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6月间的56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诊断正确,在进行介入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瘘口基本闭合。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是肝癌治疗的重点,良好的影响诊断有利于准确判断动静脉瘘的状态和位置,为介入治疗提供信息。

标签: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影像诊断;介入治疗

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肝癌并发症,肿瘤侵犯肝静脉或门静脉等时发生,发生率在20~63%,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混合瘘三种类型,以肝动脉-门静脉瘘为主。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会加快肿瘤在肝内及全身的扩散速度,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和门静脉高压,引起病情的恶化,影响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所以对于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疗关系到肝癌治疗的整体效果,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6月间56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2岁~78岁,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15例;伴腹水患者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合并纳差、腹泻患者12例。

1.2方法

1.2.1影像诊断

1.2.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个观察因素:是否有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出现的时间;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类型。从时间上说,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有三种类型,轻度:造影没有显示瘘的形态,在推注碘油栓赛时,门静脉先分支铸形显影,显现出碘油门脉征;中度:在肿瘤染色中后期静脉主干及支干显影;重度:肿瘤染色未出现或处于早期时,肝动脉主干、支干显影及静脉显影。HeastonDR等将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分成两种:中央型在造影中的显现为门静脉瘤栓充填管腔或门静脉主干、大分支早显;周围性的主要表现是在干周围出现与动脉平行的门静脉影[1]。行碘油栓塞时,癌肿内外显现小草样门静脉小分支显影。

1.2.1.2超声诊断超声诊断中,出现以下6点,确诊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脉冲多普勒在静脉管腔检测到高速低阻型反向动脉血流频谱;肝动脉搏动和阻力降低;肝动脉内径增大;④彩色多普勒在门静脉显现逆向血流、双向血流,伴瘤栓显现簇状、分支状五彩镶嵌血流束;⑤二维超声显示门静脉伴瘤栓时门静脉形成癌栓主干或分支周边有数条细小无回声区;⑥二维超声显示肝静脉伴瘤栓

肝癌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普外科肝癌总共4套题答案的选A 第一套题 1、在肝癌的TNM分期中,T代表的是(c ) A、肿瘤大小 B、远处转移 C、原发灶 D、区域淋巴结 2、下列哪项不属于原发性肝癌(a ) A、肝脏继发性肿瘤 B、肝细胞癌 C、肝内胆管细胞癌 D、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 3、肝细胞癌的特点不包括(a ) A、进展缓慢 B、起病隐匿 C、治疗困难 D、预后很差 4、若肝癌病变位于左肝,一般疼痛部位是(c) A、右腰部 B、右肋区 C、剑突下 D、右背部 5、肝癌诊断的金标准是(b) A、慢性肝病背景 B、病理学诊断 C、影像学检查结果 D、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6、肝细胞癌多见,占到肝癌的(d)以上 A、60% B、70% C、80% D、90% 7、肝性脑病常发生在肝病(d )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终末期 8、在我国引起肝细胞癌的因素主要是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b ) A、甲肝 B、乙肝 C、丙肝 D、戊肝 9、下列哪项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肝癌并发症(a) A、消化道出血

B、肝肾综合征 C、肝性脑病 D、肝癌破裂出血 10、(b)是肝细胞癌的重要症状,常为间歇性或者持续性 A、持续低热 B、肝区疼痛 C、食欲减退 D、消瘦乏力 第二套题 1、2.Okuda分期的不足不包括(d ) 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确定过大 B、血清胆红素的界值定义过高 C、未纳入早期肝癌预后因素 D、唯一未加干预措施评估生存期 2、下列哪项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分布位置(b ) A、脾脏 B、肾脏 C、胰腺 D、心脏 3、在肝癌的TNM分期中,T3代表的是(a) A、肿瘤多发,最大径>5cm;侵及门脉或肝静脉主要属支 B、肿瘤单发,有血管浸润;多发,最大径≤5cm C、肿瘤单发,无血管浸润 D、无原发肿瘤证据 4、在BCLC分期中,早期患者可行根治性治疗措施指的是(a )期 A、A B、B C、C D、D 5、CLIP分期是1998年(b )肝癌研究组提出的 A、奥地利 B、意大利 C、加拿大 D、美国 6、(d )是良好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价指标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碱性磷酸酶 C、3.白蛋白 D、前白蛋白 7、Kampala分期是(a)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的国际肝癌讨论会上制定 A、1971 B、1981 C、1991 D、2001

浅析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

浅析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8-06-06T13:53:25.8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作者:王嘉鹏 [导读] 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人民医院 1581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 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功能亢进;肝癌切除术;全脾切除术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 scheme of clin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hypersplenism.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63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ith hypersplenism in May -2017 March 2015, and to review the clinical data and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83) and the control group (n=80)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che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nly hepatectomy. Results: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eeding volume and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2) before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red blood cells (RBC), white blood cell (WBC) and platelet (PLT), and 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BC and PL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3) before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D4, CD8 and CD4/CD8 (P>0.05), and 2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CD4 and CD4/CD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CD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hepatectomy combined with total splenectom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with hypersplenism. The scheme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hypersplenism, hepatectomy, total splenectomy. 临床上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是由肝炎后肝硬化进展而来,这些患者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由于脾功能亢进的存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常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4],因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同时合理处理脾功能亢进,对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肝肿瘤科收治的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淤血性肿大。(2)治疗方案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或者单纯肝癌切除术。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肝功能Child-C级的患者;(3)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合并肝内多发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的患者;(5)合并胆道癌栓或门脉主干癌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脾肿大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其中51例患者接受非规则性肝切除术,32例患者接受规则性肝切除术;64例患者阻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1 2.4±1.5)min。对照组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其中53例患者接受非规则性肝切除术,27例患者接受规则性肝切除术;62例患者阻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11.9±1.3)min。两组患者肝切除术式、阻断第一肝门百分率、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术后辅助治疗所有患者术中均未置药泵,观察组83例患者术后2个月均接受1次预防性TACE术治疗,对照组8例患者因WBC或PLT 极度偏低而被迫放弃预防性TACE术,13例患者术后2个月接受1次预防性TACE术治疗,59例患者术后2个月接受预防性TACE术联合脾动脉下极栓塞术治疗。化疗药物及其剂量如下:5-氟尿嘧啶1000 mg、奥沙利铂100~150 mg、丝裂霉素8~10 mg或阿霉素40~60 mg、超液化碘油5~10 ml。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或校正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主要指标的比较术前,两组患者RBC、WBC、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比较观察组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反应性胸腔积液5例、胆瘘3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水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反应性胸腔积液6例、腹水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功能衰竭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观察组患者有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对照组患者有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有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癌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5-7]。对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常成为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大障碍,因为脾功能亢进可以导致患者PLT或WBC严重减少,进一步导致机体凝血机制异常、机体抗感染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 【摘要】对218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告知手术过程和术中配合方法进行术前评估、训练、准备,术中配合、观察,术后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的护理,218例患者术中情绪稳定,配合得当,治疗过程顺利,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等优点,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引导使患者掌握恰当的配合方法,及时处理术中患者不适,术后认真观察即使处理各种不适是使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统计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共计218例,行632次介入治疗,男181例,女137例,年龄28~78岁,平均55.6岁,均经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或病理等确诊。 1.2治疗方法 在局麻下按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在X线电视监控下,将导管送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肿瘤用药:顺铂60~80mg或卡铂400~600mg、表阿霉素或吡柔比星50mg、5-氟尿嘧啶1000~12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0~200ml的溶液,经导管内缓慢匀速注入(用高压注射器),然后注入栓塞剂(超液化碘油和表

阿霉素或吡柔比星20~30mg,混合乳剂10~30ml,或明胶海绵颗粒)。推注完毕退出导管,压迫止血,局部包扎。 2护理 2.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当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常同死亡、家庭条件及病痛折磨发生直接关系,有的无法正确面对现实、自暴自弃,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有的求生欲望强烈,害怕面对死亡,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治疗上。故在介入治疗前、中及治疗后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和痛苦,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精神压力降到最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同时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和家属对此不甚了解,作为护理人员应表现出热情、关怀、理解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患者的思想状况,通过亲切交谈,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意及配合。术前要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手术的优越性、目的、意义、操作过程、术中配合注意事项、会产生哪些不适的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大概的了解,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稳定患者情绪,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治疗负效应。 2.2术前护理 2.2.1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检查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术前一天完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6月间的56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诊断正确,在进行介入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瘘口基本闭合。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是肝癌治疗的重点,良好的影响诊断有利于准确判断动静脉瘘的状态和位置,为介入治疗提供信息。 标签: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影像诊断;介入治疗 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肝癌并发症,肿瘤侵犯肝静脉或门静脉等时发生,发生率在20~63%,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混合瘘三种类型,以肝动脉-门静脉瘘为主。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会加快肿瘤在肝内及全身的扩散速度,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和门静脉高压,引起病情的恶化,影响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所以对于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疗关系到肝癌治疗的整体效果,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6月间56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2岁~78岁,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15例;伴腹水患者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合并纳差、腹泻患者12例。 1.2方法 1.2.1影像诊断 1.2.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时,要注意以下三个观察因素:是否有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出现的时间;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类型。从时间上说,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有三种类型,轻度:造影没有显示瘘的形态,在推注碘油栓赛时,门静脉先分支铸形显影,显现出碘油门脉征;中度:在肿瘤染色中后期静脉主干及支干显影;重度:肿瘤染色未出现或处于早期时,肝动脉主干、支干显影及静脉显影。HeastonDR等将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分成两种:中央型在造影中的显现为门静脉瘤栓充填管腔或门静脉主干、大分支早显;周围性的主要表现是在干周围出现与动脉平行的门静脉影[1]。行碘油栓塞时,癌肿内外显现小草样门静脉小分支显影。 1.2.1.2超声诊断超声诊断中,出现以下6点,确诊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脉冲多普勒在静脉管腔检测到高速低阻型反向动脉血流频谱;肝动脉搏动和阻力降低;肝动脉内径增大;④彩色多普勒在门静脉显现逆向血流、双向血流,伴瘤栓显现簇状、分支状五彩镶嵌血流束;⑤二维超声显示门静脉伴瘤栓时门静脉形成癌栓主干或分支周边有数条细小无回声区;⑥二维超声显示肝静脉伴瘤栓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体会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32例经手术治疗的HCC 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观察其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价值。结果3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5%;1年生存率66.9%,2年生存率35.2%,3年生存率7.1%。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癌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是安全的,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标签:手术;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据报道尸检和影像学检查,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20%~70%,而手术切除标本镜检发生率更高[1-2]。迄今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尚在进一步探讨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1~68岁,平均5 2.6岁。其中乙肝标志物阳性者28例,丙肝标志物4例。术前诊断为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15例,术中检查肝断面发现癌栓的有6例,11例为术后病理学发现癌栓。AFP阳性26例,合并肝硬化21例。肝功child A级25例,B级7例,ICGR15均在10~20min之间。 1.2肿瘤与癌栓情况肿瘤位于肝左叶者18例,肝右叶者12例,左右肝均有者2例。直径:3~15cm,肿瘤数目:单发的29例,多发的3例。癌栓部位:左支11例,右支16例,左支+主干3例,右支+主干2例。 1.3手术方式32例中行肝段或肝叶切除后将门静脉癌栓一并切除11例,肿瘤切除后自肝断面取除癌栓19例,其中门静脉左支二级分支残端取栓术8例;行门静脉右支二级分支残端取栓术1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门静脉左支主干断端取栓术2例,行右半肝切除术+门静脉右支主干断端取栓术1例;行肝肿瘤切除术主干切开取栓术2例。 1.4术后辅助治疗本组病例除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患者外,均于术后1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后,采用股动脉介入灌注栓塞化疗(TACE),栓塞化疗用药方案:吡柔比星20~40mg+顺铂40~60mg+氟尿嘧啶500~750mg+超液化碘油10~20ml混合乳剂为主,导管内灌注,1次/月,共计2~3次。22例患者术后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mg,2次/w,共计注射40~60支。 1.5随访情况随访截止于2014年12月,30例(93.7%)获随访,2例失随访。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手术治疗开始至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因其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介入治疗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也可以进行造影摄片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肝癌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机等设备的监视下,经皮肤穿刺动脉,将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经动脉管注入,对肿瘤病变进行直接治疗[1]。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和影响,而且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正确的护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肝病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介入治疗方法是采用肝动脉穿刺插管,应用导管技术置管于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和栓塞剂,药物在动脉内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疗效高。 2护理 2.1心理护理肝癌患者一旦知情,一般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对生活丧失信心。对于这类患者治疗时应进行现场说教,介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从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的不同,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对不知情的患者进行保密治疗,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2.2术前护理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按穿刺部位做好两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的清洁备皮,督促患者清洗该处皮肤。测量血压,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后对照。做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及碘过敏试验[2],做好肝、肾功能检查。术前2d给予保肝、保肾药物,术前8h开始禁食。 2.3术后护理2. 3.1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护理术后6h内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神志意识的改变。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24h 并用沙袋压穿刺点6h以上,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24h后松弹性胶布并覆盖无菌纱布2~3d,避免浸湿,绝对卧床休息24h。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24h后方可逐渐离床活动。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及早发现有无股动脉血栓形成。应行正确肢体功能锻炼,可抬高患肢予以热敷、按摩,并观察症状有无改善,如疑有股动脉栓塞,出现肢体发麻,则禁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 2.3.2发热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大多是由于肿瘤坏死产生吸收热[3],一般在38.0~38.5℃,不超过39℃。术后1周左右,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范围,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2.3.3胃肠道反应护理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坏死,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化疗药物也可引起恶心呕吐;且介入治疗时牵拉,栓塞剂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也可诱发恶心、呕吐。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观察并记录呕吐物、排泄物的量、性质及颜色,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先兆,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被污衣被。注意腹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呃逆频繁者可予以胃复安20mg肌内注射,严重者内关封闭加穴位针灸。 2.3.4饮食术后若无明显恶心呕吐则鼓励多饮水。术后先以少量流质温凉食物为宜,第2天可以半流质,第3天起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进食宜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2.3.5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发生血肿和出血常因局部压迫不当,反复多次穿刺血管,术后穿刺侧肢体过早屈曲、活动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术后患者应卧床24h,穿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马然(鞍山市第四医院,辽宁鞍山114034) 【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和精心护理,并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结果16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痊愈出院。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可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治疗;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5-0755-02中图法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113747.html,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刘金明赵震宇李涛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 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17-02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群众的生命及健康[1]。有 研究显示,采用介入治疗的手段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2-3]。本院分别对单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单独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以及TACE+PEI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TACE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53.1±10.1)岁;PEI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3~69岁,平均(54.3±8.1)岁;TACE+PEI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67岁,平均(53.2±10.5)岁。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采用TACE、单独PEI以及TACE+PEI 3种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TACE组采用Seldinger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化疗药物的选定为:1000 mg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41025147,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6~1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3020854,浙 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多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13334,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顺铂(国药准字H20023461,齐鲁制药厂)。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的预后因素_陈荣新

u论著u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的预后因素 陈荣新樊嘉吴志全周俭邱双健肖永胜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随访83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其中64例术后行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单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单纯手术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10.3个月,若术后行各种化疗栓塞,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6%、30.7%、14.0%,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术后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Ed mondson分级、术后化疗栓塞次数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结论:Edmondson分级、术后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预后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Chen Rongxin Fan Jia Wu Zhiquan,et al.(Liver Cancer Institut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in the patient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PLC)with portal vein tu mor thrombi(PVTT).Methods:83patients of PLC with PVTT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followed,in whom64patients were treated wi th chemoemblization after resection.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were esti m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 variate analysi s.Results: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in the patients only treated with resection was10.3months.But in the patien ts treated with following chemoemblization the time was13.4months and the1-,2-,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53.7%,37.6%,30.7%and14.0%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 tly higher than the former(P<0.05).Both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hemoemblization courses affected the prognosi s.C onclusion: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hemoemblization courses affected the prognosis in the patien ts of PLC with PVTT after resection.Chemoemblization may improve the suvivial. Key Words Primary liver cancer Portal vei n tumor thrombi Prognosis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发生率(30%~70%)高,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近年来在部分病人中行手术切除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1~5]。本文研究影响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病人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为病人的预后提供相关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访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83例,随访期至2001年1月。1.2一般资料男性7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5岁,HBsAg(+)68例,AFP(+)72例(>20ng/ L),伴肝硬化75例。Child-Pugh评分A级66例,B 级17例。肿瘤直径5~22c m(平均10.8?3.8cm),肿瘤位于左叶19例,右叶53例,左、右叶均有10例,尾叶1例。门静脉癌栓位于左支19例,右支47例,左支+主干3例,右支+主干7例,左、右支+主干7例。手术方法见文献[3~5]。术中平均出血量1386?1558ml,手术死亡率4.8%(4/83)。 1.3病理82例肝细胞肝癌,1例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混合性癌。Edmondson?、ò级11例,ó级57例,?级15例。门静脉癌栓肉眼观灰白色,易松碎,显微镜下见由成团癌细胞构成,间或混有红细胞、白细胞,周边多为坏死的癌细胞。 1.4术后化疗栓塞64例病人术后经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化疗栓塞,平均2~3次(1~7次)。途径有TACE、HAI、PVI或B超引导下门静脉穿刺化 573 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8月第11卷第4期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2004.Vol.11,No.4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Dec.2011, Vol.6 No.24中国医疗前沿 2011年12月 第6卷 第24期 37 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顺位排名前三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病较隐匿,患者一般不易察觉,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癌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肝区疼痛、乏力、纳差以及消瘦,体征多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腹水、黄疸、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和转移灶相应的体征。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差,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多为半年。目前对肝癌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近几年,我院依据文献,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38-7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月-26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 诊断及纳入标准[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1.3 病例排除标准[2] 与原发性肝癌有相似症状的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肝脓肿等应予以排除。1.4 治疗方法[3] 对照组采用60钴远距离体外照射,B 超定位,每周1.8-2Gy,总量25-55f/4-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的治疗手段,经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一步入肝总动脉,在肿瘤的责任血管处注药栓塞,常见的化疗药物有5Fu(500mg)、阿霉素(ADM、20mg)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4mg)、VP16和氨甲喋呤等。1.5 疗效判定标准[4] 缓解:肿瘤明显缩小,达到50%以上,并且维持时间大于1个月;稳定:肿瘤缩小不明显,但较治疗前有好转迹象,能够维持1个多月;恶化:肿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大倾向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缓解+稳定)/总例数×100%。1.6 统计学方法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 检验)。P <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张学鸿 目的【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随机将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放疗;治疗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结果 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普通放疗;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3-5552.2011.24.0021【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55;R735.7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3-5552(2011)24-0037-01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5人,总有效率为95.5%;单纯介入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7人,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34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8例;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5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19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起病十分隐匿,大多患者平时并无异常表现,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已患肝癌,处于此期的患者因为没有临床症状、体征而被称之为亚临床肝癌[5]。当患者感到不适、出现肝癌的相应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已然进入中晚期,此时治疗非常困难[6]。对于发现较早的肝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治疗手段,其他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姑息性外科治疗、多模式综合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放射治疗、导向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以 及中草药治疗等[7] 。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是近2、30年新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能起到良好作用,是临床上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多使用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远端的血管供应,使用明胶栓塞近端的肝动脉,使肿瘤的侧枝循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肿瘤灶缺血坏死[8]。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的1年生存率可达到40%左右,仍不是很理想。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手术切除不宜实现的患者,放射治疗具有杀灭残癌的作用,有调查显示放射治疗与中 草药治疗相结合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0%左右[9], 与手术、化疗联用可起到增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1年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作者简介:张学鸿(1967-),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n ) 组别 n 缓解 稳定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7 20 15 2 95.5 对照组 34 18 9 7 80.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n (%)] 组别 n 6个月生存率 12个月生存率 治疗组 37 34(91.9) 20(54.1) 对照组 34 25(73.5) 11(32.4) 两组生存率比较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江西医药2012年6月第47卷第6期Jiangxi Medical Journal ,June 2012,Vol 47,No 6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刘国焰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原 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 变化情况。结果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 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结论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亢;介入;化疗;栓塞[中图分类号]R735.7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总体手术切除率约为10%-30%[1],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且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应用中效果显著,长期 的临床经验已使其成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原发性肝癌多数合并脾功能亢进,可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药物的作用,直接导致介入治疗失败[2]。部分脾动脉栓塞则通过阻断部分脾动脉血流,减少血细胞破坏[3]。两者联合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还可治疗脾功能亢进,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给肝癌序贯治疗创造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46.7岁。所有患者均经过B 超、CT 及MR 等影像学及AFP(甲胎蛋白)证实为肝癌,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胃镜证实合并有脾功能亢进。根据Child 分级法:A 级24例,B 级6例;其中有8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胃镜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的为14例;5例有腹水。术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02×109/L ,血小板计数平均为47.8×109/L ,红细胞计数平均为 2. 91×1012/L 。 1.2治疗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 技术行股动脉 穿刺插管,行PSE 和TACE 。(1)TACE :以5F RH 肝管入腹腔干造影,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行肝动脉造影。根据肿瘤血供情况行肿瘤供血动脉(肝左或肝右动脉)给予化疗栓塞。灌注药物剂量为5-氟尿嘧啶0.5-1.0g ,吡柔比星10-20mg ,再以超液化碘油 5-20ml ,混合吡柔比星20-30mg 栓塞肿瘤;(2)PSE : 插管至脾动脉造影,了解脾脏大小及血管分布情况,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脾中、下叶动脉,将明胶海绵剪成1×1×1mm 3左右的颗粒、PVA 颗粒(500- 700)、栓塞微粒球(500-700)等不同栓塞材料加庆大 霉素及造影剂制成悬混状在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观察脾动脉血流清况,估计栓塞面积达30%- 70%时,停止注射,再行数字减影。若栓塞面积不 足,则再注射,直至栓塞面积满意为止;巨脾者则选择分次栓塞,第一次栓塞面积控制在50%左右;拔管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护肝、预防感染。检测术后血小板(PC)、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的1周及2、4、6个月计数;彩色超声多谱勒诊断仪测量门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术后1、2、3、4、5、6个 月时的厚度和长度。观察术后并发症。 2结果 术后1周WBC 及PLT 即明显升高,术后2、6 作者单位:341000赣州,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506··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对 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 年2 月,我院接收原发性肝癌50 例,分析对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本组肝细胞腺癌40例,1 年生存率为 87.5%,2年为42.5%,3年为10%,4年为5%。肝细胞腺癌中位生存期为21 个月,混合型腺癌12个月,胆管细胞癌11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TACE 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TAI 中位生存期为10 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大体分型、供血情况、表面抗原、肝外转移均为诱导因素(r 均值=0.033,P<0.05),使生存风险增加。结论供血情况、门静脉高压、HBsAg,大体分型、肝外转移、组织坏死是独立的对肝癌患者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血供丰富、无门静脉高压、HBaAg 阴性、小癌型、无肝外转移、无组织坏死的肝癌病例,有较高生存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癌(PLC)有较高恶性程度,发病隐匿,

大部分患者到院初诊时手术指征已丧失,至中晚期。 介入微创方案具效果确切、创伤小优势,对介入治疗 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展开分析,是指导临床病例选取 的关键[1]。本文就此内容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 如 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2011年4月?2015年2 月,我院接收50例原发性肝癌作研究对象,男39例,女11例,年龄35?78岁, 平均(60.8±9.4)岁。均依据CT检查、甲胎蛋白 (AFP)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组织学分型:混合型腺癌3 例,肝管细胞癌7 例,肝细胞腺癌40 例。大体分型:小癌型2 例,块状型20例,弥漫型8例,结节型20例。 1.2方法本次选取的患者41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TACE),9 例采用肝动脉选择性局部化疗术(TAI )。药物:表阿霉素40mg,氟尿嘧啶1000mg,奈达铂100mg,碘化油4?18ml。介入步骤:完成肝动脉造影操作,应用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插管,在导丝引导下达肝固有动脉,后轻柔操作,经其左支、右支达靶动脉;细致观察血管分布特点及肿瘤直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