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本科生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隧道工程

学部理工农学部

目录

第一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设计任务书 (1)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二.适用专业、班级、时间 (1)

三.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 (1)

四.设计方法与步骤 (5)

五.时间及进度安排 (5)

六.建议参考资料 (5)

第二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计算书 (6)

2.1 建筑限界 (6)

2.1.1 一般规定 (6)

2.1.2 隧道总体设计原则 (6)

2.1.3 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6)

2.1.4 隧道建筑限界图 (7)

2.2 内轮廓图确定 (8)

2.3 隧道洞口的设计 (9)

2.3.1 洞门形式的选择 (9)

2.3.2 洞门构造要求 (9)

2.3.3 验算满足条件 (10)

2.3.4 洞门结构设计计算 (10)

2.4 初期支护设计 (14)

2.4.1 支护形式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15)

2.4.2 Ⅲ级围岩的初期支护设计 (15)

2.4.3 初期支护设计及验算 (17)

2.5 二次衬砌的计算 (25)

2.6施工组织设计 (26)

2.6.1编制说明 (26)

2.6.2工程概况 (26)

2.6.3工程特点、难点及施工措施 (27)

2.6.4施工总体部署 (27)

2.6.5 施工组织机构 (28)

2.6.6 施工组织流程 (29)

附图 (30)

1、建筑限界图、内轮廓图 (30)

2、洞口立面图 (30)

3、洞口侧面图 (30)

4、复合式衬砌断面布置图 (30)

第一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隧道主体结构设计

二.适用专业、班级、时间

张家界学院学院建筑工程专业

三.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设计掌握:①建筑限界和内轮廓图;②隧道洞口的设计;③隧道洞身的设计及二次衬砌的验算;④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任务:

1.设计资料

(1)隧道总体概况

已知隧道为山岭两车道公路隧道,示意简图如图1.1所示。整个隧道原本分为左右线,并且左右线都为相向施工,但本次课程设计只要求设计单洞单向施工到达贯通位置的情况,只要求设计主洞的一般断面,不要求设计紧急停车带与横洞等附属洞室。隧道采用新奥法理念施工,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图1.1 隧道示意图

表1.1 不同的围岩级别

文中简写表示意义围岩情况描述

Ⅲ级Ⅲ级围岩砂岩,岩体较完整,块状结构

Ⅳ级Ⅳ级围岩页岩,岩体局部破碎,层状结构

Ⅴ级Ⅴ级围岩砾岩,岩体破碎,泥质胶结

表1.2 围岩计算参数

围岩级别

重度

(kN/m3)

弹性抗力系

数(MPa/m)

变形模量

(GPa)

泊松比

内摩擦角

(°)

粘聚力

(MPa)

Ⅲ级围岩25 1200 20 0.3 50 1.5 Ⅳ级围岩23 500 6 0.35 39 0.7 Ⅴ级围岩20 200 2 0.45 27 0.2

表1.3 不同的设计行车速度

文中简写表示意义

速A 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

速B 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

速C 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

表1.4 不同的隧道设计长度

文中简写表示意义

长A 表示隧道设计长度1500m

长B 表示隧道设计长度2500m

长C 表示隧道设计长度3500m

注:洞口段可选为40m长

(2)隧道洞口段

依据规范设计洞门并对洞门挡土墙进行验算。洞门挡土墙的倾斜度与嵌入基底深度根据规范选定。

图1.2 埋深示意图

表1.5 不同的洞口段埋深

文中简写洞口段埋深(m)

洞口A 2.5

洞口B 3.5

洞口C 4.5

(3)隧道洞身段

根据围岩级别与隧道洞身段埋深计算围岩压力,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85页的荷载分担比例表,确定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荷载分担比例。根据规范选定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

表1.6 不同的洞身段埋深

文中简写隧道洞身段埋深(开挖轮廓线拱顶至地表的距离)

洞身A 15m

洞身B 30m

洞身C 50m

洞身D 70m

洞身E 90m

洞身F 120m

(4)验算二次衬砌的强度

目前数值模拟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设计中,确定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后,最好用某一种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二次衬砌的内力,进一步验算二次衬砌所有截面的强度。由于本次课程设计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数值模拟软件,因此下面假定已经计算出了二次衬砌的内力(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与荷载不同,计算出来的内力也不同),同学们按照图中指定的截面,验算二次衬砌在这一截面的强度,目的是掌握计算原理与思路。

图1.3 二次衬砌验算指定截面

(注:你设计的二次衬砌可能有仰拱也可能无仰拱,但不影响这里的验算)

表1.7 不同截面的二次衬砌内力

文中简称轴力(kN) 剪力(kN) 弯矩(kN×m)

截面A -2506 -64 -43

截面B -2086 145 26

截面C -2823 -51 10

(5)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法、各工序施作时机、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进度计划等。每个人的隧道围岩级别、隧道埋深与隧道长度等不同,因此制定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也应不同。

2.设计工作及要求

每个人针对的工程情况均有不同之处(详见下表),自己只做自己对应的工况,不要抄袭别人的设计。

表1.8 设计分组情况一览表

学号设计工况

1,16,31,46 Ⅲ级速C 长A 洞口A 洞身A 截面A 2,17,32,47 Ⅳ级速B 长C 洞口B 洞身B 截面B 3,18,33,48 Ⅴ级速A 长C 洞口C 洞身C 截面A 4,19,34,49 Ⅲ级速C 长A 洞口A 洞身D 截面C 5,20,35,50 Ⅴ级速B 长B 洞口C 洞身E 截面B 6,21,36,51 Ⅳ级速C 长C 洞口B 洞身F 截面C 7,22,37,52 Ⅳ级速A 长B 洞口B 洞身B 截面A 8,23,38,53 Ⅲ级速A 长A 洞口A 洞身C 截面A 9,24,39,54 Ⅴ级速B 长A 洞口C 洞身D 截面B 10,25,40,55 Ⅳ级速C 长C 洞口B 洞身E 截面C 11,26,41,56 Ⅴ级速A 长B 洞口C 洞身F 截面A 12,27,42,57 Ⅲ级速C 长A 洞口A 洞身A 截面C 13,28,43,58 Ⅴ级速B 长B 洞口C 洞身C 截面B 14,29,44,59 Ⅲ级速C 长C 洞口A 洞身A 截面C 15,30,45,60 Ⅳ级速B 长B 洞口B 洞身B 截面B 每位同学均应根据上表的分组名单与对应设计时速完成本设计,应完成的设计工作包括:

(1)根据隧道概况,选择隧道限界,确定隧道内轮廓尺寸,绘制隧道建筑限界图及内轮廓图。

(2)设计隧道洞门(如采用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等),并验算洞门挡土墙,绘制隧道洞门立面图与侧面图。

(3)计算隧道洞身段的围岩压力,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85页的荷载分担比例表,确定洞身段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荷载分担比例。根据规范选定洞身段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绘制洞身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布置图。

(4)验算指定截面的二次衬砌强度,如果强度不合格,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既包括进洞方法与超前支护措施,也包括洞身段的施工方法、各工序施作时机、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进度计划等。

3.图纸要求

采用3号图纸,比例自行确定。

4.应提交的设计成果

应提交给指导老师的设计成果包括: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前述应完成设计工作的各项内容,内容详细充实,能体现出设计的具体过程,写明设计参数的选择依据,特别要详细写明洞门挡土墙验算、围岩压力计算、二次衬砌截面强度验算等计算过程。

(2)设计图纸一套,包括前述应完成设计工作的各项图纸,要求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制图规范及比例要求。图纸首先采用计算机CAD绘制,然后一律采用A3图纸打印出来上交。

四.设计方法与步骤

(1)根据隧道概况,选择隧道限界,确定隧道内轮廓尺寸,绘制隧道建筑限界图及内轮廓图。

(2)设计隧道洞门(如采用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等),并验算洞门挡土墙,绘制隧道洞门立面图与侧面图。

(3)计算隧道洞身段的围岩压力,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85页的荷载分担比例表,确定洞身段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荷载分担比例。根据规范选定洞身段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设计参数,绘制洞身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布置图。

(4)验算指定截面的二次衬砌强度,如果强度不合格,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既包括进洞方法与超前支护措施,也包括洞身段的施工方法、各工序施作时机、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进度计划等。

五.时间及进度安排

1.布置设计内容及准备相关参考书、设计规范: 0.5天

2.建筑限界和内轮廓图: 0.5天

3.洞口设计: 1天

4.洞身设计: 1天

5.二次衬砌验算及施工组织设计: 1.5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相关图纸: 0.5天

六.建议参考资料

1.《隧道工程》,陈秋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

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6.《交通隧道工程》,彭立敏.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计算书

2.1 建筑限界

2.1.1 一般规定

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交通规划的要求,其建筑限界、断面净空、隧道主体结构以及通风、照明等设施,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当近期交通量不大时,可采取一次设计分期修建。

2.1.2 隧道总体设计原则

(1)隧道设计遵循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经济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设计中有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营运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2)隧道主体结构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对有关的技术问题开展专项设计和研究。

(3)隧道土建设计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

(4)隧道设计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5)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渣和污水。

2.1.3 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隧道设计速度:60km/h。

(3)隧道建筑限界标准见表2.1。

(4)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一般情况不应大于3%,对于受地形限制的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不宜大于4%。本隧道为短隧道。

(7)设计荷载:公路-I级。

2.1.4 隧道建筑限界图

可确定限界参数如表2.1所示:

表2.1建筑限界设置(单位:m)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75m ,净高:4.5m 。因为本隧道为两车道的短隧道,所以本隧道不设置紧急停车带和横向通道。建筑限界如图1.1。

图2.1 隧道建筑限界

设计速度(km/h ) 车道宽度W

侧向宽度L 检修道J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60

2

0.50

0.75

0.75

0.75

2.2 内轮廓图确定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规定,隧道的内轮廓拱部为单心半圆1R=514cm,侧墙为大半径圆弧2R=764cm,仰拱圆弧半径4R=1500cm,仰拱与侧墙间用一个小半径圆弧连接3R=100cm。两车道的60km/h标准内轮廓图如图2.2。

图2.2 隧道内轮廓图

2.3 隧道洞口的设计

2.3.1 洞门形式的选择

隧道进口位于Ⅲ级围岩中,结合洞口排水要求,遵从“早进洞,晚出洞”的设计原则,并考虑洞门的实用、经济、美观等因素,综合考虑,该隧道进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端墙式洞门简图见图2.3.1。

图2.3.1 端墙式洞门简图

2.3.2 洞门构造要求

(3)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应视地基及地形条件,埋置足够的深度,保证洞门的稳定。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小于1.0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小于0.5m;基底标高应在最大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基底埋置深度应大于墙边各种沟、槽基底的埋置深度。

(4)松软地基上的基础,可采取扩大基础措施。

2.3.3 验算满足条件

采用挡墙式洞门时,洞门墙可视为挡土墙,按极限状态验算,并应验算绕墙趾倾覆及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验算时应符合表3.1和表3.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2004)的规定,并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3.4 洞门结构设计计算

1、计算参数确定

(1)边、仰坡坡度1:0.1;

(2)仰坡坡率1:0.5;

(3)地层容重3

γ;

=

25kN/

m

?;

(4)地层计算摩擦角?

=70

(5) 基底摩擦系数0.6; (6) 基底控制应力[]MPa 0.8=δ。

2、建筑材料的容重和容许应力

(1)墙端的材料为水泥砂浆片石砌体,片石的强度等级为Mu100,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10。

(2)容许压应力[]MPa 2.2=δ,重度3t m 22kN/ =γ。

3、洞门各部尺寸拟定

端墙式洞门的正墙斜度取1:0.1,仰坡坡率取1:0.5,设端墙厚度为B=2.0m ,设基础埋深为1.8m(其中基底采用阶梯状扩大基础,其中上层阶梯为0.3m 。下层阶梯为0.7m ,基底宽度为m B 3'=),预留变形量为0.05m ,衬砌厚度为0.5m ,其中衬砌拱顶到截水沟沟底的距离为1.1m ,截水沟厚度为0.2m ,截水沟沟底到仰坡坡底的距离为0.5m ,仰坡坡脚到洞门墙背的水平距离为a=2m ,设墙H=12m 。

本隧道取条带宽度b=1m 。

图2.2 洞门侧视图

1、洞门土压力计算 边坡坡率1:0.5,查表

最危险破裂面与垂直面夹角ω:

tan ω=(3.2)

tan ω

=0.266 故:?14.89=ω

土压力系数λ按下式计算:

)

tan tan 1)(tan()

tan tan 1)(tan (tan εω?ωεααωλ-+--=

(3.3)

(tan14.89tan 6)(1tan 6tan 63.5)

=0.025tan(14.8963.5)(1tan14.89tan 63.5)

λ?-?-??=

?+?-??

洞门土压力按下式计算:

m a h 05.121.0266.00

.2tan tan '=-=-=αω

m m a h 0.51

.05.00

.21.00=-=-=

()[]

33.67kN

= '21

002ζb h h h H E -+=γλ (3.4)

δ为墙背摩擦角 0303

2

==?δ取

墙体自重按下式计算:

()'hB B h H G G a γγ+-= (3.5)

()38.12028.11222??+?-?=

55=

3 3 22kN/m ;

H ;

h ;';

,20/m a a G G B KN γγγγ-=----=水泥砂浆砌片石重度,取洞门高度基础埋深,包括扩大基础在内扩大基础的宽度基础及回填土之平均重度取。

2、洞门抗倾覆验算

根据公式

00

y M k M

=

∑∑ (3.6)

kN

E E X 37.25)cos(=-=αδkN E E y 05.22)sin(=-=αδ

y

y G y z E GZ M +=∑ (3.7)

x

x Z E M

=∑0

(3.

8)

点的稳定力矩

全部水平力墙址点的稳定力矩全部垂直力对墙址O M

O M y ∑∑--0

m

H B Z E H

Z E y y x x 4.33tan 'm 0.43

=+===

α

对墙址的力臂:对墙址的力臂:

m H B Z G G 1.22

tan '=+=

α

对墙址的力臂: 故:

∑?=?+?=m kN M y

25.12444.305.201.28.556 ∑?=?=m KN M

48.1010.437.250

6.126.1248

.10125

.12440

0>==

=

∑∑M

M K y

满足抗倾覆要求。 3、洞门抗滑移验算

∑∑=

E

Nf K C (3.9)

主动土压力之和墙后之和作用于基底上的垂直力∑∑--E N

y

E

G N +=∑ x

E

E ∑= 6

.0=f

3.169.1337

.256

.0)05.228.556(>=?+=

c K 满足抗滑动要求。 4、基底合力偏心矩验算与基底承载力验算

设作用于基底的合力法向分力为∑N ,其对墙址的力臂为N Z ,合力偏心距为e ,则:

y

x

x y y G y

N E G Z E Z E Z G N

M

M Z +?-?+?=

-=

∑∑∑0

(3.10)

9.1=

4.02

'

-=-=N Z B e

5.06

'

4.0||=<=B e 满足计算要求

)'61('min max B e B N ±=∑δδ (3.11)

可得:

符合地基承载力要求。

5、墙身截面偏心矩验算及强度验算

墙身偏心矩e :

B N M

e 3.0<=

(3.12)

式中:

M ——计算截面以上各力对截面型心力矩的代数和;

N ——作用于截面以上垂直力之和。

N 85.578k E G N y =+=

将数据代入墙身偏心矩e 的公式,得可:

m B N

M e 6.023.03.005.0=?=<==

所以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应力σ:

6(1)N

e b

b σ=+

MPa

2.2][0.75MPa ==<σ

所以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经验算,翼墙的验算也满足要求。

2.4 初期支护设计

MPa 8.0][31.347max =<=δδMPa 8.0][59.38min =<=δδm

kN B

E H H E M y x ?=--=69.282

)3/2/(

2.4.1 支护形式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隧道洞口处围岩为Ⅲ级围岩,隧道洞身围岩为Ⅲ级围岩,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支护,即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以及中间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进行支护。同时还采用大管棚、小导管等预支护措施。其中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拱架支护。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有关规定,二车道复合式衬砌在Ⅲ级围岩条件下。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方式,初期衬砌厚度10cm ,二次衬砌厚度35cm ;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锚杆的直径为20mm ,长度为300cm ,钢筋网直径为10mm 。二次支护为模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5,厚度为10cm 。

2.4.2 Ⅲ级围岩的初期支护设计

1、隧道的深浅埋确定:

深埋和浅埋隧道的分界,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在Ⅲ级围岩条件下:

式中:P H --深浅埋隧道的分界深度;

p h --荷载等效高度,q q

h γ= 。

已知在Ⅲ级围岩下,隧道宽度为10.28m =B ,围岩容重为3/25m KN =γ ,则围岩的坍塌高度为h :

10.452[1(5)]S h i B -=??+- ()[]528.101.01245.013-?+??=-

2.= 式中:S --围岩的级别;

γ--围岩的重度;

B --隧道的宽度;

i --B 每增减1m 时的围岩压力的增减率,当5B ≥m 时取0.1i =。 荷载等效高度:

m h h

q

h q 75.2===

=

γ

γγ

故分界深度: m h H q P 5.575.222=?== 埋深 1.5m =H ,小于m h q 75.2=,属浅埋隧道。 2、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q

p h H 2=

Ⅲ级围岩的围岩压力计算: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Ⅲ级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值:重度3/25m kN =γ,弹性抗力系数m MPa k /1200=,变形模量

GPa E 20=,泊松比3.0=μ,计算摩擦角 700=?,内摩擦角 50=?,粘聚力MPa c 5.1=。

图2.4.1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隧道埋深H=2.5m ,小于等效荷载高度m h q 75.2=,荷载视为均布垂直压力,按下式计算:

2/5.625.225m kN H q =?==γ (4.1)

式中:q ——垂直均布压力(3kN/m ); γ——隧道上覆围岩重度(3kN/m ); H ——隧道埋深(m ),指坑顶至地面的距离。

图2.4.2 浅埋隧道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侧向压力e 按均布考虑时其值为:

??? ?

?

-??? ??+=245tan 202?γt H H e

(4.2)

???? ??-???? ??+?=27045tan 234.85.1252

e 2/41.4m kN = 其中:

2kN/m e -侧向均布压力

)(m H t 隧道高度-

)围岩计算摩擦角(?-c ?

2.4.3 初期支护设计及验算

本隧道处在Ⅲ级围岩中,开挖半径为=a 5.64m(R1=5.14m ,预留变形量50mm ,

初期衬砌厚度10cm ,二次衬砌厚度35cm),现以Ⅲ级围岩取最大埋深1.5m 处计算:

支护材料取喷射混凝土采用C25,厚度为10cm ,钢筋网选用HPB235钢筋,钢筋直径10mm ,网格间距25×25cm 。锚杆为全长粘结型,长度3m ,直径20mm ,间距1m×1m ,选用HRB335,带垫板,其尺寸为150mm×150mm×6mm。钢支撑选用a I 20工字钢258.35cm F s =,每榀间距1m 。

采用剪切滑移破坏法计算:

图2.4.3 剪切滑移破坏法示意图

1、喷混凝土提供的支护抗力P1值

a W

a ++

=ln tan 10ααθ ?=?

?=?=20250-452-45?α

(?为围岩的内摩擦角)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性的重

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思想。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议。 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渐成为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铁路单洞双线)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 1.2.1工程地质 (1) 1.2.2 水文地质 (1) 第二章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2)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2) 2.3 Ⅳ级围岩计算 (3) 2.3.1 Ⅳ级围岩深浅埋的判定 (3) 2.3.2 Ⅳ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2.4 Ⅴ级围岩的计算 (4) 2.4.1 Ⅴ级围岩深浅埋判定 (4) 2.4.2 Ⅴ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第三章衬砌内力计算与检算 (5) 3.1 Ansys的加载求解过程 (5) 3.2 衬砌结构强度检算原理 (5) 3.3 I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6) 3.4 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9) 第四章衬砌截面配筋计算 (19) 4.1 截面配筋原理 (19) 4.2 IV级围岩配筋计算 (19) 4.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20) 4.3.1 断面1的配筋计算 (20) 4.3.2 断面2的配筋计算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太中银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双线铁路。线路上一共建有22座隧道,其中王家庄2号隧道位于王家庄东侧,隧道进口地势较陡,此处岩石裸露,进口前方为一冲沟,冲沟内有水,地势狭窄。出口坡度陡,为黄土覆盖,并有大量植被,出口前方为一冲沟,沟内地势平缓,沟内经过开采,原有地形已改变。隧道进口里程DK194+082,出口里程DK194+450,全长368m 。隧道位于半径为5000m 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7.5‰的下坡,最大埋深61.08m 。隧道进出线间距4.49m ,DK194+340至出口线间距为4.40m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1)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 地层描述如下: 老黄土:稍湿、坚硬状态,具垂直节理; 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强风化~弱风化,节理发育,岩层产状195°∠15°。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4m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体内土石界面有地下水。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安徽工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模板

封面 按学校发的封面模板填写相关信息; 起始时间:2011年6月13日~6月24日 设计报告书页数(一般20~30页之间) 电子版设计报告规定的格式用A4纸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纸的边框以外,亦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字。 页面设置:上3,下2.5,左3,右2;页眉2,页脚1.75。 行距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任务书 主要是写明设计容和设计要求 例如,设计一个数字钟的任务书为:(具体根据题目拟定) Ⅰ设计题目 中文: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英文:Design of Multi-function Digital Clock Ⅱ设计功能要求 1、能正确显示时、分、秒(6位:HH:MM:SS); 2、要有总体复位开关; 3、能可靠校时、校分; 4、能整点报时(①59’56秒、59’57秒、59’58秒、59’59秒响0.5秒低音。②00’00 秒响1秒高音); 5、整个电路的控制开关要求在5个以; 6、秒信号发生器可以用555构成的电路产生; 7、能够设定一组闹钟功能,到了预设的时间,铃声响1分钟,在1分钟之可以用 按键停止闹铃。 Ⅲ设计任务容 1、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查阅资料,拿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2、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路设计,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型、绘制电路原理 图; 3、进行电路软件仿真(如:Multisim 2001、EWB、Protel等),或制作实物进行调 试实验,获得实验数据,验证设计有效性。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签名

设计题目(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摘要 摘要:独占一页; 摘要正文分三段写: 第一段:本设计的意义和完成的主要工作。——做什么?为啥做? 第二段:为了完成设计功能,你主要进行了哪些设计,怎么设计的。——怎么做? 第三段:设计结果如何,取得了哪些结论。——做的效果怎么样?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根据自己的设计题目)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铁路山岭隧道课程设计指示书 . 隧道教研室. (注:可供公路隧道设计者参考,基本方法一样。) 一、原始资料 (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沙口坳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150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 线路条件 本隧道系Ⅰ级干线改造工程,单线电力(或非电力)牵引,远期最高行车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外轨最大超高值为15厘米,线路上部构造为次重型,碎石道床,内轨顶面标高与路基面标高之间的高差为Δ=70厘米,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内轨顶面标高: 进口:52.00米出口:50.00米 (三) 施工条件 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 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附:(1) 1:500的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二张; (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附有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 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 (二) 在1:500的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 (三) 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Ⅳ类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比例1:50); (四) 布置避车洞位置; (五) 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

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六) 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所有的图纸均应按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应有图框和图标。最后交出设计文件及图纸如下: (一) 标明了洞门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的1:500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两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进口洞门位置布置图”和“沙口坳隧道出口洞门位置布置图”; (二) 参照标准图绘制的1:50衬砌横断面图一张,图名为“Ⅳ类围岩衬砌结构图”; (三) 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纵断面布置图”; (四)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有: 1.原始资料 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线路条件; ③施工条件等。 2.设计任务及要求 3.设计步骤 ①确定洞口位置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的过程 应列出有关参数如b、c、d等值的计算,详细表述清楚各开挖面的开挖过程; ②洞门及洞身支护结构的选择,标明各分段里程、不同加宽的里程; ③大小避车洞的布置; ④施工方案比选: 包括施工方法的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四、设计步骤 (一) 隧道洞门位置的确定 洞门位置的确定与洞门结构形式、边仰坡开挖方式、洞口附近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通常采用先在1:500的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初步确定洞门位置, 然后在实地加以核对和修正。 为了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隧规》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宜早进洞,

隧道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计算 1基本资料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车道数、交通条件:2车道、单向 =80km/h 3.设计行车速度:u r 4.隧道长度:1340m;隧道纵坡:1.5% 5.平均海拔高度:1240m;隧道气压:101.325-10×1.24=88.925 6.通风断面面积:62.982 m,周长为30.9m 7.洞内平均温度:12℃,285K 2通风方式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交通量预测,近期(2013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465辆/每日,远期(2030年)10963辆/每日,隧道为单洞单向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年平均日交通量的10%计算,故近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47辆/h,远期为1096辆/h。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车辆组成和汽柴比,将其换算成实际交通量,小客车:20%,大客车:27.2%,小货车:7.8%,中货车:20.6%,大货车:20.1%,拖挂车:4.3%,汽柴比:小客车、小货车全为汽油车;中货 0.39:0.61;大客 0.37:0.63;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车辆组成及汽柴比 可按下列方法初步判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由于本隧道为单向交通隧道,则可用公式(6.1) L*N≤2×105式(1) 式中:L——隧道长度(m);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其中L 、N 为设计资料给定,取值远期为N=1096辆/h ,L=1340m 由上式,得 1340×1096=1.46×106 >2×105 以上只是隧道是否需要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只能作为初步判定,是否设置风机还应考虑公路等级、隧道断面、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初步设计可知知本设计需要机械通风。 3 需风量计算 CO 设计浓度可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查表按中插值法的再加上50ppm 。设计隧道长度为1340m ,查表知ppm =ppm δ()292。交通阻滞时取 =300ppm δ。烟雾设计应按规范查表,设计车速为80km/h ,k (m 2)=0.0070m -1 。同时,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需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各工况车速按20km/h 为一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时的状态(平均车速为10 km/h ),鹊起较大者为设计需风量。 CO : n m m m-1f =?∑ (N )219×1.0+110×7+85×2.5+88×5+188+138+220+48=2235.5 烟雾:n m m m-1 f =?∑ (N )188×1.5+138×1.0+220×1.5+48×1.5=822 3.1 CO 排放量计算 CO 排放量应按式(6.2)计算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式(2)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3/s ); co q ——CO 基准排放量(m 3/辆·km ),可取为0.01 m 3/辆·km ; a f ——考虑CO 车况系数查表取1.0; d f ——车密度系数,查表取0.75; 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海拔高度取1240m 查表取1.52; m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查表;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查表取1.0; n ——车型类别数; 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查表。 稀释CO 的需风量应按式(6.3)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计资料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 计

实例一 2.2 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 2.2.1概述 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除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洞内路面、排水、检修道、通风、照明,消防、内装、监控等设施所需要的空间,还要考虑仰拱曲率的影响,并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10多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扩大,各地在设计隧道横断面时标准不统一,隧道轮廓有采用单心圆的,有三心圆的,既有尖拱又有坦拱,曲率不一。甚至,同一公路上出现几种内轮廓的断面,这既影响洞内设施的布置,又不利于施工时衬砌模版的制作。而在国外和我国的铁路隧道中,已推动了断面的标准化。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内力分析,我们认为,应该采用拱部为单心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对于同一隧道,应该采用相同的内轮廓形式。 根据隧道断面应具有适应应力流和变形的合理形状,同时要适应围岩条件、净空要求。本隧道的围岩级别为Ⅲ、Ⅳ和Ⅴ级,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仰拱,同时要求设计为两车道,所以采用三心圆断面设计。 2.2.2 影响隧道衬砌结构内轮廓线的因素 这里所指的隧道横断面是隧道衬砌和基底围岩或仰拱所包围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公路隧道不仅要提供汽车行使的空间,还要满足舒适行使、交通安全、防灾等服务的空间。因此,隧道的断面不仅要满足要求的道路宽度及建筑限界,还要有设置通风、照明、内装、排水、标志等的设置空间,也要确保维修检查的监视员通道的设置空间。 所考虑的因素有[3]: 1. 须符合前述的隧道建筑限界要求,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应考虑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内部装修设施所必需的富余量; 2.施工方法,确定断面形式及尺寸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课程设计模板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班级组别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 10 月 1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1) 第二章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2) 2.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加工余量 (2) 2.3绘制拨叉毛坯简图 (3)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3.2拟定工艺路线 (4) 3.3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6) 3.3切削用量的确定 (7) 第四章机床夹具设计 4.1定位及加紧机构设计 (8) 4.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1) 4.3夹紧元件的强度校核 (13) 4.4定位误差分析 (14) 参考文献.................................................... .. (18)

附 录 .................................................... . (19)

第一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拨叉。它位 于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 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 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 方的φ20H7孔与操纵机构相连,并用 螺钉经M5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 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 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 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 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通过 连接装置改换档位,实现变速。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QT400,球墨铸铁 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 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 比碳钢还高的强度。 该拨叉零件叉轴孔Φ20H7 mm的 轴线是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的设 计基准,拨叉头左端面是拨叉轴向方 向上尺寸设计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选用叉轴孔Φ20H7 mm的轴线和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定位加工拨叉脚两端面和螺纹孔M5,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件刚性较差,受力易发生弯曲变形,选用拨叉头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力作用在插头的右端面上,可以避免在机械加工中产生夹紧变形, mm的尺寸要求,所以选择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夹紧稳定可靠。由于有50 2.0 采用Φ32 mm的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尅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拨叉脚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该拨叉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在粗加工阶段,首先用车床将精基准(拨叉头左端面和叉轴孔)准备好,因为车床可以一次性将两个精基准都加工出来,从而提高了精度,也为使后续工序都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由于精度要求不高,故而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左右端面、拨叉脚内表面、螺纹孔端面,最后完成M5螺纹孔的加工,这也体现了工序集中的原则。 1.3 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由零件图示的生产批量200件可知,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unnel 作者姓名:黄浩刘彦强 专业、班级:道桥1002班道桥1003班 学号: 311007020711 311007020815 指导教师:陈峰宾 设计时间: 2014/1/9 河南理工大学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目录 目录 (2)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0 一.课程设计题目 0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0 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0 四.荷载确定 (1) 4.1围岩压力计算 (1) 4.2围岩水平压力 (2) 4.3浅埋隧道荷载计算 (2) (1)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垂直压力 (2) 五.结构设计计算 (3) 5.1计算基本假定 (3) 5.2内力计算结果 (4) 5.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5) 5.4偏心受压对称配筋 (6) 5.5受弯构件配筋 (7) 5.6箍筋配筋计算 (7) 5.7强度验算 (7) 5.8最小配筋率验算: (9) 取 50 s a mm = ,有 ()() 942 0.02092% 100050050 s s A b h a ρ===> ?-?- 满足规范要求. (9) 六.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9) 6.1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 (9) 6.2开挖方法 (9) 6.3施工工序 (1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单车道时速350Km/h高速铁路隧道Ⅴ级围岩段结构及施工方法设计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有关条文规定,隧道的建筑限界高度H取6.55m,宽度取8.5m,如图所示。 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拟定隧道的衬砌,衬砌材料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c=2.95*107kPa,重度γh=23kN/m3,衬砌厚度取50cm,如图所示。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篇设计资料及设计概况 1、设计资料 1、人群荷载3.5kn/m 2、每侧栏杆和人行道重8.54kn/m2。1.5%的桥面横坡,边缘最小厚度8cm;容重r1为24kn/m3;沥青混凝土2cm,容重r2为21kn/m3; 2、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净宽:7+2×0.5,计算跨径:23.5米,混凝土标号:C35, 主梁根数:5,横隔梁根数:3 第二篇简支T梁设计 一、行车道板计算 公路I级,桥面铺装为8cm厚水泥混凝土垫层及2cm沥青混凝土面层,T梁翼板采用C35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容重r1为24kn/m3;沥青混凝土,容重r2 为21kn/m3,C35混凝土容重r3为261kn/m3) T梁横断面图(单位:cm)图(1) (一)恒载及内力(以纵向1m宽板条进行计算) 1、每米板条结构自重 沥青表面处g10.02x1x21=0.42kn/m 混凝土表面处g20.08x1x24=1.92kn/m T梁翼板自重g3(0.08+0.16)/2x26=3.12kn/m 合计g g=∑g i=0.42+1.92+3.12=5.46kn/m 2 11 M a,g=2gl2=2x5.46x1.82=-4.92kn/m Q a,g=gl0=5.46x1.8=9.83kn (二)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在铰缝轴线上图(1),后轮轴作用力为P=140kn, 轮压宽度如图(2)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

a2=0.2,b2=0.60m,H=0.10m,则 a1=a2+2H=0.20+2x0.10=0.40m;b1=b2+2H=0.60+2x0.10=0.80m 又因为a=a1+2l0=0.20x1.8=2.20m>1.4m,所以后轮有效宽度发生重叠。 则:a=a1+d+2l0=0.40+1.40+1.8=3.60m 冲击系数1+u=1.3 作用每米板条上的弯矩 2p2x140 M a,p=-(1+u)4a(l0-b1/4)=-1.3x4x3.6=-18.96kn.m 2p2x140 Q a,p=(1+u)4a=1.3x4x3.6=25.28kn (三)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M ud=1.2M a,g+1.4M a,p=1.2x(-4.92)+1.4x(-18.96)=-32.45kn.m Q ud=1.2Q a,g+1.4Q a,p=1.2x9.83+1.4x25.28=47.19kn 所以行车道板的设计内力为 M ud=-32.45kn.m Q ud=47.1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M sd=M a,g+0.7M a,p/1.3=-4,92+0.7x(-18.96)/1.3=15.13kn.m Q sd=Q a,g+0.7Q a,p/1.3=9.83+0.7x25.28/1.3=23.44kn 二、主梁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计算 纵断面图

课程设计模板参考V20

应用型院校 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V2.0 执笔: 审阅: 说明 本模版的前身曾在国内广为流传。根据近年来应用型院校(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开放大学、技师学院、中职中专等)课程设计的新经验,我们对这个模版进行了修改并依据大量实际案例,对重要的项目增写了详细的说明(加括号或用宋体斜体字表示)。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新版本,根据本校经验,对该模版进行修改、补充并颁布本校自己的模版。 对本参考模版的意见和建议,请告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分院姒依萍老师。 2015年3月

《XXXXXXX》(课程名称)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应以准确的中文为主,英文或缩写放在后面括号中)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学分:学时: 授课时间:第×学期授课对象: 课程类型:(X X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基本素质必修课(选修课),专业主干课,基础课、文化课等)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这里所说的“先修”和“后续”课程指的是,与本课程在内容上密切相关的课程,不仅是时间上的先后) 二、课程定位 (一)学生所在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初次就业岗、二次晋升岗和未来发展岗。(写出具体的岗位名称,不是职称、不是领域)。 (二)写出本课程选择的背景实践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标示出这些工作所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典型工作流程图有的以时间为准,有的以工作为准,都要画) (三)本课程与中职、高职(专科、本科)、普通高校、培训班同类课程的区别(尽可能详述具体内容)。 三、课程目标 总说明: 1.课程目标是“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实际能做到的事情”,如:能根据XX,做XX,而不是表达一个“愿望”,如:培养学生的XX能力。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书模板

. .. . .. .. 西南科技大学 2011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月日

目录 一、绪言 (1) 二、系统设计 (1) 2.1系统整体流程图 (1) 2.2日历时钟的控制方案论证 (1) 2.3单片机的选择方案论证 (2) 2.4键盘选择方案论证 (2) 2.5显示模块的选择方案论证 (2) 2.6模块的选择方案论证 (2) 三、硬件电路设计 (2) 3.1日历时钟的控制电路图 (2) 3.2行列式键盘的设计 (3) 3.3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3) 3.4蜂鸣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4)

3.5主要元器件选择 (4) 四、程序流程图 (5) 五、c语言程序设计 (5) 六、日历时钟的控制器仿真 (19) 6.1K e i l调试 (19) 6.2P r o t e u s调试 (19) 七、结束语 (20) 八、参考文献 (21) 1、绪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异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加以完善。电子时钟是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社会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及对时间有要求的场合。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要核心部件,附以上电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及按键调时电路组成。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码头、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它还用于计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题目: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 2 - 一、设计依据.................................................................................................................................. - 2 - 二、设计资料.................................................................................................................................. - 2 - 三、隧道方案比选说明.................................................................................................................. - 2 - 1.平面位置的确定................................................................................................................... - 2 - 2.纵断面设计........................................................................................................................... - 3 - 3.横断面设计........................................................................................................................... - 3 - 四、二次衬砌结构计算.................................................................................................................. - 3 - 1.基本参数............................................................................................................................... - 3 - 2.荷载确定............................................................................................................................... - 3 - 3.计算衬砌几何要素............................................................................................................... - 4 - 4.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 6 - 5.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 7 - 6.主动荷载位移....................................................................................................................... - 8 - 7.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 10 - 四、墙底(弹性地基梁上的刚性梁)位移................................................................................ - 13 - 五、解力法方程............................................................................................................................ - 13 - 六、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 14 - 七、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 16 - 八、计算衬砌总内力.................................................................................................................... - 17 - 1.相对转角的校核................................................................................................................. - 17 - 2.相对水平位移的校核按下式计算..................................................................................... - 18 - 九、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 18 - 1.拱顶..................................................................................................................................... - 18 - 2.墙底偏心检查..................................................................................................................... - 19 - 十、内力图.................................................................................................................................... - 20 --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