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详解

[全]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详解

[全]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详解
[全]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详解

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详解

1洞窟壁画

答:洞窟壁画是原始人民绘在洞穴壁上以各种动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图画。其手法生动而写实,主要分布于法国和西班牙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及母神雕像。

2拉斯科洞窟[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拉斯科洞窟是保存史前绘画和雕刻较为丰富精彩的石灰岩溶洞。它于1940年在法国的拉斯科山坡被发现。全洞分主洞、后洞、边洞和一条宽狭不等的通道,洞穴中的壁画为旧石器时期所作,至今已有1.5万到1.7万年历史,画中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气势雄壮,富有动态,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很好地反映了1.5万年前穴居的原始人类生活的情景,其代表作是一幅长达5米的大公牛。

3阿尔塔米拉洞窟(《受伤的野牛》)

相关试题:

(1)阿尔塔米拉壁画[西南大学2019年研;扬州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研]

(2)《受伤的野牛》[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阿尔塔米拉洞窟是于19世纪下半期在西班牙发现的绘有古人绘画遗迹的洞窟。它的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分为主洞和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顶部密布着18头野牛、3头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其中最突出的是长达2米的《受伤的野牛》,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曲、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明暗起伏更为丰富,感情也更丰富,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

4岩画

答:岩画是原始先民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在欧洲主要分布于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其中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

5斯通亨治巨石阵

答:斯通亨治巨石阵是伫立在英国南部的索尔兹伯里平原的一处壮观的新石器时代遗迹。这种用于宗教仪式的建筑,环状排列着极其粗大的石块,创造出雄壮宏

伟的圆圈,其中央的马蹄形布局则由巨石坊组合成。其中的石块,最高的超过七米,外圈石块为六米高,每块重达五十吨。

二、简答题

1史前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史前绘画主要包括洞窟壁画和岩画,其基本特征如下:

(1)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因产生于冰河时代,大多是在很深的洞窟里,故称“洞窟壁画”。洞窟壁画的基本内容是描绘各种动物形象,手法极为简练,形象十分传神。它的遗迹集中分布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以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和法国拉斯科特洞窟的壁画最为典型。

①拉斯科洞窟壁画:画家用粗壮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②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有明暗、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富有感情色彩。

(2)岩画则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其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以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狩猎场面充满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2史前雕塑有哪些艺术特色?

答:史前雕塑是我国文化史的源头,其艺术特色如下:

(1)强调生殖能力,表达人类繁衍的愿望。

(2)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3)具备了对称、几何形态、光滑等形式特征。

3旧石器时期绘画与新石器时期绘画有何异同之处?

答:(1)相同之处:

①都具有原始和野性的生命力。

②都存在人类活动的描绘。

(2)不同之处:

①新石器时期的绘画色彩渲染、明暗起伏、动态表现更上一层楼。

②新石器时期的绘画减少原始野性的气息,写实风格的绘画增多。

③新石器时期的绘画艺术开始反映畜牧时期人类生活的新状态。

④新石器时期的绘画开始有“运营空间”倾向。

4为什么不少现代美术家喜欢原始人的美术作品?

答:现代美术家喜欢原始人的美术作品的原因是:

(1)史前艺术以其稚拙、简朴的形式吸引着现代的观众和艺术家。对于形式的感受能力,尤其是对于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史前人类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逐渐培养的,正是原始人的形式简朴满足了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要求。

(2)史前艺术的内容真挚、直率、没有太多的理性价值观念。也是一些现代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人们对于那些繁杂的理性的社会的艺术追求感到厌倦,转向追求单纯、直率、不加掩饰,形成现代美术艺术的一大风格。

(3)史前艺术给了我们现代人更多的对于美术艺术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原始人在劳动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论述题

史前美术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答:史前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典型的特征。尽管它的艺术手法简单、粗糙、神秘、主题简单,但它却给人以极大勇气和智慧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奠定了当前的艺术发展根基,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今天,在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时代,史前美术那稚嫩、简朴、单纯、直平的风格必将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为更多的人崇尚和接受。

(1)史前美术能增强人对于形式的感受能力,尤其是对于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史前人类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逐渐培养的,正是原始人的形式简朴满足了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要求。自从20世纪末以法国亨利·梭罗为代表的原始画派出现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美学家对史前艺术发生了兴趣,原始艺术也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正如邓福星在《艺术前的艺术》一书中说的那样,即使最古老的史前艺术都给现代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审美意味,更不用说那些在今天看来颇具审美意义的岩画和雕刻了。例如,马蒂斯、克利等人都向史前艺术做过借鉴,凡高、毕加索也从与史前艺术风格近似的非洲艺术吸取了营养,成就了自己独特的、不朽的艺术风格。直到今天,史前艺术还显示着特有的魅力,其稚拙、简朴的审美类型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而且在史前艺术中,现代人找到了与其审美心理、价值观念遥相呼应的某种联系,使现代人的精神完成了某种程度的回归。

(2)史前艺术的内容真挚、直率,没有太多的理性价值观念,也是一些现代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人们对于那些繁杂的理性的社会的艺术追求感到厌倦,转向追求单纯、直率、不加掩饰,形成现代美术艺术的一大风格。

(3)史前艺术给了我们更多的对于美术艺术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原始人在劳动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史前美术如今依旧熠熠生辉。

考研真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内蒙古阴山的()是我国史前的绘画。[扬州大学2019年研]

【答案】岩画查看答案

【解析】在黄河以北的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和内蒙古草原的岩石上,有各原始氏族部落留下的大量岩画,其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很值得重视。岩画可划分出狩猎、畜牧、人(兽)面像、舞蹈、天象、印迹等类型。远古时代阴山和内蒙古草原自然环境良好,有森林、草场,也有溪涧,植物生长茂盛。各类野兽在森林中出没,游荡于旷野,往来于溪涧,提供了理想的狩猎场所。因此阴山地区表现狩猎的岩画的时代很早,延续时间也较周围地区长。由于猛兽对猎人的威胁很大,所以岩画中看到的各种集体行猎以及双人猎和单人猎场面,往往都刻凿得非常惊心动魄。

2汉画的质地包括帛画、壁画、漆画、画像石和()。[扬州大学2019年研]

【答案】画像砖查看答案

【解析】汉画的质地包括帛画、壁画、漆绘、画像石和画像砖,都表现出大气磅礴的共性。考察汉画发展的源流,其主要承接楚文化的画法。在内容方面,汉初崇尚黄老思想,社会风气与楚国相通。道家的“齐物论”把生死大事等量齐观,包含了万物有灵的巫术信仰。形式方面,主要文体有汉赋,从楚辞演变而来,对

绘画创作有直接的作用。汉画铺陈物象的外部关系、追求强烈的律动感,就源于辞赋的影响。它以线描为基础,形成勾画立体形象的能力,并运用平涂的色彩,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3青铜器立体造型的装饰有浅浮雕、高浮雕和()。[扬州大学2019年研] 【答案】圆雕查看答案

【解析】青铜器立体造型的装饰有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几种手法。它们和先秦的石雕、玉雕和骨雕艺术的表现手法相一致,生动地刻画了各种物象。青铜器立体造型装饰中的浅浮雕是指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高浮雕是指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高浮雕也可理解为一种下刀较深的平面阴刻,广义上指深刻浮雕或深刻透雕。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的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圆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石膏、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

4宗炳所著的《()》是我国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专论。[扬州大学2019年研]

【答案】山水画序查看答案

【解析】宗炳(375~443)是不同凡响的南朝画家。他居江陵(今湖北江陵),精通佛学义理,朝廷屡召不就,时人目为高士。他的艺术理解,受佛学影响很深,对山水画的创作,认识尤为精到。他壮年曾漫游山川美景,师法造化;晚年病居,将写生所得山水稿绘于壁上,以畅神达意,谓之“卧游”,对自然有独特的理解。宗炳所著的《山水画序》为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专论,他提出了关于“山水以形媚道”的本体构造方法,“澄怀味象”“应目会心”的观照方式,以及“畅神”的审美体验,多为后人所重,是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