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济南市城市管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城市管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城市管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城市管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十二五”城市管理

规划纲要

(修订稿)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

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基础 (1)

一、“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 (1)

二、“十二五”期间的形势与机遇 (3)

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预测 (4)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三、规划目标 (5)

第三部分分项规划 (7)

一、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7)

二、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8)

三、环境卫生车辆设备 (9)

四、生活垃圾、粪便综合管理 (10)

五、城市道路保洁管理 (11)

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卫一体化 (12)

七、户外广告与夜景亮化管理 (13)

八、建筑渣土管理 (14)

九、户外经营整治 (15)

十、违法违章建设整治 (16)

十一、城管数字化建设 (17)

十二、城市管理科学技术研究 (18)

十三、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19)

十四、城市管理法制建设 (20)

十五、城市管理和执法应急管理 (21)

第四部分规划投资估算 (22)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5)

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济政字[2009]7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济政办字[2010]31号),为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济南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市城市管理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体城管工作人员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编制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博会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行动,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一是深入开展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行动,实施以街道办事处(镇)为主体的违法违章建设责任体系,通过按月份实施考核制度,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章建设蔓延的势头,维护了城市建设秩序;二是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街巷支路规范”和“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持续开展了户外经营整治,维护了市容管理秩序,市容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三是建筑渣土整治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开展迎全运建筑渣土综合整治行动,严格建筑渣土运输管理,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处置建筑渣土10250万立方米,审核准入建筑渣土运输单位72家,规范处置率达到96.9%。

(二)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城区道路保洁质量明显提升,建立了保洁作业规范和考

核制度,对全市2790万平方米道路实施了规范保洁,并向偏街背巷、城乡结合部延伸,城区主次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到60%、道路洒水冲刷率达到96%;二是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增加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转运设施设备,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93.7%;三是生活垃圾、粪便收运和处理更加规范,城区生活垃圾实现袋装化收集、密闭化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公共厕所及楼房化粪池实施机械化吸抽,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四是环境卫生设施管理养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了垃圾转运站、果皮箱、公共厕所的保洁、养护考核标准;五是加强户外广告与夜景亮化管理,“十一五”期间整治了主次道路两侧所有广告牌匾,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设置。

(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目前有公共厕所411座(包括移动公厕53座),垃圾收集转运站点485处,设置果皮箱7000个;二是环境卫生工程设施建设,建成城肥处理中心,处理能力300吨/日,正在建设的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焚烧发电厂和卫生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处理垃圾2000吨/日、卫生填埋厂处理垃圾867.5吨/日,预计2011年下半年建成投入运行;三是环境卫生车辆配置,拥有各类环境卫生专用车799辆,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3876辆。

(四)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加快

2008年启动了全市数字化城管建设。以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机制、流程为依托,开通数字化城管电话(缩号)呼叫中心,将环卫110和16039城管执法热线,纳入统一的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三台合一”,建立了一个市级中心和六个区级中心,组建了城市管理监督员、系统操作员和应急处置等三支队伍,开发了15个软件子系统建设了17项硬件系统,实施了信息采集内容、运行机制、运行流程、工作标准、调度处置管理及考核评价相统

一的管理模式,打造24小时在岗的数字化城管。全市共立案16万余起,结案率达到96%。

(五)社会动员成绩斐然

一是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强社会宣传和监督,及时反馈,快速处置;二是按照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重视公众参与,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活动,提升公众城管意识;三是坚持开门办城管,依靠人民群众办城管,在全市形成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城管满意度达到80%。

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对照国家、省市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市民需求的不断提高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建设标准不高,公共厕所和垃圾转运站建设还有较大缺口,并存在定点难、建设难的问题;二是城市管理执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长期占道经营行为和既有的违法违章建设需大力整治;三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不够完善;四是城管现代化科技装备和科学技术研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城管工作需要着力完善;五是全民参与城管氛围还不够浓厚,需要大力开展社会动员活动吸引市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管工作中来;六是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综合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十二五”期间的形势与机遇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的人口数量和城区面积不断增长,给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市已经从总体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各级政府对城管工作日益重视,国家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和措施,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城市管理的任务加重;二是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人

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逐渐多元化,城市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城市发展速度加快,需要我们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水平。

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预测

根据《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本规划预测基础数据见表1。

表1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预测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业宜居环境”的总体要求,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指导思想,以构建人民满意的城管品牌为共同目标,以打造“洁、靓、谐”省会城市新形象为共同愿景,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十大行动、百件实事”,重点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强化城管执法力度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新模式,努力把省会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把人民满意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把所有的城市管理工作事项归类总结,分项研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着重在城市管理工作难题的疏解与治本上下功夫,坚持重典治顽疾。

完善设施、保障投入——加快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

立足长远、健全机制——依据高标准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创新体制,着力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规划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城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期末,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省会城市新形象。城市运行秩序和形象面貌全面改观,城市管理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一是坚持依法管理城市,完善城管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长效管理体制;

二是全面控制违法违章建设,逐步拆除既有违法违章建设;

三是严格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布设和户外经营行为,户外经营管理实现规范有序,户外公益广告设置比例不少于20%;

四是大力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建设,提高设施维护水平,夜景亮化完好率90%;

五是生活垃圾实现袋装化、桶装化收集,电动车密闭运输,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六是建筑渣土实现运输密闭化、处置规范化;

七是城区主次道路全面实施机械化保洁,电瓶车捡拾;

八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并稳步推进;

九是完善数字化城管主动发现机制,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十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破旧质差建筑,改造临街建筑立面,打造城市亮点。

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十二五”城市管理规划指标

第三部分分项规划

一、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方便百姓,需不断完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厕所、果皮箱、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一)公共厕所

全市城区现有公共厕所411座(含长清区15座)。“十二五”期末达到1287座,其中保留现有公厕276座,改建135座,新建876座(含社会投资建设厕所和移动厕所)。

2011年新建公共厕所200座,其中150座附建环卫工人作息点。2012年新建公共厕所200座,其中100座附建环卫工人作息点。

(二)果皮箱

全市城区现有果皮箱7000个。“十二五”期末达到31000个,其中新增24000个,更新12400个(果皮箱平均使用寿命为3年)。

2011年至2012年在繁华路段、旅游景点等周边道路两侧设置2000个厕所导向果皮箱、3000个景观果皮箱,其它道路安装普通果皮箱。

(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全市城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箱)485处。“十二五”期末数量为410处,取消主要道路两侧、繁华地区和重要场所的生活垃圾转运方箱120处,新建日转运能力30-60吨的垃圾收集转运站45处,有计划地对现有转运站实施改造提升,逐步推广使用压缩式转运设备,所有室内转运站都安装除臭灭蝇和降尘除尘设施。

二、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粪便以及其它废弃物的规范化无害化处理,建筑渣土和其它可回收垃圾的综合利用,需不断加强环境卫生工程设施建设。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包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环境卫生专用车辆停车场,垃圾综合处理园区。

(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全市现有两处生活垃圾处理厂即济南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和长清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十二五”期间新建2座生活垃圾处理厂:2011下半年建成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其中焚烧处理规模为2000吨/日,卫生填埋规模为867.5吨/日;2015年前建成第三生活垃圾处理厂,其中2012年建成一期工程(填埋场),卫生填埋处理规模500吨/日,“十二五”期末再建成二期工程(焚烧发电厂),焚烧处理规模2000吨/日。

(二)废弃物处理中心和封场工程

2011年,改造扩建废弃物处理中心渗沥液处理系统,由原规模300吨/日提升到900吨/日,处理标准达到省环保部门对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要求,并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012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

2011年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填埋场进行封场。封场后对整个厂区实施改造提升,建成济南百姓城管社会动员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工程分三期:一是填埋场区封场建设,二是整个厂区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三是周边环境绿化美化。

(三)餐厨废弃物处理厂

目前全市尚无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十二五”期间市区东、西部各建1处日处理能力200吨左右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实施统

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

(四)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

全市城区新建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3处,总转运能力为1800吨/日,其中历下区1处,转运能力为1000吨/日,高新区1处,转运能力为450吨/日,市中区1处,转运能力为600吨/日。

(五)环卫车辆专用停车场

全市城区现有环卫车辆停车场12处,“十二五”期末达到23处,新建11处,总占地面积7.85-11.78万平方米,其中6处中型停车场,5处小型停车场。

(六)东部生态综合处理园区

2015年在济南东部选址建设生态综合处理园区。主要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生活垃圾焚烧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建筑渣土处置及资源利用中心、医疗垃圾处理厂、废旧物资回收中心等,规划期末完成园区规划和设计,并开工建设。

三、环境卫生车辆设备

为改善城管作业人员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需加快提升环境卫生车辆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设备包括:环境卫生专用车辆、供水器和融雪除雪系统。

(一)环境卫生车辆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即垃圾运输车、洒水车、机扫车、清洗扫路车、粪便清运车和其它环卫车(垃圾处理场铲车、自卸车、压实机、装载车等)。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现有数量和规划数量见表3。

为提高城市道路保洁质量和垃圾收集效率,拟将现有不规范的道路保洁车和垃圾收集车全部更新,用低碳、环保、密闭的电动道路保洁车和垃圾收集车代替。“十二五”期间新增新能源电动环卫车4200辆。其中电动垃圾收集车1200辆,电动快捷保洁

车3000辆。

表3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现状及规划数量

注:新增的环卫车辆除上述车辆外,还有1辆道路保洁监测车、2辆环境卫生在线监测车和6辆环卫监管车。

(二)洒水(冲洗)车供水器

全市城区现有洒水车供水器20处,规划新增8处(东部新城4处,开发区2处,长清区2处),“十二五”期末达到28处。

(三)远程控制融雪除雪系统

目前全市尚无融雪除雪系统,规划在立交桥、高架桥的上下匝道和转弯处安装75套远程控制融雪除雪系统。

四、生活垃圾、粪便综合管理

加强生活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综合管理,实现生活垃圾袋装化和桶装化收集、压缩式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实现粪便专业化密闭化运输、规范化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生活垃

圾、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

(一)优化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一是实现定时、定点、上门收集;二是全面推行密闭化电动车中转运输;三是实施转运站压缩,采用大型转运车辆运送到生活垃圾处理厂;四是优化运输的时间、频次、路径。

(二)提升生活垃圾处置水平

一是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规范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在全市设置100处废品收购点;二是采用焚烧发电、卫生填埋沼气发电的处理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三是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渗沥液、积极开展除臭灭蝇;四是做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生态恢复工作。

(三)改革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办法

科学核算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召开听证会,合理确定收费方案,改革收费方式,提高收费效率。

(四)加强粪便清运与处理

一是健全全市化粪池档案管理系统,继续推行开放式小区楼房化粪池无偿清运服务,全面排查,无偿清理;二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楼房化粪池与市政管网连接管道的管理,逐步接管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公共厕所,纳入规范管理、规范服务的范围;三是将化粪池粪水通过密闭化专用车辆运送到城肥处理中心,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五、城市道路保洁管理

不断提高城市保洁作业的精细化和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行辅道、人行道机扫和洒水保洁,提升保洁员装备水平,实行保洁员骑电动车捡拾垃圾,改善保洁作业环境。加强对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封闭式小区、背街小巷等环卫薄弱区域和道路两侧建筑立面的保洁管理,达到“全域全时”,实现城市保洁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一)提升主次道路保洁质量

“十二五”期末全市城区2800万平方米的主次道路全面实现机扫冲洗作业,提高路面保洁水平和周边空气质量,并采用环境卫生监测车对保洁质量进行量化监测。

(二)延伸城市道路规范化保洁范围

大力开展主次道路立面保洁,1600万平方米支路街巷和其他薄弱地区实现保洁全覆盖,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高。

(三)理顺完善保洁监管机制

一是修订完善《济南市城市保洁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和《济南市城市保洁监管考核实行办法》;二是加强城市保洁监管,成立专业监管队伍;三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落实监管考核办法,实施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四是实施科学的监测方式,针对道路保洁,测量可见垃圾污渍密度和道路积尘量,实行量化监测。

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卫一体化

加强主次道路沿线、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以及旅游景点、商业中心和街区等区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拆除破旧报废建筑,改造临街建筑立面,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百项”整治工作。重点完善乡镇村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推进市容道路整洁

对全市135条道路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广告牌匾、公共引导标识设置规范;道路设施齐全、完好整洁,两侧无违章占道;开放式小区弱电线缆设置规范,有条件的铺设入地;建筑物墙面完好、整洁、美观;临街围墙透绿、透景,实现资源共享;洗车站点管理规范有序;道路景观及绿化水平得到改善提升。

(二)打造铁路沿线“景观长廊”

结合沿线片区开发改造,做好铁路沿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现铁路沿线建筑物立面完好、整洁、美观;无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现象;铁路沿线绿化效果良好,视野内没有白色污染;建立铁路沿线整治长效机制,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三)改善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综合环境面貌

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确定城市出入口及窗口重点整治节点,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整治,实现视野开阔,环境整洁;广告牌匾整齐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绿化美化效果得到巩固提升;长效管理得到落实,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按市区两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及推进计划,突破重点,突出亮点,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整治工作,实现无乱排乱倒、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现象;小区配套设施完善,无违章户外广告。

(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

创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创新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农村专职保洁员队伍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区(县、市)、镇(街道)、村(居)四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卫工作新格局。到2011年底,建成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60%,到2012年底,建成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90%,其它县市区达到50%,到2013年底,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90%,初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七、户外广告与夜景亮化管理

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整治力度、规范审批程序、严格落实规划,力争在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户外广告设置水平、夜景亮化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全面推进户外广告经营权招标和拍卖工作

强化公共资源意识,公开、公正、公平组织实施广告经营权出让,“十二五”期间出让收益力争达到4亿元,为打造“洁、靓、谐”省会城市形象提供资金支持。

(二)严格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

一方面大力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规设置广告,拆除各类违规广告和设置内容不健康、有损市容的广告,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违规广告控制在5%范围内;另一方面高水平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严格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审批流程,全面提高户外广告设置水平。

(三)建立户外广告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户外广告位置、设置单位、广告形式、广告维护及检测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实现广告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信息提示、网上审批等功能,达到户外广告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四)积极推进夜景亮化设施建设

结合迎中国艺术节景观照明整治,实施绕城高速以内的主要道路两侧楼体、桥梁、山体、公园、河道、广场、绿地、铁路沿线楼体的亮化设施建设。同时,推进将景观照明工程纳入建设工程审批流程,做到亮化工程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五)加强亮化设施日常管理

建立“每月一总结,每月一通报,每月一讲评,每月一奖补”机制,调动各区及亮化业主单位的亮灯积极性,力争主要道路、重点区域的亮灯率达到95%,全市总体亮灯率达到90%,亮化设施完好率达到90%以上。

八、建筑渣土管理

坚持“以区为主、市区联动、属地管理、综合整治”的原则,

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建筑渣土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规范处置率均达到98%以上,建筑渣土处置工地监管率达到99%。

(一)加强建筑渣土源头和运输管理

积极推广应用科技监管手段。严把建筑渣土源头审批关,将建筑渣土处置审批手续前置。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严禁建筑渣土违规处置。建筑渣土运输实现密闭化、规范化,杜绝渣土车违章、撒漏现象。

(二)明确区级政府渣土管理的主体责任

一是各区政府和街道办(镇)是建筑渣土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要严格执行建筑渣土规范处置运输标准,落实工地监管责任人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二是强化建筑渣土运输途中管理,完善联合执法制度,及时查处野蛮行驶、撒漏乱倒行为;三是对重要路段、区域落实24小时巡查,对撒漏乱倒渣土,按照“先处理、再协调、后规范”的原则,快速及时处置,对违规者追究相关责任。

(三)强化建筑渣土处置场管理

每区确保1-2处正常运行的建筑渣土倾倒场,以满足建筑渣土消纳需求。推广建筑渣土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建筑渣土资源化。

(四)落实建筑渣土考核管理奖惩机制

量化评价标准,抓好对各区、各建筑渣土处置工地、各建筑渣土运输单位的考核评比,全面实行建筑渣土准入制度。实行举报有奖制度。

九、户外经营整治

按照“主要道路严禁、次要道路严控、支路街巷规范”的原则,着力规范各类户外经营行为。

(一)严格规范户外经营行为

整治主要道路两侧及重点场所的违章户外经营行为。严禁户外经营的道路(路段)条数,在2010年164条的基础上每年递

增3%;严控路段每千米户外违章经营行为不多于2处。

(二)加强便民摊位设施规范化管理

合理设置零售摊点和自行车维修点、应季西瓜销售点,实行定人定点定时经营。

(三)全面推进便民摊点群管理

采取“市城管委备案、区政府审批、办事处具体实施”的办法,对主城区范围内现有自发形成的摊点群,采用地图思维,按照“合理布局、疏堵并举、方便市民、整洁有序、规范管理”的原则,相对集中规范设置。

十、违法违章建设整治

建立健全新的违法违章建设防控体系,坚持控新与拆旧相结合,逐步拆除已有违法违章建筑,将市区主要道路两侧、重点场所周边、城市出入口等重要部位既有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完毕。

(一)切实控制新的违法违章建设产生

加快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向纵深推进,实施源头整治,坚决控制新产生的违法违章建设,有效制止在建违法违章工程。

(二)逐步拆除既有违法违章建设

在严格控制新建违法违章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已建和在建违法违章建设的整治力度,逐步拆除既有违法违章建设。

(三)明确工作责任

建立市、区、街(镇)三级联动机制,协调监督各区整治工作,督促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区是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止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查处违法违章建设案件,组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

(四)加强违法违章建设整治监督考核

实施以街道办事处(镇)为主体的违法违章建设责任体系,通过按月份实施考核制度,每个季度公布办事处考核成绩,并实

施奖惩,要求倒数三个办事处认真整改。

十一、城管数字化建设

整合扩展城管信息资源,建设城管办公自动化、指挥调度智能化、城管业务监管可视化、监管举报社会化、城管工作考评可量化以及信息交换网络化,以“地图思维”为引导,实现“城管工作总抓手、组织指挥总枢纽、为民服务总平台”的总体目标。

(一)理顺全市城市管理数字化工作

理顺市区数字化城管工作机制,落实区街机构人员职责;完善数字化城管应急处置、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代办制、备货制”等制度,实施“高位考核”办法;完善数字化城管部事件立案、处置、结案与评价规范,明确区(市属专业部门)、街办(区属专业部门)、社区的处置责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城管部件、事件处置效率和质量。完成全市建成区基础地理数据和部件的普查,完善部件信息数据库和连续影像数据库。规范工作行为,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仆意识,加强数字化城管队伍建设。

(二)建设城管业务监管系统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3G无线传输、物联网等手段,建设对城管作业过程和重点管理场所环境状况的城管业务监管系统。实现城管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对管理对象(场所)的监管工作,提高城管工作效率。

(三)优化提升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综合利用城管业务监管系统、城管办公系统、城管信息服务系统和3G集群调度系统,按照指挥调度业务需要和管理权限,建设多级指挥大厅(室)组成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市、区、部门(处室)开展对城管工作分级、分类进行指挥调度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各项重大活动和应急工作的指挥调度效率。

(四)完善提升城管网上办公系统建设

改造、升级优化城管执法局原协同办公系统、网上办案管理

系统,调研建设城管业务网上审批等其他应用系统,建设移动办公系统,实现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处理公务,促进城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大城管”体制的需要。

(五)建设城管信息服务系统

调研建设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库,以“地图思维”为引领,建立面对公众和城管人员使用的信息平台。依法公开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方便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对内,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整合所有面向城管人员的数据信息,将常用的法律法规、GPS/GIS空间和属性数据、业务数据、考核数据、城市监控数据和各部门应予向其他城管人员公开的城管信息整合,按照工作需求设定访问等级,为开展城管工作获取相关信息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功能,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十二、城市管理科学技术研究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和执法保障理论研究,为政府管理与决策进行咨询论证并提供科学依据。

(一)成立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室

在市城管局党校指导下,成立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室。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理论研究,探索创新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开展城管相关专业调研,编制城市管理规范、规划和标准。

(二)加强城市管理科学技术研究

开展生活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垃圾粪便处理厂技术研究,开展环境卫生基础科学研究,完成环境卫生作业监测与作业体系评价研究。开展城市管理前沿课题研究:一是城市管理多元化和管理企业化转变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二是城乡一体化对城市管理的挑战与冲击。分析城乡管理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确定一体化地区管理创新的基本框架与发展方向;三是服务型城管的可持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