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生态恢复的经济学思考_对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的几点建议

水生态恢复的经济学思考_对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的几点建议

水生态恢复的经济学思考_对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的几点建议
水生态恢复的经济学思考_对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的几点建议

水生态文明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水生态文明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发表时间:2014-09-19T15:13:50.013Z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小红姚红义 [导读] 水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生态文明问题研究的新热点。 张小红姚红义 提要 | 以往学者们从水生态文明概念和内涵界定、建设路径和评价体系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加强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从其他学科汲取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研究现状未来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 | X-1 作者信息|张小红(1965-),男,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810016。 姚红义(1968-),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学,810016。 水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生态文明问题研究的新热点。已有的研究对于认识水生态文明的意义和作用,形成水生态文明发展的共识,寻求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水生态文明的提出、概念与内涵界定、建设研究路径、评价体系研究几个方面,归纳总结水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阐述未来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一、水生态文明的提出 水生态文明的提出缘起于水利部门及其一些官员学者对现代水利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规划与探索。2011年,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在贵阳等地举办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发展论坛”,讨论提出水利风景区助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战略。2012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被确定为第一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至此,水生态文明就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题的形式被提出。水生态文明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水利的内涵,体现着“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和谐统一的现代水利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突出表明: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2013年1月,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发文要求大力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基于鲜明的政策效应和水生态文明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水生态文明研究。孟伟、范俊韬提出了流域水生态文明理念,认为要以流域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为对象,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水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基础上,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1]。杜贞栋作者针对山东省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镇水污染加剧问题,提出要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转变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让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循环、低碳、绿色的发展模式[2]。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长水短,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严重,白丽作者分析研究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水资源变化的特点及问题,提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3]。李国伟、郭银等作者对沂蒙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探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4],陈明忠认为不解决好水的问题,就无法化解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其他矛盾,因此,必须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框架下,协调推进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二、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界定 2008年,马存利在《水生态文明的法理分析及其制度构建》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没有对其内涵做进一步解释。概念和内涵的界定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从现有资料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视角对水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分析界定。 一是从水与水关系的视角,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水生态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形态的显著特征是从人与水关系的哲学范畴体现人类文明进步。唐克旺指出水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保护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方面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生效友认为水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社会的必然反映,既要预防水对人的危害,也要杜绝人对水的伤害,实现人水和谐[7]。詹卫华、邵志忠、汪升华界定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水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8]。 二是从水生态文明与水生态保护关系的视角,研究提出水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生态文明包含人水和谐及水生态系统健康两方面内容,狭义的水生态文明仅指水生态系统健康。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决定于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因此,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但也有学者提出: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粮食、水安全保障难度大,单纯追求水生态系统良好并不能实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9]。钟玉秀论述了水生态文明的系统性特征包括:在观念上突出人水和谐共处;在实践中强调水资源保护和社会建设双重责任;在目标上追求人的福利和水环境权益共同提高[10]。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人类发展这个主题,水生态文明只能是一种抽象的讨论。 三是从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认为水生态文明应涵盖人与水、人与人、人与社会三方面的和谐关系。王建华、胡鹏认为水生态文明在自然环境系统一端表现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在经济社会系统一端要求以水为载体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明化[11]。左其亭提出水生态文明是人类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12]。王文珂对水生态文明的界定是人类遵循人水和谐发展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13]。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由于水资源的公益性和包容性特征,水生态文明涉及多方面的建设路径。学者们遵循“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从水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水文化和水制度建设等几方面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形成、转化和水环境演变的主要载体。陈明忠认为水生态保护应主体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辅之以人工修复[1]。研究者提出: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清淤和生物控制等措施,有利于生态脆弱河湖地区的水生态修复[7];加强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坡耕地整治,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造水生态安全屏障,增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水土保持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促进水体流动和水量交换,可增强水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抗御洪旱灾害的能力[14]。 (二)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水是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承载力是水安全的基本度量,反应水资源能够维系有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大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的整理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容量的限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时应,那么就能达到生态经济平衡的结果,如果两个系统彼此冲突,那么就可能出现生态经济失衡的状态;人类社会有可能通过认识生态经济系统,是自身的经济活动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3.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4.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5.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集约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同步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生态经济型林业。 6.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方式,高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模式。 7. 生态需求:所谓的生态需要,就是人类为了获得包括维持可持续生存和满足发展需要等方面内容在内的最大福利而产生的对生态产品的需要。 8.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用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9.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10. 生态价值:是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包括人类主体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 11. 生态产品:所谓生态产品,就是有利于(至少无害于)生态环境和身心健康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市场经济管理学论文(选修课)

市场经济管理学选修课论文 指导老师:赵雨 班级:21116X 学号:10 姓名:高闪

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策略 摘要 关于市场经济管理学,写论文的时候,我推敲了好久,觉得写一篇关于农业园绿色营销方面的课题,当今绿色营销成为营销主流,绿色营销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以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高度和谐的营销方式。环境、资源等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树立绿色观点,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及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都市观光农业园需要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进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此,需要对都市观光农业园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其实际制定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推动都市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当今世界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的营销主流。众多企业为适应时代要求,开始从传统营销向绿色营销转变。都市观光农业开发绿色产品,其顾客素质较高,有绿色营销的市场基础。但由于都市观光农业园大多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还要进行绿色营销的研究,扩大市场效应,树立产品的绿色形象,以保证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园;绿色消费;绿色营销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及估算方法探索论文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及估算方法探索论文 1国内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国内生态需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20世纪70 年代末为初步认识阶段。先是探讨河流最小流量问题,主要集中在河流最小流量确定方法 的研究方面。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环境用水初步探讨》为代表。(2)20世 纪80年代为探索阶段。针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关于防治 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中指出:在水资源规划中要保证为改善水质所需的环境用水,主 要集中在宏观战略方面的研究,对如何具体实施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4(3)20世纪 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期为蓬勃发展阶段。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 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和1999年中国工程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等的 推动下,真正揭开了我国生态用水研究的序幕,有关生态需水研究的迅速开展起来,研究 对象也从河流生态系统逐渐拓展到植被、湖泊、湿地、城市等各种生态系统。如倪晋仁[13]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 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赵文智[14]在评述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及相关确定方法,并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角度,确定干 旱区适宜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和格局;崔保山[15]从生态水文学原理出发,对湖泊最小生 态需水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最小生态需水量的3种方法(1.曲线相关法; 2.功能法; 3.最低生态水位法);李九一[16]提出了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的概念与内涵, 界定了其与生态需水量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两者的计算依据与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实 例进行了计算;杨志峰[17]从降水量概念和水资源量概念两个角度界定了城市生态环境需 水量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其类型和属性特征,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体系。(4)21世纪初期以来的实证研究阶段。主要从水循环角度研究具体河流的河道生态需水,如渭河、黄河、海滦河、塔里木河等,研究重点也转向河道生态需水在实践中如何配置的 问题,另有学者从水量和水质相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生态需水[18]。综上分析,我国生态 需水研究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多从河流地貌学、 水文和水资源角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其内涵和外延均较 国外大,涵盖面较广。 2生态需水的分类及估算方法 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生态需水即河道内生态需水;二是陆地生态需水即河道外生态需水。生态需水估算应根据各种生态类型的需水特点,考 虑不同保证率下的生态需水状况。 2.1河流生态需水 已有的常见各类方法的代表模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见表1。以上各大类中都包含许 多具体方法,而每种具体方法又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关键是能够

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1、水安全指标体系 (1)城市防洪达标率 指城市防洪能力对应于规划防洪标准的实现程度,反映城市防洪保障达标情况。 (2)城市除涝达标率 指城市除涝能力对应于规划除涝标标准的实现程度,反映城市除涝保障的达标情况。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率 是指达标水源地个数/水源地总数。评价对象是为10000人以上人口集中供水的水源地。 2、水资源指标体系 (1)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指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反映工业用水效率效益水平,为逆向指标。 (2)供水管网漏损率 指供水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 (3)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使用节水器具数与总用水器具之比。 (4)再生水回用率 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量与处理量的比值,反映污水回用情况。 3、水环境指标体系

(1)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率 是指污染物(COD、氨氮)实际入河量小于限制纳污量的水功能区个数比例。 (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数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应达标数的比值,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3)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集中处理污水量占废污水产生量的比值。 4、水生态指标体系 (1)水面率 指试点范围内水面面积占试点范围总面积的比值。 (2)水土流失治理率 指已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面积与应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面积的比值。 (3)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而必须维持的最小流量。 (4)水生生物多样性 指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 (5)河道有效整治率 指经疏浚后引排畅通,基本达到原设计标准,同时建立了河道轮浚机制,河道长效管护到位的河道占所有河道总数的比值。 5、水景观、水文化指标体系 (1)国家级涉水保护区、景区

生态经济学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课程作业 学号: 311405040226 姓名:袁程 专业班级:自环1402 作业得分 批阅人签字 批阅意见: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一、生态经济 1、定义 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 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 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 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 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 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 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 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 时间性 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 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 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 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 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 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 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 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 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计量 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态经济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各种运动进行的计算。内容包括: 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据保护资源所允许的最大费用标准与开发资源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本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 本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二0一四年十月

前言 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和两流域之间,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面积为27万km2 ,耕地亿亩,总人口为亿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淮河从古自今不断祸害沿河两岸,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目前,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等亟待解决1。因此,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951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着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新中国60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所限,淮河治理只能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 1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于2012年4月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治淮高层研讨会的讲话

件,可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 本课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淮河以蓄洪排洪为主的传统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综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淮河流域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流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走廊”。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转变、三个亮点、四大基地、五个结合”发展思路,高起点整体规划,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美丽淮河与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个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两项转变:以流域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由淮河治理向全流域综合开发转变;以流域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推动淮河流域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建云王小军 (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210029)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坚持节约和保护优先的发展方针,以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经济发展、水管理落实以及水文化培育为主要框架,构建人-水-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在阐述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水生态文明的定义及涵,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探讨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及思路,提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的阶段目标和具体建议,为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价值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森林退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为特征的生态危机日益凸显,人类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文明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态危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面对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水的演变是生态演变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

关于价值内核的生态经济论文

关于价值内核的生态经济论文 一、何为自然资本: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自然资本”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Pearce和Turenr 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将经济学生产函数中的资本称为人造资本,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自然资本,从此开启了学术界对于自然资本的研究。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他的著作《世界无末日》中提出用自然资本和另外两种资本来估算可持续发展能力,Turner也提出了将自然资本作为可持续性评价标准的观点。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的研究报告,将资本划分为4个部分:人造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出一个国家的财富应该包括自然资本,并将土地、森林、湿地等作为自然资本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资本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2000年,保尔?霍根等出版了题为《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论著,自然资本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世界上知名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和管理者所接受。2011年联合国《迈向绿色经济》报告中认可了自然资本的价值,认为自然资本是人类福祉的贡献者,是贫困家庭生计提供者,是全新体面工作的来源①。然而到底何为自然资本?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学者们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包括自然资本(产)、生态资本(产)、环境资本等,但本质却基本接近,他们对于自然资本的论述大致从三个角度进行。 1.将自然资本直接等同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丁认为自然资本指一切自然资源。EISerafy(1989,1991)指出生态环境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就是自然资本,把自然资本分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本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本。刘思华(1997)认为生态资本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可更新的和不可更新的)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潜力、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使用价值②。Hawken(2000)指出自然资本可以被看做支持生命的生态系统的总和③。王健民等(2002)认为,生态资产从广义来说是一切生态资源的价值形式;从狭义来说是国家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带来直接、间接或潜在经济利益的生态经济资源从生态资产价值的角度,指出生态资产的构成包括生物资产、基因资产、生态功能资产和生境资产(以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适宜度来度量其价值)四大方面④。 2.将自然资本界定为一种有用的资源和环境存量。 Constanza等(1997)认为“资本”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物资或信息的存量,每一种资本存量形式自主地或与其他资本存量一起产生一种服务流,这种服务流可以增进人类的福利⑤。Daily(2000)认为自然资本是指能够在现在或未来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本的存量⑥。黄兴文等(1999)将生态资产定义为“所有者对其实施生态所有权并且所有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生态景观实体”⑦。董捷(2003)指出所谓生态资本是指产出自然资源流的存量,也就是能为未来产生有用商品和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存量⑧。 3.将自然资本范围扩大到纯自然资本和人造自然资本。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摘要:生态需水是生态系统达到某种生态水平或者维持某种生态系统平衡所需要的水量,或是发挥期望的生态功能所需要的水量。本文就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需水量生态系统 1、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1.1 社会经济发展,休闲娱乐时间增多需要生态环境水量支撑(1)人是从水中生物进化而来的,人与水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亲缘和亲近关系。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休闲经济的今天,观光旅游和水上娱乐活动愈来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将逐渐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产业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在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自然和景观河流法》,将部分河流划定为自然风景类河流,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使用;一些州也划定出了本州的自然和景观河流,以保护其不被开发或阻止与其功能不一致的水利工程。在法国,卢瓦尔—布列塔尼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正在试图恢复和维护水环境,并计划每年恢复4000到5000km2的水面面积。除了景观环境用水外,水上娱乐活动,如滑水、帆船、划船、冲浪等水上活动愈来愈加受到更多的人们的欢迎。 (2)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试图修复河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以便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淡水生态和河流系统的自然风

光,以及文化娱乐功能。在我国,一些城市的景观环境和水上娱乐用水,逐步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例如,首都北京的水资源规划,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就明确留出了的城市环境景观用水,并且陆续开通了城市河湖乘船观光项目。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象征,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保持黄河不断流,保持黄河具有一定的流态、流量,并维持其具有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无论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民族情感的抒发和社区(包括民族)形象的树立,以及区域发展的资源共享、均衡利害等方面考虑,都是必要的。社会经济愈加发展、发达,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就愈来愈多。因而,保留生态环境需水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生态环境水量支撑 (1)水是生命之源,正是因为有了水,地球才成为人类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绿洲。因而,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使其尽可能地免受污染和破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十分关键的工程。尤其是以淡水维系的生命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湿地、沼泽等),栖息地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在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现 (2)从现实的和已知的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学* 周立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2003110)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资助(G2000048705)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概念 内涵 通过回顾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过程,论述了生态经济的内涵与意义,提出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所必然要选择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同时,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将国外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国内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三个突出特点.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1974年,美国著名思想家莱斯特 R 布朗,开始创办世界观察研究所,主要针对世界环境问题进行 观察 ,并出版了一系列 环境警示丛书 ,掀起了全球环境运动的高潮.21世纪伊始,布朗又开始对全球经济问题进行 观察 ,他于2001年5月创办了全球政策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同年11月,出版了 Eco-e conomy:Building an Economy f or t he Earth , 其宗旨是提供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的构想,提供从目前经济模式转向生态经济的途径,并且不断地对我们是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进行评估 [1],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以生态经济为主旋律的全球经济运动已经开始. 一、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经济增长又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进行技术变革和创新,不断积累资本的经济增长过程.正如布朗所说, 尽管我们许多人居住在高技术的城市化社会,我们仍然像我们的以狩猎和采集食物维生的祖先那样依赖于地球的自然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球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自然资源被大量开发、自然环境被不断改变,整个地球的负荷在不断加重 . 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中叶,工业化国家相继出现的 八大公害事件 ,让世人开始认识到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激起世界范围内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质疑与批判.进入70年代以后,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需求的增加和过度开采,导致能源危机、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开始出现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不协调现象.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温升高、自然灾害增多及人口增长过快等等[2]. 很明显,传统的经济学和生态学已经很难解释这些问题,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和其他一些关心这些问题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发展模式,并试图寻找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出路,生态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实践中生态与经济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3,4].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Kennet h Boulding在他的一篇论文 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 中正式提出了 生态经济学 的概念.从此,关于生态经济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并与可持续发展一起成为时代的声音. 二、生态经济的内涵与意义 近20年来,生态经济逐渐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 生态经济 这个术语也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政府报告、研究论著、宣传标语甚至一些企业的宣传画册中.多数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中最权威的是著名生态经济学家R obert Costanza给出的定义[5,6]:生态经济学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阐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也正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最紧迫的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酸雨、全球变暖、物种灭绝、财富分布),但目前的任何学科都没有 238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本(20140924)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二0一四年十月

前言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面积为27万km2 ,耕地1.9亿亩,总人口为1.7亿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淮河从古自今不断祸害沿河两岸,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目前,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等亟待解决1。因此,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951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新中国60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所限,淮河治理只能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件,可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 1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于2012年4月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治淮高层研讨会的讲话

本课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淮河以蓄洪排洪为主的传统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综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淮河流域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流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走廊”。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转变、三个亮点、四大基地、五个结合”发展思路,高起点整体规划,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美丽淮河与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个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两项转变:以流域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由淮河治理向全流域综合开发转变;以流域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推动淮河流域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 三个亮点:解决淮河水患;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四大基地:全国新型煤盐碱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保障基地。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 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 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 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 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 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 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 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 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 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 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

水生态文明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姓名:李艳 学号:2011150212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摘要: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给出水生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措施 一、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论述,从人、自然与社会的视角、文明形态视角、生态学的视角等对生态文明进行定义。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对“生态文明”词条有一个较普通定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于2013年1月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理念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

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是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人口优生优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包容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包容了新型工业文明转型的绿色经济发展。 学习水利部文件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笔者把水生态文明简单定义为: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1、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新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同样,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永远的支撑。仅仅把水生态文明理解为“保护水生态”是不全面的,我们倡导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和谐。 2、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

从生态经济学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几个基本理论的探索

从生态经济学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几个基本理论的探索 马传栋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既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又呼唤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诞生。而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和理论体系,首先要弄清楚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埘象,要依此规范该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该学科的学科地位。 一、可持续发展实践需要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指导 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解决环境与发展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取得辩证的统一后所形成的富有哲理的伟大思想成果,所以它不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获得了与会的国际组织和各国首脑的一致认可: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各相关学科的学者对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各国政府对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的制定工作。 从全世界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研究的角度看,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口开以来,各个世界组织和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生态学、地学、环境科学、人口学、资源学、城市规划学、农学、林学、海洋科学等方面的学术团体、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论及其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的对策。截至1996年2月,仅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就多达近百种。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争相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世界银行与亚洲银行也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委员会,各国和一些著名大学都相应的成立了~些官方的和民间的科研机构,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就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我国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使学术研究活动空前活跃。 从各国政府实施(21世纪议程》的角度看,各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其中中国政府走在世界前列,于1994年3月通过了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牵头,52个部门与机构参与制定的世界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中国21世纪议程》,并成立中国2l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该议程的实施工作。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正是顺应上述政府和学术界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而被提出研究的。我国最早提出开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见著于上述的《中国2l世纪议程》之中,该议程在“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一章中的第“4.4l”条就是专论“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培训活动”的。文中指出:“(a)鼓励高等教育机构重新考虑其课程设置,加强关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口学的研究;(b)鼓励在这些领域拥有专门知识的区域性和国际经济组织以及研究机构为政府官员提供培训和研讨;(c)鼓 4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