳(6)仆步抡劈拳(7)提膝挑掌(8)提膝劈掌(9)弓步冲拳 结束动作: (1)虚步亮掌(2)并步对拳(3)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一节:(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 第二节(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第三节(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 第四节(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第一章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唐朝建立了武举制 3、明清时期,是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其标志或特征是: (1)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 (2)武术内功的形成 (3)武术套路的形成 (4)内家拳的出现 (5)对武德有明确要求 4、国民党政府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5、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 6、《武术竞赛规则》是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内容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 7、自1990年底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自1997年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是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 8、按照运动形式的分类方法,将武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大类。 9、功法运动包括(1)内壮功(2)外壮功(3)轻功(4)柔功 10、套路运功: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和整套练习。其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演练。 11、武术的特点: (一)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 (二)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陈君翎:广州咏春拳秘传纳外内帘手_w

广州咏春拳秘传纳外内帘手 大凡搏击之道,离不开控制与反控制。在拳脚交加之际,能有效地控制敌人,就能稳操胜券。在咏春拳的搏击理念中,强调逼而打之和黐而打之的心法,实则也是为了控制战局,形成一个“只有我打你而没有你打我”的良性局面。 咏春拳脱胎于福建鹤拳,传说清朝时,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所以,在咏春拳中有大量以鹤为形的身形手法与步法。以白鹤的凌厉双翅、锋利双爪及尖喙为仿生对象,不但适合搏击,而且运动幅度大,攻防配合亦相当到位。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主的技术,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属于徒手格斗技。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经验,而且还有所创新,而咏春拳的“纳外内帘手”就是这种综合体现。其特点有三: 第一,双方对峙时,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并重。先发制人可以“抢”为主,除可以“先下手为强”抢占对手的中线外,更可抢攻敌方,所以要“因时而攻”。 第二,纳外内帘手是双手并重,双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出不同形态的招式,发出不同的劲力(图1),这是“连消带打”的基础。人体是对称的,像建筑物的设计一样,外有几何中心线,内有力学重心线。当以双手为主技击时,意念中可将身体一分为二,设计与搏击有关的动作,其单手的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劲力方向。如将手视为兵器时,单手的基本动作可有刀、枪、剑、斧、锤、盾、钩等许多作用。当将左右合二为一,有规则组合动态格斗模式时(散手),其左右动作对称与否均可,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双手同做一动作可模仿双刀、双剑等(图2),做不同动作可模仿一刀一盾或一枪一钩等,这是连消带打的原理(图3)。 第三,守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是在无数次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竟与古罗马经济学家柏列图的经济理论极为相似。柏列图在长期对经济活动的观察中,总结出如下规律:在当时的罗马,80%的财富由20%的人占有;在日常买卖交易中,80%的销售额往往由众多买主中的20%下订单;在生产一种产品中,80%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仅占20%的原因导致的;在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可能有20%的品种,其价值占总库存的80%。 所以,柏列图法则认为:管理工作应集中在最关键的20%上,因此,柏列图法则也称”“80-20法则”。咏春拳先辈告诉我们:敌方向我们攻击的部位,主要是头、胸、腹、裆四个位置,这四个位置都处于人体的中心线,而且这四个位置的面积总和亦大致等于人体总面积的20%。只要把防守精力集中在人体最关键的20%上,就可以有效地消解来自敌方80%的攻击。东西方哲理竟不谋而合。所以说,守中抢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在弄清楚有关咏春拳的搏击实操原理后,我们再回到“纳外内帘手”的课题上来。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2014-01-05 太极一圆来源阅4531转56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陈式太极拳源始 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璋的北伐部队。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逃回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朱元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有良民,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次实行残酷的血腥**,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了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后来人们便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常有”古常阳”的字样。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村中陈姓居多,居民现达2600余人。二、陈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陈王廷(约1600-1680)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在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还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至于太极双人推手的开拓性创造,则早已成为了闪耀中华武术史的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武功。从现存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我们约略可以了解到陈王庭当时的一些情形:“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依照村语传言,陈王庭创太极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了得,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

孙少甫心意拳课程内容

一、心意拳是罕见的健康长寿拳,适合于男女老少各年龄段失去健康,人生便失去很多快乐。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拳架古朴、科学、高效、合理。拳功一体,核心在丹田和中节。全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其功效是通奇经八脉、生命力旺盛、身心处于最佳健康状态。习练心意拳的师傅哪怕是到了八、九十岁依旧身体康健、仍然能课徒自娱者比比皆是,生理和心理年龄远小于实际年龄。马梅虎与卢嵩高前辈皆七、八十岁时还如青壮年一般健康生子。经一定时间的习练,可改善大多数慢性疾病直至痊愈。长期习练基本能一劳永逸的获得一生的健康。可极大地提高当代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 戴龙帮,1713-1802,89岁戴文熊,1769-1861,92岁戴良栋,1934-1915,81岁李洛能,1803-1888,85岁车毅斋,1833-1914,82岁布学宽,1882-1971,90岁宋铁麟,1885-1979,94岁买壮图,1779-1877,98岁丁兆祥,1835-1932,98岁尚学礼,1865-1939,75岁卢嵩高,1874-1961,87岁宋国宾,1885-1960,75岁马承智,1888-1974,89岁丁克重,1888-1974,86岁郭汉之,1881-1980,99岁吕瑞芳,1908-1999,91岁李尊 思 1918-2014,97岁于化龙1916-2011,95岁王多凤(女)1918-2012,94岁白云飞1913-2012,100岁王书文1919-2012,93岁凌汉兴在世之百岁老人王木林和李行功已逾九十岁仍教拳。。。 二心意古拳被称为内家拳之母,孕育出如形意拳,大成拳、意拳等诸多著名拳种,有内家拳鼻祖美誉。极具格斗魅力。 自古以来,先人们以并不占优势的体形体格和身体素质,以极高的智慧,千锤百炼,创造出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质的东方格斗文化之瑰宝——心意六合拳。因其杀伤力太强,被历代宗师视为生存之本,它是

孙式太极拳的大师们-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大师们: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同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孙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之一。 孙禄堂 孙禄堂(1861―1932),名福全,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都县)。生早年随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学习形意拳,并从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程廷华学习八卦掌。其蒙武禹襄传人郝为真传授太极拳学。孙禄堂在总结比较各派拳术,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本为一理,三者在拳式理法上经改善可互补完备,构成所有拳术的技能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三者的特点,形成了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是现代流行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孙禄堂先生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对其所学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多种拳功进行了匠心独运式的重构,追求运动形式和内涵的高度统一,不以动作层面的“难能”为可贵。求意和形的高度协调。 1918年,孙禄堂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禄堂先生的话讲,就是“一气之伸缩”。也就是说,因为孙式太极拳从运动形式和心意状态而言,已经具备了太极文化的这种特征,故此名之为太极拳。并于1918年前后,出版了《太极拳学》,使孙式太极拳有了统一详尽的理论体系。

孙禄堂宗师在民国期间,曾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基弟子较著名者如:靳云亭、李润如、陈微明、沙国政等,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亦均能传其父业,有力的推动了孙式太极拳的发展。 孙式太极拳自创立以来,颇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喜爱,现已列入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和套路,并且,新编了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向国内、外推广。 孙存周 孙存周(1893-1963),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次子,号二可,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属望都县)人。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文武兼修,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 1926年,叶大密在上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聘请孙存周为顾问。积极传播了孙式太极拳。 但很多人奇怪的是孙氏内家拳有如此的影响力,但为何普及面却不是很广?这里面个中原因主要是孙门与其他各家所遵从的传承原则不同。 孙门历来重德,孙禄堂先生武学人品,武林中人无不称道。孙存周先生更是恪守父亲的嘱咐: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决不滥传。 例如:1927年北伐军进入上海,各派武术高手也随之纷纷涌入上海,上海的武术日趋繁荣。当时在上海的著名拳术家中许多都是孙存周的同门师兄弟,如陈微明、肖格清、靳云亭、章启东等,他们曾劝孙存周开立山门公开传授孙氏拳学。但是孙存周恪守父亲的嘱咐: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决不滥传。虽然孙式太极拳的传人进入上海最早,但却最不普及,由此可见一斑。孙氏内家拳的严格的传播原则,使外表现象上看好象是普及不够广泛,但真正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1、由简至繁 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用太在意配合呼吸来做动作,可以先采用适合自己的呼吸,先将拳架,形态,这些基本的动作练好之后 再配合呼吸练习太极,一定要先从简单的开始练习,打好基础。 2、缓慢轻柔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 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讲究速度和呼吸的配合,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太极拳呼吸开始入手,越练越慢才行。 3、腹式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要用“腹式呼吸”,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是 顺腹式呼吸。与此相反,就是逆腹式呼吸。 两者各有利弊。传统太极拳多数流派是主张采用逆腹式呼吸的,但逆腹式呼吸难度较大,它要求练拳者胸腹横膈膜有较强的升降能力。我们可以先练顺式,再练逆式。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4、阴吸阳呼 上面我们说到的太极拳的呼吸,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的呼吸也要从简单的阴阳结合来看,我们的练习非常讲究呼吸的节奏。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一阴一阳为一个动作变化周期,跟人的呼吸变化周期没有太大的差别,人的呼吸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周期。对于练 习太极的人来说,在练习的过程中两个好做到一致。 在一个拳势动作周期中,能量积蓄阶段,属阴,为吸气;能量释 放阶段,属阳,为呼气。 拳势呼吸就是要求呼吸状态与练拳姿势变化相互结合,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出发,练拳的速度节奏应该按照人体自然呼吸的快慢来进 行调整,这是“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阴吸阳呼,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怎样练习陈氏太极拳 一、动作要柔顺圆活 有很多人都说陈式太极拳容易学习,而且它的动作优美。 以采挒肘靠四隅劲为辅,用劲方法以缠丝劲为主,以发劲为辅; 动作力求柔顺,外形具有缓、柔、稳的特色。” 对如何练好练好陈式太极拳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是用意练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陈式太极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练一路拳时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现在很多喜欢打太极拳的人都只是随便的乱打,使很多的力气,可是效果却很差。 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田秀臣、冯志强老师在演练陈式 一路时,真正做到动作连绵缠绕,气定神闲,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很少发劲,即使发劲也是点到而已,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 不费力。 真正体现出“引而不发”的大家风范。使观者矜躁全消,回味无穷,这才是练拳的高境界。 二、外形要舒缓沉稳

太极拳基础理论试题及daan

1. 武术的作用是_A___。 A强身健体, 娱乐休闲,修身养性,防身自卫.B引人关注C可以占强 2. 武术比赛采用 A 计分方法。 A.10分制记分. B.100分制记分 C.5分制记分 3. 武术的比赛场地是 B 。 A .长12米宽6米 B.长14米宽8米 C.长9米宽9米 4. 武术包含 C 内容。

A击剑B摔跤 C 拳术,器械,对练,散打和其它. 5. 武术的主要器械是 A 。 A刀,枪,剑,棍B暗器C弓箭 6. 简化太极拳有 C 式。 A16式B30 C24 7.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名称是福娃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字的谐音是 C 。

A中国欢迎您 B 首都欢迎你C北京欢迎您 8.太极拳动作特点是处处带有形, 练习时也对身体和心理有要求, 正确答案是 B 。A正形体紧注意 B 弧形、体松、心静C随意紧张安心 9.饭后 C 再进行运动较为适宜。 A半小时B十分钟 C 1 小时 10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 应 B 为原则。

A随意B少量多次C多量多次 11. 简化太极拳24式中唯一一式用脚跟点地的动作叫是 C 。 A 独立B海底针C手挥琵琶 12.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在河南的是 B 。 A杨式B陈式C吴式 13.简化太极24式的练习时长是 A 。 A:五到六分钟左右.B八分钟C十分钟

14.马步两脚之间的宽度是 B 。 A随意 B 三脚半长C二脚长 15.武术的步法中___B____是最省力的? A 马步B歇步C弓步 16. 15.武术的步法中___C____是最费力的? A 马步B歇步C虚步

17.太极拳中的”太极”有 C 含意? A很高B很深奥C无穷大 18拳有拳心,拳眼,拳面,拳轮和拳背要素,拳的大拇指应压放 B 。A第一指节B第二指C随意 19武术有 B 主要步法。 A很多B五种C四种

内家功法整理1

内家拳拉筋法 先在地上画一直线,①而后前后脚分开蹋入直线,要求是:前后脚分开至能前后拉开的极限,前脚掌在直线右侧与直线平行,后脚在直线左侧,脚跟与直线成90°左右的夹角;②整体下蹲后坐,身体保持重心平衡,双臂在体前成抱球状(此动作只是辅助,没有特别要求,关键是下肢),前膝前顶,后膝横开,并有向后拉之意,使胯与双膝在一条直线上;③做好上姿势后,通过腰胯之力全身极力向地面下坐降,在保证整体劲力不失的情况下,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后胯之力摧动身体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前移至不能继续前移时再把重心提到与双膝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还原至起式如此反复练习。(并可左右互换) 技术要求:动作时要呼吸自然,不要故意加深呼吸;动作时始终保持功架大型不变(关键之处);动作时要特别重质,不要因为次数而忽略了质的保证。上面系统的介绍了的柔韧性训练,下面讲讲柔韧性训练的要点和理论。 其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既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因为下午或晚上是一个人在白天活动了一天后身体不管是哪个部位都相对的活动开了,而且体温也升高,由于体温越高练柔韧会见效越快,还有一点是为什么早上跑完步不亦过度练柔韧,是因为跑完步后,一般对体力的削耗也比较大,而大量削耗了体力后练柔韧性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身体疲劳时,肌肉的运动机能会下降很多。 其二: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对于静耗和意念在前面都已讲过,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助力压腿,助力压腿就是说一个人在久练无效(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习者方法不得当或怕苦所造成)的情况下用一个助手来辅助你练习,方法是:例如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其三: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拳谚云:”只压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压笨如牛”。可见压与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其四:练柔韧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全身,使身体发热后再压腿,在压的过程中要同时和静耗、精神意念相配合,只有这们才能更加更好的提高练习的效果。这个动作的训练对增高没有帮助,但是可以拉长韧带,使活动更加灵活柔韧,有助于发展弹跳潜力,有空练练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要贪多,会挤压关节,影响生长速度谢谢可以,天天坚持压腿。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和层次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是怎样的?所谓内家拳就是以内练为主,内景气氛为内家拳桩功境界。 内家桩功训练的初始会有热、胀、麻感觉,这是通俗说的得气感。接着身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内景反应,一鸣三动九触都会出来,正确地处理这些内景气氛,往下就会有气循经络游走,通周天现象。有些武友说形意拳是不讲究经络周天的,它练的是混元气。在形意系的明劲训练阶段,打一段时间明劲,会有种整劲出现。整劲是怎样的?就是一打拳,会送着拳头出去。身体觉得轻飘飘的,不用加大呼吸下大的意识,有种力会牵动肢体运动,也就是不用很大力去打拳,打出的拳很有力。这时细心体察体内,会感觉到有股热力从丹田往肢体催动形体运动。这些气感是真气刚刚激发出来,游走于丹田肌肤之中,是肤表膜络之气,离浑元一体境界远矣。气走经络周天是练内家拳的必经境界,经络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基本架构模型,它是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 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 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 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 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3、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 4、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 5、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6、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 7、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 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 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 8、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 上步拦掌、弓步打锤 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 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 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 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

虚步握拳 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 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 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 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 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 弓步架推 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 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 弓步冲拳 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 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 弓步穿掌 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 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 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 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

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 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 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 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战例示范:1.摊手日字拳击面。对于中远距离以直拳进步攻击我的对手,我转马同时左手摊其来拳手臂,同时右手日字拳攻其面部。当对方收拳以另一拳打来时,我右手拳回收摊其来拳手臂,左手同时摊打其面部(图5~图7)。 运用要点:摊手时由中心摊出,须腰马转动,脚跟为轴,做到摊打同时,回转同步,连惯有力。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学习内家拳须知(孙存周)

學習內家拳須知--孫存周 今之學拳術者,每好高騖遠,輒以練氣凝神,勿須拘泥於形式,理論固高深矣。然不切合於初學。何?夫拳術,無論少林、武當,欲舍形式之外,實無致力之途。且拳術貴在順中用逆,導氣下沉,動中求靜,神不外散,則自然氣聚神凝。其形式純正者,呼吸即調;形態乖謬者,則呼吸亦如其形態而散亂矣。 余聞之先嚴(孫祿堂)云:「拳術練氣凝神須向姿勢平正中求之。形正則氣和,形偏則氣亦偏。」又云:「增其華者,減其骨;飾其外者,喪其中。」此言讓初學宜注重姿勢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 學習拳術,門派之見,實屬萬不可有。然選擇拳術,首戒標奇立異。設二三其志,尤易趨入岐途。但即經選擇之後,尤宜繼循正軌。所謂探驪,貴得其竅。(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或技

藝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矢志前修,持之以恆,不特真詮可獲,且其成功可待也。 練習拳術,必須心靜。心靜則意專,意專則舉手進退,左右往來,前後進退,上下伸縮,無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須知拳術姿勢,變換在腿。內外一氣,含蓄在胸。兩肩鬆開,氣自下沉。力起於腳跟,主宰在腰腹。而運用則在兩肩。往來伸縮,如前面有物阻擋,前進後退,有不丟不頂之意。 初練時務要認定一種。勿貪多,勿嫌少。須知:拳雖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異,故學一式須時加練習。勿專求重,重則滯。勿專求輕,輕則浮。尤不可專求一部之氣、一部之力,務求全身平均發展。蓋拳術順者,自然有力。內外和者,自然氣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體自然沉重。神意靜逸者,身體自然輕靈。故切不可專術一事。久之,身體自然強健,自然可以卻病延年矣。今請與初學諸君約:嗣後學習,請照各則循序漸進。雖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誤入歧途矣。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老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太极拳开始

咏春拳小念头(理论概念)

咏春拳小念头(理论概念) 1. 小念头是咏春拳基础拳法,包涵着三大特色: - 不必用力 - 拥有最坚强而又最省力的招式结构 - 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 2. 小念头的练习方法,须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必须将全身肌肉置于松弛状态,提起精神令脊骨正直。提肛是要点之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 以轻松神态来练习,待所有招式熟练之后,则不必再分神来要求招式是否正确,只需以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不可用肌肉力量为动力,务求达到每一招式均在意念驱使下完成。 - 完成了上述两个练习阶段后,便到了如何练出小念头精要的阶段,亦即何解称之为『小念头』,其窍门在于引导发挥人体的意念力量,在搏击应用上发挥超力量的自动反应。 3. 小念头拳套的分析: 一. 招式的结构 - 利用圆形的滚动,作为承受力和输送力的基本构想。须知同一质量的物质,成为圆形后,比成为其它任何形状的承受力更强,输送力更大,卸力也更多,而推动运行所用的力量则最小。小念头的重心手法「摊」、「膀」、「伏」,就是圆形滚动理论最明显的招式,运用起来,将对方的桥手置

于内圆或外圆。例如,由摊手转膀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内圆转为外圆;相反,由膀手转为摊手,是将对方桥手由外圆转为内圆;伏手是利用外圆与对方桥手接触。 - 以直线作为进攻的用力基础。口诀云「二点之间,直线最短」,就是应用直线原理,以此运用速度和冲击力。须知凡搏击均以快速和强大力量为主要条件,最短距离是缩短时间,直接最能增加冲击力量,二点配合,便能发挥速度,及达到重拳出击的效果。 -「二字拑羊马」的暗藏技巧:二字拑羊马可发挥凝聚的冲击力。因这种马步的站立形态,能将整体力量集中冲向中线甚至一点,令每一招式均汇聚了整体力量;两膝微屈而富有弹性,又可将对方桥手的冲击力转移到双足承担,减轻双手的承受力,双手的活动能力因而大大增加 二. 意念的推动 小念头,顾名思义,是以意念为主,因此,小念头的招式练习至正确而熟练的阶段,就不必对镜自照,观看自己的招式是否正确,以免影响精神集中。只须用意念来推动每一招式,经过长久的练习,便能达到不必用力而以意念推动招式境界,便能得到随心所欲的意念力量。 三. 念力的灌输 学习小念头经过了模仿期和意念推动期之后,就应着重将念力灌输到身体四肢上。「念力」是一种无形的内功。练习者达到能驱使「念力」的境界时,均能感觉到「念力」的存在。「念力」所到之处,力量在无形中增强,令每一招式都充满坚强而富有弹性,在迎敌接触时发挥吸收和反弹的作用,也会自动发出最适当的招式,不论防守或进攻均达到最佳效果。 四. 中线的理论 - 中线,是任何物体的中心,也是物体重心的垂直线,承受整件物体的重量。当物体移动时,若接触该物体移动方向的重心点,便承受了整件物体重量的冲击。物体的中心点或重心点何在,则是根

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提示

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动作要点提示 文/汪荣安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我师父冯志强大师创编的。它融合了心意六合内功与陈式太极拳缠丝内功之精华,依据太极阴阳之理,以内外双修为核心,以心意行气及螺旋缠丝为法则,以修炼丹田内气为根本,以太极十三势为载体,达到内以修身,外以致用,拳功一体,炼成一粒混元气的上乘功夫。 ·修炼时要坚持: (1)三项原则: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内外俱练,以内为主。 (2)三个结合:拳法、功法、用法结合。 (3)四句真诀: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 为教学之方便,我根据师父《陈式太极拳入门》中关于混元24式太极拳图解的说明,简化成此,如有差错请同道批评指正! 一、无极起式 说明:无极势:自然站立无极状态(略)在念止、心静、神宁、平和、体舒、形顺之中渐呈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空洞觉明景象全身放松,进入无极虚灵之境。 起势:划好三个圈,每个圈都有棚、捋、挤、按。棚劲的棚点在腕背;挤劲的挤点在指稍;捋劲的捋点在掌心;按劲的按点在掌根。整个动作要求连贯圆顺。注意:除顶劲不丢外,周身放松,松腕舒指,气归丹田。 二、金刚搗碓

··动势:欲右先左—双手右棚—回转立圆—松转斜捋—转身平捋—手足对开—立圆前捋—上步勾拳—反背拳、掌—举拳提膝—震脚下捣。 说明:本式的折叠右转,回捋立圈450度要周身协调一致,混元一体,园活流畅。注意欲右先左、欲左先右,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全身形成对称的整体膨胀劲(注:以后的所有动势都应如此)。 向左大捋,向右转身时注意与步法配合得当。接下势铲脚与推掌同时完成,铲脚要贴地面,两手平捋伸展,眼神向左前方;注意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半脚左右,以保持稳定。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应同时完成,拳到脚到身到,;注意后脚上步不要蹬地,要用前腿和腰跨拉动前伸形成虚步。右腿屈膝上提,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右拳高于耳平,拳背朝上;右脚松沉踏落,不可跺腳,注意两脚同肩宽;右拳松沉地向下一捣,注意手脚齐到方为真,重心仍在左脚。 三、揽扎衣 ··动势:松沉—抱拳右上棚—U形回转—转腰开臂—左右缠丝—提腿开臂—合手开步—揽扎衣定势。 说明:左手抱右拳向右前上方打出时:腰先微左旋再右转(欲右先左);拳高于鼻平,拳背皆朝外。右手向左上方穿出两臂双开时,胸腹同时折叠相开,寓欲开先合之意。两臂左右分别缠丝(乌龙绞柱),要周身协调俱动如拧麻花。下式的合臂、提腿、开臂,合手、右脚横开等上肢和下肢运动应周身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右转平开前,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圏,,定势时右手不能出右腿外,沉肩坠肘,指尖上竖,成瓦拢掌;左手由右腹前拉到左腹前。此时气沉丹田,合于丹田,玄顶、松体。 四、六封四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