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

每个人来的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命运,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命运,命运就像已经铺设好的一条无形的轨道牵引着人们一步一步走下去。命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会如此的不同?有的人幸福美满;有的人灾祸不断,这其中到底有没有规律,有没有真理存在呢?

中国古人讲:命运的真理是命由心造,福自我求。也就是说,命运是由人们的心念造就的。这个心念通俗地说就是人们的想法看法,或者叫做价值观。思想观念正确了,命运自然就吉祥平安;思想观念错了,命运自然就凶灾祸患。所以东方和西方的人们都承认思想观念决定生死。这是一个富家女子用钱砸人的新闻报道。“不就是XX要钱吗?你不就是想要钱吗?别XX拍了!”;这是当众脱掉衣服就可以奖励一台电脑的新闻报道;这是现在的女大学生选美的报道;这是整容失败的明星;这是正在殴打妈妈的儿子;这是饭馆酒店炒菜使用的地沟油;这是给犯人们住的监狱;这是英国人达尔文,他发明了弱肉强食,落后就应该挨打的进化论;这是被砍下的印第安人的头盖骨,50美元一个;这是给人们带来蘑菇云的原子弹之父,美国人奥本海默;这是大清帝国给皇帝请来的老师,英国人庄士敦,他从来不教给皇帝伦理道德;这是将被烧毁的孔老夫子相;这是刚刚做完变性手术从男子变成女人的年轻人;这是三十年前死刑犯被枪决之前的最后一瞥;这是初中教室里的学生,他们的动作和电影里一模一样;这是因为一次吵架就把邻居家的孩子用刀捅死的凶手。你知道他为什么杀人吗?“你为什么杀人家?”“我乐意杀人!”;这是现在90后的女子穿的所谓的衣服;这是一位无家可归的老父亲,他被逼迫跳楼自杀,他的三个儿子大学毕业,还有一位是工程师。

一百多年来,人类的想法、说法和做法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和错误造成了空前的无数的灾难。为什么要观看这部纪录片?原因就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全世界的人们看清楚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统统纠正过来。

早在1982年全世界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联合国举行会议共同商讨二十一世纪化解人类种种灾难的最好方法,他们的结论是人类必须要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当中,才能找到解救的方法。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那?简单地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千年万世以来的源头。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告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未来要向哪里去。中华文明的精神和灵魂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根本的依靠,它也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立国之本。他是千年万世以来每一个家庭和睦兴旺的法宝,他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制定原则。

中国人的安身之法、起价之宝、立国之本、民族之根统统都依靠着这条永不断绝的民族命脉。它也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唯一没有断绝过的民族命脉中华文明的诞生在中国这块圣神的土地上的,带一百多年来西方的侵略、战乱、灾荒和各种运动斗争,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来自西方的污染是中华传统文化到了灭绝的边缘,当一种文明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就是它即将灭亡的预兆。“How are you?”当一种文明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就是它即将灭亡的预兆。不但如此,传统文化还成了社会大众嘲笑的对象,大家对它的印象是丑陋的、封建的、落后的。

“回老爷太太,张佃户家的租子还是没收齐。”“地主家也没有余量。”“梁子,既然张先生来了,就让咱家的驴子、马那些个大牲口都歇了吧。”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美国的西方的才是人们的追求和梦想。

总之因为抛弃了太久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人们已经完全陌生,完全不知道了。只有西方的才是人们的梦想。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儒家、佛家和道家。这三家合称儒释道儒释道的神圣教育是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历史上公认的最璨爛的文明这个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九级地震和海啸。在这次巨大的地震和海啸之后日本明仁天皇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号召日本国民振作精神。勇敢地活下去。六个月之后,2011年9月,年近八旬的明仁天皇盛情邀请中国儒释道的大德到皇宫里会面天皇当面请教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和方法如何化解灾难明仁天皇十分崇拜中国圣贤的教导。他曾经潜心研究过《了凡四训》这样的经典,而《了凡四训》所论述的正是趋吉避凶,改变命运。面对日本空前的劫难,如何化解,如何避免,中国的古圣先贤,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过能改,归于无;尚掩饰,增一辜。就是说人有罪过不要害怕,只要能发誓把它改掉,就会重新成为一个好人,最可怕的是掩盖和回避,拒不承认。古人讲这样的做法就是反而又增加了一个罪过。这就是民间老话,罪上加罪。如果日本全民族能够觉醒,替自己的先入所犯下的罪行向全世界忏悔。忏就是把自己的罪恶对大众讲出了;悔就是后不再做,恢复自己纯净纯善的人性和良知。古人讲善和善会发生感应,恶和恶会发生感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众邪远之,福禄随之,所作必成。古人还讲,所谓恶人,人皆恶之,天地损之,刑罚随之,福禄远之,多逢凶祸,所以过能改;尚掩饰,增一辜。正像很多舆论所说,今天的人们对待自己历史的态度,必将会影响到未来。这是在会见中赠送明仁天皇的印章。它就像中华民族的传世之宝,那上面篆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孔孟、仁义、忠恕。意识就是说孔子的核心精神就是仁。仁这个字是单立人和一个二就是两个人。它的本意是人不能自私姚常常想到别人。所谓仁者爱人。仁就是仁慈博爱。而孟子的核心精神就是义。义的意思就是不同身份各个阶层的人都遵循天道和人道。所谓义者循理。理就是秩序和本分,义所代表的精神就是每一个人搜应该按守本分遵守秩序。所作所为要合情合理合法。所以古人讲,孔子成仁,孟曰取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这个字就是中在心上。忠的意思是人的心不偏不倚,不奸不邪。恕的意思就是宽恕和原谅。用中国的老话叫做厚道待人。《弟子规》讲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枚印章的后半句是大乘真诚慈悲。它指的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这四个字。真诚就是没有一点虚妄和杂质。所谓纯净纯善那正是人性的本质。换句话说,真诚就是让我们回复人性,慈悲就是救苦救难慈悲的价值观,就是人生在世全部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脱离苦海,获得幸福。在日本的这次大灾难中全世界的人们受到了极大地震撼,人们看到人类所有的抵抗力几乎成了零,所有的科技手段和军事力量统统不管用大自然轻轻一动就像撕一张纸一样就把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瞬间毁灭掉了。人类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眼睁睁地看着他发生而束手无策。

直到今天人们一直在问向这样的灾难真的是偶然的吗?人类真的一点办法都偶遇没有吗?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2011年4月份全世界的灾难数量是59起,5月份是67起,6月份是155起,7月份是176起,8月份是219起,还有意想不到得这是在世界各地突然出现巨大的地陷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够解释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潘阳湖。它横跨是一个市县,但是这是它今年的样子,因为干旱,潘阳湖竟然成了大草原,这都是闻所未闻很难解释的景象。在今年7月炎热的四川竟然开始下雪。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下有疑难人间可问谁。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困惑和灾难的确是空前的。人类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找到力挽狂澜改变命运的解脱之道。

早在2500年前,中国的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宇宙之间有四个伟大。第一个是道大就是自然规律伟大;第二个是天大;第三个是地大;第四个就是人类伟大。那么为什么人能够与天地甚至和自然规律并称伟大呢?原因就是只有人类才有天赋的灵性和能力,他可以领悟和效法自然规律。《三字经》上讲三才者,天地人。在万物之中只有人类才有资格与天地并称为三才。所以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法就是完全地遵守,完全地相信。人效法天地,天地效法自然。这句话所揭示的真理是人类是可以通过领悟和学习使自己的德行和自然规律相吻合。所谓与天地合其德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能够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并且能够完全落实在生活中的这样的人就叫圣贤。这样的教育就叫神圣的教

育。这个字两横一短一长在古代是上的意思,它代表着上天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意思,下边垂下了三个竖道就是现实的示字,它的深意是上天垂象就是自然界显现的一切现象,自然现象当然也包括人生和命运。这三个横就像山歌关口,它代表着天地人,而这一竖下来三个关口都开了,它的意思对天地人,通达明了,无有障碍能够贯通,这个字就叫做神。神就是说这个人通达明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在儒家这叫明明德。它能至于至善在佛家这叫开悟,它能大彻大悟,在道家这叫得道,它能与天地合其德,通俗地说神的意思就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个正是他们苦苦探索和追求的宇宙真理的境界。但是西方人发明了无神论,用这个观点就讲不通了,无社论等于否定了人类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能力。

从19世纪的西方传过来用无神论的观点来看待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几乎处处都是很难理解的。比如《孝经》中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无神论的人讲到这里一定会认为这是封建糟粕,实际上这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无知和误会。孝悌之心当它达到极点的时候自然就通于神明。神就是说这个人接近了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境界。所以中华文明的根是孝道。一切圣贤经典都离不开孝道这里边蕴含着极深的真理。这是西方人直到今天都很难理解的。所以用西方的现代的价值观来看传统文化很多人会说这里边很多都是糟粕。灿烂的中华文明杯誉为最伟大的人类文明,那么这其中到底已没有糟粕呢?有糟粕。凡是现代人看不懂的就是糟粕。这就是今天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凡是他看不懂的统统都是糟粕。他们看来这是一个鞠躬的人,这是他站在大地上面,所以下面是一个土字。中华文字是象形字。这就像一个人,挺立在大地之上,在人群之中壬然而立,做众人的榜样,这就是壬字古代的写法。壬这个字也是大的意思。在它的上面有一个耳朵的耳字这个耳字代表耳目就是这个人透彻的观察能力,耳眼圆通说明他心通万物,事理通达,在旁边还有一个口字表示这个人用口来宣说真理,教育大众使大众都变成觉悟的人,所以这个口衍伸的意思就是教育。中国古人讲要把天地万物的真理为人演说。演就是演示,通俗地说就是亲身做出来给大家看,所以演就是做到的意思。说就是广为宣说教化天下,所以在人世间这样的人就叫做圣人。这个字就是圣人的圣,冷静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圣这个字深藏着两个特点一个是要用口来宣说,一个是这个人自己要做到。他在下面这个谦卑的90度鞠躬的样子正是自己亲生做到来教育大众,也就是说教育别人的人,自己要先做到才行,所以只能说自己做不到那不是圣,或者只能自己做却不能宣说教育大众那也不是圣。在圣这个字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起笔的这个耳字,耳朵代表耳目,它是观察的意思,它说明圣人所说的所做的是从观察而来,是从天地那里听来的,看来的并不是自己发明创造的,并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亲生的观察体悟到天地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古圣先贤所教导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思想和学说而是天地运行的万古不变的真理大道。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一种智慧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中国人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说在这个一里边既有天地也有人,他们已经完全的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天地当中有人,人当中有天地,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境界。而能够代表这个种境界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因为他们不但观察到了,而且还能亲生做到并且亲口宣说出来。这就是中华民族先哲先祖和他们的经典万古不朽的道理所在,这也是其它文明中那些思想家哲人甚至伟人和他们的经典所望尘莫及的。孔老夫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说,孔子只是复述而不创作,他复述的是天地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己创立的学说和思想,信而好古就是说,他坚信而且热爱比他还要古老的上古的圣人们传下来的教导。古人所谓圣贤之道,祖祖相传。在佛家经典上讲说而无说就是说看上去是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一切经教,但其实并不是他所说而是他复述古佛所说的,所以叫无说。佛说他49年讲经说法其实没有说过一个字。在道家老子讲天长地久,原因是什么呢?以其不能生故能长生,不自生就是说天地没有自作主张的意思,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东西,天然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道家所谓无为而治。无为就是没有故意要去做什么的意思,因为无为所以才能无所不为,天地才能长久,人效法天地,天地

效法自然,效法就是完全地遵守,完全地相信,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万事不灭的根基。古人所谓圣贤之道祖祖相传看到这里人们应该豁然开朗,原来圣贤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他们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而是他们发现的天地万物的真理,所以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如果抛弃了圣贤教育就等于抛弃了自然规律的教育。

根据统计中国的汉字共有九万多个每一个汉字拿出来都有相当深邃的智慧和含义。如同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教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够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境地。一直到今天人们常常在探寻为什么中华文明如此灿烂,她的高度,她的深度是其他任何文明所根本无法相比的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再好的东西都是因为有人才完成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神有圣,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自古就有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而且千百年来薪火相传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人的培养,所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各行各业、圣贤君子、英才伟人层出不穷,遍布青史。好人就是教出来的,圣贤也是教出来的,正是因为古圣先贤的教育,没有断灭,所以江山代有才人才。中华文明才能延续至今、光照万代。这位古人叫做仓颉,他是五千多年前黄帝手下史官,他把民间的汉字收集起来规范整理之后形成了中国的汉字。现代的人看不起古人说他们荒蛮无知是生活在落后的原始社会里的野人,那么请问为什么如此伟大杰出的汉字是诞生在野人手里呢?后来的人在想象中把仓颉画成了披着树叶的野人,但是人们可曾反省过原始社会的无知野人怎么会有这样高的智慧呢、怎么可能铸就人类史上最巅峰的文明呢?在这部纪录片中,有一集叫做五千年仁厚的智慧详细地回答了这个疑问。我们不知道自恃甚高的现代人到什么时候才能警醒,和古圣先贤相比,现代人的心智其实已经可怜的像小虫子一样低级和愚痴了。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便觉面目可憎。现代人不读圣贤书不是三天而是将近一百多年了,所以现代人不是面目可憎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那么现代人有事怎么堕落的呢?这部纪录片会告诉人们现代人堕落到这个地步的原因和过程,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信现代人更是连想都想不出来像这样的境界和心量环顾人类历史举世无双。读书志在圣贤,成圣成贤。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理想,因为只有圣贤君子才通达真理,可以使人类的家庭、族群和国家趋吉避凶,长治久安。圣贤教育如同明灯没有它人类在世间如同在茫茫的黑夜中摸索,在悠长的中华文明中数不清的圣贤灿若群星而最近一百多年来圣贤绝迹了,大师没有了,最重要的是人道的教育丧失了。今天面对先祖为我们留下来的这个圣字它就像一面照妖镜把所有的问题照得一清二楚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教育者能说不能做或者所说所做全是错误的也就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是来自于天地规律而是自己发明创造的,还有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虽然接触到了经典和古圣先贤的教导,但是根本就不相信,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说更不愿意去做。还有一类人他们能够广泛地宣说传统文化但是却不能落实到生活当中。注意看它没有下边这个土字就是说没有脚下的这片大地,脚踩大地就是不能离开生活,如果传统文化脱离了现实生活如同空中楼阁就会让人觉得只有形式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圣贤之道。更有胆大妄为的人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但张嘴就批判今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的陌生、误会已经到了极点。这是2011年的新闻在孔子庙前这些袒胸露背的女子搔首弄姿进行人体彩绘的表演。主办方对媒体表示这种表演是对儒家文化的很好的诠释。再来看道家这位叫李一的道长是四川一座道观的主持他被媒体报道教给人养生要收很高的学费是个赚钱的道士,道观举行放河灯祈福的活动最贵的河灯一盏要9999元,放四朵纸做的荷花也要3200元等于800块一朵。佛教的真谛不是宗教而是教育。寺庙其实就是讲课的学校,他们历来被尊称为僧实,这些老师脱离尘俗不染名利六根清净深入经藏为人世间提供最上乘的智慧和好榜样。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知道佛教就是教育了,最神圣的已经被玷污了。

带黑框眼镜、描眼线、用iphone4手机和尚释道心一直是个话题人物认为自己将出家人的形象时尚化和娱乐化。创意佛珠、禅服我的特色是不说佛语只说人话,韩剧我的忠爱、最

爱、超爱。释道心已被出家寺院开除。中国佛家协会也将取消其荣蝶对此释道心表示纯属谣言。这些让人无比震惊的画面再一次警告人们儒释道这些神圣的教育即将被毁灭掉中华文明的命脉已经后继乏人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圣教育再不拯救人类改变命运的最后机会就会丧失。就像一颗即将枯死的大树拯救必须要从树根开始。儒家的根本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本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本是《十善业道经》。在这三个根本当中《弟子规》是三个根本当中的最根本,根本中的根本。中国古人讲人生在世两条命,一个是身体的性命,一个是智慧的慧命。《弟子规》就是这两个命的命根。身命和慧命的根本。现在令人发幸的是像弟子规这样的经典已经作为课外读本进入了千千万万的小学和中学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一线曙光。

今天如果寄希望于中华文明来拯救全人类的劫难这三部经典会背会读甚至会写成论文在大学里去考试统统都不管用,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儒释道这三个根本百分之百地落实到生活当中去,也就是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定要做到才管用。人类社会才有前途和希望。《论语》这部经典它的第一句话是整部经典最最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一定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导,习就是练习就是做到,时习之就是时时处处都要把所学的做到,所以只有学而没有习这是不会有效果,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有人看到儒家修学的五个科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人们就应该明白前面的四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为了最后这一条笃行而准备的,也就是说笃行就是去落实,如果没有最后一条笃行,也就是说不能去落实的话,那么前边这四条即使学得再好也全部都等于零,就变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像空中楼阁一样的学问和知识,所以前边这四条全部是为了落实而做的准备。人们看到圣这个字一定要记得最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他亲身做到了,能听能讲不能做到那就白学了什么都不是。《弟子规》虽然是在清朝完成的一部经典但它把几千年来古圣先贤最重要的教导浓缩在一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弟子规》的标准就是天道和人道的标准,它是中华文明为人类世界贡献出来的。最根本最伟大的一部经典之一。只要自然规律还存在弟子规》就永远不会过时,它像太阳一样万古长新。

这是美国一些普通的女子,但她们脱掉上衣自称是荡妇上街举行声势浩大的荡妇大游行。游行的原因是警察曾警告女子穿衣服不要太暴露以免遭受流氓的侮辱,面对如此中肯而严肃的警告推崇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人马上开始反击警方捍卫自己的个性和自由,随后这种游行在西方很多国家开始风行,她们游行的标语公然写着我们爱荡妇,我们有做荡妇的自由和权力和民主的价值观自私自利不管别人的价值观。一百多年来,深深的影响着这个世界,全世界的人们纷纷抛弃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文化,人们再也不知道伦理道德意味着什么,只要不犯法,人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类社会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这是2011年香港的图画展览会为了吸引读者,卖写真集,这些女模特公然在马路上洗澡。这是9月份媒体的报道,你知道这是在卖什么吗?这个城市也在举行车展,这些女子公然赤身裸体招摇过市。这张合影上的女孩子们对着镜头脱掉衣服,她们不是三陪小姐,也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由国家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女大学生,她们认为这是她们的权力和自由。现在的年轻人被西化的程度甚至大大的超过了西方人,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进步,那么请问这是进步,什么市无耻呢?热门应该反省,当自由代替了羞耻的时候,这种自由就成了无耻的自由。人无羞耻,自由了又有什么好处呢?富贵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享乐、年轻有什么好处呢?人不知道羞耻即使出了名又有什么好处呢?做了官又有什么好处呢?很时尚、很美貌又有什么价值呢?

在这个纪录片中有一集叫做百年叛逆,人们可以从中详细地了解到很多中国人蜕变西化的过程,如果你非要问这有什么不好呢?那么中国的老话可以回答你,人要没有羞耻心,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伦理道德不是中国古人发明创造的,而是人性中根本的规律,从远古的夏、商、周开始一直到大清王朝,四千多年,总、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法律中核心的精神

就是首先要维护伦理道德。因为伦理道德是人的秩序,这个秩序直接关系到家庭、族群和社会的安危。伦理道德如果是没用的东西或者是危害人类的东西,早就被淘汰到了,怎么可能会传承几千年从来没有改变过呢?历朝历代都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它正是国家命脉所系。在《左传》这部著作中有一句千古名言叫人弃常,则妖与。常就是恒常不变,永不改变的真理,就是说人放弃了伦理道德,人就不是人了,成了妖,妖魔鬼怪就会兴旺起来。妖这个字就是怪异邪恶和凶兆的意思,说到底弃常就意味着人道丧失了。史书上讲,人道丧失了,社会再繁荣,国家再富强,但很难长久的持续下去,各种灾难都会爆发出来。人弃常,则妖与。说明人妖之间的区别是有没有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概括地说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就是人伦关系一共有五种,它的标准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关系,人生在世有五种基本的关系,这五种关系乱了,人道就乱了,天下就会打乱。今天人们不知道传统文化为何物,这没关系,但是只要一看一听就会明白父母和子女不亲爱了行不行?长辈和晚辈没大没小丧失了秩序行不行?丈夫和妻子不再分工都跑出去赚钱没人照顾家了行不行?上下级之间没有了道义恩义,只是金钱和利用的关系行不行?最后朋友之间都不讲信用了,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行不行?由此人们自然就清楚,人伦五种关系根本不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而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真理和规律。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丈夫和妻子,上级和下级,朋友和朋友这是人生在世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必须要处理的五种人伦关系。古人讲,这五种关系处理得好,天下大治;处理不好,天下大乱。而人伦道德,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本无法用法律来解决的,所以千百年来,伦常道德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也是无法抛弃的。

古圣先贤说过四句话,人们可以想一想,这是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没有伦常之外的家庭,没有伦常之外的民族,没有伦常之外的国家社会,所以五伦的教育就是家庭和睦,天下大治的最根本。五常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通俗地说就是作为一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常就是恒常不变,永不改变的真理。它们是仁、义、礼、智、信。人们可以想一想不要这五种做人的规矩了。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谁愿意和这样的人往来共事呢?谁愿意和这样的人成家过日子呢?所以五常的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最基础的教育,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人的资格的教育。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社区,甚至一个社会,其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受过五常的教育,大家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那该是多么混乱不堪的景象,那种混乱和痛苦身在其中的人体会一定是相当深刻的。

四维就是四种维系,长治久安的根本。它们是礼、义、廉、耻。这部经典叫《管子》,他有一句名传千古的告诫: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说礼、义、廉、耻没有了,这个民族和国家就非常危险了。在人性中有八种,与生俱来的根本的德行,那就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脉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传了五千年一万年,从来没有改动过一个字,它保护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趋吉避凶,平安幸福。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进行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xx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

学习传统文化感想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感悟和体悟 儒家要我们首先修身养性,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导我们: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这三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要求我们自己明明德,摆脱了身心痛苦,悟了,获得了大的智慧,然后再去做事,帮助他人,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而国学经典,是古时圣人的生活感悟和智慧、生命体悟和经验,他不是普通的知识。学习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把它学术化,按照西方哲学的模式进行逻辑思辨或者在那儿搞训诂。这样做会把本来生动鲜活的国学,变成干巴巴,枯燥无味的远离生活的死物。 所以,学习国学的关键在于静心,反观自己,观察别人,洞察社会,顺应自然,感悟生活,体悟生命,获得对生活、对生命的交透彻的认识,获得大较高智慧,使我们能够身体安康、精神愉悦、心灵安顿,获得快乐充实的一生。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自汉武帝时代起,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注释如下: 一、孝: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孝”字是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好好继承和发扬,这是我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将它引进校园中,让学生好好学习和继承,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 **镇中心校非常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初冬时节,中心校领导组织我和***校长一起奔赴山东参加“第四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考察交流活动。11月17日五点多起床,一路欣赏初冬时节车窗外的美景,一路奔波六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路途虽远,兴趣却浓。为时三天的活动我们共参观了三所小学,聆听了四场报告,欣赏了两节写字课和一节传统文化快乐入门课,以及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展演。此行时时处处都让我为之感动,感动于一群有共同目标的追梦人的坚持,感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先祖圣贤的诞生地得以传承、创新和发扬。 下了公共汽车,简简单单的一顿午饭后,我们就随着考察团步入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这是一所占地仅有十九亩始建于XX年的一所小学,从外面看,不觉得他有特殊之处,但是当我踏入校园的一刹那,便被那规划有序、布满传统文化的一面面墙壁、一道道走廊、甚至每一个角落所吸引,目之所及,经典无处不在。因为学校面积不大,每一面墙壁、

每一道走廊都被充分利用,孔子学堂、六艺长廊、校园图书馆就布置于走廊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让每一位到此者仿佛置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讲解老师告诉我们,这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仁爱”为核心,建立班级、课堂两个阵地,建立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课堂上探索“学思行”的模式,德育上开展“少年君子”行动,根据年段特点,一个年级一个主题,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等。离开这所小学前听了***校长的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育追求,他说,中国教育就要培养中国人,要教育出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创造力的中华学子,要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现代、走向大众,既要学进去又要走出来,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底色、本色,用经典滋润孩子的成长。最后,他还不忘推荐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济南明睿小学,这是一所刚刚建校四年的新办小学,校园文化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逐步完善,教学楼共分四层,一层一个主题:明德、明学、睿思、睿行,整个校园文化既有底色又有特色,第一层走廊文化是汉字的文明发展史,第二层走廊是经典语录及经典推荐……参观的第三所小学是济南市中心小学,每个学校都有传统文化的底色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所小学从校园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小会听、会走、会说、会思。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篇二: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第一篇: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课程总结 本学期的选修课就这样匆匆的告于段落了,我感慨颇深。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

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敬请期待热点源推出更好文章)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 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当代青年人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当代青年人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对当代青年人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代青年人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最新)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就提出了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来所有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的祖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儒家要我们首先修身养性,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导我们: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这三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要求我们自己明明德,摆脱了身心痛苦,悟了,获得了大的智慧,然后再去做事,帮助他人,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学习的最根本就是培养每个人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一、孝: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身为子女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美满。 二、悌: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弟子规》中"首孝弟"就说明了孝敬长辈、兄妹友爱是教育学习的重点。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 三、忠:古人云: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才可以化人。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四、信:是指做人诚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民无信不立,与他人交往,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它会带你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美。 我觉得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

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浅谈新形势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谈新形势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和文化动力。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都得益于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集体灵魂。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传承支撑 【正文】: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弦歌不绝,而且浴火重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核心精神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由此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学思想为核心,但与历史上其他学说相融相通,是多向多元、包容开放的,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丰富的,对国家治理、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2.注重道德规范与教化。构建文明的必然途径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聚焦国学经典教育,探索内涵建设”主题交流活动 ——心得体会 中国有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不同程度的遭到毁弃。 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优秀文化应该得以传承。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 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发现,目前在我们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的现象。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家长、老师,都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反映强烈。近两年来的国学热,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学校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大多数学校所做的所谓的努力,实际上并没有触及到学生人格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实质,只是在做一些表面工作和刺激行为消退的负强化工作。这样一来,学校所付出的成本就很高。学校的管理活动本来是要促进教学的发展,现在却成了教师的负担,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只知道“我不应该做什么”,却不清楚“我应该怎么做会更好”。 实际上这个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对于其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的工作没有做好,这里面既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责任。小学阶段对于人的成长来说特别重要,这一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人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才会更有效果。 阿种称谓,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主张在儿童性情未定之时和心智初开之际,就施以正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西风劲吹,大众文化愈来愈向自私化、娱乐化、庸俗化等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具有现实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范式,富有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关键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收获现代意义 一、前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刚健和自强的思想激励着中国人不畏强暴、壮怀激越、无畏进取、为光明而奋斗。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并行不悖的是文化寻根。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一)文化体系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从不让人,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

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要努力践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在生活中时时反省、时时改过,力行“行有不得,反求自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