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路口设计

道路路口设计

道路路口设计
道路路口设计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分享

首次分享者:寒江溢雪已被分享335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4.1.1 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2 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

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 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

4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5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 mm。

4.1.2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2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图4.1.2-1,图4.1.2-2,图4.1.2-3);

3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 m(图4.1.2-4);

4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 m (图4.1.2-5);

5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4.1.3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图4.1.3);

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图4.1.3)。

4.2 盲道

4.2.1 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2 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图4.2.1-2);

3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4.2.1-3);

4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5 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6 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2.2 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 0.25~0.50 m处 (图4.2.2-1);

2 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 m处;

3 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 m;

4 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

5 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6 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图4.2.2-3)。

表 4.2.2-1 盲道触感条规格

4.2.3 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4.2.3-1);

2 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

4.2.3-2);

3 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 (图4.2.3-3);

4 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0.25~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图4.2.3-4a, 图4.2.3-4b);

5 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 m;

6 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4.2.3-1的规模 (图4.2.3-5)。

表 4.2.3-1

4.3 公交车站

4.3.1 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车站牌。

4.3.2 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3.2):

1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 m;

2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 m;

3 提示盲道距路边应为0.25~0.50 m;

4 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公交车站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4.3.3 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1.50 m。坡度不应大于1:12的缘石坡道;

2 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 m;

3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 m;

4 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25~0.50 m;

4.3.4 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4.4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4.4.1 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当设坡道有困难时可设垂直升降梯 (图4.4.1)。

4.4.2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应适合乘轮椅者通行;梯道应适合拄拐杖者及老年人通行。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4.4.3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要困难地段的坡度不得大于1:8(需要协助推动轮椅行进);

2 弧线形坡道的坡度,应以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

3 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 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 m的中间平台;

4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4.4.4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梯道宽度平应小于3.50 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

2 m;

2 在梯道中间部位设自行车坡道;

3 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 m, 宽度不应小于0.30 m;

4 踏面应平整且不光滑,前缘平不应有突出部分。

4.4.5 距坡道与梯道0.25~0.50 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坡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60 m (图4.4.5)。

4.4.6 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及地铁入口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4.4.7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扶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扶手高应为0.90 m。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70 m;

2 扶手应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点应延伸0.40 m;

3 扶手截面直径尺寸宜为45~50 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与墙面的距离宜为45~50 mm;

4 在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

5 扶手下方为落空栏杆时,应设高不小于0.10 m的安全挡台。

4.4.8 人行地道的坡道和梯道入口两侧的护墙低于0.85 m时,在墙顶应安装护栏或扶手。

4.4.9 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台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

4.4.10 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 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0.60 m提示盲道 (图4.4.10-1, 图4.4.10-2)。

4.5 桥梁、隧道、立体交叉

4.5.1 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是1:20;

2 桥梁、隧道入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 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4.5.2 立体交叉人行道的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及盲道的位置应相互对应和衔接(图4.5.2-1, 图4.5.2-2, 图4.5.2-3)。

4.5.3 立体交叉桥孔的人行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孔内人行道的地面与桥孔外人行道的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2 桥孔外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直坡道,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应相对应;

3 桥孔内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并应与桥孔外设有的盲道相连接。

4.5.4 桥梁、隧道和立体交叉的缘石坡道与盲道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一节与第二节有关规定。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开设路口施工方案

开设路口施工方案

珠海经济特区三盈制品有限公司 厂房门口改造工程 路 口 开 设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2-27 目录 1. 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准备 (1) 4. 施工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施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文明施工措施 (2)

珠海经济特区三盈制品有限公司 厂房门口改造工程 1.编制依据 ★道路工程施工图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现场实际情况 2.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珠海经济特区三盈制品有限公司厂房门口改造工程 工程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屏东一路6号 建设单位:珠海经济特区三盈制品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3.施工准备 3.1人员准备 本工程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管理人员: 1人 测量人员: 2人 泥水工: 5人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开设路口施工方案82725

长园(南京)智能电网设备工业区(一期) 工程 路 口 开 设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1、工程概述 0 2、施工准备 0 3、施工方法 0 4、质量保证措施 (1) 5、文明施工措施 (1)

1、工程概述 1.1 因长园智能电网设备工业区项目施工需要,需开设施工出入口。道口在南侧,开口长20M,宽6M。 1.2 交通情况:根据现场踏勘,沿线交通基本能满足施工要求,材料运输及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3 工程绿化:道边的绿化和梧桐,按规定向市政和园林局申请移植到苗圃,等工程完工后再移回。 1.4 道口作用:场内有冲洗通道及沉淀池,道口主要用于生活区人员和车辆的出入,对于施工车辆此道口只是入口。 2、施工准备 2.1人员准备 本工程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管理人员:1人 测量人员:2人 泥水工:5人 混凝土工:5人 杂工:4人 2.2材料准备 本次开设路口主要材料有水泥、砂、石子、C25砼、路沿石等。施工管理员需提前预计材料使用量,提前订货,杜绝材料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3.3技术准备 1)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2)认真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并对土建、水电专业图纸进行综合会审。 3)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使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做到心中有数。 3、施工方法 路口处原长青街沿石等移除→开挖、降低电缆沟板→回填水泥石粉、夯实→回填水泥级配碎石、夯实→浇筑C25砼→养护

首先对原电缆沟盖板进行降板处理,达到预定标高后,在盖板上铺1cm厚钢板,钢板凸出电缆沟每边为500mm。 在钢板上铺直径14二级钢,间距100双层双向铺设,浇筑C35砼,并按国家标准养护。 4、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工作内容为:工作开始前的质量计划、质量验收标准、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情况、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验证施工方案执行情况,制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及组织实施、检查、评比及参与协调处理施工中与工程质量有关的问题。 5、文明施工措施 4.1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暂行标准》的规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搞好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管理人员和工人所戴安全帽分色以示区别。 4.2施工道路出入口路面应做硬化处理,设排水沟、砼门档及冲洗车辆设施,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保证道路干净。 4.3禁止在施工现场抽烟、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会产生有火、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严禁往河道内乱弃土和废弃物。 4.4建筑渣土运输车辆严格按照建设方规定的时间、路线装运渣土,并卸在建设方指定地点。 4.5现场材料分规格、品种堆放整齐,做到工完料尽场清,临时工棚等设施规范搭建,保持现场整洁。 4.6搞好施工环境卫生,现场施工垃圾采用层层清理,集中堆放,专人管理,统一搬运的方法。

道路设计原则概述

5、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原则 a)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先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本地条件与实践经验,对路基路面进行综合设计,以适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的。 b)柔性路面结构应按土基和垫层稳定、基层有足够强度、面层有较高抗疲劳、抗变形和抗滑能力等要求进行设计。结构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及容许剪应力三项指标。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布的连续性。 c)刚性路面混凝土板的厚度,按行车产生的荷载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在设计年限末期的疲劳强度并验算温度翘曲应力后确定。板长应使最大行车荷载应力和最大翘曲应力迭加值不超过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d)路面在设计满足项目区域交通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在设计年限内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遵循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路面综合设计,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适合该地区情况的路面结构方案。 5.1.车行道路面结构

路面类型比较 沥青路面和水泥砼路面的使用性能的优缺点比较 沥青路面尽管造价较高,但能满足对行车舒适性和有景观要求的道路。且各区域内已建道路采用沥青砼路面,本工程建议采用沥青路面。 7、道路横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在遵循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道路在区域道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优化断面布置,满足交通需求,实行人车分流,近、远期结合,以达到提供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开设路口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述 1 3.施工准备 1 4.安全文明施工 1 (6)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持场地的整洁,将垃圾杂物等一并清理干净。 (2)

外国语学校配套路开设路口、埋设管线安全 文明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配套道路工程施工图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现场实际情况 2.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公园地区及回龙埔地区外国语学校配套路市政工程,共有两条道路:外国语学校配套一路和二路。本方案为配套一路开设路口、埋设管线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3.施工准备 3.1人员准备 本工程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管理人员: 1人 测量人员: 2人 泥水工: 10人 混凝土工: 10人 杂工: 10人 3.2材料准备 本次开设路口主要材料有水泥、砂、石子、C30砼、沥青砼、路牙石等。施工管理员需提前预计材料使用量,提前订货,杜绝材料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3.3技术准备 1)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2)认真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并对土建、水电专业图纸进行综合会审。 3)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使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做到心中有数。 4.安全文明施工 (1)本工程无需占用车道进行施工,但需要对施工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区

分,如用警示安全条进行隔离,以免行人误入施工区域。 (2)施工过程中,教育并要求员工注意安全,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及其他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 (3)加强安全巡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并尽快排除。 (4)只安排白天进行施工,晚上杜绝施工,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5)用电设备必须由专业电工安装,并设置必要的防止触电设备。 (6)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持场地的整洁,将垃圾杂物等一并清理干净。 (7)施工机具使用完毕应进行清洁、清理、清点,并妥善保管。

1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平面交叉口拓宽设计

平面交叉口展宽规划 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关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的规定如下 4.2.13进口道: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少于:次干路25m,主干路30m—35m;无交通量资料时,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次干路50m—70m,主干路70m—90m; 4.2.16出口道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m—60m,交通量大的主干道取上限,其它可取下限;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加上站台长度。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m。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2008报批稿)》将于2012年元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关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红线规划的规定如下 4.1.4新建交叉口进口道规划总宽度应按所需车道数确定。按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进口道车道数应为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两倍。 新建交叉口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0m. 三、南阳市原平面交叉口规划 渐变段长度:次干路20m,主干路20m; 展宽段长度:次干路40m,主干路55m。 展宽段宽度:进口道、出口道各展宽5m。

四、综上所述,为了遵循新的设计规程及规范;南阳市新旧道路红线相衔接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便于规划管理和用地审批,结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平面交叉口展宽规划: 渐变段长度:次干路30m ,主干路30m ; 展宽段长度:次干路60m ,主干路80m ; 展宽段宽度:进口道、出口道各展宽5m 。 次与支 支与支 主与支 次与次 主与主 主与次 次次相交 主次相交 主主相交次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主干道主 干道 次与支 支与支 主与支 次与次 主与主 主与次 次次相交 主次相交主主相交次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主干道主干道 2011-4-18 次与支 支与支 主与支 次与次 主与主 主与次 次次相交 主次相交主主相交次干道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主干道 主干道

开设路口施工方案

开设路口施工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长园(南京)智能电网设备工业区(一 期)工程 路 口 开 设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1. 工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施工准备 (1) 3. 施工方法 (1)

4. 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文明施工措施 (2)

1、工程概述 因长园智能电网设备工业区项目施工需要,需开设施工出入口。道口在南侧,开口长20M,宽6M。 交通情况:根据现场踏勘,沿线交通基本能满足施工要求,材料运输及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工程绿化:道边的绿化和梧桐,按规定向市政和园林局申请移植到苗圃,等工程完工后再移回。 道口作用:场内有冲洗通道及沉淀池,道口主要用于生活区人员和车辆的出入,对于施工车辆此道口只是入口。 2、施工准备 人员准备 本工程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管理人员: 1人 测量人员: 2人 泥水工: 5人 混凝土工: 5人 杂工: 4人 材料准备 本次开设路口主要材料有水泥、砂、石子、C25砼、路沿石等。施工管理员需提前预计材料使用量,提前订货,杜绝材料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准备 1)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2)认真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并对土建、水电专业图纸进行综合会审。 3)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使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做到心中有数。 3、施工方法 路口处原长青街沿石等移除→开挖、降低电缆沟板→回填水泥石粉、夯实→回填水泥级配碎石、夯实→浇筑C25砼→养护 首先对原电缆沟盖板进行降板处理,达到预定标高后,在盖板上铺1cm厚钢板,钢板凸出电缆沟每边为500mm。 在钢板上铺直径14二级钢,间距100双层双向铺设,浇筑C35砼,并按国家标准养护。

道路设计

一、道路设计的步骤、方法 (一)纸上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 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 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5、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6、纵断面设计 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二)公路平面设计 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1)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3)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 2、将各交点处圆曲线半径与教材或规范对比,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步骤如下: (1)利用教材相应公式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采用数值大者,并用整5米倍数。 (2)利用相应公式计算切线角、缓和曲线常数p和q 。 (3)利用相应公式计算有缓和曲线的单曲线的切线长Th 、曲线长Lh 、外距Eh 、超距Dh 。 3、桩距采用20米,加桩视地形变化而定,加桩采用整米数。 (1)直线上整桩(20、40 ……)与平面线基本的量法见下图:

临时路口专项方案

梅华文化站、幼儿园、社区公园工程 临 时 路 口 施 工 专 项 方 案 河南省大成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

1编制依据及说明 1.1 编制依据 (1)梅华文化站、幼儿园、社区公园工程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TG F10-2006)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8) (4)《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GBJ-2008) 1.2 编制范围 路口施工范围为:原绿化迁移、旧人行道拆除、管线保护及稳定层、砼面层施工。 1.3 编制说明 结合市交警支队的意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安全文明施工精神的前提下,编写了本路口施工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如下的原则: (1)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影响交通,不给行人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2)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做到布局合理,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2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法 2.1概述 梅华文化站、幼儿园、社区公园工程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上华路以北,鸿鹄街以东。施工时需要开设2个临时路口。路口分别位于上华路和鸿鹄街,上华路路口为15米宽车行道路,鸿鹄街路口为16米宽车行道路。对管线用砼进行包封、素土夯实基础、150厚4%水泥稳定层、200厚6%水泥稳定层、220厚C35砼面层。 2.2 管线处道路施工 现场施工时要注意保护管线。根据管线探测,现状电缆高程与路口高程相同,为保证电缆沟内管线安全,对管线进行砼包封处理,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基础、水稳层、砼面层等施工。 2.3人行道处道路施工 考虑路口原来设计为人行道,其基层强度可能无法达到行车承载力要求,故在现状人行道上的路口施工范围将原有水稳层等挖除,然后施工水稳层、砼面层等。 2.4道路施工概况 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采用4%和6%水泥稳定石屑基层。

道路交叉口设计

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6-2交叉口的形式和选择 §6-3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6-4交叉口的视距 §6-5交叉口的转角缘石半径 §6-6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6-7交叉口的环形设计 §6-8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特征、设计要求、交通组织设计,掌握几种常用交叉口的类型及设计、计算方法。 重点:普通交叉口、拓宽式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难点:交叉口的立面计算。

§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了解交叉口交通的基本特性,掌握减少冲突点的途径。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车辆和行人汇集、转换方向、相继通过。降低车速、阻滞交通、易发生交通事故,耽误行程时间。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它们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因此,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1 交叉口的特征 1.1 交通特征 1)交通流在交叉口要产生危险点 分流点—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互相交叉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2)交叉口交通复杂行车状态复杂。车辆进入交叉口要减速、制动,出交叉口时又要起步、加速,均为变速行驶,使行车的惯性阻力增加。 交通干扰复杂。交叉口一般处于人口集中的繁华地区,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转换方向,使交通干扰更为复杂。 1.2 构造特征 共有的公共平面,在几何上应满足各条道路的平、纵面线形和排水的要求。 2 改善交叉口交通的基本途径 2.1 使交通流线在时间上分离 如装置自动交通信号灯、由交警指挥、限制通行时间等。 2.2 使交通流线在平面上分离 1)设置专用车道; 2)合理组织、变左转为右转;如设环岛、街坊绕行等 3)组织渠化交通;如使用划线、绿带、交通岛和各种标志等 2.3 使交通流线在空间上分离 设置立体交叉。 3交叉口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3.1 设计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类型;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 路设计 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 题目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设计指导教师:杨广军 学号: 110905125 姓名:彭怀力

目录 一、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1)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1) 2.1交叉口的选择 (1) 2.2衔接方式的确定 (2) 2.3连接纵坡 (3)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完善 (3) 3.1平面口立面设计 (3) 3.2对交叉口进行去渠设计 (3) 四、平面交叉口去化设计要点 (4) 4.1进口道适当拓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4) 4.2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车道宽度满足要求 (4) 4.3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流畅,减少交通隐患 (5) 4.4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 (5) 4.5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 (5) 五、平面交叉口现状及改善 (5) 1. 兰州市交叉口特色................................................ (5) 2. 渠化设计方法 ................................................... (6) 3. 结语 (8) 六、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交通立交设计.................................. .9 6.1立交概述......................................................... .9 6.2立交的功能.......................................................... .9 6.3互通式立交.......................................................... .9 6.4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现状...................................... .1.1 七、结语 (13)

道路开路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密云新城檀阳路(新南路-水源路)工程 开路口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年月日 终点开路口施工方案

密云新城檀阳路(新南路-水源路)道路工程,全长696.442m,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其中车行道宽度为14m,机非混行。终点与水源路相交,开设路口。如下图所示: 二、编制依据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GB50647-2011)

1、该路口为平面交叉路口,交叉角度为直角 2、车行道拱横坡度为1.5%,人行道路拱横坡度2% 3、路口处设有平交路口信号灯 4、路口处设有标志,标线 5、该路口满足视距要求 6、该路口交通量满足要求 7、道路设计等级:城市支路 8、红线宽度: 30米 9、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 10、道路横断面型式:一幅路断面 11、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12、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13、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10年 四、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1.自然地理条件 密云县,位于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巍峨的古长城绵延在崇山峻岭之上;中部是碧波荡漾的密云水库,西南是洪积冲积平原,总地形为三面环山,中部低缓,西南开口的簸箕形。 密云县西起东经116°39′33“,东至东经117°30′25〞,东西长69公里;南起北纬40°13′7〞,北至北纬40°47′57〞,南

北宽约64公里。东南至西北依次与市的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接壤,北部和东部分别与省的滦平县、、兴隆县毗邻。 2.气候条件 密云县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受地形影响,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份气温最高, 1月份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1.3℃。年降水量620mm左右,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3.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建设用地属于潮河高漫滩,距潮河约800米,地形较平坦。根据现场钻探及原位测试,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拟建道路沿线20米深度围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本次工程勘探深度20米深度围,未见地下水,1971~1973年潜水水位标高65.00米左右,近3~5年潜水水位标高50米左右。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可不考虑其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拟建场地附近无污染源,浅部土层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五、施工方案 (一)路基施工 1、路基土方施工前作好排水工作,排除路基围的地表积水。 2、路基土填筑横断面做成屋顶式,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在排水设施尚未形成以前,路基边开设临时排水沟并有出路,保证路

道路平面设计直线加平曲线

1 有关参数计算 1.1 停车视距S 1.1.1 对于出沟的重车 1.反应距离1S 1S =3.6vt =34 2.5 23.63.6?=m 式中 v-出沟的重车车速,取v=34km/h ; t-反应时间,取t=1.5s+1.0s=2.5s 。 2.制动距离2S 22254()kv S i ?=±=2 1.434254(0.20.02)??±=28.9m 式中:?—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这里 取(0.5~0.6)=??0.4=0.2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取i=0; V —设计速度,取v=34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取K=1.4。 3.安全距离0S 0S 一般取5~10m ,这里取0S =10m 。 综上知,出沟的重车的停车视距S=1S +2S +0S =23.6+28.9+10=62.5m ,取S=70m 。 1.1.2 对于返回空车 1.1.1 对于出沟的重车 1.反应距离1S

1S =3.6vt =45 2.5 31.253.6?=m 式中 v-出沟的重车车速,取v=45km/h ; t-反应时间,取t=1.5s+1.0s=2.5s 。 2.制动距离2S 22254()kv S i ?=±=2 1.445254(0.20.02)??±=62m 式中:?—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这里 取(0.5~0.6)0.40.2=?=?;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取i=0; V —设计速度,取v=45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取K=1.4。 3.安全距离0S 0S 一般取5~10m ,这里取0S =10m 。 综上知,出沟的重车的停车视距S=1S +2S +0S =31.25+62+10=103.25m ,取S=110m 。 1.2 圆曲线半径R 1.2.1 出入沟圆曲线半径R 不设横坡(不设超高): max v =,既有: 2m ax m in v R g ?==29.4 9.80.2=?50.1,取m in R =120m 1.2.2 排土场圆曲线半径R 不设横坡(不设超高):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的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的思考 摘要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基于此,本文就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进行研究,首先就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系统原则和安全原则进行分析,然后从横断面设计的类型、使用效果、适用条件三个方面阐述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从而提升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水平。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分幅 1 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会涉及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各项内容,而横断面设计作为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兼顾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横断面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在具体设计时,道路横断面应该严格参照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以红线宽度作为规划范围,在设置横断面的形式、组成部分、尺寸比例等项目时,必须以城市道路类型、设计年限、行车速度、车辆类型、交通组织、基础设施、绿化设计、交通安全等内容为依据,着重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通畅,为车辆和行人提供优质的服务[1]。 1.2 安全性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本质目的和核心目的是安全性,无论如何对道路进行整改,都要以安全性原则为前提。在对横断面进行设计时,必须将城市道路设计与交通管理综合考虑,充分发挥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保证交通的安全性。例如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横断面改建时,不仅要对道路进行适当的拓宽,使车辆保持通行,还要综合使用相配备的交通管理措施,比如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分隔,避免两种类型的车辆相互影响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在道路较窄且相互平行的情况下,可以将双向行驶的车辆改为单向行驶,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速度,确保交通安全。 2 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方法 2.1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 就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横断面设计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机动车辆的交通设计,二是非机动车辆的交通设计,三是行人交通设计。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通畅,一般会采用立式缘石将行车道和行人相隔离,在不同的高程和位置中,二者的安全都能够得到保障,而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的分隔一般会采用单幅、双幅、三幅和四幅这四种类型来布置。

浅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分析 作者:张 俊 摘要:主要针对城市道路的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分析竖向设计中的设计要点,针对现实中竖向设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和避免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Vertical Design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 Author: Zhang Jun Abstract: The main intersection of the vertical design of urban roads to explore, analyze vertical design of design elements, analyze and propose solutions and to avoid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problem found in vertical design. Keywords: urban roads; intersection; vertical design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合理性既涉及到车辆行驶平顺的舒适度,又涉及到交叉口路面排水顺畅、不出现交叉口积水而影响通行能力的问题。同时交叉口竖向设计还对后期规划道路的纵坡顺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交叉口竖向设计在整个市政道路设计中显得 特别重要。 1.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求和基本原则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统一解决相交道 路的目的是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 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的车辆通行、雨水排除和建筑物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解决各条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的共用平面问题,使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顺利便捷的通行。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主要因素要考虑:各相交道路的交通状况、每条道路的等级以及横断面布置情况。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1)如果设计的道路等级不同时一般要先 选择出一条道路作为主要道路,它的纵、横坡按全线总体设计,在交叉口范围内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的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相 一致的断面。 (2)当道路等级相同时,首先要保持每条道路的纵坡在交叉口范围内不变,通过调节相邻道路的横坡以达到平面平顺。首先要调节纵坡相对较小道路的横坡,将其拱顶的连线渐渐向纵坡较大道路的车行道边线移动,以达到道路的横坡坡度与其它道路的纵坡一致。 (3)竖向设计一定要考虑交叉口范围内雨 水口的布置,所有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对向车道,并且交叉口范围内严禁产生积水。 (4)在交叉口范围内的所有道路的横、纵 坡总体上应尽量平缓,一般条件下不应大于交叉口外路段上的横坡,纵坡一般不宜大于2%,特殊困难的情况下不应大于3%。 (5)为方便交叉口范围内的水顺利排走, 竖向设计时应确保有一条以上道路的纵坡远离 交叉口方向。 2.竖向设计的几种形式 通常的交叉口设计大体上分为以下6种基本形式。 (1)凹形设计:这是最不利于排水的一种交叉口设计方式,所有地面水都流到交叉口范围内,所以要尽量避免。如果因地形、地物的限制避免不了时,应在交叉口范围内适当增加雨水口数量,以防止路面出现积水。

路口施工方案

锦霞北路与锦花路路口施工方案 因路路口穿越的施工将影响到井下公共事业中心对北路的翻修,及区居民的正常出行。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及锦北区居民的正常出行,特制订本施工方案: 一、施工环境:管线需穿越北路,路口南侧为盖板式排水沟,盖板上铺设花砖,路口北侧为盖板式排水沟。原路面需要开挖,因此路口有车辆出入,为保证车辆及行人安全决定进行路口全封闭施工。封闭材料采用彩钢板,用角铁支撑。 二、施工具体方案 1、定位放线: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对开挖区域放线,一条是管沟开挖界限,一条是恢复时界限,一条为降水管布置线。在路两边管沟中间设定位桩或龙门桩,在管沟就近固定位置引高程桩。 2、提前将管线、管件进行组对、焊接、探伤,确定探伤结果合格后进行水压试验,待现场监理或甲方确认水压试验合格并签字同意进行隐蔽后,再进行防腐、保温补口工序。并经现场监理或甲方验收签字。 3、道路封锁: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制定统一的封闭施工方案,在转角或交叉路口设置明显的绕行和注意安全标志,以便于施工道路的及时畅通和安全施工的保障。 4、拆除:开挖前将开挖区域内的路缘石、人行道花砖、锦霞北路北侧排水沟拆除。 5、浅开挖:公路开挖前向油、气、水管线、电缆、光缆、污排、水排等管理部门了解地下障碍,以免开挖时被破坏。用人工开挖探测沟,进一步确定地下有无电缆、管线等设施。探测沟宽2m,深1.5m。由于去年锦花路翻修,锦花路路段DN300管线已预埋,并将管线端口预留在锦霞北路西端。我单位在开挖探测沟时,须用人工开挖找出管线预留端口。开挖出的垃圾用自卸车运送至指定地点。根据地下障碍情况制订下沟方案。 附图:浅开挖后地下管线示意图; 6、降水:我单位已进行了此路口的浅开挖,由于此处地下水水位较高,已在探沟内形成积水,须进行降水措施。我单位计划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式对须开挖的管沟进行降水。且此处有锦霞北区总生活污水排水管及检查井一座,由于检查井的老化,污水从检查井内渗出,必须配备一台潜污泵配合抽水。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