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级国画填空、简答、论述缩小版

10级国画填空、简答、论述缩小版

10级国画填空、简答、论述缩小版

1.斧辟皴法的创始人是马远和李唐。“米家山水”的皴法发源于董北苑的披麻皴。

3.“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4.古人常讲:“有笔有墨为之画”,只是轮廓而无皴法称为“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称为“无墨”。

5.黄子久指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6.按照用笔规则,皴法可分为三大类:线形皴法、面形皴法和点形皴法。

7.点叶法按其用笔形状可分为、横点式和垂点式。

8.画树出枝法在传统技法中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鹿角枝,二是蟹爪出枝法。

9.画家知道如何将自己恰当地置身于山水画中并较好的处理自己与山水的纵

深远近距离关系的画作是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10.山水的审美意识在魏晋人那里得到高度张扬,山水画也达极盛,但是山水画的实际表现技法仍处于萌芽状态。

11.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是宗炳《画山水序》。12.所谓皴,就是山石的脉络纹理,而皴法则是表现山石脉络纹理的一种技法。

13.“无根树朦胧山”指的是米友仁的绘画特色。

14.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和石涛。15.按照“南北宗论”,“南宗”是以王维的水墨画为标志,“北宗”则是以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为开山。

16.“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17.中国山水画中传统画水的方法有空水法、染水法、勾染法和皴水法四种。

18.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山以水为血脉,以云烟为神采,故山水得水而活,得云烟而秀媚”。

19.云在山水画里面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通气”,使画面更加空灵,二是“助势”,表现山高。

20.北宋山水三大家指的是李成、范宽和关仝。22.吴门画派中的“吴门”在古时指苏州。21.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董其昌,也是“南北宗论”的倡导者。23.按照“南北宗论”的说法,“南宗”是以王维的水墨山水为标志,“北宗”则是以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画为开山。

24.展子虔以后的山水画,在山石树木画法上往往多样化发展,色彩以青绿设色为主,其主要代表画家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25.“清初六家”指的是四王吴历和恽格。1.斧辟皴法的创始人是马远和李唐。“米家山水”的皴法发源于董北苑的披麻皴。

3.“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4.古人常讲:“有笔有墨为之画”,只是轮廓而无皴法称为“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称为“无墨”。

5.黄子久指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6.按照用笔规则,皴法可分为三大类:线形皴法、面形皴法和点形皴法。

7.点叶法按其用笔形状可分为、横点式和垂点式。

8.画树出枝法在传统技法中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鹿角枝,二是蟹爪出枝法。

9.画家知道如何将自己恰当地置身于山水画中并较好的处理自己与山水的纵

深远近距离关系的画作是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10.山水的审美意识在魏晋人那里得到高度张扬,山水画也达极盛,但是山水画的实际表现技法仍处于萌芽状态。

11.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是宗炳《画山水序》。12.所谓皴,就是山石的脉络纹理,而皴法则是表现山石脉络纹理的一种技法。

13.“无根树朦胧山”指的是米友仁的绘画特色。

14.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和石涛。15.按照“南北宗论”,“南宗”是以王维的水墨画为标志,“北宗”则是以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为开山。

16.“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17.中国山水画中传统画水的方法有空水法、染水法、勾染法和皴水法四种。

18.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山以水为血脉,以云烟为神采,故山水得水而活,得云烟而秀媚”。

19.云在山水画里面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通气”,使画面更加空灵,二是“助势”,表现山高。

20.北宋山水三大家指的是李成、范宽和关仝。22.吴门画派中的“吴门”在古时指苏州。21.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董其昌,也是“南北宗论”的倡导者。23.按照“南北宗论”的说法,“南宗”是以王维的水墨山水为标志,“北宗”则是以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画为开山。

24.展子虔以后的山水画,在山石树木画法上往往多样化发展,色彩以青绿设色为主,其主要代表画家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25.“清初六家”指的是四王吴历和恽格。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中国画论习题1

中国画论习题 一、春秋至两汉绘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解衣般礴”论出自()。 A.《韩非子》 B.《庄子》 C.《左转》 D.《淮南子》 2.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 A.“使民知神奸” B.以形写神 C.存形莫善于画 D.迁想妙得 3.“君形”及“谨毛失貌”出自( )。 A.《韩非子》 B.《庄子》 C.《左传》 D.《淮南子》 4.“君形”指绘画首先要(),这是艺术创作最主要的东西。 A.外观 B.注重整体 C.形似 D.神似 5.借用画画的故事讲道家“任自然,返质朴”的思想的理论出自( ) A.畅神 B.似与不似 C.心师造化 D.“解衣般礴” 6.“使民知神奸”论出自() A.《韩非子》 B.《庄子》 C.《左传》 D.《淮南子》 7. ()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A.《左传》 B.《史记》 C.《庄子》 D.《淮南子》 8.《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 ) A.最早的品评说 B.最早的功能说 C.最早的技法说 D.较早的功能说 9.韩非属于战国时代的()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A.《韩非子》 B.《庄子》 C.《左传》 D.《论语》 二、填空题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此段话出自____________,这是中国美术理论发展过程中最早提出的关于____________的问题。 2.春秋至汉代诸子论美术,论述比较简略,且作者本意往往不在论画,而是________,阐发 他们的哲学观点或学术思想。 3.孔子的“绘事后素”论中的“素”指的是先有____色的底子,后有画。 4. ________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5. “君形”指绘画首先要________,这是艺术创作最主要的东西。 三、名词解释/简答 1.使民知神奸 2.解衣般礴 3.君形 4.谨毛失貌 四、论述题 1.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论述古人对关于绘画及美术作品功能的认识。 二、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南陈姚最写了《续画品录》,作为《古画品录》的续篇,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 A.传神论 B.骨法用笔论 C.气韵生动论 D.心师造化论 2.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 )中。” A.阿堵 B.思想 C.心胸 D.学问 3.宗炳在其绘画理论中提出( )的山水画功能论。 A.“使民知神奸” B.士气 C.存形莫善于画 D.畅神 4.《魏晋圣流画赞》出自( ),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A.王微 B.顾恺之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国宝之一。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前接触过小写意,它比较注重用墨,强调画者的个性发挥。因此,写意画的绘画时,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洋,能够很直接的抒发画者的情感。这次初次解除了工笔画,深深感受到工笔画是一种锻炼人细致和耐心的画法,每一笔线条的气息都要顺畅,都要柔美,有质感,有连贯性。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变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 两位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并做示范。短短的几节课时间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虽然,这段短暂的学习暂时划上了句号,回想起来感觉很短暂也很留恋。同时,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虚心求学,好好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兴

趣会一直支持着我,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我最初对国画的认识是,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动的画面,盛开的牡丹,有神的山水,雀跃的竹林,圣洁的荷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电视、书本、报纸、画展。而这些也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反复寻找着生命的起源,苦苦寻觅着心中的向往。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的深远,它的博大,也许是我今生都无法彻底的探索,,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创作。 其实国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国画传统美的概念是上留天下留地,繁儿透,空儿厚,水墨容情,色泽单纯,一般不超过三四种,这是一种淳朴而有充满无限灵气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复杂的美,绚烂多彩的美,既有西方的色彩又有东方的纯朴。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首先我学会了赏析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韵味儿。这就是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说一个人注重自

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整理)

A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B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 B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B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B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引起50%的动物产生毒性反应剂量 B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量 B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高亲和力+弱内在活性0% < a < 100% B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浓度梯度)成正比。 B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 C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D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D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D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F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F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F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过程 F.防突变浓度(MPC):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G肝肠循环: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 G观分布容积: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G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H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H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变成有活性或活性较强的药物 H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H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即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来表示或以安全指数即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之比,即LD5/ED95来评价) J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J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J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J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J菌群交替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体内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J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具可逆性;非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不具可逆性 K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K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由生物包括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K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K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K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X围. K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温病学填空名解

1.刘河间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有“三新”,即创新论、-、-,故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的说法。 2.温病学发展历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括起来:源于-,发展于-,形成于明清。 4.《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有热病,有- 5.王孟英以“-”为经,以“-”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 6.吴又可认为:温疫的病因是-,感染途径是-,治疗上强调- (五)填空题 1.立新法,制新方 2.薛生白,王孟英 3.内经,伤寒论 4.湿温,热病 5.轩岐仲景之文,叶薛诸家之辨 6.疠气,从口鼻而入,以祛邪为第一要义 (六)名词解释题 1.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2.疠气:又称戾气,是温疫的病因,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五)填空题 1.温病是温邪引起的以-为主症,具有-、-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和过程来看,多数是有表传里,-,-,由实致虚。 3.温病根据发病的早迟和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和-两类。 4.温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来势-,传变-,变化-。 5.温病根据发病是否兼有湿邪可分为-和-两大类。 6.温病过程中易出现-、-,-、-、等险恶证候。 7.温邪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是具有-而有别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 (五)填空题 1.发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 2.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3.新感温病,伏气温病 4.急骤,较猛,较快,较多 5.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 6.斑疹,动血,动风,闭窍 7.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

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画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画论试题 课程代码:007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对绘画特点的认识。( ) A.陆机 B.顾恺之 C.谢赫 D.姚最 2.作画贵有古意论出自( ) A.钱选 B.倪瓒 C.郭若虚 D.赵孟頫 3.邪、甜、俗、赖出自( ) A.王履 B.黄公望 C.徐渭 D.郑绩 4.“学一半,撇一半”出自( ) A.黄宾虹 B.石涛 C.齐白石 D.郑燮 5.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 A.使民知神奸 B.士气 C.传神 D.存形莫善于画 6.借用画画的故事讲道家“任自然,返质朴”的思想的理论出自( ) A.畅神 B.似与不似 C.心师造化 D.“解衣般礴” 7.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是( ) A.《图画见闻录》 B.《叙画》 C.《林泉高致》 D.《笔法记》 8.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 ) A.浙派 B.四王 C.四僧 D.吴派

9.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绘画功能论的主要内容是( ) A.使民知神奸 B.逸气 C.成教化,助人伦与怡悦情性 D.传神 10.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画派的理论是在( )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D.元代 11.绘画要墨法分明,提出墨法有浓墨、淡墨、泼墨、积墨、焦墨等七种墨法的是( ) A.黄宾虹 B.潘天寿 C.徐悲鸿 D.张大千 12.明代董其昌等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北宗宗主是( ) A.王维 B.李思训 C.关仝 D.荆浩 13.“师意不师迹”提出者是( ) A.郑板桥 B.石涛 C.王时敏 D.张大千 14.“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提出者是( ) A.吴昌硕 B.高奇峰 C.齐白石 D.林风眠 15.倪瓒绘画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以及( ) A.士气 B.笔墨当随时代 C.写胸中之逸气 D.摄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宋人提出画家的修养包括文学造诣、________、________。 17.谢赫《》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他提出的“六法”是美术理论的一项新贡献。其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8.将诗和文直接写到画面上,名之曰题画的是宋代的文人画家________、________等人。 19.“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始于唐代________。理论上宣扬并扩大影响的是________。 20.画风对宋代花鸟画影响最大的画家是________、________。 21.绘画“三远”论提出者是________。 22.“画人物必须分清贵贱气貌”的提倡者是________。 23.荆浩在其山水画论中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4.“君形”及“谨毛失貌”

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11

山水画山水的心得体会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2、是专业的基本功。中国画专业一般分山水、花鸟、人物。例如画山水画的人对自己专业的特定对象要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一个具备一般造型能力的人不见得能画好山水画画山水还要有画山水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对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

就很难。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古人又讲“树分四枝”。要把树的前后、左右关系画出来。画不好就只有左右两面没有前后关系画人物就更严格、要研究颜面、动态、手足、衣服、衣纹等等不管画什么都要有专业的基本功并不是只要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就能解决一切。3、是掌握绘画工具性能的基本功。我们画画对自己绘画专业的工具性能、特点、表现手法、技巧、技法都要深入研究。画中国画对笔墨的研究要下很大功夫。宣纸、笔墨是中国画的专用工具、画中国画就得对宣纸、用笔、用墨有所认识。如何使用笔墨、笔墨在宣纸上的表现效果都关系着中国画的特色因此对中国画的工具运用、技法要进行专门刻苦的锻炼。 二、学习山水画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要向高手学习甚至也可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如有的人他的某一想象是对的、不能达到你吸收这一点达到了就是一个进步。所以我一再强调学习学习面要广。学习面窄了非常吃亏学习最大障碍是骄傲自满一个人骄傲自满是最无知最浅薄的表现。学习山水画要做到三点第一学习传统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的长处要有读遍天下名迹、名著的气概。第二是到生活中去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去写生。第三是集中生活资料进行创作三者有联系以有区别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逐步深入的一个全过程绝不可偏废作意舍掉其中一环如果投机取巧学序混乱终将一事无成在基本功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写生。古人在客观世界中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规律这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珍视认真继承。中国画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但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一、常考名词解释精选: 1、药物(drug) :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性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4、离子障:分子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胆汁排泄量大,则使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7、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内,先向血流量大器官分布,随后再向血流量小器官分布。 8、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 9、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药物在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0、消除半衰期(half 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1、Css(稳态浓度):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稳态浓度。 12、最低有效浓度/最小剂量;即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中国画论-简答论述

试论绘画的社会功能 绘画的社会功能有三方面的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 一、认识作用。绘画往往通过典型的瞬间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所谓“使民知神奸”、“穷神变,测幽微”、“令人识万世礼乐”、“一画有千秋之遐想”。 二、教育功能。绘画作品能给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用。所谓“恶以戒世,善以示后”、“明劝戒,著升沉,千寂寥,披图可鉴”“成教化,助人伦”、“理乱之纪纲”、“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等,即指绘画的教育作用。 三、审美作用。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有一种魅力,它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迷恋,整个心情都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给人一种审美的享受。所谓“畅神”、“悦情”、“怡悦情性”、“快人意”等,即指绘画的美感作用。 各作用之间的关系:绘画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是通过审美作用实现的;审美作用同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是不能分开的,三作用统一于审美,但它又不是一回事;三者有时融为一体,但也不排除在某一作品中以某种作用为主。 论张文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认为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登山临水’是画家的第一步,接触自然,做全面观察体验。‘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的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在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致。‘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也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 论形和神的关系 形和神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见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是神赖以存在的躯壳,形无神不活;神是形赋予生命的灵魂,神无形不存。绘画中的神并不等于形,因为人的精神面貌,并不是一时一刻很明显地表现在可视的外形上的,典型的性格特征,常常是一显即隐,稍纵即逝的,正如张彦远所说的:“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 在形和神矛盾着的对立面两个方面,神是只要的,起主导作用方面的,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人以很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一幅画“不止于求其形似”、“当不惟其形,惟其神也”、“贵其神也”。在艺术上,所以不满足于“形似”,而强调“神似”,主要是因为“神似”的作品能够深刻揭示出物象的本质特征,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水墨画入门培训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水墨画入门培训心得 篇一: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 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 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1

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 全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使用某种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 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 5.温邪具有、、、 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 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 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 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 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

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 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 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 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 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 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 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 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 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 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2012中国画论复习考点

2012中国画论考点 多选题: 总有一道题是ABCDE,检查时留意! ●时代论着归纳: 1.下列绘画着作,属于魏晋南北朝的有:(真题) A《叙画》B《图绘宝鉴》C《论画》D《南田画跋》E《画山水序》 ●宗炳《画山水序》 ●谢赫《古画品录》 ●王微《叙画》 ●姚最《续画品》 ●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2.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唐代的有:(真题) A《叙画》B《贞观公私画录》C《唐朝名画录》D《南田画跋》E《历代名画记》 ●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宋代的有:(真题) A《林泉高致》B《山水纯全集》C《画史》D《画筌》E《广川画跋》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郭熙《林泉高致》 ●米芾《画史》 ●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画谱》 ●韩拙《山水纯全集》 ●董逌《广川画跋》附注:考题中只有《广川画跋》是宋代的,考题提到的其 它画跋都是清代的。 ●邓椿《画继》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 4.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元代的有: ●夏文彦《图绘宝鉴》 ●李衎《竹谱详录》 ●黄公望《写山水决》 ●汤垕《画鉴》 ●王绎《写像秘决》 ●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5.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明代的有: 太多,略,请自行归纳教材目录。 王履《华山图序》、王绂《书画传习录》 6.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清代的有:(真题) A《广川画跋》B《传神秘要》C《苦瓜和尚画语录》D《艺概》E《指头画说》 ●人物或着作观点:

1.下列绘画理论,属于孔子提出来的有?(真题) A“绘事后素” B 以形写神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而君子。” D“恶紫夺朱” E“迁想妙得” ●绘事后素 ●“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兴观群怨—艺术的作用:通过观察事物表达情感 ●“仁智之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恶紫夺朱——艺术作用:人伦、身份、地位确认 ●周明堂画(对艺术作用的观点的论述:教化) 2.下列绘画理论,属于庄子提出来的有?注意与老子、《淮南子》进行区别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解衣般礴 ●形色名声不足得情 ●形形之不形 ●真者,精诚之至 ●得意忘言 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顾恺之的有:(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 4.下列绘画观点,属于宗炳《画山水序》的有: ●含道应物 ●澄怀味象 ●山水以形媚道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畅神 5.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沈括的有: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 ●徐黄之异(可能考简答题:黄荃富贵,徐熙野逸) ●董、巨画笔宜远观 ●以大观小之法 ●景在天就,不类人为 6.下列绘画理论,属于苏轼提出来的有?(真题) A“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B“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C“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D“自然为上品之上” E“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传神要得意思所在 ●观画取其意气所到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国画线描学习心得体会

国画线描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国画课心得 国画技法心得 班级:*************** 姓名:********** 学号:*********** 国画课技法心得 国画是中国人表现心情意境的一种表现形式,他的奥妙之处在于他的留白,欣赏过齐白石的虾那留白之处便是水,一张宣纸妙笔之下几只虾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在此次国画课上学到最多的是国画里面的白描简单几笔勾勒出人物的线条,在老师的授课中我学到了毛笔的妙用,以前只知道毛笔在画国画写毛笔字时得用途却也不知道笔锋的分类及应用。白描是一幅画的骨架,好的白描可以独立成画,像赵孟坚的白描水仙卷那是传世的经典,中国画讲究的是线,过去民间画师教徒弟第一步就是线描,横平竖直再画圆,顺笔逆笔力道均匀,所以练书法也对白描有帮助。白描讲究笔墨,线的勾勒根据对象的不同要有线条和墨色的变化,勾花要细的线,浅色花瓣线的墨色要淡,有时还用颤笔表现花的褶皱,勾叶的线要粗于花,线条要有力紧绷,勾树干,用枯毫渴墨飞白,用笔圆转顿挫,草本挺拔木本苍劲藤本柔韧。 我个人的心得就是白描要一气呵成,要是看一笔画一笔,气运不顺,

画面也就不精神了,另外,起笔看结构收笔不轻率,线条粗细松紧墨色轻重浓淡,把握好了,就是赏心悦目的好白描了。明白这些后在画敦煌壁画的过程中我发现笔锋的圆转很重要在行中锋的过程中每一笔厚重有力,在头发丝出需要我屏住呼吸认真行笔,力求每一笔都精简到位。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写意,水墨画。水墨画,顾名 思义,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纸、绢为主要工具,将水墨流动的特性和丰富的墨色层次,充分发挥与表现意境的一种绘画。相比西方其它绘画形式,水墨画是最有特色的,在东方国家像中国、日本、韩国都有传承。与一般的元素不同,水墨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水墨画已有非常长的发展历程,历史中的宋、元、明、清阶段是中国水墨画的颠峰。水墨画强调自然、天趣、不拘形、讲究写意,其实无论是对于古人或是现代人,水墨在历史上一定有我们都能理解的共通的内涵,这也是水墨一直在设计中追求的永恒的韵味。这里对空间的运用,虚实相生的关系,阴阳的关系,都非常值得设计师去好好思考。水墨设计时可以考虑大面积留白,如同中国画以白当黑的美学境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画的色彩、题款、印章、笔墨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书法的气韵、节奏都丰富了水墨平面设计的造型语言。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一个人,那就是靳埭强。现在的平面设计界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