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卫生学习-选择题有答案

环境卫生学习-选择题有答案

环境卫生学习-选择题有答案
环境卫生学习-选择题有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C )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E )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B )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D )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C )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B )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C )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B )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 )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 )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E )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

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13.清洁生产是指(D )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

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

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

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D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

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C

2.E

3.B

4.D

5.C

6.B

7. C

8.B

9.D 10.A 11.A 12.E 13.D 14.D

四、问答题

1.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

(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

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按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

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3.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阶段。

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5.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

2.生活环境

3.生态环境

4.生态系统

5.食物链

6.食物网

7.生物放大作用

8.生态系统健康

9.剂量—效应关系

10.易感人群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2.环境流行病学

13.暴露

14.环境暴露水平

15.生物标志

三、选择题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都不是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食物网”的概念是( A )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健康是(D )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B )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D )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C )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E )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9.人群易感性是(C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E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B )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

E.夏秋季多见

12.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C )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A )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4.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A)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15.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6.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E )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E )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18.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A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19.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E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0.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B )

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1.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2.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C)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23.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D )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

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24.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E )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25.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B )

A.三卤甲烷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2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C )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E.胎儿期

27.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E )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

C.胎盘的结构

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

E.以上都是

28.高危人群即( A)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29.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D )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

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0.生物有效剂量是( B )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31.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D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高危人群

32.生物标志物是( C )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33.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 C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

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

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

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

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

34.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E )

A.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征的研究

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

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

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

35.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D )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

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

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D.A+C

E.A+B

36.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B )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3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D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E.发育毒性(致畸性)

3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E )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

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

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D.B+C

E.A+B+C

四、问答题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

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5.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优点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7.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引发;促长;进展

4.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5.暴露生物标准;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

二、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2.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3.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5.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6.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

7.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8.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9.剂量—效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10.易感人群: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2.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13.暴露: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

14.环境暴露水平:是指人群接触某一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剂量。

15.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三、选择题

1.A

2.D

3.A

4.D

5.B

6.D

7.C

8.E

9.C10.E11.B12.C13.A14.A 15.A16.E

17.E18.A19.E20.B21.A22.C23.D24.E25.B26.C27.E28.A29.D 30.B31.D

32.C33.C34.E35.D36.B37.D38.E

四、问答题

1.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

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对其干扰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另一方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变化加以适应。

2.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3.(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其复杂性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以污染物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②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③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④受污染影响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5.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环境毒理学是十分有用的手段。这是因为毒理学研究具有如下优点:①可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水平和强度(包括污染浓度和暴露时间),并能使研究因素单一、准确,避免了人群调查中存在的众多干扰因素;②效应观察指标不受限制,能利用实验动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来观察环境有害物所产生的病理改变,以便了解在体内作用的靶及毒作用机制。③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更有利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研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

(1)环境污染物(毒物)接触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等基本毒理学特征。

(3)污染物毒作用的机制及在机体内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

(4)污染物的特殊毒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检测和评价。

(5)研究和探索污染物在机体反应中出现的特异、敏感的测试指标,即生物标志,为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手段。

(6)对已造成健康危害,并通过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的可疑致病因素,建立动物模型予以证实。

(7)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或即将进入环境的化学物(化工产品、污染物、农药等)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8)应用于环境生物监测。

6.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①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安全是相对的,在任何情况下要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将有害健康的污染物完全清除,只能逐步控制污染,使对健康的影响处于一般人可接受的危险水平。②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或危害不仅是“有”或“无” 、“是”或“否”的判别标准,而是定量地阐明危害健康的程度。

7.现行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下列几个方面:

(1)预测、预报在特定环境因素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终生发病或死亡的概率。

(2)对各种有害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危险度进行比较评价,排列治理次序,用于新化学物的筛选,并从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证及各种经济效益、利弊分析,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有害物质及致癌物环境卫生学标准的研制,提出环境中有害化学物及致癌物的可接受浓度,同时研制有关卫生法规、管理条例,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大气污染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大气卫生标准

三、选择题

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B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反射无线电波

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E )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4.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D )

A.地势低凹

B.逆温

C.空气潮湿

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D )

A.SO2

B.H2S

C.CO2

D.O3

E.DO

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C )

A.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7.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D )

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8.大气发生逆温时( C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γ<0

D.γ>0

E.γ=0

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D )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降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E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E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C急性中毒

D.肺癌

E.佝偻病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E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B )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0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B )

A.6.5

B.5.6

C.4.5

D.3.0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C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多环芳烃

D.二氧化氮

E.灰分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

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 B )的颗粒物

A.≤100μm

B.≤10μm

C.≤2.5μm

D.≤0.1μm

E.≥1μm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

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儿童血铅在100μ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2.下列有关二恶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二恶英类有免疫毒性

B.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C.氯苯是二恶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

D.人体内二恶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E.二恶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E.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24.有关0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C )

A.属于二次污染物

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C.来自汽车尾气

D.可引起哮喘发作

E.儿童对03敏感

25.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中包括,除了( E )

A.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反应

C.对人体无间接危害

D.选用最敏感指标

E.对大气的自净作用无影响

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二级标准不适用于(A )A.风景游览区

B.居民区

C.农村地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E.文化区

27.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C )

A.捕捉烟波采样

B.烟波下方采样

C.棋盘式布点

D.四周布点

E.扇形布点

28.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 D )

A.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

B.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

C.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

D.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

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

29.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内暴露指标的是( C )

A.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B.尿氟

C.尿羟脯氨酸

D.血DO血红素

E.血铅

30.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对几种污染物制定了限值( E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E.10种

31.下面关于细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细粒子易沉积于肺泡中

B.细粒子又称为漂尘

C.细粒子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D.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E.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

3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

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C )

A.0.05mg/m3

B.0.10mg/m3

C.0.15 mg/m3

D.0.20mg/m3

E.0.30mg/m3

33.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D )

A.CO2

B.CO

C.O3

D.SO2

E.PAH

34.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A )

A.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

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

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

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

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

35.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 B )

A.N2O和NO

B.NO2和NO

C.NO和N2O3

D.N2O5和NO2

E.NO3和N2O

36.下列哪种气体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A )

A.CO

B.CO2

C.CH4

D.N2O

E.含氯氟烃

37.下列物质都可破坏臭氧层,除了( D )

A.CCl4

B.CFCs

C.N2O

D.CO2

E.哈龙类物质

38.烟囱的有效高度是指( E )

A.烟囱本身的高度

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C.烟气抬升高度

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

E.烟囱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乘积

39.下列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 E )A.气温高

B.天气晴朗

C.紫外线强烈

D.风速小

E.阴雨

40.大气颗粒物是指( D )

A.固体颗粒

B.液体颗粒

C.尘埃细粒

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

4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D)

A.O3

B.过氧苯酰硝酸酯

C.甲醛

D.CO

E.过氧乙酰硝酸酯

42.下面有关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E )

A.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

B.与可吸入颗粒物共存,其毒性大大增强

C.可以增强BaP的致癌作用

D.哮喘患者对SO2更为敏感

E.主要来源于硫酸厂

43.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B )

A.呼吸道炎症

B.微量元素缺乏

C.变态反应性疾病

D.机体免疫力下降

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

44.有关DO2的健康危害,错误的是( A )

A.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

B.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

C.毒性比DO高

D.哮喘患者对DO2较敏感

F.与O3有协同作用

45.光化学烟雾中最多的成分是(C)

A.PADs

B.DOX

C.O3

D.HCs

E.醛类

46.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B.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

C.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D.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E.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厂

47.下列哪种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A )

A.捕集

B.催化

C.燃烧

D.冷凝

E.吸附

48.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B.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 . 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D.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E.γ>γ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大气的自净,主要有哪些方式?

2.什么叫温室效应,气温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哪些危害?

3.臭氧层破坏有什么危害?

4.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5.基准与标准的比较有哪些?

6.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7.大气卫生工艺和防护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天然污染;人为污染;

3.点源;面源;线源

二、名词解释

大气卫生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大气中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限值规定以及实现这些限值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

三、选择题

1.B

2.E

3.B

4.D

5.D

6.C

7.D

8.C

9.B10.E11.E12.E13.B14.A 15.B16.C

17.B18.B19.B20.A21.B22.C23.D24.C25.E26.A27.C28.D29.C 30.E31.B

32.C33.D34.A35.B36.A37.D38.E39.E40.D41.D42.E43.B44.A 45.C46.B

47.A48.D

四、问答题

1.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扩散和沉降

(2)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3)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2.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多种有害影响。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从而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气候变暖可导致与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暖还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高,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降水量变化,最终导致洪水、干旱以及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增加。

3.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以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功能,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对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

4.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

(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5.(1)定义不同

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

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

基本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6.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4)选用最敏感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7.(一)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具体方法有:

(1)颗粒物的治理技术

(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地表水按水源特征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概括为“六类三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六类,及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级。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环境卫生学练习试卷9-2

环境卫生学练习试卷9-2 (总分:8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40,score:80分) 1.HOCl和OCl-的杀菌效果为 【score:2分】 【A】HOCl的杀菌效果与OClˉ相同 【B】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ˉ低80倍 【C】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ˉ高80倍【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ˉ低20倍 【E】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ˉ高20倍 本题思路: 2.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操作液为10%~20%,使用时 【score:2分】 【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松散【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腐蚀性较大,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效果一般【C】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些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紧密

【D】腐蚀性小,使用不方便,对水质无不良影响【E】腐蚀性小,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紧密,效果好 本题思路: 3.可吸入尘是指颗粒直径 【score:2分】 【A】<5μm 【B】>5μm 【C】<10μm【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1μm 【E】<0.1μm 本题思路: 4.毒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超出其维持平衡状态能力的生物学变化的最小暴露水平或剂量称为【score:2分】 【A】阈浓度【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阈上浓度 【C】阈下浓度 【D】急性阈浓度 【E】慢性阈浓度

本题思路: 5.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是 【score:2分】 【A】多因素弱效应特异性潜伏期长 【B】单因素强效应非特异性潜伏期短 【C】多因素强效应非特异性潜隐期 【D】单因素弱效应非特异性潜隐期 【E】多因素弱效应非特异性潜隐期【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6.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score:2分】 【A】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C】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直接指标 【E】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指标 本题思路:

《卫生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小儿体温( )为低烧。 A. 35.5~36.4℃ B. 36.5~37.4℃ C. 37.5~38℃ D. 38℃以上 2. 下列不属于婴幼儿耳的特点的是( ) A. 耳廓易生冻疮 B. 易患中耳炎 C. 外耳道易生疖 D. 对噪声迟钝 3. 鼻腔的易出血区在( ) A. 鼻中隔后方 B. 鼻中隔中部 C. 鼻中隔前下方 D. 鼻中隔前上方 4. 大脑右半球( ) A.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B.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C.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D.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5.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B. 维生素C可防癌、抗癌 C. 维生素C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D. 蔬菜漂洗过多易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 6. 下列属于化学消毒法的为( ) A. 机械法 B. 煮沸法 C. 漂白粉 D. 漂白粉 7. 从胎盘、乳汁获得抗体是( ) A. 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8. 鼻是保护( )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 A. 咽 B. 喉 C. 肺 D. 气管 9. 不属于传染病传染三环节的为(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染途径 D. 易感者 10. 三种睡眠障碍中醒后有异常表现的为( ) A. 夜惊和梦魇 B. 梦游症 C. 夜惊 D. 梦魇 11. 睡眠不足会引起儿童( ) A. 食欲减退 B. 精神一般 C. 脾气温顺 D. 不打瞌睡 12.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A. 食盐和食碱 B. 病原微生物 C. 动植物本身 D. 有毒化学物 13. 口服糖丸是( )疫苗。 A. 百白破 B. 脊髓灰质炎

《学前儿童卫生学》练习题

《学前儿童卫生学》 一、判断题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错误) 2.身高、体重是衡量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常用的指标。(正确) 3.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会影响人的健康。(正确) 4.长得胖就是健壮。(错误) 5.人体出汗后可使体温降低。6.托幼机构的炊事人员可以两年体检一次。(正确) 7.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会影响其健康。(错误) 8.儿童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的高。(正确) 9.学前儿童乳牙发生龋齿不会影响恒牙的生长。(错误) 10.托幼机构应频繁地轮换活动,变换活动的性质,使儿童的大脑皮层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能力。(正确)11.儿童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就越长。(正确) 12.有人说孕妇年龄越大,生出的孩子越聪明。(错误) 13.活动开始就应给儿童提供强度大的学习内容,以便使儿童尽快进入活动状态。(错误) 14.蛋白质是提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正确) 15.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正确) 16.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正确) 17.学前儿童的血压比成人低。(正确) 18.饭前可让儿童进行一些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增强食欲。(错误) 19.托幼机构在儿童午睡前可安排一些强度大的活动,以便使儿童疲劳后尽快入睡。(错误) 20.患病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正确) 21.儿童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的低。(错误) 22.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应及早矫治。(正确) 23.蛋白质主要来源于乳类、蛋类、豆类等。(正确) 24.进食过程中,儿童犯了错误要及时批评,以便改正。(错误) 25.某些儿童有鸡胸是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错误) 26.患水痘的儿童结痂后即没有传染性了。(错误) 27.儿童发生开放性骨折时,应先将外露骨骼推入伤口,再送医院治疗。(错误) 28.儿童不爱吃饭可能是缺锌造成的。(正确) 29.对于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可延长时间,直到玩尽兴为止。(错误) 30.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错误) 31.托幼机构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应每小时3次开窗换气。(正确) 32.儿童烫伤后应立即将贴身衣服脱去再用冷水冲。(错误) 33.学前儿童绘画、写字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10分钟。(正确) 34.某些儿童出现吃土、煤渣等异嗜癖是营养性缺铁的症状。(正确) 35.传染病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正确) 36.儿童将豆粒放入鼻孔内可用手指抠出。(错误) 37.儿童缺钙时,单纯补钙就可以。(错误) 38.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满足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正确) 39.糖有解毒功能,因此可以多吃糖。(错误) 40.学前儿童的阅读环境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分布均匀,从右上方射入。(错误) 41.某些儿童有鸡胸是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正确) 42.肺炎是三岁以下小儿夏秋季节的常见病。(错误) 43.口服补液盐不应用滚开水冲化。(正确) 44.断奶后,就应该添加各类辅助食品,以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错误) 45.幼儿年龄小,所需热能相对比成人要少。(错误) 46.骨折的现场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正确)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型 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 .结肠癌、膀胱癌 E. 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 .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 .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岁以下幼儿 岁以下儿童 ?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癌 E.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7.COPD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A.Cr B.As C.Hg D.Cd E.Pb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 A.2岁以下幼儿 B.6岁以下儿童 C.7~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 E.20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D.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阿米巴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1.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答案】C 12.复氧作用是指()。 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B.水中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氧不断地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 【答案】B 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学前卫生学练习题(一单选题)

《学前卫生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骨和骨连结组成人体的支架,称为()。 A.骨膜 B.骨质 C.骨髓 D.骨骼 ●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这符合大脑皮层的()原则。 A.优势兴奋 B.镶嵌式活动 C.建立动力定型 D.保护性抑制 ●最先萌出的乳牙是()。 A.第一磨牙 B.中切牙 C.侧切牙 D.尖牙 ●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是()。 A.铁 B.锌 C.碘 D.钙 ●在六种营养素中,可以产热的营养素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维生素C又名()。 A.硫胺素 B.胡萝卜素 C.抗坏血酸 D.叶酸 ●增进抗龋齿能力的最主要微量元素是()。 A.钙 B.氟 C.磷 D.维生素D ●大脑左右半球各将人体相反一侧置于管辖之下,符合大脑皮层的()原则。 A.优势兴奋 B.镶嵌式活动 C.对侧支配 D.保护性抑制 ●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A.斜视 B.弱视 C.近视 D.斜视性弱视 ●计划免疫属于()。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是由空气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 C.甲型肝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能够促进钙、磷吸收,对骨骼的形成极为重要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肥胖症属于()。 A.心身疾病 B.营养性疾病 C.消化道疾病 D.遗传性疾病 ●在冷水浴中刺激较温和、方法简便的锻炼方法是()。 A.冷水擦身 B.冷水盥洗 C.冷水冲淋 D.冷水洗手 ●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 A.躯干和内脏 B.四肢和头部 C.躯干和四肢 D.头部和内脏 ●运动系统是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A.四肢骨 B.躯干骨 C.关节 D.骨连结 ●婴幼儿的呼吸为()。 A.深呼吸 B.浅呼吸 C.腹式呼吸 D.胸部呼吸 ●兴趣能促使幼儿的____的形成。() A.“动力定型” B.“优势兴奋”状态 C.“镶嵌式”活动 D.非条件反射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1%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无机盐是()。 A.钙 B.铁 C.碘 D.锌 ●在儿童的热能消耗中,幼儿所特有的,且与其生长的快慢成正比的热能需要是()。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活动 D.食物特殊动力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一、A1 1、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 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E、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收与排泄 C、信息传递 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E、营养物质的转换 3、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 A、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 B、生物群体、空气、土壤、水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 D、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水圈、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4、食物链的概念是

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 A、生物群落构成 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 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 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6、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 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 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 7、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 A、剂量或强度 B、作用持续时间 C、受害的人群数量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 B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岩石圈 D. 生物圈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 E 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 B. 脉搏、心率 C. 代谢产热量 D. 出汗量 E. 温热感 【答案】 C 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 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 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 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生活居住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引起 "富营养化 "的原因是()。 A. 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 温室效应 C. 酸雨 D. 氮循环不平衡 E. 以上都是 【答案】 D 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 D 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 C 8. 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 普通氯化消毒法 B. 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 二氧化氯消毒法 E. 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 D 9.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细菌学指标 D. 水体自净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答案】 D 10. 酸雨是指降水的 pH 值小于()。 B. 5.6 C. 4.6 D. 3.6 E. 2.6 【答案】 B 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 呼吸带高度 B. 0.5 米的高度 C. 1.0 米的高度 D. 3 米的高度 E. 5 米以上高度 【答案】 A 12. 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 吨,煤中含硫量为 1%,约有 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 SO2()。 A. 9.0 吨 B. 4.5 吨 C. 18 吨 D. 90 吨 E. 45 吨 【答案】 A 13.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 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C. 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A. 6.6 B. 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高温的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散热。 15、家畜低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_____之间。牛的生长肥育温度以_____左右最佳。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_____。 17、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则露点_______,否则,反之。 18、一般,种鸡和蛋鸡光照强度可保持在_______;肉鸡和雏鸡______即可。 19、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相邻地区的_______差异而导致_____差产生的。 三、选择题: 1、在气象因素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_______。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动作就逐渐迅速准确,其原因是() A.神经纤维的突起逐渐形成 B.神经纤维的分枝逐渐形成 C.神经纤维的髓鞘逐渐形成 D.神经纤维的接触逐渐形成 2.下列关于脑细胞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蛋白质 B.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脂肪 C.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D.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麦芽糖 3.生长发育包括() A.体格发育和脑发育 B.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C.肌肉发育和脑发育 D.骨骼肌肉发育和精神发育 4.语言教育形象化的作用是() A.能够刺激右脑机能发展 B.能够达到活化左脑的目的 C.能够协调左右脑的作用 D.能够有助理解和记忆 5.婴幼儿发育最快的系统为()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6.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系统为() A.内分泌系统 B.泌尿系统 C.运动系统 D.生殖系统 7.下列关于反映小儿近期生长发育状况指标说法,正确是() A.身长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B.胸围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C.肺活量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 D.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8.季节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身高增长较快和体重增长较快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冬季 B.冬季、夏季 C.春季、秋季 D.秋季、冬季 9.下列关于儿童热能消耗的描述,正确的是()A.儿童的热能消耗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无关 B.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占儿童热能消耗的绝大部分 C.儿童和成人由于活动所需的热能是一样的 D.摄取食物不需要热能供给 10.儿童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活动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1.不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方法是()A.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谷类与豆类混食 B.将豆类适当地加工、烹饪,提高其消化吸收率C.在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或特别需要的营养素D.赖氨酸对人体非常必要,在每餐饭菜中都要添加赖氨酸 12.下列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是()A.蔬菜 B.根茎类 C.蜂蜜 D.谷类 13.膳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 A.吃的越多,长的越胖 B.纤维素可以吸收和保留水分,并刺激肠蠕动C.使血浆胆固醇的含量升高 D.膳食纤维有利于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14、儿童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有() A.钙和铜 B.碘和镁 C.铁和锌 D.硒和钠 15.下列关于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利用 B.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原生环境次生环境)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荒漠化) 3.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5.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阶段。(引发;促长;进展) 6.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7.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8. 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9.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_____与______两类。(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二、单选题 1.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2.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教学文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答案】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 B.5.6 C.4.6 D.3.6 E.2.6 【答案】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答案】A 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答案】A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孩眼球的_______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2.传染源是指被_______感染的人或动物,它包括病人、_______和受感染的动物。 3.精神性厌食是一种由_______因素引起的_______障碍。 4.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_______和_______。 5.脂类是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6.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又名_______。 7.病原携带者包括_______和_______。 8.脊柱生理性弯曲包括颈部前弯、_______部后弯、腰部前弯和____部后弯。 9.日射病是由于阳光长时间照射_______,使脑膜和大脑充血,为_______的一种类型。 10.骨折的急救原则是_____。儿童骨折时可能发生“折而不断”的情形,这叫做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者、管理传染源 C.保护感染源、管理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D.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2.对于3~6岁儿童来说,鱼和肉理想的烧切方法应该是( ) A.碎末 B.去刺、小丁 C.大块 D.肉泥 3.2~7岁儿童身高的推算公式是( ) A.身高=年龄×4+70厘米 B.身高=年龄×4+75厘米 C.身高=年龄×5+70厘米 D.身高=年龄×5+75厘米 4.以下关于左脑的不正确描述是( ) A.左脑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 B.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 C.左脑具有显意识功能 D.很小的孩子能在一群人中辨认出一张脸,这是左脑的功能 5.心脏听诊中,听到的柔和、风吹一样的声音是( ) A.器质性杂音 B.心跳 C.脉搏 D.功能性杂音 6.以下关于儿童恐惧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随着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恐惧会慢慢消失 B.儿童只会对具体事物感到恐惧,而对抽象概念则因无法理解,也就无所谓恐惧 C.恐惧症就是恐怖症 D.恐惧症是无法用“脱敏”法矫治的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 A.智力发展正常 B.乐于与人交往 C.行为统一和协调 D.情绪稳定 E.性格特征良好 2.听力检查的方法有( )

学前卫生学试题和答案

学前卫生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新生儿出现水肿现象往往发生在出生后(b ) A.1天 B.3~5天 C.10天 D.30天 2.婴幼儿呼吸方式的特点是(b ) A.以胸式呼吸为主 B.以腹式呼吸为主 C.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并重 D.既不属于胸式呼吸也不属于腹式呼吸 3.儿童在出生后某一时期胸围会赶上头围,该现象发生的时间段是(b ) A.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半左右 D.2岁左右 4.儿童体格发育最重要及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c ) A.手长、足长 B.上下肢长度 C.身高和体重 D.头围和胸围 5.具有抗生酮作用的营养素是(c ) A.蛋白质 B.脂类 C.碳水化合物 D.水 6.不属于引起食物中毒原因的是(d ) A.食品被污染 B.动植物组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C.有毒化学物质被加入食品之中 D.食用致敏食物 7.不属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表现的是(d) A.面色苍黄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表情呆滞、嗜睡 D.恶心 8.“常规遮盖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主要用来治疗(c ) A.远视 B.近视 C.弱视 D.散光 9.丙种球蛋白是( b) A.自动免疫制剂 B.被动免疫制剂 C.非特异性免疫制剂 D.自然自动免疫制剂 10.具有低烧、多汗、夜惊、磨牙症状表现的儿童可能患了(a ) A.蛔虫病 B.蛲虫病 C.钩虫病 D.鞭虫病 11.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c ) A.37℃以下 B.36℃以下 C.35℃以下 D.34℃以下 12.儿童梦魇现象属于(a ) A.睡眠障碍 B.情绪障碍 C.品行障碍 D.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13.家长或教师矫治儿童焦虑症、恐怖症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 A.系统脱敏法 B.阳性强化法 C.负强化法 D.消退法 14.儿童膳食中所供热能占总热量25%的餐点是(a ) A.早餐 B.午餐 C.午点 D.晚餐 15.一般情况下,骨折现场急救处理的第一步是(a ) A.固定 B.冷敷 C.止血 D.把伤者移到担架上 16.给婴幼儿测量体温的合适情境是(d ) A.哭闹 B.饭后 C.运动后 D.安静后 1.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