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XX、、课题15谈读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课时1 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二、自我检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咀嚼()味同嚼蜡()矫()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345

2020-01-08

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XX、、课题15谈读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课时1 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二、自我检测1、给下面加点

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咀嚼()味同嚼蜡()矫()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345

2020-01-08

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XX、、课题15谈读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课时1 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二、自我检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咀嚼()味同嚼蜡()矫()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345

2020-01-08

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XX、、课题15谈读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论述

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课时1 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二、自我检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咀嚼()味同嚼蜡()矫()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345

2020-01-08

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XX、、课题15谈读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名言警句。3、将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应用到学习中去。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读书的作用、意义课时1 教学方法指导评价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课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二、自我检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咀嚼()味同嚼蜡()矫()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着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所以要让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基础。其次还要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信息资料】 1、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2、收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李大钊烈士的视死如归、郝副营长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敬佩与怀念。今天,我们跨越时空,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1、简介张思德。(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张思德同志及“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着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再次感情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新字新词,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读词语:鸿鼎旺炊 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 死得其所精兵简政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课件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正确的笔顺。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形、并且通过组词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3)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 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 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 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 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 揭示课题:25. 古人谈读书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 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 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相互学习,合作交 流。 1.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 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 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老老实实地学习。《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今天,不论是研究孔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都离不开《论语》。 2. 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结合注释,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适当的引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 通读全文(配乐),从这三则语句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自由交流。 2. 联系实际,说说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课后作业。 1. 背诵古文。 2. 课外搜集《论语》中一些其它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背诵《论语》中读书方法三则。 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 多媒体出示: 《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 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

12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二、三自然段重点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张思德的资料。 [课堂导学] 一、课前诊断与导入 1.同学们,把这些词读准确。(出示PPT) 哀思、剥削、炊事员、李鼎铭、精兵简政 点拨: A“剥削”是个多音字;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Bō:用于复合词:~夺。~削。~落。~蚀。生吞活~。另一个读音叫“xiao”,组词(削铅笔)齐读。 B什么是“鼎”?(“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出示古文字及其图片) 鼎这个生字特别难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第六笔是什么?这个鼎的部首是目,第六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右边相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最后是横折。 看到这个“鼎”,能说说与它有关的成语吗? (三足鼎立、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注意把“鼎”的笔画笔顺写正确来。 2.同学们,这些词语出自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翻开第12课。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他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观点,能找出来吗? 2.出示PPT,全班齐读。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附答案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课时《谈读书》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 要诀.()蒸馏.()劝诫.()滞.()碍吹毛求疵.() 咀嚼.()好.()读书味同嚼.()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⑵伦理 ⑶诘难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⑹矫 ⑺学究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⑽味同嚼蜡 ⑾要诀⑿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谈读书(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下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看过没有? 生:看过/没看过 师:那个场面非常壮观,令人震撼,值得我们同学去看看,现在我想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视频) 师:听到了吧,那一边又一遍的口号喊的什么? 生:为人民服务 师:大家能不能再整齐一点、响亮一点,再来一遍 生:为人民服务 师:很有气势!这个口号从上个世纪40年代一直走到了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为什么这个口号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呢?大家预习过课文没有?想问一下跟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点名回答引导回答) 师: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动人的描写、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它是一篇议论文,同时也是一篇演讲稿。议论文就是跟你分析问题,跟你讲道理。这篇课文是我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议论文。有首歌叫千年等一回,我们是六年等一回。是第一次学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相信大家会学好。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师:大概知道了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那么,有一个规律我想告诉大家:议论文演讲词常常会围绕一个内容,说明道理,它会把道理放在每一段话里,放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我想先选三段来读一读,看看每段话的主要意思你能不能找得到。文章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点

《谈读书》教案

《谈读书》20分钟微型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藻饰、狡黠、咬文嚼字”等词汇的音形义。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疏解字词。 2、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 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1)、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 (2)、论述读书的作用的 (3)、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师生共同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三.品读,并作读书卡片。 学生在整体把握了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并做成读

书卡片三张。(教师发设计好的读书卡片给学生) 资料摘录卡片 卡号类别 书名或报刊名:卷期页 题目 著(译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摘录内容: 四.展示学生的读书卡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可以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又可以结合课外读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论证摘录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读书的正确认识。)五.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2、背诵全文。 六.教师总结 让读书重新成为我们生活的时尚,世风中多几缕诱人的书香,让书的履痕嵌入生命历程中的每一寸小路,记载昨日的光荣和今天的梦想,让我们的民族因为文化的再生而不朽,拥有明天的灿烂辉煌! 板书设计: 谈读书 培根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 -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一、资料助读 1、题目解说“谈读书”是一个范围型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谈,谈论。有时带有 漫笔、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 2、作者名片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其主要建树在 哲学方面。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随笔》《新工具》《新大西岛》。 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玫瑰园》。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的界 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期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的老 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二、认真地读完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⒈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 : 。傅彩: 。阐证:阐述论证。辨异:分别,区别。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处世判事:处理判断事情。 练达:阅历丰富,通晓事故人情。纵观统筹:从全面考虑,通盘筹划。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以经验范之。 狡黠.者鄙读书()聪明而狡猾。鄙:看不起。欺世有术:有能欺骗世人的方法。 诘难 ..。寻章摘句:。 涉猎:粗略地阅读;浏览。孜孜 ..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蒸馏.:(注音)。味同嚼蜡:。 伦理学。滞碍 ..:。 逻辑修辞学:指导人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学科 经院哲学: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基督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采用烦琐的抽象推 理的方法,所以也叫烦琐哲学。 吹毛求疵.: 。 三、思考问题用原文回答: 1、⑴文中谈到读书的目的有哪几种? 读书,,。正确的目的是: 。读书容易出现哪三种偏向? 读书费时过多,文采藻饰过盛,全凭条文断事。

⑵不同的人对读书的态度不同: 狡黠者读书,无知者读书,唯明智之士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全凭观察得之。 2、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书有可,,。书亦可。 读书要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因为 “,,。” 3、读书的作用如下 ⑴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凡有所学,。 (2)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如不能辨异,可令读;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 4、请同学结合以上分析,将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四、赏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借助第一层来赏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1、齐读第一段,思考:本层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2、从第二层和第三层中任选一层,找出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并分析论证思路。 3、语言赏析(投影) ⑴读书足以 ..怡情,足以 ..长才。(运用句,三个“足以”表 ..傅彩,足以 明。)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三个动词极为准确有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通过对比突出了。)

为人民服务优质课教案获奖 (1)

为人民服务_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抓住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5.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观看视频和图片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出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5 古人谈读书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三则文言文的作者和相关知识及《论语》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结合图片,翻译文言文。 2.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文句段的内容。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每则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教学难点 1.借助注释,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文言文并理解其句段的内容。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

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如果我们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比快乐且受益无穷的事啊!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孔子、朱熹、曾国藩这些名人是如何读书的。(板书课题,讲解生字和第一则文言文)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诵”,翘舌音“耻”等字。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窥”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诵”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诲、谓、皆、缺”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岂、恒”字时,可以用同音字识记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 诲(教诲)—悔(后悔)—海(大海) 谓(称谓)—渭(渭水)—猬(刺猬) 皆(比比皆是)—谐(和谐)—楷(楷体) 缺(缺点)—诀(秘诀)—快(快乐) 同音字识字示例: 岂(岂止)—乞(乞求)—启(启发) 恒(恒心)—横(横线)—衡(平衡)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耻”左右紧凑,左边“耳”的第六画变提,稍短;右边的短竖在竖中线位置。 “谓”右边略高,右边“月”撇画变竖。 “诵”右下“用”的首笔变竖。 “恒”左窄右宽,左边长于右边,注意“忄”的笔画顺序。 “窥”部首中的撇点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竖弯钩宜伸展。 易错提示: “诲”部首是“讠”,不要写成“氵”或“忄”;右边“每”横折钩略弯曲。 “岂”上面“山”略扁;下面是“己”不是“已”或“巳”。

《谈读书》导学案教学提纲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培根的经历及其创作,背诵课文片断,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作者关于读书的论述,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3.结合课文反思自己对读书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关于读书的论述。 2.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习难点】 结合课文反思自己对读书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自主预习案】 1.了解培根的经历及其创作,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 培根(1561—1626),___ 国_____家_____,出生于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是 _____ 、_____。《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共_____篇,开创了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诘难()滞碍()狡黠()咀嚼()统筹()

藻饰()迂腐()吹毛求疵()味同嚼蜡()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怡情:②诘难: ③寻章摘句:④味同嚼蜡: ⑤咬文嚼字:⑥吹毛求疵: 4.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5.阅读《谈读书》,按要求找出句子。 ①找出读书目的的句子: ②找出读书方法的句子: ③找出读书作用的句子: 答案: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②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大禹治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泛滥倒塌堵塞英雄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你们认为自己全对的请举手,真不错,下课组长把听写本收起来,老师还要看看谁写的字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那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大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治水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亲历洪水之灾,了解主人公治水的缘由(精读第一段) 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小节,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hǎ)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 培根(1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指导学生朗读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 导读:本文是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一)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激发学生“我想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与其枯燥地讲解,不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读。 于是,我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明确目的地读书!那么学完这课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背诵课文!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必须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轻松背课文。 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会背了吗?”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然后我说:“同学们,别紧张也别害怕,为什么这课不能容易地背诵出来呢?因为这课同学们还没理解。这是老师的问题,不是你们的过失。在今天的两堂课里,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两堂课下来,个个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二) 教学中我主要围绕课后的问题展开了教学,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比如“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几句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这几句话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连起来的。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自己领悟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我把每句话的意思都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起来的对学生来说就难了。于是我让学生看看板书,说说从每句话的意思中看出了什么?聪明的学生马上说了,感觉一句比一句深入,说得具体明白!于是我抓住学生说的越来越深这句话,告诉学生,一句比一句深,句与句之间就是递进的关系,每个句子之间就是这样连起来的!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递进”。接着,我让学生再次小声朗读这四个句子,还有没有什么疑问。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四句话,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出来。短短的几分钟内,人人过关! 这课的教学,我感觉的用的是“剥笋”的方法,一层一层剥开,让学生见证惊喜见证奇迹。两堂课的教学,学生并没有生出厌倦的情绪。 备课不仅仅重要的是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预测学生! 《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三) 一转眼,从教近五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试,一种理想的追求,一种艺术的雕刻……是阳春白雪,是冰山雪莲,是孔雀展屏。然而,当教研员让我在“区际交流和谐共进”沈河、和平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创新教案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第二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 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2、总结论证方法。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 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 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

议论文《谈读书》

谈读书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弗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人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导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1.本文论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②段中列举了弗兰克林和孙中山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尔文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 为人民服务

课题12.为人民服务课型讲读课文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彻、迁”等10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背诵第2、3自然段。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 难点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一些各行各业劳动图片【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 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 这样做,为了谁? 生:好。 以图片导入,创设 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 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 围,学生初步感受情 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板书:为人民服务) 新课教学( )分钟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4】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 想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 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 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 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 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 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 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 真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