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1.1.3练习测量同步精练(解析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1.1.3练习测量同步精练(解析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1.1.3练习测量同步精练(解析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1.1.3练习测量同步精练(解析版)

生物七年级上河北少儿版1.1.3练习测量同步精练(解析版)

课前备战

知识点一:测量长度、面积

1.测量叶片的周长用到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叶片的面积时,可将叶片放在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上,沿着_____________画线。通过计算__________________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不满一格的可采取___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1.一根线一把刻度尺

2.叶片边缘方格四舍五入

知识点二:测量体积、温度

1.在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时读取数值时眼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齐。

2.利用_____________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利用____________测量人的体温。测量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处,_______________处的体温最接近体温。

3.测量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答案:1.量筒内水的凹液面最低处

2.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口腔腋窝直肠直肠

3.测量工具测量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本节要点

1.测量时可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

2.用细线和刻度尺可以量物体的长度;用方格纸可以测算一个生物体的面积;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生物体的体积;用温度计可以测温度。

课堂练兵

1.小丽用直尺和线测量一枚杨树叶片的周长,她连续测量了三次,数值分别为38.1 cm、37.9 cm、38.6 cm,那么小丽得出树叶的周长为( )

A.37.9 cm

B.38.6 cm

C.38.2 cm

D.38.1 cm

答案:C

解析: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要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2.将叶片放在方格纸上,沿着叶片边缘画线,可用来( )

A.测算叶片的面积

B.测算叶片的体积

C.测算方格的面积

D.测算叶片的周长

答案:A

解析:测算叶片面积的方法,可将叶片放在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上,沿着叶片边缘画线。通过计算方格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

3.在测量叶片的面积时,不满一格的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

A.省略

B.四舍五入

C.按0计算

D.按半格计算

答案:B

4.在测量时,为避免人为的误差,对多组数值的处理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

A.取平均值

B.取最大值

C.取最小值

D.估测

答案:A

解析:为避免人为的误差,对多组数值的处理可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以减少误差。

5.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答案:烧杯量筒

6.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三处,你知道哪一个部位测得的体温与人体的真实体温最接近吗?

答案:直肠。

解析: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直肠处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7.测量和计算都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下图表示放大倍数为100倍的显微镜视野,视野中的细胞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1)测量图中5个细胞的总长度占视野直径的比例。

(2)计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长度。

答案:(1)5/7。(2)略。

解析:(1)在图中纵向观察显微镜视野中细胞个数达不到5个,因此要横向观察,横向观察显微镜视野中大概有7个细胞。所以图中5个细胞的总长度占视野直径的比例是5/7。

(2)先测量显微镜视野的直径为多少,用此直径除以100再乘以5/7再乘以1/5即可。

8.怎样测一棵大树一米高处的周长?

答案:用一根长绳子,在这棵大树一米高处定准绳子的一端,然后将绳子贴在树的周围,找准末端即可。

9.小明将大豆种在地里后,长成了小苗,请你量一下大豆苗的高度。

答案:将直尺靠近大豆苗,与地面垂直,然后用直角三角板的一直角边贴住直尺,另一直角边与大豆苗的顶端平齐,读取直尺上的数据,即得大豆苗的高度。

解析:测量大豆苗的高度,可用直尺和三角板量取。

10.利用今天学习的测量方法,请你测量一个弯弯曲曲的道路的长度,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呢?

答案:方案(1):用已知长度的绳子进行测量。

方案(2):使用一个已知周长的滚轮进行测量。

方案(3):还可以用步测法,先测出步长,再测出步数就可求出。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在生活实际中,有些物体或图形的长度,不便于直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想办法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就好测量了。

课后演习

自主园地

1.体检时,每位同学都要测肺活量,小丽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2 680 mL、2 700 mL、2 750 mL,医生给她记为( )

A.2 680 mL

B.2 700 mL

C.2 750 mL

D.2 710 mL

答案:C

解析: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的测定要取最大值。

2.关于测量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做实验者思考周全,操作认真的话,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无论做实验者思考多么周全,操作多么认真,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C.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

D.测量时由于测量人和测量工具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答案:A

解析:测量时由于测量人和测量工具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尽可能减少误差。

3.怎样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呢?

答案:利用一个知道长度的杆子,测量出杆子的影子的长度和大树影子的长度,然后利用大树的高度=大树的影子长度×杆子的高度/杆子的影子的长度。

解析:大树很高,不可能用尺子或线来测量,因此应该用特殊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数学上的“三角形的相似性”来分析。用尺子分别测量大树影子的长度、杆子影子的长度和杆子的长度。根据同一个时间大树的影子长度∶杆子的影子的长度=大树的高度∶杆子的高度,即大树的高度=大树的影子长度×杆子的高度/杆子的影子的长度。

4.有一天,爱迪生递给助手一个没有灯口的灯泡,并说:“替我量一量灯泡的容量”。说完就又埋头工作了。过了一会儿,他问助手:“容量是多少呢?”助手没有回答,他转头瞧见助手正在拿着皮尺,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进行数据的计算。爱迪生说:“怎么费这么多的时间呢?”说着就拿起那个灯泡,仅仅用了一分钟,就测出了灯泡的容量。

你知道爱迪生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吗?

答案:灯泡是不规则的物体,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量就要用特殊的方法。往灯泡里倒满水,然后把水倒入量杯里,就可测出灯泡的容量。

5.王达同学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过程如下:把小草拔出来,直接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量筒中,放入草后量筒的体积和放入小草前的体积之和就是小草的体积。他的操作正确吗?请你帮助他找到错误之处并加以纠正。

答案:不正确。(1)不能直接将小草拔出来,而应该将小草连根挖出来;(2)不能直接将小草放入量筒中,而应该用水冲洗根上的泥土,并用吸水纸吸去草上的水,然后再把小草放入量筒中;(3)小草的体积不是放入小草后量筒的体积和放入小草前的体积之和,而是它们之差。

解析:要想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可以将小草连根挖出来,因为根也是小草的一部分。如果直接拔出来的话,有可能使部分根断掉。应该在放入量筒中之前,把小草清洗一下,用水冲洗根上的泥土,并用吸水纸吸去草上的水,否则的话,会增加小草的体积,使测量不准确。将小草放入量筒的体积和放入小草前的体积之差才是小草的体积。

6.小丽用边长为0.5厘米的正方形格纸,测量一片叶子的面积,她沿着叶子的边缘画好了线,如下图,你能计算出此片叶子的面积吗?

答案:0.5×0.5×36=9平方厘米。

解析:测算叶片面积的方法,可将叶片放在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上,沿着叶片边缘画线。通过计算方格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对于不满一格的,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本题首先数出方格为36个。再计算出0.5×0.5×36=9平方厘米。

合作探究

7.有一透明玻璃瓶,在只有刻度尺和水的情况下,请你测量出玻璃瓶的容积(玻璃瓶壁较薄,容积近似于体积)。写出测量方法。

答案:先测出规则部分的半径和高,计算出其体积,再求出不规则部分的体积。向瓶内灌入足量的水,然后将瓶倒置,放水,使液面正好处于规则与不规则的相交处,再把瓶正置过来,测量这部分水的高度,计算体积。两个体积数值相加,就是瓶子的体积。

解析:认真观察此透明瓶,发现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规则的部分(圆柱体),这样用底面积和高的乘积(半径和高用刻度尺测量)计算出其体积;另一部分是不规则部分,题中只给了刻度尺和水。我们可以往瓶内灌水,然后将瓶倒置,放水,使液面正好处于规则与不规则的相交处,此时水的体积正好是不规则处的体积,再把瓶正置过来,水到了规则部分,这时水的高度能测量出来。水的体积也能求出来。二者之和就是瓶子的体积。

拓展延伸

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小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常见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测量方案、测量过程、记录计算过程。测量方案本身要合理,当测量的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很难测出准确结果。在方案科学的情况下,应多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在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意外干扰等;记录计算过程要精确。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生物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学情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联系,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另外,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

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新版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千焦,脂肪热价为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

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

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人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 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 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 —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T做出假设T设计实验T完成实验T得出结论T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 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题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 习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一、综合题1、血液、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 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 ×109/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图则 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据此分析回答: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型 甲×109140 A 乙×10970 B 丙30×109150 AB 丁×109130 O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患贫血症的是__________,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____________。 (2)图中标注的结构①④⑥中液体为原尿的是(填序号)。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假若①③的部位发生病变,⑥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下表,其中乙为健康人。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参考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L) 被测者红细胞蛋白 质 葡萄糖尿素尿酸 无机 盐 甲+ 30 乙-0 0 (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 【】和【】发生了病变。(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 (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一是甲的分泌不足,二是甲的 【】(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重吸收功能减退。 (3)烘烤小孩尿布时,往往会闻到异常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是受热时散发出的。 3、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中填数字,横线里填名称)( 1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 2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 3 )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病. 4、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效应器,能接受③传来的信号作出反应 B.④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D.⑤能将来自③的神经冲动传至④,引起反射 (3)图中Ⅰ结构的名称是,主要由神经元的组成;Ⅱ结构的名称是,主要由 组成. (4)从反射的类型来看,缩手反射属于反射. 5、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请据图回答: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手指皮肤中的[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 生的神经冲动经[②]________传到脊髓中的[③]_______,然后神经冲动再通过 [④]__________,传到[⑤]___________引起上肢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 作。 (2)上述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反射(填“非条件”或“条件”)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_________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6、如图为血液流经某机构B的示意图,请回答:(1)若B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则A血管是脉,C血管是脉. (2)若B为毛细血管网,当A中流静脉血,C中流动脉血时,B是(填“组织处”或填“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网. (3)若B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的血液是(填“动脉血”或填“静脉血”) (4)若B是臀大肌处的毛细血管网,则A血管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一节在实验室观察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在实验室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观察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理解植物根、茎、叶、花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难点是块茎与块根的区别。 学生分析 学生对植物的根、茎、叶等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有一些错误观念,例如:认为植物生长在地下的部分都是根,还有可能对“节”认识不准确。 设计理念 对于“根”的教学,通过学生用肉眼的观察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并且通过多次观察,从经验得知叶片是网状脉的植物其根系往往是直根系而叶片是平行脉的植物其根系往往是须根系。这一部分多采用发现法、讨论法,要注意结合知识链的相关内容。 对于“茎”的教学,多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可以请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指认出枝条上各部分的名称。此时一定要强调茎的特点(即茎上有节)。 对于“叶”的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因为学生往往对特别的物体感兴趣,课下很有可能已经阅读过有关内容,完全可以以示范的力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2.说出茎的特点。 3.说明叶的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4.描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技能性目标尝试收集课内外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养成观察植物、爱护植物的好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洗净的完整的小麦(或狗尾草)和白菜(或蒲公英)的根系万年青枝条(带顶芽,

没有侧枝)马铃薯、甘薯等变态茎和变态叶的图片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实物或图片教学过程: 方案一 引言:在我们身边生长着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植物。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开始认识它们了,让我们从身边的植物开始走进生命世界吧。 展示:月季花及野花(颜色不鲜艳)(备注:也可以用图片代替) 问题:你认识它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手中拿着月季花)? 学生:花(月季花) 问题:那另外一个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手中拿着野花)? 学生:这两个都是花,只不过月季的花大、颜色鲜艳,而这个野花的花小、颜色不鲜艳,使你误认为它不是花。那植物的其它部分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呢? 展示:狗尾草和蒲公英的根系(也可用其它符合条件的根系代替,也可用图片代替,在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利用课本上的配图) 活动:四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照图2-1,认识根系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判断手中的根系属于何种根系,有什么特点?两种根系有什么区别? 学生:…(一般情况下,能够观察到根系包括的根数目很多,能够发现直根系明显的主根以及须根系的形态特点) 教师:指出根系是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引导学生总结出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过渡: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之分,那植物的茎有什么特点呢? 发放:万年青(或杨树)的枝条 活动:同桌两个人合作,对照图2-2,找出枝条上的节、节间、叶和芽等结构,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问到侧枝,暂时不要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学生讨论完毕以后,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拿着枝条分别指出所要找出的各部分结构,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有可能分不清节和节间,此时,最好请其他学生给与指正,或者教师在学生描述时加以指导) 多媒体:展示马铃薯、甘薯、荸荠、藕的图片(或相关的挂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实物) 活动: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茎,并陈述理由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冀教版.doc

第一章平衡营养合理膳食 能提供能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 一、营养物质 不能提供能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二、六种营养物质的功能 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2、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3、脂肪: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4、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5、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三、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品来源和缺乏症 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食品来源缺乏症 维生素 A 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等夜盲症 维生素 B1 瘦肉、米糠、麦麸等脚气病 维生素 C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坏血病 维生素 D 动物肝脏、牛奶、鸡蛋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疏松铁瘦肉贫血 钙虾皮、鱼、牛奶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疏松 物理性消化 消化 化学性消化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 食物的消化四、消化和吸收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 吸收的概念 营养物质 不同器官的吸收能力不同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五、 1、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长,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物质消化部位消化酶消化终产物 淀粉口腔、小肠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等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胃、小肠胃、胰蛋白酶、肠肽酶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小肠胰、肠脂肪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脂肪酸4、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 消化道吸收功能 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2、各种血液成分的正常值 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 RBC)男× 1012~× 1012个 /L 女× 1012~× 1012个 /L 血红蛋白( 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白细胞( WBC) 9 9 4× 10 ~10× 10 个 /L 血小板( PLT)100× 109~300× 109个 /L 3、贫血:血液中血细胞数目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4、人体白细胞数量少,抵抗能力低;白细胞多,有炎症。 5、输血的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 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6、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气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30%( 1200mL~1500mL)就会 有生命危险,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 10%(400mL以下),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 常。 7、三种血管的特点 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出血的初步护理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厚大小快压住近心端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薄小大较慢压住远心端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极薄极细最慢处理出血处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一、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见课本3页 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在显微镜里是q 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第二节学会观察 一、1.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 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1处; 2

3 4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境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想一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与电镜下的花粉粒有何不同?在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没有在电镜下看到的花粉粒大,并且看不到花粉粒表面细微的结构。 第三节练习测量 一、对生物进行测量的意义:生物体多为不规则物体,需借助工具仪器及特殊的方法,才能描述生物的形状时,需要数据来表示,要求对生物体进行测量。 *二、测量的方法: 1、测量叶片周长:用毛线围出树叶的轮廓,取三次平均值。 2、测算叶片面积:在方格纸上画出叶子的轮廓,再数个数,然后四舍五入。 3、测量葡萄体积: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体温:1水银温度计测烧杯中热水的温度。2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5、温度计的使用 1轻拿轻放。 2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悬垂与液体中。 3水银稳定后在进行读数。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版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与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就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就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就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就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就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就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 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与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与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与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就是淀粉在唾液淀粉 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与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酒精;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放大作用: 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 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 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其他结构:转换器(转动物镜)、载物台(安放玻片)、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整理收镜 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b ”,则物象为“p ”; 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 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 (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 (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 (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 1、植物标本 分类:(1)腊叶标本 (2)浸制标本 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 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 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整形 → 压平 → 干燥 → 装贴。 3.昆虫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 采集昆虫:标本身体完整。 针插部位:不同昆虫针插部位不同。 制作过程: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四.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结尾)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3、设计实验:(1.要确定实验单一变量;2.合理设计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 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其他结构:转换器(转动物镜)、载物台(安放玻片)、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 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 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 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⑤整理收镜 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 ;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 如:标本为“b ”,则物象为“p ”; 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 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 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 (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 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三.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 分类:(1)腊叶标本(2)浸制标本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 ,, 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 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整形→压平→干燥→装贴。3.昆虫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 采集昆虫:标本身体完整。针插部位:不同昆虫针插部位不同。制作过程:针插→展翅→干燥→保存。四.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 结尾)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

最新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上)知识点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题

一、综合题1、血液、尿检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下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 体检时的血检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 160克/升】。图则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据此 分析回答: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型 甲 4.8×109140 A 乙 5.2×10970 B 丙30×109150 AB 丁 4.6×109130 O (1)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患贫血症的是__________,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你认为三人较合适者应为____________。 (2)图中标注的结构①④⑥中液体为原尿的是(填序号)。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假若①③的部位发生病变,⑥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下表,其中乙为健康人。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参考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L) 被测者红细 胞 蛋白 质 葡萄 糖 尿素尿酸 无机 盐 甲+ 30 1.0 2.0 0.05 9.0 乙-0 0 2.0 0.05 11.0 (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 【】和【】发生了病变。(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 (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一是甲的分 泌不足,二是甲的 【】(填序号及其结构名词)重吸收功能减退。 (3)烘烤小孩尿布时,往往会闻到异常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是受热时散发出的。3、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中填数字,横线里填名称) ( 1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包括肾小体和肾小 管两部分. ( 2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 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重新吸收, 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 3 )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病. 4、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效应器,能接受③传来的信号作出反应 B.④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D.⑤能将来自③的神经冲动传至④,引起反射 (3)图中Ⅰ结构的名称是,主要由神经元的组成;Ⅱ结构的名称是,主要由组成. (4)从反射的类型来看,缩手反射属于反射. 5、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请据 图回答: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手指皮肤中的[①]感受器受 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②]________传到脊髓中的[③]_______, 然后神经冲动再通过[④]__________,传到[⑤]___________引起上肢 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作。 (2)上述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反射(填“非条件”或“条件”)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_________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6、如图为血液流经某机构B的示意图,请回答:(1)若B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则A血管是脉,C血管是脉.

七年级生物上册《1.1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2 冀教版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3. 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4.描述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 5.描述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6.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性目标 1.使用显微镜。 2.尝试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 3.尝试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 4.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组织教学: 一、引言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秘色彩的家园,绿荫丛丛的树林,美丽芬芳的鲜花,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令人畏惧的猛兽……面对大千世界,你一定产生或许许多多的疑问:鲜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鸟儿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儿为什么会在水中游?

观察和实验时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现在让我们拿起观察、实验这把“钥匙”,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探究生命的奥秘,解开心中的一个个疑团。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板书)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引言)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2.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②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③烧杯:盛放或配制溶液。 ④解剖针:解剖 ⑤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应与滴瓶配套使用) ⑥三脚架和石棉网:加热,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⑦放大镜:放大物体,放大倍数较小。 ⑧培养皿:培养微生物。 ⑨酒精灯:用于加热。里面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三分之二,不少于四分之一。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酒精灯盖盖灭。 ⑩载玻片和盖玻片:制作装片。 (引)这些实验器具我们会逐步接触并熟悉它们。下面我们介绍一种较为精密的光学仪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1、 目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5×,10×,16×) 2、 镜筒: 3、 转换器:安放物镜 4、 物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4×,10×,40×) 5、 载物台:安放装片 6、 通光孔: 7、 光圈:调节光线强弱 8、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 反光镜:反射光线。 10、粗准焦螺旋:(粗调)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获得初步放大物象 11、细准焦螺旋:(微调)观察到清晰地物象 12、镜臂: 13镜座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一、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见课本3页) 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 在显微镜里是q 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第二节 学会观察 一、1.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 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10CM 处; 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3、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96048

实用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一、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见课本3页) 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16目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5×,101、

物镜放倍数 = 镜筒:2、目×大倍数转换器:安放物镜3、镜放大倍数×)×,10×,404、物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4物镜与实相五、载物台:安放装片5、 倒相反(完全通光孔:6、 :上下倒、像)光圈:调节光线强弱7、 左右倒,例如:、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8里b在显微镜反光镜:反射光线。、9q 是(粗调)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10、粗准焦螺旋:如何确定污六、获得初步放大物象先点位置?(微调)观察到清晰地物象11、细准焦螺旋:看污转动目镜,13镜座12、镜臂: 推动玻片标本,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学会观察第二节 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一、1. 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 2 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三、显微镜使用:* 处;、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110CM 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3 实用文档 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