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

二、建设规模. 1

三、建设内容. 1

四、项目投资. 1

五、资金筹措. 2

六、建设期限. 2

七、项目效益. 2

八、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2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4)

一、项目背景.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8)

一、建设单位名称. 8

二、建设单位简介. 8

三、现有基础设施情况. 9

四、资产与财务状况. 9

五、技术依托单位及项目协作单位情况. 9

第四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2)

一、全国茶叶市场分析. 12

二、有机茶叶生产的发展预测. 13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4)

一、项目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14

二、项目总体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14

三、产品方案. 14

第六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5)

一、选址原则与要求. 15

二、项目建设用地规模. 15

三、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 15

四、建设地点的相关条件. 15

五、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7

六、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18

七、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 18

第七章项目农艺技术方案 (19)

一、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19

二、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方案. 19

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 (24)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24

二、项目建设目标. 24

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24

四、项目建设内容. 25

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27)

一、项目投资估算. 27

二、资金来源. 29

三、资金运用. 30

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31)

一、环境保护. 31

二、消防. 32

三、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措施. 32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33)

一、项目建设期间组织机构与职能. 33

二、项目经营期间组织机构和职能. 34

三、人员培训. 35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

第十二章经济效益分析 (37)

一、概述. 37

二、基础数据. 37

三、财务效益费用估算及评价. 38

四、财务评价结论. 42

五、社会效益分析. 42

六、生态效益分析. 43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44)

一、结论. 44

二、问题与建议. 44

附表

基本报表1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基本报表2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基本报表3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基本报表4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基本报表5 资产负债表

基本报表6 财务指标汇总表

辅助报表1 建设投资估算表

辅助报表2 流动资金估算表

辅助报表3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辅助报表4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辅助报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辅助报表6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辅助报表7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件:

一、附图

1、项目位置图

2、项目平面图

二、其他证明材料

1、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项目建设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3、项目建设单位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4、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复印件

5、土地承包合同书复印件

6、技术依托协议书复印件

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8、其它材料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广西乐业县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扩建

3、建设地点:广西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

4、建设单位:广西乐业县逻沙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场

5、项目负责人:班丰群

6、项目指导单位:广西百色市茶叶中心

7、项目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按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建设有机茶园10000亩。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新开垦茶园、种植茶苗4000亩,铺设引水管道20km,维修加固5000m3山塘1座,新建300 m3地头水柜4座,新建100 m3地头水柜15座,新建机耕便道25km,种植缓冲隔离林带2000亩。

四、项目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1185.45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994.37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598.31万元。

五、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投资1185.45万元,拟申请中央扶持60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505.45万元。

本项目流动资金投资1994.37万元,拟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30%作为铺底流动资金,其余70%向银行申请扶贫贴息贷款解决。

六、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2年,从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止。

七、项目效益

本项目达产后,年产有机茶240万公斤(鲜叶),年营业收入达2632万元(已种茶园按新增价值计算),年上缴所得税158.28万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18.19%,税前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达3196.91万元,

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7.17年。

本项目建设还可大量吸收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农户劳动致富。也能够保持项目区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八、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农业部(农市发【2005】12号)《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有关加快“三品”生产整体推进精神。

2、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3、广西茶叶产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4、乐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一建设规模

1 有机茶园亩10000

二产品方案

1 有机茶鲜叶万公斤240

三劳动定员

1 管理人员人 5

2 技术人员人12

四建设指标

1 引水管道km 20

2 山塘1座m

3 5000 维修改造

3 300 m3水柜座 4

4 100 m3水柜座15

5 茶园机耕道路km 25

6 缓冲林带亩2000

7 茶园开垦、种植亩4000

五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建设投资万元1185.45 项目建设投资

2 资金筹措

2.1 中央财政资金万元600 投资基础设施2.2 地方配套资金万元80 项目其它费用2.3 企业自筹万元505.45 生产性投资

六财务评价指标

1 营业收入万元2396.51 生产期平均

2 所得税万元127.59 生产期平均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15.13 税后

4 财务净现值万元2110.84 ic=6% 税后

5 静态投资回收期年8.25 含建设期、税后

6 资本金净利润率% 24.09 净利润率

7 资产负债率% 59.23 达产年

8 盈亏平衡点% 66.86 生产期平均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有机农业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有益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有机茶叶产品是我国有机农业产品中认证最早、数量最多的有机农产品,据相关部门统计,2006年底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叶产品已超过1200个,有机茶已成为茶叶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的重要途径。

广西最早引进有机茶叶开发技术的是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该中心从2002年开始扶持西林古障茶厂、凌云浪伏茶厂建立4700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2003年首次获得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的认证。随后,区外企业分别在金秀、横县认证进行有机产品开发并取得认证。2005年以来,国家有机产品标准颁布后,全区有机茶叶认证速度加快,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区企业12家认证有机茶叶,有机茶园面积约1.5万亩,全区茶园面积2.5%,然而,就整体发展速度而言,广西有机茶叶发展速度还远远落后于全国茶区,从认证的产品数量来说,广西有机茶产品只占全国有机茶产品的1%左右。

广西乐业县地处桂西北一隅,属云贵高原东南麓,傍依红水河与贵州省相望,南靠岑王老山,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高达65%以上,山上林木葱茂,山脚延伸有大片丘陵坡地,区域内无工业污染,水质、大气均达到国家的一级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乐业县是广西发展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县,茶叶产业是该县重要经济来源,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独特的因素,乐业县的茶叶闻名中外,产品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2003年该县甘田镇龙云山顾式有机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于2004年4月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全县2005年有机茶投产面积186亩,产值达到206万元,亩产超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乐业县龙品有机茶有限责任公司对外销售生产龙品系列有机茶,2005年通过了美国、日本、欧盟等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由此可见,乐业县有机茶生产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同时,生产有机茶可使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减少能源的消耗,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有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有机茶可安置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量,解决就业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社会效益明显。

乐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有机农业发展,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2005年4月,乐业县制定了有机农业十年发展规划,成为广西第一个有机农业发展县域规划。目前该县有机茶面积近万亩,有机水稻示范基地308亩,还有正在发展的600亩有机猕猴桃示范样板。根据规划,“十一五”期末该县有机茶园

面积将达5万亩。

乐业县逻沙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场业主本着“投资有回报,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诚信为本,品质优良,服务优质”为经营理念,努力打造乐业县的优质有机茶品牌。立足国内市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截至2006年,茶场已完成种植茶园4000亩,首期开发的400亩已可以采收。茶场利用有机农业的种植方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已解决当地10多个村千余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乐业属百色革命老区,全县经济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全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老、少、边、山、穷”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6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5元,远远低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5元的水平。

茶叶产业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来源,如何进一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强做优茶叶产业,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一项重要任务。有机茶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能就地安置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它通过有机生产技术,生产安全无污染的有机产品,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又能充分发挥乐业的资源优势,把乐业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项目建设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2、是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广西茶业发展的需要

茶叶产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由于历史原因,近年来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缓慢,远远落后区外的主要产茶省份。加快广西茶叶产业发展,振兴茶叶产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对提高广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有机茶生产,是充分发挥广西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有机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开发高端消费市场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愈来愈受人们关注,茶叶产品已经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南(2006年版)》,属于国家实施重点监管的产品。有机农产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农产品,发展有机茶生产,增加有机产品在农产品中的比例可有效地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同时,有机茶符合人们追求健康、安全、天然与环保的消费理念,已经成为茶叶市场的重要质量标识,形成了明显的销售优势,发展有机茶生产,是开发高端茶叶消费市场的重要途径。

4、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的需要

乐业县属于大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近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旱涝灾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生产技术遵循自

然规律和生物学原理,可大幅度改善农田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避免水土流失,对土壤保护起到稳定作用。发展有机茶生产将使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改善,步入良性循环,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显著。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名称

本项目建设单位乐业县逻沙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场属于企业非法人个人独资企业,项目负责人:班丰群。

二、建设单位简介

乐业县逻沙乡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场成立于2006年2月,茶场基地地处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草王山一带,海拔1300~1700米,常年云雾缭绕,年降雨量1600mm,茶场周围森林树木密布,四季鸟花香,周围环境天然无污染,极其适宜发展有机茶生产。茶场距乐业县城55公里,可通大型车辆,水、电等基础设备完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职工与周边群众和睦相处。

茶场茶园基地面积10000亩,已开发种植4000亩。现有职工32人,管理人员25人,其中大、中专生占16人,有技术职称者占6人。茶场设有办公室、财务科、计量科、物配科、销售科、审评科、生产科等7个科室,是集科研、示范、推广、生产和经营为一体,产销结合

的新兴企业。茶场业主本着“投资有回报,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诚信为本,品质优良,服务优质”为经营理念,努力打造乐业县的优质有机茶品牌,立足国内市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现有基础设施情况

茶场茶园基地面积10000亩,目前已投资700多万元开垦种植了4000亩、修建加工厂房400平方米,另外还购置了有机绿茶、红茶加工、化验等相关设备,年加工能力达500吨。

四、资产与财务状况

广西乐业县逻沙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场成立于2006年2月,2006年底资产总额达700多万元,全部是自有资金投资,没有负债。

广西乐业县逻沙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场投资人班丰群女士是南宁市银荔食府所有人,该食府年营业额达700多万元。班丰群女士另外还在乐业县收购了400多亩已种植了8年的茶场,年茶叶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五、技术依托单位及项目协作单位情况

1、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建于1979年5月,隶属于广西农业厅、科技厅。是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省级茶叶科研机构。拥有茶园23公顷,其中有茶树品种资源圃、苗圃、试验茶园及生产茶园等,并收集有区内外茶树品种400多个。所内设有茶叶生化实验室、茶叶生产加工厂、茶叶

试验加工厂等,具有多种分析仪器设备及多种大、中、小型茶叶加工机械,使该所能从事茶叶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茶叶技术骨干培训及茶叶生产等工作。正在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自治区科技厅课题6项。其中2004年在区科技厅的扶持下,在昭平县建立了200亩的“茶叶科技示范园”,2005年又在金秀县建立了120亩的“大瑶山有机茶科技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基地,在横县建立了100亩的“有机茶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这些课题的实施,将对广西茶叶产业科技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广西桂林茶科所有着较强的技术力量,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3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23人。历年来获科研成果3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十项,获发明专利六项,实用新型专利二项。

2、项目协作单位

百色市农业局茶叶开发中心现有科技人员12名,中、高级技术人员6名。多年来茶叶开发中心在广西区农业厅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无公害茶叶食品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百色市茶叶生产在质量安全方面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百色茶场的茶叶产品1996年起就被认定为广西唯一的“(AA)级绿色食品”;2001年凌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20个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2002年10月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阶段检查,3.5万亩茶园的产品获得了自治区“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凌云、西林、

隆林、靖西等县部分茶场的产品已达到无公害茶叶的标准。2001年百色的古障茶场和沙里浪伏茶场又被定为广西第一个有机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并于2002年11月27日通过ECOCERT(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广西第一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进入欧盟“国际通行证”。2000年以来,百色茶叶产品先后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9个、银奖6个、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在日本获“国际名茶日本大赏”1个。

近年来主要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部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项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标准化白毫茶叶示范”项目》和《广西农业厅有机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项目》,获广西农业厅“全区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推广先进集体”。曾主持《右江河谷20万亩稻一稻一菜高效农业开发》项目,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实施《广西有机茶(白毫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分别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百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全国茶叶市场分析

1、茶叶是健康饮料,极具市场竞争力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且是有益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将稳步增长。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人口增长2.75倍,同期茶叶消费量则增加7.5

倍。据专家预测,新世纪茶叶是所有饮料中最具竞争力的,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将比l999年增长50%,人口的增长将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因素,由此推算五十年内,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2%以上。

2、国内市场将进一步稳定增长

茶叶是我国人们的传统饮料,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国内茶叶消费也将进一步增长,特别是名优茶的消费将明显增加,据专家预计,国内茶叶消费将每年以2—3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国内茶叶消费量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茶叶生产发展。

3、茶叶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已开始向多用途和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如罐装茶水、茶食品、保健茶等已纷纷面市,利用茶和茶籽提取的茶多酚、咖啡碱、茶皂素、精炼油等也已应用于医药、轻工业等行业;随着茶叶的多途径利用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深加工产品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茶叶的利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将会得到充分挖掘和提高。

二、有机茶叶生产的发展预测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趋向与健康、安全、天然与环保,有机产品的消费需求迅速扩大。据央视报道,2006年德

国人均消费有机产品达40欧元,仅德国,2006年就消费有机产品33亿欧元,比上年度增长18%。有机茶叶产品是我国有机农业产品中认证最早、数量最多的农产品,据相关部门统计,2006年底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叶产品已超过1200个。有机茶已占据茶叶产品的高端市场,在国内国际上均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乐业有机茶”生产多年来,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产品供不应求。自从2002年乐业县大石围天坑旅游景区对外开放以来,更是为乐业地方特色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机茶作为乐业县著名特色产品之一,更是受到旅客的青睐。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项目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项目建设用地10000亩均为承包集体土地,租期40年。在基地上重点建设茶园道路、灌溉设施、缓冲防风林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主要是依据项目单位的经营能力来确定的。

二、项目总体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新开垦茶园、种植茶苗4000亩,铺设引水管道20km,维修加固5000m3山塘1座,新建300 m3地头水柜4座,新建100 m3地头水柜15座,新建机耕便道25km,植缓冲隔离林带2000亩。

三、产品方案

本项目为扩建项目,第2年便可投产,正常年份平均亩产有机茶鲜叶300公斤,年总产240万公斤,另外还可年产8万公斤有机八角。详

见表5-1:

表5-1 乐业县逻沙草王山万亩有机茶园产品方案

单位:万公斤

产品名称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以后有机茶鲜叶(新种)60 96 120 120

有机茶鲜叶(已种)108 108 120 120 120

有机茶鲜叶合计108 168 216 240 240

有机八角 2.4 4 6.4 8

第六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选址原则与要求

1、符合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规划;

2、位于茶业优势主产区;

3、种植区域既有气候、土地资源的优势,有丰富生产经验;

4、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合良种推广;

5、有良好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条件;

6、政策环境宽松,有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二、项目建设用地规模

项目总面积10000亩。项目用地属于建设单位承包全达村集体土地,承包期为40年。

三、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

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茶区位于东经106°10′-106°51′北纬24°30′—25°03′,海拔1300~1700米。项目拟建地点地处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草王山一带,距乐业县城55公里,有国家交通部扶持的革命老区四级公路贯穿其中。

四、建设地点的相关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点的土地资源、能源、通讯、交通、供电等条件均较好,因此项目只需配套完善园区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就能发挥出经济效益。

1、气候条件

项目拟建基地海拨1300—1700米,年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3℃,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1443小时,年无霜期343天,冬暖夏凉,秋高气爽,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当地气候特征表现为:凉爽、湿润、多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乐业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农业,其中以乐业名优绿茶最具盛名。

2、土壤资源及条件

土壤分布项目区土壤成分母质为第四世纪红壤风化的沙质壤土,以黄红壤为主,pH值4.5—6.5,土层深厚为40—150厘米,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达2~3%,磷、钾和铁、镁等元素含量丰富,土壤团粒结构和通透性能好,可连片开发。

3、交通和通讯条件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书 一、企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全球对茶叶认知度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2009年我国出口茶叶30.29万吨,金额达到7.05亿美元,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02%和3.3%。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0.7千克,潜在的国内市场规模使茶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省内市场看,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崛起,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如果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达2.8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广州、上海等地年人均消费茶叶1千克的水平,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5.8万吨以上。可以预见今后10年我省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二个春天。 2、企业现状

现有可开采茶园1000余亩,新开发茶园400余亩, 二、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1)基地建设:对于新发展茶园,要“建一片,成一片”。对于已建成的幼龄茶园,科学肥水管理,三年过渡到投产园。对于已开采茶园,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变投产园为丰产园。 (2)生产加工:充分利用鲜叶资源,加大干茶产出量,增加茶叶毛收入。合理安排采制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净利润。 (3)产品定价:通过实施产品组合战略,即将产品划分为利润产品、竞争产品、销量产品,获得组合竞争优势,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竞争应对。通过逐渐导入和完善新产品开发战略,实现销售一代、开发一代的战略体系。通过完善产品专门化管理,确保各产品的市场成功和利益最大化。 (4)营销攻关:体现在以品牌促渠道,以品牌拓渠道。可采用连锁经营、合作经营及代理三维立体渠道,不断加大市场培育与开发力度,以实现销售的跨越式增长。 (5)组织架构:以现有组织架构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制定科学明确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实现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高效协作。 (6)市场定位:增设部门,随时收集潜在市场信息,为下一步业务拓展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7)物流配送:初步建成物流配送基地,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物流园区雏形,使其具备发展为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基本条件。

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

发展优势农产品,突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永川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茶历史悠久,茶叶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优势产业,而且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传统产业,有亚洲最大的山地连片茶园和全国知名品牌“永川秀芽” ,发展潜力巨大。按照永川市2010 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自然及社会条件,提出永川市“十一五”茶叶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茶叶产业,提高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产业优势,促进永川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到2010 年,我市茶园总面积达到5 万亩,基地建成全部投产后能产茶叶5000 吨,实现产值1.5 亿元,如进行茶叶深加工后还会增值。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 人,人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还能带动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此外, 茶树发达的根系在茶园土壤中呈网状结构,固土蓄水效茶明显,成龄茶园的土壤流失量不到裸露地的10%。同时,茶树四季常青,其叶面积指数达4-5 ,强大的呼吸代谢作用,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其他经济作物无法相比的生态效益。 一、编制的背景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永川市位于重庆西部,东接壁山县、江津市,西连大足县、荣昌县,北与铜梁县接壤,南与泸县、合江县相邻。介于东经105° 37' 31〃 - 106° 5' 7〃、北纬28° 56’ 16〃 - 29° 34’ 30〃之间,南北长70.65km,东西宽44.85km,总面积 2 1572.66km2。 距重庆市区仅63 公里,是重庆市的西大门,连接成渝两地的中枢要道。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素有“ 川东粮仓”之称,是“ 渝西经济走廊” 上

有机茶加工技术

有机茶加工技术 一、有机茶加工厂基本要求 (一)环境要求 采下的茶树鲜叶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商品。茶叶加工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影响茶叶品质的发挥,而且对茶叶的安全性指标影响甚大。农业部行业标准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对有机茶加工厂的环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有机茶加工厂必须建在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的地带,这里所指的环境主要指空气、水源和周边条件三个因素。 1、空气 有机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这比通常的无公害茶叶加工厂高了一个级别(无公害茶叶加工厂为三级标准)。据调查云南景谷、浙江松阳、江苏镇江南山风景区茶区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一级、土壤质量也为一级。以上可以看出,我国茶工大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因茶区多分布在无工业污染的山区,目前发展的有机茶园位于高山区和半山区,如果加工厂就近修建的话,一般环境空气无障碍。 2、水源 有机茶加工厂属食品类加工,要求周边环境不能影响茶叶的质量,要求加工厂离开垃圾场、医院200m以上,离开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500以上。除了这些硬性要求外,还要求在加工厂附近不能嗅到异味和臭味。新建加工厂尽可能不要修建在居民区附近,避免生活和人为因素的污染。此外加工厂周边不应有餐饮、汽车或拖拉机修理等服务设施。 加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要有完善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防止污染厂内外环境。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渣等要妥善处理,经无害化处理(高温发酵)可作茶园肥料。 (二)加工厂要求 茶叶加工厂在设计时,首先应搞好加工厂的规划。茶叶加工厂通常由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组成,规划时应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加工区是茶叶加工厂的核心区,为防止人群的污染,有效地组织加工生产,防止加工技术泄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加工区,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完全隔离。办公区可以与加工区相连或相离,

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省供销合作总社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决定》和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茶叶产业现状和发展形势 “十五”以来,我省茶园面积年均增长13%,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高于同期全国5个百分点,在全国19个产茶省中排第4位。200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1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7.08万亩,总产量1.4万吨,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第8位和第15位;茶叶农业产值7.78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12.84亿元;57.5万茶农种茶年纯收入5.47亿元,年人均收入951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增速加快。陕南茶区位于我国南水北调水源重点保护区,特别是大部分茶区位于富硒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有足够的空间。我省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目前已形成大专院校、茶叶研究所、茶叶科技推广站、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格局;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为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塑“泾阳茯茶”、“紫阳茶”两大传统品牌,弘扬汉唐皇家佛道茶文化,提升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改造低产茶园50万亩,培育丰产茶园46 万亩,新建茶园54万亩,使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认证有机茶园10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茶园100万亩。可采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到24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1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超过40亿元。 三、区域与布局 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的要求,结合地理、土壤、气候条件及茶叶产业发展潜力等要素,确定陕南3市22个县(区)为我省茶叶主产区。

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09年万源市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设安全高效茶叶及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就是利用我市的生态自然优势,按照国家、省颁布制定的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来逐步规范我市茶叶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促进我市茶叶产品质量的无公害化和标准化,最终达到整个产业的安全高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建设目标 2009年,全市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目标是建设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25000亩,其中新建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1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0000亩。完成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既注重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协调,又注重产品安全性与附加值的增加;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又增加单位面积产出,以实现茶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三、实施单位 承担单位:万源市农业局 实施单位:万源市茶叶局 四、实施地点 建设地点选择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好,具有良好种茶习惯的

基地乡镇进行规划实施。安全高效茶叶及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目标任务分别落实到全市25个重点茶叶基地乡镇(详见附表)。 五、实施时间及进度 1、2009年1-2月,规划项目实施地点、目标任务。 2、2009年3-4月,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加工技术培训,企业生产加工实行标准化。 3、2009年5-6月,进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采用改园、换种、重剪和台刈等方法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生产基地。 4、2009年7-8月,按照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新建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的土地整治和培肥。 5、2009年9-11月,选择无性系优质良种茶苗进行栽植,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15000亩目标。 6、2009年12月,加强冬季管理,并对茶叶基地建设进行检查验收。 六、技术措施 (一)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1、技术培训。项目计划举办集中培训会2次,开展巡回现场培训50余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份,培训农户2万余人次。具体培训技术包括幼龄茶园管护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及有机茶生产加工技术、低产茶园管理技术、茶园机械管理技术、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等茶叶生产先进实用技术。 2、推广使用生物、物理、农业等防治技术。推广综合防控技术(如频振式杀虫灯、黄板、采用保蛛治虫、以螨治螨、病

国家对茶产业政策支持与规划

国家对茶产业政策支持与规划 1、对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连续9年聚焦“三农”问题2004年-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9年将“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茶和茶产业,提出支持优势产区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产品设施化生产,并进一步提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收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农业”。 2、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发布《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在明确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对我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良种茶园比例小、标准化程度和生产率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即以市场为导向,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名牌,努力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包括西南红茶及特种茶区域在内的四大茶叶重点区域,在区域内加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产业化示范区、茶叶加工设施改造、茶叶科技支撑体系、茶叶市场体系等建设。

有机茶叶的概念

比如有机绿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等多种维生素和水溶性矿物质,还能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防辐射。常喝有机茶,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降血糖、降血脂,是广受欢迎的保健食品。所以,有机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即便是价格高出普通茶几倍,也仍然供不应求。” 但到底什么样的茶才算是有机茶呢?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晏认为,有机茶对周边环境和管理、生产技术要求都是极为“苛刻”的。首先土壤酸碱度得适合茶树生长,周边不能有农田,以免农药飘落茶园,不但完全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而且必须完全使用未受污染的有机肥料,并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生产过程中也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最后,还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王裕晏指出,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完全是两回事。有的人误把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茶当做有机茶。 据了解,无公害茶是保健茶叶的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绿色食品茶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满足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更高层次需求;有机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投入品和转基因技术,是茶叶安全生产的最高要求。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近年来,我国共有20多个茶叶生产单位获得有机茶颁证,建立有机茶基地近6000多亩,有机茶年生产量已从外观上看,有机茶和常规茶很难区分。 就产品质量的认定来说,有机茶与常规茶有以下3点区别: 1.常规茶叶通常是对终端产品进行质量审定,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生产 和加工过程,而有机茶的质量审定不仅要对终端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还要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有机茶颁证标准

有机茶颁证标准 前言Forward 为了保护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和防止由于使用农药、化肥等带来的 污染,促进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高品质、 无污染的茶叶及茶制品,推动中国有机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制定要点如下: 1、向茶叶行业引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准则,符合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 方向,对保护和改善我国广大茶区生态环境、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向国内外消费者提供 无污染的茶叶制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 工的技术规范。 3、规定了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高于国内外现行茶叶标准。4、规定了有机茶的颁证程序。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振辉、肖强、傅尚文、邬志祥 1范围Scope 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 工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有机茶的颁证标准,适用于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和白茶,以及 以茶叶为原料或配料的茶制品。 中国农业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有机茶中心)依据本标准, 对经实地生产过程检查和产品检测确认符合标准的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颁发有机茶证书,并允许其使用有机茶标志。 2引用标准Cited Standards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__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__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

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

万亩高山有机茶种植开发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概论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2) 三、可行性研究围 (2) 四、结论和建议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二、项目建设背景 (4)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7) 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7)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预测 (10) 二、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12) 三、市场风险分析 (13) 第五章建设方案 一、产品方案和建设容 (15) 二、建设规划及布局 (15) 三、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15) 四、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16)

五、建筑方案 (16) 六、实施进度安排 (18)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 (19) 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9) 三、环境影响评价 (19)

第一章总论 一、概论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省南雄市岭南万亩高山有机茶种植墓地 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岭南高山茶开发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发富 (4)项目建设地址:省南雄市帽子峰镇新跃林场 2、项目主要建设容与规模 (1)建设容及规模: 项目分二期进行建设. 第一期,按照国家农业部有机茶园建设标准,新建高山有 机茶园8500亩.兴建一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冷库贮藏室和三条包装生产线. 第二期,种植1000亩名贵中药材和500亩银杏观赏林. (2)产品方案: 500g装精制茶:68000斤\年; 100g装精制茶:170000斤\年; 50g装精制茶:85000斤\年. 3、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土建费用510万元,设备及 安装工程费用464.5万元,田间工程及种植管理8282.5万元,

漆碑乡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漆碑乡茶叶产业发 展规划

漆碑乡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漆碑乡作为宣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和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茶叶历史积淀、自然和人文环境、丰富的发展基础和经验。根据县委县政府“北烟南菌东茶西菜”的农业产业发展宏观布局,漆碑乡党委政府依据《漆碑乡- 茶叶发展规划》,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制定全乡茶叶产业发展初步规划方案。

一、发展定位 深入贯彻县委“抢跑争先、领跑竟位、长跑跨越”的奔跑精神,以打造“万亩茶乡”为终极目标,以“做大产业、做靓园区、做响品牌”为主要途径,坚持“有机、高端、优质”茶叶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适度流转集中土地,注重集中连片规划,着力培育茶叶种植大户,提升鲜叶产量和加工工艺,增加茶农收益,争创全国驰名商标,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提高漆碑茶叶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总体任务 新发展茶叶1500亩,打造“一条长廊”(漆碑乡太阳村至大树村至三墩乡龙洞村长叶长廊)、“三大基地”(花盆、琵琶、四井村三大新基地)。同时,巩固茶叶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太阳村等三大茶叶基地配套设施;统一实施“军配虫”防治,全面消除病虫危害;大力扶持“九苑”、“春苑”两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挥专合组织作用;改造、完善“九顶”、“绿源春”公司软硬件设施,引进、更新生产线;大力宣传“九顶”、“绿源春”两大品牌,支持“九顶”系列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支持“绿源春”公司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集中培训茶农,提高茶农生产技能。 三、工作思路 (一)巩固老基地 1.延伸太阳村、大树村、竹园村三大基地茶园生产道1000米,

形成基地内环形道路网络,提升茶农管理积极性和基地形象品味。争取农机、水利相关项目支持,建成灌溉水池3口,保障茶叶质量和经济效益。 2.协调“绿源春”公司投入资金,打造太阳村“茶桂经济园区”,即在太阳村有机富硒茶基地内种植桂花等名优树种,既保证基地内生物多样性,又为茶农增加收入,既确保富硒有机茶品质,又提升园区总体经济效益。 (二)病虫害统防 5月初,政府投入资金10万元,在县茶果站的指导下,由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对以“军配虫”以主的虫害和其它病害进行全乡统防,基本消除病虫危害,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农效益。(三)打造新基地 1.在新发展茶叶1427亩、打造太阳、大树、竹园三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太阳村至大树村至龙洞村茶叶长廊和花盆村、琵琶村、四井村三个新基地,新发展“福鼎大白茶”、“名选131”、“乌牛早”等名优茶叶品种1500亩,其中集中连片园区500亩以上,新培育5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100户;同时,引导和组织茶农改造老茶园1000亩。 2.继续争取项目、投入资金,建设茶叶基地内生产道1500米,完成花盆村花盘寺茶叶标准化种植园区提灌设施和环形道路建设,建成琵琶、四井村灌溉水池各1口。 (四)扶持合作社

茶叶质量安全关键的控制技术

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茶叶进口国绿色壁垒的日益森严,我们广大茶叶生产者必须更加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茶叶市场竞争力,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方面应重点抓好优势基地建设、茶园管理控制、茶厂优化改造、茶叶清洁化加工、茶叶质量可追溯、两端质量检测等六方面关键控制技术。? 1、优势基地建设技术。茶叶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是保障茶叶鲜叶原料质量的最佳途径。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省级特色优势茶叶区域布局规划,有特色地开展优势茶叶基地建设,并以优势基地为依托,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基地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确保茶叶质量稳定,形成茶叶质量优势。同时,在基地发展新茶园时应注意早、中、晚良种的合理搭配,以当地适宜品种为主,大力推广安吉白茶、龙井43、乌牛早、迎霜等无性系良种,全面提高茶园基础素质,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安全水平。 2、茶园管理控制技术。茶园肥培管理控制技术包括茶园耕作、施肥、治虫、修剪、灌溉、采摘等技术,其中茶园病虫害防治和肥培管理技术对茶叶质量安全影响最大。为此,茶园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应按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管理,完善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操作规范,加强病虫草害科学预测预报,重点做好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大力推广生物肥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使用农药,从2005年7月1日起,全县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甲胺磷(2002年7月1日已禁止销售)、呋喃丹(克百威)、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3911)、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等农药及其混配制剂,从生产源头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 3、茶厂优化改造技术。目前部分茶厂加工设备陈旧、加工环境较差、卫生条件恶劣,存在着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隐患,已成为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必须全面改造。茶厂优化改造应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以《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省地

有机绿茶的操作规程

有机绿茶加工操作规程 1、绿茶加工艺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2、鲜叶的要求 嫩度:要求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 叶色: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较好。叶型: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 品种:以小叶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 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 3、摊凉萎调,鲜叶采摘回来后,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个小时的摊放后 4、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 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 杀青的目的: 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防治叶子红变,为保持绿茶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蒸发业内一部分水分,从而降低细胞的膨压,增强韧性,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 随着叶内水分蒸发,使叶内具青臭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会发,高沸点芳香物质显露,增进茶香。 杀青的原则: 高温杀青,先高温后低温 杀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防治叶子变红,鲜叶在一般室温下,叶温在20-30℃,要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必须在最初的二、三分钟内,使叶温升到75℃以上,才能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作用。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主要是抛闷的作用不同,抛是为了散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保持香气,保持叶色青绿,闷是为了提高叶温,促使叶片受热,便于逊色破坏酶的活性。因为芽叶各部位的水分含量和酶的活性是不同的,顶芽和嫰茎含水量较高,酶活性也较强,在杀青时顶芽水分蒸发快,容易炒焦,而嫰茎的水分蒸发慢,最容易出现红变。因为叶片受热面积大,叶梗受热面积小。而梗子本身含水分高,散发水分速度慢,剩余水分也高。因此,抛闷结合的方法就是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气穿透力,使顶芽和嫰茎内部迅速升温,是防止顶芽炒焦断碎和产生红梗红叶的有效措施。 嫩叶老杀,老叶嫰杀 所谓嫰杀与老杀,主要是指杀青程度问题,因为嫩叶含水量较多,表皮角质层较薄,酶的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需的热量较多,受热的时间也相应的相应的要长,若不老杀,不仅容易产生泛红现象,而且在揉捻中汁液易六十。老叶之所以要嫰杀,则是因为水分含量较少,若是杀得过老,不仅易产生烧边和焦斑,且条索也不易揉紧。 杀青的方法: 手工杀青 取鲜叶2-3斤,投入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一般锅温在200℃左右,以手背平锅口感到灼手时即可。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头,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炒两分钟左右,叶子水分已大量散发时,应降低锅温,再炒一分钟左右,待叶子市区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叶梗柔软,具有黏手感觉,青草气小时,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 机械杀青 杀青机械又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机械杀青生产量较手工杀青大,杀青程度应根据投叶量、机器转速、杀青温度来控制,杀青原理与手工杀青一样。 杀青的程度: 生产上坚定杀青程度的方法通产是通过感官来判定的。适度标准是:叶质柔软,略带黏性,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粗梗折而不脆断,细梗折而不断。叶色由鲜绿变为暗色,表面光泽消失,嗅无青草气,略有清香。

农业合作社有机茶叶生产标准化规程

农业合作社有机茶叶生产标准化规程 一、基地环境质量要求 1、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详见附录) b)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详见附录) 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详见附录) 2、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安装隔离、消毒系统,设定消毒间、更衣室。给工人配备工作服,在进入种植园区前通过消毒间、更换工作服;参观者在进入农场种植园之前也必须通过消毒间,并更换工作服。 3、缓冲带和栖息地 如果有机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缓冲带宽度应视污染源的强弱、远近、风向等因素而定,要起到有效地隔离作用。 重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4、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等,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运用秸秆覆盖或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 6、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焚烧处理。 二、种子及种苗品种、质量要求 1、禁止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 2、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2018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8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抓点连线扩面”的思路,重点突出示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高效茶园。 二、建设目标 继续抓好XX年13000亩茶园面积的管护工作,XX年新植茶园5000亩,具体规划为:茶场新植2100亩,村新植100亩,村1300亩,村新植1000亩,村新植500亩。 三、茶苗采购 (一)采购品种 选择适制性强,丰产性高,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土壤和气候的无性系良种。 (二)采购数量 本次采购数量共计2500万株。(5000亩*5000株/亩) (三)采购时间 在10月底前完成茶叶的采购,质量标准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1767-XX规定的一年生茶树改了品种合格苗标准。 四、进度安排 新植茶园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0月30日前搞好政策宣传、茶苗选购和相应的技术培训,将栽植计划落实到地块到农户。 第二阶段:茶树栽植 11月30日前,按照规划面积进行茶叶栽植,拌好地,施好肥,盖好膜,保证茶树成活率,按规划面积完成栽植任务。 第三阶段:茶园管护 12月10日前,搞好新植茶园的管理,剪枝、灌水、覆盖。 未分配新植任务的村,在12月10日前,必须搞好旧茶园的管理,除草、补植、理沟、修枝。 五、保证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XX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镇上为每村派业务骨干3名,负责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栽植计划、茶苗调运,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协调解决新植茶园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做到目标到村责任到人。 (二)加强技术指导 镇上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工作小组,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到户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茶叶栽植的工作人员和群众进行实地演练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栽茶人员的技术能力。在茶叶栽植正式

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规章

9913.020.50 Z51 DB51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for organic tea production area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5空气 (2) 6土壤 (2) 7灌溉水 (2) 8 试验方法 (3) 9检验规则 (4)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四川省园艺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蒲江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饶椰林、黄苹、朱万成、唐晓波、张冬川、廖长力。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空气、土壤、灌溉水、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有机茶产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T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 GB/T 7483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748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1898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648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 1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 土壤质量 铅和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和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有机茶 organic tea 是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

**县有机茶基地建设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县有机茶基地建设 (二)建设单位:****茶场 (三)建设地点:****镇 (四)项目类型:新农村建设 (五)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六)主管部门:**县农业局联系电话: (七)建设年限:2008年—2012年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茶场始建于2000年,位于***镇鹿伏岭,海拔512.8米,地处亚热带,年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毫米。茶山上清晨云雾弥漫,日光漫射,周围五公里以内为良好的生态树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茶生产条件,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地形以丘陵山地坡地为主,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泉水清澈,环境幽雅,十分适宜绿色、优质茶叶的生产,****茶场现有500多亩有机茶基地,所产的“岭鼎玉剑”在2004年参加四川雅安市举办的国际名茶评比,荣获国际名茶金奖,“岭鼎玉珠”在2005年参加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名茶评比,荣获国际名茶银奖。2005年9月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茶颁证。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多,有机茶属天然的饮食品,已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机茶成为市场宠儿。有机茶的经济价值比常规茶高数倍。****茶场发展有机茶不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还有生产有机食品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有机茶种植面积小,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成

本高,竞争力不强,难以融入国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严重地制约着茶场的发展。为应对这种不利局面,加快有机茶基地发展步伐,把****茶场逐步建立成为规模的出口茶叶基地,计划利用5年时间扩大有机茶基地到1500亩,带动周边发展有机茶3000—5000亩。通过扩大规模,大幅提高茶场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带动全县茶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全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项目实施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园资源。 (二)、有成功的先导工程。 (三)、有可靠的技术服务体系保证。****茶场于2000年开始开垦种植,一直严格按照有机茶的生产模式进行管理。长期聘任****果茶研究所屡创佳绩的茶叶专家为茶场种植和工艺加工技术顾问。 (四)、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五)、交通便利。二级公路直达。 四: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 推广国际认证的有机茶园的栽培技术和“岭鼎玉剑” 、“岭鼎玉珠”等名茶的制作技术,新建标准化的有机茶园基地1000亩,生产福鼎大毫、福鼎大白、台茶12号、台茶13号等优质绿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有机茶3000--5000亩,增加有机茶名优茶加工设备,改造茶厂,建立精制加工和包装、冷藏仓库,达到年生产岭鼎玉剑120吨、岭鼎玉珠280吨、乌龙茶100吨,从而开发我县有机茶叶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垦复荒山、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解决 “三农”问题。 五、项目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一)有机茶产量保障措施:

丽水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丽水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一、发展现状 丽水是中国绿茶生产一类适生区,宜茶山地面积广阔,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无性系良种比重大,茶叶种类繁多,以金奖惠明、松阳银猴、丽水香茶和金观音等为代表的丽水茶叶上市早、品质优、价格适中,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全市九县(市、区)共有190个产茶乡镇3000多个产茶村,近25万人从事茶产业,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最具成长性农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 (一)基本情况 1、生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通过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和发展名优茶生产,取得了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的显著成效,实现了茶叶产值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二番的高速增长势头,至2007年茶园种植面积35.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56万吨,产值8.1亿元,茶叶生产规模在全省排名由十五期初全省第七升至第三位,其中茶叶面积、茶叶产值排名全省第三,名优茶产量排名全省第二。 2、优势产区和优势产品初步形成 生产布局结构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产区带状优势区域发展明显,我市茶区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松阳、遂昌为中心的松古丘陵茶园、中低山、高山茶园等梯级分布的茶园结构为特征带状优势产区,全市九县(市、区)有五个县(松阳、遂昌、景宁、龙泉、庆元)列入浙江省茶叶优势产区。缙云、莲都等地近年发展势头也明显提速。二是主导产品初步形成。全市形成了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优绿茶,以扁形白茶、金观音(乌龙茶)为代表的特种茶,以香茶为代表的优质茶,以为茶饮料企业供应原料的原料茶生产的

多茶类生产格局。 3、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市是欠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茶叶收购价格整体稳步提升,农民种茶效益持续显著。2007年茶叶平均价为每公斤52.11元,是2001年每公斤27.51元的近1倍。同时2007年我市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为2978元,是十五期初的2001年的平均亩产值1282元的2.32倍,与2006年杭州平均亩产值2950元相当,比2006全省省茶叶平均亩产值高11.8%。高效益主要得益于我市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无性系良种适制名优茶早生、高产、优质优势明显。 4、茶园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茶树无性系良种和绿色生态有机茶开发是我市近年二大主要科技兴茶手段。 我市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自1999年起明显加快,全市累计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20亿株,发展无性系新茶园23万亩,十五期间无性系良种面积推广名列全省第一,2007年无性系良种总面积达到23.8万亩,无性系良种率66.4%。松阳、遂昌、缙云、景宁、庆元等8个县先后被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同时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中国生态第一市优势,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至2007年底,遂昌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 31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全市有36家企业1.8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 5、茶叶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 通过茶叶品牌整合,我市茶产业初步实现一县一品。金奖惠明、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龙谷丽人”等8个品牌获浙江名牌。其中松阳银猴形成银猴、白茶、龙剑、山兰、玉峰、香茶六大系列,基地生产面积10万亩,年产值3亿元。2007年我市茶叶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积极推动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 6.浙南茶叶市场等骨干产地市场对产业推动明显 茶叶市场是维系茶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我市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杜桥茶叶市场和众多茶青(鲜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仅浙南茶叶市场2007年营业额即达6亿元,对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