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1 (2)

教育学1 (2)

教育学1 (2)
教育学1 (2)

1、什么是教育?教育具有双重含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型、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3、近代教育的变化呈现出的特点:

1 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教育事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2国家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3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

4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5学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4、现代教育基本特征:

1 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

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地发展;

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同时推进;

5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5、教育的成形期: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传统教育学)和赫尔巴特(德国)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

赫尔巴特(德国)

的《普通教育学》

被称为是规范教

育学的真正标

志。

6、现代教育学: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学,主张以“儿

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从

做中学”,其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

育》。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学与赫尔巴

特的教育学相对峙,由此形成现代教

育学与传统教育学的分野。

7、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影响。

8、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精通并热爱

所教学科,关注发展、参与

研究、教好书,指导好学生

的学习。

(2)管理者角色

课堂管理——这是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扮演的角色;

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优秀教师中70%可成为优秀班主任,但优秀班主任100%可

成为优秀教师;

学校管理——教师应自觉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

(3)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主要指对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

(4)心理医生——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安慰,提供谅解、宽容和疏导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品质。

(5)青少年朋友——平等交流,坦诚相待。

(6)榜样、示范者——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勿从。

(7)研究者——巩固,加深所学专业知识,

拓宽专业领域,参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提

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才能。

(8)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在校的监护人、教育得,充当了家长的代理人。

或者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

者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③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④教

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9、教师的专业发展:

1条件性知识:指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这是教师得以成为一名教

师的保障。

2本体性知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

论等)、教师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地

理、文学和美学的修养、时代性命题知识)3实践性知识(特点:情景性,内隐性):它主要产生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10、教师劳动的特点:

1、因对象是人,所以劳动的复杂性、创造

性突出。

2、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劳动效果具有滞

后性和模糊性。

3、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具有示范

性。

4、师生信息流动的双向性与互动性

5、教师劳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1、依法执教,履行规范:5、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2、爱岗敬业,献身教育:6、尊重家长,苦乐共享:

3、热爱学生,甘为人梯7、廉洁从教,自觉自律:

4、严谨治学,教学相长:8、

为人师表,以身垂范:

1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

1、教育以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

方向2、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它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3,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强化。

12、教育功能:含义:、教育的功能:指的是教育在

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

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

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

分类:1.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

筛选功能:从社会方面看,个人获得某种社会地位

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竞争与选拔的过程,而

教育则同这种竞争和选拨过程密切相关。

协调功能:对筛选功能的协调。教育在客观上形成

人的发展差异的同时又在运用其特有的力量逐步缩

小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异,在这种意义上,教育始终

起着调节器的作用。

2.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

用。

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

变革与发展的作用。

3.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基本功能:是指教育根本的、基础的且是恒常、

稳定的功能。

派生功能:是通过对人的知识、意识职业、道

德等的社会化,而派生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功能。

4.正负功能:

正功能:针对教育功能产生的积极的良好的效果

而言

负功能:针对教育功能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效果

而言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则把这两对概念引

入教育领域,构想出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

析框架。

13、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

过程,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阶段性: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

同的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

的内容和方法。

整体性: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层面得到和谐

发展。

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

的优势领域存在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

教。

14、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遗传因素及相应教育策略

1、遗传素质

斯坦莱.霍尔则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概念: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祖先那里继承

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解剖生理特

作用: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影响了个

体后天发展的差异性和可能性,对人的生理

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起着重大的

作用。

2、相应的教育策略:优生教育、素质补偿、潜能

开发、缺陷矫正。

二、环境因素及相应教育策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三迁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

变”。

1、环境因素的概念与作用

概念: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

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

联系的部分。

作用: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本的因

素。它们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

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了人的

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内容;

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

2、相应的教育策略:重视环境建设、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

三、学校因素及相应教育策略

1、学校的概念及其作用

概念: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制度组织

起来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环境。学校因

素是指那些影响学生发展的目的、制度、

内容、人员、环境、手段等因素。

作用:学校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综合的作用

学校因素的影响有以下特点:

第一、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第二、遵循个体发展的规律;

第三、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第四,

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发展;

第五、有专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第六、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反馈手段。

2、相应的教育策略

充分重视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改革学校;

学校生活真正具有教育性;

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四、个体因素及相应教育策略

1、个体因素的概念与作用

概念: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

体素质、个性特征等。个体因素的核心是人生态度

和价值理想,它们对个体的发展着上了底色。

作用: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最后的决定性作

2、相应的教育策略

?充分地发挥个体因素在发展中的作

用;

?牢固树立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实

现的信念;

?提升个体的素质水平,特别是通过环

境和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想和志向

水平,提高他们的成就愿望和发展需

要。

15、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

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3、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

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4、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促进知识、技术和工艺

创新的重要因素。

16、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的功能:(1)教育为社

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

质的社会公民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1)教育

的普及推进社会政治的变革(2)教育通过传播先进

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3)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7、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的特点:民族性、稳定性、变异性。

二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1)影响教育的价

值选择(2)影响教育的目标选择(3)影响教育内

容以及教育与方法(4)影响教育改革的政策

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

承功能、选择功能、整合功能、创新功能。

18、教育的目的:指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规

格和质量标准。它是整个教育工作所要力图达到的

最终结果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即我

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由此获得教育的确定与

保障。

19、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

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

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

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

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在浩

如烟海的科学知识中,选择最基本的东西传授给学

生,这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

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

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会活动技能等。

3、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

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力。

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

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体育的任务:

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

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2、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

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

保健习惯。

4、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5、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

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

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的教育。

美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

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兴趣。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0、课程的含义:

狭义: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

设的所有学科(或科目)的总和,它主要体现于课

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之中。

广义:是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

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

21、课程的分类:

一、从课程形态划分:

(1)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其特点是结构性、系统性和简约性。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的和基本的课程形式。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指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其特点是生活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活动课程是一种现代课程形式。

(3)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4)整合课程:是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学科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而形成的。

二、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

(1)显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地正式课程和官方课程。

(2)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它是指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即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地那些内容。

三、从课程开发过程划分:

(1).理想的课程:是课程研制专家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设计出来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指国家或地方教育委员会认可颁布的课程,是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官方课程。

(3).领悟的课程:指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而努力去实施的课程。

(4).观察的课程:是指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5).体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领悟到并做出反映的课程。

22、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

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和

规划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其主要构成部分为:学科设置、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课程标准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

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其主要由构成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

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三、课程资源

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3、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1)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课程结

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倡导课程内

容的现代化(4)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5)倡导发

展性的课程评价(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24、课程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一、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

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其特点是结构性、系统

性和简约性。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的和基本的

课程形式。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

程,指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

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其特点是生活性、实用性

和开放性。活动课程是一种现代课程形式。

2、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1)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

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

趋势。(2)外围课程:核心课程以外的课程,

是核心课程的拓展、补充或深化。

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1)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有意或无意

习得的未包括在正式课程之中的知识、规范、

价值、态度或行为习惯,主要特征是潜在性和

非预期性。

(2)显性课程:即在国家课程大纲中所正式

规定的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结构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由学校国家课程标准、参照

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

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2、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

课程

(1)自然科学课程:(2)社会科学课程:(3)

人文科学课程:

3、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

(1)必修课(程):是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

构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

(2)选修课(程):是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

构中,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

的课程种类。(3)课外活动:

4、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1)分科课程:(2)综合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5、当前我国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的问题:科学理性至上与本本主

义抽象性单调性片面性2、课程价值:

偏向于精英主义与城市中心3、课程观念:学

科课程观4、课程目标过于重双基

27、学校因素的影响的特点:

第一、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第二、遵循个体发展的规律;

第三、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第四,精

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发展;

第五、有专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第六、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反馈手段。

28.素质教育

1.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2.素质教育的背景

3.素质及其结构、特性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

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

素、结构及质量水平。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

会文化素质组成。

4.素质教育及其内容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开

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

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5.素质教育的实践

抓住一个关键——转变教育观念(树

立“三大要义”)

紧抓三个环节:构建目标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评价体系

29.教育与社会的关系p61教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有的

社会现象与社会活动,它的发展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一

个重要的方面和标志,对于教育自身而言,它的发展

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资源和条件,受到社会发展客观

进程的制约。一、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发展:

其一,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其

二,社会物质生产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与内容。

二.社会政治制约教育反的发展:其一,社会政治通

过确定国家教育制度是实行对教育的制约。其二,社

会政治对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制约性。其三,现代社

会通过加强教育立法保障与促进教育的发展。

选择1、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

2、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礼记。学记)

3、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

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教育学专著的出现,

代表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德国教

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5、《普通教育学》被称为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

6、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7、《大教学论》是一部重点阐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8、(赫尔巴特)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9、实验教育学的创建者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10、进步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是美国的(杜威),代表

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11、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

12、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13、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筛选与协调功能,从教育

作用的客观性能进行分析的)(个体与社会功能,从

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的)(基本与派生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层次上进行分类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的)

14、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教

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15、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

纲)、课程资源(教材)

16、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选择):(1)教员角色——

最基本的角色,精通并热爱所教学科,关注发展、参

与研究、教好书,指导好学生的学习。(2)管理者角

色课堂管理——这是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扮

演的角色;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优秀教师中

70%可成为优秀班主任,但优秀班主任100%可成为优

秀教师;学校管理——教师应自觉参与学校的日常管

理。(3)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主要指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4)心理医

生——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安慰,提供谅解、宽容和

疏导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5)青少年

朋友——平等交流,坦诚相待。(6)榜样、示范者——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勿从。(7)研究

者——巩固,加深所学专业知识,拓宽专业领域,参

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才能。

(8)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在校的监护人、教育得,

充当了家长的代理人。

17、教师劳动的特点是(选择):1、因对象是人,所

以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突出。2、教师劳动具有长

期性,劳动效果具有滞后性和模糊性。3、教师的劳

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具有示范性。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

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

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

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师的职业道德:1依法执教,履行规范2爱岗

敬业,献身教育3热爱学生,甘为人梯4严谨治学,

教学相长5团结协作,尊重集体6尊重家长,苦乐共

享7廉洁从教,自觉自律8为人师表,以身垂范

3、教育的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

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

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

化、产生的作用。

4、教育的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

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5,课程的含义: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

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有学科(或科目)的

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

之中。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

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

动。

简答

1、近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

重要地位,公共教育事业受到政府的重视。2,国家

实施初等义务教育。3,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4,

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5,学

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以明确的培

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通过教

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

面深刻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

发展而不断强化。

3、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倡导课程

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发展性的

课程评价,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1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

能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3、教育对社会文

化的融合功能

5.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

能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3、教育具有促

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5.3、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

定的功能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6、现代教育特征(理解性看):1,教育形态发生重

大变化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

教育多层次的发展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

教育同时推进5,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6,

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论述

教育目的的结构: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

关系。任何教育目的都有一定的结构。教育目的由两

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

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动技

术等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

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

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

利益服务的。教育目的的意义 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

展方向 2.对教育活动起指导和支配作用 3.有利

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正确理解价值取向中人与社

会的关系。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从实践

层面看,教育目的最终要落在人的发展上。对人与社

会的关系应给于动态的、发展性的把握(二)社会价

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

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要将社会功利价值与人文价

值有机结合起来(三)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

题。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

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

“劳动者”或“接班人”(二)要求全面发展(三)

具有独立个性

1、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

2、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礼记。学记)

3、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等级性)(工具性)(专制

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教育学专著的出现,

代表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德国教

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5、《普通教育学》被称为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

6、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7、《大教学论》是一部重点阐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8、(赫尔巴特)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9、实验教育学的创建者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10、进步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是美国的(杜威),代表

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11、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

12、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13、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筛选与协调功能,从教育

作用的客观性能进行分析的)(个体与社会功能,从

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的)(基本与派生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层次上进行分类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的)

14、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教

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15、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

给教师推荐五本好的教育书籍

给教师推荐五本好的教育书籍 第一本《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作者李炳亭 必须首先声明,“传统课堂”是指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 这本书引发了教育界不小的轰动。很多人对该书的争议也无非仅仅停留在书名上,之所以造成鸡同鸭讲的现象,在作者看来个中原因首先是对传统课堂认识不够,其次是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所致。 有人称该书是传统课堂的“起诉书”,对传统课堂做了最严厉的批评,也可是说是谩骂。如其书中写到:“传统课堂……是教育不择手段的急功近利,是饮鸩止渴抑或杀鸡取卵……忤逆了人性,牺牲了发展。”“儿童出卖发展,教育出卖人性、教师出卖责任、时代出卖希望、民族出卖竞争力,人类出卖明天……”当然,这些无非也是他所使用的一种语言,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广大的人民和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传统教育的不足,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但在传统课堂的卫道者看来,这本书简直大逆不道! 有读者这样评价该书:首先无论书写的如何,别人怎么评论,从个人角度讲,我觉的社会上应该有这样一个人,写出这样一本书让世人去拜读,不管对其观点是否认同,但是这种敢为中国教育发展而提出自己想法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其次,书中对传统课堂提出的种种不足,确实是现实中存在的。虽然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像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发展,也在影响着世界的文化,但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处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今天的课堂模式早晚有一天也要成为历史,被更好的教育方式所代替。只不过,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并不能一蹴而就,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看清楚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改进。随着教育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实施,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培养“考生”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一个发展的人,在这点上是和高效课堂一致的,因为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总之,在现行的教育情况下,传统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高效课堂必然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改善,成为各学校学习的楷模。 第二本《童年的秘密》:作者蒙台梭利 “儿童是成人之父”。蒙台梭利之于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刻地位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无人能够撼动。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期。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因为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为了他自己的创作者。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那么,他就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就不会去克服它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并将伴随其终生。 《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作者蒙台梭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得一部教育专著就是我国得(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得教育著作就是( )。 A、《论演说家得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得作者就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得作者就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杨贤江得(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与发现法得教育家就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得教育学著作就是(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斯宾塞得《教育论》B、洛克得《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得《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得《教育学》专著得主编就是( )。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得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得( )。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 理 12、产生教育得最具基础性得条件就是( )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得进行 C、语言得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人类一种特殊得( )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 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得、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得学校教育,这就是( )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 育 15、孔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得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她得思想集中体现在(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得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就是(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 牵 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得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得第一人就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赫拉克 利特 18、最早提出教育得目得在于按照自然得法则全面地、与谐地发展儿童得一切天赋力量得教育学家就是( ) A、裴斯泰洛奇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得教育就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

教育学复习资料(1)

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学记》是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的乃至全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二、《学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豫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 三、“心灵白板说”和教育万能论是由洛克《教育漫话》提出。 四、教育学发展的趋势:1、教育学研究基础不断扩展;2、教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3、教育学范式不断丰富、转换;4、教育学学科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 六、《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七、教育学的而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八、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赫尔巴特。 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第一章 一、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拓尔诺、沛西·能;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孟禄。 二、现代教育的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现代化教育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三、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教育起源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四、对终身教育提出系统阐述的是保罗·朗格朗。 五、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六、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二章 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四、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通过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突出各自的教育特点,增强三者各自的教育制度,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能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 2、在整个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配合。 3、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各自独特的独特功能,但从整体上看,三者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 第三章 一、教育功能的异化的表现: 1、我国学前教育功能的异化主要表现为本体功能的异化和间接衍生出的经济功能的异化

《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课件一)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授课班级:2013级公共选修 课程时间:2013-2014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张军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u◆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u◆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u◆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ü?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ü?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 ü?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 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 实践活动。这一定义体现教育的实践性、耦合过程、动力性以及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现代教育学基础1

2?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n?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n?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n?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n?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 n?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 象。 n?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 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2?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u◆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u◆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u◆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2?了解二者的概念:非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 2 现代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经典著作《爱弥儿》读后感

教育学经典著作《爱弥儿》读后感 一、概述 《爱弥儿》是卢梭的一部著名的教育学论著,也是他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此书写于1757年,在1762年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爱弥儿》一书对我国教育界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由于书中惊世骇俗的教育理念,一经出版就遭到禁止,它的作者也因此遭受迫害被迫流亡。18世纪中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面临土崩瓦解,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急切需要从思想上扫清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爱弥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所以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卢梭阐述他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巨著。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

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卢梭的教育思想有极其丰富的现代价值。卢梭的儿童观给现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解放儿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让儿童主动探索学习,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儿童从家庭、教师和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1)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2.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 3.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 4.职业教育特点; (1)社会性(2职业性(3)实践性(4)实用性(5)技能性(6)终身性(7)大众性 5.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2)独立学科形成阶段(3)完善和发展阶段 6.教育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往往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概念充实之 7.职业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8.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 (1)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9.… 10.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教育体 系及其运行机制 11.职业教育制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即针对职业教育而制定的体系制度 11.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继承性(5)时代性(6)完善性 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 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14.影响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2)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 (3)收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4)教育资源(5)职业资格制度 15.课程; 从广义上说课程是科目、经验、计划、目标、文本假设。本质上看课程是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16.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通过知识选择与组织所形成的知识体及其方案。 17.[ 18.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1)定向性(2)职业性 (3)实践性(4)灵活性 19.主要课程模式;(1)三段式课程模式 (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MES课程模式(4)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5)职业群集课程模式(6)工作本位课程模式(7)学习领域课程模 式 20.职业课程开发;是指产生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环节。 21.教学;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特指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示的、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为目标的多边统一活动。 22.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2)引导发现法(3)任务驱动法(4)分层递

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 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一) 教育的含义 1.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定义 ,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A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a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 b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教育学经典文献

教育学经典文献 一、著作 1、Freedman Mervin (1979): Academic Culture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Berkeley, California: Montaigne pr. 2、Mcleod, John (1989). Fostering Academic Excell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 3、Katz L. G. & Mcclellan D. E. (1991):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Urbana: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4、Hayhoe, Ruth. Ed (1992): Edu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 5、Maxwell, J.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Thousand Oaks: Sage. 6、Hayhoe, Ruth.(1996 ):China ’s Universities , 1895—1995 : A Century of Cultural Conflict ,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 . 7、Van Pattern, James J (2000):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 Case Studies for a New Century.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8、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9、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2000)《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 10、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二、论文 (一)英文论文 1、Lewin ,K.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In K.Lewin ,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G. Lewin,ed.)New York:Harper & Row,1948a. 2、Barron,F.,1952.Personality style and perceptual choi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4):385-401. 3、Theodore W. 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 ol.51,No.1.(Mar.,1961),pp.1-17.

教育学重点(1)

教育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4个16分) 1、教育的定义(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了解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和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 4、学生个体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所谓身体的发展,包括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所谓心理的发展,是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学生发展是众多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班级组织:是指一个有一定的人数规模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6、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 7、教学的概念:所谓教学就是指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学内容为中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8、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9、“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二单选(12 个36分) 重要常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出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春秋: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式教学。2)战国末期:孟子弟子乐正克所著《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体现了启发式教学。 3)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欧洲最早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

高等教育学中外经典著作推荐 中文著作: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潘懋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新编高等教育学》潘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沈红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王英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大学之理念》金耀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陈学飞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陈学飞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高等教育学新论》胡建华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丁学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高等教育市场化》戴晓霞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外国高等教育史》黄福涛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翻译著作: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伯顿·克拉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001 《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克拉克·克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阿什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约翰·范德格拉夫,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德里克·博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大学的理想》约翰·亨利·纽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弗兰斯·F·范富格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大学的使命》奥尔特加·加塞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菲利普·G·阿特巴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经典教育名著选读

经典教育名著选读 一、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代表作: 《语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 《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论教育适应自然;论教学原则;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 夸美纽斯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为来世作好准备。由此出发,他批判了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在他看来,世上万物都有一种秩序,即规律,人及人类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有其自然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规律。 在夸美纽斯看来,童年是受教育的大好时期。学校教育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四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的效果。 夸美纽斯强调指出,教育除了要适应其本身的自然规律以外,还要合乎儿童身心发展的天性,适合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照顾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挎美纽斯的教育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尽可能地用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实际观察是首要的,文字的学习是第二位的。他认为,经过直观而获得的知识是最可靠的,也最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教学应当从实际事物的观察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的时候,应当使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夸美纽斯还详细提出了直观性教学的一些具体要求。 (二)系统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系统进行。他主张教学科目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教学要遵守严格的时间,不能随意打乱计划;教学要系统连贯。 (三)自觉性原则 夸美纽斯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认为这样做是违反自然的。他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为此,学校要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使教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答案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从社会角度定义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的,还是潜在的,以外在的因素促进了个体内在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2)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 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学习方式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对教育的综合定义 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对教育的定义出发,将教育的个体化和社会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综合性的定义,认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将教育看作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之间的耦合过程,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同时还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 总之,教育的定义是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更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应该和教育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1.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即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教育者不仅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即教育的对象。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4、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驾驶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5、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6、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7、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8、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9、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10、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11、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盒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13、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攒在和运行的一整套原则) 14、操行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以百分位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积分标准和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15、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17、隐性课程:(也成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18、教学设计:教师为了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的一切设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