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之危机介入模式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之危机介入模式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之危机介入模式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之危机介入模式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工作之危机介入模式

赵楠

(华东理工大学冲固上海200237)

摘要:探充解决高校学生一心理问题的有效模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核心。本文试图引八危机介入模式处理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文章以大学生中较有代表性的“出走”、“自杀”等心理问题为例,

分析阐速了该模式的理论及现实意叉。

关键词:危机;危机介八;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7605{2005)03—0104—02

Abstract:Theelficientwayonhowtosolvethementalpmblermsofthecollegestudents’isthecorepaidattentiontobythe30ci—ety

allthetimeThisessay,takingtypical“leavingoff”and“committingsuicide'’forexample,triestosolvethementalproblemsofthecollegestudentshusingthemodelofcrisisintervention,anddardiesthistheory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Keywords:crisis;crisisintervention;intervention

案例一:某高校一大四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突然留下三封书信(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好友、一封给士友)离校出走,并且不肯向任何人透露击向。

案例二:某高校一名大四的学生在某个晚上从学校的教学楼上跳下采,自杀了。

一、危机厦危机介入的含义

危机是个人面对人生重要目标受阻的情况,或是经历紧张性的事件、情境时,会感觉到运用过去习惯性的处理机制,不足以应付当前状况所产生的状态,或找不出解决对策,陷入无力感状况,引起情绪起伏变动、激烈不安、紧张及其它异常,主要指反应状况,无法单独去锯决问题。它包含有四个因索:L影响个人突发的事件或情境。2.有明显的严重的情绪懊恼。3.此时个人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心理高度脆弱,防卫性降低,无力处理问题。4.在短时间内.个人一定要做选择和设法取得平衡。总之,危机情境具有问题的复杂性和紧急性,用寻常解决问题手段不能应付,因此需要危机介人。

危机介入与其它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有不同的处理方式。Puryear指出,社会工作者已经建构起自己的折中方法与技巧。危机介入模式有八个原则:(1)即时接案与处理;(2)主动采取行为;(3)有限的目标;(4)希望与期望;(5)支持;(6)重点在问题获得解决;(7)自我影像;(8)自我独立。危机介入工作者在处理危机时,应正确评估问题、拟定明确的目标、直接处理与危机有关的问题,而且应扮演直接或指导性角色,采用的方法要有弹性,以便协助案主尽快在短时问内处理当前的危机,恢复社会生活功能。

二、危机介入的理论必然性

案例一中,出走的大四学生后来经过家长、同学、老师多方面做工作,他在出走半个月后回到了学校。该学生在这半个月里到某一城市的调酒学校学习调酒。据了解该名学生出走的原因很简单,他的全国英语四级一直没有通过,而且自己也很讨厌英语+认为自己在接下来的两次考试机会中也不会通过,与其大学毕业时无法拿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离开学校,不如现在就出去找工作。

案例二中自杀的学生啄因更简单,他已经大四了,但因为功课太差,要退学试读,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案例一、二中的两位大四学生,他们面对的问题其实都是可阻解奂的.但因为这些问题是影响个人的突发事件,个人不能有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两位大学生心理高度脆弱,防卫性降低,无力处理问题,个人无法取得心理平衡,因此他们就选择了比较过激的方法来逃避这些问题。

事实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包括: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性、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等方面的问题,以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神经症问题最为多见。

1.生理和心理矛盾带来的危机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发育的

收稿日期:2005珈}_12

作者简介:赵楠(19融卜),山东济南人,华东理工大学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2003级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gaodengJiaoyuyuguan

万方数据

基本成熟和部分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形成矛盾。而大学生又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认识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有时客观全面,有时主观片面。在他们的意识中,也常有自相矛盾的状况:独立性与依赖性交织,情绪化与理智性并存,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等。这种矛盾且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2.社会的急剧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压力带来的。理危机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变革和风起云涌的市场大潮,不仅给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强烈变化,造成种种心理不适、精神障碍乃至心理异常。大学生作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步人高等学府,感受和体验到的是一片赞扬和羡慕一他们往往会在脑海里设计出完美的未来,但现实中的种种客观障碍会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而且.大学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激烈竞争中,有的同学位居下游,部分学生开始消极苦闷、悲观失望、自卑,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心理严重失衡,出现心理危机,甚至走上绝路

3.人际关系带来的危机

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凭借他们出色的学习成绩,很容易受到老师、同学们的青睐,从而能够保持比较稳固的人际关系。但在大学环境中,单纯依靠学习成绩好而不具备应有的人际交往的技巧,是难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当发生矛盾时,他们又不懂得通过恰当的沟通来解央问题。

同时,大学里,五湖四海的同学汇聚在一起,各自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可能会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和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碰撞摩擦和情感损伤。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的同学就很容易产生孤独和抑郁感,如得不到适当的发泄或解脱,这种自卑抑郁封闭的性格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三、危机介入的现实可塑性

就案例一、案例二来说,如果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能较早地发现两名学生的异常行为,并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两位学生的过激行为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一,首先,我们要确定的危机问题是什么。思政老师在了解情况后最需要做的是平复案主焦虑、绝望的情绪,并取得案主的信任,告诉他即使国家英语四级没有通过.学校还有相关的补救措施,但如果案主不回学校,旷课超过十五天,则会面临被学校开除的问题。之后在同他的父母商议他的主要问题所在后,由老师、同学、家长把学校的政策不断向他宣传,告诉他如果国家四级没有通过,毕业后一年内如果通过学校的英语四级考试,也可以拿学位证书。一开始,他还是坚持不肯回来,认为学校的考试他也通不过,还是不

肯透露出走的地点,也不肯回来。之后继续做工作,告诉他现在出去打王的难度,以及大学四年学习耗费的精力和财力,以及回来以后安排同学给他英语辅导,并告诉他学校之前四级没有通过并发展很好的同学的例子。慢慢地案主开始动摇,然后告诉我们他所在地,在继续工作下他回到了学校。之后,又进一步做工作,稳定他的情绪。

案例二造成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但是如果对于这些退学试读的学生,思政老师或者专门的社会工作者能够在他们退学试读这一危机出现时就提前介入,大学生的生命是可以挽回的。因此,我们应该把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我们的思政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这两个案例只是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两个简单例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还有很多。我们进行危机介人,既要进行积极干预,更要进行准确的评定。一个人情绪紊乱,不一定就处于危机,如果评定错误,不仅干预失败,还可能对其造成终生的破坏性影响。危机评定应结台有关个人既往解决问题能力和应付危机的历史,结合社会文化综台因素,参考眦下标准评定:(1)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感.且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愧等。(2)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3)行为改变:不能专心学习、工作或劳动;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投有的非典型行为。(4)躯体方面: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确定了学生的心理危机,了解了学生心理危机的情况以及背景以后,又该如何处理心理危机呢?(1)精神支持。要给当事人适当的激励,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2)提供宣泄的机会。给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有助于其释放其过度积聚的心理能量,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3)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精神。(4)有选择的倾听。(5)劝告、直接建议和限制等。按照实际情况提出劝告和建议,防止不利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米丽玉,曾华源等.社会工作理论[M]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2]肖水源危机干预策略r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袁辛心理危机的于预与调停[J]高校学生工作探索.2001.(2).

[4]陈仲舜情感危机与危机干预[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

[5J季建林,徐俊冕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

[6]胡泽卿.邢学毅危机干预[j]华西医学,2000.(15)9aodengliaoyuyu9uanl

万方数据

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发表时间:2019-01-09T14:50:59.08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作者:夏山丁 [导读] 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其现行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阐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提出并讨论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从内容、理念、目标和组织机构等维度,对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引言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增多,拉低了总体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对教学课程设立的类型也不断增加。但是,总体对比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可以发现,学生专业的综合水平产生下滑趋势。就业渠道与学生培养工作也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给师生带来了工作压力,即便学校会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讯息的及时了解,在就业层面上犹豫不决,与新时期信息脱轨的就业指导局面,未能使学生养成自己良好的就业规划。 1发展性学生工作的内涵及发展动因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发展性目标的需要,也要树立系统观念与整体性思维,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者和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发展性学生工作坚持全面、可持续和开放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1.2学生工作主客体的重新认识 一是对学生个体的再认识。当下学生已成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强,主体性和需求多样性也得到了彰显,因而必须采取具有相对灵活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学生工作方式,确立新的学生工作模式。而发展性学生工作在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对学生工作的再认识。高校学生工作曾被简单视为繁杂事务性工作的代名词,成为思想教育的附庸。发展性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等部门积极协作、紧密合作,从整体性、共同体和系统化的角度实现全员育人的局面。三是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再认识。传统观念上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局限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等。发展性学生工作立足于全员育人,学生工作队伍由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是一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队伍。 1.3学生工作方法的转变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教育管理方式上的科学化。一从尊重教育客观规律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考量,学生工作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和漫灌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滴灌方式,力求做到学生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展开。二是从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实际考量,学生工作要突破以往由学生工作部门“单兵作战”和“独奏曲”的工作模式,寻求多部门、多岗位的“协同作战”和“大合唱”方式。因而需要创新学生工作方法,构建发展性学生工作机制。 2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重视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拓宽沟通渠道 高校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是高校全面深刻开展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了解,才能形成有效教育。只有有效教育才能成功开展高校学生工作,面对面交流无疑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但针对特殊情况,不方便直面交谈时就需要利用时代工具,例如QQ,微博,飞信等多样的沟通途径进行交流,回避了某些问题直面沟通的尴尬处境,及时实现了彼此间想法的准确表达。辅导员若能深刻的了解到学生对网络的具体使用情况,则能通过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更好的实现指导与帮助。 2.2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条例,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等。以此为依据,各高校纷纷出台有效举措,为学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是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题中之意。依托国家政策,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举措,积极探索发展型的学生工作模式。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开展了新生体验式团队训练活动、“双主”模式下的文化宿舍建设、学习型班级的创建等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育人效果明显;辅导员聘任、辅导员职称单列、辅导员晋升等制度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辅导员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资助育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等研究团队,鼓励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健康发展。 2.3多角度开展现代网络信息化教育,建立个性化教育平台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正在逐渐流行起来,为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共享知识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全天开放,拓宽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功能范围,也逐渐让其成为远程教育方式强有力的支持者,方便人们共享到外来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知识,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服务功能。另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可以帮助更多富有专项特长的人得到一个施展天地,培养更多的技能化人才。高校教学服务功能的建设,人们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一个有创意的学习途径上,可以让人们尽早的适应“信息爆炸”的社会形态。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使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对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具有明显成效。 2.4改进工作方法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说教法,采用体验式、系统性、创新性强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成长成才。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管理学生,多数采取灌输、说教、管束等被动的方式方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还在在‘假、大、空’层面徘徊不前,与把加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学生管理工作介绍 首先谈的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辅导员 “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知识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人眼中的高校辅导员,不外乎就是一名“班主任”,工作也就是一些传达学校文件、管理学生生活、抓抓学生学习,以“不出事”为第一目标,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岗位。这其实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异化。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普遍存在,我们才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作一番重新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学校的全部工作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和后勤三大部分,无论哪一部分的工作,只要涉及到学生,都需要我们辅导员来具体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等琐碎事务。总之,如果把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有机运行的整体来看,辅导员工作无疑是这个有机体重要的环节和枢纽,换言之,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效率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成效。 2.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毕竟年轻,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否能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其自我调节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其实说实话,我自己也是一个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人,为此我还去看过学校的心理医生。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大多数人表面上看着好像过得很潇洒,但我发现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像以前一位大师所说的“小丑总是一面微笑着,一面却在流泪”,我想我们大学生就是这样的小丑吧。一下是我在自己还有我周围的朋友同学中发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我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人际交往 心理问题:在我看来,人际交往危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使她成为一个性格很古怪和孤僻的人,她平时都是很少说话,而且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和傻笑,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很怪。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自我调节:产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决这个巨大的困难,我们就要学会自我调节。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二.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危机: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一是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大脑常常开小差,盯着黑板却心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维飘逸;二是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起注意力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三是参加活动如体育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后,久久沉浸在情节的回忆之中。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是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也常常干这些事情,尤其是上课的时候特别容易走神,每次想努力听课的时候都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不好好听课,而且上课的时候很喜欢讲话,对老师的讲课并不表示尊敬,总觉得这样不听老师讲课是很潇洒的。 自我调节:我觉得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由于生活事件导致心理应激,如考试失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困难、评优失败、失恋、宿舍关系失和等造成的思想负担重,精力分散。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首先是学会注意力转移,遇到生活应激事件与挫折,能够尽快从中解脱出来;二是适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冯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采取观望等态度者有之;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者有之;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者有之,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

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心理危机预防处置预案

彭家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现实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幸福高州的现实要求。为此,特制定彭家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人际冲突明显、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孤僻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校长、班主任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校长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现场疏导、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纵向班级设置: 本科生(2009年沈阳医学院对检验、影像、麻醉、口腔专业学生实行“纵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即打破常规学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纵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医学院班级纵向管理模式的探索_黄晓梅》 研究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从 2004 年开始尝试组建以学科、专业(科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纵向班级,并于 2005 年在所有研究生中推广。每个研究生班大约 30 人,所有按照纵向建制的研究生班均打破研究生的入学时限,每个班级包括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按照课题组建班,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合建班级)《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_朱华》 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自清华大学1998年开始实施纵向班级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研究生集体建设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 面提高。基于对研究生发展新特点的认识,通过对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于2005年7月完成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造实施。改造中充分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学习进度方面的不同,博士生进入课题研究时间较早,学习年限较长,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和科研地点;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学制仅两年,一年级全年上课,而到二年级就立即面临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习地点分散,不具备设立纵向班级的条件,因此实行“硕士横向班建制,博士纵向班建制”。两年多的反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凤林小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

凤林小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为了保障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校成立“凤林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 组长:叶小华 副组长:周勤燕 成员:何珍真柴建芬余慧各位班主任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第二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三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

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 第四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 2、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存在诸如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冲突或突遇严重挫折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明显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产生危害者。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关于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1、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2、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

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特征 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

简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简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针对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培养学生目标不明确、师资水平较低、管理模式落后、不能及时把握最新信息、转变自身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完善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1],同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面,通过对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以促进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京津冀协

同发展需要,从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及成因 培养目标不明确,发展定位不准确。教育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京津冀各个高校承担着人才输出的重要责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应该是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可是当下河北省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太明确,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管理模式自然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培养出的人才自然就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从而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师资水平较低,直接导致管理模式落后。北京、天津的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他们的老师都是处于各个学科前沿或者在该专业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制定出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最先进的,是处于教育最前沿的。他们也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而与北京、天津两地的师资相比,河北省高校的师资力量较弱,优秀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教师水平与京津地区相比水平较低,创新精神和能力也相对较低。他们的自身的水平决定由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自身力量又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如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 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对危机个体依存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导致的对自我及他人的伤害性后果十分突出。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理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预兆,且与个体心理承受力、心理状态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凡是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和特征 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和特征。例如: 1.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2.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遭受失败,由于转学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等; 3.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他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 4.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 5.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三、中小学心理危机的典型种类及发生的条件 (一)典型种类 1、校园欺凌现象

浅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浅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广、杂、变、难的特点。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出发,详细的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指导于具体的教育工作。而且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多思考,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标签:高校学生管理思考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高校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除了结合高校发展趋势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必须要有明确的体系。有了体系就如有了指南,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更加规范。体系里面应包含了学生、辅导员、党团建设及各项事务性工作等众多内容。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保证基础工作的同时,抓重点、破难点、显亮点。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应具备队伍标准化,教育体系化,管理严格化,活动品牌化的特点。 一、队伍建设标准化 队伍管理上,以规范、严格、人文的原则,明确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辅导员业务工作水平、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辅导员队伍系列培训,让这支队伍有更多的机会到院外校企调研。此外鼓励辅导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历、加强工作研究,同时政策上给予支持。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系部领导要经常召开辅导员交流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为我系建设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提出不足,发表建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群策群力。会后,系领导和辅导员一一聊天,了解辅导员现状和需求,并对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每位辅导员都有自己的目标,做好继续深造,自我提升。扁平化管理下,我们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二、学生教育特色化 高年级学生的教育应形成主题库,根据各年级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除了沿用传统模式,还应采用新模式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认同感。其次,建立新生家长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辅导员队伍中至少有1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专项负责人,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指导。第四,在学生教育中,让学生党员站上讲台,参与学生主题教育,既丰富教育形式又锻炼学生党员表达能力。 三、学生管理严格化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23T12:03:51.8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作者:柴亚琦 [导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搞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逐步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搞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逐步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现有的学生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第二,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网络一方面为高校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个别大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难以判别和抵御,进而上当受骗。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达不到知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从而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空前广泛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弱化”的手段、途径更加多样,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 第四,学生管理工作很难适应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一些高校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容易使二者产生矛盾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二、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二是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针对高校后勤工作逐步社会化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也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第二,正确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思想意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能明显增强。 第三,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明确指出学生在校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重视自己的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学生管理工作抓在实处,让学生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莹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系统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3,(4) . [2]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2,(4) . [3]李广才等.关于高校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作者简介:柴亚琦(1995-),山西临汾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中心完小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现实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幸福高州的现实要求。为此,特制定周村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

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人际冲突明显、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孤僻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校长、班主任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校长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现场疏导、干预,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一个与过去中学、小学有重大不同的场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了解分析,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学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多个方面做细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校教师会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或者换句话说,一个合格的教师的做事方法,为人处事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学生工作队伍比喻成“救火队”、“消防员”,发生问题再去解决,没有一定的前膽性,规划性, 1、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 2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3、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这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抬头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像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意。“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家庭类型相对较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4、学生对民办院校的不认同,导致对自身的不认同和对学校管理的不认同,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5、民办高校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与被传统教育的教育关系平衡发生了变化。高昂的学费水平换来了学生强烈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学生摆上了消费者的位置,学生心态变化迫使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即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 因此,我们学生管理现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治乱、治懒、治学、乐学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而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2.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管理外,还需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性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3.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