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深静脉血栓模型建立方法:

1.机械损伤法:

通常采用:大鼠双侧后肢定量击打+髋人字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进行造模,造模后血栓形成率约为50%。

昆明医学院赵学凌等采用自制击打装置建立了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动物模型:

自制击打装置:以髓内钉打拨器为基础自制击打装置,可测出不同击打能量.瞬间打击能量按Ep=mgh计算.

造模方法:大鼠腹腔内注射1%戊巴比妥钠1 mL/kg,麻醉生效后,使用自制击打装置,以不同的打击质量分别击打大鼠双侧大腿近端外侧各1次(大转子至大转子下1 cm).

骨折组:瞬间击打能量为412 J,经骨擦感或反常活动证实造成股骨骨折后,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创伤组:瞬间击打能量为214 J,不造成股骨骨折,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固定组:仅行髋人字石膏固定.造模后动物自由饮水,颗粒饲料饲养,不用抗凝剂及抗生素.

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5、7、9 d (每时相点用10只大鼠)进行观察.(1)肉眼观察.造模后3、5、7、9 d观察大鼠双下肢颜色和肿胀情况.腹腔内注射1%戊巴比妥钠1 mL/kg麻醉、解剖大鼠,暴露双侧隐大静脉、隐动脉,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分别记录双下肢情况.取病理标本后处死大鼠.(2)病理学检查.各时相点切取的整条隐大静脉、隐动脉,标记近、远端后, HE染色,光镜镜检.观察静脉和动脉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管壁的变化.双侧血管分别记录.。

结果:骨折组第7天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85%。

2.冰冻法:

3.结扎法:

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大鼠麻醉后开腹,分离下腔静脉,并于左肾静脉下方用粗丝线结扎下腔静脉。由于静脉血流阻断,血栓形成。缝合腹壁,结扎后2~6小时重新打开腹腔,在结扎线下方2cm处夹闭血管,剖开管腔,取出血栓,60℃烘干后称量血栓重量,以血栓重量或血栓形成百分率为指标。一般在结扎后2小时血栓形成率约为60~80%,此时处死动物主要观察血栓形成百分率。6小时后血栓形成率为100%,此时应观察血栓重量。

家兔肠系膜静脉血栓:

血栓模型制备:

1) 麻醉:氯胺酮50mg/kg 加地西泮5mg/kg 静脉注射麻醉(耳缘静脉)。

2) 手术:常规消毒铺巾。腹部正中切口开腹,显露肝门静脉、肠系膜前静脉及其分支,以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肠系膜前静脉(距离小肠侧末端12cm 处),同时以索带阻断其引流范

围相应近远端空肠肠管及其侧枝循环,经远侧静脉分支(肠管侧)注射凝血酶或生理盐水,观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间。

3) 实验结束时间点:血栓形成后,移除无损伤血管夹和索带,延迟至注射后30 分钟关闭腹腔。2 小时分钟后再次开腹解剖肠系膜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确认血栓模型稳定性,同时确认无门静脉血栓形成。

4) 观察30 分钟血栓未形成者先移除无损伤血管夹和索带,关闭腹腔,2 小时后再次开腹确认血栓形成情况。

5. 血栓形成的判定(挤压试验):一侧拇指和食指固定所观测静脉,另一侧食指朝相反方向推挤静脉,出现血柱充盈中断则为血栓未形成或形成不牢固,不中断则为血栓形成牢固。实验结束后解剖静脉确认血栓形成。

4.通电静脉血栓形成法:

Mohan等采取特氟龙材料绝缘的不锈钢针穿刺猪的肘静脉和颈静脉,以750uA 电流刺激静脉内膜45 分钟,成功制作静脉血栓模型。

5.激光照射法:造成静脉损伤。

6.家兔耳缘静脉血栓法:

大耳白家兔分离出2cm长的静脉段,于上下两端用丝线结扎,并用夹子夹住两侧分枝以阻止血流。用针头抽去该段血液,注入凝血酶。打开夹子使血流入,再夹住分枝使静脉段内形成血块。取下夹子,放开上下结扎线,用透射光观察血栓消失及血流恢复时间,主要用于溶栓作用的观察。

7.气球导管漂流阻塞静脉法:

Valji等通过下腔静脉内球囊扩张造成局部损伤,联合局部植入Cook8×50 毫米钢圈使血流淤滞,成功制作新西兰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

8.电解质损伤血管内皮法

9.血管内放置异物法.:

Lin等人将能自行伸展的斯特滕固定膜置于颈静脉中,造成狭窄使血液淤滞形成血栓; 10.注射凝血酶法。

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方式一般包括以下三类方法的单一或联合应用:(1)造成静脉局部血流缓慢,如静脉结扎、静脉部分夹闭、静脉内异物(导丝、弹簧圈)等;(2)造成静脉损伤,如反复静脉穿刺、球囊扩张、静脉内膜搔刮、静脉切开缝合、电刺激损伤、激光

热损伤、光敏物质光照热损伤等等;(3)造成血液成分改变,如注射凝血酶、凝血酶原、动物脑磷脂等。

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ATF4及CHOP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以及意义

? 1451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年12月第11卷第12期 Chin J Evid Based Cardiovasc Med,December,2019,Vol.11,No.12? 论著 ? 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ATF4及CHOP 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以及意义 陈若诗1,吴琪1,王志维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20938)作者单位:1 430060 武汉,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 和活性转录因子4(ATF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StanfordⅠ型夹层并行胸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患者为AD组(n =13),另选取5例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作为Donor组(此5例患者均无大血管疾病,其在心脏移植术中取下的主动脉血管可作为相对正常主动脉血管组织)。通过Masson染色、间苯二酚染色研究两组患者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通过TUNEL染色明确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ATF4及CHOP的变化情况。在动物实验方面,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Control组(n =10)及AD组(n =10)。Control组给予大鼠维持饲料,AD组给予含0.3%的β-异氨基丙腈酯(BAPN)的大鼠维持饲料进行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构建。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后,取两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做石蜡包埋,标本切片后处理步骤及检测指标同人体标本。结果 在人体标本中,Masson染色及间苯二酚染色发现,AD组患者主动脉血管标本胶原沉积较Donor组明显增多,弹力纤维断裂程度也更加严重;TUNEL凋亡染色发现,AD组患者主动脉血管组织较Donor组正常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发现,AD组患者主动脉血管ATF4、CHOP的表达在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较Donor组正常主动脉血管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动物实验中,Masson染色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较Control组胶原沉积明显增多;间苯二酚染色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较Control组弹力纤维断裂程度明显加重,Control组基本无弹力纤维断裂;TUNEL 凋亡染色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较Control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亦发现,AD组大鼠主动脉血管ATF4、CHOP的表达在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较Control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OP和ATF4与内质网应激关系密切,CHOP及ATF4在人主动脉夹层标本及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标本中均显著升高,说明在主动脉夹层中内质网应激水平较高,这或许是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活性转录因子4;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 因子同源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significance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pathway related proteins ATF4 and CHOP expression in aortic dissection Chen Ruoshi *, Wu Qi, Wang Zhiwei.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 Hubei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Zhiwei, E-mail: wangzhiw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780398.htm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EBP-Homologous protein (CHOP) and ac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 in aortic dissection. 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Stanford type I with a parallel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from March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AD group (n =13), and 5 patients were admitted for heart transplantatio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donors (these 5 patients had no macr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aortic vessels removed duri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were used as relatively normal aortic vascular tissue). The aortic vascular structure changes were studied by mason staining and resorcinol staining. The sharp muscle cells after aortic dissection were confirmed by TUNEL staining. ATF4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blot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respectively. And changes in CHOP. In animal experiments, 2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n =10) and AD group (n =10).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feed, and rats in the AD group were given a 0.3% beta-isopropylaminoglycolate (B APN)-maintained feed for aortic dissection animal model establishment. After the animal model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rat 通讯作者:王志维,E-mail:wangzhiw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780398.html,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9.12.09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 题目: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姓名:郑硕 学号:2014010418017 学院:应用文理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201 5年6月30日 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随着年龄增加的退行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

极大的负担。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是研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的疾病,其动物模型的制作往往是通过模拟一种或数种致病因素诱发关节软骨的退变来实现。建立动物模型是寻找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动物自发模型适合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防治骨关 节炎的研究;而非手术方法诱发动物模型主要用于软骨病变用药物研究;通过手术方法人工诱发的动物模型可能会引起关节其他损伤。现就骨关节动物模型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 针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要具有同质性: 实验动物模型能够体现出该疾病的遗传因素、自然病程、诱发因素、治疗干预,并能够用于科学研究。 在一个骨关节炎动物实验开始之前,选择模型动物需要考虑到以下的原则[1]: (1)基因的同质性;(2)运动和营养同质性及可应用性;(3)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疾病时间、发病年龄、发病率等;(4)能够匹配的对照群体的可获得性;(5)解剖学及生理学特性,数量上:考虑关节组织是否足够研究? 能否获得足够的关节液、关节滑膜;质量上:与人类组织的相似性,为负重关节或非负重关节;(6)标准动物来源充分、动物是否易于控制;(7)费用以及伦理问题。 2 动物模型的分类 各种骨关节炎模型的制作方法千变万化,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自发性模型和人工诱导性模型。自发模型即实验动物未经过任何有意识的人为处理,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骨关节炎症。Arlet等[2]根据病理特点将试验诱导性模型又分为机械性及结构性模型。人工诱发模型可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方法诱导骨关节炎产生。 2.1 自发性模型 不仅人类,其他动物也有可能自发形成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关节软骨退变形成骨关节炎。通常能用于研究的自发性骨关节炎的动物为实验室饲养的小鼠、大鼠、豚鼠、狗,也有可能用到恒河猴。经研究发现小鼠很少发生骨性关节炎,大鼠终身保持骺软骨也是如此。然而,有学者在研究CD/BR大鼠踝关节时发现,26个月的大鼠就开始出现软骨细胞坏死,软骨纤维及软骨下骨重[1]。它在组织学上特性与骨关节炎相似。这证明了老龄大鼠更容易引发骨关节炎,然而,相对于人类疾病而言,踝关节产生关节炎的情况很少产生。YamamotoK [3]通过观察黑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发现,黑鼠骨关节炎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关键词】痛风;动物模型;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年间,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7.6/10万,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1,2],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努力,已探索性地建立了一些疾

病动物模型,可供研究参考。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重要的前提和生化基础,但是痛风的患病率远低于高尿酸血症[3],故本文主要讨论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制作。 1 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1.1 鼠兔等哺乳动物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由于鼠兔等哺乳动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人类不同,难以从嘌呤代谢紊乱方面来复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模型,因此人们将尿酸钠盐(MSU)直接注射局部关节以获得类似临床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早在19世纪80年代,Coderre等[4]就采用MSU 0.2 ml 注射大鼠踝关节的方法,造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陈文照等[5]在研究痛风宁疗效时,采用MSU溶液0.2 ml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受试关节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肿胀,确认造模成功。金红兰等[6]将5%尿酸盐溶液50 μl,注入痛风模型组大鼠右后肢内踝的胫跗关节腔内,每个动物仅注射1次,24 h后,模型大鼠内踝的胫跗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行走迟缓、足爪卷曲、肢体不愿着力负重,个别动物后肢过度俯屈甚至跛行。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局部解剖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关节炎病理改变。王斌等[7]将大鼠双侧后腿膝关节周围剃毛,消毒皮肤,轻度弯曲膝关节,经关节正中进针,用TB注射器6号针头将2%尿酸钠晶体溶液0.2 ml通过髌上韧带注

【精选资料】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年度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2013版)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负责或值班医生。负责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细节。 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四、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质控与考核 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并将内容在次日早会上交班,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模型制作的现状,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目前常见的痛风动物模型在稳定性,持久性,制作程序的标准化等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复制出更接近于人类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形成的持久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是基础和关键。应用现有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需注意根据模型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加强多种模型的联合应用,并注意实验结果的合理评价。 【关键词】痛风;动物模型;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年间,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 7.6/10 万, 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1,2],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努力,已探索性地建立了一些疾病动物模型,可供研究参考。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重要的前提和生化基础,但是痛风的患病率远低于高尿酸血症]3],故本文主要讨论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的动

物模型制作。 1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1.1鼠兔等哺乳动物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由于鼠兔等哺乳动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人类不同,难以从嘌呤代谢紊乱方面来复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模型,因此人们将尿酸钠盐(MSU直接注射局部关节以获得类似临床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早在19世纪80年代,Coderre等[4]就采用MSU 0.2 ml 注射大鼠踝关节的方法,造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陈文照等[5]在研究痛风宁疗效时,采用MSU溶液0.2 ml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受试关节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肿胀,确认造模成功。金红兰等 [6]将5%尿酸盐溶液50 l,注入痛风模型组大鼠右后肢内踝的胫跗关节腔内,每个动物仅注射1次,24 h后,模型大鼠内踝的胫跗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行走迟缓、足爪卷曲、肢体不愿着力负重,个别动物后肢过度俯屈甚至跛行。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局部解剖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关节炎病理改变。王斌等[7]将大鼠双侧后 腿膝关节周围剃毛,消毒皮肤,轻度弯曲膝关节,经关节正中进针,用TB注射器6号针头将2%尿酸钠晶体溶液0.2 ml通过髌上韧带注入大鼠膝关节腔,制成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最近,姚丽等]8]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腹腔持续引流置管模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主堡塞坠处整盘查!!!!生!旦筮!!鲞筮!翅£丛!』垦婴!!蜡:!!P!!里!笪!Q!!:!巫:!!,№:! 腹腔持续引流置管模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缪鹏郁正亚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它通常导致全身一系列炎症反应,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后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器官衰竭(尤其在严重脓毒症期),并最终导致难以逆转的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j。近年来,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治疗费用也不断攀升,但死亡率仍然高居不下心】。 为了更好地研究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现已设计出多种与脓毒症发病类似的动物模型,尽可能模仿临床患者体内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如腹腔内毒素(LPS)注射及盲肠结扎穿孔(CLP),但均无法复制腹腔内持续感染状态如肠瘘及持续性细菌感染等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旧o。腹腔持续引流置管(CASP)模型是一种新型脓毒症动物模型,1998年由Zantl等Ho创立,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持续性腹腔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性腹膜炎,同时具备严重的炎症反应和高浓度菌血症,可以较好模拟临床肠瘘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CASP模型的建立 CASP模型的步骤现多参考Zantl等”1的报道,其方法是通过将一固定管径的支架植入鼠的升结肠壁,使肠腔与腹腔相通,肠内容物通过支架持续进入腹腔内,引起化学性和细菌性刺激,导致脓毒症性腹膜炎,其后动物发展为多器官衰竭,最终死亡。这种病理变化过程与临床上患者肠瘘或肠穿孔的病理变化过程相仿,胃肠道内容物持续渗液至腹腔内而肠壁无明显的缺血坏死灶,细菌血症较为明显,符合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变化。CASP模型的死亡率随支架管径的增大而增高,其早期死亡 DOI:10.3760/cma.i.issn.1001-9030.2012.09.09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41021)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 通信作者:郁正亚,Email:zhengyayu@ya—boo.eom率高,这有别于CLP动物模型,后者偏向 模拟局限性腹腔脓肿的病理生理变化, 早期菌血症不明显,后期死亡率高,死亡 时间分布在28d内"J。此外,Barrera 等拍1报道可以通过盲肠置管的改良方法 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并降低因置入肠 腔内支架导致肠梗阻的风险,但尚无其 他文献证实。 根据文献报道可将CASP模型建立 成功的标准归纳于以下几点:动物模型具 有早期高死亡率并伴有脓毒血症反应如 寒战、体温降低、眼角分泌物增多、活动性 降低等特点,且死亡时限往往在3d之内; 24h内多脏器器官细菌培养阳性,组织病 理可发现肺、肝、肾、置管区肠壁组织炎症 反应严重,可伴有坏死组织;动物模型血 浆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大幅度上升;动物 模型手术后24h内支架无移位一o。 二、细菌感染 CASP模型特点之一就是其细菌感 染严重,菌血症出现时间较早,可以重现 多菌群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性腹膜炎的发 生、发展过程。手术后6h在腹腔灌洗 液、肝脏、脾脏中即可培养出明显细菌菌 落,12h后在血及大部分器官如肺脏、肝 脏、腹腔灌洗液中细菌浓度即达到最高 值,而在脾脏及肾脏中12h后细菌浓度 仍持续增高。细菌培养的类型为鼠内源 性肠道杆菌,如鼠大肠杆菌、鼠变形杆菌 等‘4。?8I。 腹腔细菌感染严重程度与动物模型 预后密切相关,现今许多对于脓毒症动 物模型治疗机制的研究都将动物体内细 菌清除作为重要的参照之一【9‘1…,因此, 如何降低脓毒症动物模型体内的细菌载 量并提高动物的存活率是当今研究的重 要领域。 三、全身促炎/抗炎反应及细胞因子 变化 脓毒症分期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 症休克4期。脓毒症炎症状态存在两种 截然不同的免疫反应现象:SIRS特点是 是产生过多促炎性介质因子,机体处于 免疫过度激活期,大量炎性因子和生物 活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1869? ?综述? 和多脏器损伤。如果此时炎症及感染状 况没有被机体及时清除,随后发生的代 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症(CARS)使机体 逐渐转入免疫系统的广泛抑制期,主要 表现为: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受到抑 制,淋巴细胞凋亡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IL)一10增加以抑制肿瘤 坏死因子(TNF)表达等011-12]。而不同时 期机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 脓毒症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判断标 准㈣。 CASP模型中,SIRS及CARS阶段均 在形成感染性腹膜炎后迅速发展,其特 点为可能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手术置 管3h后即可检出血浆促炎因子包括 TNF、IL一1B、IL-6、IL-12、IL.18及血浆抗 炎因子IL一10、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 白(MCP)一1伴随性升高,TNF、IL一10于 12h达高峰。在小鼠肺脏中可发现大量 TNF但少有IL一10表达,肝脏中IL一10表 达较高而TNF表达低水平。其中IL-6、 IL一10被认为是判断临床患者预后较为 准确的指标¨4。1“,IL-6是一种促炎细胞 因子,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如C一反应蛋 白与脂多糖结合蛋白产生中起到重要作 用。IL-6的增高往往早于急性时相反应 蛋白,增高幅度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脓 毒性休克和不良预后相关。IL-6水平持 续增高可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和死 亡率明显增加。IL—10为抑炎因子,可以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产生过 量细胞因子如TNF,并抑制细胞毒性T 细胞反应。MCP一1/CCL2及其受体CCR2 是趋化因子家族重要成员,其主要功能 是趋化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通过化学 趋向性梯度趋化、激活炎性细胞进入炎 症区ll。”j。IL.12p40缺乏的CASP模型 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干扰素一1 (IFN.^y)在CASP模型外周血中表达较 低,但IFN.¨R。一小鼠造模死亡率明显 升高,推测其虽然含量较低,但生物活性 高,在脓毒症腹膜炎中具有保护作用。 而TNFRp55“一小鼠造模后死亡率并没 有明显变化,提示TNF在小鼠弥漫性腹 膜炎模型中可能没有起到关键作用或由 其介导的其他相关保护件及榻伤件细晌 万方数据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一组有不同病因但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伤,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 本病的病理过程是以应力较高部位的关节软骨接触面广泛纤维化为特点,并伴有软骨下骨的骨质象牙化和硬化,关节边缘常常出现骨赘形成和骨的改建活动,关节滑膜囊的纤维化,与常见的滑膜非特异性炎症[1]。但是骨关节炎的致病机理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和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为了澄清骨关节炎发病和病程进展过程中,在关节组织中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这就需要使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通过动物实验可以确定软骨基质的降解方式以及滑膜、软骨中的生物合成作用是如何被抑制的,同时还可以用来评价潜在的拮抗药物,为发现新的抗骨关节炎药物奠定基础。现就常用的骨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用优缺点和意义讨论如下。 1 关节腔内注射化合物诱导骨关节炎 多种化合物以关节内注射方式注入动物关节以后,可以出现许多类似于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木瓜蛋白酶引起实验动物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在于其对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分解作用,并能除去软骨细胞膜上有丝分裂抑制因子[2]。向C57Bl10小鼠关节内注射细菌源性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关节不稳定的程度与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数量)和形成骨赘的大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3]。关节内注射IL-1模型已经成功的用于确定某些蛋白酶抑制剂,但是否有抗骨关节炎药物的潜力有待研究。 2 骨关节炎制动造模方法 保证关节的正常活动和负重才能维持关节软骨的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固定肢体使关节制动可以诱发关节软骨萎缩,致使软骨变薄、水肿,蛋白聚糖含量下降,结构改变以及合成数量的下降,同时还有胶原合成及含量的增加。因为这些软骨改变与我们所见的人类骨关节炎病理改变相似,所以这种模型特别用于软骨退变过程的研究。但在着重软骨基本形态学的研究差别上,这一模型的使用逐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目的:建立新型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方法:选取雄性尿酸氧化 酶基因敲除杂合子C57BL/6J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各20只,两类小鼠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给予高酵母饲料饲养并予以氧嗪酸钾盐悬液(1次/d,250 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1、2、3、4周时鼠尾静脉取血检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UA),并于造模后第5周取小鼠肾脏行病理切片及HE染色。结果:造模1周后,两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杂合子模型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两种小鼠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以高酵母饲料饲养并予以氧嗪酸钾盐悬液腹腔注射处理的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小鼠所构建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具有尿酸值高,模型稳定的特点,为较理想的小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约1500万年前人类由于基因突变失去了尿酸氧化酶基因[1],因此人类的尿酸水平高于其他物种,这种改变有利于人类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但尿酸水平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所谓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血尿酸水平增高[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渐增高[3-4],由于雌性激素的作用尿酸水平在男性中比绝经前女性更高[5-6]。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尿酸血症及筛选降尿酸药物的重要工具[7-9]。目前尚未见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小鼠制作高尿酸动物模型的报道,本实验对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小鼠进行高酵母饲养及氧嗪酸钾悬液腹腔注射处理,观察其血清尿酸等指标,目的在于获得尿酸值较高且稳定的理想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选择以C57BL/6J小鼠为背景的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基因型为Uox+/-)20只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基因型为Uox+/+)20只,均为雄性,6~8周龄,体质量18~25 g,尿酸氧化酶基因敲除杂合小鼠构建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动物饲养房饲养。 1.1.2 仪器和试剂日本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Nikon90i显微镜;高酵母饲料(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氧嗪酸钾盐(美国Aldrich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建模杂合小鼠及野生型小鼠适应性饲养7 d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予以高酵母饲料饲养及氧嗪酸钾悬液腹腔注射(1次/d,250 mg/kg),对照组小鼠饲以普通小鼠颗粒饲料,并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腹腔注射。

脓毒血症

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 2006-7-24 11:35:13 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理论基础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9年第6期第8卷基础医学 作者:孙启全王金泉 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南京,210002) 关键词:脓毒血症;器官衰竭;治疗 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伴有下列征象: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每分钟通气量异常升高,如临床上出现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即可诊断脓毒血症[1];当伴发器官功能衰竭,即称为重症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美国每年有50万名脓毒血症患者,存活率仅55%~65%。近年来在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对脓毒血症有了许多新的认识,针对脓毒血症的检测手段有了提高,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有了很大改善,使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本文就近年对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及重症脓毒血症的治疗综述如下。 1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当微生物入侵人体,机体免疫防御系统会作出迅速而恰当的反应;然而,当免疫防御能力缺陷、反应过高或过低,都可以通过内源性致炎物质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起关键作用的是细胞因子,在内毒素刺激下,单核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这些炎症因子能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激活凝血系统,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包括其它细胞因子、白三烯及蛋白酶等,同时也产生抗炎性介质如IL-6、IL-10等(附图)。IL-1和TNF二者有协同作用,具许多相同的生物学效应。对脓毒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抑制IL-1和TNF可以改善器官功能并能提高存活率[2]。IL-8能够趋化中性粒细胞,导致炎症迁延不愈。IL-6和IL-10可能起负性调控作用,抑制TNF的产生,增强急性时相反应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但在众多的临床研究中,仅一项研究提示TNF 的浓度改变具生理学效应,可以影响免疫级联反应下游的细胞因子水平[3]。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及发展有关,动物及临床试验已经观察到,环氧化酶抑制剂(布洛芬)通过抑制上述物质的产生可以降低体温、减慢心率、减少每分钟通气量和纠正乳酸中毒,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4]。进一步证实血栓烷A2(收缩血管)、前列环素(扩张血管)

脓毒血症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说明

脓毒血症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说明 原型物种人 来源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雄性,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 实验周期2d 建模方法1. 称量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腹部正中剃毛后用碘酒及酒精擦拭手术区域。 2. 沿腹白线切开腹腔约2cm,找出盲肠,用5-0 缝线结扎约1/3盲肠,以21G针头贯通穿刺结扎的盲肠2次。轻轻挤压使少量肠内容物从穿刺孔溢出确保通畅;将处理好的盲肠回纳入腹腔,用5-0 缝线缝合内层,3-0缝线缝合外层,将大鼠置于加热垫维持肛温在37±0.5℃。 3. 待大鼠苏醒后自由饮水,正常饲养。 4. 2d后大鼠水合氯醛钠麻醉后,于腹主动脉取血5ml,室温静止2h,4℃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层血清,置-80℃冰箱保存备用。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肝脏、肾脏、肺、小肠,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um),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其余组织置于-80℃冰箱备用。 应用疾病模型

1.一般情况观察脓毒症组术后苏醒延迟,醒后精神萎靡,身体蜷缩,基本不活动,进食进水减少,对外界反应迟钝,呼吸频率加快,被毛蓬松少光泽,大便稀软,不再扎堆取暖。12h出现死亡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大鼠出现皮温低,肌力减弱,眼周血性分泌物,停止进食进水,排泄稀水样便,色黄,腥臭味。进一步发展出现呼吸急促,对被动仰卧无反抗,排泄物呈黏液状,量多,最终死亡。剖腹可见恶臭味血性渗液,肠管水肿黏连,盲肠坏死变黑。 心脏:光镜下结果比较,对照组大鼠心肌肌纤维结构排列紧密、无水肿、充血及渗出。模型组心肌肌纤维结构排列疏松,带状空泡化,细胞核肿胀,间质水肿、充血。 肝脏:肝有大量空泡脂肪样变性,肝细胞肿胀并有炎性细胞浸润。 肺:模型组肺间隔增厚,部分肺泡组织结构被破坏,炎症细胞浸润。 肾:可见肾皮质及间质水肿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肿胀。空泡变性,坏死脱落。肾小管囊腔扩张、管型形成。皮髓质境界欠清晰,肾小球收缩、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 小肠:模型组小肠粘膜水肿、白细胞浸润、出血和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血浆中炎症因子增加是脓毒症的典型特征之一,IL-1β、TNF-α及IL-6 是主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脓毒症模型后显著升高。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AmazonS3

?FACT SHEET No. 4 骨性关节炎痛的动物模型 Victoria Chapman, BSc, PhD 动物模型,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研究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疼痛机制,并且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基础。然而,以往的OA模型,主要是用来反映结构病理学变化。直到最近,OA模型用于研究人类OA痛的有效性,才被详细的阐明。OA痛模型的不同,反应OA患者个体之间痛体验的差异。 动物OA是逐渐发展形成的。例如,Dunkin-Hartley豚鼠、STR/ort小鼠、狗和马。然而,动物OA的发展过程很难预测的,且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动物OA模型包括2大类:(1)手术模型:半月板和/或交叉韧带的横断术,或关节失稳术等。(2)化学模型:关节腔注射碘代乙酸钠盐等。上述模型已经用来研究OA病理学和OA疼痛的机制。动物模型和人类OA,尽管早期病理改变可能不同,但在晚期都出现类似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骨刺、软骨的破坏、软骨下骨的重建、痛行为)。 OA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急性炎症痛的模型(如,足底或者关节腔内注射角叉菜胶)与人类OA 痛相似性小。慢性关节炎模型,包括单关节模型(关节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或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和多关节模型(系统性FCA或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这些慢性关节炎模型引起的疼痛,与人类OA痛类似,常用于研究关节痛的机制。 鼠科或大鼠的膝关节OA模型,负重不对称,类似于OA病人患侧关节不敢承重。另外,这些模型的机械缩足阈值降低,这一点,与OA患者也很类似。 动物模型的其它行为,包括后肢的握力减少、固有的行为改变(如挖掘行为)、关节施压或扭矩引发的嘶叫,都是评价痛行为的指标。实验犬和其它大型实验动物的关节炎痛行为,主要通过步态分析进行评价,尽管量化的痛感觉评分在这些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有所增加。虽然动物模型的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2016年版权。版权所有。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预测、预防及治疗 豫西协和医院李秦予 1猝死概述 1.1 概念: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的急速、意外的死亡。 男性多于女性,其原因: (1)、与体内性激素有关; (2)、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躁者; (3)、男性体力负荷重、户外活动多、社会交往广、精神和生理应激较为复杂。猝死的两个高峰期:1、出生后至6个月;2、30-50岁。 1.2猝死的特点 (1)、死亡急促 从症状的发生或恶化到死亡之间的时间短暂,24小时内。 (2)、死亡发生出乎意料 指死亡发生是其家属、甚至经治医生都未预料到的。 (3)、死亡是自然疾病(排除人为因素) 猝死的根本原因是潜在的、能致死的自然疾病。 1.3猝死的原因 1.3.1 成年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次之。 新生儿和婴幼儿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1.3.2据统计: 心血管疾病猝死40-50% 呼吸系统疾病猝死16-22% 神经系统疾病猝死15-18% 消化系统疾病猝死8-10% 泌尿生殖疾病猝死5-10% 其他疾病猝死5- 8% 1.3.3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主动脉瘤、原发性心肌病、心内膜炎、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心包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暴发型脑膜炎、癫痫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大块肝坏死、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穿孔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 生殖系统疾病: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子宫破裂 其他:外伤、药物中毒或药物反应、暴发性感染(包括流行性脑膜炎菌血症)、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性变、白血病、内分泌腺功能障碍。 1.3.4 原因不明的猝死 1.3.4.1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特点:①死于睡眠中;②多为青壮年,主要在20-49岁;③绝大多数为男性,男女比例13.3:1;④死者生前多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好,死前多无明显诱因;⑤死亡迅速,多为即时死;⑥尸体解剖多无明显致命性病变,共同性改变为急性心功能衰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