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传版)毕业论文终稿

(上传版)毕业论文终稿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生论文

论文题目:责任政府视角下的武汉市

电视问政研究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责任政府的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武汉市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务公开和行政问责形式,赋予了广大公众更多的知情权、表达权和评判权。从2011年发展至今,虽然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并获得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和赞誉。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也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如问政的主题碎片化严重,问政缺乏系统性;问政形式单一,观众审美疲劳;问政结果治标不治本,有些问题年年改,仍然是年年提。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汉市电视问政的发展。

为了促进武汉市电视问政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阅读文献进行理论研究,查取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等研究方法,在责任政府理论的视角下,对武汉市电视问政七年来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武汉市电视问政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电视问政;责任政府;行政问责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电视问政的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 (2)

二、责任政府与电视问政的理论概述 (2)

(一)责任政府的概念简析 (2)

(二)电视问政的概念简析 (2)

(三)政府责任理论与责任政府建设 (3)

(四)电视问政与责任政府的联系 (3)

三、武汉市电视问政的现状 (3)

(一)节目程序合理 (3)

(二)节目主题集中,涉及部门众多 (4)

(三)现场满意度测评分数占比较低 (9)

(四)问题解决跟踪机制不足 (9)

四、武汉市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一)存在的问题 (10)

1、节目制作前期公众参与程度低 (10)

2、选题过程透明度低 (10)

3、官员回答“套路化” (10)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1、问责主体身份不明 (11)

2、民众参与程度低 (11)

3、官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11)

五、责任政府理念下电视问政的完善措施 (11)

(一)改进流程,提高选题水平 (11)

(二)加强问责机制建设 (12)

(三)转变官员思想作风 (12)

(四)强化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 (12)

结束段 (12)

参考文献 (13)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1年4月6日,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决定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同年5月30日,首届“十大突出问题整改公开承诺”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这十个问题是经过统计从各种渠道受理的大量群众诉求后整理而来的,集中反映了市民群众密切关心且迫切期待得到解决的社会问题。为了检验考核“十大突出问题整改承诺”的兑现情况,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武汉电视台1套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对于承诺整改的突出问题涉及到的相关责任单位,由负责人在直播现场接受市民的问询。

这场电视问政受到了各大媒体网站的广泛关注。11月23日,新华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对武汉市电视问政进行了报道。此外,各大新闻资讯网站和门户网站也都转载了相关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网友为武汉的电视问政节目点赞。次日,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栏目中以2分46秒的时长报道了武汉市电视问政。《人民日报》也用将近半个版的篇幅聚焦了这场电视问政。

武汉市电视问政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武汉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时,这档节目不仅在武汉有着超高的人气,也成为了其他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的典范,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电视问政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责任政府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而学术界对于责任政府的研究目标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一直在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政府和学者们都将行政效率作为责任政府的评判标准。70年代后,随着社会问题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共管理学界提倡政府对结果负责、对服务负责、对公民负责。

国内关于责任政府理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丰富。有王成栋的《政府责任论》,蒋劲松的《责任政府新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责任政府理论。夏男强和宋硕的《信息公开环境下的责任政府构建》通过构建基于信息公开的责任政府的结构模型,分析了信息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陈国权和王勤的《市场经济现代转型中的法治与责任政府》认为需要通过确立法治实现责任政府在法治规范中运行。

自从电视问政诞生后,不仅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也得到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杨诗哲、田惠风和程文浩的《电视问政:现状、问题与未来深化》横向比较了各个地区不同形式的电视问政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深化措施。许艳青的《武汉电视问政的问题》则针对武汉市电视问政的情况,深入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善的建议。陈卓的《武汉电视问政效果分析》则对问政产生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果推因,对武汉市电视问政节目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三)研究内容

从责任政府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近几年武汉市电视问政节目的节目内容,研究电视问政直播后问题解决的效果,总结出武汉市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

二、责任政府与电视问政的理论概述

(一)责任政府的概念简析

责任政府是一种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政府形态。它承担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责任。责任政府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合理、有效地履行职责。它以“以民为本”为思想基础,以民主法治为前提条件,以公开透明、高效廉洁为行为方式、以绩效评估为评价标准。

(二)电视问政的概念简析

电视问政一般是由市民提供线索,媒体跟进调查,同时在公共媒体上曝光,让媒体、百姓与政府部门主要领导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的问政形式。电视媒体在我国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载体,承担者“传达政策、服务社会、引导舆论”的历史重任,具有其他问政渠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电视问政提供了公众直接问政的平台,拥有更多的表现元素,有更有效的后续跟踪机制。由于电视问政有公开、直观、透明等特点,又有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使之逐渐成为部分主流媒体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常规模式。

(三)政府责任理论与责任政府建设

责任政府的实现机制是政府问责制。政府问责制是指政府应该向公众主动公开信息,听取公众的意见,并对自身的决策行为进行解释说明,要对失当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必要时责任者应该引咎辞职。从另一方面解释,政府问责制要求政府官员必须依法行政,对其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正如罗蓉所言:“在民主政治下,问责主体对问责客体的失职行为或无所作为追究刑事责任或政治责任的一套完整的责任体系,是宪政民主政体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①

(四)电视问政与责任政府的联系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公众接受新闻资讯和发表言论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网络的自由发展也会造成网络新闻失实报道和黑色言论的大量产生。这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阻碍责任政府的转型之路,还有可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巨大的威胁。电视问政的权威性、客观性、真实性开辟了民主监督的新形势。电视问政和责任政府二者关系甚为密切。责任政府为电视问政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电视问政是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武汉市电视问政的现状

(一)节目程序合理

2011年11月22日,为了检验前一阶段各单位针对“十大突出问题”的整改践诺情况,武汉市优化办组织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电视问政活动。在问政台上,一边坐着市公安交管局、市交委、市城管局、市城建委4家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另一边坐着30多名市民代表和特约评论员。节目的基本流程如下图:

暗访短片反映的是“十大突出问题”整改践诺中的不足之处,而主持人提问也是言辞犀利,究根问底,请来的专家多是武汉当地知名学府的教授或者学者,市民现场打分以哭脸牌和笑脸牌来表达自己对负责人回应的满意程度。

从节目程序上看,短片的播放带出了要讨论的具体问题。由于短片多是以暗访的素材为来源,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时的态度和做法,能够立马吸引到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注意力,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紧接着主持人针对短片中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和做法对现场的负责人提出疑问,试图通过负责人的回答寻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解答观众心中的疑惑。而通过专家的点评,让观众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最后一部分的现场打分环节直观地表现了现场的市民代表对于负责人回答的满意程度,是部分群众对政府态度的一种反馈形式。

虽然之后的节目在节目形式上做出了部分的改变,但是总体流程没有太大的变化。从电视传播的角度看,这种程序的设置是很合理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吸引到观众的眼球。现场直播的形式保证了官员回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官员的现场状态,对官员来说是种巨大的压力,也是种强有力的督促。主持人的“咄咄逼问”考验着官员的临场反应和智慧。市民打分的环节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群众对官员回答的态度。

(二)节目主题集中,涉及部门众多

自2011年电视问政以来,每期的节目都有一个或多个关注重点。2013年以后,武汉市电视问政的主题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从之前关注点慢慢发展到了面,由对单部门管辖区域的聚焦发展到了对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区域的关注。因此笔者重点整理了最近四年的电视问政内容。

2013-2017年武汉市电视问政内容统计表①

武汉市电视问政主题以群众爆料为主。此外,市领导也会依据当前武汉市发展所暴露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终的问政主题。从以上整理统计的历年电视问政关注的重点内容来看,4年(2013年-2017年)电视问政的重点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交通建设和交通秩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保障问题、行政作风问题、行政审批问题、生活服务问题、违法建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医疗教育问题、工业化水平问题共计十一大类,具体问题有414件,其中交通建设和交通秩序问题64件、环境污染问题68件、食品安全问题17件、住房保障问题19件、行政作风问题71件、行政审批问题13件、生活服务问题73件、违法建设问题32件、社会治安问题18件、医疗教育问题24件、工业化水平问题15件。

图1 历年问政内容分类汇总统计图

从分类统计图可以看出,交通建设和交通秩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行政作风问题、生活服务问题是武汉市电视问政涉及比较多的方面,分别占到15%、16%、17%和18%。这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对这类问题的关心程度非常高,另外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政府在解决居民出行、改善环境、转变行政作风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除了对主题进行汇总分析外,还对每年电视问政的主题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笔者将上述十一类问题按照占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交通建设和交通秩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行政作风问题和生活服务问题;另一类是剩下的七类问题。分别对比两类问题,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各个时期的电视问政关注重点的变化。

图2 历年四大主要问题曝光趋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生活服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群众和政府官员的重视,行政作风问题关注度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曝光率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交通建设和交通秩序问题一直都保持较高的关注率。

图3 其他7类问题曝光趋势图

除了四类主要的问题,其他七类问题并不是每年都有短片曝光。比如医疗教育问题,只在2014年有很高的曝光率,但是其余年份几乎没有被重视。由于节目的时间限制,节目组选择了部门重点问题进行曝光,虽然覆盖面并不大,但是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三)现场满意度测评分数占比较低

“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考核分数实行百分制,承诺单位的年终考评总得分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市人大、市政协、市治庸办督察组检查考核得分(占20分);社会集中问卷测评得分(占30分);电话抽访得分(占40分);电视问政现场测评得分(占10分,上半年3分,下半年7分)。从分数的分布结构上看,现场满意度测评得分占比只有10%,而且下半年的分量比上半年大很多。上半年电视问政前,由于整改的时间有限,导致了上半年的现场测评分数普遍偏低。但是这部分测评分数对于整体的考核得分影响较小。下半年得益于电视媒体对问题的持续曝光和跟踪监督,整改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现场测评得分也会相应提高一些,对最终总得分的影响也比上半年大一些。

(四)问题解决跟踪机制不足

承诺单位负责人对电视问政短片曝光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有三种:1.现场解决。能够在现场解决问题的立马解决。2.24小时内解决。由市委领导或者承诺单位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在24小时内解决问题。3.在承诺期限内解决。承诺单位领导现场承诺一个期限,在承诺的期限内解决问题。

对第一种和第二种解决方式而言,当时或者次日就可以在相关媒体上看到问题的解决成效。但是在“期中考”中提到的需要用第三种方式解决的问题,往往

只能在“期末考”的问政现场跟踪到问题解决的结果。由于“期中考”和“期末考”间隔时间比较长,而相关媒体只选择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跟踪曝光,不能做到全面而准确地报道问题处理的进展。

四、武汉市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节目制作前期公众参与程度低

虽然武汉市电视问政节目组在前期选题过程中有群众的参与,但是前期制作中的调查和取证过程,公众参与度不够,也没有邀请相关专家参加到前期的制作中。

从节目的制作方式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很多采访采用的是暗访的形式,这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记者。然而在短片的拍摄过程中,没有专家的指导,没有群众的积极相应和配合,难免会使短片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深度。

2、选题过程透明度低

虽然选题来源的渠道广泛,但是选题过程中缺少和公众的交流互动。在选题的过程中,基本是导演组和观众的单向互动:导演组从观众推荐的话题中选择观众关心程度高的话题,同时与市领导进行一定的沟通,从而确定最终的话题。

但是最终的选题确定标准并不透明。最终话题的确定是由相关领导和导演组共同确定的,其中缺少了观众的参与,也没有给予观众一定的决定权,降低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3、官员回答“套路化”

在经过了几年的节目“锤炼”之后,有些官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现场应对一些矛盾突出的问题时,回答开始呈现出标准化、套路化的特点。同样的难题重复的答案或者不同的难题同样的答案,都会降低承诺部门的领导在现场的影响力,降低现场观众对相关部门的现场满意度评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问责主体身份不明

从问政的程序来看,武汉市电视问政是由政府主导,官方媒体主办的。这导致了节目的形式和节目的走向存在一定局限性,也损失了一定的客观性。节目现场的主导权也一直是在主持人手里。主持人对节目的现场效果,节目走向和节目的可观赏性都有绝对的影响力。节目控制权并不在群众手里,导致了问责的主体并不是现场的群众,而是官方媒体的主持人。

2、民众参与程度低

虽然选题是从民众反馈的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但是选题标准未能量化,选题的呈现方式也未统一。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民众获取问题时不能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只能反馈问题的表象,而没有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政府也未能及时提供适当的专业援助和法律援助,导致了群众实际的参与程度比较低。

3、官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从最初被问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对答如流”,许多官员提高了对节目的重视程度,但是仍然没有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存在应付节目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讲,许多官员仍然把节目看做是应对上级,应付群众的事情,而不是发现部门存在问题,鞭笞自己,激励自己的途径。某些官员的责任意识仍然很淡薄,没有建设责任政府的意识。

五、责任政府理念下电视问政的完善措施

(一)改进流程,提高选题水平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改进节目的流程,提高整个过程中的群众参与程度。比如扩大观众在节目前期的参与程度,让群众也能参加到暗访中,或者采用群众提供的可信视频素材。

扩大选题的范围,挖掘选题的深度,由点到面,形成系列问题,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从问政的内容上看,有些问题年年改,但仍然是年年提;有些问题提了一年,就再也没有提过了。由于节目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全面涉及群众的生活。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每年只定一个主题,深挖该主题,从现象到本质地展现出该主题,从而找到根治该主题相关问题的办法。

(二)加强问责机制建设

电视问政反映的政府建设和问题治理是零碎杂乱的,是不系统的,是建设责任政府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建设责任政府,更多地要加强体制内问责机制的建设,从内部对官员进行系统地,机制的,有效的监管。同时也要拓展体制外的监督渠道,让社会和百姓能够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途径,更高的权力对政府和官员实行有效的监督。

(三)转变官员思想作风

建设责任政府,最根本的是让领导干部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图”为做事宗旨。从根本上转变政府官员的思想作风,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要强化对“懒吏”、“庸吏”的治理,使政治生态呈现出“能者上,庸者下”的景象,为想为人民服务的人创造出更大的发挥能力的空间。

(四)强化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接触到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接触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其中夹杂着很多冗余的、甚至是不利于责任政府建设的信息。信息时代的责任政府利用媒体的传播属性,引导舆论走向,加强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为建设责任政府提供有效的外部反馈渠道。同时加强媒体的宣传作用,能够及时传递出责任政府建设的进程,增强全社会对责任政府建设的信心。

武汉市电视问政历经七年的发展,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是作为重要的舆论监督力量和新兴的群众监督形式,电视问政让老百姓有机会直接与政府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共同面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共同承担起城市治理的责任。责任政府建设不仅要求政府官员要有责任意识,做到依法行政,也积极倡导广大群众与政府有良性的互动,树立对政府转型的信心,与政府共同治理城市,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美思,张涌凯.电视问政: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南宁市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08):111—117。

[2] 柴逸扉.“电视问政”如何助力解决真问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4-18,第08版。

[3] 党理轩.从“问政”到“问责”:电视问政的转型和升级[J].当代广西,2015(19):50-51。

[4] 王珊.责任政府视角下的电视问政研究-以武汉市电视问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53。

[5] 许迪.责任政府视角下的电视问政成效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5:33。

[6] 许艳青.武汉电视问政的问题[J].公共管理,2015,管理视窗:96-97。

[7] 杨诗哲,田惠风,程文浩.电视问政:现状、问题与未来深化[J],长江论坛,2014(6):63-69。

[8] 魏红明,谷萍,鄢祖海.武汉电视问政湖泊保护治理[N].中国环境报.2013-7-16.第007版。

[9] 李敏智.电视的民意表达-武汉电视问政价值评析[J].群文天地,2012(8):14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