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程测量计算题.doc

工程测量计算题.doc

工程测量计算题.doc
工程测量计算题.doc

A =,

B AB 和 h BA

1. 已知 H H =,求 h

分析: h AB指 B 点相对于 A 点高差,即 B 点比 A 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 h AB=H B-H A=

2. 设 A 点高程为,当后视读数为,前视读数为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 B 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B 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

者。

解: h AB=

3.已知 H A=, a=,前视 B1, B2, 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 b1=, b2 =, b 3=,试用仪高法计算出 B1, B2, 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 i=H A+a=+=

H B1=i-b 1=

4.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测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 m)高差(m)高程(m)BMA

TP1

TP2

TP3

B

总Σ a= Σ b= Σ h= H B A

-H = 计Σ a-Σ b=

备注已知水准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 m)改正数 (m)

高程改正后高差( m)

(m)

BM A

12

1

8 + 2

15

3

22+

BM A

570

总和

f h=57mm < f h容=± 12=± 90mm

6.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距离实测高差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高程点号

(km)

(m) (m) (m) (m) A

1

2

3

A

5 0

f h=50mm < f h容=±40 =± 89mm

7.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距离实测高差改正数( m

点( km)( m)m)改正后高差( m)高程( m)BM0

A

B

C

D

BM0

Σ

f h=20mm < f h容=±40=± 99mm

8. 一支水准路线AB。已知水准点

返测高差为 +,试求 B 点的高程。

A 的高程为,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 站。往测高差为,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改正后高差:

B点高程:

9.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距离实测高差改正数( m

点( km)( m)m)改正后高差( m)高程( m)

BM7

-3

130

A

-4

200

B

-10

490

C

-7

370

D

-8

BM8 410

Σ1600 -32

10.水平角计算

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一测回角测站目标竖盘位置

°′″°′″°′″

A 90 01 06

89 59 48

O B 180 00 54

89 59 57

A 270 00 54

90 00 06

B 0 01 00

分析:差值为负,加360°。半测回较差不超过40″。

11.完成以下水平角计算表格

测竖盘位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平均值各测回平均值

站置标°′″ °′″ °′″ °′″

0 左 A 00 01 24 46 37 24 46 37 33

B 46 38 48

右 A 180 01 12 46 37 42

B 226 38 54 46 37 27

0 左 A 90 00 06 46 37 12 46 37 21

B 136 37 18

右 A 270 01 12 46 37 30

B 316 38 42

分析:半测回较差不超过40″,一测回间较差不超过24″。

12.完成以下水平角计算表格

竖盘位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

测站置标o ’”值o ’ ”值

o ’”o ’”

A 0 01 30 65 06 42 65 06 45

O 左 B 65 08 12

第一 A 180 01 42 65 06 48

测回右 B 245 08 30 65 06 48

A 90 02 24 65 06 48 65 06 51

O 左 B 155 09 12

第二 A 270 02 36 65 06 54

测回右 B 335 09 30

13.完成下表中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计算。

测测

盘左盘右平均读数

一测回归目

零方向值

站回

°′″°′″°′″

°′″数

A 0 02 12 180 02 00

( 0 02 10)

0 00 00

0 02 06

O

B 37 44 15 217 44 05 37 44 10 37 42 00 1

110 29 04 290 28 52 110 28 58 110 26 48 C

D 150 14 51 330 14 43 150 14 47 150 12 37

A 0 02 18 180 02 08 0 02 13

分析:半测回归零误差6″

14.计算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目标盘左读数盘右读数2C 平均读数归零方向值测站

°′″°′″″°′″° ′ ″OA 30 01 06210 01 18 -06 (30 01 15) 0 00 00

30 01 12

B 63 58 54 243 58 54 00 63 58 54 33 57 39

C 94 28 12 274 28 18 -06 94 28 15 64 27 00

D 153 12 48 333 12 54 -06 153 12 51 123 11 36

A 30 01 12 210 01 24 -12 30 01 18

分析:二倍视准轴误差未超过13″

15.竖直角计算

测站目竖盘竖盘读数半测回角指标一测回角备注标位置° ′″° ′ ″差″° ′ ″O A 左87 26 54 2 33 06 03 2 33 09 竖直度盘右272 33 12 2 33 12 按顺时针

B 左97 26 54 -7 26 54 -03 -7 26

右262 33 00 -7 27 00 57

分析:顺时针公式а L=90 ° -L , а R=R-270°,竖盘指标差不超过± 25″

16.竖直角观测成果整理

. 目竖盘竖盘读数半测回指示差一测回备注

测标位置°′角°′″角°′

站″″″

A 左94 23 18 -4 23 -21 -4 23 盘左视线水平时

18 09 读数为 90°,视

右265 36 00 -4 24 线上斜读数减少O 00

B 左82 36 00 7 24 00 -18 7 23 42

右277 23 24 7 23 24

分析:竖盘指标差不超过±25″

17. 欲测量建筑物轴线 A、 B 两点的水平距离,往测 D AB=,返测 D BA=,则 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多少评价其质量。

解:

18.已知直线 BC的坐标方位角为 135o00 ’,又推得 AC 的象限角为北偏东 60o00’,求小夹角∠ BCA。

解:

分析:见图

19.已测得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1=25030,a2=165030,a3=248040,a4=336050,

试分别求出它们的象限角和反坐标方位角。,

解: R1=а 1=25o30’,Ⅰ

Ⅱ;

,Ⅲ;

,Ⅳ;

20.对某高差等精度观测了 5 次,观测值分别为、、、、,求该高差的算术平均值和中

误差。

解:

21.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 6 测回,观测值分别为 82° 19′ 18″, 82° 19′ 24″, 82° 1

9′ 30″, 82° 19′ 12″, 82° 19′ 12″, 82° 19′30″,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

误差。

解:

22.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 5 测回,观测值分别为 48° 17′ 18″、 48° 17′ 24″、 48° 1 7′ 30″、 48° 17′ 06″、 48° 17′ 12″,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

23.设对某边等精度观测了 6 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求算术平均值和相对

中误差。

解:

24.在 1∶2000 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 d=厘米,其测量中误差 m d=±厘米,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和中误差。

分析:按照倍函数误差传播定律计算。

解:

25.设对某边等精度观测了 4 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求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

26. 有一圆形地块,测得其半径r=,观测中误差为±,求该地块的面积S 及其中误差m s。

分析:按照倍函数误差传播定律计算。

解:

27. 有一正方形建筑物,测得其一边的边长为 a=,观测中误差为±,求该建筑物的面积 S

及其中误差。

分析:按照倍函数误差传播定律计算。

解:

28.设对某距离丈量了 6 次,其结果为、、、、、,试求其结果的最可靠值、算术平均值

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

分析:取算术平均值为最可靠值。注意[v]=

解:

31.在 1: 5000 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 d=厘米,其测量中误差 m d=±厘米,求该段距离的实地

长度 D 及中误差 m D。

解:

32.在测站 A 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照准 B 点时,中丝读数l=,视距间隔为n=,竖直角

α=-3° 12′,求 AB 的水平距离 D 及高差 h。

解:

33.在测站 A 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照准 B 点时,中丝读数v=,视距间隔为l=,竖直角

α=- 3° 28′,求水平距离 D 及高差 h。

解:

34.闭合导线成果整理。

点号观测角值(左角)改正数改正后角值坐标方位角

°′″″° ′ ″° ′ ″

A 80 30 00

B 74 30 10 -10 74 30 00

335 00 00

C 87 00 10 -10 87 00 00

242 00 00

D 115 00 10 -10 115 00 00

177 00 00

A 83 30 10 -10 83 30 00

80 30 00

B

∑360 00 40 -40 360 00 00

35.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角度观改正后

点测值 (右的角度角 )

°′° ′

″″

⑴⑵⑶1

-07″

102 48 2 102 48

02

09

3 -07″

78 51 08 78 51 15

4 -07″

84 23 20 84 23 27

1 -06″

93 57 30 93 57 36

2

360 00 360 00

27 00

36.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方位角

水平

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距离

° ′

m △ x/m △ y/m △ x/m △ y/m x/m y/m ″

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

38 15 00

115 26

+ 0

58

216 35 +

50

312 12 +

30

38 15 00

00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角度观测改正后的

水平距

点值 (左角 ) 角度方位角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

° ′ ″ ° ′ ″ ° ′ ″m △ x/m △ y/m △x/m △ y/m x/m y/m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A

45 00 12

-06″

239 29 09

B

239 29 15

104 29 21

-06″

157 44 33

1

157 44 39

82 13 54

-06″

204 49 45

2

204 49 51

107 03 39

-06″

149 41 09

C

76 44 48

149 41 15

D

∑751 45 00 751 44 36

37.完成下表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下丝下丝

标尺读数后尺前尺

上丝上丝方向及尺K+黑-红高差中数点号

前距 m mm 备注

后距 m 号

黑面 m 红面 m m

视距差 m 累积差 m

A 后 1 0 前 2 -1

| +

TP1 后-前K1=

+ + + +1 K2= +

38.现需从 A 点测设长度为的水平距离AB,初设 B 点后,测得温度t=23℃ ,AB 两点的高差 h

=,已知尺方程为l t =+× 10-5 (t-20 ° C)× 30m, 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解:

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测设长度:

39.必须用精密方法测设135o00 ′ 00″的已知水平角AOB,在 O 点用经纬仪正镜位置测设A

OBˊ后,用多测回实测得其角值实为135o01 ′00″,丈量OBˊ长为米,问在Bˊ点沿 OB

ˊ垂线向何方修正多少长度得 B 点、使∠ AOB 为所要测设的值。

解:

,向内侧量取

40. 已知 M 、 P 两点,要测设角值为90°的∠ MPN,初步定出 N′点后,精确测得∠MPN ′=89° 59′ 21″,量得 PN′的距离为米,问应如何精确定出∠MPN

解:

,在 N′点沿 ON′垂线向外侧量取得N 点41. 已知 x =, y =, x =, y =, x =, y =,求极坐标法根据 A 点测设 P 点的数据β和 D 。简

AABBP P AP

述如何测设。

解:

在 A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 B 点定向,逆时针测设β角,确定AP 方向;在 AP 方向测设水平距离 D AP,确定 P 点并标记。

42.设 A、 B 两点的坐标为x A=,y P=,试计算用距离交会法测设y A=, x B=,y B=,现欲测设P 点, P 点的设计坐标为x P=,P点的测设数据,并简述测设步骤。

解:

将钢尺零点对准 A 点,在地面以 D AP为半径画弧;将钢尺零点对准 B 点,在地面以 D BP为半径画弧,交点即为 P 点平面位置。

43.已知 E 点高程米, EF的水平距离为米, EF的坡度为 -1%,在 F 点设置了大木桩,问如何在

该木桩上定出 F 的高程位置。

解:

在EF中间点架设水准仪,读取 E 点读数 e,在 F 点木桩边立水准尺,上下移动水准尺使

读数为 e+,在尺底标定 F 点。

44.根据高程为米的水准点C,测设附近某建筑物的地平±0 标高桩,设计±0 的高程为米。在C 点与± 0 标高桩间安置水准仪,读得 C 点标尺后视读数 a=米,问如何在± 0 标高桩上做出标高线

解:

沿在± 0 标高桩上下移动水准尺,使读数为,在尺底标定标高线。

45.设 A 点高程为,现欲测设设计高程为的 B 点,水准仪架在 A、 B 之间,在a=,则 B 尺读数 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 B 点高程,怎样操作才能使A 尺上读数为

B 桩顶部高程

为设计值

解:

锤击 B 桩桩顶使尺立在 B 桩桩顶时46.已知施工坐标原点O 的测图坐标为

b 尺读数为

x0=, y0=,建筑基线点 2 的施工坐标为A2=, B2=,设

两坐标系轴线间的夹角,试计算 2 点的测图坐标值。

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