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低碳建筑的初期探索和实践

中国低碳建筑的初期探索和实践

中国低碳建筑的初期探索和实践
中国低碳建筑的初期探索和实践

中国低碳建筑的初期探索和实践

汪洪 林晗

(建筑可持续发展 AECOM建筑工程,北京 100025)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建筑碳排放,约占全中国总碳排放的1/4。了解建

筑碳指标,建筑低碳技术和在中国通过初期实践总结经验和数据,为将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建筑标准成为行业领导者的主要考量。本文宏观上讲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中国碳排放的情景分析。微观上介绍了国际低碳建筑碳指标的确立,中国低碳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低碳建筑项目的初期实践。反驳了低碳建筑意味着在原有设计上加载大量的新技术,其结果是建设成本的增加,但增加的成本却并不一定能被市场认可的传统观念。提倡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和建筑技术以建造更多的低碳建筑。 关键词:低碳建筑;低碳技术;中国实践;运行碳排放;材料固有含碳量 1 前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家指出,目前从全球平均温度和海洋温度升高,大范围积雪和冰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观测中可以看出气候系统变暖是明显的。而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些不可逆转的影响。有中等可信度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 1.5~2.5 ℃ (与1980~1999年相比),所评估的20%~30%的物种可能面临增大的灭绝风险。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超过约3.5℃,模式预估结果显示,全球将出现大量物种灭绝(占所评估物种的40%~ 70%)[1]。 中国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过去的100年里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和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自1986年到2003年中国连续出现了18个全国大范围的暖冬现象,北方地区变暖的趋势尤为明显,西北冰川的面积已经减少了约1/5。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3~2.1 ℃[2]。 鉴于以上事实,当前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已经从是否应对气候变化转向如何应对。2009年12月17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哥本哈根第15次会议“有限协议”承诺:试图把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不超过 2 ℃的范围内。同时,发达国家将到2020年每年“调动”1,000亿美元资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

气体减排[3]。

对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其在国内和国际场合中多次重申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义务,主要的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由于根据统计,当前大气中累计的温室气体有80%源自发达国家排放,中国的排放只占20%里的一部分。同时,当前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只是发达国家的1/3、1/4甚至1/5。中国不可能接受中国人均承担发达国家减排的责任,但只享有发达国家1/3、1/4甚至1/5权利的想法。尽管如此,中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国政府于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最近的报道显示,中国政府很可能将该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这意味着,一旦这个指标确定,将分配下达到全国各个省市,各个行业。届时,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其碳排放强度将受到具体指标的限定,最终会影响到各行业的运营和发展。

2 中国建筑碳排放指标的确立

建筑是中国的“耗能大户”之一,建筑日常运行(包括照明、空调、采暖和电器)能耗占全国总耗能的1/4。事实上,中国的住宅和商用建筑的运行能耗相当于中国水泥、钢铁行业的能耗总和。如果到“十二五”期末,也就是2015年,中国所有的公共建筑都能实现节能70%,住宅建筑能实现节能55%,那么每年的节能总量将达到19,500亿度电,减排二氧化碳总量将达20亿吨。即使是对现有建筑稍作节能改造,也都将带来巨大的效益。例如,到2015年,如果现有建筑中的5%和新增建筑中的60%能够比同一气候条件地区的同类建筑减少50%的能耗,那么每年节约的能源将相当于1,700亿度电或者1.7亿吨的二氧化碳。这相当于关闭全美国照明系统一个月所节约的能源[4]。

图1 中国新建建筑建筑面积增长趋势 – 资料: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 2008) 虽然近期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研究机构的报告都指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甚至总结出了建筑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份额。但是,具体到建筑设计层面,碳排放基准和具体减排量依然缺乏可以遵循的数据。这给政策的执行和减排目标的落实带来困难。放眼全球,一些发达国家,走在碳减排前列,已经制定了建筑设计中的碳减排指标。 在英国,《可持续性住宅规范》在2006年12月出版发行,2008年5月1日执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行。该规范为国家级建筑设计和建造规范,但非强制性。其中对于住宅碳排放,目标为到2010年,2013年和2016年,英国新建住宅碳减排达到25%,44%和零碳排放。该规范规定的减排基准为建筑法规(The Building Regulations)Part L - 2006中对于新建住宅的碳排放规定。《可持续性住宅规范》则在建筑法规 Part L - 2006的基础上分为6级继续减排。减排程度由10%开始直至零碳排放。

对于减排方法,《可持续性住宅规范》在与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的9个方面进行评估:建筑运行碳排放,建筑围护,可再生能源,家用电器,干衣空间,室外照明,自行车空间,家庭办公和用能显示系统。

对于衡量方法,建筑运行碳排放以每年每平米碳排放 kgCO 2 /m 2 per year作为衡量标准。在建筑围护保温方面以传热系数U:kWh/m 2 per year作为衡量标准。其它方面,则以空间设计,设备安装和标识作为衡量方法。 虽然中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和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建筑市场规模大,政府和开发单位对于低碳建筑的尝试没有放慢步伐。2010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就是一个挑战零碳建筑的住宅项目。该展馆的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展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面积2,500平方米。这幢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地向参观者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伦敦零碳馆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采用本土化的产品,通过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的零二氧化碳排放。零碳馆使用的是太阳能、风能和地源热能联动空调。该系统包括安置在屋顶上的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同时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

图2 上海2010世博伦敦零碳馆

随着项目的完成和上海世博会的招开,伦敦零碳馆必将成为中国低碳建筑的样板。在该项目基础上进行的后期研究以及经验的总结,也将成为中国低碳建筑碳排放指标的重要数据来源。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3 衡量低碳建筑的几个考虑因素

提到低碳建筑,许多人的直接意识就是建筑能耗和建筑运行费用的节省。实际上,建筑运行费用,也就是用电量和用水量,是衡量降低碳排放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低碳,我们应该全方位的去看待建筑和其周边环境对于碳排放的影响。这包括:建筑能耗,建筑用水,建筑材料的选择,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交通,以至于人们的行为举止对于建筑碳排放的影响。

举一个例子,交通方式对于降低建筑的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交通便捷的地区,大多数人都会趋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建筑本身进行设计时,如果考虑了自行车储藏空间和更衣及淋浴设施,那么许多人进而就会考虑骑自行车上下班。这尤其在交通拥堵的城市中更显重要。根据欧盟最新数据,全球来自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其总量的1/5。汽车平均每公里排放160克二氧化碳,而公共交通工具则少的多。香港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古伟牧指出,在香港,若由上环去柴湾,全程13公里,私家车排放气体 2.314kg,港铁则是0.7986kg。又例如从荃湾去尖沙咀,私家车排放2.4208kg 气体,港铁则是0.968kg。其差距超过两倍。 又如,现在的都市高档住宅,鉴于建筑美观,很多住宅单元已经不设置开敞阳台。这样建筑立面美化了,但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晾衣空间也没有了。高档住宅中,由于多为高收入人群,这就逐渐出现了衣物烘干机的消费人群。实际上,据美国官方数据,家电用电量中,衣物烘干机至少占去6%,它的碳排量惊人。平均每个家庭每年因使用烘干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1吨!而2009年,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夏威夷、缅因和佛蒙特4个州出于环保考虑,废除了“晾衣绳禁令”,保护居民摒弃烘干机、享有在户外晾衣服的权利。英国的《可持续性住宅规范》也将住宅提供晾衣空间列为衡量低碳住宅的指标之一。 现今中国,业内所指的低碳建筑和降低建筑碳排放量,一般停留在降低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层面。也就是说,降低碳排放的工作主要注重于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当然,对于建筑师,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尽量采用被动设计,如优化建筑保温,朝向,体型系数,在需求侧就开始控制建筑能耗。 但是,人们经常忽略的一点是,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保温材料和光伏发电板[5]。同时,许多建筑材料,它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本身又没有碳汇过程,如钢材,玻璃和无机合成材料。这使它固有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相反,有些建筑材料,如木材,在生成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即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采伐和加工也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综合固有二氧化碳含量就较低。如果是速生材料,如稻草板,固有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还是负值[6]。所以,一个节能建筑,在某种意义上不见得是一个低碳建筑。考量建筑材料所固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建造低碳建筑的一个重点。 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

能网

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图3 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原材料生长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重量比[6] AECOM 澳大利亚公司应用研究和可持续发展部门的实践表明,低碳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了解所有产品和材料的碳排放几乎不可能。所以限定研究的边界是至关重要的。现今的研究重点主要是: (1)建筑运行碳排放主要在于电和燃气; (2)建筑日常废弃物主要集中于商场和办公室; (3)交通日常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上下班交通中的燃料消耗。交通基础设施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现今不考虑在内; (4)建筑材料的固有二氧化碳含量主要考虑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在最终废弃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施工机具的固有二氧化碳含量现今不计; (5)建筑材料的固有二氧化碳含量主要计算大量使用和排放量大的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铝材。

4 降低建筑碳排放的途径和技术

在中国,在建筑领域,当人们提到低碳建筑时,往往将其与高技术建筑结合在一起,自然联想到新技术的开发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采用比较昂贵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这与当初中国推广绿色建筑时所遇到的情形基本相似。但是,实际情况并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非如此。现今许多研究机构,在国外和国内,都已经对降低建筑碳排放的途径和建筑低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范围包括技术的碳减排潜力,市场潜力等各种因素。而国内工程人员的工作,实际上最节约资源和最快的方法是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实施,根据国内各个地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现状,找到合适的技术加以应用。 针对以上现象,下文着重总结低碳建筑技术已经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在中国采用的普遍规律。由于全国各个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这里不总结到底那些技术更合适。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降低建筑碳排放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降低建筑能耗和材料固有能耗;采用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或采用可再生能源;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关键的结论是:成熟技术和已经被应用的先进技术可以在未来,至2020年,大规模的降低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9%。此外,如果采用20 美元/吨CO 2 的技术,还可以进而减少3%。如果采用100 美元/吨CO 2 的技术,还可以进而减少4%[1]。这些技术包括:结构保温,多层玻璃,被动太阳能设计,热泵,生物质燃料,高反射建筑材料/涂料,建筑蓄能材料,直接蒸发制冷,太阳能生活热水,热电联产,区域供热与供冷,太阳能发电板,空气/空气热交换,高效照明设备(LED),不含氟利昂的空调和冰箱,先进超市食品冷冻技术,水泵和风机变频,先进楼宇控制系统。 2009年,麦肯锡出版了《中国的绿色革命》的技术研究报告 [8]。报告中,从经济的角度列举了在中国低碳建筑可以采用的技术。研究的方法是根据各种技术现有的普及率,成本,减排效率,分析它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预测在2030年时该技术的普及率和减排效率,得出它的减排潜力,即该技术可以降低多少吨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结合对该技术未来成本的估算,得到该技术在2030年的减排成本-减排量。图中每个技术矩形的宽度代表减排大小,技术矩形的高度代表减排成本 - 1吨CO 2的成本。 研究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现有建筑改造在南方显得成本低,但减排量不如成本高的北方地区大。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被动设计),在北方不论在成本和减排量上都比南方有优势。高效照明设备的使用,它的成本最低。而照明系统的改造,其成本在图中为最高。 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

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图4 建筑和家电使用部门2030年减排成本曲线 – 资料:中国的绿色革命(麦肯锡2009)

2009年,另外一家大型跨国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与美商会共同出版了中国绿色技术报告。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麦肯锡报告都不同的是,除了从对环境的影响和成本两个方面考量外,普华永道的报告还分析了该技术在未来10年内可能的市场规模,市场可达性和技术吸引力。报告中将这3点称为该技术的商业潜力[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将整合设计,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及建筑被动设计也列为绿色解决方案。这是应为由于这些设计本身所固有的整合能力,可以在前期将不同的技术协调起来得以应用。这些绿色解决方案很好解决了现有建筑领域内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分割运作的弊端。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图5 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分割运作 – 资料:WBCSD 2007

普华永道绿色建筑技术矩阵中圆点的大小代表该技术市场的大小。绿黄红3种颜色分别指出了市场可达性的难易程度(绿色为最可达)。从矩阵中可以看到,

(1)半数以上的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对于环境的影响为高或很高:高效围护结构(Advanced Envelope),建筑热电联产(Building-Integrated Heat and Power),建筑被动设计(Passive Design),整合设计(Integrated Design)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对于环境的影响都很大(高于40%)。

(2)大部分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对于用户都有吸引力:节水器具(Low-Flow Fixture)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最大。这是由于较低的初始成本和可观的节约费用。高效围护结构(Advanced Envelope),建筑热电联产(Building-Integrated Heat and Power),调试和高效运行管理(Commissioning and Efficient Operations),能源管理公司(Resource Service Companies),和3类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也具有吸引力。 (3)1/3的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都拥有大和很大的市场规模:高效围护结构(Advanced Envelope),环保材料和材料循环利用(Recycled Mateiral)拥有很大市场规模。这是由于中国每年的建筑量规模巨大造成的。建筑热电联产(Building-Integrated Heat and Power),和能源管理公司(Resource Service Companies)的市场规模为大。这是由于此类技术现有市场占有率小和每年建筑量规模大造成的。 (4)除了3类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基本来讲,所有技术市场是开放的:现在中国政府对于建筑设计市场还是控制的。这限制了境外设计单位实施绿色设计和规划解决方案。

图6 绿色建筑技术矩阵 – 资料:[9] 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

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5 低碳建筑的国内初期实践

在中国,领先的开发商和商业建筑业主已经开始了低碳建筑的实践,而AECOM 中国正全面参与,有志成为国内碳建筑的领军企业,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从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调整建筑能源结构,选择固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建筑材料,鼓励可持续的交通出行,以及实施可持续废弃物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降低项目整体碳排放,实现低碳目标。

北京后沙峪低碳住宅项目正是其中的代表。低碳设计原则从设计伊始即贯穿始终,首先强调在采用效率高的系统和低碳技术之前,通过有效的设计来减少能源的需求。其次是采用高效技术降低能耗,最后则是使用低碳或零碳技术为建筑提供可更新能源。

建筑的基本形式,朝向和房间的使用情况都会影响到建筑能量的需求。在北京后沙峪项目的连排别墅的单体设计中主要采用的低能耗/低碳住宅策略有:

建筑布局和遮阳: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沿着东西轴向排列联排别墅。在景观设计上,在建筑的南侧立面使用年落叶植被,这样可以在夏季自然的遮挡阳光,在冬季则允许有用的阳光进入建筑

良好的建筑围护结构: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和热惰性,同时通过良好的施工工艺和认真设计,尽量避免由于不正确的材料尺寸或施工可能造成的允许空气泄漏的空隙,达到高水平的建筑气密性。

合理的房间布局:首层的客厅被放置在南向,主要考虑客厅的使用时间最长,冬季客厅常常比其它房间需要更高的室内温度,朝南向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日射得热,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有效减少灯光照明的使用。而开敞式布局则十分有助于自然通风。在二层北向用于书房的房间中设计天窗。还有在项目中尽量使用节能灯具和节能家电。

单体建筑碳排放模拟研究表明,通过包含有效的被动式设计以及使用低碳技术,可以显著的减少能耗,CO2和能源费用。与ASHRAE90.1-2007的基准模型相比,单独在联排别墅上使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可以节约能耗18.6%,节省15.5%的CO 2排放和能源费

用。 在建筑及社区能源和基础设施的选用上,AECOM中国协助项目团队完成各项低碳/零碳策略在项目中的可行性分析,重点考虑太阳能热水,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及地源热泵,及各项策略的混合使用和互相联合,使得减少能耗,碳排放和能源费用这几方面达到很好的平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能源结构不同,不同技术对降低能源消耗和碳节省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在CO 2和能源费用上的节省是相似的,而太阳能集热板的节能量更高。虽然在同样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能量比太阳能热水系统少,但是光伏发电的益处在于它可以用来抵消高碳和高单价的电力。而在投资大致相等时,如果现场风环境合适,风力发电机可以得到和光伏发电类似的节能量和经济回报。与分别安装在单独建筑上的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

能网

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独立系统相比,地源热泵或燃气热电联产在中型或大型项目中更为经济。燃气热电联产的初投资较高,不过虽然其能耗较高于基准模型,但是该系统能充分节约大量的碳排放和能源费用,这种节约主要是由于热电联产系统很低的CO 2排放率带来的。以下是

不同的社区能源基础设施对社区能源消耗,CO 2排放和能源费用的影响:

4a-场地基准模型

4b-改进设计 + 场地外大型风力发电

4c-改进设计 + 场外地源热泵 [100%满足场地内商业和住宅的年度采暖

和制冷需求] 4d-改进设计 + 燃气热电联产满足住宅和商业项目80% 的年度采暖需求 4e-改进设计 + 燃气热电联产[80% 的年度采暖需求] + 地源热泵[100%商业项目采暖和40 %的制冷]其余部分由冷机提供 图7 不同社区能源基础设施的能耗,碳排放和能源费用 通过上述研究,并结合项目具体进度和投资考量,项目选定在后续地块实施地源热泵及热电联产。还有在街道设施或运动设施上使用小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以提高公众对可更新技术的认识。 在交通方面,后沙峪项目各主要出入口的选择是基于现有周边公共交通连接情况考虑的,提供附加的班车服务,加强与现有的公共交通中心和主要设施之间的公交连接,使所有住宅和各商业建筑主要出入口距离班车站点的距离在400米步行距离以内。另外还准备为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公交信息,包括编辑和散发含有公交信息的小册子。所以这些,将尽量的鼓励居民使用便利的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车出行比例。 拼车是不对居民生活方式带来明显影响,又能有效降低车辆使用的最好的办法之一。项目将提供车辆相配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或网站,协助居民找到有着类似的出行线路和车辆驾驶的拼车伙伴。还有通过内部路网和景观的设计,吸引并鼓励居民使用步行或自行车方式,希望能唤醒人们对于过度依赖汽车引起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意识。

可持续性项目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废弃物的产生和管理。中国传统的废物处理方式主要是依赖不受控制的垃圾填埋,这种废弃物管理方式不可避免的会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此项目的废弃物管理重点集中在减少碳排放,减小资源需求,实现公共的接受和参与。

在施工阶段,项目团队制定施工废弃物管理计划,详细记录施工现场将会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和种类,以及如何减少、再利用、回收和处理这些废弃物。任何产生的废物在处理之前都应该考虑再利用,回收或修复等其他方案。项目目标是减少50% 的施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工废弃物。

目前北京市政府正试图发展更加可持续的废弃物管理措施,制定了建造生态城市的计划,以减少市政垃圾,特别是有毒的废弃物。根据项目内各业态的建筑面积和对居民生活方式的评估,AECOM 中国团队预计项目入住后每年总计产生大约13,753吨的废弃物。其中纸类和硬纸板大约占废弃物总量的59% ,其次是食品/厨房垃圾废物占17%,绿色废弃物占6%。可以看出,项目入住后产生的大部分废弃物都是可降解的。为此后沙峪社区规划的废弃物管理将遵循低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并根据废弃物处理的分级来确定最合适的可持续的低成本废弃物管理方式。废弃物分级体系的首要选择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减量被看作可持续资源管理最理想的选择。目前为止,它是废弃物管理体系中最环保,最经济,受到社会推崇的解决办法。包括鼓励商店对塑料袋的使用收费和减少包装,社区宣传和教育。项目提供了至少5类可回收废弃物的回收(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和金属)并在建筑内外设计足够的可回收废弃物储存空间和可回收废弃物容器。废弃物源头分类是居民和社区的自愿行为,因此还给社区居民和商业设施的管理人员一份简易的废弃物管理指南,包括:可回收物容器的放置地点; 这些可回收容器可以回收的废弃物的类别;废弃物品收集的时间; “中心收集站”和有毒废弃物收集的地点;如何对厨房垃圾进行分类以利于堆肥处理; 废弃物源头分类,回收;堆肥处理对社区的好处。

在AECOM 中国另外一个低碳建筑项目,漯河可口可乐低碳工厂中,考量重点不仅是降低运营期间建筑和生产能耗,优化场地交通组织以及可持续的场地废弃物管理外,对建筑碳排放的考量进一步扩大至对建材固有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如前所述,建筑材料所固有的二氧化碳含量,主要是指建筑所使用的建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带来的碳排放。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都会影响建材的含碳量。以混凝土为例。研究表明,用废弃混凝土作再生骨料,可节省62%的天然石灰石资源;若用废弃混凝土作生产水泥的原料.还可以节约制造水泥的60%优质石灰石和近40%粘土与35%铁粉资源。当用废弃混凝土作水泥原料时,不仅可以节省煤耗,还可减少20%的

CO 2的排放量[10]。在钢材的生产上对先进技术的使用,如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技术,

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干式TRT技术(高炉炉顶余压余热发电)等,均有助于明显降低钢材的固有含碳量。

而在材料运输上,使用飞机运输带来的碳排放量是陆地运输的9倍,其后依次是汽车,轮船和火车。无论使用何种运输方式,就近选择建材对于减少建材运输历程,降低碳排放都是十分有利的。本项目所用的建筑主材均将就近选用河南省境内的产品,满足至少有60%工程所用建材是在项目500千米的范围内生产的。

6 小结

低碳建筑在中国的初步实践,反驳了低碳建筑意味着在原有设计上加载大量的节能技术,其效果是建设成本的增加,但增加的成本却并不一定能被市场认可的传统观念。同时,随着政府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快速发展的低碳建筑单体技术支持之下,证明能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

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了低碳建筑能在减少项目碳排放的同时将带来多重的收益。

不过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其他行业不同,低碳建筑不单依靠数个关键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为建筑方案设计确认为主,结构、机电、设备专业配合,而低碳建筑设计应从设计伊始即考虑建筑技术与建筑的结合,放弃简单追求庞大、奢华、奇异外观和高科技的倾向,是气候、技术、文化和场所的综合体,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开发策略和建筑技术,才能建造出真正的低碳建筑。

EARLY PRACTICE OF LOW CARBON BUILDINGS IN CHINA Wang Hong Lin Han (Building Sustainability, AECOM Building Engineering ,北京 100025 China )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is a proven fact in front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In china, building takes about ? of national total carbon emission recent years. Establishing a suitable building carbon rebatement goal becomes mission critical of decision makers. Early practice of low carbon building leaders gives valuable insights to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to building industry in general, expose china low carbon building experience in specific, it criticizes the view that low carbon building is expensive and high tech and promote reduce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through life cycle analysis. Keywords: Low carbon building ; low carbon technology ;practice in China ;carbon emission during operation ; embodied carbon of materials

参考文献:

[1]. Pachauri, R.K 和Reisinger, A ,IPCC 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瑞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出版, 2007

[2].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能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

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3]. Copenhagen Accord ,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enhagen, 2009

[4]. Justin Fung & Babara Finamore, From Grey to Green, BCG & NRDC, October, 2009

[5]. Jun Li & Michel Colombier, Managing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through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90) 2009 2436-2447

[6]. Richard MacMath & Pliny Fisk III, CARBON DIOXIDE INTENSITY RATIOS: A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Upstream Gl obal Warming Impact of Long-Life Building Materials, Center for Maximum Potential Building Systems, Inc. Austin, Texas 78724

[7]. Samantha Coras, Total Carbon Modeling, Applied Research and Sustainability, AECOM Building, Sydney, 2009 [8]. 华强森,尤茂厅,中国的绿色革命-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麦肯锡,2009 [9]. Katie Howe & Siobhan Das Bachran, The China Green Tech Report 2009, AmCham and PriceWaterHouseCoopers, September 2009 [10]. 万惠文,水中和等. 再生混凝土的环境评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第25卷第4期,2003

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w w w .c h i n a g b .n e t

低碳建筑的实现技术.doc

低碳建筑的实现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低碳建筑的实现技术有哪些?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低碳建筑的实现技术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低碳建筑的实现技术 在实现低碳建筑的过程中,房屋利用了各项技术。 1)低辐射玻璃:通过使用低辐射玻璃,可以极大降低因辐射造成的室内热能向外传递,从而减少电力消耗,实现减排目标。 2)中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处理后可用到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等方面,从而实现节水减排的目标。

3)外墙外保温与外墙内保温系统:将导热系统较低的绝热材料与建筑物墙体固定为一体,增加墙体的平均热阻值,实现保温效果。 4)太阳能:通过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有效吸收太阳能,代替电能及其他能源的消耗。 5)户室新风系统:能够提升室内空气品质的换气装置,能够有效调节控制的湿度和温度,并过滤空气和杀死病菌,户室新风系统能够节约通风方面的能量消耗,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室温的降低,降低维持温度所消耗的能量。 6)雨水再循环系统:通过将自然或人工收集的雨水进行储存,经过过滤处理后,进行地下水补供和园区灌溉,降低水资源消耗。 这些单一的技术都能够为低碳建筑提供帮助,但只有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和其他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设备共同形成物联网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例如在物联网系统的指导下,新风系统和太阳能设备协同工作,依据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信息,能够有效保持室内

温度、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例,让人们始终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有不致于浪费过多的能源。

低碳生活研究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042-60 低碳生活研究报告范本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低碳生活研究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也越来 越高,但环保意识却没有加强,现在的环境问题还是 很突出,我们的日常生活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压 力。环保问题层出不穷,全球变暖、北极冰层断裂、 冰川融化使一些岛国淹没等等,一系列重大的环保生 态问题威胁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是地球的生存, 我们必须重视环境问题! 为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美好,为使我们的国 家不再遭受灾难,保护环境、提出低碳从我做起。近 日,我对低碳生活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环保问题有多严重。

2、查阅书籍,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 3、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小区的环保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全球变暖是一个大问题,而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就是平时有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少排放二氧化碳,平时节约一度电,少开一次车,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做到低碳生活、环保生活。总体来说,这次调查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二氧化碳排放的严重性,了解了“低碳”的方法,而且也知道了我们居住小区的绿化率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我要做到: 1、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2、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以发电子邮件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保护森林。 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控制一定的温度。 我呼吁:让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吧!祝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下

一、判断题(10 道) 1. 植被茂盛一定代表生态文明。 正确 错误 2. 生态文明是生态与文明的组合词。 正确 错误 3.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要围绕环境治理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正确 错误 4. 低碳发展要求交通更顺畅。 正确 错误 5. 各国的节能建筑定义相同。 正确 错误 6.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其中在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正确 错误 7. 绿色的不一定是低碳的。 正确 错误 8. 没有发展,就没有财富的积累,会出现捧着“绿色”这个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形。

正确 错误 9.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包括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环保技术装备。 正确 错误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位。 A. 50 B. 51 C. 52 D. 53 2. 循环经济是()的循环式流程。 A.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B. 产品—资源—再生资源 C. 再生资源—产品—资源 D. 资源—再生资源—产品 3. ()应当着眼于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A. 促进新型城镇化 B.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

C. 生态城市建设 D. 智慧城市建设 4. ()提倡变革自然需兼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A. 孔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5. 20世纪90年代末,()概念被引入我国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循环经济由早期一种环境保护手段上升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A. 可持续经济 B. 绿色经济 C. 低碳经济 D. 循环经济 6.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倍。 A. 3.6 B. 2.6 C. 2.1 D. 1.9 7. 我国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 A. 环境安全格局 B. 规划科学格局 C. 生态安全格局

建筑常用的低碳节能技术

建筑常用的低碳节能技术 建筑常用的低碳节能技术 1、太阳能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分为两大分支: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前者是利用半导体界面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新技术。可以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将光伏电池板作为建筑元素与楼顶、墙面、阳台和窗户有机的结合。国内除了成都、重庆等几个光照率较低的地区,其他区域光伏发电都可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后者是光热直接利用,现在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太阳能热水器。 2、风能 传统的建筑设计,室内是密闭的,对空调有依赖性。节能建筑则是充分利用自然风,让房间清新如田野。节能建筑的自然通风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靠自然风的流动来调节室内空气流动,保持空气的清新度;另一种是借助无动力屋顶通风设备来调节风流和风速。后一种利用形式中无动力通风设备不需要维修,能长期的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由于没有使用马达动力,因此实现了免电力免成本运转,工作时基本上没有噪音。除了自然通风外,节能建筑还可以利用楼宇小风电来实现节能,该技术已在上海等地的高层建筑中试用。其原理相当于安装了小型风电机。 3、自然光 建筑采光也是一个耗能点,采用天然导光技术,借助玻璃纤维,可以

将自然光导入并照亮地下建筑,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设备房和半地下室等等采光不足地下区域。在大大节省建筑用电,减少运营费用的同时,对地下空间的光环境质量提高也很有帮助。 4、地热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变为冬季制热的来源及夏季制冷的来源,借助热泵机组实现向建筑物热量和冷气的供应,同时还可以为业主制备生活用热水,是一种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在所有的低碳节能环保建筑技术中,这一技术是最成熟的,其能效比在1:4至1:6之间。 5、绿色节能材料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传统的建筑材料曾经也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研究、发展新型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给人类创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创建21世纪新能源发展必然选择。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的意义主要包有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以及保护环境。我们已在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取得了较成的成效,如奥运村所使用的优质钛白粉涂料,就是为了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其所蕴含新型环保技术的墙漆,可以有效扩大涂装面积,还具有耐擦洗、使用寿命长、耐污染等优点。另外,其重金属、VOC 以及甲醛的含量远远比普通涂漆要低,几乎做到了无污染。漆膜的表面光滑,触摸手感很好,且气味清新、持久,漆料内所添加的高效无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低碳生活与国民素质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低碳生活与国民素质》 课题成员: 研究目的: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呼吁国民倡导低碳生活,以降低碳排放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国也不例外,但为何我国的碳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在客观因素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着某些主观因素?国民素质的高低对倡导低碳生活有怎样

的影响?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方式: 调查我国与其他国家推行低碳生活的相关政策及实例,与国民的实际响应情况,通过进行比较,找出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分析国民素质对于倡导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并给出建议。研究内容: 最早提出低碳概念的国家——英国 英国是最早擎起“低碳”大旗的国家,早在2003年就选定曼彻斯特、利兹、布里斯托等三大核心城市为作为低碳示范城市。除了在中等城市搞低碳城市示范外,英国有关低碳的实践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碳社区层面,其中以贝丁顿零能耗社区、Hanham Hall生态社区最为知名。 英国人民在政府的号召下,纷纷积极响应低碳,下面是一实例: 史特劳斯夫妇的三口之家堪称英国“最牛环保家庭”一年只产一小桶垃圾。过去12个月中,他们严格坚持一套环保

生活模式:在家中安装太阳能面板,自己种菜,重复使用塑料袋,将厨房垃圾用于积肥,就连废弃的木制马桶垫圈也用来当柴烧。一年下来,他们全家制造的垃圾总量只有区区一小桶。 种菜积肥装太阳能面板。他们自备环保购物袋和容器上街购买生鲜食材,每回购物时总要仔细研究包装材料是否可回收,并且只买需要的东西。此外,史特劳斯夫妇开始在家中种植甘蓝,而厨房的下脚料则成了最好的肥料。但凡家中能回收、再使用的物品,他们从不放过,就连厕所的木制马桶垫圈坏了,也要送进炉子当柴烧,以便为家中提供暖气。为了补充电力,史特劳斯家的屋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面板。平均每周垃圾几十克。史特劳斯一家坚持把每星期制造的垃圾量用秤称过,然后公布在网上。平均下来,他们每周的垃圾量不到57克——相当于3汤匙白糖的重量。即使是圣诞节,这一家人制造的垃圾也仅有185克,主要是无法再回收的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约旦河边最早的城市--耶利哥城,到现在正在建设的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

目录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一日本北九州.pdf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pdf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1.pdf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pdf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pdf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1.pdf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pdf7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1.pdf8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2.pdf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pdf1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1.pdf11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2.pdf1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3.pdf1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pdf14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1.pdf15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2.pdf16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3.pdf1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4.pdf1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pdf19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1.pdf2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2.pdf2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八芝加哥中心区脱碳.pdf22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九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pdf23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pdf2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1.pdf2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2.pdf2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pdf2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1.pdf2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pdf2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1.pdf30

分析低碳环境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庆龙

分析低碳环境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李庆龙 发表时间:2018-05-18T11:15:01.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李庆龙[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身份证号码:23118119800321XXXX 黑龙江大庆市 1633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将低碳意识融入到建筑施工技术中是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对低碳时代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然后对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促进建筑施工技术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低碳环境;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环境保护引言 倡导节能减排,秉持低碳理念,坚决杜绝资源浪费,打造绿色无污染全新环境是社会在进入新时代后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理念,同时也是新社会的主要发展理念。为了实现建筑施工技术的低碳化,我国在步入新社会后不断向产业灌输这一理念思想,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建筑施工技术相关的重要理念,低碳理念是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推动力。 1低碳环境下改进建筑施工技术的概况 1.1 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是在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其对资源的使用同样是巨大的,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人口数量众多,人均资源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不具有可比性,造成资源短缺现象,建筑施工为国家带来一部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迅速消耗资源。在建筑施工中导致资源浪费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施工技术水平落后,为降低工资雇佣的施工工人不能胜任所在岗位,施工不规范,容易造成资源损失;其二,施工材料方面,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而购买劣质材料,不符合技术标准,也对节能环保理念“视而不见”,久而久之还会对居住者健康造成损害;其三是不能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在设计时没有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管理人员不专业,散漫现象严重,不能对工程进行合理管理。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对资源造成一定浪费,与低碳理念相悖,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选用适当的施工建材,管理层面的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为建造绿色城市、保持生态平衡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1.2对建筑施工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建筑产业的发展在近年被国家大力推广,在全新的生育政策发布之后,我国目前面临的是人口增多所带来的居住问题,为了推进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全新城市化建设,以解决住房原因所带来的困扰,建筑产业的模式也从固定模式发展到了多样化模式,因此不可避免的在这其中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导致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产业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也要加强产业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将低碳理念的中心思想在建筑产业更新自身理念的同时注入其中,从而完善建筑产业对环保的认知度。以打造绿色建筑为中心,拓展建筑产业对自身施工技术的改进,严格遵照建筑工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大力推广建筑产业的绿色技术理念。 2低碳环境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1对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水电以及施工建材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且消耗巨大,这些资源能源在如今环境下很难再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这些资源的浪费现象,导致了地球资源更加紧缺,使资源危机状况更加严重。若想在施工中节约资源,首先要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设计时可对可再生资源进行更多利用;其次是施工技术的改进,建筑施工中的有些材料并非一次性,对这样的建材可以二次使用,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是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环境,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进行利用,适当调整施工方案,降低资源的损耗。 2.2 向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2.2.1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保温中的应用 加强对建筑物外墙的保温工作,可以降低热传导效应,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变化幅度小的目标。在建筑物的墙体中放置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如挤塑板,可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无论冬季或夏季,墙体的保温作用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从而减少居民因需要供暖或制冷而造成的能源的浪费,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节能施工技术还可以减少墙体发生裂缝的机率,从而保障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 2.2.2节能技术在建筑遮阳中的应用 遮阳是建筑施工当中比较注重的一个问题,做好建筑物的遮阳工作可以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平衡,给居民提供一个优质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将节能技术运用在建筑的遮阳工作中,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使低碳理念在建筑工程中得以全面建设。另外,在利用节能技术进行建筑遮阳工作时,一定要提前对建筑物所在当地的地形、气候、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设计出最为合适的工程建设的方案。 2.3低碳环保的发展 在建筑工业的大力发展下,大量温室有毒气体所产生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人类从工业文明的时代迈向了全新的生态环保文明时期,构筑全新的生态环境,是低碳经济的主观理念思想,低碳环保的中心思想就是将工业和生态环保相结合,这一理念成为了节能环保的重要发展思想,促进产业化发展,打造生态环保的新环境已经是每一个人在建设全新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2.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是非常的巨大,建筑行业是个用水大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用水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的搅拌与后期的养护等方面。当前我国混凝土的产量超过20亿立方米,这些混凝土搅拌总共需要3.7亿吨的水量,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并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非常的粗放,许多供水管道存在渗漏,供水系统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流失。就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做好供水管线的维护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5太阳能、地热等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低碳环保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低碳生活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10班袁彩指导老师:陈涛 一.摘要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2010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也需要人们树立“低投入、低能耗、能循环、可持续”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油;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淘汰高耗、低效、高污染的产品,极力促成市场消费的低碳导向,传递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模式,通过培养低碳消费习惯、拉动低碳消费需求来引导绿色生产,是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路径的必然选择。 二.调查目的 “低碳生活”是一个时髦词,但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居民的走访调查,了解到时下很多民众对于低碳的认知水平还是很低。我们发现92%的居民没有低碳概念,当谈及到节能减排的问题时,居民认为随手关灯,及时调节空调温度的行为只是出于用的是自己家的电,不节约用电就会花钱,如果是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可能就不会考虑到这些,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让一个人立即完善低碳意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认为通过企业大力生产、倡导,让更多的人消费低碳产品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让居民在低碳消费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低碳,从而让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使其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小点做起,真正走向低碳生活,建设生态家园。 三、调查方法 1、走访法:走访法是调查者亲自去找被调查对象,与他进行正面交流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及信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调查方法。于是我们根据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公司及行政部门进行访问。由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所以我们选取了各个方面的典型代表。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 3、样本选取: (1)、日用家电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消耗能源和排放较多二氧化碳,而空调作为日 常生活中耗能最大的家用电器,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月用电总量中占到了52%以上,在高温天气更是高达65%。同时空调制冷剂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氟利昂。无氟变频空调的发展和普及对低碳和节能减排具有积极影响。因而我们选取了空调行业。 (2)、住房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一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 和工业等其他领域。因而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建筑低碳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所以我们选取了建筑行业中的家居装修行业。 (3)、在衣着服饰方面,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 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1%。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因此我们调选取了环保的竹炭家纺。 (5)、根据联合国国际能源署的统计,道路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的20%,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在低碳排放方面,我们选择了南昌较为多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电动车的碳排放几乎为零。 (6)、餐饮方面的油烟排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我们还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9原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9原文 会议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的壮观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的总体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时期中国城市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三,四,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按照规律,转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解决城市疾病,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等突出问题,构建和谐宜居,朝气蓬勃的城市。拥有自己的现代城市特色,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我们将与中国一起走上城市发展之路这些特征。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

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

五种常用的建筑节能低碳技术

五种常用的建筑节能低碳技术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不详] [日期:2010-05-26] 摘要: 近几年,建筑上的低碳技术日新月异,这里,我们选择 5 种较为通用的技术,供读者参考。
①逐日 光能,让太阳为人类点灯取暖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分为两大分支:光电与光热直接利用。阳光发电又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目前通
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这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除了大规模的并
可以装饰楼顶和墙面、窗户。光伏发电在北方、南方、东部各地都有规模化应用,只有成都、重庆等几个光照率 用中还有些技术上的难题需要破解。
光热直接利用,主要形式是太阳能热水器。从 2009 年起,光伏发电与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利用显现出优势。 ②追风 自然风,让房间清新如田野
过分依赖空调的时代过去了,自然通风渐成风尚。建筑的自然通风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完全靠自
流风速,二是利用无动力屋顶通风设备调节风流风速。无动力通风设备无需维修,能永久维持正常运转,还有极 因为不使用马达动力,从而实现免电力免成本运转,运转也基本没有噪音。
建筑对自然风利用的另一形式是楼宇小风电, 这种技术已在上海等地试用。 其原理是在楼宇的高处安装小型 道风”,让其带动风机发电。 ③捉光 玻璃纤维,让自然光照亮地下室
这是一种用玻璃纤维将自然的光亮引入地下室的技术。采用天然导光技术,将室外自然光通过专用导光材料
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设备房及半地下室等采光不足区域。通过与人工照明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建筑
还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光环境质量。当然玻璃纤维传递光线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不能太长,也不能有太多 ④挖地

建筑节能与低碳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284-57 建筑节能与低碳现状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建筑节能与低碳现状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建筑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推进建筑节能,实现建筑物的低碳化则是建设“低碳城市”最直接、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重要抓手。据统计,我区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正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因此,在着力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工作,降低社会总能耗,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品质、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年初区政协主席会议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的安排,区政协从3月下旬开始组织有关委员,会同区发改局、区经发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墙改办、区建设局质监所、区房地产协会等部门的同

志整理文章由组成课题调研小组,以座谈会、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我区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5月18日,区政协召开十二届第五十二次主席会议,就该调研报告进行协商审议,现将有关意见建议综述如下,供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建筑节能管理和节能产业取得的成绩 1.建筑节能工作有所加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倡导下,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建筑节能产品的应用逐渐推广,并且有不少企业和市民开始参与建筑节能工作。据统计,目前我区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率已达82%,一些企业和居民小区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并已收到了实效。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整个厂房的节能建设,全年采暖和制冷电可以节能约33.5%。一些新建商品住宅开始引入环保、节能的理念,“众安·国泰花园”按国家节能标准进行工程试点,能源节约率

调研报告 推进绿色低碳居住区建设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居住区建设的 调研与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建设舒适、节能、高效、自然的居住环境,已成为规划者追求的目标。而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低碳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对现有居住区规划中的规划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规划中的住宅设施建设、交通布置、环境绿化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低碳的相关概念,探索性地研究在居住区规划过程中,低碳理念在"人本思想"方面的发展和在建筑、交通和绿地等方面的应用。进而从居住区建设入手,提升低碳社会建设的整体水平,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生态要求,以期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世纪以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停留于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层面,由简单的“生存性居住”向“生态性居住”转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居住以外的东西——居住环境,把接近、回归自然、绿色环保当作宜居建筑的基本要求。 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向也使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变成为必然,随着“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低碳建设将成房地产开发建设转变的主趋势及新的增长点。

绿色低碳建设带来新机会 去年12月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将“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列为重要举措,同时,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节能减排目标,使低碳成为国家发展重要国策之一,一年来,“绿色、低碳”已开始在各个领域生根开花,并逐渐成为房地产及其相关领域的新契机和增长点。这一点也体现在近期各地有关活动上:11月末,以“绿色经济,低碳建筑互利共赢”为题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企业机构在博览会上展示了新型节能材料、海水淡化、垃圾发电、水处理、太阳能、风能等先进产品和技术,显示出绿色低碳产业在我国的盛行之势。 如今,绿色低碳已从理念进入具体落实期,并成为国家和各地“十二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将突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这意味着城市建设将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专家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结束粗放型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建设模式将成主流,这个过程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转型要求和发展机会,包括房地产开发中低碳材料、建筑等所有相关设计和技术的应用,以及低碳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低碳建筑新标准促高品质人居建设 天津市在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和人居建设中,从梅江生态

关于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研究

关于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1T16:01:45.80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吴焕斌[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气污染和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建筑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绿色低碳步伐愈发快速,为了生态保护,响应国家“四个全面”的号召,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工程施工中。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建设环境现状,结合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了以实现低碳环保为目标,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应用措施,通过绿色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生态化建 设水平。 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 510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气污染和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建筑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绿色低碳步伐愈发快速,为了生态保护,响应国家“四个全面”的号召,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工程施工中。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建设环境现状,结合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了以实现低碳环保为目标,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应用措施,通过绿色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生态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体系;绿色节能 引言 目前,在我国,建筑的相关能耗已经超过工业成为了社会第一大能耗行业,施工建筑也不例外,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建筑的“低碳”和“节能”必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减碳上潜力巨大,更加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潮流,以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本文重点从低碳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1我国低碳环保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现状 1.1我国低碳环保技术在建筑上面临的问题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是目前国际国内向低碳经济转型战略举措的重要而必须发展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住宅低碳建筑技术仍存在着很多不足:节能产品成本过高,不利于低碳住宅建筑技术的普及。目前我国居民建筑节能意识仍较为薄弱,间接造成了开发商对低碳住宅的漠视,低碳住宅推广困难。建筑所引起的电磁污染、光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而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总量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建筑垃圾。低碳建筑应用产品良莠不齐。低碳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存在一定困难。当前我国住宅低碳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研究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前景不确定等,造成转化的成功率较低,产学研无法有机结合。通过了彩色建筑,能够充分的利用一切的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的从设计、规划以及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绿色手段和技术将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合理的提高,在为人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障人们的健康。因此,治理因建筑业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污(废)水排放,倡导和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攸关整个低碳经济转型政策实现的关键一环。 1.2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提出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节能减排,同时建设低碳绿色建筑、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城市,这也已经成为全球为了应对气候挑战所主要攻破的领域。低碳建筑的侧重点是减少碳排放,而绿色建筑的侧重点则更侧重于减少污染的排放,而这些也更加符合全球节能减排的主题。 2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具体应用 节能技术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2.1首先,绿色施工技术融合了传统的施工工艺,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可以回收和降解的施工材料。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对一些建筑材料的使用,例如隔热保温材料的使用,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例如在木头的选择上,施工方不会选择直接乱砍滥伐来破坏环境。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施工是一种传统的施工理念,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必然会遭受自然严惩。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不仅仅轻便,并且还有隔热保温等效果,对建筑物的节能有很大的帮助。 2.2节约用电 我国当前电能主要通过火力发电来获得,而火力发电不仅仅要浪费大量的煤炭等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2.3节约用地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要把危险设施与材料交予专人封存看管,施工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科学规划,必须要把设备安在适当的施工位置,保证施工时可以对其合理应用,以防对施工现场产生浪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在许多大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所以我们应当尽量的节约建筑用地。对混凝土和沙子等施工材料要放置于合适位置,以便集中保管,集中利用,也可以节约施工用地。 2.4节油措施 在施工中必然会采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高效使用要消耗大量燃油,为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施工形式,以防由于技术以及机械故障造成耗油量大幅加多,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对机械设备问题检修,技术人员应该对施工难度以及施工规模的耗油总量有整体控制。 2.5节约用水 水资源在我国已经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所以在施工时要减少水资源浪费,必要时需要引进节水方法及建设集水储备井,防止缺水时无水利用。而我国当前的建筑物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较低。绿色建筑能够通过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或者对建筑排放的废水进行净化之后用作其他用水。同时施工方能够把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得到开发利用,以弥补水资源的不足。 2.6制定并完善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标准,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形成共识,通过合作把低碳进行到底。制定确实可行的低碳等级认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并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出具建筑物能耗等级的证明,并将此证明作为低碳建筑政策扶持对象的依据之一。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展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五大方面。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新产品博览会上说,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简介:张敏(1976-),女,安徽亳州人,工程师,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2-09-10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张 敏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设备科,安徽合肥230081) 摘要:城市是人类物质投资和智力创新的中心。把发展低碳经济贯穿于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 的主流方向。除发达国家以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有能力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必须以节能减排来减少城市碳源、增加有效的城市碳汇和发展低碳经济做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是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该文通过对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的剖析,继而提出引导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2)23-122-03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水平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能耗生活方式的不断蔓延,使得大气层中的CO 2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并带来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的变暖及相应恶劣天气的增多,在对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 特大洪水,受灾面积2000万hm 2 ,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 亿元。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发生的地震及海啸,对其中影响最大的印尼造成遇难人数超过10万人,流离失所的灾民更高达百万之巨。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的特大雪灾和2011年底到2012年初的云南省的持续干旱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由于CO 2的过度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限制和降低CO 2的排放,并且增加对CO 2的吸收,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7]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碳排放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的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3] 。这是中国作 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社会的承诺, 也是对我国如何合理的、有效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竞争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载体 [7]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其聚集了全国经济总量的90%以上和全国人口的50%左右。所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们无法规避的现实选择 [7] 。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城市的 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很少提及“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对低碳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研究。2009年,仇保兴博士在“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以“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为主要出发点的生态城市类型 [4] 。低碳生态城市同时体现了低碳城 市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宜居型、运行安全型及经济发展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低碳理念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形成“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2] 。 2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 2.1 现阶段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概况 根据中 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分别为为80.1%和46.3%;尤其是2003年以后,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如图1) [3]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还需 要更多的人继续加以深化研究 。 图1 1996-2011年全国累计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数量 221安徽农学通报, Anhui Agri.Sci.Bull.2012,18(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