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9年3月第12期Mar.2019NO.12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收稿日期:2018-06-30

作者简介:李勇汇(197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的主

要培养目的是为各级电力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力工程师。“电气工程基础”是一门学科专业平台课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过20年的努力,在“电力系统分析”和“电力系统过电压”两门省、部级优质课程为基础上率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该课程于2013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于2016年又获批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目前教学双方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经过近10年的两次教材修订,目前课程采用的教材为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陈慈萱教授主编的《电气工程基础》第三版,含上、下册。按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讲授时间的跨度为整个大学三年级。其中,上册授课学时为54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涵盖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负荷、电力系统主设备和接线方式、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短路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等7个方面的内容;下册授课学时为36学时,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交直流远距离输电、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和防雷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等7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全书内容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另外安排了14个学时的课程设计。

由于“电气工程基础”的授课内容涉及到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理论,在本科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课程知识的衔接,“自控原理”和“电机学”部分内容已经在二年级得到了先期学习。因此,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之初就具备了电力系统部分建模和

定量分析的基础。同期学习的专业课程还包括“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分析”等。“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讲授的内容又为其他专业课程起到了铺垫作用。

《电气工程基础》上册的内容较为集中,是原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部分内容的凝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这两大计算也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电气工程基础》下册的内容则较为分散,充分考虑了学生在高电压、通信、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方面的兴趣延伸,便于学生在四年级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对整个“电气工程基础”讲述内容的综合学习,在授课内容结束后将以一个110KV 变电站的设计为内容,学生需要从主接线设计、设备选型、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接地和防雷设计等多个方面以工程图纸和计算报告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特点鉴于本课程知识点多、知识连贯性强、授课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整个课程小组10多位老师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尽快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着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教学方法的特点如下。

第一,严格制订教学大纲并执行教学计划,不断提高课程中每个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的讲授技巧。课程组定期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课程中重要而学生掌握困难的知识点进行示范授课。教师之间每学期坚持相互听课,并针对授课过程中值得提高的地方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如主接线倒闸操作、零序网络的制定、不对称短

李勇汇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电气工程基础”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平台课程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课程教学经验,详细讨论了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及课程的考核方法。针对已有教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电气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85-02

8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