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全)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全)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全)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全)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

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他们处在各方面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制定“0—3岁儿童教养大纲”,为实施良好的早期教育提供依据。

儿童发展既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早期教育,同时,由于儿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我们的教育也应从每个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照搬大纲的一般性要求,如儿童在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比大纲所说的“超前”发展了,可按下一个年龄阶段的要求进行培养。

大纲包括身体与动作、语言与认知、生活与交往等方面的教养要求,具体划分为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两大部分。发展指标是指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教养策略是向教养者提供具体的教养指导与建议。应该强调: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在具体运用中,应把各方面的教养要求自然地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0-3岁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

出生—1个月

发展指标:出生后的婴儿具有无条件反射,如觅食、吸吮、吞咽以及握持反射、迈步反射等等多种无条件反射。每天睡22-16小时。婴儿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俯卧时有本能的挣扎,使面部转向另一侧。对及时、反复的视听刺激有初步的记忆能力。喜欢看人脸,特别是妈妈的笑脸。喜欢被抱起来与其谈话、逗笑。对于咸、甜、苦等味道和母亲的体味有反映,常用微笑、皱鼻、伸舌或其他表情与动作来表示欢迎、讨厌、拒绝。

教养策略: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早开奶、多吸吮,勤哺喂。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多交流。让婴儿充分享受母爱。训练婴儿抬头,给他一些俯卧的机会,让他练习抬头。婴儿仰卧位时,在其上方20-30厘米处悬吊一些色彩鲜艳、有声响的玩具,经常调换或变换位置。当婴儿发出不同的单音如“啊”“哦”“呜”的时候,可以及时重复这些发音,表示鼓励。

1—2个月

发展指标:在床上,婴儿可以将头部抬高一些。在被抱起时,他开始能较好地撑起头,但有时仍然会下垂或倒向另一边。抓握反射消失,出现自觉的抓握动作。可以看见几尺远的较大物体,移动的物体特别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会注视周围环境,辨认熟悉的人和物,对外界的好奇心不断滋长。可以拿东西放进嘴里,偶尔会看见自己的手,手的突然移动会让自己吓一跳。婴儿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情感,也会对父母与他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作出反映,在父母说话时,他会模仿嘴唇的运动。在白天,清醒的时间稍长,小睡减少了,啼哭也减少了。

教养策略:让婴儿生活逐渐形成规律,渐渐养成按时吃、喝,按时睡眠的习惯,训练醒来把尿,掌握大小便的规律,建立大小便的条件反射。每天俯卧半小时以上。每天将婴儿睡的位置变换几次。用亲切的声调多与婴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并引起他的注意。训练婴儿眼睛追视移动的物体,触摸抓握各种玩具。早期预防肥胖症。

2—3个月

发展指标: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脑细胞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开始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面孔和物体。有意识地移动手和脚。开始微笑,乐于与熟悉的面孔交往。抓、扔等细小动作开始发展。头部能直立着向四周张望,俯卧时能抬起前半身。开始咿呀学语,与父母“谈话”。两只手在胸前接触,能摇晃、注视自己的手。

教养策略:父母与孩子多说话,对孩子咿呀学语要有呼应,与他勤“交谈”。帮助婴儿用手拍打、够取眼前的玩具。让婴儿听简单、快乐的音乐,抱着他随着音乐节奏“跳舞”。

注意防止小儿佝偻病。让婴儿俯卧,用镜子逗引他抬头挺胸。带婴儿到户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引导婴儿看颜色鲜艳的图片。满足婴儿希望成人抱的需要。对婴儿的哭或其他需要表示关注。教婴儿认识爸爸妈妈,培养亲子情感。用安详的笑脸与婴儿交流。

3—4个月

发展指标:婴儿颈部肌肉变得有力。在床上趴着时,头部已能抬离床面数秒钟。平躺时,可以自己翻身,变成趴的姿势。手能握住玩具。可以看4-7米远。会向母亲伸手要抱和大声笑。对周围物品都感兴趣,吃奶时会出现分心。睡眠时间已形成规律。婴儿自主发音明显增多。

教养策略:加强感官训练。让孩子多听、多看、多摸、多嗅、多尝。坚持母乳喂养。让婴儿学习翻身、能主动抓取桌面上的玩具。经常变换小床的位置或变换睡觉的朝向。3个月的婴儿可以睡枕头了。训练婴儿多运动四肢,可用松紧带将玩具轻轻拴在婴儿的手腕或足的踝部上,诱导他运动四肢来牵动玩具。强化婴儿的发音,鼓励他咿呀学语。

4—5个月

发展指标:扶婴儿的掖下能站直,会抓住悬吊的物体,听到叫名字会注视和笑。仰卧时抬起双脚踢蹬。会两手各握一样玩具。会翻身,扶起后能坐、立。能咬放在嘴里的东西。会找铃铛、看电视。喜欢藏猫猫,会摇晃和敲打东西。会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开始认人,能认识妈妈。知道认生。

教养策略:添加蛋黄、米糊、水果泥、菜汤等副食。有计划的让婴儿听儿歌、欣赏音乐。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练习一个手抓一个物体。发展下肢力量,为站立作准备。与婴儿面对面的练习发音,有表情的发出“啊——啊”“呜——呜”“爸——爸”“妈——妈”。培养婴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以温和愉快的态度对待他们。

5—6个月

发展指标:脑重是出生时的两倍。能独坐片刻、会抓握自己的脚玩耍。大人扶着站立时,两脚会做蹦跳的动作。听到名字会转头。会撕纸、抓去蒙在脸上的手帕。向熟悉的人微笑。会扔东西。玩具从一手递交另一手。喜欢到室外玩。开始认生,会发脾气。会双手抱住奶瓶。

教养策略: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与孩子愉快的游戏,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多给婴儿接触人的机会,不要在生人刚来时突然离开孩子。引导宝宝练习抓握小的物体。对他的发音要给予应答和鼓励。同时建立语言信号反应,多次重复某一词语并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从学习靠坐到独立坐着。练习抓取小东西。学习自己吃饼干。学会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意思,例如点头或摇头。

7—8个月

发展指标:开始长出门牙。能双手扶着站立,会爬。见父母及熟人要求抱。会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玩具。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能独自坐稳、会自己拿饼干吃。喜欢用牙齿

啃咬东西。会寻找掉下的玩具。会推掉自己不要的东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提高。有初步的模仿能力。

教养策略:训练爬行的动作。在不同的位置用玩具引诱婴儿练习爬行,练习扶栏杆站立。

训练孩子拿起一个玩具,放下一个玩具。玩耍指拨玩具,练习食指动作。玩寻找东西的游戏。学习用动作表示“谢谢”、“再见”、“欢迎”。学习用杯子喝水。培养入睡的好习惯,学会自己安静入睡。教婴儿指认图画,简单讲解婴儿画报。

9—10个月

发展指标:长牙3-5颗。尝试着独自站立。会从抽屉或箱中取出玩具。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东西。能听懂常用词的语意。会“察言观色”。会玩与人合作的游戏。会喊“妈妈”,能听懂命令,理解“不”。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喜欢模仿动作。

教养策略:训练婴儿扶着或靠着练习站立,成人扶他的掖下学习走路。训练将手中的小东西或玩具投入到大的容器中,训练手的控制力。引导他看图片,模仿成人的发音,加紧培养学习听和说的兴趣。扩展交往范围,有意接触陌生人,与同伴游戏,体验与人相处的愉快情绪。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边吃边玩。练习扶着栏杆蹲下捡拾玩具。训练大小便坐便盆。带婴儿玩娃娃,学习关心他人。

11—12个月

发展指标:长牙5-7颗。会扶着物体行走或自己走几步,能听名称指物或5-6种图画,会用手势表示简单需要,说莫名其妙的话,对父母表示依恋之情。会打开折叠的东西,例如会把书打开、合上,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会用手掌握笔涂涂点点。能听懂较多的话,会听指令拿东西,听故事时会模仿动作,自我意识萌芽。

教养策略:断奶后,注意合理膳食。练习独立行走和手膝爬行。训练搭积木、打开盖,盖好盒盖,用棍子够玩具。鼓励婴儿用笔画画,学发音、学说话,模仿小动物叫声。选择简单的儿歌念给婴儿听,认识人的五官,认识红色,听指令拿东西。禁止婴儿做不该做的事,学会最初的约束自己,不能“为所欲为”。学会最初的交友,学会与别人分享。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1岁至1岁3个月

发展指标:萌发好奇心,喜欢不停的运动。会经常爬到家具上。会爬上椅子并能转身坐好。能拉着成人的手上楼梯,会独立地平稳行走。能拉着玩具侧着或倒退走。会自己坐下、蹲下和独自站立。会动手游戏:从瓶中倒出小球,握柄摇动拨浪鼓;会把小球捏起,放入容器中。会反复拧紧拧松瓶盖。会尝试自己用勺子装上食物放进嘴里。会将两三块积木叠放在一起。在成人的帮助下,会把简单形状的东西放入模型中。能用手攥着笔杆随意涂抹。能听懂熟悉物品的名称,能指认熟悉的人或事物。会说出几个简单的字、词。开始出现难懂的语言。有意识的行为开始增多。能记住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对熟悉的家人有很强的依恋感。

教养策略:为刚刚学步的孩子提供安全无障碍的运动环境。鼓励、支持、满足他肢体动作的需要,引导儿童体验满足的喜悦。坚持饮食起居有规律、饮食营养搭配合理全面、衣着简洁方便活动等,这对学步儿童十分重要。为孩子添加方便自己使用的餐具、用具。如:带柄的饭碗和带“吸啃”的饮水杯等,为孩子尝试自我服务创造条件。成人须保证对幼儿的全程看护,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精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与环境刺激,通过听、说、看、触摸等多种感觉活动,帮助婴儿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和记忆的经验积累。父母尽可能多的通过游戏中与孩子的体肤接触,通过言语支持、提高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培养稳定愉快的情绪。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让孩子和小伙伴或他们的家长多接触,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及陌生人的适应能力。

1岁4个月至1岁6个月

发展指标:会跑,但不稳,常常会摔倒。喜欢扔球和抬脚踢球。能自己扶着楼梯的扶手上楼,会倒退着爬下来。可以蹲下或弯腰拣起玩具而不跌倒。会双手端水杯、会用勺取物,会模仿简单的动作,能从熟悉的一些物体中,鉴别出其他物品。能模仿画出简单的线条,能一次多页的翻看图书。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发展,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许多能听懂的字词。会执行简单的命令。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做事。会辅以手势、表情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尝试各种行为,以观察别人的反应。会有无理行为、会发脾气,开始表现出对食物的偏好。对黑暗和某些动物产生恐惧。

教养策略: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给孩子创造学习新的生活本领的机会:学会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逐步习惯于穿整裆裤,练习自己戴帽脱袜。成人在养护过程中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揠苗助长”会造成人为挫折,“盲目迁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为孩子提供刺激丰富的语言环境。利用他爱听、爱模仿的

特点,通过多听和学说增进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为孩子创设刺激丰富的游戏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耍,培养孩子积极快乐的心境,强化好奇、好动、爱探究的天性。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成员之间和睦相处,长幼之间礼貌相待,使孩子在健康、友善的人文关怀中模仿学习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技能。

1岁7个月至1岁9个月

发展指标:能双手扶栏上下楼,能控制跑的动作,有意识的绕开障碍物。会踢球,扔球的动作更加灵活。会向前、向侧和倒退着走路。坐在地上会把球滚向对方,并能接住滚回来的球。能搭5—7块积木。会倾倒容器内的物体,再将物体装入容器内。会正确的使用勺子。会根据颜色匹配物品,能将三角形、圆形和方形放入形状相同的孔内。进入语言发展加速期。爱说,爱模仿成人的语言。能将2—3个词组合起来,会用简单的短语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时会创造出莫名其妙的新词和古怪的句式。形成了初级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和使用人称代词“我”。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非常关心自己的财产,常要求与其他东西分开保存。大脑神经系统逐步成熟,可以在成人的帮助、提醒下学习控制大便。

教养策略:在居家环境中设立可以满足孩子独立活动的安全区域。将尖锐的器物、药品、电源插座等危险物,置放在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使孩子在愉悦的自主活动中快乐成长。有计划的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学习使用便器,鼓励孩子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主动的运用语言请大人帮忙和表示谢意。在一日饮食中,可适当添加少部分硬食物,如面包干等,促进孩子颌骨及牙齿的发育。准备适合这个年龄幼儿玩耍的玩具,促进他认知水平和手部肌肉的活动能力的发展。满足孩子自己做事的愿望,让他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体验因果关系,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事物。学习自己收拾玩具。为孩子提供规范的语言模仿、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强化孩子听、学、说和创造新语汇的欲望与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岁10个月至2岁

发展指标:能坐在带轮子的车上自己蹬动双腿向前走。会弯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能将手中的物品朝某个目标扔去。能从楼梯矮阶上往下跳。能粗略的模仿画简单的线条:如画不规则的圆形和竖线。能把大小不同的物品叠放在一起,开始学会一页一页的翻看图书,能根据形状、质地匹配物品,能够完成简单的拼图。会较长时间地观看着有漂亮插图的图书。喜欢倾听简单的三字儿歌、韵律诗和歌曲,会随着音乐节奏拍手,试着学唱歌。能准确的使用一

些词汇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喜欢得到表扬。能清晰的说出所要东西的名称,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背诵一些儿歌。有初步的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白天能控制小便,大便,晚间不尿床。

教养策略:孩子希望能有摆脱成人管束的短暂时空。为保证幼儿足够的运动与新鲜空气的摄入需要,成人不要因为惧怕意外事故,而消极的控制、约束幼儿的活动。在要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能接受多种食物,能喝白开水,养成每日(4-5次)定时、定点、定量的进餐习惯。为孩子提供便于穿脱与活动的衣裤,降低孩子在自理大小便中的难度,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游戏不断激发孩子的玩耍兴趣和探究愿望,鼓励支持孩子乐于接受和自己寻求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重视、欣赏孩子主动向成人表达意见,诉说愿望的举止,使孩子在语言沟通中,不断获得肯定感受成功自信。引导孩子看书、读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并用行动表明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正确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反之,要及时制止或转移他的注意力。

2岁至2岁6个月

发展指标:行走自如,走路时能看着要去的地方,会主动的避开障碍物。会双脚跳,会踮起脚尖走路,能自己上下楼梯。跑得很好,能单腿站立两秒钟左右。手和手指的动作日见灵活、协调,能叠放多块积木,能两手配合做事,会穿珠、会把积木连结成桥。手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能模仿画垂直线、水平线和圆圈等。能正确识别简单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能判断物体的远近、大小、里外,对发现不同物体的不同特点感兴趣。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位的称呼。能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差别。会背诵1到10的数字,能背几首儿歌,能记住一些歌曲,爱听故事。会说简单的复合句,会准确的在表述中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能在成人的语言指导下调节自己的行为。能较清楚的判断他人对自己的期望。禁止做的事情知道不去做,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表现出同情心、自尊心和怕羞。不顺心时会发脾气。能很好地自己吃饭,会穿脱简单的衣服,穿松紧带的裤子和解纽扣。

教养策略: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自然的融合在日常生活里,切忌恐吓和过分强化,避免由于成人的养护偏执,造成幼儿胆小退缩的性格。孩子独立做事,坚持己见的时候增多,要在避免对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使孩子在自主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积累认知经验。在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卫生习惯的同时,培养他掌握相应的技能:会自己洗手、擦嘴等。精心培养处于第一心理对抗期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他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克服任性和执拗。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在做客、聚餐、购物等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

做,能为获得成人的赞许约束自己的行为。吸引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搬运物品,送东西给长辈,收拾玩具和用具等。在做家务过程中,感受空间位置的变化,体验行为与结果间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等。在生活游戏中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如“一个杯子”、“两块糖”。

2岁7个月至3岁

发展指标:跑步平稳,会骑乘小三轮脚踏车。能单足站立,会两脚交替上下楼梯。能原地向前、向上跳,会从高处向下跳。会手臂举起从肩上投掷东西。会边角相对,折叠长、正方形纸。能系扣子、解扣子。能画圆形和交叉线。向杯中倒水时能控制流量。能够完成简单的拼图。初步知道今天与明天的概念。掌握长短等概念。能叫出家庭中所有物品的名字。能熟练的做不同物体的匹配游戏。能记住更多的事情,能听懂更多的词。理解和掌握一些表示时间、数量概念的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懂得“你”“我”“他”,能回答成人简单的问题。表现出想象力,开始进行装扮游戏。会使用一些新的社交技能来博得他人的喜爱、夸奖。喜欢和小伙伴玩,但常有冲突。

教养策略:在愉快地进餐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进餐规矩。能在固定的地方安静的吃净自己的一份饭菜,会正确的使用餐具,不偏食、不挑食。帮助孩子建立持之以恒的定时排便的习惯。大便后,懂得请求成人帮助自己清洁身体。在复杂的运动与游戏中,保护幼儿对周围事物积极关注的好奇心和对身边变化的敏感反应,积极耐心的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鼓励他自己寻找答案。注重对孩子进行遵守社会公约规范的适应性培养。体验在公共场所游戏时,轮流分享带给每个人的平等、愉快;与父母外出购物、付款时学会选择和等待;参观游览时感受规则与约束等等,不断提高孩子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通过多种亲子趣味游戏,激发孩子学习探究的热情与好奇。鼓励孩子提出疑问,发现新异,赏识孩子游戏中的“破坏”、发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日常生活里,鼓励他乐于做自己能做的事,将他对成人的倚赖尽可能的降低。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提纲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1、掌握科学的内涵P2 2、掌握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P3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P3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 1、掌握儿童思维发展的四阶段P8 2 、掌握最近发展区含义P10 3 、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影响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P11 4、掌握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和内容P14 第二节教育学基础 掌握世界学前教育的共同目标(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之下第二段第六行P21)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一节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1 、掌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2 、掌握3-6岁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P23- P24 3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P25- P27 4、掌握科学经验的含义P27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1、纲要中科学教育领域的总目标P28 2 、科学情感和态度要注重哪四个方面?P28- P29 3、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哪四个环节构成?P30 观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表达交流 4、关于纲要中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我们如何理解?P32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1 、掌握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P35- P36 2 、掌握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 P41 3、掌握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P47(掌握心理组织的三个常用方法:以季节为主线、采用单元式、以五大领域为依据)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 、掌握观察的含义P52 2 、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P54 3 、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P55 第二节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 、掌握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P62 2 、掌握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P63(重点关注如何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大纲

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他们处在各方面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制定“0—3岁儿童教养大纲”,为实施良好的早期教育提供依据。 儿童发展既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早期教育,同时,由于儿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我们的教育也应从每个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照搬大纲的一般性要求,如儿童在某一阶段的某一方面比大纲所说的“超前”发展了,可按下一个年龄阶段的要求进行培养。 大纲包括身体与动作、语言与认知、生活与交往等方面的教养要求,具体划分为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两大部分。发展指标是指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教养策略是向教养者提供具体的教养指导与建议。应该强调: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在具体运用中,应把各方面的教养要求自然地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0-3岁发展指标与教养策略 出生—1个月 发展指标:出生后的婴儿具有无条件反射,如觅食、吸吮、吞咽以及握持反射、迈步反射等等多种无条件反射。每天睡22-16小时。婴儿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俯卧时有本能的挣扎,使面部转向另一侧。对及时、反复的视听刺激有初步的记忆能力。喜欢看人脸,特别是妈妈的笑脸。喜欢被抱起来与其谈话、逗笑。对于咸、甜、苦等味道和母亲的体味有反映,常用微笑、皱鼻、伸舌或其他表情与动作来表示欢迎、讨厌、拒绝。 教养策略: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早开奶、多吸吮,勤哺喂。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多交流。让婴儿充分享受母爱。训练婴儿抬头,给他一些俯卧的机会,让他练习抬头。婴儿仰卧位时,在其上方20-30厘米处悬吊一些色彩鲜艳、有声响的玩具,经常调换或变换位置。当婴儿发出不同的单音如“啊”“哦”“呜”的时候,可以及时重复这些发音,表示鼓励。 1—2个月

3-6岁学习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 目标小班中班大班 年龄特点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对物体 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 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 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 性均相对较差。 3-4岁的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 属于直觉行动思维。 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 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他们对事物的 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 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 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 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4-5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 思维为主。 5-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 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 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 规律。这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 增强。 5-6岁的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提高,开 始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部分地开始理解数 和量的守恒和包含关系,能掌握“左右”等 较为抽象的概念。 5-6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 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开始萌芽。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1、抓住各种事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 欢探索的需求。 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索活动(如敲 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 何盛满;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创造与提高 宽松的环境。 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 (动植物、人物、石、水、沙、泥等自然物 和木块、布、塑料、纸)、现象(天气、颜 色变化、沉浮、磁铁吸铁等)以及变化的简 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 2、支持幼儿对身边的常见食物、现象大胆 1、通过观察和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体会 大自然的美与奇妙(色彩缤纷、自然形态、 数量化特征等),热爱大自然。 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 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 3、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类型:理论型 撰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日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601125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与教育相融的应用性特点。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之前所学课程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综合成果转化,本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该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实施科学教育,并协调拓展其他教育活动共同完成学前儿童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与实践,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儿童教育及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以及当代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内容和方法选择、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学前儿童成长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幼儿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与组织儿童进行科学领域集体、区域等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热爱和忠诚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科学教育观;并结合教学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述 1.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价值;美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对我过儿童教育的价值,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为以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铺垫。使学生对本科目有一个了解。 3.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4.教学难点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2007-11-13 作者:佚名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进入论坛 第一部分总论 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导幼儿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结合北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城郊各类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均应遵循《纲要》和《细则》的要求,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幼儿园教育总要求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与教育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要热爱幼儿,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 二、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 (一)幼儿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由于先天素质、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的不同,幼儿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能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在学习中活动的主要是具体经验。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 有而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语言、社会等方面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模仿,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它既可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能学到不良行为。幼儿经常接触的成人、同伴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此外,一些影视作品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也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真实问题情境使幼儿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 (二)家长 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他们对幼儿游戏和活动的关注以及所表现出的兴趣,与幼儿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学习指南+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

拉等)。 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 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的量的特征。的尝试和探索。 3、引导幼儿能认识较多的和常见的科技生 活用品(微波炉、榨汁机、录音机、洗衣机、 空调等),并能初步知道这些用品对人们生 活的作用。 4、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 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和沉浮 等现象,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 想。 5、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活动, 感受比较的过称和结果,获得初步的比较能 力。 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 和解决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连续观察、 探究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和规律,尝试学习 简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4、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引导幼儿了解风、 电、水、太阳等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 会事物的两面性。 5、在各种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感知和 主动探索可接触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 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 游戏,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 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6、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 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 7、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使 用常用工具(如订书器、打孔器、曲别针、 涂胶器、小锤子等),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 并能积极地进行大胆想象。 8、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vcd 机、cd机、烤箱、电脑等),初步知道其功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1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面)。 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个”等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创造条件。 8、提供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 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读10 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 义。 10、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 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 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11、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10以内数中 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 1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验和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 后方位。 13、引导幼儿对测量的兴趣,进行非比阿婆 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 14、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 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15、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使用相 关的数学语言,如“一份”、“一些”、“5条”、 7、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 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 8、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会看整 点、半点,体会钟表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可逆 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辨 认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 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10、利用和创设各种时机,鼓励幼儿运用数 学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11、鼓励幼儿使用相关的数学用语言和词 汇,如“因为……一样”、“因为……不同”、 “倒数”、“x比x多”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14401405 课程学时:36学分: 2 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二年级一学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研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具体研究对象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怎样引到幼儿学科学、怎样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怎样为幼儿学科学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设备;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其效果等。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全面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活动设计、评价等专业知识,从而初步具备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记住和理解教材中各种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 2.能够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4.知道怎样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进行科学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主 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教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等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北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

北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健康) 目标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年龄特点 3-4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 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 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 伤,易感染疾病。幼儿园的生长发育存在较 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3-4岁幼儿大脑皮层易兴奋,注意力易 转移,行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生活自理能 力较差。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欠佳。骨骼 弹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 心肺系统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平衡、 躲闪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易疲劳。 4-5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 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 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 伤、易感染疾病。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 明显的个体差异。 4-5岁幼儿大肌肉发育较为迅速,动作 发展明显飞跃。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肌收缩 能力、肺活量有了一定提高。 对空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对病菌的防 御能力有所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活卫 生习惯逐步形成。 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 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强,已能 适应一定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但动作的准 确性和自控能力还较差。 5-6岁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仍处于 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 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 伤、易感染疾病。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 明显的个体差异。 5-6岁幼儿大脑的抑制过程逐渐增强,减 少了冲动性,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 提高。 初步具备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 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一 定的生活卫生习惯。 具备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了很 大提高。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冒险的动作, 协同活动逐渐增多。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3-6岁学习指南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语言)

---------------------------------------------------------------最新资料推荐------------------------------------------------------ 3-6岁学习指南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 施细则(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语言)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有些音发得还不够准确和清晰。 此时是他们语音发展的关键期。 这时的幼儿已经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其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 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 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音,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 他们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 在使用简单句的基础上,其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5~6岁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能够清楚地发出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能听懂更多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能够掌握表示因果、转折、假设关系的连接词,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能用语言描述事物发展的顺序,并且会有意识地组织句子,表达时运用各种语气。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愿意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喜欢应答。 1 / 9

1 、鼓励幼儿主动运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大胆运用词汇,体验语言交流对自己的意义。 引导幼儿会发起谈话,鼓励幼儿自然、有礼貌地与人交流,能大胆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各种句式、语气等)清楚并连贯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做法2、引导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学会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和愿望。 2、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1 、引导幼儿能够注意倾听他人讲话。 2、帮助幼儿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并能做出相应反应。 1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和理解日常生活用语、成人要求、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信息。 2、引导幼儿知道能从图书、电视、电脑、广播、口头交谈等多种途径得到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感受快乐。 引导幼儿能有意识地注意倾听,能听懂所接受语言(同伴的、成人的、媒体的),理解对话和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意思。 3、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需要。 1 、鼓励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和想法,喜欢提问,积极回答问题。 2、创造机会鼓励幼儿敢于在人多的场合下自然、大方地讲话。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①、②、③。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①、②、③、④。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①、②。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①,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思考的方法,一种是②,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①、②、③、④。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①、②、③。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①、②、③、 ④。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①、②、③、 ④。 二、解释名词: 1.科学 2.观察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 5.讲述法 6.项目活动 7.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三、简答题: 1.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2.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3.简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4.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5.科学发现室对于幼儿学科学有何作用? 6.简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7.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8.简述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及组织领导。 四、论述题: 1.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15分) 2.试述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 五、教育活动设计: 1.认识各类水果(大班) 2.认识纸制品(大班)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一、填空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部分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部分课后思考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技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新知识(发现) 创造新产品(发明)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技术的功能有哪些? 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3、请谈谈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地可能性。 (1)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是可能得。学前儿童是天生的小小科学家,他们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好奇好问,还会对身边的物体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探索,以不同于成人的特有方式接触科学、探究世界。他们的科学就是那些经常接触到的、周围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他们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所以,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应该是对其发展有利的、必须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4、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其特点有哪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特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5、人类早期自然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

3-6岁学习指南+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艺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艺术) 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年龄特点 1、能够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1、支持、鼓励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 趣,尝试探索身体、自然界、乐器等发出的 声响,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高 低和快慢,并从中获得没得感受。 2、提供优美动听和形象鲜明的歌曲、器乐 曲与舞蹈等音乐作品,引导幼儿从中获得美 的感受,初步理解其内容和情感,尝试以自 由律动参与欣赏,活用语言、表情、动作表 达自己的感受。 3、支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常见的、 形象突出、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4、提供条件,引导幼儿从具有鲜明色彩和 简单造型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及环境景物 中获得没得感受,并用语言、表情、动作表 达对美好事物的亲近和喜爱。 5、为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事 1、支持、鼓励幼儿在进一步感知、探索和 体验音乐的强弱、快慢,音调的高低和音色 的变化中获得美的感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歌谣、歌曲和生活中 的节拍与节奏,从中感受韵律美。 3、提供内容丰富的简单音乐作品,支持、 鼓励幼儿体验这些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绘画、 动作表演等)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初步感知 音乐的开始、结束、前奏和二拍子与三拍子 的不同。 4、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寻找和发现周围环 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5、支持、引导幼儿从生活用品、环境布置、 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并表 1、提供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通 过欣赏辨别音乐中重复、对比及变化明显的 乐句或乐段,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2、鼓励幼儿通过体验,感知与发现差异明 显乐曲的不同,如进行曲、摇篮曲、舞曲, 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3、通过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模仿、记忆节 奏短句和旋律短句,从中体验节奏美和旋律 美。 4、激发幼儿对观看舞蹈的兴趣,从明显的 服装、动作中理解舞蹈所表达的含义,获得 美感体验。 5、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寻找和观察周围环 境和生活中美好事物,不断丰富美的体验, 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并对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