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九章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中国在古代就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例如,在2000年前的《管子》一书中,有“币若干而中用”的提法,意思是铸造多少钱币可以够用。在论述兼并时,有这样的内容“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所有并藏也”。这种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需要的思路,一直是中国控制铸币数量的主要思路。直至建国前夕,在有的革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

二、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在马克思之前,许多经济学家就注意到了货币流通数量的问题,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在理论上和表述上达到了当时完美的境界。

马克思在提出问题时,有时是问流通中“有”多少货币,有时是问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有时是问流通“可吸收”多少货币。对于马克思的这诸多提问,我们通常是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为了分析方便,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以这个假设条件为背景,他的论证过程是: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它,比如值5克金的商品就需要5克金来购买;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有:

(9.1)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比例变化,流通手段量则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组合:

1.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流通商品量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或者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流通货币量就会增加,在相反情况发生时则减少。

2.在商品价格普遍提高时,如果流通商品量的减少同商品价格的上涨保持相同的比例,或流通的商品量不变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同商品价格的上涨一样迅速,流通货

币量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减少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比价格的上涨更迅速,流通中货币量还会减少。

3.在商品价格普遍下降时,如果商品量的增加同商品价格的跌落保持相同的比例,或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同价格的跌落保持相同比例,流通手段量就会依然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比商品价格的跌落更迅速,流通手段量就会增加。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即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流通中需要较多的黄金,金从贮藏中流出;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贮藏。也正是由于假设存在有这样一个调节器,所以流通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一定必然存在这样的假设条件。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

间的关系。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化来的。纸币所以能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同时,纸币本身没有

投入面额为1克的10万张纸币,那么1张纸币可以代表1克黄金,如投入20万张,则每张只能代表半克黄金,从而价格为1克金的商品,用纸币表示,就要两张面额为1克的纸币,即物价上涨1倍。也就是说,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马克思还曾分析银行券的流通规律。他认为这类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也服从于他根据金币流通所分析出来的规律。

三、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费雪认为,假设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9.2)

从这个方程式看,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

不过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已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

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 PT

=

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

关系,这个比例是1 V。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以马歇尔和庇古为

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

也是如此。因此有:

d

M=kPY(9.3)

式中,Y为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 d为名义货币需求。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

PT1

M=PT

V V

后者为d

M=kPY。假若把费雪方程式中的T代替或等同于剑桥方程式中的Y,即用交易商品量等同于收入量,再把V 视作既代表交易货币的流通次数,又代表与收入水平对应

,就容易产生这样的看法: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实际上,两

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

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个满足程度的问题;保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保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

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J.M.凯恩斯在早期是剑桥学派的一员,1936年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独树一帜学说的形成。这里所介绍的货币需求分析,指的就是他完成自己学说后的货币需求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

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凯恩斯同意这样的看法: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并且,用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但他又指出,人们所保有的依赖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不仅出于交易动机,而且还出于预防动机。所谓的预防动机是指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

部分。他认为,人们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凯恩斯把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与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货币在持有期间不能给其持有者带来收益,即收益为零。人们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在后一种情况发生时,当然持有者有收益,而在前一种情况发生时,假若债券价格下跌幅度很大,使人们在债券价格方面的损失超出了他们从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收益为负。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人们就会增大对货币的需

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如有相反的预期,则会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M=M1+M2=L1(Y) +L2(r) (9.4)

式中,M1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概念是指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理由是,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有货币在手,则机动灵活;放

弃货币也就是放弃机动灵活。由这个判断出发,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五、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后继者们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还存在着缺陷,需要修正、补充和发展。从50年代开始,他们从两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函数的问题;二是关于人们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问题。

上面介绍,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交易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凯恩斯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从微观主体的持币行为入手分析,论证出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如果微观主体把他们预定用于交易的货币收入,直至花光之前始终以货币形态握在手中,那么这种货币需求自然只决定于收入。但在货币的旁边有生利资产,如债券。他们可以用一部分预定用于交易的货币购买债券以取

为了简化分析,他们假设每次卖出债券的费用相等并以之作为持有债券的成本,即卖出次数越多成本越高,那么微观主体无疑就要比较把货币换成债券的收入与持有债券的成本。显然,用于交易的货币中,换成债券的比例越大,收入越多,但为此就要有较多的次数出售债券,即成本也越大。因此就会形成一个使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根据这样的思路,他们提出了一个“平方根法则”。其表达形式如下:

M=kY1/2r-1/2(9.5)

这个式子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随着用于交易的收入数量的增加,货币需求量随之增加。但Y 的指数(1/2)又说明其增加的幅度较小,即交易性货币需求有规模节约的特点。同时又表明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而r的指数(-1/2)说明,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变

求影响的分析也是沿着类似的思路。在既定收入水平条件下,某些支出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不能不持有一定量的预防性的货币。任何一个微观主体,如果他持有的预防性货币较少,当他没有货币来满足不确定的支出时,就要出售其持有的债券。而出售债券要有佣金等支出。如果他持有的预防性货币较多,那就会节省佣金等支出。但是,节省佣金等支出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多存货币就要少持有债券,从而要遭受债券利息损失。这种利息损失也可称为每

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通过对利率的预期,会在货币和债券之间选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资产。后来的人认为,这样的设定与现实世界不符。仍然假设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并非或货币、或债券,两者只取其一;大多数情况下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

的比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事实上并非只考虑收益,而且还要考虑风险;收益高低和风险大小也有好多层次。从债券角度考虑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既要考虑持有债券能够获得利息收入,同时也必然考虑将要冒多大的债券跌价的风险。也就是说,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预期财富也会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增大,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至于保存货币,虽然无收益,但风险却较小,而且等于保有流动性。所以利弊得失是多方面的。微观行为主体事实上不得不全面权衡,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

这属于多样化资产组合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第五章第五节已经讲述过。

六、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就如同利率对储蓄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那样,利率对货币需求也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提高,则预期利率水平将下降并从而债券价格将提高,这就会鼓励财富保有者冒更大的风险——少持货币,多持债券。这是利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低,则替代效应就会朝向相反的方向——多持货币,少持债券。但是,利率的变动还会产生另一种效应,即“收入效应”。由于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保有者收入的增加,这将使他多持有货币,如果利率下降,财富保有者收入减少,则收入效应将使他少持有货币。这样,收入效应使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朝相同的方向变化,而替代效应则使货币需求和利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

凯恩斯的后继者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增大了利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分量。同时也引进一些其他因素,力求使货币需求的研究同现实生活比较接近。

七、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主义是一个与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直接对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其理论体系中,M·弗里德曼设计的货币需求函数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

影响的一种资产的观点。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问题,他曾用过不止一个函数式,下面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式:

(9.6) d

P 为实际货币需求; y 为实际恒久性收入;w 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r m 为货币预期收益率; r b 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r e 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1dP P dt 为预期物价变动率; u 为

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平均长期收入。它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他

认为,对大多数财富持有者来说,他的主要资产是个人的能力。但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如失业时人力财富就无法取得收入。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则为负相关关系。

m b e 1dP r , r ,r ,P dt 在其货币需求分析中被统称作机会

成本变量,亦即能从这几个变量的相互关系中衡量出持有货币的潜在收益或损失。这里需要解释一点:在介绍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时,货币是作为不生利资产看待的,如钞票,持有它是无回报的;而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扩及M 2等,这类大口径的货币中相当部分确是有收益的。 物价变动率同时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物价变动率越高,其他条件不变,货币需求量越小。把物价变动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现实的反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以外其他资产如债券、证券收益率越高,货币寻求量也越小。

u 是一个代表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因此可能从不同的方向上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

需求分析中,究竟哪个决定因素更重要些,这要用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就可以用实证方法得到证明。对于货币需求,他最具有概括性的

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比较稳定的。

第二节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一、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

5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经济学家都对货币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上节指出,我们习惯使用的是“货币必要量”概念;讨论的中心内容是如何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的货币必

要量公式。

在60年代中期之前,关于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必要量所说的“货币”,其外延有多大,是只包括现金还是既包括现金又包括银行结算存款。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货币必要量就是指现金需要量。理论的探讨则有突破这种统治观点的趋向。关于这一问题第二章已有说明。

{不兑现的银行券简称现金,活期存款简称非现金。现金与非现金的流通领域有见诸法令的严格划分:现金主要用于工资、劳务支付,服务与消费品分配;非现金主要是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部队团体以及集体经济单位相互之间货币支付的形式。在居民手中的现金,可以在消费品市场上用以自由选购;对于国家机构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就法令规定看,是力图对它们的每一笔支付均要进行监督。}

2.关于必要量公式右端的分子,只用“商品价格总额”,或更精确地说,“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就已经足够充分,还是应该再列入各种支付。就理论研究来说,不同

的论点反映着客观经济生活的多重侧面,各有根据,但作为理论模型,则应反映最本质的联系。就实际工作来说,当时是具体计划现金投放的需要,这包括收购农副产品的需要,发放工资的需要,各单位小额开支的需要等;计划现金回笼的规模,这包括销售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回笼的现金规模,居民各种付费回笼的现金规模等。收购商品需要货币,销售商品也需要货币,国家向居民支付需要货币,居民向国家支付也需要货币,各种因素配合得当,才

目,并非产生于新中国建国之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后面关于如何看待微观行为主体的货币需求和如何把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统一起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澄清这个问题。

4.贮藏钞票的需求是否也构成货币必要量的内容。纸币与金不同,没有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功能,因而把纸币的贮藏直接引入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是不成立的。但如果看到在现今的经济生活中纸币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那么,持有纸币行为是否是对货币的需求则不难回答。

但是,在对于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研究中,许多人进行的还是带有政策选择和操作意义的应用性研究。“1:8”公式的诞生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二、“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其公式是:

(9.7)

如果按这个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

这个“1:8”公式是60年代初由银行工作者根据对多年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在银行工作实践中,“1:8”用于衡量货币流通正常还是不正常,货币发行是多还是少,是一个既简明又实用的尺度。直到80年代初期之前,这个著名的“1:8”已成了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特别是对一般人来说,它像是具有绝对真理意义的数值。的确,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它来解释:如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期间货币流通比较正常,这个比值在这几年间均稍高于8;60

年代初市场极度紧张,这个比值一度降到5以下,1963年以后,经济迅速恢复,这个比值回复到8是有力证明;十年动乱期间市场供应一直紧张,使那些年的这个比值都明显低于8;粉碎“四人帮”后经济迅速好转,这个比值很快逼近8,即可作为判断的根据,等等。

但是80年代初,在市场供求状况大为好转的1982年、1983年,这个比值竟降到1比6之下,尔后还继续下降。1:8不再能作为一个衡量的尺度。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应该肯定,“1:8”公式提出的虽是单一比例关系,即现金流通量与零售商品总额间的比例关系,但却反映着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事实上,任何货币需求理论,或直接地、或间接地都肯定这种联系。因

况下生产、分配等各种重要比例关系的格局稳定,整个经济货币化的水平稳定,计划价格体制保证价格水平稳定,现金管理制度保证现金使用范围稳定,如此等等才决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流通中现金存量应该并且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对应比例。而改革开放之前的20多年间,中国恰恰具

(1)农村改革加速了经济商品化的过程,扩大了货币的使用范围{与农业相关的货币需求增大了};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允许个体经营,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权限下放等,使货币保有主体的数量急剧膨胀{持有货币的主体数量增加了}; (3)全面的计划价格管理和单一的牌价市场日益松动和物价水平的不断调高{价格改革或逐步放开价格导致价格上升}; (4)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的预期心理、消费和持币行为等已成了影响货币流通状况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持币比重更高了}; (5)现金不再仅仅是媒介消费资料流通的工具,而且还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了媒介生产资料流通的手段,等等{货币需求进入到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诸多经济条件的改变,总的来说,从两方面对货币流通发生影响,一是货币流量,特别是现金流量增大;二是货币流通速度减缓。于是,在经济改革与

经济成长过程中,用货币存量与零售商品总额流量简单对比并求出一个固定值的方法不再能满足剖析货币流量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

三、一个有争议但却广为流传的公式

为了取代业已过时的“1:8”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M =Y +P ??? (9.8) 即货币供给增长率M ?等于经济增长率Y ?加预期(或计划)物价上涨率P ?

这个公式与“1:8”公式一样,旨在解决如何确定年度计划货币供给增长率的问题,但在许多方面与“1:8”公式有明显的差异:(1)虽然在提出之初,一些人将M ?定义为现金发行增长率,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已将M ?解释为M 11:8”公式中的“1”仅

都比传统“1:8”公式中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大得多; (3)预期或计划物价变动率进入模型,实际上是承认了物价上涨对名义货币需求的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在这个新模型刚一提出时,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中最主要的意见是不应把P ?作为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批评者认为,如果在计划现金发行或货币供给增长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那就等于将货币政策当成了助长通货膨胀的工具。但如果考察的是名义货币需求量(下面即将讨论),事实上物价上涨的因素是无法不予理睬的。

这一公式从80年代中期提出后流行颇广,特别是在货币供给的实际操作与对货币供给多少的概括估价中往往引

以为据。

四、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在我们的货币需求研究中,长期不注意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的区分,主要原因恐怕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水平变动不大这样的现象对理论思维所造成的惯性效应。显而易见,若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当然也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但在中国目前阶段,通货膨胀的威胁经常存在,在货币需求分析中若仍然不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就会给宏观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带来不利影响。

实际货币需求通常记作M d /P ,名义货币需求记作M d ,它们之间的区别则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假设,生产、流通规模和实际财富水平不变而物价上涨了1倍,亦即全社会的商品、劳务的名义价值增加了1倍。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存量必须增加1倍,否则经济无法运转。但这种增加只是适应物价上涨幅度在名义上的增加,就经济成长过程本身提出的实际货币需求并没有变。我国1955年发行新人民币就是这种状况的最典型的例子。那时确定:所有商品劳务价格、各种债权债务、一切支付义务等同时缩到0.01%。相应地则把1万元面额的钞票换1元面额的钞票。这就是说名义货币量一夜之间缩到0.01%。但实际货币需求显然没有任何变化。

可能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不考虑类似我国1955年币制改革那样的特殊例子,而以通货膨胀的存在为背景,那么承认名义货币需求是否意味着继续支持通货膨胀呢?这又回到前面介绍M =Y +P ???

这个公式时所提出的问题。假如物价水平的提高完全是由货币供给过多所引起,而缩小货

是我们在概念上不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改革开放之前,也并非完全不考虑这两者的差异。比如在计划农产品收购所需的现金投放时,总是要考虑实物量变动和收购价格变动这两方面的因素,并明确计算出价格因素对要求增发现金的影响。

同样,在物价总水平存在明显波动的条件下,也不能只注意名义货币需求而不研究实际货币需求。就如同在研究经济发展进程时必须采用类如不变价格等方法以便进行比较一样,对于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必须消除物价因素才有可能进行年度之间的比较,才可以研究实际经济进程对货币的需求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第三节货币需求分析的

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一、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所谓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在前面介绍过的货币需求方程和货币需求函数中,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典型。

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辨明各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为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余下的则称之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保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早期货币需求模型都未考虑机会成本因素。剑桥方程式在对实际现金余额与收入的比率k作注解时强调了利率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引入机会成本因素的开端。但在模型上并未直接表示出来。直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动机的分析,才建立起内容和形式一致的微观货币需求再究方法。而后则不断有所发展。

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有四点长处: (l)在规模变量为一定时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2)提请人们注意,货币不仅有交易媒介功能,而且还有资产和价值储存的功能; (3)强调利率、价格等市场信号对货币需求能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4)有可能使短期货币需求分析更精确化。

二、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这是一个处在改革过程中的经济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经济体制涉及产权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及宏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构成了微观主体的经济运作环境。这种环境如果存在着根本性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解析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 1、假如我今天以5000美元购买一辆汽车,明年我就可以赚取10000额外收入,因为拥有了这辆车,我就可以成为推销员。假如没有人愿意贷款给我,我是否应该从放高利贷者拉利处以90%的利率贷款呢?你能否列出高利贷合法的依据? 我应该去找高利贷款,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好。我支付的利息是4500(90%×5000),但实际上,我赚了10000美元,所以我最后赚得了5500美元。因为拉利的高利贷会使一些人的结果更好,所以高利贷会产生一些社会效益。(一个反对高利贷的观点认为它常常会造成一种暴利活动)。 2、“在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不会有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如果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人们相互贷款将无成本无代价进行交易,因此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风险分担是如何让金融中介机构和私人投资都从中获益的? 风险分担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设计和提供的资产品种的风险在投资者所承认 的范围之内,之后,金融中介机构将销售这些资产所获取的资产去购买风险大得多的资产。 低交易成本允许金融中介机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风险分担,使得它们能够获取风险资产的收益与出售资产的成本间的差额,这也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利润。对投资者而言,金融资产被转化为安全性更高的资产,减少了其面临的风险。 4、在美国,货币是否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为什么?在哪一个时期你更愿意持有货币? 在美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好。因为50年代比70年代通货膨胀率更低,货币贬值的贬值程度也较低。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货币价值依赖于价格水平。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迅速上升,货币也急速贬值,人们也就不愿意以这种形式来持有财富。因此,人们在物价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更愿意持有货币。 5、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将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称做“烫手的山芋”,在人们手中快速传递? 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贬值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希望持有货币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此时的货币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快速的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6、巴西在1994年之前经历快速通货膨胀,很多交易时通过美元进行的,而不是本国货币里亚尔,为什么? 因为巴西快速的通货膨胀,国内的货币里亚尔实际上的储藏价值很低,所以人们宁愿持有美元,美元有更好的储藏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用美元支付。 7、为了支付大学学费,你获得一笔1000美元的政府贷款。这笔贷款需要你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不过,你不必现在就开始偿还贷款,而是从两年后你大学毕业时才开始。通常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的1000美元固定支付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为12%,但是为何上述政府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一定低于12%? 如果利润率是12%,由于是在毕业两年后而不是现在开始贷款,那么政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课后复习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货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都是币材,金银币同时流通。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提供的信用。(具备如下两个特点:a.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的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b.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 直接融资:指最后放款人和最后借款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指由金融机构在最后借款人和最后贷款人之间充当媒介的融资活动。 商业汇票: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商业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对债权人开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可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场外市场:指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货币银行学_艾洪德_第九章货币需求

第九章货币需求 一、填空题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_____________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2.剑桥方程式注重的是货币的____________职能。 3.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只影响物价水平,而对_____________没有影响。4.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_____________负相关。 5.凯恩斯的继承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是______的反函数。 6.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___________作为代表性指标。 7.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__________的影响。 8.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_________的需求。9.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性需要与预防性需求仅仅是________的增函数 10.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自变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传统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数量的变动必然引起________作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12.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____,他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 13.在剑桥方程式中,k表示的是 ________的比例。 二、单项选择题 1.通常用Md/P表示() A.名义货币需求 B.实际货币需求 C.现金货币需求 D.存款货币需求 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前市场利率比正常水平高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5.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 B.不确定 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货币银行学 第九章(含答案)

第九章货币需求 (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二)填空(三)单项选择(四)多项选择 (五)判断并改错(六)计算(七)简答(八)论述(九)参考答案 (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词汇 1.名义货币需求---- C 2.谨慎动机---- f 3.实际货币需求---- a 4.货币需求----- g 5.投机动机---- i 6.恒久收入---- b 7.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d 8.交易动机----- e 9.行政性货币需求---- j 10.人力财富----- h 定义 a.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

b.一个人拥有的各种财富在长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可观察到的长期平均收入。 c.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d.因持币而丧失的潜在收益或遭受的损失。 e.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 f.人们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 g.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h.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或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i.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j.用于行政管理费用开支的货币需要 (二)填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__商品流通___________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2.剑桥方程式是从___微观_________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3.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特点是认为_____利率________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4.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___利率水平__________负相关。 5.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具有__利率____弹性。 6.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_____恒久收入______作为代表性指标。7.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____动机______的分析。8.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____物价______的影响。 9.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__存款货币 _______的需求。 (三)单项选择 1.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C )。 A.M与V的关系B.M与T的关系

金融学第九、十章货币供求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商品生产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2.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由_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和错误与遗漏构成。 6.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实质是平衡还是失衡要区分自主性交易交易和平衡性交易交易。 7、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人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持有债券,不会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托宾克服了这个缺陷,认为除了预期回报率之外,风险对货币需求也很重要。 二、单项选择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 B.不确定 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2、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下跌,减少 3、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银行准备金减少()。 A、法定准备金率上升 B、超额准备金率上升 C、通货存款比率上升 D、基础货币扩张 4、如果法定准备金率等于,流通中现金为6000亿元,支票存款为7000亿元,超额准备金为10亿元,那么货币乘数等于()。 A、 B、 C、

D、 5、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通货存款比率为,超额准备金率为,如果中央银行减少50亿元的基础货币,那么货币供给减少()。 A、亿元 B、亿元 C、亿元 D、亿元 6、如果法定准备金率为,流通中现金为10000亿元,支票存款为5000亿元,准备金总额为800亿元,那么超额准备金率等于()。 A、 B、 C、 D、 7、如果中央银行计划减少基础货币,应当()。 A、提高超额准备金率 B、购买政府债券 C、提高通货存款比率 D、减少向商业银行发放的贴现贷款 8.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外汇流入的项目应记入()。 A.借方 B.贷方 C.借贷双方 D.附录 9.能够体现一个国家自我创汇的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 C.国际收支总差额 D.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10.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A.黄金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 1.试分析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货币需求依赖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货币持有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市场利率等。 (1)收入状况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①货币需求对收入水平的依赖性。 收入的高低制约着货币需求的数量,并且通常决定着支出的数量。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均与收入水平正相关。个人收入水平越高,三部分货币需求越大。 ②货币需求依赖于收入支付的具体方式。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正相关,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货币需求就越多;反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短,则货币需求也就越少。此外,在总收入和获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不变的假定下,个体每次获得收入的具体数量也影响着个体的货币需求。考虑到个体还可以进行短期投资,如存银行或购买短期国债,上述情形将会更加复杂,但货币需求依赖于收入支付具体方式的结论不变。 ③货币需求依赖于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 货币需求中出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依赖于个体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在同等收入层次下,当个体支出或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其货币需求量也较大。 (2)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即市场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小。具体来说,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即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收益)增加;市场利率下降,则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因此,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市场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将增加。 ②市场利率影响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从而影响人们对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 当利率上升时,特别是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人们往往预期利率将下降,从而有价证券的价格将上升,他们将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应地增加有价证券的持有量;反之,当利率下降时,特别是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人们通常又会预期利率回升和有价证券价格的下跌,为了避免资本损失,人们将减少有价证券的持有量,增加货币持有量。 2.举例说明消费倾向对货币需求可以存在正的影响,也可以存在负的影响。 答: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额在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倾向于货币需求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消费倾向越大,则个体将现期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越大,相应地用于交易的货币需求也越大,因此,消费倾向与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正相关; (2)消费倾向的提高使得收入中储蓄的部分下降,相应地降低了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因此,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消费倾向负相关。 在讨论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这两种效应哪一种占优势。例如,在金融业比较发达的经济中,通常第一种效应占优势,货币需求与消费倾向是正相关的,即消费倾向越大,货币需求也越大。但在金融业比较落后的经济中,个体储蓄主要以货币形式持有,即通过现金窖藏或活期存款的持有来储蓄,从而第二种效应占优势,货币需求与消费

《货币金融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第九章-201009

第九章中央银行 一、填空 1.英格兰银行 2.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制定新的银行法 3.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4.中国人民银行 5.国家的银行 6.中央银行政府 7.全额实时结算净额批量结算 8.大额资金转帐系统小额定时结算系统 9.票据交换所 二、判断 1.对2.错3.对4.错5.错 三、单选 1.C 四、多选 1.ABD 2.AD 3.BCD 五、问答 1.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何在? 答: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现代银行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没有中央银行。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必要。在银行业发展初期,众多的银行均从事银行券的发行。分散的银行券发行逐步暴露出严重的缺点:一些小银行实力薄弱,所发行的银行券往往不能兑现,并且小银行的信用活动领域有着地区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信誉卓著的大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中已经排挤着小银行的银行券。在此基础上,国家遂以法令形式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发行权,并把发行权集中于专司发行银行券的中央银行。 (2)银行林立、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 (3)在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可能资金周转不灵,甚至破产,客观上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作为其他众多银行的后盾。 (4)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引发的破产、倒闭会给经济造成动荡,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专司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的工作。 2.阐述国家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理论依据及其手段加强 答:中央银行一经产生就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体现着政府的某些意图,包括在金融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从来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中央银行,尽管这种控制程度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强弱不一。 国家对央行的控制,总体上是加强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把西方世界推入混乱动荡的深渊,动摇了传统认为经济自身能够达到均衡和稳定的观念。应运而生的凯恩

金融学原理_彭兴韵_课后答案[1-24章]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2.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市场与货币资金供给方直接发生信用关系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 有更高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4.年金: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最现实的例子包括:零存整取、均等偿付的住 宅抵押贷款、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5.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 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6.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7.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但会影响银行所能取得的利润的营业收入 和利润的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8.缺口: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 9.贷款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该 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1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 12.市场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 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 13.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14.贴现:票据的持有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利息后将 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15.汇率: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两种货币 之间的汇率。 17.期权:事先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一种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 工具的权利。 18.掉期:在买进某种外汇的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入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 但数量完全相同的同一种外汇。 1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可以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的货币, MB(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R(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20.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倍数 21.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2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3.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过程 24.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费开支所编制的物价指数 25.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样的商品无论在哪里生产,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 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 26.购买力平价:根据一价定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的过程 2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习题货币供给

第九章货币供给 第一部分填空题 1、货币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货币(M1)包括商业银行 的 和。广义货币又可分为三个层次:M2是指M1加上商业银行的 和,M3是指M2加上,M4是指M3加上。 2、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接受狭义的货币定义M1,而把其他流动资产称为 。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之争,实际上是人们对与 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这种不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 也有不同的认识。 4、与的倍数,就是通常所谓的存款乘数。 5、存款多倍收缩是由商业银行的减少所引起的,其减少的原因由两个:一是,二是。 6、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和流通中的。 7、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 、及。 8、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的资产选择行为。 9、货币供给量是由、及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10、商业银行的是现代信用货币经济中最主要的货币形式。 11、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二是,三是。 12、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倍数,是用于说明与 倍数关系。 13、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与之积。 14、货币的流量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中货币流通的总量,它实际上是与的乘积。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D、都不是 2、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 C、商业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 3、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非银行金融机构 C、商业银行 D、社会公众 4、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 C、商业银行 D、都不是

金融学题库3

第九章货币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货币与债券 B.股票与债券 C.现金与存款 D.储蓄与投资答案:A 解析 货币和债券 2、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资动机 D.投机动机答案:D 解析 凯恩斯的投机玩具 3、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不一定答案:B 解析 这个讲过,很简单,债券和储蓄是对立的。 4、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会()。 A、多买债券、少存货币 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 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 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答案:C 解析 废话,和上道题一样 5、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盈利性 D、风险程度答案:A 解析 废话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认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 A、商品价格 B、货币价值 C、商品数量 D、货币储藏量 E、货币流通速度答案:ACE 解析 还记得公式吗,商品价格总额和流通速度的比就是应该发行货币 2、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A、投资动机 B、消费动机 C、交易动机 D、预防动机 E、投机动机答案:CDE 答案:CDE 解析 凯恩斯三段论哇哈哈哈,贪心一点就投机,害怕就预防,其他时候就交易。 最后还是贪心的人多点,哈哈。 3、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 B、收入 C、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

E、金融资产收益率答案:ABCDE 解析 我咋知道选这五个 4、下列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的是() A、利率 B、收入 C、财富 D、物价变动率 E、制度因素答案:AD 解析 说那么高端个鬼,不就是影响储蓄、投资还是消费这个大结构的几个因素,利率多,储蓄多,物价高,大家多消费,收入和财富谁知道怎么影响。 三、判断题 1、剑桥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答案:错误 解析 剑桥个啥,不就是你的货币需求,其实是通货膨胀下的名义收入和现金有多少这两个因素影响。 2、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答案:错误 解析 没学过,但是知道,预防是因为未来支出不确定性而预存的,利率高就多投资一点,利率低就需要多放手里一些。 有些人认为,有钱存在银行里保险来以防万一才对啊,但是利率低了,你还不如放手里。 3、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幅度小于利率的变动幅度。()答案:正确 解析 利率影响很多,牵动一个交易还有其他。 4、在凯恩斯看来,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减的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答案:正确 解析 利率是核心哇,调节好利率心态评估,货币的需求就随便走 5、货币当局可以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 )。答案:错误 货币供给根本要看国际 四、论述题 试述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参考答案〗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化。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第九章货币供给

第九章货币供给 一、单选题 1.基础货币的提供是由()推动的。 A.中央银行资产业务 B.中央银行负债业务 C.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D.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2.()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D.都不是 3.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市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不确定 B.越少 C.不变 D.越多 4.一般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导致股票行市()。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一般情况下现金漏损率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变动成()。 A.正向 B.反向 C.同比例变化 D.两者无关 6.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存款人 B.商业银行自身存款人 C.中央银行 D.其他金融机构 7.在基础货币中,中央银行控制力最强的是()。 A.流通中的通货 B.银行存款准备金 C.银行库存现金 D.公众手持的现金 二、多选题 1.从货币供给模型看,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对象是()()()()()()。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货币乘数 E.再贴现率 2. 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货币收支平衡四 个方面。 B.在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只有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各 个目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C.消费信用控制、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D.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货币供应量指标非常重视,认为货币 供应量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 E.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相配合,适合于在经济比较繁荣而投资支出不足时 采用。 3.能够直接制约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现率 C.超额准备率 D.通货膨胀率 E.资产负债率

第九章 货币供求

单选 ?1.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物价上涨,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D.混合型通货膨胀 ?2.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应过多B.货币贬值 ?C.纸币流通D.物价上涨货币政策 ?3.成本推动型通胀注重在()中形成的物价上涨压力。 ?A.流通领域B.消费领域C.生产领域D.金融领域 ?4.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个体会得利的是() ?A.债权人B.债务人 ?C.货币财富持有者D.靠固定款金维持生活的人 ?5.通货膨胀治理的基本对策是()。 ?A.冻结物价B.冻结工资 ?C.控制货币供应量D.新旧货币的互换 ?6.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A.需求拉动B.工资推动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7.关于通货紧缩说法不正确的有() ?A.通货紧缩从本质上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 ?B.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C.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下跌。 ?D.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相随。 ?8. 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有() ?A.实施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B.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 ?C.货币供给量过大 ?D.经济过热 ?9.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乘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变化量与()变化量关系的系数。 ?A.基础货币 B.国民收入 ? C.外汇储备 D.总产出 二.多选 ?1.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货币必要量所引起的()货币现象。 ?A.生产过剩B.需求不足 ?C.货币贬值D.物价上涨E.排队购物 ?2.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包括()。 ?A.减税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C.增加政府支出D.减少消费信贷 ?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第九章习题

第九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 交易货币需求 投机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恒久收入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二、填空题 1.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2. 根据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影响或决定货币量的最直接因素有三个,即商品数量、( )和( )。 3. 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是由()、()和()三个要素决定的。 4. 凯恩斯在研究什么因素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策时,假定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和()。 5.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6. 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存在()和()两种分析方法,其中()

在影响货币需要量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或决定性的因素有三个,即( )、( )和货币流通速度。 7.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可表示为()。 8.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处决于具有稳定性的()。 9. 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称为()。 10. ()分析方法已成为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主流。 三、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可表示为()。 A、Md=f(p,γb,γe,W) B、Md=RPY C、Md=M1+M2=L1(y)+L2(r) D、Md= MT/V 2、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 A、均衡利率相关 B、恒久收入相关 C、货币供应量相关 D、货币收入相关 3、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称为()。 A、名义货币需求 B、宏观货币需求 C、微观货币需求 D、实际货币需求 4、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A、MV=PT B、P=KR/M C、Md=kPY D、M1+M2=L1(y)+L2(r) 5、著名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 ) A、P=KR/M B、M=KY C、MV=PT D、M= KPY 6、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 A、同方向变动 B、反方向变动 C、无任何直接关系 D、A与B都可能 7、价值论货币需求说中流通对纸币的需要量,用公式表示为( ) 。

货币金融学第9版 米什金 中文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 米什金第九版 第1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2。图1,2,3和4的数据表明,实际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都将下降。 4。你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房子或汽车,因为他们的融资成本将下降,或你可能不太容易保存,因为你赚你的储蓄少。 6。号的人借钱来购买房子或汽车,这是事实,更糟糕,因为它花费他们更多的资助他们购买,然而,储户的利益,因为他们可以赚取更高的储蓄利率。 7。银行的基本业务是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 8。他们的人不必为他们的生产使用的人的渠道资金,从而导致更高的经济效益。 9。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比其他利率波动更是平均水平。巴阿企业债券的利率平均高于其他利率。 10。较低的价格为一个公司的股份,意味着它可以筹集的资金数额较小,所以在设施和设备投资将下降。11。较高的股票价格上涨意味着消费者的财富,是更高的,他们将更有可能增加他们的消费。 12。这使得外国商品更加昂贵,因此,英国消费者将购买较少的外国商品和更多的国内商品。 13。它使英国商品相对美国商品更加昂贵。因此,美国企业会发现它更容易在美国和国外出售他们的货物,并为他们的产品的需求将上升。 14。在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元的价值低,使得出国旅游相对较昂贵,因此,它是在美国度假的好时机,看到大峡谷。随着美元的价值在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出国旅游变得相对便宜,使它成为一个很好的时间来参观伦敦塔。 15。当美元价值的增加,外国商品相对美国商品变得更便宜,因此,你是更倾向于购买法国制造的牛仔裤比美国制造的牛仔裤。在美国制造的牛仔裤的需求下降,因为强势美元造成伤害美国牛仔裤制造商。另一方面,美国公司进口到美国的牛仔裤现在发现,其产品的需求上升,因此它是更好时,美元强劲。 第2章金融体系概述 1。微软股票的份额是其所有者的资产,因为它赋予雇主微软的收入和资产的份额。份额是微软的责任,因为它是一个由该雇主的份额,其收入和资产的索赔。 2。是的,我应该采取的贷款,因为我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好。我的支付利息$4,500$5,000(90%),但作为一个结果,我将获得一个额外的$10,000,所以我会在比赛之前$5,500。由于拉里的高利贷业务,可以使一些人更好,在这个例子中,放高利贷可能有社会效益。(然而,反对高利贷合法化的论据之一,在于它是频繁的暴力活动。)3。是的,因为金融市场的情况下,意味着资金不能被输送到的人都对他们最有生产力的使用。企业家则无法获得资金设立的企业,这将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4。主要使用的债务工具,在英国共售出,以英镑计价的外国债券。英国获得,因为他们是作为一个美国人贷款的结果可以赚取更高的利率,而美国人获得,因为他们现在有资本开始赚钱的生意,如铁路。 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二级市场的价格确定的价格在一级市场发行证券的公司接收。此外,二级市场证券更具流动性,从而更容易在主要市场出售。因此,二级市场,如果有的话,比一级市场更为重要。

金融学 第十五章 货币需求 习题及答案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 一、判断题 1-5:××√×√ 6-10:√×××√ 11-15:√√×√√ 二、单选题 1-5:B C B A A 6-10: D C A A A 11-15:D A B C B 三、多选题 1-5:AB BC ACD BCD AC 一、判断题 1、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持有货币。 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3、凯恩斯认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4、凯恩斯认为,人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5、信用制度越完善、越发达,货币需求量越少。 6、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的预期,从而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即出现“流动性陷阱”。 7、在现金交易说中,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与财富占总收入与总财富的比例。 8、交易方程式中的P值主要取决于V值的变化。 9、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下降。 10、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 11、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一种交易的媒介。 12、一般而言,收入水平越高,人们持有的货币量越多。 13、利率水平越高,人们持有的货币量越多。 14、收入间隔期越长,货币需要量越多。 15、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最主要的因素是永恒收入,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二、单选题 1、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成()。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2、提出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庇古 3、M=KPY是属于()的理论。 A.现金交易数量说 B.现金余额数量说 C.可贷资金说 D.流动性偏好说

第九章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 一、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 2.流动性陷阱 3.恒久性收入 4.货币需求函数 5.流动性偏好 6.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7.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8.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9.名义货币需求 10实际货币需求 二、填空题 1、马克思认为货币量取决于()、()和()三个因素。 2、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备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 )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3、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 )的功能。费雪方程式有人称之为()说;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 )说。 4、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取决于( )、( )和( )三种动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 )水平。 5、强调( )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6、将( )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典型表现。 7、对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是( )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是( )变量,如利息和物变动率,余下的则称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8、货币数量论最重要的特点是认为( ) 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三、判断 1、货币需求的模糊性为货币控制带来了困难。 2、根据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3、费雪方程式强调了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5、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6、货币需求是个不包含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的经济范畴。 7、若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则没有必要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8、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下降。 9、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一样,研究的都是交易性货币需求。 10、货币需求是一个不包含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的经济范畴。

金融学课后题答案高教版

金融学课后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 换的相互关系。 2、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分 为辅币、纸币、存款货币) 3、电子货币: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 支付机制”。 4、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该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5、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由于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在流通中数 量逐渐减少,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增加(劣币驱逐良币),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的现象。 6、信用货币制度:(管理货币本位)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币,由政府赋予本 位币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7、货币替代: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的比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相对较低是发生大 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的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8、特里芬难题:以单一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 盾。 9、货币层次划分:把流通中的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 10、货币流通: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第二章 1、利率: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2、货币时间价值: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3、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货币的现在价值。 4、终值:又称本利和,是指资金经过若干时期后,包括本金和时间价值在内的未来价值。 5、利率体系: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体系结构和各 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6、利率市场化:利率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由市场配置资金流向和资金价格。 7、商业信用:企业单位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8、租赁信用:以出租固定资产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9、消费信用: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需要的信用。 10、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 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借者按期归还本金,并支付给贷者一定利息。 11、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 的凭证。) 12、征信:专业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 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四章 1、金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联系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2、金融排斥: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 3、赤道原则: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 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标准。 4、金融相关率: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5、货币化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通常用GDP 来表示。 M/ 2 6、金融发展:指金融结构的变化,它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doc

1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 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 A.投资基金 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 D.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 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