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

唐五代越窑青瓷技艺及艺术特点

闻名于世的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越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

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唐代越窑青瓷佳品中除了执壶、罂、盘、缸、洗、钵、碗、杯以外,还有灯盏、熏炉等器皿,如浙江临安出土的越窑褐彩如意云纹镂孔熏炉,全器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盖呈头盔形,有镂孔,釉色青绿,整个炉身绘有釉上彩如意云纹,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炉身下设五个兽头支足,炉座的造型也颇具特色。此炉为焚香用具,体积较大且造型别致,为唐代越窑青瓷的上品。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不仅质量显著提高、品种繁多,而且装饰亦精美动人。瓷器的质量较高,在器物的装饰上与三国两晋时期一脉相承,并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有独到之处的作品,使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更加璀璨夺目。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更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产品。

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另有一种在器物上堆贴花卉、人物、鱼兽等的方法,器物常见的有碗、盘、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砚、执壶、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腹的越瓷瓯,风靡一时,成为文人墨客的歌咏对象。

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唐代陆羽曾在《茶经》一书中有此评价:“碗,越州上┅┅”。对当时流行的越窑青瓷茶瓯,陆羽评曰:“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在同样一本书中,陆羽对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作了比较,他评道:“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瓷类冰,邢瓷类雪”以类玉似冰来评价越瓷的美。

唐代的越窑青瓷,深得当时的诗人喜爱,不少诗人都描述和歌咏过越窑青瓷的美,如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咏秘色瓷器》)徐夤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贡余秘色茶盏》),就连日本明治时期的日本人石川鸿斋也曾作诗赞颂余姚上林湖的越窑瓷器“:上林之窑盛天下,宋社已屋陶亦罢。遗珍谁得雉鸡山,久埋土中犹未化,馀姚沈君藏一瓶,釉色莹澈凝貌青。相携万里来扶桑,割爱贻我何厚情┅┅”。

借着前人的经验之谈和我们自己眼前所见,越窑青瓷无论是从手法上技艺上还是外观上都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天生的尤物,他的存在,不仅仅是在中华历史五千年里发光发亮,在未来的几千年几万年将会在尘宇中展现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特锋芒。

龙泉青瓷简介

龙泉青瓷及产品介绍 同心杯简介:同心杯则是龙泉窑种的弟窑俗称“龙泉窑”釉色将蓝天、美玉万般粉青色溶进釉层,恬静淡雅,犹如美玉,凝聚了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明中期龙泉窑传入欧洲,人们被那迷人的釉色所倾倒,无法用词汇形容。法国当时正上演著名小说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当主人公雪拉同身着一袭青色衣裳出场时,人们认为只有这种青色才能与之媲美,于是“雪拉同”成了欧洲人对青瓷的美称。同心杯做工程序繁杂,胚胎上薄下厚,烧制后成型率低,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提炼出美玉般的色泽,如果温度上下相差嫉妒,很有可能整窑都是次品,在温度把握上要极为精准,龙泉青瓷的瓷土很为关键,是采用龙泉境内唯一两处的高岭土烧制而成,此土极为珍贵,只有这种土才能烧制成色者晶莹的龙泉青瓷。茶杯内胆则是工艺美术师门完全手工的杰作,每个小孔都是纯手工所为,因为龙泉青瓷在上釉色的时候分为内外釉,很容易堵住小孔,所以每个小孔只有在纯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而且极容易戳破和变形,工艺要非常的小心,成品难之甚难。龙泉青瓷采用天然原料,绿色环保、做工精细、要求严格,不含任何铅镉。

同行碗:采用1350度高温烧制而成,其特点色泽如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

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同行碗色调为粉青色,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花”在每个人的心里象征着美好,友情爱情亲情花都是可以情系着纽带,美好的事物从而有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心灵的感受都是花的芬芳和美丽。碗的最大特点在于在阳光下和灯光下会透光,剔透的纹路在日光和灯光下显现出花卉的“3D模型”深得人们喜爱,制作工艺非常繁杂,力求完美,容不得半点瑕疵,才能体现出同行碗的高档和品味,高温烧制,工艺繁杂,成品率低,就因为这些因素,和瓷器烧制的特点成就了龙泉青瓷在历史上的地位,是被列入世界陶瓷类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成了龙泉青瓷价格略高的原因之一了。同行碗为弟窑又称龙泉窑,弟窑的特点是白胎厚釉青瓷,瓷器外形特征是光洁不开片,胎白釉青,釉层丰润,光泽柔和,青翠晶莹,温润如玉。釉色青绿淡雅,美可胜玉,光中透着寒气.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国际交往频繁。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唐代的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风格特点。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 期。 唐代作为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的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陶瓷:唐代早期的制瓷业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期以后,制瓷技术进步,瓷器质量提高,窑址林立,规模宏大。唐代这一时期的青瓷胎质细腻、釉层匀净﹑色泽温润,纹饰偏重造型﹑处理简练,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唐代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高度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

美。唐代白瓷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白瓷釉色匀净,器形雍容饱满,胎体厚实细洁,瓷质坚硬。与越窑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唐代创造或发展了一些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为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唐三彩,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一朵奇异的陶艺之花。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2)染织: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商业﹑手工业昌盛,贵族生活奢侈注重享乐,服饰竞求华贵,这些都促进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印染技术的进步。唐代染织工艺有蜡缬,绞缬,夹缬,碱印,拓印等印染方法。 (3)刺绣:唐代刺绣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流行更广,制作工艺也有发展和创新,绣品做工精巧、色彩华丽,用途也更加广泛。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也有所发展和创新,除保留了传统的辫绣外,又创造出直针、缠针、套针、戗针、贴绢、锁绣、堆绫和缀珠等针法。戗针绣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绣品纹饰主要为花鸟,也有性格温驯的动物纹饰。

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特征

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特征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 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石器为主的简单劳动工具。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d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的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也都有远古人类的遗迹。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以后华夏族主干。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战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越窑青瓷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越窑青瓷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2010-11-10 22:12 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最著名的青瓷窑系。窑址在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这里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为越州窑,简称越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越窑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浙江慈溪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围的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地区都是烧造青瓷规模巨大的窑场,堪称唐宋瓷都,所烧造的秘色瓷备受推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越窑东汉青釉布纹双系壶 东汉是越窑青瓷的初创时期,青瓷的烧制成功是浙江地区原始瓷的工艺发展和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品在成型、烧制工艺上与原始瓷一脉相承,器型、装饰上多有仿铜器和漆器。东汉至三国期间瓷胎较白呈淡灰色,少数胎质较松,呈淡淡的 土黄色,釉色以淡青色为主,浅雅明亮,少有黄釉或青黄釉。器物纹饰简朴,常见有弦纹、水波纹及叶脉纹等。烧制上多用三足支钉叠烧,故盘、碗内底留有三

足支钉痕。 越窑西晋青釉镂空香炉 三国西晋是越窑青瓷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产品种类特别是冥器非常丰富,如鸡笼、狗圈、猪圈、男女俑等。装饰题材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而以动物题材最为普遍和重要,有以动物形象作为整体造型的,如羊形独台、蟾蜍水盂等,有作为局部装饰的,如鸡头壶、虎头罐、兽足洗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集多种动物形象和人物、亭台楼阁于一身的堆塑罐,这种大型的冥器构造复杂、形象众多。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特征 在今省龙泉县境,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窑址,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龙泉瓷器的初步鉴定,主要是熟悉龙泉釉色的特点,和观察器物的底足,熟悉火石红的特点。龙泉的釉色一般比较肥厚,不管成色为哪种,釉色都较纯正,层次的变化不明显,莲瓣和突棱的地方由于釉相对较薄,因而略发白。火石红几乎在每件器物底足都有,有的较多,有的少些,但都是围绕着胎釉结合的地方形成,颜色自然较纯正,火石红的走势自然而不规则。底足都有磨损,自然磨掉火石红的地方可看到灰色胎。元代的盘碗底部有的有一圈支烧残留痕迹,星星点围成一圈,与胎骨的胎色一致;有的有较密集较细小的气泡,大小不一;有的浮于釉面,有的位于釉下,但分布绝无规律。龙泉瓷器一般不开片,有的几条釉面有裂纹;有的火候不高的龙泉瓷器有较多开片,开片细碎,大小不一,分布自然。龙泉瓷器的釉下刻花刀法(特别是莲瓣纹)一般很柔弱,隐隐约现。口沿和突出的地方釉面一般有磨痕,磨痕处往往无光泽。龙泉以釉色胜,釉色不好或偏窑口的器物收藏价值不高。 龙泉青瓷各个年代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 北宋早期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市的石牛等地。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放垫饼垫烧。

越窑详细介绍

接下来是我对越窑青瓷的了解: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古为越地,故称越窑,是中国越瓷的发源地。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烧制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之一。其中,慈溪上林湖一带烧制的越窑青瓷最为著名。据记载,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设置过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作为宫廷用品,并向中原诸王朝进贡。于是“秘色瓷”就成为上林湖“似玉类冰”上乘青瓷的代名词。 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纯熟的程度。那时,由于创造了将肧体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装烧法,从而使产品器形端正、肧胎轻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赞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并盛赞越瓷“类冰似玉”。 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饮茶。越窑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质,青绿略带闪黄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汤的绿色,因此越窑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盛行的饮茶风尚对越窑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响。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现了荷叶式、花口式的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花、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以划花为多。常见的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名著《茶经》中认为,茶具“越州上”,因为它“类玉”、“类冰”,“瓷青则茶色绿”。这虽是从饮茶的角度来议论,却反映了越瓷青色微浅,釉色透明又具幽美感,实属工艺与设计结合的完美佳品。唐王室墓出土的青瓷,证实青绿釉或是青黄釉都是秘色瓷的范畴。釉色中当以青绿色及湖绿色为上,这也印证了“千峰翠色”的诗句。 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 秘色青瓷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八棱净水瓶”就是越窑青瓷的上品,此瓶以腹部突起的八条突棱为装饰,与瓶颈三道弦纹呼应,造型简洁典雅,釉色均匀如湖水般碧绿柔和,风格素雅。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碗,釉中含铁,用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光润,细腻华美。

【瓷人说梦】关于青瓷的感人故事

关于青瓷的感人故事 在英语词汇中,有一个单词celadon,专门指称中国青瓷。其词源来自于法语“雪拉同”。而“雪拉同”原是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这里有一个真实而动人 的故事。

十六世纪晚期,法国巴黎盛行罗可可艺术,非常讲究新艺术的别致精美风格。这时,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阿拉伯商人与巴黎市长是好朋友。这一天,市长在官邸为女儿举行婚礼。婚礼非常华丽、热烈、隆重,巴黎的达官贵人、名流淑女,群贤毕至。随着优美的音乐,台上演着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 阿拉伯商人提着一只精致的皮箱来到市长官邸,向市长、新娘、新郎道喜。他打开皮箱, 取出一件龙泉青瓷摆在市长面前,说:“先生,这是我送给新娘的结婚礼物。”(微博“瓷人说梦”) 市长面露喜色,捧起青瓷,仔细观赏。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幽雅静穆。市长 眉色飞扬,啧啧称奇:“美极了!美极了!美得无与伦比!” 新娘十分喜爱,问道:“尊敬的先生,这么漂亮的宝贝从哪里来的啊?” “东方的古国中国。” “太美了!它叫什么名字?” “这个……”阿拉伯商人(微博:瓷人说梦)拍拍脑门,摇了摇头:“对不起,小姐,我忘记了它的名字了。”

“嗳,真可惜,这么漂亮的宝贝竟然没有名字。” 此时,市长高兴地喊起来,“女士们,先生们,请过来观赏中国的宝贝。快过来看看,为它取个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 贵宾们纷纷围上来,争相观看,啧啧称赞,一时间,许多美妙的赞辞落到了这件青瓷的身上。但市长对宾客们取的名字并不满意。正在这时,舞台上传来优美的情歌。市长往舞台上瞟了一眼,雪拉同与他的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飘忽在市长眼前,异常美丽。他心中豁然一亮:雪拉同的衣裳与中国的宝贝相似,雪拉同的艺术形象与中国宝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微信公众号:瓷人说梦)于是,他把青瓷高高举起,大 声嚷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 从此后,龙泉青瓷—“雪拉同”的美名蜚声欧洲。欧洲人以“雪拉同”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深情厚意,如同雪拉同与牧羊女那样的纯洁高尚的爱情。 这是一个喜剧色彩浓郁的西方故事,但在“雪拉同”的诞生地,却流着另外一个感人至深的悲壮传奇。 这是一个关于祭碗窑的故事。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叫叶青姬,她的父亲叶老大带领窑工们正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烧了一窑又一窑,尽是些歪头劈脑的废品。眼看工期将到,窑主发怒,宫廷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这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老大一家和所有窑工全部问斩。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窑工们,纵身祭窑。 失去女儿的叶老大,强忍悲痛,对烧窑更加谨慎了。终于,叶老大烧出了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烧出如此精品。为了纪念 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窑场里。同时,将贡品瓷器以龙泉方言称作“青瓷”,谐音“青姬”。在龙泉期间,从今天的陶艺师嘴里听到上面两个关于 青瓷的故事,深为感叹。前者是喜剧,是美好;后者是悲剧,是悲壮。前者是对青瓷的无限赞美,是对青瓷艺术造诣的极致评价;后者是对青瓷诞生之不易的崇敬,是创造者对创造物的虔诚神化。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事,正好是从两角度,阐述了青瓷所隐含的神奇寓意。 “雪拉同”—巴黎为之倾倒,欧洲为之倾倒,寓意着青瓷的神奇价值和艺术魅力;“叶青姬”—美丽的中国姑娘为之殉难,寓意着青瓷是中国人智慧和中国文明的凝集。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是公元12世纪初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图中定都于图中甲地的政权是() A.辽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2.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活字印刷术首先发明于欧洲 B.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打制石器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藏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满族 5.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两宋风云》,介绍了从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交

战多年,到最后达成和议的这段历史,其中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 ) A.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B.陈桥兵变 C.郾城大捷 D.宋真宗御驾亲征 6.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7.我国现在实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始于() A.唐朝 B.宋朝 C.清朝 D.元朝 8.假如你穿越回到了唐朝长安生活,你想买东西,那应该去() A.坊 B.市 C.集市 D.瓦子 9.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欧洲航海活动创造重要条件的是() A.指南针 B.造船技术 C.火药 D.造纸术 10.下列文化名人根据其成就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同一领域的是()A.苏轼、关汉卿、白朴 B.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C.李清照、苏轼、马致远 D.辛弃疾、王实甫、关汉卿 11.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辽宋时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曾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B.11世纪末,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 C.女真建立政权后,曾与北宋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D.1115年,女真政权被辽所灭 12.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汉代青瓷鉴赏

汉代青瓷鉴赏 汉代青瓷鉴赏 我国是世界上烧制瓷器最早的国家,而我国最早烧制的瓷器是青瓷。从商代中期就生产原始青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青釉瓷器。战国时期有较高的仿青铜礼器,汉代有著名的越窑青瓷。青瓷生产历程很长,两千年来一直未有中断。 我收藏6件汉代青瓷壶(如图),属于汉代初期的两件,其特征是:口沿略外侈、颈较长,斜肩,腹体圆鼓,下承以矮圈足,双耳扁平,有平行人字形纹饰。属于西汉中后期的4件,其形状有如下特点:口呈喇叭形外侈,颈部略微缩短,腹体圆鼓成圆球形,少数有圈足,一般平行底,双耳常做辅首衔环形,有的壶耳配一铁环,有的在壶耳上贴一S形小泥条装饰。这6件汉代青瓷壶,粗看都是一样的,模样差不多,但仔细比较,竟然无一处一样:形体不一样、胎质不一样、纹饰不一样、釉色不一样、高度不一样、口形不一样、颈的长短粗细不一样、斜肩不一样、两耳不一样、底圈不一样,竟然有十处不一样。这时期的青瓷主要靠造形美取胜,这6件造形6个样,造型气魄宏伟、端庄大气、线条简洁,给人美的享受。再从纹饰上看,有的从颈部开始装饰,有的从肩部开始装饰、有的从腹部开始装饰,有的腹部较直、角度不一,有的是成型时拍印出来的,少数是粘接上去的,大多数装饰是运用拍印刻划等方法来表现。几条弦纹、简单的莲瓣纹、三角纹、鳞纹、网纹、斜纹、格纹,顺手划成,粗糙雅拙。6件青瓷的釉质釉色各有不同,总的看在肩部上腹部施一层玻璃质釉,有的青绿色、有的褐黄色、有的黄绿色;同陶器相比,高贵典雅,令人爱不释手;同青铜器相比,青瓷典雅的造型,莹润明亮的釉层,华美的釉色在满足人们生活使用和意识形态需要方面不次于青铜器。由于原始青瓷的发展和生产,以及资金市场投放和使用方面的优越性,致使青铜器生产渐渐衰落下去,青瓷发展起来。 秦汉是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处于原始青瓷向早期更成熟青瓷的转变阶段,制瓷工艺逐渐走向成熟。东汉晚期施釉越来越多、露胎少,胎面平整光滑、留有明显的镟纹,这个时期的青瓷,标志着我国瓷器工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此,中国青瓷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到了唐代已是推崇备至;造型典雅、青釉莹润,有碧玉一般的质感。著名诗人陆龟蒙咏《秘色越器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越窑青瓷的热爱和珍视。(李艾民) Saturday, April 06, 2013 No. 1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何等独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从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的绝世精品,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 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按照叶英挺的理论,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代到北宋早期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而且还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水路运输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虽然龙泉的地理位置偏僻,但境内有瓯江流经其间,载重货船可以从龙泉县城沿江而下直达温州港,水上交通的开发,使龙泉窑系绵延数百公里,甚至影响到闽北的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 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一、政治: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家国一体。 (3)世卿世禄制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 (1)土地制度历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青铜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史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 (1)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统一强盛的华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 (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思想文化: (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

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对越窑青瓷的历史概况、工艺特性以及艺术审美特征的归纳与分析,论述了对越窑青瓷传统工艺技术、流程进行研究与创新的必要性,并就此做了一系列相应的实际分析,并进行了越窑青瓷的现代仿制与创新。面对传统越窑青瓷,现代人需要的是传承、变革、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越窑青瓷;历史;工艺;变革创新 1 引言 越窑青瓷品种繁多,造型生动、釉色苍翠、装饰丰富,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越窑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历来受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保护和珍视的对象。因此,通过对越窑青瓷传统工艺技术、流程的分析研究与仿制,以达到继承、恢复和发展的目的,是当前对越窑青瓷创新性地研制与变革的重要方面。 2 越窑瓷器历史概况 越窑是我国浙江东部地区瓷窑的统称,也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是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窑址主要在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在唐代这些地方归越州管辖,故称越州窑,简称越窑。中国最早的瓷器是东汉时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的,越窑从东汉到南宋初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因此东汉至南宋的浙东青瓷统称为越窑青瓷系。中唐

至北宋早期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系中居领先地位,且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是浙江慈溪、上虞,这里也是中国海上陶瓷之路的最早起点,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越窑青瓷向人们展现了独特的生产生活风貌和审美价值取向。越窑青瓷从东汉到南宋初的一千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一定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工艺都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3 越窑青瓷艺术魅力探究 作为我国浙东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体现的越窑青瓷以其地域风格、特殊的美质和魅力、独特的形式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其所蕴含的简约性、亲和性及现实主义等特性,令其久负盛名,魅力永驻。越窑青瓷之所以长久地传留于世,除了物质实用性外,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而能够充分体现其艺术特质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便是花样繁多的装饰刻划艺术,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俗特色和文化象征意义。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雅润、质如碧玉而著称于世。这种如冰似玉的美丽釉色,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咏瓷诗的出现,是越窑青瓷艺术文化张力延伸的结果,咏瓷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人们把玩青瓷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此外,越窑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同时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

论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69363.html, 论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 作者:王佳琪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2期 摘要:主要简单介绍了我国历史窑具的相关内容,从各个时期来探讨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特点,以此加强对我国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研究。据此,能够通过历史依据来探究装烧工艺在越窑青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认识,了解古代陶瓷的制作技巧。 关键词:越窑青瓷;装烧工艺;工艺特点;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尤其是对陶瓷器的探索。越窑青瓷则是陶瓷中较著名的一种类型,其存在于我国古代的南方地区,而越窑则是我国南方地区极为著名的窑址。越窑最先出现的时间是在东汉末期,在晚唐和宋朝的时候盛况空前,但是到了北宋末期的时候则开始呈现衰落趋势。越窑在我国陶瓷制作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越窑中所烧制出的瓷器不胜其数,种类十分多,每一个时期中越窑青瓷的烧制工艺也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越窑青瓷在不同时期的烧制方式进行介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时期中越窑青瓷的发展特点。 一、我国历史窑具的相关内容 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考古学家于浙江境内寻找到近七百个越窑窑址,而且分别是处于不同时期的窑址。这一发现对研究越窑青瓷装烧工艺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古文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在许多地区都存在着越窑窑址,而且多是东汉晚期、唐宋年间等。不同时期所采用的窑具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这几种:一种是喇叭形垫底窑具,一种是筒形垫底窑具,一种则是圆锥形垫底窑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隔窑具,如三足支钉、垫圈等。 二、各个时期中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 1.东汉末期的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越窑青瓷最早出现于我国东汉末期,当时所制作的青瓷器主要是一些盆、碗、坛罐等。这个时期所烧制的青瓷器形状主要是喇叭形,或是呈现出一种筒形。所采用的越窑青瓷装烧工艺主要是传统的叠烧方式,还有人采用的是明火烧制,要注意的是明火烧制每一次都只能烧制一个。所谓明火叠烧越窑青瓷工艺,不同于明火单件装烧工艺,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指把大件器物和小件器物两种大小的物件进行套烧。在大小不同的器物之间放置间隔窑具,间隔窑具的材料可以选择三足支钉,也可以采用泥点。将间隔窑具放置于大件器物内部的底层,然后将小器物放置于其上方,进行共同烧制;另一种形式是将相同类型的器物进行共同烧

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669363.html,上传时间:2006年1月18号摘自: [收藏此页] [打印] [推荐]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69549.2 【申请日】 2004.07.03 【名称】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 CN1715229 【公开(公告)日】 2006.01.04 【主分类号】 C03C8/22(2006.01)I 【分类 号】 C03C8/22(2006.01)I;C04B33/34(2006.01)I;C04B41/86(2006.01)I 【颁证日】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人】陈 根 【地址】 323700浙江省龙泉市青瓷宝剑园区龙泉市古窑瓷研究所 【发明(设计)人】陈 根 【国际申请】 【国际公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料配方,该釉料釉色翠青温润,适应性广,热稳定性好;本发明还提供用该青瓷冰裂纹釉料制作青瓷冰裂纹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易于实施,成品率高,瓷质好,纹片瑰丽、古朴、典雅,釉层鱼鳞状开裂叠加,形成“莹厚如堆脂”视觉效果。 【主权项】 1、一种龙泉青瓷冰裂纹釉料,其特征在于:该釉料配料重量百分组成:岭根釉土10%~15%,石英6~9%,宝溪紫金土3~5%,长石68~50%,西源釉土8~ 12%,石灰石:5~9%。 泉青瓷冰裂纹釉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石玄)根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10-04-01 16:02:03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 道 编辑:赵生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 1.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 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我国的(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3.据史书记载,唐朝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财宝;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盛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4.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 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 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比较开放、兼容并蓄 D.比较开明、交往密切 5. 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A.故宫 B.乾清宫 C.大明宫含元殿 D.太极殿 6.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同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 ) A.社会经济发达 B.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C.统治政策开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7.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8.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下列哪一 朝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9.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下列说法符合 其统治时期的是()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陶瓷业有重大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③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 繁荣的商业区 ④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唐朝时期,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关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立本——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C.颜真卿——淳朴厚重,悲愤凄婉 D.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11.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关系和文学艺术呈现出 辉煌局面。为此,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经济繁荣】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代诗人杜甫《忆昔》材料二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第七讲越窑青瓷的文化意义和世界影响越窑青瓷的文化意义 一般地说,佛教是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

第七讲:越窑青瓷的文化意义和世界影响 越窑青瓷的文化意义 一般地说,佛教是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以前学术界对北传考察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对江南早期佛教造像的深入研究后,相继提出了“佛教南传之路”、“佛教自海路传入中国”的崭新观点,在具体的论证中,越窑青瓷等早期艺术品无疑为刷新人们的眼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19世纪中后期,一位德国的地质学家载着对东方文化的钦羡,先后七次来到中国,渡过死海,越过沙漠,在长达几万公里的文化之路上艰难行进,最终用血汗铸成三卷本的《中国》一书,他就是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V.Richthofen1833—1905).李希霍芬第一次用“丝绸之路”的概念将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史锁定于世界文化网络之巅.正是基于此,一个世纪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8年实施了“丝绸之路考察”(Silk Road Expedition)十年规划,其主题是:“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考察”(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 Road:Roads of Dialogue),这一举措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丝路文化在世界学术界的坚实地位。 一、越窑青瓷中西域胡人形象与佛教文化的早期传播 越窑青瓷上堆塑的西域胡人形象十分令人瞩目,透出了别样的历史信息。他们是古代江南与西域文化交融的重要物证,人们得以窥见被岁月烟云遮蔽了的一段历史印痕。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因为西域胡人的形象并非越窑青瓷所独有,它是广泛出土于东南沿海的一类艺术形象。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广州地区西汉晚期墓中就出土了西域胡俑,表明早在纪元前后,西域胡人已经通过海路进入我国沿海地区。大约东汉以来,西域胡人形象在各地的画像石、摩崖造像、堆塑罐等载体中殊为多见。就浙东而论,最早见于东汉的越窑青瓷中,吴晋时出土最多,但成分复杂。据李刚先生研究,越窑青瓷中的西域胡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如上虞百官隐岭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胡俑头,表面施黑釉,高20厘米,带尖顶帽,帽侧面有一穿孔,帽子前后左右各划线一条缝合缀线痕,帽子有两条系带。其脸部特征主要是深目高鼻,鼻梁较长,额部与下颌较窄,脸庞狭长,颧骨略显,络腮胡须。李刚先生认为属于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主要来自古罗马及地中海东部一些国家,他们多擅长魔术和杂技,曾陆续来到中国献艺。所以东汉、三国、两晋时期越窑青瓷堆塑罐上那些头戴尖顶帽耍杂技的胡人,极有可能来自这些地方。 第二类胡佣的面部特征为大眼,鼻子高而大,颧骨略显,多须,脸庞较窄且中部突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他们主要来自南亚次大陆及孟加拉湾东北沿岸地区。其中如鄞县东汉墓出土的“蒜头壶”堆塑器,器座上塑有两个胡人,一人在前手牵异兽作回首顾盼状,另一人随后手牵猎获的猛虎,当为喜爱猎虎娶亲的古印度泰米尔人,他们也擅长杂技,故而在器柱上塑有攀高、倒立的两个胡人。从文献上求证,最早具体提到东西海路交通的《汉书.地理志》,描述了从今广东海路经中南半岛、东南亚前往“黄之国”和“已程不国”的海路。“黄之国”应为今印度南部东海岸泰米尔那度省的首府马德拉斯以南的建志补罗,“已程不国”应为今斯里兰卡,这两地均为泰米尔人聚居地。西汉以来,“黄之国”人曾多次万里迢迢向中国贡献海外物产,他们辗转来到东南沿海殊有可能。 第三类多见于江浙一带出土的越窑青瓷堆塑罐上,面部特征与第一类近似,有的戴尖顶帽,有的带船行帽,也有的头上披巾,其中上虞五驿三国墓出土的一胡人,手持一种叫乌特的拨弦乐器,此种乐器为阿拉伯半岛所持有,亦流行于土耳其、伊朗等地。上虞崧厦三国墓出土堆塑罐上的6个胡佣,帽式各不相同,其中有一顶帽子的帽圈是用网格纹布带缠绕而成,中间隆起,与今阿拉伯等地民族的传统装束有一定的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