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优质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优质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套优质教学设计汇总

目录

必修三第一单元 (1)

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优质教学设计 (1)

第二课祝福优质教学设计 (8)

第三课老人与海优质教学设计 (14)

必修三第二单元 (20)

第四课蜀道难优质教学设计 (20)

第五课杜甫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25)

第六课琵琶行并序优质教学设计 (31)

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优质教学设计 (40)

必修三第三单元 (44)

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优质教学设计 (44)

第九课劝学优质教学设计 (51)

第十课过秦论优质教学设计 (55)

第十一课师说优质教学设计 (63)

必修三第四单元 (67)

第十二课动物游戏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67)

第十三课宇宙的边疆优质教学设计 (70)

13宇宙的边疆 (70)

第十四课宇宙的边疆优质教学设计 (72)

必修三第五单元表达交流 (76)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76)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78)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之论证方法 (82)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88)

必修三第六单元梳理探究 (91)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91)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94)

必修三第七单元名著阅读 (97)

红楼梦名著阅读 (97)

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优质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我们常常会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歌曲来形容我们湖南的妹子,这首歌是?——《辣妹子》。可巧的是,今天我们要透过林黛玉的一双俊眼去结识另外的一位辣妹子,她,就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红楼梦》中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来解读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熟悉文本

【过渡语】曹雪芹对王熙凤是相当的喜爱的,所以《红楼梦》中花在王熙凤身上的笔墨不让宝黛,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王熙凤呢?

1、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和句子,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王熙凤进行工笔雕琢的?

(学生自读,大约5分钟,明确具体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

2、我们都知道,塑造人物形象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哪些?(生答)侧面描写有哪些?(生答)

【知识积累】

对人物展开正面的描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或者进行侧面描写(通过环境的烘托以及他人的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

3、那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熙凤的“辣”的呢?

学生明确:语言、动作、肖像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将从语言、动作、肖像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由大家来告诉我,你们是如何品出王熙凤身上的辣味儿的。(五分钟,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

三、研读文本

【过渡语】所谓言为心声,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在这两段里有哪些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正面:

析语言:

(一)写出场

1、我们听到王熙凤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明确:“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2、我们见到她的人了没有?——没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出场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板书)

【过渡语】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

【补充】脂砚斋评论:

【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问:我们曾经接触过这一类的出场没有?

例如:《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出场。

这正如传统戏剧演出时主要人物登场前先使观众听到唱腔,然后再亮相那样,(有什么作用呢?)——能够引起悬念。

一辣先声夺人的出场

【思考】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王熙凤是贾府的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来迎接,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炫耀地位的与众不同。

(二)见黛玉

1、王熙凤见到林黛玉后,她说了哪些话?

(生读)“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补充】脂砚斋评论:

【甲戌侧批:】这方是阿凤言语。是阿凤身心之至文。

【甲戌眉批:】“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

【过渡语】就是觉得她说得好,能入木三分地表现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2、你们是如何分析王熙凤的这一段话的?

明确:赞美了三方人——表面夸赞黛玉,其实恭维贾母,顺带恭维了三春及三春的母亲。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八面玲珑(语言描写,问:语言有什么特点?——八面玲珑)

性格体现——八面玲珑,处事圆滑

(板书:八面玲珑的语言)

二辣八面玲珑的语言

【过渡语】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夸遍,她的阿谀逢迎、八面玲珑体现得淋漓尽致。

【补充故事:】

而她的八面玲珑在另外一个故事当中也能体现出来。

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如果你是凤姐你怎么拍呢?(生答)

可见这个拍马屁的难度系数很高。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

当时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

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能不高兴吗?王熙凤真是一有机会就会拍老祖宗的马屁。

(三)分析“五问五答”

1、我们回到课文当中来,在第五段中,王熙凤还对黛玉说了什么话没有?

“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2、王熙凤在反复地强调一个词语——只管。她是想要向黛玉传达什么信息?)

(生:示威,炫耀自己的特殊地位)

3、我们继续看这几个询问黛玉的句子,连用三个问号,没有回答,说明什么?(生:果断能干)王熙凤连问三句真是关心黛玉吗?

明确:不是,至于黛玉的回答,熙凤其实并不在意。

问:她的关心是给谁看的?——给大家看的,给贾母看的。

这是种什么样的关心?——板书:装腔作势的关心)

三辣装腔作势的关心

【补充】脂砚斋评论:

【甲戌侧批:当家的人事如此,毕肖!】

(脂砚斋评论认这是熙凤的一种当家人的语言。可见王熙凤的每句话都饱含深意)【过渡语】全文对王熙凤语言的描写结束了吗?(生:没有)

(四)回王夫人: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天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问:如果是你,面对王夫人的问话,你会怎么回答?(生:"好的")

问:你们觉得黛玉这缎子熙凤到底准备好了没有?

明确:(生答,师订正)

【补充】脂砚斋评论:

【甲戌眉批:“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由此可见她的性格中的特点——反应快,随机应变

问:如果她并没有准备好,却这样说,王熙凤是想要表现给大家怎样的一面?——精明能干

性格体现:反应快,随机应变,精明能干

【补充】他人的评价:

在处世应对中,王熙凤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所以李纨说她是“水晶心肝玻璃人”;

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向刘姥姥介绍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

贾珍夸她:既“杀伐决断”,又“历练老成”;

秦可卿称她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

贾母称她“真是个鬼灵精的”。

析动作:

(五)转悲为喜一段的品味

【过渡语】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个处事圆滑、八面玲珑、精明能干的王熙凤,那么在这两段中有哪些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呢?

(1)“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以示亲切,做给贾母看,虚假)

【补充】脂砚斋评论:

【甲戌侧批:写阿凤全部传神第一笔也。】

(2)她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你们能找到吗?——(拭泪)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真哭了吗?(生:没有)有眼泪吗?(生:没有)

(你说她没有哭,她不是擦眼泪了吗)

(你说她有哭无泪的话,她用手帕擦的什么?)

注意:这是——细节描写,从作者对细节的掌控中足见作者的功力!我们写文章也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

2、熙凤刚“哭”了一会儿,一听到贾母的话,忙转悲为喜,还说自己“见了黛玉,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她真的忘了老祖宗吗?

明确:其实她一举一动都是处处以老祖宗为中心。——处处逢迎讨好

3、小结:所以这一拭泪,就试出了她的虚情假意,试出了她的八面玲珑,试出了她的见风使舵,试出了她的随机应变。

(板书:转悲为喜的剧变)

四辣转悲为喜的剧变

(六)绘肖像

【过渡语】这样一个善于机变逢迎的人,她的打扮怎么样?

1、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P4—P5“头上戴着··丹唇为启笑先闻。”纠正字音。

2、读完这一段描写,出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明确:服饰: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极力铺张的描写。

a华贵、得势、珠光宝气

(板书:珠光宝气的打扮)

【对比】贾府中还有一个地位与众不同的人物——贾宝玉,我们把她的穿着打扮和下文中贾宝玉的穿着打扮进行对比:贾宝玉的穿着显得贵气素雅,清新脱俗;而王熙凤的穿金戴银的打扮显得艳丽俗气。(穿着讲究,贵而不俗)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过渡】王熙凤仿佛通过穿着向人们传达出一个信息——我有钱!

如果一个人内心世界很充实,她需要在外表上下那么大的工夫吗?

b内心世界的空虚

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例:董卿)

台湾作家(林清玄)《生命的三重化妆》

第一重化妆,穿金戴银,涂脂抹粉,仪表之美

第二重化妆:运动之美、调节之美、养生之美。

第三重化妆:读书、修养

(联系学生:外在的美只是一时的,而内在的修养与个人的内涵才是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

王熙凤是一个非常注重物质享受的人,在《红楼梦》中很多章节里都有对她细致的描绘。

【引用】

①第15回,王熙凤为了3000两银子,拆散了一桩婚姻,害死张金哥及守备之子。

②第105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写到“贾琏始则惧罪,后蒙释放已是大幸,及想起历年来积蓄的东西并凤姐的体己(私房钱)不下七八万金,一朝而尽,怎得不痛”,由此我们可见,凤姐一生生活的奢侈和追求的无厌。(贪婪,贪得无厌)(费尽心思敛财)

c突出其贪婪与俗气

五辣珠光宝气的打扮

3、这样一个有着艳丽俗气打扮的人,她的长相怎么样?

明确:容貌:“三角眼”、“吊梢眉”--------写出其美貌与狡黠(年轻貌美、刁钻狡猾的本性)

(相学中一般认为“三角眼”和“吊梢眉”就是狡猾的代表)

(板书:粉面含威的外表)

【引用】

第65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从自己的直接感觉出发,对尤二姐评价王熙凤说:“他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内心却算计不少)

死在王熙凤算计之下的人有很多:

(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巧设毒计,害死贾瑞;

(69回“弄小巧用借刀杀人”)借刀杀人,害得尤二姐吞金自杀,害死了尤二姐和她腹中的胎儿,

(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还有之前我们说到的为了3000两银子,拆散了一桩婚姻,间接害死的两条人命··

(96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用掉包计,害死了林黛玉

(【引用】《聪明累》歌词:)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六辣粉面含威的外表

(七)总结

我们从正面描写入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分析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突出一个字——“辣”。

语言“辣”先声夺人的出场及八面玲珑的语言

心思“辣”装腔作势的关心表情“辣”转悲为喜的剧变

衣着“辣”珠光宝气的打扮容貌“辣”粉面含威的外表

侧面:

【过渡语】文中有没有侧面描写呢?(环境的烘托、他人的言行)

1、我们回过头来看她的出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王熙凤出场的时候,作者还写了哪些人?——黛玉、众人、媳妇丫鬟、贾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补充)

3、对于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笑的登场方式,黛玉心里是怎么想的?

明确:“黛玉纳罕——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通过他人表现人物形象)

3、为什么是放诞无礼的呢?(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相比,众人的表现怎么样?)(通过他人表现人物形象)

明确:因为当时房间里还坐着贾府的老祖宗,众人反应——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与众人的态度一对比,显出王熙凤地位的与众不同)

4、黛玉惊讶于王熙凤的大胆,那么王熙凤是怎样出现在她眼前的呢?(是不是一个人走出来的?文中怎么写?)

明确:亲眼一见-------媳妇丫鬟围拥,打扮与众不同”(烘托)(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的出场,暗示了她炙手可热的权利)(通过他人表现人物形象)

5、作者还借助一位有地位的人点出了王熙凤性格的特点,是谁?——贾母

问: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我一直认为她应该是一个严肃的人,可是她见到王

熙凤后竟也变得调皮起来了,她是怎样为林黛玉介绍熙凤的呢?

明确:贾母介绍------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侧面描写)

(戏谑口吻,除了说明性格泼辣外,更说明深得贾母宠爱)

【过渡语】王熙凤虽然罪恶累累,但人们却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所以在《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曹雪芹对王熙凤这只末世的凤凰倾注了太多的喜爱,也倾注了太多的悲情。

或许正是由于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才使得后来死之后,一张破席子卷起来,埋在了山上。(高鄂)

四、课后小结

通过黛玉的俊眼,我们领略了王熙凤精彩的表演,也体会到了她身上的“辣味儿”,今天这节课,我们只选择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个段落来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而《林黛玉进贾府》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去认真的阅读这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去更深层次地挖掘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去结识更多的红楼梦中人。

五、能力提升

【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已经尝试着分析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那么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的练习作业,希望大家能牛刀小试一下。

学以致用: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写一段文字来描写一位大家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注意:不能出现他的名字。写完后我们请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力求形象、简洁)

第二课祝福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环境

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鲁迅的一篇小说——《孔乙己》。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描写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的一篇小说——《祝福》,共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基础认知,简介文体

1、掌握重点字词

寒暄烟霭踌蹰俨然悚然忌讳唾弃蹒跚朱拓

讪讪炮烙鄙薄谬种百无聊赖沸反盈天

2、认识小说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4)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5)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6)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7)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又称为小小说。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一定要有性格发展变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引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编写出结构提纲。(学生概括,教师引导归纳)

【点拨】开端:初到鲁镇,发展:被迫改嫁,高潮:再到鲁镇,结局:寂然死去。

2、祥林嫂的命运经历了哪些不幸遭遇?(学生概括,教师引导归纳)

【点拨】新婚不久成寡妇,被卖改嫁进深山,夫死子亡回鲁镇,做工被逐成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3、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中,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感受?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先用一个词语概括,然后简述理由。(学生可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点拨】(1)愤怒:愤怒的是封建制度的残酷及人情的冷漠,祥林嫂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关系,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2)悲哀:这不仅是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哀,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那时候的人已经非常麻木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想法了,就连短工对祥林嫂的死都是很淡然的。(3)控诉:这篇文章是鲁迅替祥林嫂写的控诉书,这控诉书是祥林嫂用一生的血泪写成的,她是一个非常质朴善良的人、勤劳能干的人,她不过就是希望有吃有住,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她仅仅是想做奴隶,想为人当牛做马,可这都办不到。(4)虚伪:当时的人们对天上的神灵祝福,对身边的人却充满冷漠。(5)沉重:为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心情沉重,更为当时人们的冷漠而感到沉重。

(四)研读课文,具体理解

1、理解文章主题

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经历一次打击或灾难就足以置人于万丈深渊,而祥林嫂经常惨遭不幸。这些不幸一步步将她逼上了生活的绝路。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之类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全班或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提示: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的遭遇各是什么态度?在文中找出有关人物,读其言,观其行。(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归纳总结】周围的人都把杀人的矛头刺向了祥林嫂。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在被婆婆、堂伯、大伯虐待,出卖,被迫再嫁,被驱赶时,她不断挣扎;为了能使鲁四老爷、鲁四婶再让她在祝福前做祭祀的活,摆脱灵魂上的迷信枷锁,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门槛;面对柳妈、鲁镇男女的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声的抗议。但在封建社会里,根本找不到违反了封建礼教的祥林嫂的位置,更何况她还要反抗,这更加为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不容。正是以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南的鲁四老爷和受这种思想文化熏染毒害的人们,是他们的思想把一个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妇女推向恐怖的地狱。封建社会的四道绳索——族权、夫权、神权、政权混为一体,形成了一股凶残的封建宗法势力,残酷地奴役和

迫害她,将她一步步逼上绝路,最终把她置于死地。(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综合以上分析,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路的是这个黑暗的社会环境,吃人的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和毫无道德可言的封建家族内的恃强凌弱,以及周围人的淡漠麻木,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鲁迅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用意,就是批判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也揭示了包括祥林嫂在内的广大民众的病态灵魂。鲁迅以其敏锐的眼光将笔墨投向深受压迫和封建思想毒害的中国下层劳动人民,揭示社会病态,引起疗救的注意。

2、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研读,分析人物形象。

【点拨】(1)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一见到“我”就大骂其新党,他骂的还是康有为,可见其是一个顽固的维护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他厌恶祥林嫂是一个寡妇,支持婆家将其抢回,又说她“败坏风俗,不干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死后还骂她是“谬种”;联想到他书房中的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更让人感到是莫大的讽刺,他虽然没有象祥林嫂婆家人那样捆绑祥林嫂,也没有象柳妈那样用阎罗的鬼话来恐吓祥林嫂,但还是一步步将祥林嫂逼上绝路。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通过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他的身份;通过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他的性格)

(3)柳妈:是生活在乡镇的下层劳动妇女,与祥林嫂同属劳动者阶层,对祥林嫂有同情心。但她相信封建迷信,遵从封建礼教,是封建礼教的毒害者。她想帮祥林嫂,只是好心人办了坏事,不自觉地充当了迫害祥林嫂的帮凶。

(4)“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五)重点鉴赏,探究交流

1、探究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对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点拨】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点拨】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祥林嫂在捐过门槛插手祝福却遭拒绝后作者对其第三次肖像描写是怎样的?从中反映出什么?

【点拨】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而且很胆怯……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让祝福,失神,精神上再受打击。

(4)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三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点拨】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归纳】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四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2、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1)研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点拨】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

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烘托一种沉闷悲凉的氛围,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研读课文中第二次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思考:有何深刻含义?

【点拨】祥林嫂是一个被鲁四老爷认为“败坏风俗”的罪人,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3)研读课文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的句子,思考:有何用意?

【点拨】已经是乞丐的祥林嫂怀着对地狱的恐惧悲惨地死去,祥林嫂的悲剧达到高潮。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3、探究文章以“祝福”为题的深意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点拨】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的,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被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题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六)总结全文,掌握方法

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整体感知,理清情节——深入研读,探讨主题——分析人物,探究写法。

(七)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1、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说说你的看法。

2、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对眼睛的描写,200字左右。

第三课老人与海优质教学设计

2、小说中的鲨鱼具有怎样的特点?作

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四课蜀道难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