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核医学成像设备

核医学成像设备

核医学成像设备
核医学成像设备

第八章核医学成像设备

§8-1 概述

概念:是一种以脏器内外或脏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的脏器或病变组织的显像方法。

一、核医学成像的过程和基本条件:

(1)、先把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形成放射性药物并引人人体内,当它被人体的脏器和组织吸收后,就在体内形成了辐射源。

(2)、用γ射线检测装置可以从体外检测体内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的γ射线,从而构成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分布密度的图像。

由于放射性药物与一般天然元素或其他化合物一样,能够正常地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因此核医学成像的图像不仅反映了脏器和机体组织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有关脏器功能及相关的生理、生化信息。

二、核医学成像的基本特点如下:

(1)、核医学成像是以脏器内、外,或脏器内各部分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显示的静态和动态图像,该图像不仅反映了人体组织、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还提供了包括整体或局部组织功能,以及脏器功能的每个微小局部变化和差别。

(2)、核医学成像具有多种动态成像方式。由于脏器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吸收、排泄等作用,使脏器、病变的血流和功能情况得以动态且定量地显示出来,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参数以反映机体及组织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等方面的信息。

(3)、一些放射性核素具有向脏器或病变的特异性聚集,由此而获得的核素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显示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各种神经受体、炎症、转移

灶等组织器官的影像。而这些单靠形态学检查常常难以实现。

三、核医学成像设备分类及特点

(一)、γ相机

1、组成:

(1)、闪烁探头:包括准直器、闪烁探测器、光电倍增管等。

(2)、电子线路:包括前置放大器、单脉冲高度分析器、校正电路等。

(3)、显示装置:示波器、照相机等。

(4)、附加设备:

2、特点:(见书P226)

(1)、通过连续显像,追踪和记录放射性药物通过某脏器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动态研究;

(2)、由于检查时间相对较短,方便简单,特别适合儿童和危重病人检查;

(3)、由于显像迅速,便于多体位、多部位观察;

(4)、通过对图像相应的处理,可获得有助于诊断的数据或参数。

(二)、单光子体层成像设备(SPECT )

1、成像原理:

利用γ照相机围绕着诊断感兴趣的人体区域,采集各种不同角度上放射出的γ光子并计数,然后利用X-CT 中所使用的图像重建方法,得到人体某一体层上的放射性药物浓度的分布,即可得到多层面的各方位的体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像。

目前SPECT 的能量测量范围为50~600keV ,空间分辨率6~11mm 。

2、与X-CT 的区别:

(1)、图像粗造,空间分辨率低。

(2)、属发射型体层摄影;

(三)、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设备(PET)

1、使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数,如:O N C 151311,,等都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元素,易于标记各种生命必需的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类似物而不改变它们的生物活性,且可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其次这些核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检查时可给予较大的剂量,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因此它所获得

的图像是反映人体生理、生化或病理及功能的图像。

2、由于采用的是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电子在物质中射程短并只能瞬间存在,不足以穿透较厚的脏器或组织,故测定正电子的基本方法是测量湮没辐射产生的γ光子;

缺点:

推广应用方面受到以下两点的制约:①由于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短,且都是由迥旋加速器生产的,故使用PET的单位附近,应有生产这些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医用迥旋加速器;②应有快速制备这些短半衰期核素标记放射性药物的设备和实验室。

§8-2 核医学成像物理学基础

原子核是由两种质量几乎相等的基本粒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凡质子相同的原子为同一种元素。把属于同一种化学元素,但具有不同中子数的元素称为同位素。若原子核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核内的成分及能级不发生变化,为稳定性核素。若原子核需要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这种核素被称为不稳定核素。这种核内能级和结构的调整过程称为核衰变(nuclear decay)。核衰变的同时,将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种性质叫做放射性。因此,不稳定的核素又称为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中放射性同位素大约有1300种,人工制造的同位素都有放射性。

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衰变主要包括:α衰变、β口衰变、γ衰变等。核素在上述的衰变过程中相应释放α粒子、β粒子、正电子或γ射线。从电磁波的角度来看,X射线和γ射线几乎具有相同的频段,但两种射线的来源不同。x射线来自核外,而γ射线则来自核内。

放射性衰变的发生是随机的。放射性衰变的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原子核衰变速率不同,有的核素衰变快,有的核素衰变慢,这是放射性核素的一个特征。核衰变的速率按指数规律衰减,任何一种放射性核素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强度可表示为:

t

Iλ-

=

I

e

式中:I为时间t=0时的射线强度;I为经过一定时间t以后(即t时刻)的射

线强度;λ为该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

因为放射线强度与原子核数成正比,所以原子核数可由下式求出:

t e N N λ-=0

式中:N 0为t=0时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N 为经过一定时间t 的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

任何放射性原子核数衰减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物理半衰期21T ,由上面的式子可得λ/2ln 2

1=T 。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化合物除了物理半衰期之外,还有生物半衰期。当进入人体后,放射性药物由于排泄、分泌使其在体内的含量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用的时间,称为生物半衰期。所以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有效半衰期应由物理衰变和生物体代谢衰变共同决定。

放射性核素在他们的衰变过程中要产生放射性射线,射线中只有γ射线穿透力较强,引人体内后能在体表检测到,同时它在体内的电离密度较低,引起的电离辐射损伤较小,所以核医学成像中主要是检测γ射线。

§8-2 核医学成像设备

一、 γ相机

(一)、基本结构:

整个系统构成由准直器、γ射线检测器的检测介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阵列、前置放大器、位置计算电路、脉冲高度分析器、图像处理电路及显示装置等。

(二)、基本原理:

1、人体吸收放射性药物后放射出γ光子,经准直器入射到闪烁晶体上。闪烁晶体紧贴在准直器后面,将入射的γ光子转换为光电子。

2、由于光电子的能量很低,不能用于照相,因此在检测介质后面用光电倍

增管阵列,它可以有效地将输入的光电子信号放大。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幅度与入射的γ光子能量相对应,同时还带有与入射的γ射线位置相关的信息。

3、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分成两路,一路经“高精度坐标计算装置”进一步处理,可得到了光子入射到闪烁晶体介质上的准确坐标;另一路信号送入能量信号通道,脉冲总和电路输出的Z 信号(其大小与闪烁光的荧光量成正比)经过脉冲高度分析器的处理,除去大部分的散射γ射线和天然本底,按预先设定的能量范围对信号进行能量的加工处理。

4、将能量信号与位置坐标信号结合起来,X 、Y 信号决定了闪烁点的位置, Z 信号决定了显像点的光的亮度。形成γ相机的图像信号。图像既可以显示在监视器的屏幕上,又可以用光学照相机把显示图像记录在胶片上。

(三)、位置计算电路:

每个光电倍增管都分别被连接到各自的前置放大器上,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分别接到4个权重电阻-+-+Y Y X X R R R R ,,,上,各电阻的阻值根据管的位置不同而异。以19个光电倍增管阵列为例,经过权重电阻后19个输出被连在一起形成4个合成的电信号:-+-+Y Y X X ,,,。这4个信号分别同时送入位置通道和能量通道。位置通道分x 坐标位置电路和y 坐标位置电路两部分,两部分的电路结构相同。由放大器输出的-+-+Y Y X X ,,,信号,经位置坐标电路,根据信号的大小,就可以计算出闪烁点的坐标位置x 和y ,即:

-+-+-+-++++=-=-=Y Y X X Z Z

Y Y Y Z

X X X /)(/)((式8-2-1)

X ,Y 为位置信号,Z 为能量信号。 例1:对于P10光电倍增管,4个相连接的权重电阻阻值各为20k ,则根据8-2-1计算:

80202020200

20200

2020=+++==-==-=Z Y X

例2:对于P8光电倍增管,K Y Y X X 20,40,0====-+-+,代入8-2-1计算:

(略)

(四)、准直器:

1、作用:

滤除非规定范围和非规定方向的γ射线。

2、准直器分类:

(1)、根据几何形状分类:

1)、针孔形:灵敏度低;

2)、平行孔型:灵敏度高;

3)、扩散型:扩大了有效视野,但周边部位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低。

4)、汇聚型:放大倍数小,灵敏度和分辨率高。

(2)、根据适用的γ射线能量分类:

(3)、根据灵敏度和分辨力分类:

3、准直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空间分辨率:

(2)、灵敏度:

(3)、适用能量范围:

二、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设备

(一)、γ相机和SPECT 设备的对比:

γ相机所提供的图像是放射性药物在三维人体组织中分布情况的二维投影图像,其中不足的是前后组织的放射性分布重叠。由于计算机辅助体层技术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期核医学成像设备有了新的发展。在1979

年第一台实用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研制成功,它继承了γ照相机的优点和功能,而又实现了类似X线CT的体层成像。SPECT利用从体外不同角度检测采集到的二维图像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图像。SPECT图像首先是消除了复杂结构的重叠,给出了一个体层或多个体层的定向图像,该图像表示出生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三维分布。经过20余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SPECT已成为心、脑显像,尤其是脑血流和功能显像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二)、什么是单光子

单光子的概念是相对于双光子而言的。在放射性核素成像中,γ光子的检测有两种方法:

一是单光子检测法(SPC);

二是符合检测法,也称双光子检测法(ACD)。

131这类的放普通的γ照相机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一般是用反应堆生产的,如I

射性核素,是富中子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中子轰击母靶,使母核得到了多余、过剩的中子而变得不稳定,母核在衰变过程中发生了中子和质子的转化,

β粒子(称为-β衰变),即n(中子)——〉P(质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一个-

β。-β衰变后的原子核从高能级的能量跃迁到基态时,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子)+-

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由此产生的γ光子是单方向的,也是单个的,即单光子。

(三)、分类:

1、多探头环形:

该类机型的探头结构为多探头环型,结构与X线CT类似,由数量众多的探头围成环状,同时分别检测各个方向的γ射线。成像时探头做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首先检测器沿病人某一层面在不同方向上做直线扫描,将每一条线上的体内示踪核素放出的射线总和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投影数据(放射性药物沿投影线浓度分布的线积分),这些投影数据的集合形成一个“投影截面”;然后探头旋转一

定角度,再作直线扫描,取得另一个“投影截面”。γ相机旋转各个不同的角度,检测器按患者不同的截面进行直线扫描,再由计算机将不同的截面的采样数据进行处理,重建体层图像。该设备具有体层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好、成像时间短等优点,甚至可以进行快速动态体层成像,但价格昂贵,而且不能全身显像和平面显像兼顾,因此不易推广。

2、γ照相机型:

它是利用通用的γ照相机实现的体层成像。探头的安装采用固定型和旋转型两类。旋转型的SPECT又分为单探头和多探头两种情况。

1)、探头固定型SPECT

它是由4台γ照相机互成90o角固定安装而成。检测准直器采用多针孔准直器或旋转斜孔准直器,采集不同角度的γ射线投影进行图像重建。由于角度有限,空间分辨率和均匀度都较差,容易产生伪影。

2)、探头旋转型SPECT

γ照相机的探头围绕身体旋转360o或180o进行完全角度或有限角度取样,所得到的投影数据量丰富,可以重建各个方向的符合临床要求的体层影像。这种旋转的γ照相机型的SPECT,同时兼有平面显像、体层显像和全身显像的功能,是当今SPECT的主流。

(四)、基本成像原理:

γ相机在各个不同的角度旋转,取得各种投影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图像。

(五)、机架:略

(六)、控制台和计算机:略

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设备

(一)、正电子和正电子放射性核素:

从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多数是贫中子(也即是富质子的)的,在

β粒子和一个中微子,中微子其衰变过程中发生质子和中子的互相转换,放出+

β粒子称为正电子,正电子是一种带有正电荷、逸出体外没有作用,不能检出。+

有一定质量和能量的带电粒子。正电子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相撞失去能量,正负电子相结合而发生湮灭。湮灭把正电子和负电子的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以γ射线的形式放出。为了保证能量和质量,主要衰减模式是两个γ光子,分别为511keV 的能量以相差180o 的方向发射。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可由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及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产生。医学上所用的正电子放射核素多数由回旋加速器生产,用于临床核医学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有F O N C 18151311,,,。这些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短,可以给予较大的剂量而使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小。在生物体内积分剂量低,静态显示可以加大剂量,改善图像质量。动态检查时,能迅速完成显像功能,所以可以重复观察。

(二)、正电子成像的基本原理:

1、用质子、氘核或氦核在回旋加速器中轰击稳定元素的核,所用的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如F O N C 18151311,,,等(其中C 、N 、O 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元素),是易于标记各种生命必需的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而不会改变它们的生命活性的物质。

2、将这些核素的标记物引入到要研究的人体部位和器官,它们在空间的分布反映人体和器官的机能和代谢状态。

3、放射性核素发生+β衰变,并发射一个正电子,正电子所带能量的大小决定了正电子在组织中消失的射程。正电子在组织中运动很短的距离(几毫米),就会与组织中的电子结合而发生湮灭,转换成一对向相反方向射出、能量为511keV 的γ光子。

4、由于正电子只能瞬态存在,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湮灭辐射的γ光子来检测正电子的存在。由安装在人体周围的旋转检测器、环型检测器以及多边形检测器阵列,收集到所有视角上的可以检测到的数据,并应用符合检测电路将各个角度检测的投影数据组合起来,就可以用常规的图像重建算法做出截面图像。最终图像上的密度(包括数据修正)反映了组织中正电子核素的浓度,如果放射性核素在人体中的运动学已知,即可构造出示踪迹的运动模型。

(三)、湮灭符合探测装置:

1、符合事件测定区:

2、电子准直:

(四)、PET的基本结构略:

核医学成像设备

第八章核医学成像设备 §8-1 概述 概念:是一种以脏器内外或脏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的脏器或病变组织的显像方法。 一、核医学成像的过程和基本条件: (1)、先把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形成放射性药物并引人人体内,当它被人体的脏器和组织吸收后,就在体内形成了辐射源。 (2)、用γ射线检测装置可以从体外检测体内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的γ射线,从而构成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分布密度的图像。 由于放射性药物与一般天然元素或其他化合物一样,能够正常地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因此核医学成像的图像不仅反映了脏器和机体组织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有关脏器功能及相关的生理、生化信息。 二、核医学成像的基本特点如下: (1)、核医学成像是以脏器内、外,或脏器内各部分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显示的静态和动态图像,该图像不仅反映了人体组织、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还提供了包括整体或局部组织功能,以及脏器功能的每个微小局部变化和差别。 (2)、核医学成像具有多种动态成像方式。由于脏器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吸收、排泄等作用,使脏器、病变的血流和功能情况得以动态且定量地显示出来,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参数以反映机体及组织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等方面的信息。 (3)、一些放射性核素具有向脏器或病变的特异性聚集,由此而获得的核素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显示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各种神经受体、炎症、转移

灶等组织器官的影像。而这些单靠形态学检查常常难以实现。 三、核医学成像设备分类及特点 (一)、γ相机 1、组成: (1)、闪烁探头:包括准直器、闪烁探测器、光电倍增管等。 (2)、电子线路:包括前置放大器、单脉冲高度分析器、校正电路等。 (3)、显示装置:示波器、照相机等。 (4)、附加设备: 2、特点:(见书P226) (1)、通过连续显像,追踪和记录放射性药物通过某脏器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动态研究; (2)、由于检查时间相对较短,方便简单,特别适合儿童和危重病人检查; (3)、由于显像迅速,便于多体位、多部位观察; (4)、通过对图像相应的处理,可获得有助于诊断的数据或参数。 (二)、单光子体层成像设备(SPECT ) 1、成像原理: 利用γ照相机围绕着诊断感兴趣的人体区域,采集各种不同角度上放射出的γ光子并计数,然后利用X-CT 中所使用的图像重建方法,得到人体某一体层上的放射性药物浓度的分布,即可得到多层面的各方位的体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像。 目前SPECT 的能量测量范围为50~600keV ,空间分辨率6~11mm 。 2、与X-CT 的区别: (1)、图像粗造,空间分辨率低。 (2)、属发射型体层摄影; (三)、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设备(PET) 1、使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数,如:O N C 151311,,等都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元素,易于标记各种生命必需的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类似物而不改变它们的生物活性,且可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其次这些核素的半衰期都比较短,检查时可给予较大的剂量,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因此它所获得

【2020年整理】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各种“组学”、“工程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从原始的“经验化治疗”、“同类疾病统一治疗”发展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分子病因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1]。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是在体准确识别病因靶[2]。因此,多种影像技术(设备)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并将在未来20-30年内继续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根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0年普查结果,参考近期文献和与国外专家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重点介绍PET/CT 和PET/MR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核医学,PET/CT;PET/MR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3)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3) 第三章 PET/MR融合技术 (4) 3.1 PET/MR与PET/CT的比较 (4) 3.2 PET/MR的临床价值 (4) 3.3 PET/MR的技术难点与要求 (5) 五、关于融合设备未来的预测 (5)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1.以PET/CT为代表的融合影像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材料、制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为PET/CT技术发展注入活力;生物技术、药学、医学的进步,使PET/CT的科学和临床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分子影像显示体内疾病靶分子的能力,源于所选用的分子探针。各种“组学”、“工程学”发现的病因靶,经过处理、筛选,与信号源连接形成分子探针,能够在体内与病因靶动态结合,同时能释放信号用于测定和成像。多种物质可作为信号源(如纳米粒子、微泡、发光物质与磁物质等),但以放射性核素,特别是正电子类核素标记技术最成熟。其发展快、应用广、效果肯定,是PET/CT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分子探针是融合影像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重点之一。 3.PET/CT的价格较高,必须严格适应证,充分考虑价格益比。大量数据证明,通过PET/CT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及时监测疗效,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为国家和社会节省卫生资源。多项大样本(数万例)研究证实,PET/CT对各种肿瘤的临床决策影响率均超过30%。目前国内PET/CT服务价格偏高,无医疗保险覆盖,阻碍PET/CT推广。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循证医学证据,适当降低收费,争取医疗保险支持,对中国PET/CT事业发展十分重要。 4.知识结构和人员素质是保证融合影像诊断准确性的基本条件。PET和CT的融合产生了影像判断的革命性转变。根据图像模式的转变,拓宽相关影像专业知识,重视使用、操作、判断的规范,特别是对所有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临床路径,结合医疗保险是确保PET/CT技术健康发展、正确使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提高采集速度,最大程度利用分子探针的信息,减少处理的复杂性,改进同步采集能力,制造最大程度发挥PET/CT技术潜能的设备,并通过融合、多探针方式满足临床不同需要,是PET/CT在今后15-20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 1.改善探测元器件。探测器负责捕捉正电子湮灭光子、能量转换及光电转换,并输出电脉冲,是PET的“眼球”。 晶体:将高能光子转变为可探测的低能光子。理想的晶体性能包括:入射光子阻滞率高、初级闪烁光子量大、光衰减快、光子输出量高、能量合适、光衰减小等。早期的碘化钠、锗酸铋等,均未满足上述需求。 光电元件:将晶体输出的低能光子转化成电信号。光电倍增管的型号增益达106-107倍。线性好,技术成熟。近年来还有位置敏感型、多道型等上市,在3-5年内,PMT任可以保持主力地位,但PMT存在工作电压高、体积大、速递慢、易受磁场干扰等缺点。 理论上讲,光电元件与晶体块最好是1:1配置,因工艺和价格显示,PMT无法达到这一配比,所有才有组块式,anger式和四分式等设计。 2.获得更多测量信息。探测器输出的幸好,经过分析、甄别、校正、最后通过图像重建实现成像。这一过程中电路、程序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整机性能。 TOF技术:是通过测定湮灭光子到达对向放置探测器的时间差别判定湮灭事件位置的技术。根据光速(2.9*108m/S)可以换算出:光子到达时间差1ns=29.9cm空间差。 作业深度:与晶体不垂直的高能射线可能斜穿透数个晶体后才能被吸收,其吸收点与实际入射点位置信息偏离,成为作用深度。利用入射光自在晶体不同深度作用产生的点扩展函数,可以确定作用深度。

核医学成像设备分类、特点及核医学成像过程简介

核医学成像设备分类、特点及核医学成像过程简介 核医学成像设备是指探测并显示放射性核素药物(俗称同位素药物) 体内分布图像的设备。核医学成像是一种以脏器内外或脏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的脏器或病变组织的显像方法。核医学成像检查ECT与CT、MRI等相比,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核医学成像属于功能性的显像,即放射性核素显像。 一、核医学成像设备分类及特点核医学成像设备(一)、相机 1、相机组成: (1)、闪烁探头:包括准直器、闪烁探测器、光电倍增管等。 (2)、电子线路:包括前置放大器、单脉冲高度分析器、校正电路等。 (3)、显示装置:示波器、照相机等。 (4)、相机附加设备。 2、特点: (1)、通过连续显像,追踪和记录放射性药物通过某脏器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动态研究; (2)、由于检查时间相对较短,方便简单,特别适合儿童和危重病人检查; (3)、由于显像迅速,便于多体位、多部位观察; (4)、通过对图像相应的处理,可获得有助于诊断的数据或参数。 核医学成像设备(二)、单光子体层成像设备(SPECT) 1、成像原理:利用照相机围绕着诊断感兴趣的人体区域,采集各种不同角度上放射出的光子并计数,然后利用X-CT中所使用的图像重建方法,得到人体某一体层上的放射性药物浓度的分布,即可得到多层面的各方位的体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像。 目前SPECT核医学成像设备的能量测量范围为50~600keV,空间分辨率6~11mm。 2、与X-CT的区别:(1)、图像粗造,空间分辨率低。 (2)、属发射型体层摄影; 核医学成像设备(三)、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设备(PET) 1、使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数,如:等都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元素,易于标记各种生命

浅析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115766809.html, 浅析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严镕璇 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8期 摘要:随着述x线、CT、MRI、放射学及分子影像技术越来越好,医疗设备也必须跟随着时代前进,进行及时更新及完善,使得医疗在临床上能够更好发挥作用。相比之下,目前现有的很多医疗设备里面,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设备毫无疑问是这些仪器中的领头羊,而且在临床治疗的方式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对医生护士的常规工作也能有很大的裨益。影像设备技术应用与发展,能够使得医疗工作者获得更广泛、更精准的医学影像的信息,使得诊治结果更加精准,在目前,医学影像数字化对肿瘤的治疗、心脏病的研究、神经病的诊断、器官移植及新药研发等各大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在获得较全面的资料和数据外,还能知晓现今医疗设备的缺点,从而使得医疗技术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医学影像;发展;应用 一、CT 成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在医学临床上,CT成像技术已使用30多年。探测器、球管、计算机系统及伪影校准算法是CT主要硬件技术。CT成像的质量越来越高以及数据功能多种多样得益于多层CT的产生。通过三维数据的采集让CT获得数据后的处理性能在不断完善,其成图能够使任意面和立体的。 (一) CT心脏成像 CT心脏成像是在医学影像临床应用上的里程碑。在这之前,想要通过CT成像寻找心脏 部位的病症情况,均难以得到较好的结果。经过专家们长期对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探究,目前所存在的CT心脏成像能够对心脏进行细致观测及病情变化的研究。另外,少数研究学者们还认识到了“时间准确性”的想法,理论分析,时间计算的准确性对临床检查是否成功和患者心率覆盖的范围有较大影响。在现今所有的成像设备当中,常见的技术是多排螺旋CT及电子束CT,他们还可以对心脏的状态、冠状动脉进行成像,所得到的图像比较具有说服力。 (二) 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的检查可通过单排和多排螺旋CT得以实现。CTA可以清晰表示出动脉瘤体位置、大小及分布状态,并能够对其容积进行准确计算,仿真内窥镜可对瘤体有无穿支血管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足够依据。根据以上可以判断,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使用上已经非常有把握了,为患者的在医学影像上的检查有了巨大的贡献。 (三) CT功能学成像

PETCT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P E T C T成像技术的原理 及其应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P E T-C T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并总结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和对该技术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成像技术,PET,CT 1.PET-CT成像技术的原理 医学图像在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显微镜的发明对医学的发展是一次重大推动[1]。PET-CT 将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整合为一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如图1)。其高灵敏的特性可以观察到清晰的解剖结构和分子水平的功能改变。通过一次非侵入性的扫描,即可观察到体内器官以及活体组织的完整的细节。 图1美国GE公司PET—CT仪器图 PET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其大致方法是,将某种物质,一般是生物生命代谢中必须的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标记上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碳11等),注入人体后,通过对于该物质在代谢中的聚集,来反映生命代谢活动的情况,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当前各医院主要使用的物质是氟代脱氧葡萄糖,简称FDG。其机制是,人体不同组织的代谢状态不同,在高代谢的恶性肿瘤组织中葡萄糖代谢旺盛,聚集较多,这些特点能通过图像反映出来,从而可对病变进行诊断和分析。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PET-CT是PET与CT的同机融合,整台设备一体化[2],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它集两者优势于一身,既可以显示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改变,也可以显示功能、代谢、受体方面的信息,有效地降低了单纯PET或CT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定位准确的特点。 其原理如图2: PETCTPET—CT 图2PET—CT联用显像原理图 2.PET-CT成像技术的应用 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林勤课题组[3]用18F—FDG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F—FLTPET/CT检测鼻Ⅱ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 图3鼻咽癌患者”F-FDG和18F.FLTPET/CT显像图。1a.患者男,38岁;1b.患者男,43岁。大箭头示鼻咽癌原发灶,小箭头示咽后;鼻咽癌颅内侵犯患者(男,45岁)18F-FDGPET/CT显像图。2a,2b.病灶与颞叶分界不清;2c,2d.18F-FITPET/CT显像示病灶与清晰(箭头示)3鼻咽癌患者(男,44岁)放疗前PET/CT全身显像图

核医学影像装置(NMI,包括SPECT,PET)化学师_考试大纲(2013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 核医学影像装置(NMI,包括SPECT,PET)化学师 专业考试大纲 (2013年版)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说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核医学影像化学师专业考试大纲 第一章放射性药物总论 1. 核医学定义与内容 (1) 定义 (2) 内容 (3) 发展简史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示踪剂的概念 (2)示踪技术的原理 (3)示踪技术的优点 (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 (5)示踪实验的设计 (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3. 放射性药物的定义、分类 (1) 定义 (2) 分类 (3) 放射性药物性质的基本概念 4.理想放射性药物的性质与特点 (1) 理想性质 (2) 特点 5. 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1) 正确使用总原则 (2)小儿应用原则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用原则 6. 放药应用的基本考虑 (1) 正确选择放射性药物 (2) 内照射剂量

(3)施用放射性药物的防护最优化 (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相互作用 (5)放射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第二章药物在体内运动规律 1.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细胞膜的药物转运 (1) 吸收 (2) 分布 (3) 生物转化 (4) 排泄 2. 药物的跨膜转运及其动力学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跨膜转运动力学 3.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 4.放射性药物体内定位机制 (1) 特异性摄取 (2)特异性结合 (3) 代谢性滞留 (4) 引流和生物分布区 (5) 物理或化学吸附 (6)微血管栓塞 (7) 细胞吞噬作用 (8) 排泄清除 (9)简单扩散 第三章核物理基础

PET核医学成像原理分析_王亚丽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18期 TheDiagnosisoftheSoilNutrientoftheOrchardsinYangcheng CountyandSomeImprovingMeasures SONGBin,WANGQiang,CAIHong-bing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generalsituationofthefruitproductioninYangchengCounty,analyzesonthesoil nutrientoftheorchardsinYangchengCounty,andinthelightoftheexistingproblems,advancessomecorrespondingmeasures. KEYWORDS:orchard;soilnutrient;scientificfertilization 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是当今世界最高层次的核医学技术,也是当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先进的大型医疗诊断成像设备之一,已成为肿瘤、心、脑疾病诊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种有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和分子显像仪,除显示形态结构外,它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有关脏器及其病变的功能信息,适合于快速动态研究,具有多种动态显像方式。 许多疾病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之前早已出现功能变化。此时在以解剖结构改变为基础的XCT,MRI上尚不能发现任何病变,而PET采用了一些有特殊物理和生化特性的同位素,如:11C,13N,15O,18F等,其特点是能够释放正电子,与体内代谢产物结合,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半衰期短、代谢快、对人体无损伤。将这些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示踪化合物上,再注射到研究对象体内,这些示踪化合物就可以对活体进行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示踪,显示生物物质相应生物活动的分布、数量及时间变化,以达到研究人体病理和生化过程的目的。 PET技术被称为 “活体生化成像”,它可以从分子水平洞察人体内代谢物的活动及生理、生化变化,可以更早期、灵敏、准确地诊断和指导治疗多种疾病。 PET是在分子水平上利用影像技术研究人体心脏和受体功能的最先进的手段,它在新药开发、研究等领域中已显示出卓越的性能。 1PET成像原理 正电子断层扫描仪将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等标记上具有正电子放射性的短寿命核素,制成显像剂(如氟代脱氧葡萄糖)注入人体后进行扫描成像。因为人体不同组织的代谢状态不同,所以这些被核素标记了的物质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同。如在高代谢的恶性肿瘤组织中分布较多,这些特点能通过图像反映出来,从而可对病变进行诊断和分析。 经过标记了正电子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注射入人体,它衰变时产生的正电子在人体组织中运动很短距离后(一般<1mm)和电子相遇而湮没,产生两个能量为511keV的相反方向发射的γ光子。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吸收标记化合物能力的不同,同位素在人体内各部位的浓聚程度不同,湮没反应产生光子的强度也不同,测量两个γ光子就可以确定电子对湮 没的位置、时间和能量信息。由于恶性肿瘤组织新陈代谢旺盛,吸收放射性药物比一般组织多,PET通过测量放射性药物的密度分布就可以确定恶性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 PET分子成像表达了生物学过程细胞分子水平上在活体中的显示和测量,能分析生物系统且不扰乱生物系统,还能对与疾病有关的分子改变进行量化后成像。PET用核谱学方法探测湮没辐射光子,可以得到有关物质微观结构的信息,它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探测手段。 2 PET的主要性能指标 2.1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表明PET对空间的两个 “点”的分辨能力。一个理想的放射性点源放在PET的FOV中,PET所得到的放射性分布图像并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扩展,所得到的是一个“球”,球的大小反映了PET的空间分辨能力。分辨率定义为该点源的扩展函数的半宽高。PET为三维成像,所以其分辨率用三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半高宽来表示,即轴向分辨率(沿着探测器圆圈中心轴方向)、径向分辨率(沿中心轴任一半径方向)和切向分辨率(和在中心轴垂直平面任一半径的方向)。 空间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环形探测器的位置分辨。因为探测器为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单元的几何尺寸代表位置灵敏度,因此,从这方面讲闪烁晶体单元的几何尺寸越小越好。另外,点源放在视场FOV中不同位置,其分辨率稍有不同,距FOV中心越远,其分辨率越差,这是由探测器视差误差,即在FOV中不同位置点源对探测器位置灵敏单元的不同视角造成的。 2.2灵敏度 PET探测灵敏度常用单位体积内单位辐射剂量情况下探测器探测到的事例来表示。灵敏度越高表明在一定统计误差要求下,对特定脏器的放射性强度要求越低。PET的灵敏度是医生决定某种试验注射剂量和数据采集时间长短的重要估算依据之一。 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整个探测器被测物体所张的立体角。这个立体角扣除了探测器中非灵敏区晶体之间间隔所造成的死角部分。第二,探测器本身的探测效率,即探测器响应事例数与入射事例数的比例。第三,系统时间窗、能量窗大小。第四,系统的死时间。 文章编号:1005-6033(2007)18-0162-02 收稿日期:2007-03-13 PET核医学成像原理分析 王亚丽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分析了PET(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成像原理、结构和性能指标,阐述了 PET在核医学成像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PET;医学成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 162

核医学成像设备

工制作,安置在闪烁晶体前方的屏蔽体,限制非规定范(方向)的γ射线入射闪烁晶体,即实现定位采集信息的作用。 (2)按几何形状分类 单孔会聚型,外口径2~6mm ,外口与晶体间距15~20cm 。由于其探测立体角很小,故S 很低。影像与实体倒向。若外口与实体间距缩短,影像放大倍数增大,S 也增高。故应根据脏器大小调节间距b 。 适用于较表浅的小脏器和小病灶显像。 孔道与准直器内外口垂直,孔道直径相等,且平行。它的S 较高,且较少受b 值影响。但b 值对R 有直接影响,即b 增大,R 降低。平行孔型准直器是常用的准直器。准直器的中部孔道平行,周边孔道逐渐向外扩散。由于周边是扩散的孔道,使探测视野扩大,但其S 和R 均不及中部孔道。常与直径不够大的晶体配套使用于全身显像。准直器的各孔道由外口向内口扩散,即由内向外成会聚状。对被检实体的放大倍数较小,但S 和R 较高。此型准直器较少使用。按能量不同区分准直器: 类型 适用的能量范围 临床应用 低能通用准直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75-170Kev TC -99M 标记的放 射性药物 中能通用准直器中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170-300Kev GA -67类药物 高能通用准直器 270-360Kev 甲状腺高能和甲状 腺肿瘤 超高能准直器 511Kev F -18-FD G 代谢 类显像剂 超高能双核素准直器 120-520Kev 同时做脏器的血流 灌注的代谢显像 主要性能参数 [空间分辨力] 表示对两个相邻的点放射源之间的分辨能力。准直器孔径越小、准直器越厚,空间分辨率越高。 γ相机的基本组成 γ照相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准直器的构成和功能

《医学影像设备学》试题

《医学影像设备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设备学 2、实际焦点 3、有效焦点 4、PSL 5、绝缘油老化 6、螺旋因子 7、励磁 8、多普勒效应 9、X线管容量 10、阳极作用 11、潜影 12、脉冲序列 二、填空题 1、管电流受X线管得——电压控制。 答案:灯丝加热 2、高压变压器就是由铁心——、——与夹持固定件所构成。 答案:初级绕组@次级绕组 3、 X线管好坏得判断方法包括:外观检查、——试验、——试验、——试验。 答案:灯丝加热@冷高压@负荷 4、大型X线机多采用——组成得交流无触点开关来控制高压初级得通断。 答案:晶闸管 5、 X线量可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得乘积来表示,单位就是——。 答案:mAs 6、管电压得高低受——电压得控制。 答案:高压初级 7、 X线机一般采用——变压器作电源得总输入。 答案:自耦 8、 X线机得基本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电路、——电路、——电路、——电路与——电路。 答案:X线管灯丝加热@高压变压器初级@高压变压器次级及管电流测量@控制@X线应用设备9、在高压初级电路中,毫安选择器置得毫安档位越大,则对应得电阻——,KV补偿得——。答案:越大@越多 9、当改变球管灯丝加热电路得——时,则机器在曝光时——就会改变,若将其电阻增大,——就会——,若将其阻值减小——就会——。 答案:半可调电阻@mA量@ mA量@减小@ mA量@变大 11、由四只高压整流管组成得单相全波X线机,在摄影时,毫安表无指示(胶片不感光),您考虑有——电路,——电路与——电路有故障,此时首先观察——,其次听——声音,最后可确定——电路或——电路就是否有故障。 答案:控制@高压初次级@X线管灯丝加热@四只整流管或X线管灯丝就是否燃亮@高压接触器@高压@低压

核医学成像设备汇总

核医学成像设备 一、选择题 1.碘在多少能级时衰减曲线发生跃变。() A.25KeV B.30KeV C.33KeV D.35KeV 2.γ相机的准直器类型较多,下列哪个不是γ相机的准直器。() A.针孔型 B.笔型 C.扩散型 D.会聚型 3.不属于核医学成像设备的仪器()。 A.γ照相机 B.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 C.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 D. DSA 4.下面哪种设备需用闪烁晶体() A.核磁系统 B.A超 C.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 D.B超 5.属于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是() A.r相机 B.CR C.DR D.DSA 6.下列是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是() A.ECTB.CTC.MRID.DSA 7.下列是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是() A.r相机B.CTC.MRID.DSA 8.下列属于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是() A.MRI B.PET C.γ相机 D.SPECT E.DSA 9.下列那一个不是核医学成像设备() A.γ相机 B.ECT C.PACS D.PET 10.γ相机闪烁晶体多由那种物质构成() A.NaI B.NaI(T1) C.NaCL D.FeO 11.准直器按灵敏度和分辨力可分类没有那种类型( ) A.高灵敏型 B.高分辨型 C.通用型 D.复合型 12.PET使用得准直方法称为() A.准直器准直 B.电子准直 C.原子准直 D.分子准直 13.对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描述正确的是() A.探测器接收到的是X 射线 B.探测器接收到的是超声 C. 探测器接收到的是磁共振信号 D.探测器接收到的是r 光 14.PET设备是以什么为信息载体() A.X线 B.电磁波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115766809.html,波 D. γ射线 15.下列对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描述正确的是()。 A.应用x线成像 B.应用超声成像 C.应用磁共振成像 D.应用放射性原素成像 16.下列哪种设备是根据正电子湮没辐射产生的光子来采集信号()。 A. DSA. B.γ相机 C.单光子发射型体层 D.正电子发射型体层 17.γ相机中准直器外口与被测物的距离增加,则其空间分辨率是()。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D.不一定 18.对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描述正确的是()。

医学影像答案

医学影像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2.医学影像设备的两大功能分类是怎样的? 医学影像设备分为两大类: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3、试比较4类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价值? X线机:是将人体三维立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感光屏或胶片上,形成影像的是叠加的二维平面图像,可用于临床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 CT扫描机:采用点状X线束逐点穿透检查部位,可使医生看到高清晰度的断层图像,大大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目前可以用来诊断脊柱和头部损伤,颅内肿瘤,脑中血凝块,心脏病早防治,肌体软组织损伤,胃肠疾病,腰部和骨盆恶性病变等。 MRI检测机:可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几乎适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为检查各种心脏病以及新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超声检查:为当前人体病变无创伤、无痛苦的最佳检查手段之一。可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肿瘤、囊肿的诊断以及检查脏器、胎儿等的正常与否,进过长期的实际使用以及观察分析,超声成像设备的频率和强度对人体安全基本无害。 4、举例说明应用X射线作为照射源的医学影像设备有哪些? 有常规的胶片X关机,计算机成像X线机(CR)、数字X线机(DR)、断层扫描X线机(CT)和血管数字减影(DSA)等设备。 6.怎样评价数字医学图像和模拟医学图像各自的临床价值与发展方向? 数字医学图像临床价值:21世纪数字成像的出现给我们优异的诊断功能。图像存档以及随时随地的检索功能。半导体器件中混合信号设计能力方面的发展是成像系统实现了电子封装密度。从而带来了医学影像的巨大发展。同时,嵌入式处理器极大提高医疗图像处理和实时图像的显示能力。从而实现了更迅速更准确的诊断。 发展方向:高速化、高分辨率、立体化、多媒体智能化和标准化。 模拟医学图像的临床价值:采用体外检查的同时,模拟现实体内清晰图像的方法,避免或减少了人体内窥检查的痛苦与损伤。 发展方向:由3D技术向立体技术过渡发展,图像更有深度感、立体感、真实感。 8.怎样分析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指标? X线射影装置:从X射线辐射和示踪剂的安全方面的分析。 超声诊断装置:从输出声强、漏电流、热指数、机械指数这几个方面分析。 核医学影像设备:从辐射源、辐射剂量与对人体组织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磁共振成像设备:从磁场强度、磁场均匀度、磁场稳定度、磁场的逸散度等几个方面分析。12.三维医学影像重建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可视化”水平,发挥医学数字图像“立体、透明、动态、清晰”的技术优势。 意义:越来越多的图像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变成外科手术计划、治疗处理及放射科以外其他应用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提供器官和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辅助医生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14.DSA成像检查的用途是什么? DSA为放射科各类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专用设备,是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血管造影技术,该技术可得到除去骨骼、软组织影像的纯血管影像,从而更精确诊断血管疾病和介入治疗。15.ECT检查与CT检查的不同点是什么? X-CT的射线源在成像体的外部,而核医学成像(ECT)的射线源在成像体的内部。

医学影像设备及管理

《医学影像设备及管理》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设备及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一、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数120,集中面授40学时,自学80学时,学分6分,开课第3学年。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影像专业必修课之一。这是该专业必需着重掌握的重要的影像专业课。2、目的要求:主要讲授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简史和分类,着重要求掌握诊断用X线设备、X 线电视系统、数字X线设备、PACS系统、CT设备、MRI设备、USG设备以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用特点。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管理、维修管理、保养管理、应用质量管理、选购管理和人员管理。3、教学容与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用特点(第一章至第六章),以及医学影像设备和人员的管理(第七章和第八章)。总学时数120,其中集中面授40学时,自学80学时。各章节的学时安排具体如下(括弧为自学的学时数)。 第一章X线机设备5学时(10学时) 第二章数字X线成像设备5学时(10学时) 第三章CT设备5学时(10学时) 第四章MRI设备5学时(10学时) 第五章USG设备5学时(10学时) 第六章核医学成像设备5学时(10学时) 第七章影像设备的管理5学时(10学时) 第八章影像科室的人员管理5学时(10学时) 4、本课程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使用教材:《医学影像设备学》徐跃主编黄泉荣副主编2002年8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设备管理》林枫主编2002年8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医学影像设备学》里仁主编2000年11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X线设备、X线电视系统、数字X线设备、PACS系统、CT设备、MRI设备、USG设备以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用特点。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安装管理、维修管理、保养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