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

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3)

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

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问题是清楚的;(3)

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

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

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

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

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校、地区)分为若

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

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10.定额取样,也称配额取样,是按特定的标准(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教育

背景等)将总体中的个体分为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滚雪球取样,是先从总

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跟多的调查对象,就像滚雪球一样。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1.范型是指看待问题的基本角度或框架。它为研究者提供观察事物的基本方式和信念,决

定或影响着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内容、方法、策略和所提出的理论。在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范型有生物学范型、心理动力范型、行为论范型、人本论范型和认知论范型。

2.归纳式理论是进行质的研究的研究者通常采用的理论建构方式。演绎式理论是运用演绎

的逻辑,采用假设检验方式获得的理论。

3.心理学研究中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操作性定义的概念,另一类是心理

学家“发明”出来的尚无操作性定义的概念。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是根据一组产生被定义事物的操作所下的定义。那些具有操作性定义,可以用量化的方法加以测量并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概念就是变量。

4.刺激变量简称S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

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机体变量也称为被试变量、属性变量,一般是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有影响的特征。反应变量指由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行为的任何变化。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时多种多样的,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机行为反应。5.自变量指在实验中被实验者加以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在实验中被试对刺激作出的反

应,也就是实验者观测和记录下的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反应值。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实验者需要通过保持恒定等方法使其中立化的潜在变量。

6.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备择假设可称为研究

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所期望的关系,通常是研究者期望证实的假设;虚无假设亦称无差

假设、零假设、原假设,是陈述变量间没有关系或差异,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决定予以拒绝或接受的假设,常以H0表示。定向假设是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所示意的假设;非定向假设是对变量关系的方向没有示意的假设。实验假设是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猜测性陈述;非实验假设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猜测性陈述。

7.决定论逻辑默认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主要是由其不能控制的因素决定的,需要不断的探究

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链条。通则式的解释逻辑力要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

8.变量间有两类基本的关系。一是相关关系,即变量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关

联。二是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因,另一个变量是结果。

9.判断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是:(1)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2)两个变量之

间有实证的相关。即要能够实现观测到两个变量之家有稳定的共同变化关系。(3)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

第四章测量

1.测量是一个为确定某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值的过程。包括定名测量、定序测量、

定距测量和比率测量。

2.定名测量是把事物的属性归于不同类别的测量。定序测量是对事物的等级和顺序的测

量,是对一系列事物进行排序。定距测量是对事物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测量。比率测量是对事物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3.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得到的记分是否反映了欲测的特征及其程度。包括内容效度、准则

效度和结构效度。

4.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预测的内容范围。准则效度是以测验分数与作为

外在标准的效标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来表示的一种效度。结构效度是测验对某种理论构想或特质所能体现测量的程度。

5.内部效度是研究变量(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就是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

确定程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历史、成熟、统计回归、被试亡失、被试特征、研究工具的使用、测验、主试与被试的交互作用等。

6.外部效度就是将测量结果推广到研究外情景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

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实验条件的人为性、实验处理的多重性、被试取样的代表性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7.信度是测量的可靠性程度,表现为测量数据和结果的稳定性和测验内容的一致性。检验

信度的方法有并行法和重复法。

8.误差就是对正确的偏离。测量误差是一种因测量手段的偏差所造成的常误。误差可能是

偶然性的,也可能是系统性的。

第二编心理学研究设计

第五章真实验设计

1.实验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探寻因果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2.根据随机化原则选取并分配被试,有效地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操纵自变量的变化,并

精确地测量因变量的实验设计称为真实验设计。

3.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因素)并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分配被试到各个

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4.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可分为两等组模型和多等组模型;根据

有无实验前测,可分为后测模型和前测后测模型;根据是否进行配对分组,可分为随机等组模型和随机配对等组模型。

5.多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个实验里同时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

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中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包含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多因素设计一般称为多因素设计或析因设计。由于多因素的实验设计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因而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实验更多的信息。

6.随机区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区组内的被试差异(或环境因素)尽量减小,而使区组之间

的差异尽量大。每种实验处理出现在每个区组中,这样区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影响各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区组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误差项中剔除。

7.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一个因素各个水平的实

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8.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则接受两个以上因素的各个

水平组合的实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各个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第六章准实验设计

1.准实验设计师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不需要运

用随机化原则和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需要严格的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因而适合更广泛的研究目的。

2.单组准实验设计包括时间序列设计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3.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观察,并在测量的这一时间系列呈现

时间处理,然后观测呈现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观察结果,并将这些结果与实验处理前的一系列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而且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结果。

4.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选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

出现实验变量,在另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实验设计。

5.多组准实验设计主要包括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

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和平衡设计。

6.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是,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用等组法来分配实验

组和控制组时的情况下,或不能用随机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时,采用一种准实验设计类型。

7.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采用了未经随机分配不相等组的实验组

和控制组,并在实验中对被试组进行一系列的前测和后测。

8.平衡对抗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该设计使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

换,使情境条件以及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抵消由于实验处理的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误差。

第七章非实验设计(I)

1.非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描述性或相关性的研究策略,用于识别和检验自然存在着的变量

及其相互关系。非实验设计由于不能满足真实验设计所要求的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的基本原则,又不能主动操纵自变量和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所以非实验设计很难有效地推

断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非实验设计可以使研究者对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作出因果关系的假设,并在后续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这种假设,因此非实验设计也是真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也称前实验设计。

2.非实验设计一般包括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固定比较设计和事后回溯设计

等几种类型。

3.单组后测设计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只有一组被试,只实施一种实验处理,然后通过后

测得到该组的后测成绩。

4.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在实施实验处理前后分别对被试组进

行观测。

5.固定组比较设计也称静态组设计或整组比较设计,该种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

试,但是这两组被试的形成并不是研究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和方式,而是在实验前就已经存在的。

6.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

选择与分配被试,也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而是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变量,将这种已经自然发生的自变量与某种可能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某种可能存在的变量间的关系。

7.事后回溯设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相关研究设计和准则组设计。相关研究设计是从一

组被试收集两组数据,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属于正相关、负相关或是零相关。准则组设计要求研究者通过确认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状态的特质,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第八章非实验设计(II)

1.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

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访谈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访谈目的的确定、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回答方式的设计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

2.问卷研究是通过书面的方式,根据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题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

和数据的一种方法。问卷的结构包括有标题、指导语、问题及答案和其它资料。问卷研究设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目的的确定、问题及答案的设计、问题顺序的排列等内容。

3.个案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的个体,也可以把社会机构或社会组织作为观察单位,通过对个

案的深入调查,来研究或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

4.描述型个案研究是指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的方法。搜集资料的内容虽

然根据研究问题而有所侧重,但一般都很重视被试从出生到现在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的特点等资料。

5.个案研究设计也可以是与实验研究设计相结合,在对个案的研究中,根据研究的假设,

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和对因变量的观测,未推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主要包括A-B-A设计和多重基线设计。

6.跨文化研究是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分别考察各种心理产

物、理论和行为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文化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是跨文化研究的两种主要研究取向。其中,文化普遍性取向是

将一个文化中的行为与另一种文化或所有文化中的行为进行比较,找出所有文化都适用的有效原则,并确定比较不同文化的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文化特殊性的取向是用对某

一特定文化成员有意义的概念来描述行为,考虑到这一文化成员本身的价值观及其他们所熟悉的事物。

8.跨文化研究中存在三种文化等值线:概念等值性、测量的等值性和心理机能等值性。

第九章质的研究设计

1.质的研究是逐渐为众多的心理学研究者所认可的研究取向,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的各个领

域。

2.质的研究是研究者试图从参与者的角度,在研究对象的自然情境中、以归纳的方式搜集

和分析资料,而达到对心理现象及其意义理解的过程。

3.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寻求意义和理解为目的,在自然的情境中、以研究者作为研究

的主要工具、注重描述性的资料、运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描述性的研究结果。

4.质的研究在理论基础、适用对象、研究过程和研究呈方面与定量研究都存在差异。在研

究实践领域,两种方法通常是交错使用、相得益彰。质的研究方法更适合从被研究者的视角、采用归纳方式进行研究的课题,对于处理具有特殊性、意义性、陌生性等特点的问题更具有优势。

5.质的研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五个因素是研究目的、观念架构、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和

效度,其中研究目的是研究的根本和出发点,是确定其它研究要素的基础,概念情境与研究目的紧密相连,并影响研究问题的形成,方法则是针对回答的问题汇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可行性和效度的保障。

6.研究设计论证是解释说明研究的目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当前研究将采用的方法及其适

当性做出的详细说明的文本,是研究设计的总结。可用于向特定听众传达并论证研究。

7.心理传记研究、人种志和行动研究三种具体的质的研究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领

域。

第三编资料的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第十章数据的整理和描述统计

1.数据的量化是将原始资料通过类别化转化为计算机或其他机器可识别的机读格式,即编

码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类别化合制定编码框架。

2.SPSS的数据录入有多种方法,包括直接输入、直接打开原始数据文件、文本导入向导

读入、数据库转录等。

3.数据的初步整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变换、重编码、重分类、分类汇总、加权,以及

数据文件的合并、分割,对缺失值的处理等,主要牵涉到SPSS中的数据编辑、数据变化菜单。

4.描述统计用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全貌,包括数据的分布特征度量、地位度量和相关度

量。其牵涉到的SPSS过程包括分析菜单下的报表、描述统计、相关等过程。

5.SPSS描述统计菜单下探索过程用于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即从客观原始数据出发,通

过分析数据的耐抗性、残差、重新表达及图式手段来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第十一章推断统计原理和SPSS应用概述

1.概率论和统计学专门用于研究“在多次重复相同条件时单个试验结果呈现不确定性”的

随机现象。其目的是要探讨和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

2.一定条件下对随机现象所作的一次观测称为一个试验。试验的可能结果为随机事件A发

生的规律性(即概率)。可由其频率f(A)来反映。概率的定义有两种,即统计概率和古典概率。

3.概率分布是当样本容量趋于总体容量时次数分布“理论”上的或理想中的极限形式。根

据随机变量的类型,概率分布可分为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4.二项分布可用于解决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诸如态度调查、客观题的正确率、题目或作

业中的猜测等问题。正态分布主要用于心理与教育测量或测验中利用标准正态分布中概率和Z分数的对应关系划定分数线、确定特定等级或分数界限内人数以及编制测验常模中的各种标准分。

5.抽样分布是样本统计量的理论分布,是推断统计的基础。常见的抽样分布有样本均值的

抽样分布、比例的样本分布、t分布、x2分布以及F分布等。

6.假设检验是推断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对关于总体分布情况或其参数的假设做

检验。常用的假设检验法有t检验、F检验和x2检验等。

7.参数估计也是推断统计的重要内容,是以一次抽样为依据,使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

进行推断的方法,主要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8.SPSS中进行最常用的差异显着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的过程主要牵涉到分析菜单中的均值

比较、一般线性模型子菜单。它们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统计过程。

第十二章研究设计的SPSS统计分析

1.探讨变量间的相关或关联程度是心理学研究的常见问题,这类统计检验法包括相关分

析、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常用统计检验法。其对于的SPSS统计过程有很多。

2.SPSS相关过程可以进行等距型、等级型数据的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以及用于多

元统计方法的距离分析。

3.相关分析常应用于量表或文件的信、效度分析,虽然其分析往往有具体的统计过程或程

序,但大都运用了相关的计算;使用相关过程可以直接计算诸如评分者信度、重测信度、复本信度以及准则效度、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等指标。

4.回归分析旨在建立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线性回归是假设变量间呈直线性关系,利用

最小二乘法,通过寻找最优拟合直线所满足的条件对回归方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方差分析检验回归方程的有效性。

5.卡方检验是度量变量间频率分布间关联性的统计检验法,它既可以用来解决单个多项分

类变量的次数分布无差假设检验问题,也可用来解决连续型变量次数分布对某假设分布的拟合性问题;还可用来对变量间次数分布的独立性进行检验。SPSS中的列联表提供了更一般的整套关联推断检验法。

6.通过组间比较探讨某自变量对观测指标是否存在显着效应时心理学研究的另一类常见

问题,当然这类问题并非都是因果关系推断。该类检验法可按照组数多少、研究设计类型进而测量尺度加以分类,通常所讲的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等参数检验法以及非参数差异检验法。

7.因素型设计方差分析的主要特点在于考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利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一

元过程和重复测量过程可以解决大多数类型的单因变量因素型设计方差/协方差分析问题。

8.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组用来分析两组或多组观测间联系的统计程序的统称,可根据研究的

模型类型、因变量的数目、因变量及自变量的测量等级等标准对多元统计法进行分类。

SPSS中提供了大多数成熟的多元统计分析法。

第十三章数据化简技术——因素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是一种用于简化数据并探求数据间结构的多元统计方法,它用几个较少的公

因子来反映众多观测变量的信息。因子分析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利用SPSS进行因素分析首先研检验这些条件,对数据进行仔细考察。

2.因素分析大致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公因子分析法两类,主成分法立足于将原变量的变异

完全转移到相互正交的主成分中,然后抽取方差贡献靠前的若干主成分作为公因子。3.公因子法包括一系列方法,但都立足于解释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来求得因素解。它首先

要顾及变量的共同度,更适用于对变量方差不了解和重在探求数据间结构的场合。

4.因子旋转分为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两类,但目的都是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使因子和变量

间的关系和因子的意义更容易解释,它不改变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也不改变变量的共同度。

5.因子值作为因素分析的产物,可用来代替原变量以便于更清楚地认识因素、变量间的关

系,实际应用中常用来进行个体的评价、分类。

第四编研究间的比较与交流

第十四章研究的综合——元分析

1.元分析就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定性与

定量分析。它是回顾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以用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

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

2.发表偏向是指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的研究结果(阳性结果)较无显着性意义的结果(阴

性结果)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的倾向。

3.要保证元分析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文献检索策略,

保证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进行严格的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2)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3)注意控制各种偏向;(4)进行异质性检验,以保证合并分析的可比性进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5)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并予以合理的解释和应用。4.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时通常会考虑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结果变量、研究开展的时间或

文献发表的年限和语种以及样本量等因素。

5.元分析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应包含四个要素: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处理因素(干预措施)、

研究效应(因变量、结果变量)。

6.全面的文献检索会使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从有关研究的参考文献中追踪查询和专

家询问法等方法。

7.研究的质量评价方面会涉及到选择偏向的情况、实施偏向的情况、测量偏向的情况、是

否存在排除偏向、样本量的大小以及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等方面。

8.为保证数据收集的质量,最好由两人以上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工作,然后进行交

叉核对,并在文中详细叙述观察者的一致性。此外,在数据提取中应用盲法,即隐去那些对资料提取者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期刊名、作者、作者单位、基金资助情况等,以减少选择性偏向。

9.元分析需要将收集到的统计量(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合并(或汇总)成某个单一的效

应量或效应尺度,即用某个合并统计量反映多个独立研究的综合效应。

10.元分析需要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目前广泛使用的是Q检验。

11.亚组分析就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特征如被试的年龄、职业,将各独立研究分为不同组,

然后再分别进行合并分析,比较各组及其与总的合并效应间有无显着性差异。

12.敏感性分析就是分析当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结果是否也发生变化,即研究结论

的稳定性如何。

13.元分析的结果讨论一般会涉及分析变异来源、讨论各种偏向的识别和控制和讨论元分

析结果的意义等方面。

第十五章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1.撰写研究报告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及时的研究报告可以充分表现

研究的价值。

2.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型文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各种报告的写作都

要遵循基本的规范,例如客观、准确和简洁,以有助于交流。

3.题目是研究报告的名称,表明研究报告的内容指向。实验研究报告的标题通常包括研究

的变量及其关系,非实验研究的报告通常会表明研究的主题。摘要是研究报告内容的简单概括。

4.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是组成心理学研究报告的最主要部分。前言是介绍问题的提出,

研究的目的和设计,还包括回顾相关的文献,引导读者理解当前报告的研究。方法部分详细介绍研究的被试、操作细节,以备他人重复研究。一般在行文时分成几个小的部分,

如被试、工具、程序。结果部分则客观地介绍本研究的发现。讨论是将研究的发现与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整合,表明当前研究的意义。

5.参考文献是学术型报告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文章或书籍的列表。列出

参考文献既是学术规范的要求,也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体现。

6.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和写作规范的研究报告,接可以投稿发表。除了期刊发表,会议也是

交流研究的重要形式。口头报告是在会议等公共场合使用口头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研究公布,展报是将研究用简短生动的书面形式展出。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答卷首页务必注明你的姓名和班级 (注:以下为四类考试题型的答题参考例题,不可将例题照抄到自己的答卷里)名词解释举例 ?负近因效应 负近因效应是指对所有系列呈现的项目进行最后的自由回忆时,所有各系列的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都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对各个系列分别进行即时自由回忆时,这些同样的单字的回忆成绩却最好,即表现为近因效应。前者与之相反,所以称之为负近因效应。 简答题举例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1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的控制各类研究变量。研究者通过系统控制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2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重复,可以进行校验。 3 )由于实验具有目的性,充分性,可重复性及控制性,使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石。 图表题举例 图表题的答题要点是先分清自变量(有几类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和因变量,再看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组内、组间、混合设计、准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最后看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多变量实验安排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效应);总结以上情况,看是否支持某种心理学理论,得出结论。 举例: ?下面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用的材料是 16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要求他们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二、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三、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 四、选题的原则:(1)课题是可行的。(2)课题是清楚的。(3)课题是有价值的。(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五、取样的类型:(一)随机取样: (1)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常用抽签法和随机表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优点:(1)样本的代表性强。(2)取样更灵活。(3)参数估计更加准确。 (3)系统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优点:比较简单,易于实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缺点:样本对总体代表性不够,名单中个体的排列方式可能使系统取样产生问题。 (4)聚类取样: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优点: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缺点:如果调查单位在总体上分布

不均匀,准确性相对随机取样要差。 (5)多段取样:适用于总体范围大、对象层次多的研究,能有效的节省调查所需的人力及费用。缺点:由于每级取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所以误差较大。 (二)非随机取样: (1)方便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2)立意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3)定额取样: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 (4)滚雪球取样:先从总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如同滚雪球一样。 六、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变量: 1、变量:指在性质上或数量上可以变化、可以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事物的特征。 2、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1)刺激变量:简称S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有机体接受的刺激具有多种形式: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2)机体变量:也称被试变量、属性变量。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供参考)

研究生班《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题目类型: 1.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2.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图表题(任选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研究设计题(任选1题,15分) 请根据上面的要求,从下面给出的试题中进行选择: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变量(variable) 2.交互作用(interaction) 3.个案研究(case study)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 5.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6.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 7.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s) 8.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9.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1.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 12.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 13.问卷法(questionnaires methods) 14.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 15.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16.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17.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18.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basement effect) 19.单被试实验(single-case experiment) 20.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 21.自然观察(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22.假设(hypothesis) 23.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24.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s) 25.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26.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s) 27.恒定刺激法 28.ROC(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 29.极限法(最小变化法) 30.平均差误法(调整法)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2.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3.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4.单被试实验设计 5.什么是自变量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混 淆? 6.访谈法的主要类型 7.随机取样的方法 8.对观察法的评价 9.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的比较 10.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 11.简述心理学理论优劣的标准 12.简述科学研究的目的1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4.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 15.什么是自变量?自变量的种类有哪 些? 16.操作定义及重要作用 17. 实验方法与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各自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在一项研究中 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吗? 18.调查法有哪些特点?在调查问卷的问 题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19.数量估计法的程序安排 20.简述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21.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2.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哪种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合适?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2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目(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小题15分) 1.分层随机取样: 2.操作性定义: 3.真实验设计: 4.交互作用: 5.主效应: 二、选择(1-5单选,6-10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单选 1.有 A、B两个因素,其中A 有两个水平,B又三个水平,可以称其为()设计。 A. 2ⅹ3 B.2ⅹ2ⅹ2 C.3ⅹ3 D. 3ⅹ3ⅹ3 2.年龄、性别等是儿童心理学的主要自变量,他们属于() A. 刺激特点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C.被试特点自变量 D. 暂时造 成的被试差别。 3、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A. 等距量表 B.顺序量表C.称名量表 D. 比例量表 4、利用区分效度法,可以确定测验的()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C.效标效度 D. 相容效度 5、随机数码表进行的抽样称为() A. 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多选 6.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有() A.随机组设计 B.ABBA平衡法C.匹配组设计 D.拉丁方设计 7.可将T 检验用于检验实验设计显著性的设计有() A.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B.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C. 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D. 随机区组多因素设计 8、影响效度的因素有() A. 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 B.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C. 效标团体的性质 D. 效标的性质 9、元分析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应包括哪几个要素() A.研究对象 B.研究设计 C. 处理因素 D. 研究效应 10、因素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A.可以观察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B.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 获得更生态化的实验结果 D. 实验设计与实施相对复杂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8章【圣才出品】

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A.自然观察法 B.相关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答案】C 【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其它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它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 2.普莱尔在三年里每天三次对其子进行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完成其心理发展报告,从研究设计上看,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

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普莱尔采用的正是纵向研究。 3.在同一时间内对国内二十三个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A 【解析】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图式中分段进行()。 A.横向设计纵向设计 B.双生子设计横向设计 C.纵向设计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 历年真题 单项选择答案汇总

二、 7.ANOVA中最简单的设计是(单向方差分析)。 1.Q分类通常要求客体数目在(60-120 )。 14.Q分类技术以人为分析单位,其重点在于分析(人际关系) 2.自然观察有许多变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抽样调查和( 个案研究)。 3.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墨)。 4.心理统计中用以表示分数离散度的主要指标有标准差和( 方差)等。 5.小样本研究范式的缺点之一是(研究的外部效度不易达到要求)。 6.控制变量是实验中保持恒定的某些潜在的(自变量)。 7.一致定位量表是以(心理物理测量)为基础。 8.访谈信度通常以(重测信度)作为评估指标。 2.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的心理学理论构建类型是(.归纳)理论。 3.费希纳等人提出了( 心理物理法),揭示了客观刺激量和主观感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建立“实验学校”或“基地”,对同样对象反复多次的进行心理学或教育实验研究,容易产生 多重实验的干扰,从而削弱研究的(外部效度) 6.用来表示“测验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的程度”的是(预测效度) 7.观察者在评级中出现的过宽的倾向,我们称之为(正宽大)效应。 8.“原始报告分析”指的是( 口语报告法) 9.统计功效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犯或避免犯( .Ⅱ)类错误的概率。 10.多元分析的两种不同的策略是( .标准分析和层次分析) 2.心理学研究中,外源变量相应于(自变量),内源变量相应于(因变量)。 3.小N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多重基线设计)。 )。4.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 )。5.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平方6.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判别函数分析)。 8.等比量表的特点是(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 9.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实验方法),研究可观察、可测量、可控制的外显行为。 10.简单随机抽样法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它们是(.抽彩法和随机表取)样法. 1.避免严重损害内部效度,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控制,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1 2.能够最有效运用实验控制策略的是(实验室实验) 14.问卷设计中的最高层次是(问卷量表的构思与目的) 15.两种常用的标准分数是标准九分数和(.z分数)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研究对象特殊性; 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 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 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①按数据形式分: 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 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 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 变量数据获得方法:

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多样共存 新特点: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多分支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心理学研究基本环节: 1、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定 2、文献的查阅与综述 3、研究类型的选择 4、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5、被试的取样 6、研究的实施 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8、结论的获得及其适用性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 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归纳:由事例出发形成理论 演绎:由理论出发形成假设 研究就是检验假设,修改理论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1. 在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时,需要考察哪些因素?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 间差异的检验。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检验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2)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 ⑶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公式,不能用错,这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2. 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有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认为应该怎样控制?答: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作、 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被测者某些心理现象或行 为的变化。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余变量称为额外变量,在额外变量中可能会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被 称为潜在的自变量。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词频为自变量,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而被试间的差异、词频的定性、材料的选择、实验任务、研究设计、实验环境和数据处理方法等都会是潜在的自变量。对于这些潜在的自变量,应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1)控制被试间差异,应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试。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以随机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学生作为被试。(2)用一个确定的标准来定性词频,如以字或词在报纸、书刊、教材等语言 材料中使用次数统计而得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引起的词频不确定性,可以用大被试量来加以控制。 (3) 材料的选择方面,若以拼音文字为实验材料,拼读规则的运用会使词频效应被低估。所以应选择非拼音类文字,如汉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由于汉字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验可将此作为一个自变量加以操纵。(4)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因变量为反应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任务类型如命名、判断、再认、补笔等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 由于不能确定词频效应究竟发生在字词识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选择三种不同的任务类型:词汇判断、命名和词汇命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更准确的结论。(5)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为了达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应把词频和字类型作为组内设计。但为控制不同类型任务间的相互干扰,任务类型应作为组间设计。(6)实验环境应尽量保持恒定。(7)运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并记时。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后,再得出结论。以上是对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自变量的控制方法。 名词解释 1. 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个案研究是心理学历史最长的研究形式之一,学派时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就是对一些临床个案观察和分析的成果。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个案研究还比较重视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是一种自然观察,它既可以作定性的考察,又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观察法,目前最多采用的是参与观察法,即由观察者或研究者直接参与所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或事件。 2?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象机、摄象机、照相设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主试的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本身的个 性特、动机、情绪、或其它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结果的期望等也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因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人们早就注意了这种效应,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和实验程序,并采用“双盲” 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4?横断研究:是研究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的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5.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 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 7. 纵向研究:是对一组(“群组”,如果这个组比较大的话)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 9. 准实验设计: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 10.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门槛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出现了低限效应。 11. 访谈法:使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 方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 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感受和 形,考察被试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的不同注视时间(次数、每次时间长短),以判断被试对某一物体的偏好,一般

第九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九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投射法个案研究一观察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现场观察和人为场所情境观察二实验法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现场自然实验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三问卷法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克瑞普林 E.Krapelin 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三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多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自陈量表通常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列出一些问答题或一个命题后面有几种答案让受试者选择也可由

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评判在不同评价等级上表明某种程度根据赋予不同评价等级程度的分值将原始数据统计处理后即得到评判结果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 R.S.Woodwort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用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中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怖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它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自陈量表通常采用的题目形式有以下几种 1.是非式例如你曾经害怕自己发疯吗是否 2.折中是非式例如你喜欢户外活动吗是否不一定 3.选择式例如A当遇到失败时我会意志消沉 B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会感到紧张 4.文字量表式例如我所喜欢的人大多是 A.拘谨缄默的 B-介于AC之间 C.善于交际的 5.数字量表式例如我担心考试失败 5 4 3 2 1 5代表经常4代表多次3代表偶尔2代表极少1代表从不自陈量表假设被试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这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全面而正确的观察同时在个人评估自己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反应定势首先被试往往对社会赞许性强的题目作肯定回答对具有社会否定特征的题目作否定回答例如我从来不撒谎有些被试就会回答是其次还会出现反应的肯定定势极端定势谨慎定势及猜测定势等倾向例如被试会对题目大部分采用是是是"或否否否"的回答而不考虑内容如何这种反应方式有可能反映了个体的一部分个性特征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原则 1、科学研究的特点 科学研究与常识或日常经验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控制的特点。 (1)系统的理论框架与目的。 (2)控制的机制。 (3)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与一般过程 科学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描述对象的状况。 (2)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 (3)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 科学研究实际上是这样一个过程: 从各种事实中归纳出一定的理论,即从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中概括出一般性的原则、规律和定理;根据这种理论演绎出各种有关假设,即从一般的知识出发,对特殊或个别现象作出理论和假设,以进一步的事实验证这些假设,从而进入科学研究的高一级水平。

3、辨证唯物论是科学研究的指导 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主要著作《新工具》强调了归纳法的重要性,他对归纳的三种方法:求同法、差异法和共变法作了详细论述。 笛卡尔是唯物论的创始人,他的《方法论》一书特别重视演绎法和教学方法的作用。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严格地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为基础,越来越称为科学研究的指导。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增加心理学研究的知识。 2、开阔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3、提高评价研究的能力。 4、加强心理学的应用。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分类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理论思路。 (2)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3)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4)研究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报告。 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心理学研究方法1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自学用书:《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 (一)识记 1.科学研究的特点2.科学研究的目的3.定性研究方法(1)个案分析法(2)文献综合法 4.信息论的定义5.控制论的定义6.系统和系统方法7.早期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 (二)领会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大样本范式(2)小样本范式 4.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5.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用途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举例说明大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小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举例说明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一)识记 1.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主要采取的三种理论思路2.项目反应理论3.理论的两种功能 4.外源变量5.一般递归系统6.自抑式函数方程7.理论边界 (二)领会 1.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5种理论2.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分析的基本原则 3.相互作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4.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与方式 (1)归纳理论(2)演绎理论(3)机能理论(4)模型 5.心理学理论评价中采用的标准6.因果模型的条件7.构建因果模型的基本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2.举例说明理论思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构建因果模型。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评价 (一)识记 1.自然观察 2.个案研究 3.抽样调查 4.相关研究 5.实验和准实验 6.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 7.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变(1)自变量(2)因变量(3)中介变量(4)干涉变量 8.变量的操作定义9.元分析的特点 (二)领会 1.对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的评价 2.进行相关分析应注意的事项 3.实验的主要特点 4.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5.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6.作出研究结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7.元分析的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纵向研究。2.举例说明横切面研究。3.举例说明趋势研究。 4.举例说明元分析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一)第四章研究的取样 (一)识记 1.总体2.样本的代表性3.置换取样和非置换取样4.样本空间 5.随机化6.样本均值的分布7.均值的标准差误 (二)领会 1.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法(3)系统取样法(4)聚类取样法(5)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 位以及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 学研究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 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 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 文献就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 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 度来选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 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 样本的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 学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 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

变量: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所要解释的就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就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屏蔽、中与))随机误差:可见误差。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系统误差:常定误差。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就是恒定而有规律的。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内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都均等、4、统计控制: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操作定义: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工具,方法,程序。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范围: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 抽彩法 (充分搅匀) 2)随机表法 (随

机进入) 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就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与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内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 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与生态效度。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与其它变量条件、时间与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与适用性。影响因素: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5、多种处理的干扰;6、实验者效应7、研究的人为性;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提高方法: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