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_任余龙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_任余龙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_任余龙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_任余龙

第23卷 第4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3 No.4 2009年4月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 Ap r.2009

文章编号:1003-7578(2009)04-140-06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3

任余龙1,2,3,马新荣3,孙玉莲3,寿绍文2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44;

3.甘肃省临夏州气象局临夏731100)

提 要:用NCEP(1°×1°)资料和GRAPES_S DM沙尘暴模式,对发生在中国北方的"20060409-11"强沙

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位涡理论对此次沙尘暴过程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强斜

压槽触发了此次强沙尘暴天气,稳定的高原高压脊对低压槽的阻滞作用是沙尘暴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⑵

GRAPES_S DM成功模拟出此次强沙尘暴过程天气系统和发生区域,表明它是研究沙尘暴天气的有利工具;⑶此次沙尘暴过程发生的机制是:高层位涡梯度增大,使位涡锋生增强,导致高空急流产生;高空急流通过地面沙

尘区域时,导致了地面风速增强而产生沙尘暴。

关键词:GRAPES_S DM沙尘暴模式;高空急流;位涡锋区

中图分类号:P445+.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西北(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西部)是我国沙尘暴灾害频发的区域。它往往给人们造成重大损失,如1993年5月5日著名的"黑风暴",影响范围达一百多万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6个亿,其中甘肃金昌、武威、古浪这几个县里,就造成了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37万h m2耕地因黑风带来的沙土掩埋而绝收[1]。不仅如此,沙尘暴带来了大量沙尘气溶胶,它一方面加重大气污染,对公路、航空等许多部门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它能较大程度的改变地气辐射平衡,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不利影响[2-7],所以对沙尘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沙尘暴个例进行研究,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分别从沙尘暴的天气气候特征、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沙尘暴数值模式,以及沙尘暴预报系统等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王式功等[8]利用1954-2000年我国338个气象站资料及相关气候资料,分析指出47a来沙尘暴平均发生日数10d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疆盆地、河西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其中塔里木盆地以及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至内蒙古的阿拉善分别为两个多发区,前者多发中心在民丰,47a平均年发生日数35.8d,后者多发中心在甘肃民勤,平均年发生日数28.1d。周自江等[9]统计分析了1954-2002年49a来我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序列特征,表明强沙尘暴多发区主要位于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王可丽等[10]对2001年春季北方5次典型沙尘暴的研究表明:高度场上,蒙古国有深厚的低值系统,乌拉尔地区有高脊,其间的强气压梯度是沙尘暴的动力源;低值系统中心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易于发生近地面大风和上升气流,有利于地面起沙上扬,形成沙尘暴;大风区与强涡度梯度带一致,强风速切变形成的涡度输送有利于加强低值系统,进而增强风场。胡隐樵等[11]对1993年5月5日"黑风暴"发生机制研究后提出的干飑线理论表明,强沙尘暴发生、发展伴随有类似飑线结构的干飑线,其沙暴锋面前的反向上升气流卷起干燥地表的大量尘沙而形成沙墙,这可能是形成西北地区黑风暴的一种重要机理。邵亚平发展的具有清晰风蚀物理学基础的起沙模式,该模式对澳大利亚沙尘(暴)天气预测获得了很好的结果[12]。徐建芬等[13]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T106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卫星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在深入分析沙尘暴天气气候特点、形成条件以及沙尘暴发生的天气尺度、中尺度天气系统特征和云图特征的基础上,对沙尘暴进行了客观分类,归纳沙尘暴天气概念模型;并通过大量沙尘暴个例分析,研究了沙尘暴的落区特点,提出了沙尘暴预报着眼点,建立了西北地区沙尘暴短期预报系统。

3收稿日期:2008-3-12。

基金项目: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开放实验室项目;甘肃省气象局高性能计算机开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任余龙(1976-),男,甘肃秦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沙尘暴研究,Email:yul ongren7311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697736.html,。

高空急流和沙尘暴发生的关系密切,陈晓光[14]等发现宁夏强和特强沙尘暴过程发生前后,高空急流

主要表现为西风急流型、副热带急流型和西风急流与副热带急流振荡合并型,而强沙尘暴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00hPa 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向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区内;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对低层风速的

加大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空急流的存在是动量下传产生沙尘暴的必要条件[15]。因此

研究沙尘暴过程中高空急流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沙尘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2006年4月9~11日的强沙尘暴过程用沙尘暴数值模式GRAPES_S DM 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位涡理论和模式输出的物理量对此次过程中高空急流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

图1 民勤沙漠自动站2006年4月9日00G MT ~10日23G MT 沙尘监测数据(每隔5分钟采集一个数据,纵坐标为体积浓度,单位:μg ?m -3,横坐标为时间:世界时,4位年,2位月、日、时、分,05为固定编码)

Fig

.1The observati onal data of sanddust during 00-23G MT9April,2006at the M inqing Sand Aut o matic Observati onal Stati on .(receiving data per 5min .,vertical coordinate unit:μg ?m -3.horiz on coordinate unit:G

MT .,the year have f our nu mbers and month,day,hour,minute t w o nu mbers .05is the fixed code .)1 天气事实及影响天气系统

1.1 天气事实及起沙特征

2006年4月9~11日中国北方和蒙

古国大部发生强沙尘暴过程,此次沙尘

暴天气先后影响我国9个省区和蒙古国

大部分地区;灾害严重,仅甘肃民勤县农

作物受灾8004h m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00多万元;强度大、风速强,如新疆民

丰最低能见度为0m ,新疆七角井瞬时风

速达到51m ?s -1;起沙区域多,包括新

疆、蒙古国、甘肃西部、内蒙古等主要沙

漠。持续时间长,从4月9日00G MT 开

始,到4月11日00G MT 后才逐渐结束。利用甘肃民勤沙漠自动站观测资料

分析此次沙尘暴天气的起沙特征。由图1可见,民勤起沙时段为4月9日

20G MT ~10日17G MT,起沙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4月9日20G MT ~4月10日01G MT,在4月9日23G MT,沙尘浓度急剧增加,达到10000个单位,随后下降,而到4月10日00G MT,沙尘浓度接近0;第二次出现在4月10日03G MT ~4月10日06G MT,从4月10日02G MT 开始,沙尘浓度又一次急剧增大到接近10000个单位,然后沙尘浓度开始下降,到4月10日06G MT,沙尘浓度下降到2000个单位左右;第三次沙尘浓度上升较平缓,到10日10G MT 沙尘浓度增加到6000个单位,而后开始缓慢下降,一直到4月10日17G MT 沙尘浓度才接近0。

1.2 影响系统分析

4月9日00G MT,产生此次沙尘暴天气的强斜压槽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我国新疆受高压脊控制,强锋区位于新疆北部到蒙古国;4月10日00G MT,低压槽东移至新疆中部到蒙古国西部,锋区位于槽前蒙古国境内,高原高压脊伸向内蒙古,对冷槽的东移形成了阻挡作用,使得冷槽向东倾斜(图2a );10日06G MT,受地形和高压脊的影响,冷槽断裂,北段在蒙古国境内继续向东传播,南段在新疆准葛尔盆地停留;10日18G MT,北段冷槽到达蒙古国中东部,蒙古国中东部和我国蒙古西部产生强烈的沙尘暴天气,南段从甘肃敦煌附近沿着甘肃河西走廊南下,所到之处也产生强烈的沙尘暴天气(图2b )。4月11日,随着冷槽移出沙漠区域,沙尘暴天气随之结束。

因此,强斜压槽触发了此次强沙尘暴天气,在斜压槽向东传播过程中,受到高压脊的阻挡而方向偏北,使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蒙古国、我国内蒙等偏北区域;低压槽受高压脊阻挡断裂后,分裂冷槽沿着甘肃河西南下,造成了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强烈的沙尘暴天气,同时,高压脊的阻挡作用也是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2 GRAPES_S DM 数值模拟和位涡分析

2.1 数值模拟实验设计及动力协调性检验

GRAPES_S DM 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共同发

?141?第4期任余龙等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

图2 4月10日00G MT 、18G M T 500hPa 位势高度(单位:gpm )

Fig .2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t 00and 18G M T10Ap ril,2006(unit:gpm )

展的面向西北地区的沙尘暴数值模式[15]

,在兰州区域气象中心进行了业务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该模式耦合于GRAPES 数值模式系统中,包括起沙、传输与沉降模式等过程;模式中沙粒按其半径分为12个档次(表1),分别计算不同半径沙粒的浓度,总浓度等于各沙粒浓度之和。

表1 S DM 中的沙尘粒径分布(粒径单位:μm )

Tab .1The s pectru m of sanddust in S DM (unit:μm )

档数

123456789101112粒径下限0.0050.010.020.040.080.160.320.64 1.28 2.56 5.1210.24-20.48 利用该沙尘模式研究此次沙尘暴起沙及传输特征,其中GRAPES 模式参数设置为:1)水平分辨率:0.5°×0.5°,约50k m;垂直分辨率:模式顶15km ,不等距分为31层;水平中心(110°E,37.75°N );水平格点数161×81;模式结果3h 输出一次。2)初始和边界条件:GRAPES 每6h 提供一次边界条件。3)侧边界方案:采用Davies 松弛边界方案。4)模式时间积分采用:GRAPES 非静力半隐式-半Lagrange 方案。5)降水方案:显式降水与隐式降水一起考虑,其中显式降水为NCEP3级简单冰方案。6)辐射传输:Duhia 短波辐射方案与辐射快速传输方案(rrt m )。7)近地面层:Monin ‐Obukhov 方案。8)陆面过程:

热扩散模

图3 2006年4月10日00G M T 700hPa 位温场及急流实况与模拟,位温用等值线表示,急流用阴影表示,≥12m ?s

-1Fig .3The 700hPa observati onal and si m ulated potential te mperature and jet at 00G MT10Ap ril,

2006.the cont our is potential te mperature and shaded is jet (≥12m ?s -1)

?241?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第23卷

图4 2006年4月9日00G MT -11日00G MT 民勤(38.63o N,103.08o E )模拟沙尘浓度,纵坐标:沙尘体积浓度,单位:ug ?m -3,横坐标:时间,世界时Fig .4The si m ulated concentrati on of sanddust fr om 00G MT9Ap ril t o 00G MT11Ap ril,2006atM inqing (38.63o N,103.08o E ),vertical unit:ug ?m -3,horizon unit:G MT .

式。9)P BL:MRF 方案。10)积云对流参数化:Kain

-Fritsch 方案。比较沙尘暴过程期间700hPa 位温和

风场实况和模拟图(图3),在4月10日00G MT,锋

区位于我国新疆到蒙古国一带,与锋区相伴的低空

急流中心位于蒙古国东部,最高风速达到24m ?s -1,

急流向西到达新疆中部,数值试验准确模拟出了锋

区的位置和低空急流的分布,但风速比实况偏强。

图4是利用模式输出沙尘浓度资料得到的民勤沙尘

浓度时间序列图,和图1对比可以发现,模式模拟出

了此次起沙过程,但模拟的沙尘浓度偏大。图5是

对2006年4月9~11日四片起沙区域沙尘浓度的模

拟,与卫星遥感监测的实况比较发现,此次实验准确

模拟出了沙尘区域。

2.2 沙尘暴发生机制分析

2.2.1 

位涡锋区理论图5 2006年4月9日甘肃敦煌沙尘浓度实况与模拟

Fig .5The observati onal and si m ulated consertrati on of sand dust at 9Ap ril,2006at Dunhuang Gansu

位涡对于研究斜压大气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引入静力近似,位涡在θ-坐标(等熵)中的表达式为:

P V =-g (f + k ? θ× V )

5θ5p

(1)式中: k 是垂直方向单位矢量, θ是p -坐标和θ-坐标中的三维梯度算子。

Davis 和Rossa 等提出了一个精确的动力学意义的位涡锋生的概念,他们将锋区看作等熵面上位涡等值线的密集区,而将高层对流层锋生视为等熵面上的P V 梯度加强的过程。

考虑一个单向、沿y 轴的稳定流场,Ertel 位涡化简为:P V =(5v 5x θ

+f )(S )-1(2)求其梯度得:5P V 5x θ={(52v 5x 2θ

)+(P V )5(S )5x θ}(S )-1(3)其中(S )=-(1/g )5p θ(4)由(3)式可得,位涡梯度和风切变及层结稳定度相关,位涡梯度大值区域也是风切变强且不稳定的区域,即锋区所在。Davis 和Rossa 等将他们定义为位涡锋区,同时位涡梯度增大的过程即位涡锋生。

在准确模拟出沙尘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分析此次沙尘暴发生的机制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用位涡锋区理论来研究此次沙尘暴过程的发生机制。

2.2.2 位涡分析

2006年4月10日06G MT,300hPa 高空急流轴位于46o N 附近(图6a ),中心风速超过70m ?s -1,在急?341?第4期任余龙等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

流入口的右侧出现大片的沙尘区,最大浓度达到30000,沙尘区覆盖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到4月10日12G MT,急流核东移至内蒙古东部,沙尘暴发生区域仍然出现在急流的入口区右侧(图6b )。研究表明,在高空急流经过区域,存在低空急流,上述事实表明,高空急流经过沙漠区域时,低层产生的低空急流使地面风速增大,而发生沙尘暴天气

图6 2006年4月10日06G M T ~12G M T 300hPa 高空急流(≥30m ?s -1)和沙尘浓度,单位:ug ?m

-3Fig .6300hPa jet (≥30m ?s -1)and sand dust concertrati on on surface fr om 06G M T t o 12GT M10Ap ril,2006,unit:ug ?m

-

3图7 2006年4月10日06G MT ~12G MT θ=320K 等熵面位涡和急流(≥30m ?s -1),单位:ug ?m

-3Fig .7Isentr op ic P V and Jet on θ=320K and 06G M T ~12G M T10Ap ril,2006.unit:ug ?m

-3为了利用位涡理论研究高空急流生成机制,计算2006年4月10日06~12G MT θ=320K 等熵面位涡和急流(图7),由图可见,从我国新疆到蒙古国东部存在位涡等值线的密集区,在其北部为和冷空气相联系的高位涡系统,南面为和较暖空气联系的低位涡区域,位涡等值线的密集带即位涡锋区的位置。可以看出,急流对称分布在位涡锋区两侧,急流核出现在位涡梯度最大的区域,表明强位涡梯度的加强,导致了高空急流的产生,到4月10日12G MT,位涡梯度有所减弱,高空急流也随之减弱。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此次强沙尘暴发生的机制是:高层位涡梯度增大使位涡锋区增强,导致高空急流产生;而高空急流导致了低空急流的产生,使地面风速增大而导致了地面沙尘暴产生。

3 结论

文中用先进的沙尘暴数值模式GRAPES_S DM 和位涡理论对发生在中国北方的"20060409-11"强沙

?441?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第23卷

尘暴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此次沙尘暴天气的产生系统是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强斜压槽,新疆高压脊对低压槽的阻挡作用使其断裂,同时也使其维持较长的时间。

(2)GRAPES_S DM 沙尘暴模式对此次过程模拟较为准确,不仅模拟出了此次沙尘暴的热力结构和动力因子,对沙尘发生区域和起沙的过程模拟也比较准确,表明该模式对中国西北及北方沙尘暴的预报及研究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3)由高空急流、等熵面位涡和地面沙尘浓度分析得出,此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机制为:高层位涡梯度增大,位涡锋区增强,导致高空急流产生,高空急流通过地面沙尘区域时,低层耦合的低空急流导致地面强风的生成,进而促使了此次地面沙尘暴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钱正安,胡隐樵,龚乃虎,等."931515"特强沙尘暴的调查报告及其分析[A ].中国沙尘暴研究[C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37-43.

[2]王建鹏,王式功,孟小绒,赵燕宁,林杨,刘小英.沙尘天气等对西安市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J ].中国沙漠,2004,24(5):42~48.

[3]王式功,杨民,祁斌,辛春兰,杨明芳.甘肃河西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影响[J ].中国沙漠,1999,19(4):58~62.

[4]韩永翔,张强,董光荣,宋连春,奚晓霞.沙尘暴的气候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06,26(02):151~155.

[5]石广玉,赵思雄.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J ].大气科学,2003,27(4):162~177.

[6]钱云,符淙斌,王淑瑜.沙尘气溶胶与气候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78~81.

[7]姜大膀,王式功,郎咸梅,董光荣,尚可政,杨德保.沙漠化扩展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沙漠,2001,21(04):113~117.

[8]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等.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J ].地理学报,2003,58(2):193-200.

[9]周自江,章国材.中国北方典型的强沙尘暴事件(1954-2002年)[J ].科学通报,2003,48(11):1224-1228.

[10]王可丽,江灏,吴虹.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环流动力结构分析[J ].高原气象,2002,21(3):303-308.

[11]胡隐樵,光田宁.强沙尘暴发展与干飑线—黑风暴形成的一个机理分析[J ].高原气象,1996,15(2):178-185.

[12]Lu,H1,Y1P1Shao,Toward quantitative p redicti on of dust st or m s:an integrated wind er osi on modelingsystem andits app licati ons[J ],Envi

r onmentalModeli ng &Sof t w are,2001,16,233~2491.

[13]徐建芬,李耀辉,陈晓光.西北地区沙尘暴诊断分析及落区预报研究[A ].陈晓光,等.西北地区重要天气成因及预报方法研究[C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20-128.

[14]陈晓光,纪晓玲,刘庆军,刘建军,胡文东.200hPa 高空急流与宁夏春季沙尘暴过程的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2006,26(02):82-86.

[15]尹树新,赵亚贤,西风急流异变对"5.5"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影响[A ].中国沙尘暴研究[C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65-69.

[16]李耀辉,赵建华,薛纪善,陈德辉,沈学顺,王红,陈勇.基于GRAPES 的西北地区沙尘暴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20(9):78~90.

Research on the nu m er i ca l si m ul a ti on of a strong s andstorm

REN Yul ong

1,2,3,MA Xinr ong 3,S UN Yulian 3,SHOU Shaowen 2(1.I nstitute of A ridMeteor ol ogy,C MA,Key Open Laborat ory of A rid Cli m ate Change and D isaster Reducti on of C MA,Key Laborat ory of A rid Cli m at 2ic Change and Reducing D isaster of Gansu Pr ovince,Lanzhou 730020;2.NU I ST,Nanjing 210044;3.W eather Bureau of L inxia,L inxia 731100,Chi 2

na )Abstract:By using NCEP (1°×1°)data and GRAPRS_S DM sandst or m model,a numerical si m ulati on was done

t o the "20060409-11"str ong sandst or m.Then the mechanis m research was carried on using the potential vortic 2ity the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is str ong sandst or m was t ouched off by str ong tilted tr ough and the re 2tardative functi on of high ridge t o l o w tr ough was the reas on f or the sandst or m t o maintain more l ong ti m e .(2)The weather syste m which induced the str ong sandst or m and sand area were successful si m ulated by the GRAPES _S DM sandt or m model,s o it was a very useful t ools t o research the sandst or m;(3)The mechanis m of this str ong sandst or m was the aggrandize ment of P V gradient boost up the P V fr ont ogenesis,which induced the high jet come int o being .W hen the high jet over pass the sand regi ons,it induced the s well of surface wind,which induced the happening of sand -dust st or m.

Key words:GRAPES_S DM model;The high jet;Potential vorticity fr ontnal regi on ?541?第4期任余龙等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697736.html,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盛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龙卷风天气出现在梅雨期间,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暖锋南侧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对龙卷风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北气流控制的500 hPa区具有清晰暗区,说明冷暖空气在该区域交汇,推动冷锋及对流天气发展;结合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资料,有明显钩状回波出现在0.5°仰角回波中,且回波强度>55 dBZ。另外,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特征明显,旋转速度高达26 m/s,属强中气旋。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天气背景;中尺度特征;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98-01 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产物,常引发灾害性大风和局地暴雨天气,来势凶猛、突发性强、强度大,极易引发严重自然灾害[1-2]。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出现在盐城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增强对此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物理机制认识,为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天气实况 2016年6月23日12:00—15:00盐城市北部受强对流云团影响出现强阵风、冰雹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自动气象站直接观测显示,14:20—15:20阜宁县西南部出现长25 km、宽10 km范围8级以上短时大风,最大风速出现在阜宁县新沟镇(34.6 m/s);滨海县天汤镇最大小时降雨量51.7 mm,阜宁本站47.6 mm;14:30左右阜宁县城北、陈集出现冰雹天气,冰雹直径20~50 mm。据相关统计,强对流天气造成因灾死亡99人,因灾受伤846人,阜宁县、射阳县共1.22万户房屋受损,其中8 073户29 496间房屋倒塌毁损,3 200 hm2农业大棚毁坏;同时,电力、通讯设施严重受损,阜宁县40条高压线路和射阳县5条10 kV供电线路受损,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2 天气背景 22—23日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侧低层西南气流北上,不断向盐城市输送大量水汽 和热量;同时,有一股较强冷空气从东北冷涡后南下,对盐城地区产生影响;在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增强盐城市大气层结不稳定性。23日8:00 500 hPa(图1),长江中

东北遭遇罕见暴风雪北方出现5次沙尘天气

东北遭遇罕见暴风雪北方出现5次沙尘天气 ———2007年3月——— 赵珊珊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3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 期偏高1.3℃;月内气温起伏变化大。上中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下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1.5mm,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北方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方大部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月内,东北遭遇罕见暴风雪灾害;西南部分地区发生春旱;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5次沙尘天气过程。上旬,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安徽、江苏等地的局部地区遭受低温冷冻害;贵州、山东、江苏等地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频繁,湖北、安徽、广西等地发生暴雨、洪涝及滑坡等灾害。 1 东北遭遇罕见暴风雪灾害 2—5日,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其中辽、吉、黑、鲁等地出现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暴风雪(雨)天气;山东省渤海湾、莱州湾出现自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东北东部、华北东部、黄淮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在30mm以上;其中,辽宁中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半岛地区有50~100mm。 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区)共873.3万人受灾,死亡22人,失踪7人,倒塌房屋6783间,损坏房屋1.69万间。2 西南部分地区发生春旱 3月份,重庆、四川大部、贵州中西部降水量不足50mm,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同期气温偏高,致使四川大部、重庆西南部、贵州中西部有轻到中等程度干旱。川、渝两地受2006年严重夏伏旱的后续影响,缺水的局面仍较严重。川、渝的部分地区小春作物产量受到影响,水果品质和产量也受到明显影响,大春播种育苗进度缓慢。干旱还造成两地病虫害严重,森林火灾频发,江河水位在低值区徘徊。据统计,川渝地区的春旱造成735.1万人、763.7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27.8×104hm2。 2月下旬到3月下旬,云南大部地区的降水量不足10mm,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2月21日至3月31日云南省区域平均降水量只有10.1mm,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加之气温偏高,致使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据统计,3月份干旱造成重庆、四川、海南、甘肃、宁夏等省(市、区)共43.4×104hm2农作物受灾,绝收1.8×104hm2;有882.3万人、781.1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3 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天气 3月份,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5次沙尘天气过程,比2000~2006年同期平均偏多1次。 24—25日,内蒙古中西部和吉林西部出 第33卷,第6期2007年6月 气 象 METEOROLOGICALMONTHLY Vol.33 No.6  June, 2007

沙尘天气出行安全小常识(2021新版)

沙尘天气出行安全小常识 (2021新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1

沙尘天气出行安全小常识(2021新版) 近期以来,多发沙尘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交警提醒您,沙尘天气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躲开广告牌和老树、枯树。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树由于已经枯死,根基不牢,也非常有可能在大风天气中断裂,对行人造成危险。 二、尽量避免侧风骑自行车,以防被刮倒受伤。 三、要注意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从而对行进在其中的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 五、要注意轻型车的安全。由于轻型车重量较轻,在高速行驶中可能被大风掀起,或在会车时被大型车辆产生的吸力拉起,所以

要在轻型车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 医生建议:要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回家后要立即用清水洗脸,并点一些眼药水,以免沙尘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沙尘暴气象特点与伤害研讨

沙尘暴气象特点与伤害研讨 扬沙的特征 风力大风力大是沙尘暴的主要特征,在气象因子中,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相关性最好,平均相关系数可达,大风日数多,沙尘暴日数也多。例:武川县20XX 年4月29日8:00时后的风速都大于/s,也是造成这次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动力因子,日极大风速可达/s,本月月平均风速/s(图1)。 降水少武川县春季的降水较少,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冬春雨雪少,春旱较严重,降水少的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高;降水对沙尘暴的发生起着抑制作用,从年际变化看,一般降水少的干旱年,尤其是春季干旱时,大风也多,下垫面干燥,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降水和大风的产生都是由于大气环流特征决定的,降水既反映了大气环流背景,也起到沙尘抑制作用。因此,降水是沙尘暴发生的环境因子。20XX年春季降水少,容易发生沙尘暴。4月份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平均偏少59%(图2),20XX年1-3月总降水量。 气温高气温相对高,气温对沙尘暴的发生也有影响,当气温升高时,地表蒸发大,土壤将进一步变干。春季气温高的年份,促使下垫面更加干燥,同时由于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增加了近地面层的热力湍流作用,配合有大风天气时,容易夹杂起地表沙尘,产生沙尘暴,气温是沙尘暴产生的热力因子。4月份月平均气温为℃,比本月历年平均气温偏高(图3),相对湿度较小,最小湿度为0。 能见度低能见度较低,使空气特别混浊,有效水平能见度低于1km,南山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表1)。可见,沙尘天气发生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相对湿度下降,风力逐渐增大。在20XX年4月29日到17:00时冷锋开始逼近呼和浩特地区时,气压、相对湿度降到这一天的谷底,而气温上升至当日最高,前期升温降压和比较干燥的大气为沙尘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冷锋过境,扰动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风速大增,冷锋携带和大风卷起的沙尘铺天盖地而来,形成我县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速相对减小,相对湿度仍然维持较小但略有增大。 扬沙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扬沙通常由气候特征、天气形势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起,成因比较复杂。同时,源地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客观原因、经济落后、投资不足的社会客观因素也是造成扬沙天气的形成原因。. 1武川县的气候影响 武川县是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大,风沙大,风力大,年平均降水量。20XX年全年降水,入春以来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无水汽补给,给扬沙的形成造成一个良好的机会。 2天气形势及大气环流特征的影响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

强对流天气过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 2 学期强对流过程实习报告姓名夏新露一、强对流天气概述 强对流天气通常是指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强雷电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依赖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其发生发展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直接相关,特别是中尺度的辐合抬升机制 往往与对流风暴发生的时间、地点有紧密联系。丰富的水汽、不稳定层 结、抬升机制、逆温层、强的垂直风切变、中层干冷空气都是有利强对 流发生的条件。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破 坏力大等特点,造成这类天气的强对流天气系统有时称之为“强雷暴” 或“强风暴”。 二、层结条件及背景形势 ●500hpa高空图上,从我国河套地区一直延伸下一条中空急流,并与从山 东半岛经安徽向西南延伸的温度槽有较大的交角,近乎垂直,对应强烈 的冷平流,造成黄淮地区大片区域高空显著的降温,同时,850hpa高空 图上,可以看到东西向的低空急流和南北向的温度脊垂直,对应于强烈 的暖平流,造成黄淮地区低空显著的升温。同时,该地区500hpa高空图 上大范围的干区控制,850hpa高空图上看到大范围的湿区控制,因而中 空干冷平流和低空暖湿平流同时出现在黄淮地区上空,且高空的冷温度 槽与低层暖温度脊叠置,使该地区上空环境温度直减率增大,对流不稳 定因素增加,为该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位势不稳定层结。 ●700hpa图上,沿南岭—云贵高原一线有明显的切变线存在,山东半岛尖 端存在一低压中心,其槽线自低压中心平行于海岸线延伸至江淮流域外 海; ●在850hpa图上,山东半岛南部的低压伸出多条槽线,在秦岭淮河一线和 南岭附近,有明显的低空急流存在,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江南地区,使得 我国南方大部分都处于湿区的控制下,拥有充足的水汽条件,其在山东 半岛西南部的低压中心伸出的槽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伸入位于长江中游的 暖中心中; ●925hpa图上,可以看出,图上的温度脊位置与高层冷中心基本重合,具 有强大的不稳定性,并且,在长江流域上游和中游地区存在较强的暖中 心,说明长江沿岸大气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而在长江下游地区,低层风 向随高度顺转可知,此处有明显的暖平流,而在500hpa上,此处有强的 冷平流,出现上层冷平流,下层暖平流的格局,这一现象加剧了大气的 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在山东省西部有低压中心,并向西南和东南伸出了 槽线,即有风的幅合作用,这可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地面图上,山东半岛西南部的低压伸出了一条沿秦岭分布的小冷锋,但 其迅速消亡,在其后的12个小时内,这一低压由山东半岛西南部向东南 方向移动,在江淮地区水汽条件充足的地区引起了冰雹雷暴天气,而自 蒙古高原至新疆一线的冷锋将冷空气向东南地区输送。 ●而至2015年4月28日,20:00,高空与地面的低压中心已基本全部东移

沙尘暴天气施工方案

测量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设计施工图纸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1.1施工测量程序 1.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发包方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二、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2.1施测要求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2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地面 0.000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墩顶、地面、架顶、标高和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2、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兰州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2.3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4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质 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全球气候问题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专题: 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专题教育,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深刻理解和把握“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本内容;熟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为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作出自己的努力。 本专题教学重点是:①讲清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暖中所承担的历史责任;②讲清楚我国发展经济所遇到的国际压力及应对措施。) 本专题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来给大家讲解: 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二、气候谈判的进程回顾 三、从哥本哈根会议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立场 四、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的新要求 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参阅“时事报告大学生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用)2009—2010学年度第1期”) 1、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共识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大气中,气候环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国际社会早已关注到了环境的重要性。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0年3月23日这一公约正式生效后,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在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纪念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图解1,2008年1~2月,暴风雪、严寒、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席卷欧洲东南部经中亚至中国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地区遭遇数十年乃至百年不遇的罕见严寒冰冻天气,导致逾千人死亡。受影响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保加利亚、伊朗、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东地区、希腊、土耳其、格鲁吉亚和中国。图解2,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冰雪范围不断缩小,2008年9月,卫星监测的北极海冰图片表明,北极两条联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近道,即西北和东北通道,同时没有冰块的存在。这一情况在12.5万年内还是首次出现,这也意味着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而且,由于冰块的融化,北极地区的西北和东北通道已经畅通,使得船只在北极冰帽附近海域航行成为可能。图解3,2008年6~9月,受季风雨影响,南亚多国出现暴雨洪水,并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共造成至少639人死亡,主要受灾国有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洪涝灾害集中出现在6月中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图解4、5,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毫不夸张的说,人类世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完全是靠从地底下挖出的富碳物质推起来的。但造成的恶果是每年4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中,在不知不觉中,化石燃料的消耗变成了全人类最大规模的地球工程实验。

2004年4月23日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04年4月23日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朱星球,应冬梅 (江西省气象台,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及部分物理量、对流参数等方面,对江西2004年4月23日 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支槽、地面辐合线、850hPa西南急流和切变线,是这 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风垂直切变和不稳定是这次强对流发生的重要条件;对流云团发生 在逗点云系的凹边界;强对流落区与500hPa干舌、中尺度辐合线、当天14时≥40℃的地面总温度有较好 的空间对应关系。 关键词:对流云团,强对流,中尺度辐合线,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033(2006)02-0056-04 0引言 强对流天气是江西春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突发性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据统计,江西每年因暴雨、洪涝、强对流、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可靠的强对流天气预报[1]。因此,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加大对其内部结构及致灾机理的分析力度,进一步提高预报员总结预报经验的能力[2],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4月23日,江西出现了2004年首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从23日14时开始,到24日02时,赣 州、宜春、萍乡、吉安、抚州5市出现了冰雹、 雷雨大风、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赣县和萍乡市城区分别出现最大直径为15mm、5mm的冰雹天气,赣州市城区和崇义、 上犹、南康等县的部分乡镇也下了冰雹。文中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及部分物理量、对流参数等方面,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以进一步探索江西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 1 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分析1.1500hPa形势分析 4月22日,东亚中高纬环流由纬向型转变为经向型,70~90°E附近的暖平流使脊区发展,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到达35°N附近;高原有南支槽东移,22日20时位于105°E附近,副高脊线位于17°N。23日08时,南支槽几乎没有移动,但副高脊线南落到12°N左右,华南的偏西风转变为西南风,强度加强;23日20时,500hPa槽迅速移动到115°E附近,赣州站23日20时偏南风由14m/s加大到24m/s,赣州站和南昌站24h变温分别为-2℃和-3℃,槽后-5℃变温中心位于湖北西部,槽后有明显的冷平流。1.2700hPa和850hPa形势分析 南支槽前正涡度区使低层减压。正如图1所示,23日08时850hPa形成切变,位于贵州—湘南一带。随着南支槽的东移,切变线东移至湘南—赣中一带。700hPa切变与850hPa切变近乎垂直。任荣彩等指出,在给定的大气热力条件下,环境风场的垂直切变特征对雷暴的结构、形态、生命史及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3]。08时850hPa、700hPa、500hPa赣州站的风速分别为2m/s、2m/s、14m/s,而20时850hPa、700hPa、500hPa赣州站的偏南风风速分别为14m/s、16m/s、24m/s,且风向随高度顺转,风垂直切变很大。收稿日期:2005年06月12日;修改稿日期:2005年11月11日.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江西省突发性风暴天气检测和预警研究;江西省防灾减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朱星球(1978-),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 第29卷第2期2006年6月Vol.29NO.2Jun.2006 气象与减灾研究 METEOROLOGYANDDISASTERREDUCTIONRESEARCH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方法

年月日姓名分数 选择题 多单体风暴模式中风暴内地气流特征为(). 、倾斜上升气流 、垂直上升气流 、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共存 .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强风暴具有以下作用(). 、使上升气流倾斜,同时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地吸入 、阻碍上升气流地发展,但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地吸入 、阻碍上升气流地发展,但同时也不利于中层干冷空气地吸入 . 雷暴云底伸展出来并达到地面地漏斗状云叫做“龙卷”.龙卷有时成对出现,其旋转方向是(). 、正好相反,一个是气旋式地,另一个是反气旋式地 、两个都相同,均为反气旋式地 、两个都相同,均为气旋式地 . 中国发生雷暴最多地两个地区是(). 、西南和华南地区 、华东和华南地区 、华南和青藏高原 . 用探空资料预报对流云时,要着重分析低层大气地稳定度和湿度情况,如果预报白天()就会有对流云出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地面最高温度高于对流温度时 、地面最高温度低于对流温度时 、地面最高温度等于对流温度时 . 近地面空气层湿度越大,()对辐射雾形成最为有利. 、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有所.所增加 、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保持不变 . 在有高低空急流耦合地情况下,特别是在高空急流()地高低空急流耦合常常有利于强对流风暴地发生发展.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入口区 、平行区 、出口区 .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近地面部分受摩擦影响是随高度降低而()地. 、减小 、不变 、增大 . 由春到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地脊线位置是(). 、由北向南移动地 、由南向北移动地 、稳定少变地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 、不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 、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

浅析沙尘天气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析沙尘天气对灭火救援的影 响及对策(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析沙尘天气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及对策 (最新版)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对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和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造成了灾害性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2008年春季(3-5月)为例,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总日数达到41天,约占春季总日数的45%,这表明北方地区几乎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沙尘天气。而春季正值内蒙古地区火灾的高发季节,因此沙尘天气对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应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沙尘天气发生的条件及分类 沙尘天气多发于冬末春季,沙尘源地的地表土质松软、干燥、植被覆盖程度差。当遇到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垂直不稳定的气象条件及没有降雨降雪天气现象时,极易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沙尘

天气按沙尘强度分为四类: (一)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二)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三)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四)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对灭火救援行动的影响 (一)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天气条件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平时。这一点在农村、牧区尤为明显,扬沙、沙尘暴往往伴随有大风天气,用火稍有不甚,就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以笔者所在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例,在沙尘天气多发的三、四月,发生的火灾次数是平时的近两倍之多,而且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达大。具体表现为: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刘 峰 ( 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广州 510406 ) 摘 要 利用常规资料和WRF模拟结果分析了2007年4月17日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附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于高低层系统有利配置、南海季风涌活跃和低空急流加强使得华南地区具备充足水汽和不稳定条件的环境中。热力作用、地形和锋面的抬升作用促使冰雹和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生成和发展。数值模式输出的局地强降水和雷达强度回波等产品对航空安全有很好保障作用。 关键词:冰雹,飑线,诊断分析,数值模拟 引 言 4月到6月是华南的前讯期。其中,4月份是华南地区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时期,由于冷空气仍不断南下,南方暖空气逐渐增强,空气中的水汽增多,使降水陡增,华南前讯期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5%。[1]对于航空气象保障来说,降水过程中伴随的雷暴、大风、冰雹、龙卷、低云和低能见度天气等恶劣天气对航空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2007年4月17日下午,广州白云机场遭受两场强雷雨袭击。其中,14时左右机场附近的源潭导航站出现冰雹天气;17时左右飑线过境,造成众多航班返航备降。本文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以揭示春夏之交广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而探讨中尺度数值模式[2-5]在预报强对流天气以及在保障航空安全方面的应用可能性。 1地面形势与强对流天气 17日中午开始,地面冷空气前沿越过南岭后自北向南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锋面附近产生了大范围的降水云系。到夜间,冷锋东南移出海后,陆地上的降水减弱。14时,还处于锋前低槽暖区中的南岭山区及其偏东地区,局地生成了中β的对流云团,14:30时此块对流云团造成了白云机场附近的冰雹天气。此后,随着锋面的南移,锋前和锋面附近不断有中β-中α的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17:40时锋面经过广州白云机场,带状对流云系对机场造成强雷暴天气。 2 诊断分析 2.1有利的动力和不稳定条件 17日08时850hPa长江以南大部分是辐合区,辐合中心位于长江流域与南岭之间,辐合值达到-40X10-6 s-1;与之对应200hPa的辐散中心值达到40X10-6 s-1。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将造成垂直上升运动。500hPa上处于高空槽前的江南地区,垂直上升运动值达到-3――6 X 10-1 Pa/s 。并且随着冷空气的南压和高空槽的

如何治理沙尘暴

如何治理沙尘暴 沙尘暴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频繁发生的强灾害性天气,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治理沙尘暴呢? 一、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在每个城市的周围植树造林,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建立生态屏障,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入侵! 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沙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有自己的独特的适应在沙漠环境的生存能力,是防御沙尘暴的有效屏障,所以我们人类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得到恢复。 三、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目前有许多草原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急剧退化和减少,所以应该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让草原得以修养生息,减少土地沙漠化。 当然,防治沙尘暴的办法不能只靠这些防治技术以及植树造林,我们更需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唤起全民全社会的忧患意识、防护意识。只有每个人都进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才能最有效的防止沙尘暴的袭击!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当然,防治沙尘暴的办法不光是靠这些防治工程技术以及植树造林,我们更要加强科技教育和法制教育,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纳入科技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唤起公众的忧患意识,加强全民生态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意识。 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沙源, 二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 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天气。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差别在气象上是以能见度加以区分的: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出现浮尘天气时,空中弥漫的是一些细小颗粒物,沙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天气卷起的尘土是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它们基本是本地产生的。而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就是沙尘暴天气,它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 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程度加剧。气象专家提醒,人类对风沙天气最积极、最有效的行为是:首先要加强对大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前期干旱的情况更要重视。其次,对于西安这样一个旅游大都市来讲,在突发性灾害来临之前,要有相当有效的应急对策,加强管理和强化预防措施。对全省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建设。每个公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应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真正做好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我们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应当把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为主要措施,争取早日实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使三秦大地山绿、水清、人富。逐渐恢复自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样,也许再过几十年,沙尘暴将淡化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将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沙尘暴的发生是有一定条件的,沙尘暴是大风与沙漠、沙漠化土地及松散地表沉积物作用的产物;风是产生沙尘暴的动力,毫无遮掩地松土是产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因此每当春季强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天气。对季节变换的这个外因,目前人类是无法改变的,而对地表状况这个内因,我们则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但问题也恰恰出在内因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人口过快增长、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局部地区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所以才接连不断地发生沙尘暴天气。 黄沙在步步进逼,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我真想大声亟呼:请记住沙尘暴给我们的警告吧,要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再也不能乱砍、乱挖、乱采、乱开荒了!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 刘洋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2班吉林四平 136000) 指导教师:夏宇旭(副教授) [摘要] :沙尘天气在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很多史籍有相关记载,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与原因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它主要发生在春季,并且,它的集中区域在北方,主要是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与人类的破坏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它会加速沙尘天气暴发的频率,加重它的发生程度。 [关键词]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成因;分布特点 Analysis of dust weather in China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Liu Yang (Class2 Grade2008 in History Culture School,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136000,China) Directive Teacher: Xia Yu-xu (Vice-professor) [Abstract] Sand-dust weather has appeared many times in ancient China,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records, it can be said that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sand-dust weather in history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we found that it mainly occurs in the spring, and it concentrated region in the North, mainly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haihe basin. History of sand-dust weathe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lso some of the sabotage activities of human Association, it will accelerate the outbreak of sand-dust weather frequency and extent increased it. [Key words] Historical period;Sand dust weather ;Genesi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6), 688-69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697736.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697736.html,/10.12677/ccrl.2019.86075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d Vortex in Qingdao Mingxiao Gong1, Yan Ma2, Hua Li1 1Jimo Weather Bureau, Qingdao Shandong 2Qingdao Weather Bureau,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Oct. 3rd, 2019; accepted: Oct. 18th, 2019; published: Oct. 25th, 2019 Abstract The data of Doppler weather radar and FY-2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FNL and ECMWF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 in the background of a cold vortex in Shandong. The strong vertical airflow before the deep cold vortex, the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caused by the high-level jet and the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provide a very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Radar echo can also be found on the echo overhanging, bounded weak echo area, the cyclone, into the gap and other signs of strong storm echo characte-ristics; marking the strong convection development is very strong. Black-Body Temperature (TBB) has a goo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TBB gradient large area corresponds to the large precipitation site, and the heavy rainfall usually occurs after the TBB suddenly drops, and the precipitation stops after TBB rises. Keywords Cold Vortex, Strong Convection, Black-Body Temperature 青岛地区一次冷涡槽前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宫明晓1,马艳2,李华1 1青岛市即墨区气象局,山东青岛 2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北京市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沙尘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由于人口激增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等原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众多的环境问题中,沙尘天气以其生成迅速,危害面广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沙尘天气是指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面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污染大气的天气现象。沙尘天气的发生需要3个必要条件:一是足够强劲的风力;二是低层大气处于垂直不稳定状态;三是大风经过的区域下垫面植被疏松,存在丰富的沙尘源 1.沙尘天气的分类 根据沙尘暴预警等级可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类。 1.1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1.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1.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1.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1.5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另外:也有将特强沙尘暴称为黑风暴的说法,黑风暴是指瞬时风速≥25米/秒(10级)、能见度<50米的特强沙尘暴天气,是春季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生命史很短,从发生发展到消失不到12个小时。 2.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以北京为例,分析沙尘天气的成因。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自西向东,太行山脉自南向北构成环状,屏障在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北京地区春季是风沙天气的多发季节,据统计,1971~1998年北京地区发生沙尘暴25次,扬沙355次,浮尘ll1。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地区春季多次发生严重的风沙天气,给北京市民的生产、生活、交通、市容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负面影响,风沙天气已严重地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流。 2.1环流特征分析 由于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因此这里主要分析春季大气环流特征 对于2000~2002年北方沙尘天气的多发年,环流形势的共同特点是:与常年相比极涡偏向亚洲一侧,或在东亚北部分裂一极涡中心。乌拉尔山附近为较强的高压脊,东亚大槽平均位置正常,强度比常年偏强。极地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乌拉尔山与东亚大槽之问的极锋锋区的经向度加大,亚洲北部锋区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多不稳定小槽发展,造成蒙古及内蒙古东部锋面气旋生成并强烈发展东移。这种环流形式和高度距平分布特点造成冷空气活动或槽脊活动比较频繁,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并影响我国,对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

沙尘暴的简单知识

沙尘暴的简单知识 一、沙尘暴的形成 沙尘暴的行程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能见度分 二、沙尘暴的分类 1、按能见度分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2、按过程分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