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

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

厚厚的冰川覆盖。

材料二: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

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如右图)

(1)简述材料二中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玛纳斯河冲积扇及湿地水库群分布图

(1) 说明图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图

(1)读图,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

的形成过程。(8分)

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国等高线地形(图1)

材料二 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

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

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 (1)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8分) 6.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而如今却石灰岩广布,且出露地表,盛产大理石(又称云石,原指产于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大理而得名-非岩石学定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大理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6分) 7.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例甲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1) ⑴ 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9.阅读清江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江流域的恩施大峡谷在震旦纪(距今约 5.7~8

亿年)时是一个古海,而今,

被专家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

多大峡谷相媲美,该地区以石

灰岩为主,两岸广泛分布着千

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读清江

流域示意图⑴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10.右图是新疆某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其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1)说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1.读哈萨克斯坦西部荒原某处花岗球状地貌景观图,

(1)简述右图所示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与黄山峰林的岩石类型。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6分) 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3分) 14.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2),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题图1 图1 图2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1.(1)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2分);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2分);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该地貌(2分)。

2.(1)(6分)在河流上游(或山区),(1分)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1分)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1分)河流流出山口时,(1分)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阔,水流速度减慢,(1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1分)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相互叠加和联合,使冲积扇规模不断扩大。

3. (1)河流自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入海口地势平缓,流速缓慢,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且受到海水顶托作用,促使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沙洲。

4.(1)半岛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交界地带(2分),板块边界南北延伸,所以山脉南北绵延(2分);半岛狭长、相对高度大,所以山脉陡峻(2分),该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2分),沙漠地区风力沉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沙丘地貌(2分)。

5.(1)西北风。(2分)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2分)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分)(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2分)

6.(1)历史上该地区地势低,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石灰岩层(2分),随着板块的不断碰撞挤压(2分),地壳逐渐升高(2分),出露地表,形成广布的石灰岩。

7.(1)冲积扇(2分)。西部太行山脉较陡,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等物质,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其携带物质在山前堆积。(6分)

8.(1)冲积扇(洪积扇)(2分)流水沉积(流水堆积)(2分)

9.(1)地壳下沉,接受陆地风化、侵蚀的沉积物,在浅海堆积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后经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陆地),再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和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10分)

10.(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6分)

11.⑴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活动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它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剥落,棱角最先消失而成球状地貌景观。

12.(1)(6分)沉积岩(1分)岩浆岩(1分)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而形成。(4分)

13.(1)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来自南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后,(1分)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方向的风。(1分)

14.(1)(8分)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2分),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2分);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2分);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2分)。

[只答: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没有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2分]

高二微专题(1)常见的地理过程分析及描述(学案)

地表形态成因及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分析 一、地形特征描述 例题1: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3分) 参考答案:地形以高原为主(1分); 地势起伏和缓(1分); 海岸线较平直或沿海分布狭窄平原(任答一点1分)。 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参考答案:山地为主,山地、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近南北走向)。 地势东侧最高、中部低、西侧较高。 二、地表形态成因分析 练习题: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背斜地壳运动使M出岩层向上拱起。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 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例题1:

材料:乌拉尔山脉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西坡到处有喀斯特,东坡火山岩和沉积岩层交替重叠,是整 个山脉中最大的复背斜,这里经常有花岗岩露头,形成孤峰。 简述孤峰形成的地质过程。(4分) 参考答案:沉积作用形成大量石灰(沉积)岩(1分),地壳运 动造成岩层隆起,并伴随岩浆侵入(1分),外力作用使岩性较 软的石灰岩被严重侵蚀(1分),花岗岩裸露形成孤峰(1分) 例题2:据图描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参考答案: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1分),后气候变暖, 冰川消退(1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1分),形成峡湾。 例题3:简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 参考答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分),流经此地的河流含沙量大,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在流出山口时(1分),河面展宽,流速变慢,泥沙在此堆积(1分),形成冲积扇(1分) 例题4:分析图中古沙洲的演变过程(4分) 参考答案:在河口地区(1分),由于入海河流落差 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 沉积(1分),形成古沙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 江河口的北岸泥沙沉积速度快于南岸(1分);随着 泥沙持续沉积,古沙洲逐渐与北岸大陆相连(1分)。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精华版)含答案 (1)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 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 厚厚的冰川覆盖。 材料二: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 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如右图) (1)简述材料二中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玛纳斯河冲积扇及湿地水库群分布图 (1) 说明图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图 (1)读图,从外力角度解释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 的形成过程。(8分) 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国等高线地形(图1) 材料二 图1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 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 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 (1)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8分) 6.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理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而如今却石灰岩广布,且出露地表,盛产大理石(又称云石,原指产于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因盛产于大理而得名-非岩石学定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大理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6分) 7.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例甲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1) ⑴ 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4分) 9.阅读清江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江流域的恩施大峡谷在震旦纪(距今约 5.7~8 亿年)时是一个古海,而今, 被专家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 多大峡谷相媲美,该地区以石 灰岩为主,两岸广泛分布着千 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读清江 流域示意图⑴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10分) 10.右图是新疆某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其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1)说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1.读哈萨克斯坦西部荒原某处花岗球状地貌景观图, (1)简述右图所示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与黄山峰林的岩石类型。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6分) 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3分) 14.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2),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 题图1 图1 图2

自然地理学课堂练习题

一.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大陆海拔高度与海沟深度差别悬殊 3.岛屿与海沟近乎对应分布 4.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亦在地表进行。 5.固、气、液态物质共存于地表,并相互转换 6.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7.地球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8.地球表面存在复杂的物质分异 9.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二.名词解释:克拉克值, 矿物,岩石,层理,节理,断层,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丰度: 化学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养龟立铁盖,那甲美,哈哈)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层理:是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 节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节理面的性质叫节理. 节理和断层:岩石因所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节理,破裂而发生明显位移的则叫断层。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构造圈 地质构造:岩层或者岩体经过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三.试述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与构造、主要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结构岩浆冷却速度:慢快; 结晶:粗细; 显晶质:熔岩较慢冷却充分结晶形成 →伟晶(>10mm ) →粗粒( 5 ~10mm ) →中粒( 2 ~5mm ) →细粒(0.2 ~2mm ) 隐晶质:(显微镜下可见)熔岩较慢冷却形成 玻璃质:岩浆快速冷却来不及结晶的结构 斑状结构:岩浆冷却速度先慢后快 ◆构造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13-02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两个)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三个) 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 4、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 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 6、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 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 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 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 10、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 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名词解释: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门户位置。 2、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3、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

6、试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7、简述城市地理位置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8、美国拉格教授认为,转运功能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9、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10、绘示意图简要说明伯德(Bird)关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模式。 11、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含义。 2、城市化的两个过程: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分别指什么? 3、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是什么? 4、城市化空间地域过程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5、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有哪些?并简要说明。 6、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7、简述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8、简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概念。 9、简述霍尔的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 二、名词解释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三、分析题 根据教材P52图4—1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四、论述题 1、城市地域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2、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3、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4、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绪论部分 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城市的概念。 3 如何划分城市地域? 4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是什么? 5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6 不同类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城市化部分 名词解释 ( 1 )城市化 ( 2 )逆城市化 ( 3 )假性城市化 ( 4 )过量城市化 ( 5 )隐性城市化 ( 6 )再城市化 ( 7 )景观型城市化 ( 8 )外延型城市化 ( 9 )飞地型城市化 ( 10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简述题 为什么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最基本动力? 简述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

简述城乡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简述外围市区城市化的过程与机制。 简述郊区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简述世界城市化的特征。 简述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综合论述题 如何测度城市化的水平? 综合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与发展方向。·城市体系部分 名词解释 ( 1 )城市体系 ( 2 )城市职能 ( 3 )城市性质 ( 4 )乘数效应 ( 5 )互补性 ( 6 )等级扩散 ( 7 )传染扩散 ( 8 )中心地 ( 9 )城镇密度 ( 10 )基本经济活动 理论解释题 首位分布 位序——规模分布 中心地理论

生长极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 用数学工式描述下列概念或理论 位序——规模法则 引力模式 市场裂点 简述题 简述城市经济(非经济)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 如何理解城市的规模分布? 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原理。 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是如何进行相互作用的? 综合分析题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 综合应用题 以熟悉的地区为例,对区域城镇体系进行规划。·城市地域结构部分 名词解释 城市地域 城市地域结构 CBD 社区 社会区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法 前言地理高考如考?考什么?怎么办? (一)如考? (二)考什么? ——《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考试围 考试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怎么办? 一、《考试大纲》中的“描述与阐释” 二、《课程标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 (一)世界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5.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在地图上指出北地区、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的主要地理差异。 5.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智能,并举例说明其城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

最新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 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D) A.① B.② C.③ D.④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 【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前 b.初生阶段 c.发展阶段 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 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 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 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 【参考答案】C 【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岸线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图中A城市附近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是近百年来新建的港口城市,分析该城市布局的有利自然利条件。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四章

自然地理第四章作业 4-1 1、地球内部有哪两个不连续面?它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有什么意义? ①地球内部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在大陆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1909年由奥地利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1914年由德国地震学者古登堡首先发现。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②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以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以上的是地壳,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古登堡面以内的是地核2、地壳结构有哪两个主要特点? 地壳厚度的不均与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 3、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不同?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为岩石圈 4-2 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有哪些?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自然界存在的化学元素或多或少都能在地壳中找到,其中以氧、硅、铝、铁、钙,纳、镇、钾八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共占地壳总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 2、什么是矿物?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①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矿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 ②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其中成为岩石主要组成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在造岩矿物中,硅酸盐类矿物和氧化物类矿物合占地壳总重量的90%以上,是构成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就单种矿物来说,长石是地壳中最大量的矿物,其次是石英,二者都常见于各类岩石中。其他主要的造岩矿物还有云母、方解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3、什么叫岩石?岩石可分为哪三类? ①岩石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产状的地质体。主要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2014地理综合题——过程类问题

地理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一、设问形式 过程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地理新课程强调“过程”目标。高考中过程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描述……的过程”,“描述……的变化过程”,“简述……的成因”等。另一方面,高考的每道大题的问题之间几乎都体现了探究地理事物的过程,这类设问形式灵活性较大。 二、知识体系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 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 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③ D.④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2】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自然事物成因大全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 一、地形成因分析(主要从力作作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1.力作用与地形: (1)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3.湖泊的成因: ①构造湖:力作用使地表断裂凹陷,积水成湖,如日月潭、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些湖泊、贝加尔湖等 ②火山湖:火山口积水成湖 ③河成湖:一些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河道摆动、淤积等情况,在河道上形成湖泊 ④堰塞湖:由于地壳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或外力作用等引起山崩,造成河道或河床堵塞,形成湖泊。 ⑤冰川湖: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一些湖泊 ⑥人工湖 4.岛屿的成因 ①大陆岛:由于地壳运动大陆的一部分沉降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地势陡峻。如岛、岛; ②珊瑚岛:热带浅海中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海拔低,如大堡礁,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等 ③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地势陡,如夏威夷群岛 ④沉积岛: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其特征是地势低平,如崇明岛 三角洲成因分析: 形成三角洲的条件:①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②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③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典型例题: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2008年全国卷一第36题) 参考答案:泥沙来源方面:①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泥沙沉积方面:刚果河入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之一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之一 一、单选题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回答1~4题: 1、日历中反映的时间计量单位主要有() A.朔望月 B.光年 C.太阳日 D.恒星日 2、有关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的月相上弦月 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下半夜 D.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 3、离这一天最近的农历节气是: A.小暑 B.立秋 C.夏至 D.处暑 4、本年度的前一年和后一年分别为:( ) A.庚辰和壬未 B.庚辰和壬午 C.庚未和壬辰 D.庚午和壬未 5、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它位于:( )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土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土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6、下列诗词名句都带有“月”,其中为望月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人约黄昏后,月上柳稍头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地球绕太阳公转遵循开普勒第二定律,在近日点时运行的线速度最快,这时地球上的北半球可能是什么节气?( ) A.冬至 B.春分 C.夏至 D.秋分 8、由于月球引潮力的影响,地球上一个朔望月内会出现两次大潮,这两次大潮通常分别出现在:( ) A.初一和十五 B.初一和三十 C.十五和初八 D.初八和二十三 9、有关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午后海水回落叫“汐” B.午前海水上涨叫“潮” C.海水在一天内完成一次涨落 D.涨潮和落潮的周期为24小时50分 10、月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叫( ) A.黄道 B.白道 C.黑道 D.赤道 11、下列天体中,属于类地行星,又没有卫星的是:( ) A.火星 B.金星 C.地球 D.冥王星 12.下图中,正确表示“四立”的是( )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题

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自然地理学 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等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有什么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有哪些地理意义?如果没有自转和公转,地球会变成怎样? 第四节地理坐标 1.什么是地理坐标?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分别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地表都有哪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1.谈谈对矿物的科学认识 2.举例比较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 3.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壳运动极其构造行迹 1.地壳运动与变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板块的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三节关于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转换断层?其研究有什么作用? 3.浅谈有关板块驱动力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1.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1.相对年代法与绝对年代法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垂直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平气压场不同区域对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2.大气如何分层?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3.大气热量的来源有哪些? 4.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哪些特点?逆温层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有哪些?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2.行星风系是如何产生和划分的? 3.什么是三圈环流? 4.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产生的原因分布是什么? 5.锋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是什么?每种类型的锋对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6.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不同因子有哪些? 2.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地中海型气候又有什么不同?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 ●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 -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P23-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