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

普查一般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经常性普查)两类。

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17、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第二,完整性。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第三,互斥性。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

19、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第一,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第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第四,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

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

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提高实验的信度,除了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应注意测量工具的标准化和精确度问题。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再测法、C、分半法、E、复本法)

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外观审查、B、内涵审查、C、逻辑审查、F、来源判断)

什么是测量的信度?怎样检验它

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再测法。指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两次施测。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第二,再测法适用于测验项目多的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项目少的难度测验。第三,应设法调动被调查者再测的积极性。二、复本法。是指对同一组被调查者同时或连续使用测试工具和方法的正本和复本进行测量,复本的项目陈述与正本不同,但测量的是同一内容,即在概念、题量、形式和难度方面都一致,类似于两套同质、同量不同题目的试卷让学生同时作答。复本法能够消减再测法的缺点,但在采用此法时,要注意:一是正本和复本必须同质、同量;二是两次测量的时间选择要适当。三、分半法。是按正常的一次性程序实施测量,然后将全部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分别统计。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这一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心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的辩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可信且有效;二是可信但无效;三是不可信且无效。

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样本规模不仅影响其代表性,而且还直接影响调查的时间、费用、人力、物力等。样本规模越大意味着各种消耗就越大,则时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二、抽样的精确性。在抽样中,样本规模越小,样本值越偏离总体值,抽样误差就越大,样本反映总体各尖参数的精确度也越差。三、总体的异质性程度。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出十分明显。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确定样本规模的大小要注意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务、物力和时间因素。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

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定类变量)

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二者关系如何?

答:定性研究是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定量研究就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但有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无法进行定量研究,有些也只是进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确程度不高,而且任何社会调查研究说到底都是为了探讨社会事实的本质及规律,因此,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从定性出发,经过量化过程,再返回到定性,这关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简述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确定其类别,并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在定类测量中,所分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即每一个测量对象都会在我们的分类体系中占据一个类别,且仅仅只占据一个类别;类别之间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定类测量只是一种定性的测量,丝毫不反映测量对象本身的数量状况,其数字性质只有等于或不等于。它在四种测量中层次最低。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与定类测量比较,定序测量要高一个层次,所得到的信息更多。定

序测量不仅能够像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还可以针对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标准将它们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它兼有定类测量和定序测量的特征,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要求测量标准上的间距能够代表所测量对象的量的间距。也就是就说,定距测量的每一等能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瓣,它可以用来想加或相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它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功能外,还具有一个绝对地零点。定比测量是测量中数量化程度最高的层次,定比测量中的数字不仅都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且运算的结果都具有实在的意义,可用于各种统计分析。

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肯有的异质性。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抽样成为一种通过部分个体的集合反映总体的性质和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当今社会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调查类型,即抽样调查。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系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法,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样本规模不仅影响其代表性,而且还直接影响调查的时间、费用、人力、物力等。样本规模越大意味着各种消耗就越大,则时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二、抽样的精确性。在抽样中,样本规模越小,样本值越偏离总体值,抽样误差就越大,样本反映总体各尖参数的精确度也越差。三、总体的异质性程度。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出十分明显。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确定样本规模的大小要注意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务、物力和时间因素。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

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

答: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实现由部分认识整体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确切地说,即使是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一样,只能说是调查的类型或者方式,它们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就是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所通用的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抽样应当怎样进行?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的抽样类型对其加以说明?

答:虽然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它们通常都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一是界定总体。就是在具体抽样前,明确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范围与界限。二是决定抽样方法。各种不同的抽样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应依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界定的总体范围、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和要求量化的精确程度来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三是设计抽样方案。即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抽样误差等有关问题制定各项目标和操作的具体方案,为抽样工件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四是制定抽样框。就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且统一编号。五是实际抽取样本。是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六是样本评估。就是对样本的质量和代表性进行检验,其目的是防止因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如工厂的检验员从生产线上随手抽取若干产品进行检验,调

查者在居民小区随意到几户家庭进行调查等,这是简单随机抽样中直接抽样法。

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称作间接文献、第二手文献或次级文献。

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答: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是指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文献的特性: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作许多不同的分类。当代文献的特点:数量急剧增加;类型日益丰富;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内容重复交叉;质量良莠不齐。

25、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历史性、间接性和无反应性。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在文献法独立或主要担纲的调查研究中,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而在其他调查方法为主的调查研究中,文献法一般特指前两个环节,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和其他调查后资料的整理、分析一并进行的。

26、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文献法的实施是人文献搜集开始的。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取其精华;有的放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连贯;注重时效;搜集文献首先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其中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另外,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几种方法交叉采用,叫做综合查找法,也叫循环查找法或分段查找法。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我们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搜集。

27、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1)、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复习指导上没有的,另外加的)

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运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溯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几种方法交叉采用,叫做综合查找法,也叫循环查找法或分段查找法,即将检索工具查找法、计算机查找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法结合起来,循环查找。

什么是文献定性分析?结合一个实例说明怎样进行文献定性分析?

答: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文献定性分析的步骤是:第一步,整理资料。主要是将所摘录的文献资料按问题的不同分别归类,排出大致的顺序,并加以编号。第二步,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对于初步整理好的文献资料,首先要仔细地、反复地推敲,理清文献资料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中归纳出一个个精准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概念演绎成推理,即形成基本观点。第三步,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课题的理论架构,对原定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通过反复比较,判断其应用价值的大小,最终确定其中必用的成分,舍弃无用部分,形成课题的内容框架,然后结合理论架构,形成课题的基本框架。

15、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应怎样进行文献定量分析?

答:文献的定量分析也叫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文献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文献定量分析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大致如下:一、抽样:抽样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献摘录,而是把所有可搜集到的有关文献作为总体。抽样可采用各种方法,较常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和分阶段抽样方法。一般首先是名称抽样,其次是单位抽样,最后是内容抽样。二、确定记录单位:是具体记录的计量单位。记录单位要通过对文献的认真、反复的斟酌,根据发掘出的文献具体内容的各个共同因素而确定。三、编录:是为所确定的各个记录单位制定或赋予数字符号,并将这些数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制成编录单,以便于量化分析和统计。四、计量:在记录单位确定和编码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定量分析最重要的分析环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计词法;2、概念组分析法;3、空间分析法;4、语义强度分析法。

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设计问卷、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E、回收问卷)

问卷法适用于(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其中,问卷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以及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有关情况。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阖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未能、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

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另外,社会调查研究中常见的“量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问卷。问卷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重点)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除了必须有能够反映调查内容的标题外,还有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编码、其他内容。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二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事,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

问卷的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答案的设计原则、试用和修改;

调查对象的选择:首先作为客体的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以及他们对问卷调查的态度和认识,都制约和影响着问卷调查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其次,被调查者自身的各种特征,会使得一项问卷调查执行的难易程度和结果的有效程度大不一样。

问卷的分发:有多种方式。自填式问卷或随报刊投递,或从邮局寄送,或派人送发,或网上传达;代填式问卷可安排访谈员通过电话访谈或登门访谈。调查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

问卷的回收:是问卷调查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第二,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第三,要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第四,要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

32、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第一,省时、省力、省钱。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第四,避免偏见、误差。

简述访谈法及其类型。

答: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的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访谈对象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方法选取,访谈中所提的问题及其顺序、提问的方式、对疑问的解释以及调查结果的纪录都严格遵守问卷的要求或访谈任务书的要求,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同访谈任务书保持基本一致。它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

非结构式访谈:称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也没有统一要求,可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各种安排。其类型有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等。同结构式访谈相比,非结构式访谈的最主要特点是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必和创造性。但访谈调查的结果不宜用于定量分析。个别访谈:指对访谈对象逐一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间接调查不与被访者见面,访谈中牵扯的问题较少,方法较简单,成功率或应用率也相对较低,因此目前最常用。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它既可以是结构访谈,也可是非结构式访谈;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书面咨询或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的间接调查。目前最常用的还是面对面口头的集体访谈,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会采用书面咨询式的集体访谈。集体访谈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了解事实为主的访谈和以研究问题为主的访谈;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访谈和专题性访谈;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各抒己见的访谈和讨论式访谈。

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真实性原则)

什么是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主是要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47、简述资料整理的原则?

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所谓真实性,是指调查资料必须是从真实的社会调查中得到的,而不能是弄虚作假、主观臆测甚至杜撰的。第二,合格性原则。合格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必须是能够充分说明调查课题的、有用的资料。第三,准确性原则。是指整理所得的资料,事实必须准确,尤其是统计数据,必须做到严谨。第四,完整性原则。是指资料应当尽可能全面、完整,以便真实地反映社会调查对象的全貌。第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是指在整理资料时,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应当有的解释,对于各个数值,其计算方法、精度要求、计量单位等,也应该是统一的。第七,简明性原则。是指在真实、准确、统一、完整的基础上,整理后的调查资料,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力求用最短的篇幅达到系统化、条理化的要求,以集中的方式反映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第八,新颖性原则。在整理资料时,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资料,组合资料,尽量避免按照陈旧的思路考虑问题,更不能简单重复别人的老路。

48、怎样进行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分为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文字资料在来源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资料的审查工作,一部分是实地审查,就是在调查的过程中边搜集资料边进行审核;一部分是系统审查,就是在资料收集完毕后集中进行的审核,而通常是以后者为主。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即主要是仔细推敲和详尽考察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和准确适用。

分类就是指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以及研究要求对其进行归类。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资料的汇编主要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要求,对分类完成之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

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检验,主要是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更准确地研究结果。

完整性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各个应当填报的表格是否齐全,是否已经被合乎要求地填写;二是检查各表内容填写是否完整,是否有缺报或者漏填的内容。

分组是把调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分组的原则和文字资料的分类原则一样,是穷举和相斥。

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界限;编制变量数列。

汇总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到有关表格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集中、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据的汇总以以分为手工汇总和机械汇总。

经过了汇总的数字资料,一般要通过表格或图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和统计图为我们的社会调查得到的纷繁数据提供了一种相对直观的表示方法。

什么是调查报告?它有哪些特点?

答:答: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其特点有: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第二,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说到底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第三,典型性。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对所调查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对调查资料精心筛选的结果。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是对社会调查研究所获得资料的高度概括、总结和科学分析。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54、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55、简述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答: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一)模式结构: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二)纵式结构: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

(三)交叉结构:这种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以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特点: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56、简述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定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57、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答:第一,选取可靠资料。应尽可能选用调查者亲自获得的原始资料,所选取的资料不但应是客观的,而且应是真实的和确凿无疑的。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从质的角度,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首先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应有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第五,选取

易于理解的资料。要考虑其影响力与说服力。

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

答:答:(一)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

描述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过程和调查得来的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它注重于使受众对调查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形成鲜明的、正确的看法。著名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大多主是利用电视报道的形式做成的描述式调查报告。

论说式调查报告是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得来的材料的分析论证,以及由论证形成的作者的见解,并且以此来引导读者,使读者了解该调查对象的性质及意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典型的论说式调查报告。

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型的结合,其特点是即有描述、又有议论,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

全面调查报告特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写的调查报告。如,中国音乐研究所编《湖南民间音乐普查报告》(人民韵出版社1960年出版)一书,就是对散处在湖南省全部县乡的所有民间音乐作了全面调查以后写成的大型全面性调查报告。

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定的调查报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涉及的资料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较全面、细致、深入,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如,于兵的《天津市武清县乡镇企业资金现状的调查》(《财政研究资料》1994年第26期)一文,对天津市武清县乡镇企业的资金现状作了详细描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是一篇典型的专题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经过调查分析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如,陈东琪的《西北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调查报告》(《经济研究资料》1993年第1期)一文,就是典型调查报告。

(三)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

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如,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938个农户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写成了名为《万户农民问卷调查》的调查报告。

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特点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具有一定的代表突出的社会意义的事件,清晰而完整地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关情况。如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只缺一个暂住证,一大学毕业生竟遭毒打致死》就是一个典范、非常成功的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

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的做法。如,山西电视如“记者调查”栏目2001年5月播出的《穷县如何“唱大戏”——河曲电视事业调查》,这就是经验调查报告。

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特点是首先说明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办法。如《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刊登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王保喜撰写的《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一文,就属于问题调查报告。

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某个地区或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如,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撰写的《世事在变,法亦应变——关于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就属于对策的调查报告。

29、结合实际叙述撰写调查的步骤及其内容。(重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一、标题。二、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三、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

(4)起草报告。在拟订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和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21、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样本规模不仅影响其代表性,而且还直接影响调查的时间、费用、人力、物力等。样本规模越大意味着各种消耗就越大,则时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二、抽样的精确性。在抽样中,样本规模越小,样本值越偏离总体值,抽样误差就越大,样本反映总体各尖参数的精确度也越差。三、总体的异质性程度。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出十分明显。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确定样本规模的大小要注意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务、物力和时间因素。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涵盖了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般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政府确定了福利预算以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福利资金转化为一定的服务,然后传递给服务的受益者。从内容上看,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机制包括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二)社会政策行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其次,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最后,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 从其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行动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资金供应——服务传递”的过程。因此,分析一个社会政策行动的运行机制也主要从其资金供应和服务传递的方式展开。 (一)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 在实际的社会政策过程中,影响资金供应量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福利需要和可调动的财政资源。但在不同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社会政策行动中资金供应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是需要导向型,二是预算约束型。在需要导向型模式下,社会福利主管部门倾向于按照社会对福利的实际需要来计划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及其所需的财政支出,然后要求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经费;而在预算约束型的模式下,则是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数额,然后社33 会福利等部门在事先的预算总额内安排具体的行动及资金使用方案。 (二)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 从服务传递过程的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中涉及服务受益者、服务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这三个方面的角色分别是: 服务的受益者(如学生、病人、老人、残疾人等)是服务的需求方; 社会服务机构(如学校、医院、老人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是服务的提供方; 政府或民间资助者是服务项目的付费方。 这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社会服务机构向服务的需求方提供服务,以满足其需要,而这种服务所需的费用完全或部分由政府来支付。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多种模式。 模式一: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付费方与服务供应方合一)。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组建公立学校、公共医院、国办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由这些机构直接向应该获得服务的人提供相关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一般根据需要来建设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并且给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人员及其他运行所需的经费,以使他们能够担当起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任务。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政府养服务机构”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福利国家社会服务体系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服务

第三章 网络安全(大学生生活导航)

第三章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网络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如使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甚至进行网上诈骗、非法交易,最后滑向了犯罪的深渊。如何让大学生既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又能避免负面影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名人名言 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古罗马]奥古斯丁 第一节正确应用网络 一、不要沉迷于网络 大学生由于迷恋网络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少数学生在进人大学以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案例 某高校学生唐某,上午上完课后,顾不上吃饭,就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玩到下午4时30分左右,唐某突然感到头疼,于是就走出网吧,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后他回到网吧,关机后离开。5分钟后,唐某的同学 走出网吧时,发现他靠在网吧的墙上半躺着,赶紧将其送往校医院。由于病 情严重,唐某被转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救治时,已深度昏迷,瞳孔散大,经紧急抢救无效,被确诊为脑死亡。据专家介绍,从其症状及体征来分析,头 颅内大面积出血原因可能为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在上网游戏过程中,由 于情绪过于紧张,头颅内血管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脑动脉瘤破裂,头颅内大 面积脑出血。 点评 唐某在连续上了四节课、中午又没有吃饭的情况下,连续上网玩游戏四个小时,身体处于极度疲劳、饥饿和缺水状态,加上网络游戏引起的情绪紧张和极度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脑部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而死亡。悲剧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唐某存在先天性的疾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长时间上网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只知道享受上网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却忽略了对自

反映社会现实的说说大全

反映社会现实的说说大全 反映社会现实的说说大全1) 你口中的现实让我难过了好久 2) 我开始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的掠夺和馈赠比如说馈赠我天假期。掠夺我的下个周六! 3) 赛子都能为幻想中的杜鹃当牛做马。看见现实中的杜鹃,毫不犹豫弃她而去,容貌这的那么重要? 4) 没想过会失去你,可现实骗不了真实的自己 5) 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 6) 浅紫色——梦里的现实太纠结, 7) 不是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有着那么完美的结局,更何况现实呢 8) 现实就是要让你学会沉默对待每一次离别中的痛苦 9) 希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希望他爹。一掌把我扇回了现在。 10) 妈妈说让我少玩电脑网络很假,我笑着说,好像现实很真一样 反映社会现实的说说精选1) 四川省江安县大井中学级的胡丹你对我说网恋不现实。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一起我会一直陪着你。 2) 姑娘别哭别闹别幻想那是梦女孩别傻别怨要坚强是现实

3) 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天真遇到现实! 4) 现实中有太多无奈太多的浮华,擦肩而过的缘分离合也变的潇洒。 5) : 签名质量越来越差全部都是你们所羡慕的虚幻爱情,活在现实中好么 6) 我们一直在迎合现实,却忘了自己最初所憧憬的所认为的所希望拥有的爱情 7) 现实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选择认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只能哭着笑着去面对。 8) 梦想太天真了,现实却是残忍的海誓山盟那只不过是骗人的。在深的感情却也经不住时间的流逝i 9) 矮子,告诉你,像你这种只会在网络上说,现实生活中乖的跟狗一样。 10) 当人失去了某样东西后,就会开始怀念以前,然后忏悔,然后悲伤,然后只能回到现实。 11) 总是在无人的时候,自顾自的幻想,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舍我其谁,但回到现实又被打回原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2) # 心太累人忧伤现实太假还是自己太傻 13) 斗不过现实不如就从了它, 14) 些东西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坏。也没有我们憧憬的那么好,然后渐渐接受现实。。。。。 15) 最后的最后,我们都输给现实了吧。 16) 爱,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过程。 17) 现实的生活会把一些原本很澄澈的灵魂磨砺得很粗糙,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 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 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 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 价值。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 看法。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 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广义的执行: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 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 态。 11.社会政策调整: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 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 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 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1) 客观性(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 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 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机载增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机载辅助导航传感器

编号:CTSO-C196b 日期: 局长授权 批准: 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 本技术标准规定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技术标准规定》(CCAR37)颁发。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是对用于民用航空器上的某些航空材料、零部件和机载设备接受适航审查时,必须遵守的准则。 机载增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机载辅助导航传感器 1. 目的 本技术标准规定(CTSO)适用于为机载增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机载辅助导航传感器申请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的制造人。本CTSO规定了机载增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机载辅助导航传感器为获得批准和使用适用的CTSO标记进行标识所必须满足的最低性能标准。CTSO-C196b包含了CTSO-C145d中的许多技术性能改进,但不包括星基增强系统(SBAS)技术要求以及SBAS 星基增强的运行特点。 注:本次修订允许申请人使用CTSO-C206 GPS电路板组件(CCA)功能传感器作为CTSO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适用范围 本CTSO适用于自其生效之日起提交的申请。按本CTSO批准的设备,其设计大改应按CCAR-21-R4第21.353条要求重新申请CTSOA。

3. 要求 在本CTSO生效之日或生效之后制造并欲使用本CTSO标记进行标识的机载增强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机载辅助导航传感器应满足RTCA/DO-316《全球定位系统/机载增强系统机载设备最低运行性能标准》第2.1节(2009.4.14发布)。 CTSO-C196b申请人可以选择使用CTSO-C206 GPS CCA功能传感器。选择使用CTSO-C206 GPS功能传感器的申请人可凭借CTSO-C206 的CTSOA而获得如下的审定符合性的置信度: ●满足最低性能标准(MPS)第2.1节规定的要求; ●硬件/软件鉴定; ●失效状态类别; ●MPS第2.3节的性能试验(功能鉴定),本CTSO附录1中规定的除外。 使用CTSO-C206 GPS CCA功能传感器的CTSO-C196b申请人应开展附录1中所述的试验,并满足本CTSO其它章节中上述所列几点未涵盖的关于获得CTSO-C196b CTSOA的要求。使用CTSO-C206 GPS CCA功能传感器作为其CTSO-C196b申请一部分的终端制造人,依照CCAR21部,对其获取的CTSO-C196b CTSOA中规定的设计和功能负全部责任。 a.功能 (1) 本CTSO的标准适用于接收信号,并为可结合预期飞行航道输出偏航指令的导航管理单元应用提供位置信息的设备,或者为如

课时导航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第l课时“两极”与“冷战” 1.B 2.A 3.A 4.D 5.A 6.D 7.C 8.C 9.(1)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2)‘‘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3)古巴导弹危机。美国。 第2课时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观代化追求 1.A 2.A 3.B 4、C 5.B 6.B 7.A 8.C 9.(1)日本。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2)摆脱了殖民枷锁,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3)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维护民族独立。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l课时巩固新生政权 1.A 2.C 3.A 4.C 5.C 6.B 7.A 8.D 9.(1)封建土地制度。 (2)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2课时进入社会主义 1.A 2.C 3.C 4.C 5.A 6,A 7.D 8.C 9。(1)我国在建国初期,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 (2)1953年至1957年。l一武汉长江大桥建成:2一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3一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4一鞍山钢铁企业恢复并扩建。 (3)工业、交通。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工业发展速度比农业快)。原因: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3课时失误与挫折 1.A 2.B 3.C 4.A 5.C 6.B 7。D 8.B 9.(1)“大跃进”。破坏了自然;造成了国民经 济比例严重失调等等。 (2)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等等 第4课时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D 2.C 3.D 4.A 5.D 6.A 7.C 8.A 9.(1)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登峰。科技创新精神。 (2)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造就了~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3)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谈即可。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l课时改革开放年代 1.D 2.A 3.B 4.C 5.D 6.C 7.A 8.C 9.(1)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大包干)。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厦门、珠海。有利于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扩大对外贸易。 第2课时“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1.B 2。A 3.A 4.C 5.C 6.C 7.D 8、A 9.(1)甲:香港;乙:澳门。 (2)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穰重.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从长期隔绝到频繁交流。原因: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与威望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祖国的向心力;②中国政府的对台湾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③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由此构成了中国人民强烈的认同心理和强大的凝聚力;④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日益增强。他们渴望了解祖国,渴望以祖国大陆为腹地.从而获得经济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⑤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

《了不起的盖茨比》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On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Reflected in The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摘要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美国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他是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当代美国社会初步形成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就了新的一代人,爵士乐时代也由此拉开序幕。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奠定了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的地位。这部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爵士乐时代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爵士时代指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于1919年结束于1929年的十年期间。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深刻的文化与社会变革,新的发明与生产技术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人搬离乡村,妇女们获得了投票权。成千上万的人们活在一个富裕,奢侈,空虚赚钱的生活中,疯狂的追求个人的成功与享乐。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作者刻画了美国所谓的“爵士乐时代”追求金钱和享乐的潮流,并以冷静的笔触反思了社会现实和浮华表面下蕴藏的精神危机和美国梦的破灭。本文通过分析这部作品揭示了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社会意义;美国梦的破灭;爵士乐时代

Abstract F. Scott Fitzgerald was an American novelist and author of short stories. He wa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twentieth century and was considered the spokesman of Jazz Age. The outlin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 clearly formed in 1920s. A new generation and a new time—the Jazz Age was created in World War I. The Great Gatsby was written by Fitzgerald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925. This novel is his best work in both thought and art and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ists. As an epitome of the whole American society, the novel showed us a vivid picture of Jazz Age. The time beginning from 1919 to the end of 1929 has a nickname which is called the Jazz Age. It is a time of profound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s. In these ten years, many new inventions and techniques greatly changed the way people lived. Lots of people moved from countryside and women won the right to vote. Millions of people lived a rich, extravagant, frivolous money-making life, pursued individual “success” and personal enjoyment frantically. In The Great Gatsby, the writer—Fitzgerald describes the American tide of seeking wealth and enjoyment in Jazz Age, and makes introspection on the spirit crisis reflected from the reality and ostentation and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embodied in 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Key Words: Social significanc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the Jazz Age

【CN209485376U】共享单车安全导航辅助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526696.X (22)申请日 2019.04.18 (73)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 号 (72)发明人 王楠 张峻伟 吉林杰 张茜  陈秋昀 庞礼健 杜瑞 刘建业  刘涵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2201 代理人 朱世林 张晶 (51)Int.Cl. G01C 21/36(2006.01) G01C 21/26(2006.01) B62J 3/00(2006.01) B62J 6/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共享单车安全导航辅助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导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震动与灯光辅助骑行的导航装置。包括智能把手和智能灯环,智能把手设置于共享单车两侧的把手处,以代替原有把手位置;所述智能灯环设置于共享单车的车头上;智能把手8包括LED灯A、震动马达、主芯片A和锂电池A;主芯片A与LED灯A、震动马达相连接,以发送控制信号;智能灯环由LED灯B、主芯片B、锂电池B、蓝牙模块、显示屏组成;蓝牙模块与主芯片B相连接,以接收第三方App导航软件的导航数据;主芯片B与显示屏和LED灯B相连接,以发送控制信号。有效解决骑行者骑单车时使用手机导航不方便的问题,也不再需要单独设计新的导航系统,节约开发成本,市 场上已有的手机导航APP能够继续被用户使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209485376 U 2019.10.11 C N 209485376 U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

时间、空间与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邓万春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的社会理论重构可以从重构的理论路径和内容层面两个维度去理解。在理论路径上,这种重构有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 主义两条主要路径;在内容层面上,这种重构一是对空间进行重新解释,二是社会认识论 再造,三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当代社会。在理论路径和内容层面交叉构成的理 论网络中,呈现出社会理论重构谱系的样态。 关键词时间空间社会理论重构 〔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7-0114-0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理论建构中的空间重要性不断抬升,开始打破此前时间优先于空间成为理论建构基石的格局,学术界称之为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意味着社会理论的重构。它是对此前重时间、轻空间的社会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解释当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新趋势时面临的困境的回应。因此,社会理论的重构试图从空间入手去因应两个主要学术难题:一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问题;二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变化及困境的解释。于是,社会理论重构就有两条主要的理论路径,一是注重于对当代社会进行后现代解释的路径,一是侧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进行政治经济学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路径。又因为这两个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社会的一体两面,后者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前者是现代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多数社会理论家在从事理论重构时,都同时支应这两重任务,同时跨越两条路径。 这种社会理论重构主要是从空间入手的,因此,对空间在理论重构中的内涵、地位的界定以及对如何从空间角度去解释当代社会的思考就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内容层面。从内容层面来看,社会理论的重构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去把握。其一是对空间的重新解释:超越自然空间与绝对空间等传统空间理念,强调空间的社会性,空间与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的联系;其二是社会认识论的再造: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认识论,从社会时空角度重新建构时空辩证认识论或者三元关系认识论;其三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当代社会:或者分析当代社会空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或者倡导开放的、多元的空间(社会)。虽然强调空间的重要地位,但是社会理论家们大都没有偏废时间在理论重构中的位置。 下文以列菲伏尔、福柯、哈维、苏贾等社会理论重构的主将为例,从社会理论重构的内容层面和理论路径两个维度论述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在叙述策略上,文章将从这两个维度交叉而构成的网络中去透视社会理论重构的谱系,在以内容层面为叙述主线的同时,兼论理论重构的理论路径。 一、空间新解 对空间的重新解释是社会理论重构的基础性工作。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路径,马克思主 114

反映社会情况报告范文

反映社会情况报告范文 情况反映主要是用于各机关或部门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的一种文体。如下是给大家的反映社会情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公众对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评价,根据你委安排,我局配合你委庚即开展了我县201x年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公众评价工作,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抽样调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 为确保结果客观公正,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采用入户调查、集中问卷调查、电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我局参照省、州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办法,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经领导审核批准后开展工作,既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重视度、遏制度、廉洁度、信心度)和16个二级指标,对我县预防xx举措、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选任干部风气等工作进行评价。 二、建立完善的样本库。 为圆满完成此项目工作,在测评工作开展前要做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样本数据库,确保调查时可供选择的样本充足,不受客观因素的限制。 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我局在全县服务对象样本数据库中抽取111人为本次测评对象。即电访40人(电信10人、联通10人、移动20人);机关单位40人;特邀监察员2人;个体户29人。 三、协力完成测评工作。

通过近一月的精心准备和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此项测评工作,经测算:参评总人数111人,综合得分77.97184分。其中:重视度77.87191分;遏制度78.710642分;廉洁度75.03258分;信心度80.44399分。三类人群既农牧民群众、个体经营户和自由职工者评价较差。 四、存在的问题 1、电访配合力较差。 抽样40份,但接受电访的人仅10人,多数人不接受访问。 2、受访者重视程度不高。 多数受访者对此次工作支持度不高,配合力差,敷衍了事现象较为严重。 3、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不大。 通过走访农牧民群众发现,很多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是什么都不知。访问是常常问到什么是xx?什么是廉洁?什么是“三公经费”?测评效果可想而知。 五、下一步对策建议 建议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乡镇农牧民群众、个体经营户和自由职工者,让他们明白我县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使其公正、公平的做出评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仅为10多亿元,1991年增加到40亿元,1993年猛增

人工社会研究为社会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7日/第A08版 社会学 人工社会研究为社会决策提供参考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梁玉成 基于自主行动者建模(AgentBasedModel,以下简称“ABM”)的核心概念是“自主行动者”。自主行动者是具有认知、决策判断和行动能力的个体。在研究中,研究者根据所要研究的现象,在模型中设置不同的行动者,并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角色,赋予其特定的认知能力、先赋的资源禀赋以及判断流程和行动模式;然后足够数量的自主行动者被放置在一个人工建构的世界中,随着时间的演进,各自不断地重复“外部认知、策略判断、展开行动”的过程,从而通过行动者之间以及行动者与世界之间的不断互动,得到特定现象的演化历程及结果。 首先用于居住隔离研究 基于自主行动者模型最早的案例来自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Scheling)的居住隔离模型。谢林从1960年代起就对美国的种族居住隔离问题感兴趣,他发现美国社区的种族分布呈现出“U”形的极化现象,要么都是黑人,要么都是白人,很少能找到中间状态。因此,他试图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他首先假定只有两个种族——X和O,且在初始时期X和O均匀混居。如果人们有某种程度的种族偏好(这一程度即“阈值”),那么当一个人发现他居所周围居住的非本种族的人数过多,超过了他的阈值,他会选择搬家。在第一个时间点里,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判断,然后决定是否搬家,并采取行动;在第二个时间点,某个在第一个时间点不需要搬家的人,可能会出现他旁边的同种族的人由于阈值较高而搬走了,使得旁边搬来了非本种族的人,从而导致居住环境的异种族数量增加而差异超过了他能容忍的阈值,于是决定搬家;有可能由于他的搬离又影响到别人……经过多次迭代,最后出现了百分之百的种族居住隔离。 ABM研究者爱普斯坦(JoshuaM.Epstein)这样定义ABM方法所研究的问题:“ABM是通过无中心的、局部的、异质性的自主行动个体,来研究社会规律如何显现。”这一方法使我们可以从外部去观察人类世界:在一个研究者设计出的世界中,自主行动者们在一个给定的起点出发,表现出其在什么样的规则作用下行动,最后演化成宏观的社会现象。 克服定量与定性方法各自缺陷 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都存在着不足。定性研究在概念定义和逻辑演绎上难以做到严密;定量方法由于数据收集和观察上的限制,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而ABM方法能克服以上弱点。一是异质性。在一般量化模型中,全部个案被自变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自变量和因变量取值一样的个案,就属于同质的个案。然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文化背景不同,交往对象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演进,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也不同,传统的量化研究无法充分体现这些异质性。二是自主性。每个个体行动者都是具有自主性的,并不存在一个外在的绝对中心控制着行动者;微观的个体和宏观的外部环境存在着交互作用和反馈,并随着时间而演进。三是局部性的交互作用。个体对于社会的认知往往源于其所处的社会空间,影响他的也往往只及于其所处社会空间周围的个体,而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只具有局部性的交互作用。这又导致了第四个议题,即有限理性。个体由于不能得到整个社会全部的信息,其获得信息的边界、计算能力的边界,都导致个体的有限理性。五是个体行动者和社会的学习能力。无论个体行动者还是社会,都会不断地从已有的经历中学习和进化,从而不断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爱普斯坦提出了ABM的经典定义,即将具有异质性的自主行动者放置在一个特定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国内讲堂11 继续医学教育 第21卷第12期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邱贵兴(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10) 作者简介邱贵兴,男,江苏省无锡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主编,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影像导航技术问世之前,骨科医生在术中,凭借人体的骨骼解剖特点、术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片、CT、MRI)和术中的X线透视进行定位。但是,解剖变异或解剖标志的缺乏等往往会导致术中的定位偏差。因此,手术者的实践经验就非常重要。然而,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骨科医生,用传统方法进行较精确定位的手术,也有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显示,用传统定位方法行腰椎椎弓根钉植入的失误率为20%~30%。然而,如果 应用影像导航技术,椎弓根钉植入的失误率只有0~4%。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影像导航系统用于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和术中导航,在手术过程中跟踪手术器械,帮助骨科医生更精确和更安全地进行多种复杂手术。因此,该技术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科手术中。1 骨科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简史影像导航,也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1986年Roberts首次报告使用声波数字化仪跟踪手术器械或显微镜的方法,从而开创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随后,Bernett和 Reinhard对超声波系统进行了改进,使导航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声学环境及温度很容易造成干扰而使导航失败。1991年日本的Wanatabe和美国的Pell相继发明了遥控机械臂定位系统,可以不受瞄准线约束。但因其体积过大,使医生的操作受限。1992年,使用红外线跟踪技术的影像导航系统在美国开始应用于临床。这是世界上首台光学手术导航系统,由于其精度较高,所以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同年,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Kevin Foley将光学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1995年,Gunkel推出了电磁感应型导航系统,但由于手术室各种金属器械及仪器都会影响电磁场,从而影响其精度,所以未能很好推广。1999年首台完全针对骨科的手术导航系统进入市场。X线透视和红外线跟踪技术、计算机定点手术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术中影像导航的方法,减少了术中X线透视的缺点。同时,应用术前的CT和MR扫描数据进行骨结构的三维重建,在术前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并在术中对正常或病变结构进行精确定位,以协助医生安全、精确地完成手术。2 骨科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X线透视影像导航为例,X线透视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增加了标准透视法的优点,减少了缺点。在“C”型臂透视X线机的图像增强器上安装校准靶,经过一次或多次投照中获得的透视图像和位置校准后,计算机工作站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透视图 像的模型,将追踪的手术器械与保存的图像叠加在 一起。当手术器械对之前获得的透视图像进行操作 时,系统可以同时显示它们在多个平面上的位置关系,这种方式称为“虚拟透视”。透视图像可保存,透视时手术人员可以从手术区域离开,大大减少了放射线辐射。而且系统已保存了多次投照的影像和有效的数据,因此不必重新摆放“C”型臂。“C”型臂可以推离手术区域,导航可以继续,而且不妨碍医生的操作。 近年来,新型的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将患者的术前薄层CT扫描(可以0.8 mm)或MR扫描数据进行处理,使患者的骨骼扫描数据变成三维立体虚拟图像储存在计算机中。医生可在术前利用该计算机系统进行详尽的手术设计。术中应用光学定位系统,跟踪测量手术器械上的发光二极管或被动反射球的位置。由计算机测算手术器械与被操作的骨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动态的显示手术器械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4)01-0032-04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 陈育霞 黄亚平 〔摘 要〕 以人类发展及社会进步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广泛的涵义,其中,某些社会发展目标是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与建设会影响某些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反过来,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活质量、地域平等与社会公平、社会安全、多样选择以及公众参与等社会发展目标,对于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的北岸有个玉龙岛花园,它依水而生,有大面积的高尔夫球场和成片开发的低密度小住宅,环境宜人。这个小区定位为“中国光谷”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居住的国际花园。由于它是1998年房地产市场萧条的时候低成本开发的,其独到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增值潜力与日俱增,玉龙岛花园也因此成为武汉市房地产规模开发的经典之作。但是此类开发,在土地资源短缺的城市建设活动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使本来应该向公众开放的汤逊湖自然风景资源被少数富人阶层当作后花园,凸显了社会发展的不公平和不可持续。21世纪是个城市化的时代,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7%,也就是将有36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个发展速度相当于世界上每个月出现一个大伦敦。急剧的人口增长要求城市提供大量的物质空间,同时,人口的就业、老龄化、贫困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城市空间是城市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研究城市空间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迫切。 二 城市空间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 11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建设会影响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1)从城市建设实践看二者的关系 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大效益最佳化一直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目标,但在城市规划的实际运作及建设实践中,由于相当部分社会类目标的笼统、含糊、无法量化,很难被充分考虑,使得“社会效益”虚化。城市政府自觉或不自觉的倾向于采用以城市开发为动力的发展政策,即支持市场力,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以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把社会公平放在次位,导致城市中种种不利于社会发展及社会公平的现象屡屡出现。如一些贵族化高档娱乐设施成为投资新宠的同时,社会困难群体聚居的破旧住区却长期得不到改造;少数政府领导人关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对大量性的民生问题缺乏考虑;由于经济上的聚集效益作用,使富的地方更繁荣,穷的地方更凋敝,“马太效应”愈演  总第117期城市问题2004年第1期

导航产品介绍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第六章导航产品介绍 本章内容提要 2-6-1导航产品特点 2-6-2导航售卖方法 导航产品的特点 导航功能 使用者在车载GPS导航系统上任意标注两点后,导航系统便会自动根据当前的位置,为车主设计最佳路线。另外,它还有修改功能,假如用户因为不小心错过路口,没有走车载GPS导航系统推荐的最佳线路,车辆位置偏离最佳线路轨迹200米以上,车载GPS导航系统会根据车辆所处的新位置,重新为用户设计一条回到主航线路线,或是为用户设计一条从新位置到终点的最佳线路 转向语音提示功能 车辆只要遇到前方路口或者转弯,车载GPS语音系统提示用户转向等语音提示。这样可以避免车主走弯路。它能够提供全程语音提示,驾车者无需观察起显示界面就能实现导航的全过程,使得行车更加安全舒适 增加兴趣点功能 随着产品的日益完善,部分导航还具有导航、DVD播放、调频收音机接收、选配到车后视监控系统一体的影音产品,功能更加齐全! 定位

GPS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准确地定出其所在的位置,位置误差小于10米。如果机器里带地图的话,就可以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一个记号标记出来。同时,GPS 还可以取代传统的指南针,显示方向,取代传统的高度计,显示海拔高度等信息。测速 通过GPS对卫星信号的接收计算,可以测算出行驶的具体速度,比一般的里程表准确很多。 显示航迹 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有人带路,回来时怎么办?不用担心,GPS带有航迹记录功能,可以记录下用户您车辆行驶经过的路线,小于10米的精度,甚至能显示两个车道的区别。回来时,用户可以启动它的返程功能,让它领着你顺着来时的路线顺利回家。 售卖方法(用作价位异议解除) 大家都知道,安装了电子地图导航软件后,GPS导航对硬件性能的要求就非常高,否则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信息更新就会跟不上。 给客户的利益(在介绍产品时要用大量的给客户带来的利益,要用联想的方法,用问句的方式问出来,让客户自己回答): 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的时候有人带路,回来时怎么办?不用担心,GPS 带有航迹记录功能,可以记录下用户您车辆行驶经过的路线,小于10米的精度,甚至能显示两个车道的区别。回来时,用户可以启动它的返程功能,让它领着你顺着来时的路线顺利回家。 如果,周末带家人去旅游,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对路况不熟悉,很可能让您高兴而去、败兴而归。 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会见客户,谈生意,对路况不熟悉,很可能会因为不知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在当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劳动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和老龄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老龄问题又称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劳动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这种失调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作为社会问题主要指人口过剩及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造成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现象。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现有从业人员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就业及待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近30年来,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突出特点是:犯罪次数增多、犯罪年龄提前、蔓延广泛、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 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主要指刑法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广义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青少年刑事立法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具体地讲,它的内含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还包括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