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剖析

1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剖析

1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剖析
1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剖析

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左路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靠人去做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人的研究;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同样缺少不了对人的探讨。对人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人的全面发展观点提出的历史脉络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由于分工所造成的人片面的、畸型的发展,进而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唯物史观论证,并正式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概念。《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一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指出,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建立这种“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既要白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又要把其他人的发展看作自己发展的条件,用白己的发展去促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1)毛泽东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根据对人类发展历史的研究和建设新世界伟大事业的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人才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理性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发展。毛泽东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辩证关系。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他就曾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毛泽东对全面发展的人的总体要求。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认为,新社会培养的新人,必须打破旧式分工的束缚,适应新社会工作的需要,成为“社会多面手”。为此,他要求青年知识分子必须在勇于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从事多方面的锻炼,掌握多方面的本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要以道德为核心。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毛泽东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对人的全面培育,德是起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一个人的灵魂。

(2)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发展。特别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多次强调要重视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一,重申了塑造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1978年,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13]。为此,新的教育方针将“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

展”一句改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使教育方针更具备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第二,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邓小平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要使思想政治道德建设渗透、贯穿在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去。“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4],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深刻地说明了政治方向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指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第三,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标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十分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他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内涵,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该达到“四有”标准,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从而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超现实的命题加以现实化和具体化了。

第四,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途径。邓小平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探索符合我国实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一是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加强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文化条件。三是强调从政治上特别是思想上解放人。在邓小平看来,人在政治上的解放还仅仅是外在的解放,思想上的解放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的重要的深层次的课题。四是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应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人的素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江泽民同志一直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把人的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联系起来,第一次集中提出和突出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第一,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的互动辩证关系。江泽

“推民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第三,明确提出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出这是我们党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中应首先履行的第一“重要的事务”。江泽民指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邓小平的人学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为在新世纪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开辟了更加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4)胡锦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思想

2003 年,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总结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探索胡锦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想脉络。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认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还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中个人发展的目标,强调发展经济的本质动机、根本动力、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指标和目标。

第二,明确人的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只有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摆脱物质的羁绊,人的全面发展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辩证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胡锦涛指出这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反过来,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持久的动力源泉和智力保障。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社会进步快慢和科技创新的质量,因此,整个国民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释放最大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胡锦涛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公平、正义、民主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为一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提供了解决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打下了现实基础。此外,和谐社会加快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在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中,在学习、工作之余,人们拥有精力和时间从事精神产品创造。人们的艺术需要、审美水平就能得到满足和提高,人的追求和思想也会得到升华。因此,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概念并对其基本含义做了阐述。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个人。同时马克思强调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多方面地、充分自由地和协调地发展,使人们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要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包括人的需要的满足、能力的提高、社会关系的丰富、自由个性的发挥、主体性的充分发展等丰富内容,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指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就是说,人对外部世界的需要,体现着人的内在本性。因此,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涉及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需要的发展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这种多方面的才能,包括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研究能力等,是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另一重要内容。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包括诸多方面,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等等。马克思认为,脑体分工出现以前的原始社会人的发展是比较全面的,但那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随着分工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但它却先后采取了前资本主义阶段的人身依附关系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形式,并因此对人来说始终是一种异己的、阻碍人的全面发展或使人片面化、畸形化的力量。随着人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人们必将扬弃社会关系中的异化状态,由此“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四)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个性的个人”逐渐代替“偶然的个人”。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落实到每个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方面。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确立有个性的人”。马克思说:“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指个人生命有机体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以及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和完善。

(五)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马克思一再说:“人始终是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基本的内涵,创造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自主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层次。主体性是活动主体在“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特征对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人格是人的主体性在主体身上的集中表现,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资格。马克思主张把人当作人、当作主体来看待,要“绝对承认人格原则”,反对蔑视人,只把人看作某种“手段”。

(一)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体力是人的各种“自然力”,也就是人体的机能(包括人的脑、神经、肌肉、感观等);智力(包括理解力、感悟力、判别力、灵感、智慧等)则是精神方面的统一体。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身心基础。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的问题渐渐成为了当今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日渐凸显出来,而这一思想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处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心理情感上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

务。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依据,同时又为其在实践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原则。其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其实质就是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和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从人出发、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一项基本工作,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它也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具体环境下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但它始终是做人的工作,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其终极目标的,其根本任务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做一个“完整的人”,避免人的“单面化”和“畸形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

2、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和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全面发展人的基本素质。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具有主导性作用,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人的一切品质的总和。提高人格的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既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造就全面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来看,它的最直接的价值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及道德素质。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就包括了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发展和境界的提高。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人们调谐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从而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以崇高的思想鼓舞和指引人们不断探索、追求,从中产生巨大的、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去战胜客观和主观的种种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内在潜力,开发自己的智慧宝库。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

1、导向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导向价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积极的思想才能引导正确、积极的行动。思想观念是人的精神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我们知道,正确的思想觉悟是不会自发产生的,需要进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确立新的思想观念。

2、提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等诸素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来看,它的最直接的价值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及道德素质。

3、塑造价值

人格是人的一切品质的总和。提高人格的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既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

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

4、激励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为提高人的智力素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激励价值。人总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恩格斯曾指出,人们通过他自己每一个追求的自觉期望的目标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正是这种目标,成为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动力。

5、调控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规范调控人的行为,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性。它肯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它界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行为的不合理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把握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

四.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深刻反思,从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新的准确判断,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及价值等问题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新认识,才能澄清长期以来对这些问题的片面、模糊的认识,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二)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

人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的历史,人的能力的全面发挥,在根本上决定于生产形式的状况,而且也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形式中,人的能力才能得到历史的发挥。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丰富人的社会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社会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又会引起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

(四)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了解、尊重和满足人的正当需要。

(五)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个性自由发展以全面发展为基础,没有一定程度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另一方面,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而全面发展受到个性发展的制约。

(六)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是

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还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特别强调呼唤人的主体意识,高扬人的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归宿,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自觉地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展开,才能出实效,并有力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满足人的需要

一是坚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统一。二是坚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

(二)调动、发挥人的主体性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受教育者当“人”看,而非“器”待。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受教育者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三)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素质等。

1. 针对教育对象,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2.针对教育内容,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相融合。

3. 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源泉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但具体到教育领域,笔者觉得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提炼挖掘,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思想教育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和依据。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目标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事人的思想工作,那就应该有具体的工作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堵思想“防火墙”,用来引导教育人们了解和熟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掌握正确的思想斗争武器,明确对敌势力的分化和渗透,坚持正确的主流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们学会正确看待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人们理性看待人的发展困境和难题。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巩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指导

(1)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形势政策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导

(1)以培养身心健康、学以致用的人为现实目标

(2)以培养能力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长远目标

(3)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秀红,郑洁.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探索,2004(3).

[2]王春雪.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6).

[3]刘顺厚,王贤卿.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 攀登,2002(6).

[4]贺敏.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王波.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 传承,2009(5).

[6]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

[7] 李爱国,林亚梅.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曹恒刚.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6).

[9] 张华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3(6).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在这种氛围中,罗某的成绩一直很好,直至毕业。升了初中,罗某表现的有点贪玩,不爱学习。但他的班主任很重视他,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给予了他特别的关心和引导。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某的进步很快,成绩一直领先。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某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省重点考中。当时,班上只有3名同学考上了。升了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某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加上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罗某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引导和教育罗某),罗某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在一次骑摩托车抢劫中,罗某被送进了监狱。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最后沦陷成这样,我们都替他感到惋惜。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剖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有学者将其症结大致归结为六点:“一是教育内容有点动荡化;二是工作内容失之泛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手段有些僵化;四是思想工作出现简单化趋势;五是有些人和地方弱化思想工作的阶级性,以纯学科建设来冲击本学科建设;六是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化倾向。”有学者认为,这一学科建设中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存在着“杂、散、疑、平、虚等问题。 应该说,立足于宏观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整体性研究,学界所列举的上述问题已经触及到了这一学科的某些症结,但当我们对这一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时,又会发现这些观点尚缺乏实质性的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鉴于此,本着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认为这一学科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学科定位与归属认识混乱。过去在学科编排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但在现实中,却未取得一致认识,较难操作。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重心的人认为,此学科应改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而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重点的人主张改名为思想教育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政治学学科和教育学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应当正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至于划归哪一个门类,是还是教育学,可以讨论。将之划归教育学门类,它可以是一个一级学科,也可以是一个二级学科。” 1.2专业方向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相当繁杂,可谓“杂而泛”,既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公民教育、科技进步与现代文明、舆论与宣传等研究方向。由于研究方向包罗万象,特色因此而消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把既非马克思主义又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硬挂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名义之下;二是研究方向虽与马克思主义或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联,但到底研究什么,单从专业方向名称上不能判断;三是内容不实,研究范围之大不着边际;四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研究方向差异较大,大到人类社会发展,小到具体个案研究;五是有的研究方向直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这与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社研究划分不明显。 1.3学科课程设置混乱。在部分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课程集中于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试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填空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7. 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28.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30.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2.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3.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4. 宏观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35.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36.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37.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38. 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研究对象,广义角度研究是指一切人。 39.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0.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 42. 按教育对象的范围,可将目标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4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1. 2. 3. 4. 5. 6.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为丰富。) 7. 行为支配思想。(错误: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绝大的多数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8.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思想。(错误。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思想。) 9. 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10. 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客体因素) 11. 客体因素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错误。主体因素) 12. 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罗艳)

对一起因谈恋爱而引起恋物癖事件的处理 罗艳 案例简介 一天傍晚,一名女生向我报告说挂在阳台晾晒的内衣被人拿走了。而且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之前没怎么留意,只当是自己收了,这一次被偷的内衣是新买的,等她们上完课回来后收衣服的时候发现被偷了。我到她宿舍查看情况,经过一轮的询问,我发现该宿舍位于学生社区的一楼,而且阳台向山边,来往人员稀少。据女生反映,她们不见的内衣颜色都是属于粉色和较艳丽的色彩。 案例分析处理 我马上将该情况反映给保卫处,让他们加强巡查。另外,我开始着手调查最近这里附近有无陌生男子走动。在走访宿舍中,一位同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线索,她看到这位偷内衣的学生,并拍下了他的背面照。最后查证到这名偷女同学内衣的男子是我校某某学院的学生,他的宿舍距离与被偷内衣的宿舍十分近。 我马上通知该学院的辅导员,并找到了这位男同学的舍友交谈,探探底,舍友都表示张明(化名)在宿舍表现很正常。于是,我到了张明宿舍和他交谈。我问他平常除了上课以外,还有什么爱好?业余时间会做什么?突然,张明的情绪比较激动,表示他平常都会陪着女朋友的,就是今天才有空在宿舍。我抓住这个点,旁敲侧击说你们感情应该不错吧,我一边说一边看着张明。他开始出现烦躁的情绪,磨磨蹭蹭地说最近感情出了问题。我问他有没有听说最近女生宿舍出现衣物被偷的情况。他一下子不吭声了。我接着说,有人照到了那位偷内衣的同学的照片。如果偷窃的同学还是不主动承认的话,我只好将其交给学校保卫处来处理了。在我的继续追问下,他支支吾吾说出了他曾经就在女生宿舍旁边遛达,并承认偷内衣的事实。我问他不怕被别人发现他偷内衣这件事情,张明低下头说自己当时心情很不好,然后就在校园内漫无目的地逛,逛到女生宿舍的附近的时候,他想到自己的女朋友,心里觉得很难过,不由自主地就拿了。事后很后悔,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我继续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习惯的?张明说因为他和女朋友经常吵架。有一次,刚刚和女朋友吵架之后,走得太快,一不小心碰到别人晒在过道旁的内衣,掉了下来,当捡起来的时候,就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感觉心里不难受了。回到学校后,每次和女朋友吵架都会去偷内衣,内心会感觉好很多。一想到她,他就控制不住。说起他的女朋友,张明情绪开始变得很激动。我指出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冲感情上的不顺畅,可是这样的方式却给别人带来了心理阴影。然后我与张明深入沟通了一个半小时后,张明表示自己再也不会这样了,对自己做出的事情感到很后悔,愿意写保证书来承诺以后不再做,并希望能对被偷内衣的女生做出补偿。 我跟张明聊完后,他也表示十分后悔。我对这个案件的处理主要分以下几点: 1、通知其院系辅导员,让他所在学院知道有这件事,一同留意他的行为。 2、关注张明的行为,并且和他的舍友一起关注他,多途径了解他思想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想信息包含了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心理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社会上也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一个错误价值观。读书混文凭是一种功利价值观,小明则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只是一个混个文凭,方便以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已,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来说,小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教育信息主要包括各种个人心理活动和社会心理活动的信息,如个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以及社会心理活动的特征、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小明的性格属于情绪型,心境多变,容易冲动。做事也缺少耐心,意志力不够坚强。这些诸多的信息要素互相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对小明产生厌学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分析小明的思想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各要素信息。 (2)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环境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的环境是指存在于该系统之外的所有其他事物或外部因素。思想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受环境所制约,并同环境之间发生着重要的互相作用,

(完整word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博真题

武汉大学200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宣读 1、论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0分) 2、论述“灌输”理论(30分) 3、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是什么?如何促进人的社会化?(40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1、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分) 2、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30分) 3、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和提升的措施。(40分)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政专业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试论述马克思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试论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观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2.试论列宁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思想 3.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 2.试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试述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理论,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谈谈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2.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评析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犯了“原罪”,及还在 不具备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沙夫:《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观点。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政专业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试述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试论构建社会和谐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2.试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政专业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1.在评述马克思主义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态度的基础上,阐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名称:刘星找家教 二:案例梗概: 刘星功课不断下滑,刘梅准备找个家庭教师来帮助刘星。刘星的第一个家庭教师姓方,是个彪形大汉,用学院派的教育腔调跟刘星谈话。结果被刘星连连捉弄。第二天一个戴着眼镜、个头不高、文质彬彬的姓袁的家教出现在刘星面前,自称来给刘星当家教。刘星不屑,称自己让这个人在十分钟之内离开。没想到连使几招,都被袁老师破解。袁老师使用快乐教育法,通过聊天、打台球、贷分、踢足球等方式让刘星主动学习。刘星服帖了,可刘梅却不同意袁老师的教育方法了。刘梅正准备辞退这个袁老师时,袁老师也表示准备回校准备毕业论文了。临走时,他退还了刘星一百三十六块钱的零花钱,让刘星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根据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小案例,一个是方老师失败的教学案例,另一个则是袁老师成功的教学案例。接下来我要分析的是方老师教学失败的原因和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袁老师高大威猛,这是刘梅请他做刘星家教的主要原因。刘梅原以为袁老师的高大威猛可以威慑到刘星,刘星会被吓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可是,袁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在视频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来,刘星对家教是有着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性几乎为零。袁老师并没有主动改善这一局面,没有主动向刘星表达友好,而是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气势压迫着刘星,刘星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强烈,这就奠定了教学效果不好的基础。其次,袁老师只是重复着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教刘星做题。他并没有思考刘星学习不好的原因,以刘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他想学习,在学校里就能学得很好了,也就不需要家教了。袁老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知识传播,采用灌输知识的办法,根本激发不了刘星的兴趣,教学自然没有不会有好的效果。再次,当袁老师遇到刘星的挑战的时候,不会灵活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化干戈为玉帛,选择硬碰硬,当刘星的挑战达到他的忍耐极限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对刘星的教育工作到此终止。 袁老师并不是刘梅心中刘星家教的最佳人选,刘梅怀疑他能不能把刘星教好。面对刘梅的质疑,袁老师说:“我觉得当老师,不能用武力相要挟,应该是用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面对刘星的挑战,他见招拆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纵使刘星千万个不愿意不甘心,他也只能缴械投降。袁老师不用说教的口吻和刘星交流,而是用刘星同龄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和他交流,刘星耍无赖,他更无赖,逐渐攻克了刘星的心理防线,和刘星做起了朋友。他没有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相反,他寓教于乐,不要求刘星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学习,但希望刘星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有收获。他用快乐教育法让刘星在快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评析 ---------用预防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心理疏导法等方法评析案例:一个初三的男孩子,很优秀的一个男孩子,爸爸大学教授,妈妈报社记者,独生子,钢琴九级,班里的学习委员,学校学生会副主席,英语课代表。他喜欢上了班里的很优秀的一个女生,对那个女生暗示了好多次了,可好像对方根本就不理他,他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找到了班主任,他说:“老师,我有事要跟你说。”老师就问他什么事情要跟老师说。接着男生继续说:“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我向她暗示了很多次了,她都不理我,现在我特痛苦,我觉得您能帮我,您说我能不能跟她挑明关系,如果您觉得没问题,我明天就和她挑明。”老师想,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不知所措,找同龄人说,同龄人也帮不上什么忙,找父母帮忙吧,父母反对。然后老师再问:“你能告诉我你喜欢谁了吗?我得知道那个女孩是谁?”男孩说:“我告诉你之后你要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不改变对我原有的看法,第二不告诉我父母,第三不告诉同学。”老师当即爽快的答应了他的条件。男孩说:“那个女生是我们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宣传委员,能歌善舞的,他说老师您觉得怎么样?”老师的回答出乎意料,她说:“首先我得祝贺你!”男孩说:“啊,我都这样了,你还祝贺我。”老师说:“对,你在选择异性朋友上不俗,选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孩。”男孩这回就拍着胸口说:“老师我眼力不错吧。”老师说你眼力真不错。然后老师就给他说:“假设你明天就跟那女生说了我爱你三个字后会有

什么后果吗?” 男生摇了摇头。老师继续说:“第一种结果是人家根本就没有那种心思,你是单相思,那怎么办呢?第二种结果是你俩都互相喜欢,开始谈恋爱了,堕入情网,消磨时光。初一入校时,你曾在全班谈理想的主题班会上,向全部宣过誓,说我要考上清华大学啊,现在你初三就谈恋爱,可以上清华吗?不一定。高三毕业的是有可能你会看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被别人领走了。因为什么,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业余时间。在你专心的去谈恋爱的时候,别人专心的去读书了,所以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到你手里。”同时,到真正那一天的时候,我说,“老师一定还向你表示祝贺,因为你获得了爱情”。男孩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老师这时候又说了,“你不是女人,你不知道,世上任何一个优秀女人,都不可能喜欢一个一无所成的男人,到那个时候,这个女同学可能移情别恋了。你是鸡也飞了,蛋也打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觉得值吗?不后悔吗?明天你就选择去。”通过与老师的这么一番谈话,相信那男孩会冷静的思考做出选择。 这个老师在班里曾经做过调查,只要性心理成熟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一,她就要进行两个大课的讲授。一是人体生理解剖课,请医生来讲。把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挂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看,教给孩子们什么叫生理。人的生理告诉你男性女性在你这个年龄阶段,出现什么样的生理变化。另一个是个体心理辅导课。找不同的心理专家来给孩子们讲,这个时候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情感,怎么去调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doc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 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想信息包含了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心理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社会上也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一个错误价值观。读书混文凭是一种功利价值观,小明则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只是一个混个文凭,方便以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已,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来说,小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教育信息主要包括各种个人心理活动和社会心理活动的信息,如个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以及社会心理活动的特征、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小明的性格属于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

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2及参考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 第二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即人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信、意()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有:()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规律;自我教育规律等。 5、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实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5、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政治观 D、世界观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8、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 A、人生观 B、世界观 C、政治观 D、法制观 9、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是人生()问题 A、理想 B、目的 C、价值 D、态度 10、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广泛性 E、历史性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社会性 B、实践性 C、同时性 D、长期性 E、反复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哲学的指导(基础),政治经济学的指导(物质利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方向);(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必须灌输的原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B、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D、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E、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